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90300000047

第47章 美国行政改革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5)

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由于中国民间的力量比较薄弱,政府管理私营部门的行政能力相对较低,公私合作的共识还不强,我们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范围比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要窄一些,步伐也要慢一些。但我国政府应该在指导思想上把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纳入行政改革的规划,将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与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机构改革协调统一起来。

四、正确把握政府间的纵向分权的基本规律行政改革往往引起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纵向分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分权,是中央政府将若干权力(法规制定权、财权、项目管理权、人事权等)下放到地方政府,从而使地方政府较以前实际有更大的权力。

政府纵向之间的分权的主要原因是:中央政府相对集权的必要性已相对降低。分权有利于分散中央政府的财政与决策负担。分权有利于增加地方的积极性与责任心。

分权既有利于满足公众多样化的需求,又能显示公众对公共服务的真实需求。

第一,分“事权”(即管理公共项目的权力,有条件地制定公共服务供给规则的权力),不分“财权”,是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80年代以来分权的一条共同规律。

分“事权”,实际上是分散负担;控制财权,实际上是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奠定财力基础。

法、日、新、美是西方较早全面推行权力下放的国家。

法国:1982年3月2日,议会通过法律正式开始了以权力下放为重要内容的地方分权改革。它涉及到决策权、管理权的下放,地方议会作用的扩大,政府财政预算、税收功能的重新界定。实际上重新界定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界限,以及权力运作的框架。

日本:80年代以来日本分权的特点是,事权相对分散,财权相对集中。国税70%归中央,地税30%归地方的格局没有中断。另外,日本地方政府也在不断推行下放权力的改革。县以下地方政府积极推进行政改革。

德国:分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地方直接民主的力度,因为直接民主在地方和区域范围内最有效;二是强化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决策权。

美国:80年代里根政府,奉行的是保守主义分权观,推行的是旨在压缩社会福利项目、分散联邦政府负担的分权实践。变部分分类补助为整笔补助、税制改革、解除规制是里根政府实现有限的政府间分权的三条途径。克林顿政府“注重社区”、“强调结果”两个新的分权动向,标明分散负担、分散权力不是目的,满足公民需求才是真正目的。

第二,必须要设计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良性互动的规则,以及使地方政府的能力足以承担分权后的责任,这是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分权实践健康发展的两个要素。

在某种程度上说,地方政府在分权过程中的自律程度是分权成败存亡的首位因素。

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条件以及公民在信息时代的新要求是分权的推动力。80年代的下半期,哥伦比亚等南美许多国家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央集权的传统,开始走上了权力下放和政治改革的道路。新政府改变了方针,把社会服务的供给移交给地方一级。但许多国家的分权往往是政权变动之后放松政治控制的一种结果。前苏东国家、80年代末的阿根廷和巴西以及90年代的南非就是如此。这类分权过程容易滑向“分裂”。

转型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由于不具备完善的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的制度安排,中央权力控制一放松,就容易出现分权过程中的失控现象。最重要的是财政、金融的失控,资源有效配置的失控。印度与巴西是可以佐证的案例。印度中央政府税基太小,政府能力下降;80年代-90年代巴西权力下放扩大了财政赤字。

第三,必须正确处理政府间分权与政府与市场分权之间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向地州与地方政府分权的同时,政府也向市场分权。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政府间的分权不一定导致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分权。反之亦然。如,80年代英国撒切尔政府中央从地方集权的同时,政府却向市场分权;中国封建割据时期,中央向地方分权的同时,政府却对市场集权。当然,3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集权的同时,政府也从市场集权,两者权力运作的方向是一致的。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间纵向权力调整历程表明,政府间的行政性分权必须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经济性分权协调发展,经济才能持续发展。简言之,中国的政府间分权必须以市场化为导向。

改革后的中国政府间纵向权力调整是改革前政府权力纵向调整时历史延续。

历史是割不断的。改革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否定地方分权,相反这是该种体制的一种必然要求。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是中央政府运用行政力量和行政办法集中配置资源的一种体制。但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只能以地方为中介才能实现。因而地方分权是计划经济得以运行的重要条件。当然这种地方分权是以计划经济为基础,它不能解决微观主体的活力与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往往与中央的计划产生矛盾。如果中央集权过多,会影响地方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导致经济计划的僵化;如果地方分权过多,则又会造成严重的分散性和盲目性,破坏中央计划的完成,结果只能是集权与分权的不断循环。中国改革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行政权力分割上的不稳定的收放循环,由此形成所谓的条条块块之间的矛盾。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期开始向地方分权;1961年中央又恢复对中央的集权,1966年又开始向地方分权。可以这样说,周而复始的权力收放循环不仅仅是一种行政权力的上下转移,事实上了培育了地方的利益意识。地方政府开始成为利益主体。这种状况对改革开放后的纵向权力调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看,1979年之后至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前的纵向权力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地方行政性分权的做法,即中央政府从计划、投资、财政、物资、外贸等各个方面层层地向地方政府下放权力,分解指标,特别是1980年开始实行的各种形式的财政包干制,使地方政府的财力与财权大大增加。这些做法是改革前纵向权力调整的一种历史延续。1992年之前,中国没有明确要抛弃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不可能使中国的纵向权力调整走出收放交替的轨迹。1992年确立的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中国政府的纵向权力调整有助于推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分权,有助于推动市场机制作用的扩大,有利于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到位,有利于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的形成。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Grindle,Merilee And Thomas,John,“Public Choice And Policy Change: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eform.In Developing Coun-tries”,Baltimore:John Hopkins Press:1991.

2.Hogwood,Brian And Peters,B.Guy,“Policy Dynamics,Brighton:heatsheaf,”1983.

3.Ingraham,PatriciaW,“AReview Of The Experience with Pay for Performance In The‘UnitedStates”Paris:OECD,1991.

4.Santers,Ronald And James Thompson,“Reinventing Govern-ment:Lessons Form The Reinvention Laboratories”,Govemment Exe-active,Februarg,1996.

5.HoodChristopher,“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Policy:Intellectual Challenges For The 1990s”,Australian Joum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December,1989.

6.Ingraham,Patricia W. And Rosenbloom,David,“The Promise And Paradox Of Bureaucratic Reform”,Pittsburgh,PA:Uni-versity Of Pittsburg Press,1992.

7.Ingraham,Patriciaw,And Donald F.Kettl(eds,)。“AnA-genda For Excellence:The American Public Service”,Chatham,N.J.:Chatham House,1992.

8.Kettl,Donald F.“Sharing Power:Public Govemance And Pri-vate Markets”,Washington,D.C.

9.Foreman,ChristopherH.428: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93.Jr(1995)。“Reinventing Capital Hill,”The Brookings Review(Winter)。

10.Kettl DonaldF And John J.Dilulio,Jr.(Eds.),“In Side There invention Machine:Appraising Government Reform”,Washington,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95.

11.Hammes,Michael And James Champy.“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New York:Harper Collins,1993.

12.Kettl,Donald,F.“Reinventing Govemment:Appraising The 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Washington 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94.

13.Knight,J.“Institutions And Social Conflict”,Cambridse Uni-versity Press,1992.

14.North,D.,“Institutions,Institution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Cambridge:Cambrt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15.North,D.AndR.Thomas,“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A New Economic History”,Cambridgc:Combridge University,1973.

16.Williamson,0.,“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Newyork,Free Press,1985.

英文文献

全书参考文献

Aucoin,Peter,“Administrative Reform In Public Management”Gov-ermance,V013,1990.

Allen,J.“The Private Sector In State Service Delivery”,Washing-ton,D.C.:The Urban Institute Press,1989.

Bailey,E.E.And BaumoI,W.J.(1984)“Deregulation And The 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Yale Journal On Regulation,PP.111-370Baumol,W,J.,Panzer,J.AndWillig,R.(1982)“Contestable Mar-kets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ture,”New York,Harcourt,Brace,Jovanovich.

BaumoI,W.J.Panzar,J.And Willig,R.(1986)“on The Theory Of Perfectly Contestable Markets,”inStiglitz,J.Z.And Matthewson,F.(ed.),“New Developments In The Analysis Of Market Struc-ture,”Combridge,Mass.,MITPress,1982.

ABeverly,A.Cigler:“Challenges Facing Fiscal Federalism In The 1990s,”Political Science&Politics,June1993.

AConrad,P.Waligorski,“The Political Theory Of Conservative Eco-nomics”,University Press Kansas,1990.

David Osborne And TedGaebler,“Reinventing Goverment- How the Entre Preneurial Spirit Is Transfirming The Public Sector”,H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Inc.1992.

Dilulio,John,Gerald Garvery,Donald Kettl,“Deregulating Public Service:Can Government Be Improved?”,Washington,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94.

Dilys,M.Hill,RagmondA.Moore,PhilWilliams(Ed.),“TheRea-gan Presidency-An Incomplete Revolution?”St.Martin‘S Press,New York,1990.

同类推荐
  • 彭阳县人大志

    彭阳县人大志

    本志内容包括:大事记、县情概况、人大常委会、乡镇人大、人物、文献选辑。收录了1983年10月至2013年7月期间彭阳县人大工作资料,记述了彭阳县人大工作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读本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读本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学习读本》从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以及党的若干纪律建设出发,为党员干部明确了要遵循的“高线”和不可触碰的底线,是党员干部学习掌握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相关知识的重要参考资料。
  • 责任高于一切

    责任高于一切

    本书针对企业对其员工职业精神与价值观念建设和实践的需求,深刻地剖析了在企业中“责任高于一切”的行为准则。
  • 分裂的西方(译文经典)

    分裂的西方(译文经典)

    《分裂的西方》围绕美国911事件以及随后美国入侵伊拉克,阐述了欧洲一体化的问题,特别提到了联合国的改革和未来。他指出,造成西方分裂的并不是国际恐怖主义的危险,而是现今美国政府的政策。该政策忽略了国际法,对联合国弃之不顾。这条裂痕已经贯穿了欧洲,也贯穿了美国自身。作者希望提醒大家注意这种差异,他以此为契机研究国际法宪法化,旨在探讨欧洲一体化的问题。
  •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与马克思历史观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与马克思历史观

    背面设计在立足于马克思的文本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容,以人的解放为红线重新阐释了唯物史观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及其主要内容。人的解放规律实质上就是人的活动发展规律,而唯物史观就是人的活动规律。从理论的本质来看,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的解放的一般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特殊理论,二者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热门推荐
  • 邪魅王爷,慢点疼!

    邪魅王爷,慢点疼!

    穿越成了小皇妃,刚踹掉老皇帝,就被他儿子缠上了,还不带喘气的那种缠。某女只想闲来撩撩美男,忙来打打怪升升级,收收妖宠的,可是贼老天偏偏不如意!——“你太强,我不行!”“没事为夫干,你看着就好了。”“你太猛,我受不了。”为夫尽量温柔点。”“太频繁,我会累。”“多干就习惯了。”“……”一言不合就开车!说好了,撩万男呢?为毛撩基的小车说没就没?(PS:玄幻文,女主非傻非包子,宠文。)
  • 爱情是从穿越开始的

    爱情是从穿越开始的

    云梦瑶,一个琴棋书画,弹唱说跳样样精通,肩上有个蝴蝶胎记,因被逼婚被那只蝴蝶带到了一个历史没有记载的朝代,别人穿过去第一个就遇到自己的王子,而她却遇到了一个傻子,可悲!冷若欣,一个热爱医学的女孩,却乘坐马航一命呜呼,重生在一个未来皇后身上。。。。。。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极品修真神医

    极品修真神医

    极品修真神医,修真少年,轻松治病,治病同时还能提高真气。“我的朋友,我的兄弟,我的伙伴,我的爱人,都由我来守护!我是要成为医神的男人。”这是一本让人轻松的文,轻松的同时有愉快的感觉……PS1:新书期间各种求PS2:更新时间:早8点到9点半一更,晚八点到九点半一更,不定期爆发。
  • 临法传说

    临法传说

    魔法来自哪里?世界的真相又是什么?一切谜团在一个被开除的学生身上被一点点揭开。如果这个世界不值得保护,那我这个正义的使者究竟是为何存在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洛可可式的爱情

    洛可可式的爱情

    这部作品主要是讲述了男女主角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浪漫爱情故事,有你所期待的浪漫当然还有主角一起的经历,这些才是一段感情历久弥香的积淀。
  • 影响人一生的100个成功寓言

    影响人一生的100个成功寓言

    精选100个关于成功的寓言故事,它们蕴藏着许多哲理和智慧。通过它们,读者可以轻松领悟成功的真谛,找到适合自身的成功之路。同时,编者通过编写体例、版式设计和插图的有机结合,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效率,并营造一个愉快的阅读氛围。
  • 嘘!今夜哪里有鬼!

    嘘!今夜哪里有鬼!

    何弼学的灵异版雷达体质果真厉害,这回他就连看个电影,都能从中看出个鬼影来,无头女鬼大开杀戒,剪接师魂断电视台。恶鬼伤人,殷坚与何弼学这对搭档再度出马追“凶”,却意外地发现,原来无头女鬼的背后牵扯了另一宗凶案……殷家几代前的长辈殷司,修炼了一种邪术“夺舍”(灵魂侵入夺取别人身体),并因此而长生不老。活了好几百年的殷司,在清朝爱上了固伦和静格格,并在现世千方百计要让她复活。而集齐四大玉器能“再世为人”的传说,促使殷司积极夺取何弼学的玉葫芦。殷坚与上百年前的同宗前辈,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就此展开……
  • 梦醒蜀山

    梦醒蜀山

    平凡的少年,在经历一次奇遇后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既然有了新的起点,何不潇洒走过?看尽人世欢与愁,笑过清风不沾衣。虽是别人的故事,却看在自己的心中;虽是自己的故事,却不明白你为何看不透?——作者寄语:此部为短篇小说,借以激励自己!另有长篇小说《仁圣记》正在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