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06900000031

第31章 晚清之逆(2)

通过拜上帝教,太平天国内部还形成了一种极具感染力的宗教氛围。这种宗教氛围使太平军将士具有了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获得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太平天国运用这种宗教的感染力,通过大量人群的集中,统一进行宗教活动,人人集中注意力,瞻仰威严的领袖,听取动人的演讲,感受共同的情感,形成共同的观念,加强团结的意识,体验深刻的印象,接受强烈的暗示,最终进行一致的行动,这对群众的心理是一种剧烈的刺激,能使群众变得兴奋,并且这种兴奋感觉还会相互传染,从而使得成千上万的人能够同此一心,共同朝着一个目标而努力。

拜上帝教之所以在太平天国起义中能有这么多的积极作用,是因为拜上帝教作为西方基督教在东方的变种,包含了一些与封建专制思想体系和政治体制对立的内容:拜上帝教以上帝为真神进行崇拜,就可以把所有的封建帝王,尤其是满清皇帝,以及皇帝们树立的、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偶像全部推翻,打为妖孽;而拜上帝教从基督教承袭了教友都是兄弟姊妹一家人的理念,带有一定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因素,对封建等级差别和伦理纲常也是一种很大的冲击。因而,拜上帝教才成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精神支柱,为太平天国起到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然而,拜上帝教在太平天国斗争中也有不可忽视的消极方面,值得我们重视:

马克思说,宗教是“颠倒了的世界观”,是“人民的鸦片”,拜上帝教自然也是如此,从某些特定角度出发,由于某些特定条件的作用,拜上帝教对太平天国革命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这种作用只能存在于一时,并不能长久保持。因为宗教的“神道”毕竟是虚构的,它在短期内能够使人具备巨大的精神力量,可是这种精神力量很难保证不松懈,也经不起考验和推敲,天长日久,难免露出破绽。何况,拜上帝教以天父天兄下凡这种形势来进行日常化的神人沟通,更是容易被人识破。宗教凝聚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但是一旦宗教遭遇了怀疑和动摇,这种精神力量也会瞬间就烟消云散。所以说,天京之变对于太平天国来说,绝不仅仅是一场政变和内讧,更是一场精神浩劫,无数普通的太平军将士为此而受到了精神上的极大冲击。因此在太平天国后期,“人心冷淡”,“锐气减半”,人们普遍对之前矢志不移的“天父真道”产生了怀疑。清军方面幸灾乐祸,喊出了“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的口号,这其实也是太平天国内部普通群众心态的反映。面对人心涣散的情况,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思想上的局限性又体现了出来,他们不想,也没有能力抛开宗教这个护身符,仍然一再地从已经渐渐失去灵力的宗教中寻求新的力量,不断地尝试恢复之前的宗教信念。为此,洪秀全简直变得近似痴狂,整日沉醉在各种怪诞虚幻的宗教幻想之中,洪仁玕是太平天国后期领袖中比较清醒的一个,但他也摆脱不了宗教的桎梏,在他关于军队纪律教育的《干王洪宝制》中,仍然以宗教思想宣讲军纪,例如他将军纪弄成由“知罪”、“悔罪”、“改罪”、“赦罪”、“赎罪”、“无罪”、“受福”等诸多繁琐仪式构成的链条,还亲自写了长篇的祈祷词用于军中祈祷。当人心已经对宗教产生怀疑的时候,这种种做法自然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南辕北辙。太平军中思想凝聚力越来越差,消沉的情绪弥漫,扰民害民等各种违法现象越来越多,与起义初期太平军军纪严明、团结奋斗、昂扬向上的气氛大相径庭。太平军士气的低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宗教力量在失去效力之后,立刻产生了巨大的反面推动力,这绝对是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宗教的反面力量和正面力量一直是相辅相成的,在具备凝聚力、威慑力等等的同时,盲动、麻醉、迷惑等等危害也随之而来。拜上帝教在太平天国中的作用就是如此,它贯穿于太平天国革命斗争和社会生活的始终,给太平天国灌注了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使太平天国获得了前期巨大的成功,然而,这种精神力量毕竟仍然带有明显的蒙昧落后成分,并非正途,因此当历史条件发生变化,这种精神力量已经不再能够起到作用的时候,其弊端也报复性地爆发出来,应该说,这也是导致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3.忍辱负重李鸿章

大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月,两广总督李鸿章奉旨北上与八国联军谈判。途中经过一个码头,李鸿章暂时上岸休息,当地官员前来奉承,说国家处于危难之中,皇太后和皇上想到的人还是李大人您,您真是朝廷的栋梁云云。李鸿章双目微闭,沉默不语,隔了半晌淡淡说道:“舍我其谁?”

不错,在大清风云飘摇、摇摇欲坠的那个年代里,能够拿得上台面、勉力支撑局面的人,除了李鸿章,还能有谁呢?

李鸿章自幼就有大志,年轻时奉父亲之命,进京赶考,曾赋诗10首,名曰《入都》,抒发豪情壮志,其一曰:

男儿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哪有闲情逐水鸥?

遥指卢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少年李鸿章的凌云壮志,跃然纸上。

入京之后,李鸿章因缘际会,拜于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济民之学,奠定了一生思想和功业的基础。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之后,大清朝举国震动。太平军攻陷南京,建立政权之后,声势更盛。清朝八旗军和绿营军当时已经腐败不堪,有些甚至早已沦为一手长枪、一手烟枪的“双枪兵”,毫无战斗力。清廷无奈,只得鼓励地方官员士绅,自行筹饷征兵,组织地方团练武装,以此和太平军抗衡。李鸿章的恩师曾国藩组织的湘军就此成为了对抗太平军的主力。此时李鸿章跟随恩师,做了湘军的幕僚,在曾国藩身边出谋划策。

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李鸿章崭露头角的机会马上就到来了。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二破清军江南大营,清军在整个长江下游地区的势力基本被扫荡一空。此时上海变成了清朝官员、士绅、商贾、豪门躲避太平军的一座孤岛。这些人急忙向曾国藩求救,希望他能派兵保护上海的安全。曾国藩综合各方形势,决定派李鸿章带领他新近训练的淮勇前往上海。

李鸿章到上海之后,上海诸公都大失所望,认为李鸿章的淮勇简直都是些乞丐,无法抵挡太平军。李鸿章不动声色,巧妙安排,接连打了几个硬仗,大获全胜,一下子打出了名声。上海诸公纷纷给淮军筹饷,希望淮军能竭力保全上海。

随着太平天国起义进入晚期,李鸿章及其淮军也逐渐发展壮大。曾国藩令李鸿章参与围攻天京,李鸿章因曾国藩之弟曾国荃一直主攻天京,不欲抢功,所以起初并非奉令。后来李鸿章被朝廷一再催促,这才来到天京,曾国荃听闻之后,召集诸将曰:“他人来矣!辛苦二年与人欤?”湘军诸将皆曰“愿效死力”,第二天攻克天京。所以说,到最后攻破天京之时,淮军已成为能与湘军一争短长的力量。太平天国平定之后,曾国藩为避嫌遣散了湘军,而李鸿章的淮军却保留了下来,并在后来剿灭捻军的战争中又为清廷立下了大功。

多年的征战使李鸿章见识到了西方洋枪火炮的威力,于是在战争过程之中,李鸿章即开始着手办洋务,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江南制造局,尝试自行生产近代武器;后来李鸿章对洋务的认识逐渐深化,又将洋务运动扩展到民用领域,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等一系列企业,以图利润,获取“自强”所需的资本。多年办洋务的经历开阔了李鸿章的视野,使他成为大清朝真正能够经世济民、可堪大用的第一人。他主持参与了大清修建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所近代学校等等,是大清推行洋务运动的最重要人物,是大清融入近代世界、提高国力、实现“同光中兴”的重臣。在办洋务的同时,李鸿章还主管大清国的一切外交事务,与日、英、法、俄等列强周旋,在列强环伺、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尽力为大清挽回一些利益。

在办洋务和外交事务的过程中,李鸿章深刻地认识到,列强对大清的威胁,越来越多地是来自于海上,制海权的争夺成为了当时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部分。为此,李鸿章提出“海防论”,提出了通过购买铁甲战舰,建设一支近代海军的构想。在他的大力推动之下,北洋海军建成,是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海军力量。

如果李鸿章的人生到此为止,可以说是功德完满,不输于他的恩师曾国藩。然而李鸿章的一生注定是悲剧性的,大清国内部无可救药的腐败、内耗,国家最高统治者的昏庸,终于导致大清国走向了无可挽回的衰亡。在这个过程之中,李鸿章成为了最大的殉葬品。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驻扎在朝鲜的清军与日军激战数天,清军将领有的忠勇可嘉,力战殉国,如左宝贵;有的智勇双全,巧妙撤退,如聂士成;也有的胆怯畏战,临阵脱逃,如叶志超。最终,清军战败,日军经朝鲜进入东北清朝境内。

而在海上,北洋海军与日本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附近海面遭遇,也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大海战。此战中北洋海军除个别将领临阵脱逃之外,绝大多数将领都奋勇杀敌,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在明知无幸的情况下,更是下令开足马力向日军旗舰吉野号撞去,喊出“撞沉吉野”的口号,最后慷慨殉国,名垂千古。北洋海军与日军实力相近,北洋胜在船坚甲厚,大炮火力威猛;日军则胜在船小灵活,大炮射速极快。结果黄海一战,北洋被击沉舰船四艘,日军无舰船沉没,但也遭受重创,数艘主力战舰失去战斗能力,甚至无法自行开回日本军港。

黄海之战,虽然北洋海军略处下风,但主力尚在,仍足可与日本海军一战,胜负之数未可逆料。然而北洋海军乃李鸿章一手创办,海军将领多为淮军旧部,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海军不可出海迎敌。结果日军陆上进攻节节胜利,海军又取得制海权,将陆军源源不断地运往辽宁、山东等地登陆,结果旅顺、威海等海军基地接连失守,北洋海军在未能出战的情况下全军覆没,可悲可叹之极。

北洋海军覆没之后,清军已经失去了抵抗之力,日军步步紧逼,威胁北京。无奈之下,李鸿章亲赴日本马关,商谈和约。行前朝廷赋予李鸿章全权,准他割地赔款,只要他“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李鸿章赴日之后,日本提出的条件竟是赔款三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澎湖列岛。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反复周旋,尽力争取,谈判一时陷入僵局。此时日本国内一些狂热分子妄想一举灭亡大清,认为不应该与清朝谈判,为了使谈判破裂,竟派刺客行刺李鸿章。李鸿章遇刺,面部中枪,血流披面,赢得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同情。而俄国因惧怕日本占领辽东侵犯其在清朝东北的权益,因此联合英法,干涉还辽。日本方面迫于压力,减少赔款数额一亿两,又允许清朝以三千万两白银换回辽东半岛,但剩下的条件再也不肯让步。李鸿章力争无果,只能签字,这就是中日《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国人大哗,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掀起了维新变法的高潮。李鸿章虽已尽力,但仍被国人视为卖国贼,成为了大清丧权辱国的替罪羊。李鸿章引此为平生奇耻大辱,发誓今后终生不履日地。不久,李鸿章被罢官,后出任两广总督。

大清日薄西山,祸事连连。不久义和团运动爆发,清廷借助义和团对抗洋人,向世界宣战。八国联军入侵加以干涉,义和团与清军皆一败涂地,慈禧与光绪皇帝仓皇逃往西安躲避,北京落入八国联军之手。危急时刻,朝廷能想到的,仍然是已经77岁高龄的李鸿章,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据说李鸿章离开广州北上之时,南海知县裴景福曾问李鸿章如何使国家少受损失,李鸿章悲伤无已,说道:“不能预料!惟有竭力磋磨,展缓年分,尚不知做得到否?吾尚有几年?一日和尚一日钟,钟不鸣,和尚亦死矣!”李鸿章生命的最后一年,就在这样悲愤绝望的心境中开始了。

到达满目疮痍的北京,李鸿章开始了又一次屈辱的谈判。李鸿章的目的是让洋人退兵,朝廷返回北京。而洋人提出的条件则是要占尽“中国兵力财力”的“议和大纲”。

“议和大纲”一出,就有人强烈反对,力主拒绝签字。李鸿章对这种不明敌情却高谈阔论的人十分恼火,指出如不签字,联军随时可以扩大战争,大清国将永无宁日。最后李鸿章为了尽快结束这场噩梦,在“议和大纲”上签了字。

然而签字之后,联军并没有马上撤走,非要等到清廷惩办了杀害洋人的罪魁祸首,以及确定赔款数额之后再走。杀害洋人的主谋大多都是皇亲国戚,李鸿章绝对无法接受这些皇亲国戚在菜市口被洋人斩首,因此与联军反复交涉,以致心力交瘁。他耗尽最后一分力气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保住了大清朝的面子,那些愚昧无知又刚愎自用的皇亲国戚们终于不用死在洋人手里了。

接下来的赔款数额问题,李鸿章已经不想,也无力再去和洋人争来争去了。国事糜烂至此,在几两银子的问题上斤斤计较,又有何用?赔款数额问题,全由李鸿章手下与联军协商,最后商定赔款四亿五千万两,39年还清,年息4厘。洋人声称,中国有四亿五千万人,人均一两,“以示侮辱”。朝廷的答复则是“应准照办”。

1901年11月7日,为大清耗尽最后一分精力的李鸿章,终于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消息传到慈禧那里,慈禧也为之流泪,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在中国普遍的历史评论当中,李鸿章这位晚清重臣一向被说成是卖国贼,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在李鸿章手中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大多都是不平等条约,尤其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最为著名。

其实,平心而论,以当时大清朝的情形,如果不是李鸿章,那不知道还要再割多少地,再赔多少款,李鸿章忍辱负重,为国家挽回不少损失之余,还承担了历史罪名。李大人自己就曾经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话说得无奈,但确是实情。李鸿章晚年之时,忍辱负重,是否还能想得起当年他进京时的豪情万丈?我们从他的临终诗作之中,或许能够看出他当时的心境: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熄,诸君莫作等闲看。

4.义和团——愚昧的力量

同类推荐
  • 北宋妻管严

    北宋妻管严

    北宋末年,天下大乱,金国崛起,局势动荡不堪,更是内忧外患,北有梁山起义,南有方腊造反,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也是一个汉人如狗的屈辱时代在偏远的一处庄子内,名叫祝彪的小人物,从后世穿越而来,碰上了最大的麻烦,自己的未婚妻,居然是扈三娘,一个武力值完爆他的女子于是,祝彪成了名副其实的妻管严,因为,他打不过呀!且看祝彪如果在北宋末年的乱世,以妻管严的名号,名震天下!
  • 穿越三国之平民奋斗

    穿越三国之平民奋斗

    啊,我好像穿越了。为什么还是我自己,怎么就没穿越成王公贵族,这让我怎么开局?投黄巾?归董卓?我是要称雄乱世,还是匡扶汉室?
  • 调教大明

    调教大明

    他是张居正的得意门徒!他向戚继光学兵法……和俞大猷学剑法,天下无敌!在他手中,有更辉煌的万历四大征!白手起家,掌握天下,笑谈之间,成就最强悍无敌的事业!在大明万历年间,张惟功以枭雄手段掌握国政,于大航海开时之时,开创属于中国人的大明时代!
  • 古罗马:帝国时代

    古罗马:帝国时代

    打开古代欧洲地图,在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环地中海一带,赫然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古罗马。说起古罗马,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旷世武功,500年中,这个台伯河畔的蕞尔小国,用一支无坚不摧的军队东征西讨,渐次征服周围地区,建立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庞大帝国。本书就是向人们诉说着这个老大帝国的昔日辉煌。
  • 魏晋名士人格演变史

    魏晋名士人格演变史

    本书按照时代先后,把魏晋名士从汉末到东晋末年分为建安名士、正始名士、竹林名士、中朝名士和江左名士共五类,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思想意识、生活风貌、非凡才情等等以人格为核心作了多视角多层次的描述和分析。
热门推荐
  • 大湘西匪殇

    大湘西匪殇

    本书真实、客观地描写了大湘西三大匪帮“鼠大王”瞿伯阶、“彭叫驴子”彭春荣和“古丈魔王”张平的兴衰史,并配有上梁、哭嫁、抢婚等湘西特有的民俗描写,是一部真实再现20世纪20~40年代,大湘西三大强人与他们美丽的压寨夫人田幺妹、周纯莲、杨炳莲在深山密林幽洞中共同开创绿林传奇。
  • 我的背后是大佬

    我的背后是大佬

    任长风被人投放了一个大佬。他问到“你会什么?”大佬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做不到的。”任长风问到“那你为什么会被人塞到我体内?”“会说话吗?”“不会吧。”“那就少讲点。”
  • 四季皆与你

    四季皆与你

    杭拂从不相信什么一见钟情,日久生情,只知道那个男孩,在无法解释的时间,给了她不一样的感觉。如果不是范珩的出现,她不会知道什么是深情。
  • 七破渊

    七破渊

    苍渊域一重天,一位不认天命的少年,身怀通天气运,七道印记,励志冲破七渊。就这样,开启了一段热血的通天之路......
  • 青河浪子吟

    青河浪子吟

    青河汤汤,连接天界与凡间。其中天界因为百万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四分五裂,形成了一片片风格迥异的大陆。曾经称霸百花天的俞帝,与宿敌交战后,不幸陨落,在降生凡间三百多年后终于召回了自己的花铠,找回了当年的记忆。不过一波三折,噩耗连连,曾经的仆人因他而死,三百多年的爱人为了他被囚至今。两世为人,因果轮回,他会如何去应对这些困难?最终又会达到何种高度呢?正所谓脚踏江涛,目朗日月,且看他这一世的风云再起。
  • 阴阳先生之天命

    阴阳先生之天命

    我得到祖父留下的五术命数,踏进一个充满鬼怪的世界。原来这个世界到处都是鬼,我被迫在校园内外收女鬼,斗降头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踩过界

    踩过界

    一个异能的黑道世界,一位绝世枭雄的崛起,他遭遇横祸。却大难不死,终于领悟,惟有踏平黑道,才能让天下臣服……
  • 铠者以武祭道尔

    铠者以武祭道尔

    这这片虚空之境的大陆,在这个充斥王者的世界,武是力量和精神的象征,道是世间生灵追寻的终极答案。以铠为主线,发掘和原创王者大陆的世界格局和冲突矛盾。荣耀之铠,王者之心。希望各位玩家喜欢。
  • 大千山

    大千山

    千朵莲花山实为九百九十九,那第一千山本存在,却无人得见,若想探那千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化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