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06900000011

第11章 秦汉之逆(2)

或许,崇拜项羽的都是少年人,血气方刚,年少轻狂。他们觉得项羽天生神武,魅力超群,虎视天下,气吞山河。项羽的爱情故事更是缠绵悱恻,动人心弦。而项羽又是一位悲剧英雄,最终的失败带给人无限的惆怅和惋惜之感,极易使少年人热血沸腾,扼腕叹息。于是,少年人——尤其是少女们——就都把项羽当成是心中偶像,对刘邦百般厌恶,认为刘邦耍阴谋诡计,窃取了原本属于项羽的天下,更害了项羽和虞姬的性命,破坏了他们美丽的爱情。

其实,细读《史记》中的项羽、高祖两段“本纪”,我们可以对这两个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英雄的定义也可以有更加准确的描述:

诚然,项羽是一位不世出的英雄人物。他天生神武,力能扛鼎,年轻时候就“吴中子弟皆惮之”。他自幼志向高远,秦始皇巡游天下,至会稽,项羽见了秦始皇的车仗,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其叔父项梁听了,甚以为奇,知道自己这个侄儿非同小可。后来项梁教项羽读书练剑,项羽都不怎么用心,项梁责怪他,他却说读书练剑无用,“愿学万人敌”。项梁自此更是对项羽另眼看待,教他兵法战策。等到秦末天下大乱,项羽跟随项梁起事之后,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破釜沉舟,救赵破秦,自封西楚霸王,以武力威慑天下,后来楚汉相争,项羽东伐西讨,南征北战,仿佛是希腊神话中战无不胜的阿基里斯,天下无能与抗者。项羽一生信义为先,鸿门宴上,只因事先答应了项伯要善待刘邦,于是不顾范增反复劝谏,终于纵虎归山,放了刘邦回去;他气质高贵,将荣誉与尊严看得极重,最后兵败垓下,在乌江之畔,他不肯渡江逃命,苟且偷生,宁可挥剑自刎,坦然就死,豪气干云,人皆敬仰。他的爱人虞姬、坐骑乌骓马,都以身相殉,更凸显出他的人格魅力。

项羽终究是自刎而死,决战前夜,项羽慷慨悲歌一曲: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临死之前对仅剩的几个手下说是“天亡我,非战之罪”,说罢还冲入汉军阵中,斩将夺旗,溃围而出,以证明自己所言不虚。可是,项羽的失败难道真的是天意吗?还有人说,项羽的失败,根源在于鸿门宴上没有听从范增的计谋杀掉刘邦,纵虎归山,后患无穷。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细读《史记·项羽本纪》我们能够发现,项羽有着极其严重的性格缺陷,他志向虽然高远,目光却十分短浅,而且爱慕虚荣;他确实如别人所批评的那样,勇猛有余,智谋不足;他还残忍好杀,缺乏仁善;他还没有识人用人的眼光和气度。这些性格缺陷决定了他的命运,他只适合做一名驰骋疆场的大将军,却不适合做一个安定天下的帝王。鸿门宴上没杀刘邦虽然确实是一个失误,但那只是细节,项羽真正的失误是没有克服自己那些性格弱点,使得这些弱点最终变成了致命的死穴。因此,项羽就算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日后也会败在别人手中。我们来看《史记》中记载的一些片断,对项羽的性格弱点就可见一斑:

巨鹿之战后,秦将章邯见大势已去,遂归降项羽。项羽不对降兵进行分化利用,反而因恐降兵作乱,一夜之间坑杀秦卒二十万。

鸿门宴上,项羽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又因刘邦托项伯为其美言,项羽沾沾自喜,遂不听范增之计,放走刘邦。

项羽入咸阳之后,不施怀柔之计以安民心,反而杀秦降王子婴,纵火焚烧秦宫室,将珍宝美人一扫而空。大火三月不灭,阿房宫毁于一旦,秦人大失所望。

灭秦之后,有人劝谏项羽,说关中沃野千里,地势险固,乃帝王之资,宜于建都。项羽却说人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不听劝谏。劝者叹息,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不其然。项羽听了大怒,将此人烹杀。

项羽分封诸侯不当,齐国田荣造反。项羽率兵平叛之后,将降卒尽皆坑杀。

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比比皆是。

项羽有诸多的性格弱点,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这些性格弱点贯穿其一生都未有改变,而且似乎项羽自己也没打算改变。一个真正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英雄,应该具备很强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能力,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不应该这样任性妄为。项羽忽视了对自己人格的塑造和培养,那么他其实就仅仅是一名勇士,谈不上是真正的帝王。

我们再来看刘邦:刘邦年轻时是个地地道道的流氓混混,好吃懒做,狡黠油滑,爱吹牛皮,好色贪杯。他出身平民,家族地位和项羽是天壤之别,项羽的父母祖先世人皆知,刘邦的父母则连名字都没能在史书中留下来。在当时的社会,一个人的门第出身还是很受重视的,刘邦在这方面与项羽根本无法相比,因此在起义初期,项羽就是核心人物,而刘邦只能处于一个从属的地位。然而刘邦并不气馁,而是努力地去提高自己。刘邦以“信陵君”自比,模仿信陵君的处世作风和为人方式,把自己锻炼得更加理性,更加工于心计,然而同时又宽宏大度,能网罗和使用人才。刘邦就是这样善于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终于从一个相对比较低的起点,逐步走到了巅峰。具体说来,刘邦的优良品质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刘邦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笼络人才手段高明,使得自己成为一个凝聚力很强的人,能团结一大批人才在自己的身边,为己所用。

鸿门宴前夕,刘邦认识到自己形势危急,急忙向张良问计。张良帮他出了主意之后,他马上照办,找来项伯,以兄事之,极力拉拢,与项伯“约为婚姻”,结成儿女亲家。项伯十分感激,在鸿门宴上想方设法维护刘邦,甚至亲自舞剑抵挡项庄,保护刘邦。

刘邦本人似乎没有什么具体才能,但在他身边却人才济济:张良、萧何、韩信、陈平等等,其中还有不少原本是项羽的部下,却被他拉拢了过来。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人对刘邦都忠心耿耿,甘愿为他效命。张良就曾经说“沛公殆天授也”,对刘邦佩服得五体投地。刘邦以一个平民出身的流氓身份,却在身边聚集了这么多高级人才,他笼络人心的手段自然非同寻常。

第二,刘邦宽厚仁慈,有大气量。与项羽所到之处鸡犬不留的残忍正好相反,刘邦做事一向有分寸,被天下人称为“长者”。秦子婴献咸阳,诸将都说要杀了子婴以谢天下,刘邦却说,起初楚怀王用我带兵,就是因为我比较仁厚,现在人家已经投降,再杀了他,不是什么好事。于是放过了子婴。后来,项羽兵败身死,刘邦一统天下,他对项羽也做到了仁至义尽。他将项羽厚葬在谷城,对项氏一族以及项羽残部都饶过不杀。

第三,刘邦遇事冷静,从不冲动,而且善于用计。楚汉相持之时,项羽曾对刘邦说,现在天下动荡,人民民不聊生,只是因为我们两人要争夺天下。我们不如出来单挑,一决胜负,免得害了天下百姓。刘邦却没有中这个激将之计,笑着说我宁斗智,不斗力。项羽武力天下无敌,要让刘邦做以己之短攻敌之长的傻事,他肯定不干。

攻打宛城之时,刘邦遇到了很大困难。此时他采纳陈恢的建议,对原本的宛城守将许诺,封为殷侯,让他以后依旧治理宛城,结果兵不血刃,换来了宛城的归顺。刘邦后来把这个办法加以推广,各地纷纷归顺。

第四,刘邦虽然平时贪财好色,但到了关键时刻,却能够把持得住,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去达到更大的目的。刘邦进咸阳之后,面对辉煌的秦宫不免看花了眼,当下就意图享乐一番。然而樊哙、张良等人劝他要控制自己,因为现在还没到庆功享受的时候。刘邦听了,从善如流,马上下令封存秦宫府库,分文不取,并且和秦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朝的一切严刑峻法。秦人非常高兴,主动带着粮食牛羊来犒劳军队,刘邦却又推辞不受,说不想给父老乡亲们增加负担。这样一来秦人更加高兴了,都盼望刘邦能够统治关中。关于这一点,项羽的谋士范增看得清清楚楚,范增在鸿门宴前就对项羽说,刘邦以前贪财好色,现在进了咸阳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必定是胸怀大志。

刘邦为了成就大业,可以放弃很多,忍受很多。楚汉相争之时,项羽将刘邦的父亲擒到两军阵前,加起大锅煮水,威胁刘邦要烹了他父亲,让他投降。刘邦却对项羽说,咱们当初一起起义,约为兄弟,我父亲就是你父亲,你既然要把咱们的父亲烹了,那别忘了分我一杯羹。项羽无奈,只好放弃了胁迫计划。

总而言之,刘项二人都是一代枭雄,都有问鼎中原的雄心壮志。项羽的先天条件要比刘邦优越得多,原本占据了先发优势,可是项羽根本不懂得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常常任性妄为,毫无自制能力,也从没想过要提高自己,改正缺点,只知道凭借超凡的武力去压服别人,让人敢怒不敢言。刘邦则正好相反,起初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但他善于克制自己的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不断总结提高自己,一点一滴地进步,终于逐步攀上了权力顶峰。

有一首元曲这样唱道:

说英雄,谁是英雄?

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这首曲儿唱的是时无英雄,小人得志。可是通过刘邦和项羽的例子我们可以知道,英雄并不是上天造就的,而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修炼出来的。即使你天生就是龙凤飞熊,如果后天不肯努力,早晚也会一败涂地;而无论五眼鸡、两头蛇还是三脚猫,如果你肯努力提高,不断进取,总有一天会走向辉煌。认清自己,不断努力,最终成就大业,这样的人,就是英雄。

3.张良——千古文人帝师梦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两大情结:一个是儒将,即文人带兵,文武双全,沙场建功,名垂千古。关羽是中国文化中的“武圣”,不是因为他的功勋有多大,其实要说沙场建功,比关羽厉害的那太多了。关羽之所以是“武圣”,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忠义”,而他的“忠义”又主要来源于他喜欢读《春秋》,懂得春秋大义。所以,喜欢读书,披上一层知识分子的色彩,关羽自然成了历史书写者青睐的对象,坐上了“武圣”的宝座。

除了儒将之外,中国知识分子另一大情结便是“帝师”。中国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手无缚鸡之力,又比较迂腐,要想文武双全,确实比较困难。而知识分子又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要实现这种理想,靠自己显然不现实,那么找一个合适的人,教导他成为一个英明的皇帝,借皇帝之手治国平天下,就成了知识分子比较现实的选择。而知识分子的这种角色,就是皇帝的老师,也就是“帝师”。

中国古往今来,自以为能做“帝师”的人千千万万,个个以为自己怀才不遇,一腔热血被当今圣上倒进了阴沟里。其实,他们不知道,他们那点书本上的死知识,距离治国平天下差得远了,简直是南辕北辙。如果他们知道“帝师”的老祖宗——张良——是如何教导刘邦的,我想他们的头脑应该会相对清醒一点。

张良,汉初三杰之一,为汉高祖刘邦打天下时的主要谋臣。刘邦在汉朝建立之后,曾评价张良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的字)。”可以说是极高的评价。后世对张良更是推崇备至,认为他尽心尽力辅佐刘邦取得了天下,并且功成身退,避免了历朝历代开国功臣兔死狗烹的宿命,可以说实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全部人生理想,达到了完美境界,是一个真正的“帝师”。

前文说过,刘邦是流氓,项羽是贵族。而在中华文化环境下,流氓战胜贵族,那是必然的结局。同理,要做帝师,就要教自己的皇帝一些流氓手段,而且是很高超的流氓手段,否则,实在算不上是一个成功的帝师。

那么,什么是流氓手段呢?说到底,不过是“厚黑”二字而已。所谓厚,就是脸皮厚,在自己弱小的时候,什么都能忍,等日后自己强大了,再找你算账;所谓黑,就是心肠黑,下手狠,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要教别人,自己首先得有一定造诣才行。中国历朝历代千千万万做着帝师梦的知识分子就是在这两方面都差得远,把礼义廉耻当真,又做什么事都婆婆妈妈妇人之仁。而张良则不然,他可是个罕见的大阴谋家,玩厚黑伎俩,那真是得心应手。我们看看他曾经教过刘邦些什么,便知端倪。

纵观秦末到汉初的这段历史,风起云涌,惊心动魄。那么,张良到底在里面做了些什么事呢?尤其是他跟随了刘邦之后,为刘邦夺取天下做出了哪些特殊贡献呢?其实,张良也没有做太多事,只不过,每次他都把事情做在点子上,在关键时刻、关键事件中起到了一点关键作用:

张良为刘邦第一次献计,是在鸿门宴之前。当时,刘邦听信了小人之言,头脑发热,以为自己先进了咸阳,就真能在关中称王,于是率兵受秦子婴降,进了秦皇宫。后来项羽听说了此事之后,勃然大怒,率四十万大军直扑咸阳,要和刘邦见个高低。

刘邦听说项羽大军到来,这才清醒过来。他手上只有十万兵力,而且兵不血刃进了咸阳,没怎么打过大仗。而项羽的四十万大军经历了巨鹿之战的洗礼,那可是真正的虎狼之师,士气正盛。因此,刘邦要硬来是肯定不行的。危急时刻,刘邦急忙找张良问计。

此时张良为刘邦出的计策是:绝对不能和项羽正面抗衡,不仅不能抗衡,还要想尽一切办法,向项羽认错,讨项羽的欢心,求项羽的原谅。为此,他建议刘邦去赴鸿门宴,低三下四地去求项羽,还利用自己的个人关系请来了项伯,让他替刘邦说话。刘邦果然依计而行,终于在鸿门宴上,死里逃生。

张良为刘邦第二次献计,则是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当时,刘邦与项羽两军对峙,正打着最折磨人的消耗战、僵持战,鹿死谁手,犹未可知。而韩信率大军刚刚击败了支持项羽的齐国,将整个齐国都占领了。韩信原本是项羽的部下,后来投奔了刘邦,这次灭齐本是奉刘邦之命,按理说韩信此时应该挥师南下,助刘邦一臂之力,而刘邦也正急切地盼望着韩信的增援。然而,此时韩信却出幺蛾子,派使者来跟刘邦说,齐国刚刚平定,人心浮动,不易控制,必须让我做齐国的“假王”(代理的王),否则齐国恐怕会再次叛变。

刘邦听了这话,顿时火冒三丈:这都火烧眉毛的时候了,韩信这小子却跑来要官做,他这不是乘人之危吗?刘邦本就是个粗人,这一着急,立马就拍了桌子,嘴里不干不净起来。在这关键时刻,坐在一旁的张良(还有陈平),在桌子底下用脚踢了踢刘邦,直朝刘邦使眼色。

韩信的使者就在眼前,张良当然不能跟刘邦明说什么,但这暗示的意思,刘邦马上也就明白了。事情是明摆着的:刘邦原本信任韩信,大量军队都由韩信指挥,此时韩信又攻下了富庶的齐国,既有兵力,又有财力,实力不容小觑。当时的韩信,是助刘邦则刘邦胜,助项羽则项羽胜,如果两不相助,自立为王,那也是三足鼎立的局面。所以此时的韩信,是万万得罪不得的。只有委屈一时,哄着韩信相助刘邦,先打败头号敌人项羽再说。要说刘邦的反应也够快的,骂人的脏话刚一出口,接着又自己给圆了回来,说韩信这小子也太没出息了,大丈夫要做王,就做正儿八经的王,做个假王算怎么回事?我封他做真正的齐王!就这么着,哄住了韩信,换取了韩信的支持。

同类推荐
  • 江山如画之天子寻踪

    江山如画之天子寻踪

    绝世佳人,少年天子,世纪之谜,一谜扣一谜,何处寻真相?儿女情长,人间世俗,家国仇恨,将编织成怎样的世界?成者王,败者寇,终是成王一统天下,还是败寇万劫不复?*****
  • 我不是太子李

    我不是太子李

    一个有时舌灿莲花,有时杀人如麻的杀手突然穿越到大唐太子李的身上。他会怎么在大唐掀起阵阵波澜呢……
  • 山河故人

    山河故人

    晚兴末年,政局纷乱,外有英吉利,法兰西,东瀛,沙俄虎视眈眈,内有连绵不断的各地起义。楚怀良本不过是大环境下一个不起眼的小孤儿,由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就此揭开了他飞黄腾达的序幕。在如蜘蛛网一般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楚怀良苦心琢磨、谨慎从事,且看时代弄潮儿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改变时代的走向......(注:书中大兴国是以清朝为影子,但书中的一切却又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那段历史)
  • 晋云录

    晋云录

    一个王侯世子进了道观八年,啥也没有学会,倒是学会了扯皮。本想活的普通一点,倒没想到这江湖却不容他。
  •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四卷,国际反法西斯的大好局势与日本投降(1944年1月—1945年8月)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四卷,国际反法西斯的大好局势与日本投降(1944年1月—1945年8月)

    四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由著名抗战史权威学者张宪文教授领衔,组织民国史中心集体编写,洋洋百万言,完整叙述了从1931年至1945年14年抗战的烽火历史,编织了一幅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抗战图卷,是一部全面系统、客观科学的抗战史巨作。《中国抗日战争史》第四卷时间跨度为1944年1月—1945年8月。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之际,转而在中国大陆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攻势——“一号作战”。洛阳守城战、四守长沙、衡阳鏖战、反攻缅北滇西作战……1944年战局的发展给中日两国都带来了至关重大的影响。1944年春至1945年夏,敌后战场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局部反攻,予敌沉重打击。与此同时,国际形势的变化加速了日本法西斯末日的到来。
热门推荐
  • 绝世彩狐之爱上妖神

    绝世彩狐之爱上妖神

    世画:“萌萌!让本主当你的洗脚奴吧!”萌萌:“好呀!”妖王:“萌萌!让本王来给你捶背!”萌萌:“恩恩!”绝妖:“萌萌!让在下背你去找妖神吧!”萌萌:“好……”绝孽:“让我来!”绝妖:“不不不,让我来。”绝孽:“你不让我来我就再把你关到戒指里去!”绝妖:“呜呜好吧。”萌萌:“……”妖神:“萌萌是我的!”世画、妖王、绝妖绝孽、萌萌:“滚!”妖神(捂面逃跑!)
  • 易见钟倾

    易见钟倾

    太阳的和月亮交替出现,互相追逐星星总是伴着月亮,却无法相拥人们之间因为距离而奔赴、离开、淡忘易昇因拍摄校园剧遇见了他终其一生要守护的人洛小姐在她最无助时遇见了璀璨耀眼的他,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努力奔向光芒朝汐在阴暗的童年中长大,身边只有洛小姐的陪伴与鼓励,最后成了洛小姐的星星暗恋陪伴×追星救赎×坚持追梦双女主朝汐and洛倾男主易昇前期校园后期娱乐圈
  • 颐和园的寂寞:叶广芩散文选

    颐和园的寂寞:叶广芩散文选

    作者是一个擅讲故事的高手,她于故事中自然流露的叹息与幽默是如此不同凡响……从语言到人物,一板一眼,无不散发着某种韵致。叙事写人如数家珍,起承转合不愠不躁,举手投足流露出闺秀遗风、文化底蕴。
  • 拜托了男主

    拜托了男主

    我是苏苧,一个悬疑小说家,突然一天因为想从实践中寻找灵感不幸出了车祸。然后……“叮~,宿主您好,编号3927为您服务。”系统机械冰冷的声音在这个空间响起。没错!恭喜你,进入了快穿世界!在各各世界中,身为女配的你必须阻隔女主,撩到男主。你,准备好遇见各种各样帅炸天的男主了吗?
  • 数字的世界

    数字的世界

    这是理论吗?我觉得吧,信也罢,不信也了了
  • 异界至尊纨绔

    异界至尊纨绔

    一个普通的学生,本来以为结束了三年的煎熬,可以轻松的来一场旅游,却的在欢喜佛寺庙里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废物的逆袭。欢喜佛的终极追求。楚明飞的毕生将为成为终极纨绔而奋斗。萝莉,要养成,御姐要调教,冰山美人?早晚让你躺在纨绔怀里。喔,你说什么,你要在上面……终极纨绔面前,天才?踩掉,圣女?蹂躏,敌人?既然是敌人,那就不择手段的灭掉。
  • 一品风水师

    一品风水师

    魔王附体的王源,从小到大,拥有王家祖传的茅山术,在偶遇一个女鬼之后,王源就一连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的背后,都有一个让人悲痛的故事…
  • 生活知识百科(第三册)

    生活知识百科(第三册)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知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著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时代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家庭生活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因为更完善、更及时地向人们介绍生活知识已经成为大众的普遍需要。本书针对家庭生活知识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科学的指导,是专门介绍家庭生活知识的百科式的工具书。其对于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人们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其他图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致遥远的青春

    致遥远的青春

    活在春天的人永远,春暖花开,莺歌燕舞,而莫晓晓就是那个永远活在冬天的人。莫晓晓你怎么不能学着别人去包容理解别人呢?孟晚舟我劝你“未经他人疾苦,勿劝别人大度。”
  • 重生之回到10岁

    重生之回到10岁

    当生活被绝望笼罩,秦檀却一梦回到了年幼之时,是重蹈覆辙还是重新选择一个新的未来?废话!当然是后者,于是秦檀认真读书,努力工作,毕竟我们的目标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中国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