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23700000005

第5章 《资治通鉴》的问世(2)

每患迁、固(即司马迁、班固。这里指他们的著作《史记》与《汉书》)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伏望陛下宽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闲之宴,时赐省览。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则臣虽委骨九泉,志愿永毕矣。

由此可见,司马光创作这部书是出于皇帝资治佐政的需要,写给皇帝阅读的,意在让皇帝从前朝的治乱兴亡事迹中,获得统治国家的经验教训。所谓经验教训,在他看来,最关键的是要牢牢地瞄准历史领域的两个方面:一是记“国家盛衰”,二是著“生民休戚”。前者主要叙述古代以来国家机器运作的情况,希望君主能从中把握有关规律;后者主要反映历代人民大众的生存和生活情况。很显然,作者考虑后者的原因是,古代以来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和各种形式的民族战争,与“国家盛衰”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司马光有这种著述动机也并非偶然,这与他心系朝廷的一贯忠诚是一致的。诸如作者平素进献皇上的“致治之道”,特别是担任谏官以来的种种直谏,可以说是最好的注脚和例证。

所谓“为民”,就是为了“民众”而著述,当然主要是为了青年士子的学习,这是司马光撰修《资治通鉴》的另一个重要目的。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北宋时期已经具有相当丰富的文献资源。地方政府以及私人藏书的情况姑且不说,仅仅中央政府的藏书就有很大规模。据王尧臣、欧阳修等人于庆历元年奉敕编定的《崇文总目》著录,当时的国家藏书已达30669卷。其中的史部文献计有13大类:正史类、编年类、实录类、杂史类、伪史类、职官类、仪注类、刑法类、地理类、氏族类、岁时类、传记类和目录类(见《四库总目》及粤雅堂丛书本《四库简目》)。即以影响最大的正式类为例,自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历经各个朝代的不断编撰,至北宋累计已达17部之多。这对青年士子来说,面对如此繁多的历史文献,油然而生望洋兴叹之感,是不足为怪的。或许是有过同样经历的缘故罢,司马光对此体会极深,早在《资治通鉴》编撰之前的皇 四年(1052年),他就曾对刘恕说过:“《春秋》之后,到今已经千余年了,从《史记》到《五代史》,共一千五百卷,一般学生虽穷毕生之志,也读不完,这样会让他们产生厌烦的情绪。长此下去,那些篇幅宏大的史书就没有人读了。因此,我想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韩、魏、赵三家分晋(前403年)写起,一直写到五代,要使用左丘明写《左传》的编年体,要仿造荀悦写《汉纪》那样简明的语言,网罗众说,成一家言。”司马光的这席话,说明编纂《资治通鉴》之初,并不完全局限于“为君”;为青年士子提供一部可以学习的简明通史,也是目的之一。

2.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封建社会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由于皇帝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因而某些事情一旦得到皇帝的认可或赞赏,成功也就有了一定的保障。司马光《资治通鉴》的编纂正是这样。本书自始至终都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当年的宋英宗,还是后来的宋神宗,他们都是一直从精神上积极鼓励,在物质上鼎力赞助,竭尽一切可能,为《资治通鉴》的创作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

宋英宗是首先支持编纂《资治通鉴》的一位皇帝。治平三年(1066年),当司马光刚刚将自己所写的《通志》进献朝廷的时候,这部上起战国,下穷秦末的小册子,便立即引起宋英宗的浓厚兴趣和高度重视。这位皇帝对司马光的史学天才非常赞赏,当即责成他承担继续编写一部《历代君臣事迹》的光荣任务,而且恩准为其提供极其优越的工作条件。

首先是允许司马光在崇文院建立编书机构,特批他可以随时借阅龙图阁、天章阁、秘阁及三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的皇家典藏。当时的三馆、秘阁总称为崇文院,是北宋时期规模最大的国家图书馆。龙图阁、天章阁是专门为宋太宗、宋真宗收藏著作的文献重地。在这些常人难以驻足的地方,保存着极其丰富的历史典籍,集中了各式各样的重要文献。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者来说,文献资料不患其多,最忌其无。如此丰富的图书资料,可以说为司马光顺利编纂《资治通鉴》提供了极其可贵的精神食粮。由于这一重要举措,基本上克服了作者以往所说的“私家力薄,无由可成”(《进〈资治通鉴〉表》)的困难。其次,宋英宗还特许司马光自行挑选协修人员。于是,主要协修者刘恕、刘 、范祖禹等一批著名史家,便分别从不同的工作岗位齐集书局,成了司马光的左膀右臂。这些人在司马光的直接指导下,都为《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外,英宗还特意在物质上提供便利和帮助,精神上予以鞭策和鼓励。单从这一点上看,司马光当初创作本书属于私修,而自从朝廷介入后,可以说,以设局于崇文院为分水岭,编书的性质已由私修演变为官修了。

继位的宋神宗更是全力支持《资治通鉴》的编撰工作。司马光于熙宁四年(1071年)出知外地,居住洛阳,一住就是十五年。关于宋神宗为什么要让司马光外任,《宋史》里没有明确的记录,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变法派与保守派之间存在重大分歧所致。其实细细想来,或许也不尽然。如果从宋神宗对司马光撰修《资治通鉴》的一贯支持态度看,很可能还有皇帝的良苦用心:撰写《资治通鉴》乃朝廷大事,出知外地后,方可使司马光摆脱政务纷争,以便全力修史。这应该是在情理之中。试看宋神宗在《资治通鉴》整个编纂过程中的四大举措,或许对揭示这一问题的答案有所帮助。其一,赐书。宋英宗时本已恩准司马光设书局于崇文院内,皇家典藏恣其所用。司马光出知永兴军后,宋神宗特许其书局自随,担心文献不足,又于熙宁四年(1071年)破例将其旧居颖邸各类珍贵文献两千四百卷,全部赏赐给司马光。司马光家中本来就有丰富的藏书,这样一来,他的洛阳宅第藏书竟然超过五千卷,这对编纂《资治通鉴》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二,赐序。在古代史学领域中,如果说臣子书成之后,由人君御笔作序的现象并不多见的话,那么臣子书未写完,已由人君预先作序的情形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司马光却得到了这种殊荣。《资治通鉴》成书于元丰七年(1084年),然而,还在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就为司马光写好书序,“面赐”作者,而且序中极尽赞美褒奖之词:“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教条,断之以邪正,要之于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资治通鉴序》)其三,赐名。《资治通鉴》,原来并非此名。宋神宗御览之后,以为“《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其书名曰《资治通鉴》”。其四,褒奖。司马光编成《资治通鉴》一书后,朝廷立即给予他极大荣誉和奖赏。宋神宗不但亲口称赞他“博学多闻,贯穿今古”“成一家之书,褒贬去取,有所据依,省阅以还,良深嘉叹”,而且还特别赐给他大量的“银绢、对衣、腰带、鞍辔马”(《奖谕诏书》),此外,司马光还由此晋升为资政殿学士。

3.锲而不舍的编纂

《资治通鉴》编纂的整个过程不但漫长,而且相当艰巨。司马光自幼酷爱史学,而且是矢志不移。因此,早在宋仁宗嘉 年间(1056—1063年),他就一直在酝酿着一部史书。经过夜以继日的辛勤耕耘,他首先编出了一部《历年图》。此书仅有五卷,上起战国,下终五代,简明扼要地勾勒了历代治乱兴衰之迹。虽然这不过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大事年表,但它实际上是后来的巨著《资治通鉴》的蓝图。治平元年(1064年),司马光曾将本书进献给英宗皇帝。治平三年,48岁的司马光又在原书基础上,一气呵成了《通志》八卷。是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终秦二世三年。从内容上看,本书已经极其接近于《资治通鉴》的前一部分。宋英宗看过此书后,对司马光的道德学问十分赞赏,批准设局于崇文院,让他编纂《历代君臣事迹》(即后来的《资治通鉴》)。这样,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时间,若从此书的源头《历年图》算起,到元丰七年(1084年)完成全书后,则前后大约经历了二十三年左右。即使从治平三年正式设局于崇文院算起,前后也整整经历了十九个春秋。为了刻印此书,元丰八年(1085年)九月朝廷又下令重行校定。当时参加这项工作的除了范祖禹和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外,还有刘安世、黄庭坚、孔武仲、张舜民等人。经过多位学者的劳作,直至宋哲宗元 元年(1086年)十月完工,这才最后将《资治通鉴》定本移送杭州雕版。司马光享年只有68岁,而仅仅《资治通鉴》的撰修就占去了他一生的三分之一时间。尤其令人遗憾的是,作者还没有来得及看到自己倾尽毕生精力的著作问世,便匆匆告别了人间。

既然是鸿篇巨制,编纂工作自然充满了艰辛。司马光一向认为宋英宗、宋神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因而,为了实现修史大业,个人即使陨身丧命,也在所不惜。自从治平三年奉诏以来,司马光会同刘恕、刘 、范祖禹等人,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资治通鉴》的编撰工作中去。因为司马光本人是主编,责任重大,所以同其他人相比,更是辛苦十倍!为了使这部书早日问世,并保证内容确凿无误,他殚精竭虑,夜以继日。由于一天天、一年年的无休止的劳作,司马光几乎因累致死。在给神宗的《进书表》中,他曾十分坦白地介绍了个人在成书后的近况:“臣今骸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真是字字千钧,句句情深,艰辛之状,溢于言表,虽千载后读之,亦足令人动容!君不见从二十年前的一个年富力强,有胆有识的四十多岁壮汉,如今却变成了一位两眼昏花,“神识衰耗”的瘦弱老翁,司马光走过了一段何等艰难的人生旅途!即使短短数语尚不足以揭示编纂道路的崎岖坎坷,但是,又有谁能否认,在那掷地有声的字里行间,分明凝聚着司马光无限的甘苦,涌动着作者勤劳的汗水,闪烁着史家的生命之光!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中医、针灸按摩

    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中医、针灸按摩

    本书介绍了中医和针灸按摩的相关内容,包括中医学对世界医学的贡献、中医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针灸的起源、按摩治病原理、按摩有什么具体注意事项等。
  • 慈善与公益

    慈善与公益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慈善与公益事业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世界各国的现状,告诉我们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并通过一个个真是感人的慈善故事,让读者切身的感受到慈善与公益就在我们身边。“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伸出爱的双手,帮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 中华圣贤经典——义

    中华圣贤经典——义

    中国古代圣贤是中华文明辽阔天幕中最闪亮最灿烂的星星,他们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深邃的思想智慧堪为万世师表,他们创作的一大批经典著作经久不衰,成为文化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供后人瞻仰和学习。丛书摘取了以儒家学说为主的圣贤经典论著中最富影响和声名的章句,按照指导原则——人生态度——人际关系——工作方法——人身修养——自我追求这六个板块对其思想内涵进行了解释、挖掘和延伸,并辅以正反两方面的典故论证了其科学性和正确性。柳季不背信、梁国志教子、师旷论学、黄裳还珠、许衡不食无主梨、董狐直笔……
  • 诗经

    诗经

    《诗经》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历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不同程序地受到《诗经》的影响。《诗经》曾被译为多国文字,日本、朝鲜、越南、法国、德国、英国、俄国都有译本,流传非常广泛。作为创造民族新文化的基石,我们一定要很好地继承这一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孔丘编选的《诗经》对诗经的诗篇进行了翻译和解说,是一本很好的研读《诗经》的工具书。
热门推荐
  • 我的资格

    我的资格

    害怕听到他说分手她深夜乘船远走他乡当重逢时可有人会后悔可有人会欣慰
  • 庄周录

    庄周录

    这是一个关于梦的故事。兰瑜是坤州的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因为一场意外成为了“梦的旅人”,游走在世人的梦境之中,与姬家的后人一起助人解读那幻真幻假的梦境,改变世人的命运,在这样的过程中,他是否能有机会恢复以前的生活,亦或得到自我救赎获得灵魂上的升华。“记住人之一生,犹为轻梦,梦之所求,梦亦所幻,但人必为此等过眼云烟所困,以后所求凡是点到为止,不可执着。”曾经饱含因缘的册子,到了主角们手上,该如何区解读?
  • 我爱亚马逊

    我爱亚马逊

    如果吃完晚餐天色还亮,我想和你一起去看看海。
  • 战神又被偷心了

    战神又被偷心了

    【?集言情穿越仙侠于一体,欢迎入坑?】 言晨曦,一个一出生就不被祝福的女孩。 父亲是魔,母亲是神,她是天下第一个神魔血脉。刚出生就被扔下了诛仙台,却意外到了异世,喜欢研究医术,拳脚功夫很好,爱好画画,是非常有名的服装设计师。白烨,传说中天地孕育的冷冽上神。 他是神界有威望的战神,丰神俊朗,无数仙子女君早已暗许芳心,他由天地孕育,一出生便是神,免去了历劫飞升的疾苦,因幼时一事他决定去人间历劫,体会人间百味,不料却阴差阳错碰上了她…… —— 【小剧场】“白烨,你就说你是不是从小就惦记上我了?我小时候是不是非常可爱啊!” 言晨曦枕在白烨的腿上,闭着眼睛悠闲的吃着白烨喂进嘴里的提子。白烨低笑了一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便拦腰抱起她朝寝宫走去。 “啊~你干嘛啊,别闹!快放我下来。”晨曦搂着他的脖子,双脚扑腾了起来。 白烨低头凑到她耳边,温声细语道:“你不是想知道你小时候有多可爱吗,生一个不就知道了吗。” 晨曦的脸瞬间爆红。
  • 末世之与尸为伍

    末世之与尸为伍

    一息之间,末世降临,丧尸横行,人人自危,道德沦丧。是这场灾难造就了这个时代?还是这个时代造就了这场灾难?原本的格局将重新洗牌,谁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导?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里,她将何去何从?命运的齿轮在悄然的转动,且看一代僵尸王是怎样练成的……
  • 第一财妃

    第一财妃

    一人一狗悲催穿越,却陷入了欲壑难填的异世大陆。意外得来的宝物,更加让她处在了王权争霸,天朝削藩的斗争当中,为了得到她手中至宝,阴谋诡计连接不断,空有异能,她却看不透人心险恶,为了自保,为了她在意的人,她终于放下了与人为善的初衷,蜕变成一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名震天下的第一财妃!
  • 鹤城见闻录

    鹤城见闻录

    鹤城见闻,却有俗世怪人,他们或是癫狂或是痴想,他们又何尝不是我们。
  • 剩女驾到:主编可约

    剩女驾到:主编可约

    主编桌手点桌面:“桑责编,你手下某某拖稿,催稿去?”责编桑:“……”主编桌吼:“妈妈桑,催稿去,不然直接将你拖下去办了!!”桑妈马上竖出剪刀手,“就这么办了,明儿洞房,哦,不,今晚洞房,我给你俩定房!”“呼,呼,呼……”主编桌和桑妈同时回头,“什么声音?”
  • 主的诞生

    主的诞生

    万物初醒,一切都是未知。当命运的轮盘终于开始转动,这个世界又将会怎样....
  • 巴山夜雨秋池风

    巴山夜雨秋池风

    短篇故事,都是闲暇之时浮想联翩,自觉文笔不够,写不了长篇,就简短一点,基本全是古文,一篇一结,没有吊人胃口,适合闲暇时间看看,希望多多评论提出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