登陆注册
11813900000008

第8章 乐高 LEGO (1)

帕尔·史密斯-梅尔(Paal Smith-Meyer)在我面前挥动着手里的《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里边一篇题目为“砖块回来了”的文章报道了乐高公司的复兴。史密斯-梅尔正沉浸在正面报道的喜悦中,一边念着文章标题,一边同我分享这篇报道。我为《商业周刊》写了近10年的文章,史密斯-梅尔则是乐高公司新业务部门的总监。乐高公司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经历了一段非常困难的时期,后来通过设计,公司改变了其财政状况。在这篇文章中,乐高公司市场与产品的副总裁马斯·尼佩尔(Mads Nipper)谈道:“我们敢骄傲地说,成为乐高的一员,让我们无所不能。”说得真好。

但我发现了一件怪事,在我为《商业周刊》杂志社工作的这么长时间里,从不记得有哪篇文章谈到过这家丹麦玩具公司的复兴。并且作为《商业周刊》的忠实读者,我一定会对看过的文章有印象,更别说是这样一篇妙趣横生、大力自我标榜的文章了。

我又仔细读了一遍,发现了一些端倪。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帕特里克·S·米切尔(Patrick S. Mitchell)。我熟识这本杂志的绝大多数作者,绝对没有哪个记者叫这个名字。至少我不认识。难道这是位自由撰稿人吗?再看看排版似乎也不大对劲。顶端页眉的颜色倒是十分接近。但在这本杂志里,我没找到我的那些设计同事们为方便查找文章而用到的那些小创意。

终于,我找到了答案。这本杂志的发行日期是2010年3月22日至29日——远在一年后的事情了。我抬头看看史密斯-梅尔,他笑而不答。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史密斯-梅尔早在2005年就写了这篇文章,然后在电脑上仿造了《商业周刊》的排版。他将这篇讲述乐高公司经济状况扭转的文章分发给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向他们预言公司未来发展的前景。史密斯-梅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公司高管们展示公司的发展道路,只不过这种做法好像是在回顾他们已经走过的历程。那么文章下方的署名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那是史密斯-梅尔为《商业周刊》撰稿而特意想出的笔名,采用了和他挪威姓名相同的首写字母。

当时正值1月中旬,我们坐在乐高公司12幢大楼之一的一间会议室里。乐高公司的存在给比隆(Billund)这个坐落在丹麦西部的偏远小镇带来了些许生机。自飞机在比隆当地的小机场着陆的那一瞬间,乐高就几乎再没离开过我的视线。硕大的乐高积木砖(约为玩具大小的500倍)标志着乐高公司对小镇上许多建筑的所有权。在去乐高乐园(Legoland)的途中,你会看见一个巨大的“迷你模型”(minifigure,乐高迷们称之为“minifig”)欢迎游客的到来,这个模型是乐高积木中那些著名的小人儿中的一个。乐高乐园是乐高公司于1968年建成的大型游乐园,那时,它们的建筑积木已经远销到了世界各个偏远的角落。

乐高办公室内的色彩是红、黄、绿三种颜色,就和它们生产的积木颜色一样。当然,在这里到处都是积木,以备某位员工或访客突然萌发“建筑”的冲动。会议室或会客厅的桌子上,积木随处伸手可及。几乎每个办公室里都陈列着精美的乐高作品。例如,真人大小的哈利·波特骑着他的“光轮两千”(Nimbus 2000)扫帚、脖子伸到天花板的长颈鹿等。小熊维尼、小猪皮杰、驴子屹耳,还有坐在它们旁边的跳跳虎[1]等。这些都是乐高公司24位专职搭建积木的设计师用成百上千块乐高积木搭成的。

史密斯-梅尔在这片乐园中扮演着类似中世纪吟游诗人一样的角色。他坚持不断创新,使乐高为乐园增添了童话般的神奇色彩。乐高公司的高管们会见客人时不递名片,而是奉上与他们相像的迷你公仔,前胸和后背印着他们的名字、电子邮箱和电话号码。史密斯-梅尔说他的迷你公仔之所以有一头茂密的头发,是因为乐高公司认为秃顶对于36岁的年龄来说有些早了。在史密斯-梅尔的迷你公仔上,他嘴唇下面的一小撮胡子和他耳边的鬓发被改造成了大面积的胡须。他的黑色衬衫衣襟自然地垂在蓝色牛仔裤上。

史密斯-梅尔把自己描述成为一个“创新游民”。他于1999年获得诺森比亚大学(Northumbria University)产品设计学位。诺森比亚大学也是当今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师——苹果公司乔纳森·艾夫的母校。2000年,史密斯-梅尔加入乐高公司,首先从事“赛车手”(Racers)和“创意大师”(Creator)的模型设计,后来去了其他的产品部门。目前,他负责为公司寻找新的商机。

然而在史密斯-梅尔到公司的头几年里,乐高一直在艰难地维持着已有的产品线。公司的业务主力渐渐由建筑物类玩具转移到其他陌生领域,学着别的公司开始制作动作公仔和服饰等。公司决定将其在比隆的主题公园业务向世界其他国家扩展,在英国温莎(Windsor)、德国金茨堡(Gunzburg)以及加州卡尔斯巴德(Carlsbad)都增加了度假景点。

乐高公司过分渴求业务的增长而忽略了设计,导致建筑类玩具业务缩减,成为自身管理疏忽的受害者。前面提到的尼佩尔所说关于乐高公司的“骄傲”——也许他并没有真的说过这话,但其真实性看来是毋庸置疑了。乐高公司曾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可事实上当时他们想要做好自己的本行时,也显得非常吃力。结果,公司产品的销量一落千丈,从2002年到2004年几乎缩减了1/3,这段时期他们损失了5亿多美元,几乎到了关门歇业的边缘。

但是到了21世纪头10年的末期,乐高积木又重回人们的视野。乐高公司调整了商业定位,将重心放回到玩具设计上,并卖掉了主题公园的控股权,找到许可合伙人接手乐高服装和电子游戏,专心做回原本的积木生意。

就在短短的几年后,公司成为丹麦重要金融支柱,重新成为全球最强的玩具制造商之一。2008年,当几十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爆发时,乐高的销量和利润仍然直线攀升,并且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这一切靠的是设计。

像许多长于设计的公司一样,乐高诞生于手工艺人之手。1932年,木匠奥勒·基尔克·克里斯蒂安森(Ole Kirk Kristiansen)面临经济拮据的困境。他的职业——为当地的农民制作门窗碗橱的工作受到了当时全球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更糟的是,他的妻子也在那年去世,留下4个需要抚养的孩子。

为了维持生活,克里斯蒂安森转向手工木头玩具的制作,因为他觉得虽然有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们还不至于不给他们的孩子买礼物。他为此奔走于村庄之间,向村民们推销自制的玩具,例如脖子上系着绳子、底部安有轮子、小朋友们可以牵着到处走的木制小鸭子。

生意最初并不兴旺,但是帮助了克里斯蒂安森和他第二任妻子以及全家人度过了经济困难期。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克里斯蒂安森意识到公司需要起一个名字,于是想到了“乐高”(LEGO),丹麦短语“leg godt”的简写,意为“玩得开心”。多年后,乐高开始生产拼装类玩具,克里斯蒂安森那时才意识到“lego”一词在拉丁语中有“我组装”的意思。

直到“二战”后,乐高才正式成为拼装玩具制造商。当时,优质的木料日渐缺稀。与此同时,一种新材料的出现威胁到了木工们,但同时也给各种制造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也包括玩具制造业。这种材料就是我们今天广泛使用的塑料。

当时乐高公司的一些员工建议克里斯蒂安森抵制这种新材料,而克里斯蒂安森却对这种新材料张开了热情的手臂。乐高公司在1947年购置了一台塑料成型机,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丹麦玩具公司。两年后,乐高公司生产了第一批拼装玩具,成为今天乐高积木砖的鼻祖。

而事实上,乐高公司最初生产的积木砖的拼合度并不是很好。这些方形或矩形的塑料积木顶面有拼接用的凸起,侧面有为安装“门窗”留出的缝隙。但是每块积木并不能很好地衔接咬合。当模型被搭建得稍微高一些,就会变得很不稳固,只需轻轻一推就会坍塌散落。乐高那时还没有建立工程研究部,公司为此花费了将近10年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1957年,乐高公司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在积木砖内部添加同底部齐平的格子,这样就可以同其他积木牢牢扣住,稳稳地拼接起来。

所以,当你问起仍由克里斯蒂安森家族掌管的乐高公司高级管理层,公司发展史上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是哪天时,他们会告诉你,不是克里斯蒂安森买进塑料成型机的那天,甚至也不是公司开始生产拼装玩具的那天,而是一个精确的时刻——1958年1月28日下午1时58分——克里斯蒂安森的儿子戈特弗雷德(Godtfred)向位乐高积木砖 (2010,乐高集团)于哥本哈根的丹麦专利商标办公室递交乐高积木专利权申请文件的时刻。

世界上没有几种玩具能够像乐高那两排4个凸起的积木那样著名。此刻你的脑海中可能已经浮现出它的模样——鲜艳的红色,对吧?但是将乐高的光辉仅仅定位在积木砖上就错了。乐高公司之所以能够如此兴旺繁荣是因为它创造出了一种“建筑”的体系。这个专利不仅仅保护了乐高积木砖的设计,还保护了使这些砖拼接在一起的方法。有了这个方法,孩子们可以用一个个相同的小积木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汽车、轮船、建筑物,这才是乐高独一无二的核心所在。

然而在最困难的时期,乐高公司恰恰忘记了这一点。

同类推荐
  • 盐池1936

    盐池1936

    当对家乡发生在七十多年的那场早已淡出视野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重温时,依然能够从仅存的回忆录、民谣集、地方史志等文字资料中,感受到它的波澜壮阔、如火如荼和生动浓烈。历史早已远去,我们尽其所能再现这段烽火硝烟的岁月,激励今人与后人永记历史。这既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
  • 都市速写簿

    都市速写簿

    1975年到1988年,是台湾走向开放、社会力爆发的年代。整个社会都在急遽的变动之中,高楼盖入农田,工厂挤进民宅之间,与经济上升同时而来的,还有严重的交通堵塞与空气污染。人心因物欲而躁动,人们在放纵感官的同时,心灵的空虚也一一显现。摄影家阮义忠从小在台湾乡村长大,成年以后,进入台北工作生活。他以敏锐的摄影触感与深切的社会关怀,记录下那个风起云涌的八十年代。八十张照片及其背后文字,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开始与结束,台湾完成它的蜕变,阮义忠也在摄影中反躬自省,发现他的安身立命之所在。
  • 山西民间工艺

    山西民间工艺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拉斐尔艺术全集

    拉斐尔艺术全集

    1520年4月7日,拉斐尔在罗马病逝.年仅37岁。他的身后留下了尚未完成的《圣容显现》等画作以及梵蒂冈宫殿的装饰工作。然而,大师死后一百年里.他的艺术作品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跨过浩瀚的地中海,影响了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气。从拉斐尔留下的数封罕见的书信中,我们得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大师的性格。从后人对他的追随和批判中,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拉斐尔的一生对世界艺术的贡献与影响。而在大师的诗作中,我们更能领会他对生命的感悟:“…日夜轮转,太阳总在西沉之后重新升起,而在无言之中,我的死亡悄然降临。”
  • 日常生活中的设计

    日常生活中的设计

    本书重点讲述的是一些有利于生活中的小设计,设计理念,作品用途等。
热门推荐
  • 重生民国风华

    重生民国风华

    不是所有的穿越都是梦幻的古代,做公主、做皇妃;至少她傅翎雪没有这么好运,一觉醒来,睁开眼睛的那一刻,世界变了,1935年的春天傅翎雪不知道这是自己的幸运还是不幸在这个战乱的年代,她又要如何的生存下去?以一个平民的身份去体验这场战争和屠杀后痛苦。爱情在国仇家恨的面前却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 在那个纯真的年代

    在那个纯真的年代

    这是一个发生在八十年代的爱情故事,不染一丝物欲,情纯如雪。美丽聪慧的农村少女肖碧云高中期间,爱上了多才多艺、清秀俊逸的城市青年金轲,由于突遭家庭变故,她高考落榜,后移居省城复读,并在金轲全力帮助下,顺利考上大学。在大学里,肖碧云因成绩突出,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她想在出国前和金轲结婚,不料不仅被金轲一口拒绝,连他的人也消失的无影无踪。肖碧云一气之下,远渡重洋,并嫁为人妻。等她回来,物是人非。她却突然得知,金轲是官宦权门之后,不仅为她放弃了一切,他的所作所为,也完全是为了她……《爱与不爱》之第一部:《在那个纯真的年代》。
  • 第十职业

    第十职业

    法观意外的成为了万能之人的继承者,所谓万能之人,就是在三百六十行中,通通都是状元!工匠、商人、律师、厨师、侦探、学者……全都是它的专业领域!穿梭到中世纪,法观运用自身的知识与才学,确定了目标!他要修建一座世人惊叹,吟游传唱的大教堂!他要引导苦受压迫的人民,打碎压迫者的禁锢,掀起革命的浪潮!
  • 不会叫的猫

    不会叫的猫

    每一段故事,都是一段灵魂的碎片。云起风落都不曾散去的。雨夜温一壶月光,静静聆听他们的故事。
  • 默默温情

    默默温情

    他和她二十年前是一对恋人,可是两人却成为仇人,误会很深,二十年后,她的女儿爱上他的儿子,两人再次相见揭开了二十年前那个惊心夜晚发生的恐怖事件,他会内疚吗?三个人二十年的恩怨从此能解开吗?
  • 杜鹃花又开

    杜鹃花又开

    一次短暂的假期打工,在两个人心中都留下来深深的烙印,由于两个人的各自顾虑,匆匆相聚又分离,多年后再见,又会怎样···
  • 爱已蔚蓝(爱蓝说系列之二)

    爱已蔚蓝(爱蓝说系列之二)

    [花雨授权]一直戴在手上怎么拔也拔不下来的戒指,竟然,鬼使神差地掉了下来!为什么她却只感到苦涩和心底微微的痛?而据说新任部门经理,也和她“前夫”同一个姓,现实却总是爱捉弄人,这就是上天赐给她的“第二春”吧?!
  • 斗罗之恶魔主人

    斗罗之恶魔主人

    不要问我恶魔是谁,我才不要对你说是我家主人
  • 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

    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

    这本书,虽然会给你带来痛感、戳心、自责,但如何与优秀的自己势均力敌,就是这本书给你的阅读收益。不要懒惰、不要纠结、不要困惑,因为真正的你,其实非常出色。
  • 苑

    鹤顶红孔雀胆断肠草——紫蝎王珊水蟾恐幻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