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18900000001

第1章 清官贪官各行其道(1)

清官说清、贪楚官清都官是、官贪, 官因所此行,的要道,首先就需要说清楚什么是官,然后再探讨何谓清官,何谓贪官,何谓清官之道,何谓贪官之道。

官这个名称,产生于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礼记》一书中说:“其诸侯以下,及三公至士,总而言之,皆谓之官。”又说:“官者,管也,以管领为名。”原来官就是管事的人。在封建王朝中,国君、皇帝是老板,官员就是伙计,是协助老板管理老百姓的人。对于明君来说,官员是助手;对于暴君来说,官员就有可能成为帮凶。没有官员的协助,国君是孤家寡人,做好事做不了,做坏事也做不了。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从理论上说,皇帝没有了,老百姓成了国家的主人(即所谓“中华锦绣河山谁是主人翁?我们四万万同胞”),不应该再有官老爷了,对于官员也改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公仆”。老百姓既是主人,官员就成了为老百姓办事的仆人,因为所办的是公事,所以叫做“公仆”。不过这都是理论上的事,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从来没有听到有人喊过一声“张公仆”或“李公仆”。在书面上,现在已经把官员称为“公务员”了,但是也还没有普及开来,从来也没有听到有人喊一声“张公务员”或“李公务员”,倒是官员的称呼一直沿用到今天。

在封建王朝,皇帝被说成是太阳(天无二日),当官的也就成了天上的星星(《儒林外史》里的胡屠户说,有了功名,就是天上的星宿,打不得的),与平头老百姓的身份截然不同。做了官,就要头戴乌纱,身穿官服(所以至今我们还把官位说成“乌纱”)。官员外出,需要扛出“肃静”、“回避”的牌子,鸣锣开道,要老百姓一律避开。官员坐堂理事,传唤老百姓,老百姓需要跪着说话,一语不合,就可能被打屁股。这些陋规,现在当然都革除了。但是千年积习,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涤荡干净。《官场现形记》中所说的一些官场的怪现象不仅至今仍有残余存在,有时候还会一再回潮,这就不能不令人为之担忧。例如有人官气十足,有人官话连篇,写的是官样文章,保的是官场场面。甚至于跑官求官,买官卖官,官官相护,官商勾结,凡此一切,都为贪污腐败现象的孳生和蔓延创造了条件,成为大家密切关注的焦点。现在把这些现象的根源探讨一下,也许可供今天反贪污反腐败的工作借鉴。

官是怎么产生的

远的不说,只就两千多年来历代王朝的制度而言,当官的正途只有一个,在秦汉以后隋唐以前是通过荐贤———从地方上层层推荐而来;在隋唐以后辛亥革命以前通过考试———即科举选拔而来。

那么在正途之外,是不是还有什么“非正途”(歪门邪道)可以谋官?当然是有的。“非正途”可分两类,一是通过种种渠道不公开地谋官,如太监通过皇帝的关系而得官,外戚通过皇后或太后的关系而得官,唐代的“斜封官”是通过后妃或公主的推荐而得官。二是通过买卖的渠道公开向朝廷买官。有不少朝代曾经公开卖过官,不过所卖的官又有虚衔和实职的区别。如果所卖的只不过是虚衔,朝廷为了敛财,卖一些头衔给士绅和富商,让他们充充面子,摆摆威风,尚无大碍;如果所卖的是实职,买官者的确到任管事,老百姓就遭殃了。因为买官者自认为花钱买官是将本求利,理所当然,他在到任之后必然大贪特贪,坑害老百姓。你无法要求买官者去当清官,他如果当了清官,岂不连本钱都赔光了?

虽然历代的民谚有“千里为官只为财”,“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等等说法,但是总的看来,贪官不可能是多数,所谓“无官不贪”不过是一种愤世嫉俗的说法。因为在许多时代里,官员们并不是人人都有贪污的机会。在道德的堤防没有全面崩溃之前,官员们即使有了贪污的机会,也不至于人人都去贪污。巨贪,特别是在皇帝支持下的巨贪,其破坏力是惊人的。一个王朝,只要有一个或几个大贪官控制了朝政,就可以使国家财政崩溃,经济萎缩,民不聊生,民变蜂起,造成整个王朝垮台。多数的清官虽然兢兢业业地工作也无济于事。也就是说,等不到“无官不贪”的时候,这个王朝就已经完蛋了。

从隋唐以后直至清代,每个朝代大致是300年左右,也大致分为前期、中期和晚期。在前期,由于开国之君励精图治,重用人才,所用的宰相大都是科举正途出身、正派人物(清官),所以国势比较强盛。也可以说,这是一段由清官主持朝政的时代,时间大致是六七十年。到了中期,帝位传了两三代之后,继位之君都是些缺少实践经验的平庸人物,每每被佞臣、外戚、宦官所包围,大权旁落,出现了一些非正途出身的宰相,这些人大都是贪官。中期大约100多年,是清官与贪官互相争夺对朝政控制权的时代。如武则天时代就是如此,她既为满足私欲而包庇小人(贪官),又为了稳定大局而支持君子(清官),以此来保持二者之间的平衡与政局的稳定。晚期一般也只有几十年,经过政局的反反复复,国势走上了下坡路。正气下降,邪气上升,朝政一再被非正途出身的权臣所控制,也就是贪官压倒了清官,导致一代王朝遭受内忧与外患的夹击而走向灭亡。这就形成了一条历史规律,也就是说能够重用正途出身的清官则国势强,贪官与清官争权的时候则国势弱,非正途出身的贪官掌握了朝政则国家亡。到了公开买官卖官,出现了贪官治国现象的时候,这个王朝也就“气数已尽”了。

科举取士是最好的任官制度

从隋唐一直延续到清末的科举取士的制度,我们对它至今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实在令人觉得遗憾。不少人只要一听到科举、考场、八股文、秀才、举人、进士等等名词,立刻大起反感,认为那是封建的、落后的、愚昧的、可笑的,一直认识不到这个制度对中国的重大贡献,对全人类的重大贡献。对于科举取士,它考的是什么内容,那是另一回事,是可以根据时代的需要而改变的。只就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而言,则在1300年前,我们的祖先能够实施这样一种三公(公平、公正、公开)的选官制度,确是一件大不容易的事,堪称人类社会的创举。那时候,世界上别的国家选拔人才,全都摆脱不了宗教的限制(不用异教徒),民族的限制(不用异族),阶级的限制(如古印度的贱民当不了官)。既有“三限”,何来“三公”?只有中国的科举制度,应考者没有宗教限制(信什么教都可以),没有民族限制(唐代的白种人如波斯人、阿拉伯人、犹太人都可以应考),没有阶级限制(不论富贵、贫贱),更了不起的是没有年龄限制,惟一不合理的就是有性别限制(不接受女生应考)。专制王朝都少不了贪官污吏,惟有科举一般不受贪污腐败的侵蚀。朝廷特别要保护科举的公正以选拔人才。如果科举也开后门,讲关系,漏题目,则当时农村里的穷读书人就不必读书了,请问他们有什么条件开后门,拉关系?历代都有“白屋出公卿”的例子,就说明科举取士基本上是公正的。当然,科举舞弊的事偶然也有,但是朝廷从来都以严刑峻法来对待,你敢舞弊,我就杀你的头,看你能有几颗头?

贪官污吏在别的问题上舞弊,受害的老百姓一般是不敢闹的,老百姓和官斗,岂不是鸡蛋碰石头?但是考官如果在考试中舞弊,考生就敢大闹。因为历代王朝对于考场的要求都很严格,只要出了问题,必然追查到底。考生都是知识分子,其中有不少人正是一个时代的精英,他们懂得朝廷重视考试的原因,心中有底,遇到考官舞弊,他们就敢闹个落花流水,闹个水落石出。例如1657年即清初顺治十四年秋江南乡试舞弊一案,经过考生一闹,主考官、副主考官及一般考官涉及受贿者,全军覆没,有的被杀头,有的被绞死,家产被抄没,妻子被流放宁古塔为奴。

当时上距清兵入关不过十余年,“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民族大悲剧大家记忆犹新。清王朝为了收揽人心,在江南开科取士正是缓和民族矛盾的一种手段。这一舞弊案的出现,大犯清廷之忌,所以处理起来从速从严,毫不手软。当时江南乡试(选拔举人)在江宁(今南京)举行,主考官为方犹,副主考官为钱开宗。这两个人胆大包天,竟敢在这一次十分敏感的考试中舞弊,接受一些不学无术的纨 子弟的贿赂,使之榜上有名。在考试之前,已有传闻说考生、考官暗地交往,私谈交易。到发榜时,大家发现几个花花公子居然高中,而当时颇有文名的尤侗、汤传楹等人反而名落孙山,传闻得到证实。于是许多落榜考生聚集榜前,大呼“考试不公”,直指榜上的前三名为“贾(假)斯文、程不识、魏无知”,狂呼大闹,还聚众痛打了考官龚勋。当方、钱两主考乘船离开南京时,许多人在岸上边追边骂,并以砖头石块投掷官船。船过常州、苏州时,又被岸上群众追击、痛骂。考官舞弊的新闻,一时传遍江南。有人写了一本小册子,名《万金记》,内容详记这次考试舞弊的各种传说,而以两个考官的姓氏作为书名(“万”字是“方”字去一点,“金”字是“钱”字去半边),一时成为畅销书,流传全国。

消息传到北京,清廷震怒。顺治降旨,要两江总督郎廷佐严办此事,把一切涉案人员解送北京刑部,审理明白,从重惩处。为了让行贿的考生心服口服,1658年3月,所有榜上有名的112名考生全部在皇宫里的太和殿中重考。试题由顺治亲自圈定。考试时,每一名考生左右各站一名八旗兵,全副武装,寸步不离,严加监视。许多考生胆战心惊,出乎意外地享受了一次在皇宫大殿中应考的特殊待遇。重考阅卷完毕,112人中有74人成绩优良,被承认为举人;24人成绩稍次,仍承认为举人,但是不许参加下两届的会试,即取消了两次考进士的机会;14人文理不通,对于他们是否向考官行贿,严加追究。

审理到1658年年底,这次舞弊案结案。正副主考与18个考官都受了贿,一律处死,家产被没收;行贿的考生8人各打40大板,家产被没收,与父母兄弟妻子一起流放宁古塔为奴。一人犯罪株连一大片的处理虽然是过火了一点,但是这种严刑峻法起了极大的威慑作用。至少在清代前期的五六十年,没有人再敢在考试中打主意。在官场积习难除、贪污腐败屡禁不绝的时代,比较而言,考场却能相对地成为一方净土。

人类的文明是逐渐发展进步而来的。我们反对过去的专制王朝,欣赏现代的民主政治,但却不能忘记,正是来自中国历史上专制王朝三公(公平、公正、公开)的科举制度促成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出现。民主政治必须建立在健全的文官制度之上,而健全的文官制度必须通过考试才能建立起来。作为制度而言,中国的科举制度是最好的考试制度,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英国的文官制度举世闻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文官制度的样板。要问英国的文官制度是怎么来的,英国的史学家就会郑重地告诉我们,是从中国的科举制度学来的。美国的文官制度、香港的文官制度都来自英国。我们欣赏他们的制度,觉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却忘记了这些他山之石,正是我们老祖宗坟山上的石头。我们如果把这么重要的历史事实忘掉了,那就是大笑话。

如果我们把问题考虑得更加深透一些,还可以说,正是科举制度保存了中华文化,保护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直到今天,仍然让我们受惠无穷。返观历史,从隋唐开始,总是北方各族武力强大,一再征服南方。就算宋、明两代是汉人建立的政权,最后竟被蒙元与满清所灭,这在隋唐以前的历史是没有的事。如果隋唐不建立起科举制度,不能在全国选拔人才,则1300年来,各个王朝在任官的时候就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唐朝的皇帝虽然自称汉人,其实是鲜卑血统;辽、金、元、清的皇帝都不是汉人,这是众所周知的。如果没有科举制度,他们任官就难免会偏重自己的民族,歧视汉人和南方各族。如果是这样,以汉人知识分子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就很难保存下来。元、清两代在政治上公开歧视汉人,惟有在以科举选拔人才方面大致能够做到不分民族一视同仁。所以1300年来的中国出现了这样的局面:政治、军事中心在北方,经济、文化中心在南方;帝王、武将大都出自北方;文人、才子大都出自南方。民谣中的“江南才子山东将,关西自古出帝王”正好画龙点睛地说明了这一现象。帝王、武将的出头是靠打仗打出来的,即所谓“大丈夫功名自以弓马得之”。文人、才子的出头则全靠科举,是硬考出来的。在北方民族所建立的朝廷之中,一些南方民族(主要是汉族)知识分子能有一席之地,参与治国,有时还能对治国工作起到主导作用,他们是怎么选拔出来的?是靠科举。如果没有科举制度,他们无权、无势、无钱,也不会走什么歪门邪道,那就永远出不了头。

清代是一个自始至终都歧视汉人的朝代,直到覆亡前夕,慈禧太后还在说“宁赠外人,不予家奴”的话,就是说宁肯把江山送给外国人也不要留给汉人。在他们的祖宗家法中,满人、蒙人可以封王,汉人不能封王。汉人即使拜相,担任内阁大学士,名次也得在满人之后。但是在官场上比出身,谁是响当当的“两榜进士出身、天子门生、今科状元”,那就会使得一些帝室之胄、皇亲国戚、四世三公、汗马功劳各种出身的人黯然失色。清代尽管歧视汉人,但是要治理这么大一个国家,又不得不依靠汉人,在汉人中选拔人才,因此就不能废止科举。清代晚期,表面上歧视汉人,实际上重视汉人,等不到辛亥革命,许多实权早已转移到汉人手中。这些有实权的汉人,全都是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

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概念,是和近代民主政治的概念同时产生的。想到这些问题并不难,但是要做到却不容易。现在人人都会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真想做到这一点,实在太不容易,恐怕还在遥远的将来。但是“科举之前,人人平等”这件事,我们在一千多年前就做到了。试想:一个穷山村里的苦孩子,通过凿壁偷光,牛角挂书,苦读苦学,长期奋斗,一旦金榜题名,就可以立朝当官,从此建功立业。这样的事在外国只能是神话、童话、天方夜谭;但在中国古代,却是活生生的事实。中国已经行之千年的“科举面前,一视同仁”的平等精神作为人类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已经被英国的文官制度所接受而且加以发扬光大,成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一块奠基石。

推行科举制度的帝王未必想得到这么远,他们开科取士,只不过是为了网罗人才,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已。唐太宗眼见许多应考者规规矩矩地进入考场的时候,自鸣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含义是大家都着了他的道儿,进入了他的掌握之中。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个原为君主政治服务而且服务得很不错的科举制度,以后竟然能够发展到也为民主政治服务。

清官与贪官的来源不同

同类推荐
  • 居里夫人自传

    居里夫人自传

    玛丽·居里原籍波兰,后加入法国国籍,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研究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她也因此被称作“镭的母亲”。
  • 胡雪岩传

    胡雪岩传

    铁血宰相拥有何种跌宕起伏的刺激人生!满洲贵族大少为何突然华丽堕落!一介病弱书生缘何横刀立马、杀人如麻!草根枭雄如何主宰朝野、扬威大漠!翰林学士怎样周旋列强、忍辱偷生!一代红顶商圣怎样从帝国银库大掌柜走到凄凉辞世无人问津!
  • 埃德蒙·伯克评传(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埃德蒙·伯克评传(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英国著名自由主义政治家试图把保守主义者伯克的政治思想置于具体历史语境中品评,试图达到“同情之理解”。
  • 告诉你一个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牛顿的故事

    从牛顿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取得的伟大科学成就,再现了牛顿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科学巨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对理想坚持不懈、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
  • 飞机大王休斯

    飞机大王休斯

    休斯生于1905年的圣诞夜(12月24日),当时的妇产科医生和邻居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但不知为什么在正式的户籍中却没有记载,也许这就是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霍华德·休斯式的“出生证明”。他的父亲老霍华德·休斯是一位颇有来头的商人。休斯家族的祖先是迁居到弗吉尼亚殖民地——詹姆斯镇的威尔士人。这个家族曾向西开拓肯塔基、伊利洛斯、密苏里等地。在拓荒过程中,休斯的曾祖父因为在与印第安人的战争中立下战功,而被奖予40英亩的密苏里未开发地,他于是便安居下来,专心务农。休斯的祖父在密苏里做过教师,后来越过密苏里河移居到大陆中部的衣阿华,成为那里的市长,并且曾出任过推事,也曾担任开业律师,一生很有成就。
热门推荐
  • 女人你很嚣张啊

    女人你很嚣张啊

    这个小说会以都市爱情,霸道总裁为主来写,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好勿喷!谢谢!
  • 太太说了算

    太太说了算

    她,胆小怕事儿,工作勤勤恳恳,最大的梦想是自己努力赚钱,买房,买车,一场意外后,房子,车子都有了,来不及喜悦,先卷入家族斗争中,危险源源不断,小命堪忧。他,专横跋扈,商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二十岁后,只要是被他表白过的女孩,都会莫名其妙意外死亡,无一幸免,算命大师断言是天谴,命如此,注定一生孤苦。某天,他居然……结婚了。得知女方平凡无奇,众人跌破眼镜的同时也为她唏嘘不已,纷纷打赌她能活多久。同事,朋友都来劝她说:“凤家太子爷,能力是卓绝,长相是俊美,还是含着金汤勺出生,条件无可挑剔,但他因被算命大师断言是被天谴之人,注定一生孤苦,你不想死的话,赶紧跟他离婚。”家人也来劝她说:“你平凡无奇,安安分分的过日子就行,凤家太子爷命不好,跟他扯上关系的女人都死了,别的女人看到他绕道走,你偏偏撞上去,别作死,赶紧跟他离婚,保命要紧。”身边的人都来劝她离婚,无关的人开设赌局,赌她能活多久,她都一笑置之。“你真不怕死?”他知道后私下问她。“你确定死的会是我?”她笑着反问他。他默了,半响蹦出一句。“我们一起作死。”婚后,凤家太子爷性情大变,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听太太的,太太说了算。”
  • 北荒修行记

    北荒修行记

    因逞一时之气,萧石生被逼离家。在山中因遭猛兽袭击迷路的他偶遇迎山老魔指点,开启一段修炼之路。
  • 锦珛的爱情

    锦珛的爱情

    当锦年开了一夜的车出现在楚珛的面前时,楚珛是这样说的:“苏先生你怎么在这?辞职报告我已经放在你的书桌上了,还是你没有看到?”“楚珛你没有提前给我打声招呼,公司还有一大堆的事没有管,你这是要忘恩负义吗?”楚珛看着从一楼爬到13楼而气喘吁吁的苏锦年,心里小小的琢磨了一会“那你现在知道了,这段时间我先待在你身边,等你什么时候找到新的助理我就离开”“好,那现在是不是请楚小姐移驾跟我回京都啊?”……自从和苏锦年恋爱的消息曝光后,楚珛已经一个星期没有再见到他了,晚上下楼出来倒垃圾突然看见苏锦年在楼下向她招手,苏锦年戴着口罩和墨镜的样子就出现在楚珛的眼眶里,苏锦年伸出双臂“抱抱吧,不想我啊?”……
  • 星辰大海地球卷

    星辰大海地球卷

    茫茫星空,璀璨宇宙,何处才是生命的起源之地,生命的终结又会在何方。一个小人物坎坷的逆袭之路,当过猎人,做过厨子,要过饭,更是曾一度沦为奴隶。。。这个地球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隐秘,他和他的小伙伴们能否揭开层层迷雾。。。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 终极一班之楚风

    终极一班之楚风

    一次车祸让楚风意外穿越到了终极世界,他该何去何从!一样的终极,不一样的故事。PS:如果喜欢就多多支持,谢谢。写这部作品也算是弥补我的一个心愿,我想我一定不会弃坑的,一天一更。终极同人类型的不怎么的,因此我想来试一试,写一部完美的终极同人作品。
  • 薄少有喜,宠妻需节制

    薄少有喜,宠妻需节制

    为了冲喜,嫁给了薄氏家族长子薄晋骁。婚礼过后。她成了人人嘲笑的薄太太。无他!薄晋骁是个傻子,只有五岁的智商!某日。厉唯宁正在床上给薄晋骁读儿童读物。突然感觉到一阵异动,紧跟着被人拦腰抱起!一抬头,对上清澈明亮的一双眼睛,同时还有薄晋骁那完全不同以往的坏笑。“你,薄晋骁你!”薄晋骁你这个大骗子!
  • 我的厂花男友

    我的厂花男友

    被太监喜欢算是好事还是坏事?对高暧来说,答案是肯定的。有个公主封号,荣华富贵却半点没享受到,每天伴着青灯古佛,过的是带发修行的尼姑日子,从来都是猪不叼狗不啃的她能被人喜欢,简直太好了!再看他长身而立,俊美无俦,对自己又是那般无微不至,还奢求什么呢?
  • 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

    死亡,是绚丽的。鲜血,是火热的。有些事一定要做,有些血一定得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的路要走。活,就要像二月的花,多姿多彩。死,也要像深秋的霜叶,红于二月的花!
  • 掠魔行记

    掠魔行记

    冥月在上,血河在下,中间行走的,是不朽的魂灵。赵宣夜在不甘中爆发,自凡尘中崛起,沿着黎明的方向,拥抱永夜的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