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23400000027

第27章 宋神宗给王安石的诚意(1)

宋神宗内心的人选是王安石。

当然,他对王安石的印象到目前仅仅停留在敬佩阶段,具体他是否有经天纬地之才,自然有待验证。早年,宋神宗在读书时经常向老师及身边侍从官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帝师们经常被弄得无言以对。身边众多人中,宋神宗与韩维的关系比较亲密,因为他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从一些古怪的问题逐步上升到政治问题,每每提及政务,韩维的回答观点总是能对上他的心思。

回笑之后,韩维通常会说一句:“此乃我哥王安石之观点。”

王安石三个字在韩维的不断输送下深深地印在宋神宗的脑际。其后,宋神宗专门阅读王安石的诗文,觉得见解颇深,唯物客观。宋神宗大为折服,查一查老王的履历才发现这个人很了不起,当年的准状元,曾四次辞免中央馆阁工作,一心一意下基层,聚精会神搞建设,弄出了挺大的动静。没有对比就没有高低,宋神宗通过即位初这段执政来看,相比下,王安石的形象在宰执们大部分只会喊口号的衬托下,油然高大了起来。

目前王安石居于江宁府,母丧已经结束,朝廷诏令赴阙,老王以有病在身婉拒了。鉴于老王习惯性辞免中央召赴,宋神宗心里也没谱,就问宰执:“王安石历经两朝,今以有病为由累召不起,是真有病在身,还是有所要求?”

曾公亮说:“那是一定有病在身,要不然不能不来。”

吴奎说得更直接:“王安石与韩琦有隙,所以才不肯入朝。我与王安石是同事,曾在群牧司工作,对他有所了解。刚愎自用,所论迂阔。万一用之,必紊乱纲纪。”

曾公亮力挺道:“王安石宰相之才,吴奎所言纯属子虚乌有。”

曾公亮,字明仲,福建路泉州晋江(今福建省泉州市)人,生于宋太宗咸平元年(998年),此时已年近七十岁,名副其实的老同志。曾公亮一生没有文彦博那样政绩斐然,没有韩琦那样波澜传奇,但每在一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至少不混日子,《宋史》评“方厚庄重,沈深周密”。要说政绩曾公亮也有,他曾与丁度承旨编撰了《武经总要》,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科学百科全书。该书包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两大部分,是研究中国古代兵器史的重要资料。

曾公亮宦海浮沉了一辈子,年岁大了,看得更远更清更透彻,在他的眼里大宋帝国正处在必须进行全面改革的危急时刻。而他清楚满朝文官士大夫喊口号的多,实实在在能拿出解决方案的人应该没有几个。王安石不是单单以诗文著称天下,他在地方有过实际成功的改革例子,所以这是一位难得的官员,经过仕途近三十年历练,相信他胸中早已有了改革蓝图。宋仁宗没长进,宋英宗短命鬼,其实王安石只缺少一个机会。

听取了宰执们的意见,宋神宗决定起用王安石,这事得让朝臣讨论一下。

王安石以往的经历给朝臣们造成了一种必然辞免的惯性,所以大家一致认为王安石不会入京工作。刚刚被宰相曾公亮吃下定心丸的宋神宗,此刻药力已失。

关键时刻,好哥们儿韩维再次挺了老王一把:“安石知道守正,不为利动。如果给他一个州郡的职位他必然不能接受。我非常了解他,若领导想见贤者并有图天下之治,谁不愿意效忠陛下呢?建议不必猝召,需要循序渐进。这样我认为安石必不会辞免。”有了韩维的话,宋神宗的犹疑终于化解。韩维与宋神宗关系不一般,他又与王安石是铁哥们儿,他既然如是说,足见这事有戏。

宋神宗综合各方信息,做出了两手准备:一方面诏王安石出任江宁知府,另一方面重新组织领导班子,首要解决的人——韩琦。

韩琦有功于宋神宗,在他即位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宋神宗执政以来,与韩琦在很多政见上多有龃龉,如仁宗丧葬、种谔收复失地等问题上意见不统一。韩琦为百官之首,朝中有一大群人团结在他的周围,那是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单单就决策层中,韩琦、富弼、文彦博、司马光、唐介等人穿一条裤子,无形中形成了对抗君权的力量。况且传言说韩琦与王安石不对付,如果王安石入京进行改革,韩琦这一方将会是改革过程中的主要阻碍。

在江宁讲学的老王接到朝廷的任命书,写了《辞知江宁府状》,表示鄙人不才干不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回状中老王只说自己才能如何如何不济难堪大任,并未提到自己有病。“家贫口众”之类的辞免借口更是没有。很明显,老王这是在试探,他要试一试中央的态度,宋神宗的决心。结果最终是王安石答应了做这个知府。

宋神宗态度十分诚恳,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诏江宁知府王安石入京任翰林学士。赐王安石弟弟、布衣身份的王安国进士及第。这是诚意,但最大的诚意还在后面。宋神宗铁了心要改革,改革之前他必须要为王安石入京铺平道路,拿出新君足够的诚意来迎接这位帝国改革贤才。

不一日,帝师王陶率先发难,上疏弹劾宰相韩琦居功自傲,飞扬跋扈,有种大权独揽的意味。

韩琦一下子明白了,他消极与新领导合作,这回新领导彻底不打算跟他合作了。韩琦上疏请求辞职:既然不用我咱也别赖着不走,给新人腾出地方来。宋神宗准奏,韩琦判永兴军兼陕西路经略安抚使,轻松把老韩踢出中央决策层,放到西北战场守卫帝国西大门去了。

临行前,宋神宗表现出了领导人应有的风度:帝泣韩琦。

韩琦亦要垂泪称谢。

两个老狐狸在这里演聊斋,彼此心照不宣而已。君臣一场,没必要弄得那么僵,撕破脸皮对谁都不好看。感情戏演完后,宋神宗单刀直入:“卿离去,谁可堪宰相重任,王安石怎么样?”

就知道会问这个,韩琦脸一沉:“王安石为翰林学士有余,当宰相辅政不行。”

宋神宗默然。

君臣摊了牌,韩琦想短时间内重回中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的政治生涯貌似提前结束了。韩琦走马上任,在西北前线经过实地勘察,改变了当初对种谔收复失地的看法。韩琦上奏中央,表示西夏已不堪,绥州不可弃。

韩琦走后,宋神宗锐意改革的意图不胫而走,满朝为之震动。

熙宁元年四月乙巳,翰林学士王安石越次入对。

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即将开始。

·翰林学士王安石越次入对·

改革一直是大宋帝国的心病,自从宋仁宗执政以来,帝国从疾在腠理渐渐地变为不治恐深。仁宗庆历年间积弊已成,典型表现是宋夏战争带来的诸多问题,像一个沉疴在身的汉子,急需一剂良药治愈,再次焕发青春活力。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到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四十余年里,大大小小的改革其实也进行了很多次,如下表:

帝国决策层并非眼睁睁看着国家走向衰败,甚至崩溃,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忧国忧民的士大夫提出过相关的改革意见,并且付诸实践。然而,我们发现这四十余年间的改革雷声大雨点小,多半在保守派的反对声中偃旗息鼓。实行起来的那部分改革,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庆历年间,宋仁宗好不容易振作一次,以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为首施行庆历新政,结果只如同闷夏里的一丝凉风,来得快去得也快。

宋神宗上台正好赶上帝国积弊最深,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刻,他父亲宋英宗的丧事草草了结即是个例子。风光大葬其实不是问题,问题是国库没钱,入不敷出,真没钱了。经济,国家之命脉,它一旦枯竭容易造成社会动荡,引发诸多连锁反应。手头紧的日子不好过,个人还好说,放大到一个国家,那就是头等大事。

以宋神宗的志向抱负不可能做个碌碌无为的守成之君。纵观大宋历代领导人的执政年龄:宋太祖赵匡胤三十四岁执政,宋太宗赵光义三十八岁,宋真宗赵恒三十岁,宋仁宗赵祯二十三岁,宋英宗赵曙三十二岁,第六代领导人宋神宗的执政年龄最小,只有二十岁。年轻人血气方刚,想要有所作为证明给别人看。

按照官职等级,翰林学士王安石是没有资格见皇帝奏事的。但这次例外,宋神宗主动邀请。在宋神宗眼前的王安石,年近五十,黑脸,头发斑驳,与一般的老叟毫无区别,不招人喜欢也不招人讨厌。这一切掩饰不住他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着无与伦比的智慧。这就是宋神宗仰慕已久的人物,神交多年,今日得见。

宋神宗迫不及待地问道:“治国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安石斩钉截铁地说:“择术为先。”

这是老王思考了一辈子的问题,他已经有了答案:要有正确的策略及方法。

两人第一回合交锋结束,宋神宗在试探王安石,都说你有改革的宏伟蓝图,该不会也像司马光似的给我一个“六要”吧!看来回答还算中肯。宋神宗进一步切入主题,犀利地问道:“唐太宗怎么样?”

重磅炸弹般的问题,年少的宋神宗志向远大,他要当唐太宗第二。

王安石沉声道:“唐太宗不怎么样。”

宋神宗愕然,难道说历史上还有比唐太宗更伟大的君主乎?

“陛下当师法尧舜,没必要以唐太宗为榜样。”老王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没弄明白的那帮学者以为高不可及,其实不然。”

宋神宗讪讪道:“你这有些难为我了。”

同类推荐
  • 宋鼎

    宋鼎

    简介:怀着重聚华夏九鼎的执念,主角走上了王朝争霸的不归路。大宋朝固然内忧外患,一无所有的主角凭仗什么白手起家?土匪头子貌似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吊民伐罪”“挟天子以令诸侯”都需要名正言顺,貌似混迹于北宋四大书院然后顺顺当当博个一官半职的出身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一个身份首先是土匪,其次是朝廷命官的家伙诞生了。王善,你手下几十万兄弟面黄肌瘦,不如跟我混吧。钟相,洞庭湖那片地儿养鱼挺不错的,送给我吧。韩山童,你小子居然搞邪教,不知道死字怎么写是吧?岳飞,我尊重你,所以给你公平对决的机会。秦桧,长得挺猥亵的,踢到日本去自生自灭。高宗赵构,你小子大大的狡猾啊。九鼎背后的惊天秘密是——PS1:商政:“陈抟,我他妈与你没完!”PS2:读者朋友不妨将本书视作披着宋朝皮囊的全架空之作,若是因为某些历史片段的不当而白首穷经未免让彼此都失了兴趣。
  • 楚南雄

    楚南雄

    大秦一统天下,迁六国贵胄富户于咸阳,居以馆舍,供以月食。而蜷居在他国京畿之地的日子,并不好过。我们的主角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把咸阳城捅破了一片天……
  • 县官崛起记

    县官崛起记

    一个无意中回到过去的人,莫名其妙的成为了18世纪四川的梅县县令。县衙破败,捕快懒散,刁民不断,土司争权,异族抢粮,更兼乱世风雨欲来,看他如何应付。
  • 我的邻居是主角

    我的邻居是主角

    深受网络文学熏陶的三好青年陈奕如愿以偿的穿越,只不过手中的剧本似乎有点不太对劲……被我姐退婚、被我妈羞辱、被我差点打成瘫痪的人居然是这个时代的主角?!我该怎么办?在线等,急!(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意见都可以评论告诉我哦!新书,求支持!)
  • 回访历史:新东欧之旅

    回访历史:新东欧之旅

    《回访历史》是伊娃·霍夫曼在东欧游历的记录。她在1989年返回故乡,见证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以及正在分裂为两个国家的捷克斯洛伐克,如何“创造他们的历史”。借由与当地各阶层民众的谈话,以及对所见所感的忠实记录,本书呈现了当时东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转变。在霍夫曼游历的国家里,改变几乎是大家共同的渴望,而除了罗马尼亚外,改变都是在全面非暴力且几乎没有遭遇统治力量丝毫反抗的情况下完成的。随着历史改变的推演,这是最佳状况的剧本,是披着柔软光滑外衣的革命。然而发生在那里的更深层的转化,其实是更戏剧化,也经常是没有方向的。
热门推荐
  • 爱已走你也安好

    爱已走你也安好

    如果可以,我永远做一辈子的朋友,而不是那短短几个月的恋人。
  • 被追杀的n种方式

    被追杀的n种方式

    【日常沙雕】系统:请选择您的人设。阴晴不定?偏执病娇?温润如玉?邻家男孩?沈某人:我jio得我都很欧克。小统子、苏某人:……(呵呵)
  • 亿万老婆大人

    亿万老婆大人

    姜琪予说唐凯就是一个霸道,专横,喜怒无常的资本家,只不过看在他有钱好说话罢了。唐凯说姜琪予就是一个拿钱好说话的拜金女。那么一个拿钱好说话,一个有钱好说话,这不正好凑一对嘛!而某个傲娇且别扭的司令长偏偏急于撇清关系,只要求她拿了钱做好护工的本分就行,好吧,那么就桥归桥路归路咯,而这厮偏又咋滴怎么就缠上了捏?还特么滴见人就乱吃飞醋,逢人就宣示所有权,甚至直气壮地状告某女任性刁蛮欠调教,说啥?什么这辈子没吃过的醋,没发过的脾气,没耍过的性子通通交代给了这女人。啊呸~某女恨不得离他远远滴,咋你这厮还穷追不舍?女人,你这辈子都休想逃过我的手掌心,识相的快点过来,爷把你捧在手心里疼。
  • 理性起来的你到底有多美

    理性起来的你到底有多美

    【女强文】未扬深知:“女的要是不感情用事,好好生活,好好赚钱,还真没男的什么事了。”明明身背私生子的身份,爹不疼娘不爱的,就拼了命的要过的比谁都好。本书很爽,女生看了很过瘾,女主是真的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从不依附他人。
  • 我的清纯校花俏老婆

    我的清纯校花俏老婆

    一个从大山中出来的让世界闻风丧胆的国际特工,为了一纸婚约来到了繁华都市。为她,他可以用尽自己的生命保护她为她,他可以放弃一切的荣耀去做一个平凡人为她,他甚至牺牲自己得生命看着她的笑容睡着。特工来也,谁敢阻挡,称霸一世,永恒不败
  • 九层祭坛

    九层祭坛

    苦逼青年沈啸,被九层祭坛游戏系统附身,没想到系统里,自己以前创立的角色还在,多了一具分身,打开了属于自己的潘多拉
  • 诸天私人梦游

    诸天私人梦游

    南柯入梦,虚幻真实!“老板,你看看,这是我家传的清朝铜币,各个皇帝的都有。”“嗯,品相还不错,我看看……,还真是不假,你就只有这几枚?”“老板,你……收多少?”“多少都收,只要不是仿造的假铜币。”“诺,就这些了,也不多。”语落,易初三从身后拎过来一个大麻袋,伸手抓过一把,数十枚崭新的铜币散落在柜台上。“……”本书交流群:469494977,有兴趣的可以聊聊。
  • 都市女道之阴阳女官

    都市女道之阴阳女官

    “什么,阴阳女官?”我不可思议的看着爷爷说。“没错,唐豆豆,你是命中注定的下任阴阳官。”我一脸无语望天,这都什么鬼啊?我原本就不平静的生活往后更不平静了,永抓恶鬼,智斗僵尸,逛地府,闯古墓....等等,为毛这些鬼和想象中的不一样,不仅成了我的鬼小弟,又在生活中让我哭笑不得。
  • 玄界异世

    玄界异世

    这片大陆,名为玄气大陆。这里没有魔法,没有斗气,只有人人都渴望的玄力!跟着主人公梵渊一起,叱咤风云,主宰命运,称霸大陆吧!
  • 七天使之红线缘四

    七天使之红线缘四

    苏和姬为治好爸爸的病来到希望中学,被最好朋友算计,坠楼而穿越。穿越之后来到修仙世界,本以为可以羽化登仙回到现代,可事情越发不对,事情的真相也慢慢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