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06000000030

第30章 创新能力的提升(6)

要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具有一定的创造力。这一条看来容易,其实很难做到。不少人一开始就怀疑自己的创造力。有些人虽然不大怀疑,但一旦在创造中遇到某些困难或挫折,就会反过来问自己:“我能行吗?”这些都是创造过程中的障碍和阻力。所以要真正相信自己有创造力,仅仅在口头上“承认”、“相信”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应该用实际行动证实自己确有一定的创造力。只有在这种强烈的信念指导下,才能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实践证明,创造力特别强和特别弱的人都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具有中等程度的创造力,即人人都能有所发现和发明。

3.明确创造目标

为了激发创新思维,头脑要经常处于思维的活跃阶段。例如应该经常地、反复地问自己“我能创造什么?”“什么东西需要我去创造?”“我怎样进行创造?”等。只要大脑经常处于这种激发状态之下,一旦遇到机遇和可能,有些想法就自然而然地会进入脑海而不会轻易地溜掉。换句话,要激发创新思维,人们的头脑中就要经常地思考与创造有关的事情。牛顿在谈到他成功的秘诀时说:“我一直在想,想,想……”有的人善于抓住偶然机会并大有成效、步步成功,而有的人却坐失良机、节节败退,究其原因,有无创造意识是关键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即使知识很渊博的人,也只能起到一个知识库的作用,而很难会有什么创造力。有人把强烈的创造意识看成是创造活动的必然催化剂和强大的驱动力,是很有道理的。

4.激发发散与直觉思维

发散思维可以突破思维定势和功能固有的局限,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出许多新的可能的解决方案。它是一种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方向和范围,可以“标新立异”、“海阔天空”、“异想天开”的思维方式。没有发散思维就不能打破传统的框框,也就不能提出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格拉肖说:“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比如我们思考“砖头有多少种用途”,我们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样的答案:造房子、砌院墙、铺路、刹住停在斜坡的车辆、做锤子、压纸头、代尺画线、垫东西、搏斗的武器等。

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解决一个问题,设想出多种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为了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当这些想象纷至沓来的时候,可千万别怠慢了它们。青年人感觉敏锐,记忆力好,想象极其活跃,在学习和工作中,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要及时捕捉这种创新思维的产物,善于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

5.掌控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流畅性是针对刺激能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灵活性是指随机应变的能力。独创性是指对刺激作出不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这三性是建立在广泛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曾采用所谓急骤的联想或暴风雨式的联想的方法来训练大学生们思维的流畅性。训练时,要求学生像夏天的暴风雨一样,迅速地抛出一些观念,不容迟疑,也不要考虑质量的好坏,或数量的多少,评价在结束后进行。速度愈快表示愈流畅,讲得越多表示流畅性越高。这种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的训练,对于思维,无论是质量,还是流畅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6.培养强烈的求知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说过,哲学的起源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己所有存在的惊奇。他们认为,积极的创新思维,往往是在人们感到“惊奇”时,在情感上燃起对这个问题追根究底的强烈的探索兴趣时开始的。因此要激发自己创造性学习的欲望,首先就必须使自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人的欲求感总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没有求知欲。要有意识地为自己出难题,或者去“啃”前人遗留下的不解之谜,激发自己的求知欲。人的求知欲若不加以有意识地转移到发展智力、追求到科学上去,就会自然萎缩。求知欲会促使人去探索科学,去进行创新思维,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才会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不枯不竭,永为活水。一个人,只有当他对学习的心理状态,总处于“跃跃欲试”阶段的时候,他才能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就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事物。

七、营造宽阔的创新舞台

环境是创新活动的土壤,环境中的一切因素都可能为创新创造条件和带来灵感,因此,人们应认真观察环境,努力寻找一切有助于创新的环境因素。

1.营造良好的创新舞台

在良好的创造环境下,即使能力、知识较差的人,也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有创造能力的人。反之,如创造条件恶劣,即使是能力很强的创造发明家,也难发挥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类行为的公式: B=f (P ? E)。在这个公式中,“f”表示函数,“B”表示人的行为,“P”表示个体的个性、素质等,“E”则表示个体所处的环境。很显然,公式的含义告诉我们,人们的行为乃是个体与环境的函数,即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毫无疑问,创新活动是人的一种行为,也是这样一种关系。一个人在创新活动中创新才能的展现,既有赖于人的主观因素,同时,也依赖于人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学习与工作环境等等。

首先,创新环境为创新主体提供了宽阔的舞台。什么时代具有创新环境,该时代的创新就繁荣;什么时代缺失创新环境,人们的创新就受到极大的压抑和限制。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创新繁荣与欧洲中世纪创新凋敝是对它最好的诠释。创新环境为创新者提供了社会需要的创新良机。在新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更新换代,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人类社会多层次、全方位进行创造性重建,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将产生巨大的变革,人类将进入信息时代。这一切都为创新者提供了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宽阔的创新舞台。

其次,创新环境营造创新人才。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出生后,如果和外界接触越多,神经细胞的信息也就越多,则产生突触也越多,神经传达也越快。这也验证了马克思的一句话:“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个体只有与外界进行尽可能广泛而深入的交往、沟通,掌握更多的信息,才可能具有较好的思维灵活性、思维深刻性、思维敏锐性及思维批判性,才可能产生较高的创新能力。

2.营造自由的氛围

创新需要自由,需要一种平等的交流对话的气氛,这样才能激活思想的创新灵感,撞出思维的创新火花;才能敢于超越前人,超越传统,超越国界,敢于怀疑,敢于标新立异。具体而言:

(1)有了自由的氛围,就能超越传统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其优越性,但在科学思维方式上也存在缺陷,在封闭性、求同性、直观性、超稳定性、亚节奏性的传统思维模式下,中国古代科学在思维方式上缺少理性探索的传统,缺少严密的逻辑、数学推理体系,也缺少模型工作方法,而在诸如“阴阳”、“五行”一类非驴非马、内涵不定的概念上作些模棱两可的思辨,既不同于经验感觉主义,又不同于辩证法,结果既阻止了严密而抽象的逻辑理论体系的形成,又阻碍了系统实验观察方法的发展。由于自身缺陷的存在,尽管中国传统文化能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保持、发挥了一定的优势,但也不可能在自我封闭的圈子里永远保持其不可动摇的优势地位。

(2)有了自由的氛围,就能超越本位

不管做什么,大家都喜欢本位,喜欢山头,喜欢分割,喜欢就事论事。但是,诺贝尔奖得主,没有一个是单纯搞一个学科的,都是横跨两到三个学科以上,我们需要这样一种潮流。为什么?问题本身是没有学科边界的,是扩散的,因此,我们需要这样的超越。

(3)有了自由的氛围,就能超越国界

在互联网这个世界里,超越国界的成本已经很低了。过去我们只能走出国门去了解世界,现在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这个工具,它正在改变我们的社会。

(4)有了自由的氛围,就能超越自我

社会唯一不变的是“变”。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让每一天都活得很精彩。不要把今天看成是昨天的重复,更不要把明天看成是今天的再一次复制。

3.营造良好的创新机制

要开发创新能力,必须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鼓励、支持创新的文化氛围及良好的创新机制。

(1)创新激励机制

只有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人追求创新、个个争相创新的局面,推动社会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2)创新保护机制

对科技人员来说,最重要的创新保护机制是知识产权制度;对公务员来说,最重要的保护则是允许探索、允许失败。就风险来讲,在一定条件下,循规蹈矩、照抄照搬,安全系数是最高的,创新的系数是最低的,因为要创新就有可能失败和失误。因此,对开拓创新的干部不能求全责备,应该宽容他们在创新中所犯的非原则性错误,并及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和完善创新。

(3)创新发展机制

人的创新能力虽然以一定的先天遗传素质为基础,但主要是在后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学习、不锻炼,即使有创新能力的人也会逐渐变成无所作为的平庸之辈。要保证人们的创新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就要为人们创造条件,使其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掌握最新的知识和发展动态,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和开拓进取精神。

同类推荐
  • 瞬间读懂男人、女人身体语言密码

    瞬间读懂男人、女人身体语言密码

    本书通过破译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姿势以及服饰、装扮等,让你更清楚地理解对方的真实意思,使沟通能够更顺利地进行。本书分男人篇和女人篇,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很强。
  • 透过细节一眼看穿男人全集

    透过细节一眼看穿男人全集

    本书内容翔实,结构严谨,既不是封建迷信,也不是妖邪之术,而是具有科学依据的观人、识人宝典。本书以人的相貌、言行、衣着、习惯、血型与星座、职场等为主线,由表及里解读人的性格特点、气质修养与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使你在把握现实基础上,对未来有一种“先知先觉”,从而对你的成功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敬业胜于能力(提升版)

    敬业胜于能力(提升版)

    著名管理培训大师余世维、路长全,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芧理翔,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上海交通大学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余阳明推荐读本。
  • 以老板的心态工作

    以老板的心态工作

    成功管理学是把成功学与管理学结合起来,把人的成功看成系统工程来运筹与管理、把成功学作为一门科学来建构的新学科。成功管理学把传统行为科学由纯描述性的实证科学提升为实证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现代科学,从而为现代管理学、领导学与企业家理论奠定了现代行为科学基础。它既是成功学与管理学的综合学科,也是成功学与管理学的边缘学科。成功管理模式是成功的系统工程学。在成功管理模式中,人的整体素质是成功的本质、规律、要害、关键。成功管理模式是把所有成功的必要条件按逻辑和历史关系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使成功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而成功本来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成功哲学指导下的成功路线图,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 学会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

    学会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

    有人说,沉默是金。其实,沉默更是一种智慧,它往往比雄辩更有力量。沉默,是一把含蓄的剑,它胜在以柔克刚的技术和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沉默暗藏着高瞻远瞩的眼光,蕴蓄着胸怀大局的气度,显现着以退为进的策略。它是心灵深处的慧智,是从容淡定的外现,它为进攻做好了缓冲……
热门推荐
  • 诛神曲

    诛神曲

    三千万前,天界之主、神主、妖主消失,三千万年,慕白一介凡人,却遇到种种奇遇,本欲平静生活,却屡遭暗算,树欲静而风不止,我欲静而神不允!不允、杀之!
  • 星际战争1指挥官

    星际战争1指挥官

    二年了,我经历了二年的指挥官的生死绝境!我修羽回来了!即然你们厌恶我!那我就成为你们不相面对的梦魇!主战:人族兵种,机械兵种,虫族兵种。
  • 欢土种植

    欢土种植

    在饥荒的年代,有人为了生存易子而食,也有人为了他人而奉献自我。面对陌生的世界,无依无靠的少女唯有拿起锄头,运用其知识,伫立于荒野之上。心底唯有一句:穷则独善其身,富则达济天下。(女主非圣母白莲,有轻微金手指,感情戏可能较少)封面自绘。
  • 太上黄庭内景玉经

    太上黄庭内景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地笼炉

    天地笼炉

    天为牢笼,锁青龙!地为熔炉,炼精魂!修行无路……看主角如何打破桎梏,以一人之力勇闯天地笼炉!
  • 农大爱情故事:幸福科达琳

    农大爱情故事:幸福科达琳

    悲恋版的《那些年》,冷痛版的《致青春》。青春是杯后劲十足的美酒,碰杯痛饮时我们酣畅淋漓,相拥而散后才一一醉倒。一段不以见面为目的的网络相遇,一场由相厌到相恋再到相决的爱恋,一个无微不至脉脉含情的守候,温文尔雅的腾笑,飞扬跋扈的景岚,低落尘埃的顾安之,扑朔迷离之中到底隐藏着怎样泪如雨下的过往,且看那些年令我们争风吃醋的女孩终究花落谁家。
  • 九洲创世录

    九洲创世录

    浩瀚无边的宇宙中一个毫不起眼小小星球却孕育着宇内最大的奇迹—生命。生命的奥秘源与本能突显于创造,人类的出现是生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人类带来了智慧,开创了文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却始终无法参透生命的奥秘。然而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一次惊天巨变却打破了世界的格局,推翻了人类对生命起源和历史的认知,这一次事件被后人称之为天变,天变开始的那一天被称为众神诞生日。源于太古时期的“众神论”完全颠覆了现代科学上的“伪神论”,世上究竟有没有神的存在而那所谓的神又从何而来?人与天的抗挣,科学与绝对力量的对抗,生命和宇宙的奥秘将一步步呈现在人类面前,最终的结果是人定胜天还是上天主宰人类?
  • 无限进化基因系统

    无限进化基因系统

    我莫名其妙穿越成一个单细胞我通过不断地吃任何东西来壮大自己的军队。
  • 酒边故事

    酒边故事

    一个人,到底喜欢什么,要做什么,谁来决定,梦想是用来消费,还是被消费,放弃或是坚持,结束或是重拾,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
  • 国师大人请饶命

    国师大人请饶命

    一个是天外谪仙,陌上如玉的琼亲王;一个是高岭冰山的寒雪,大权在握的阑国国师。一个是“人在花丛过,片叶不沾身”的风流公子;一个是冰冻三尺,拒人千里的尊贵权者。就在那一瞬间,时光仿佛萦绕着他们,静静地,连呼吸都慢了。“国师大人如此英俊潇洒,倾国倾城,连小王都忍不住要贪恋您的美色了!”“哦~那你准备好了吗?”(女扮男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