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45900000024

第24章 三个和尚没水喝(1)

华盛顿合作定律:在工作中,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

中国古代有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事情,华盛顿合作定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有些事情并不是人越多越好办,同时也告诉人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华盛顿合作定律

如果你认真观察过螃蟹就会发现,篓子里面放上一群螃蟹的时候,你就不必盖上篓子的盖子了,因为螃蟹是爬不出来的。所有的螃蟹都想往上爬,但毫无秩序的行动会让任何一只都爬不出来,因为只要有一只爬得稍微靠上了,其他螃蟹便会把它拉下来。这个小例子说的就是“华盛顿合作定律”,即: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中国版的说法就叫“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为什么会出现华盛顿合作定律中的这种情况呢?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并不是简单的数量相加,而是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关系非常复杂和微妙的。比如,两个人之间只存在一种关系,三个人就会存在三种关系,四个人就会存在六种关系,关系种类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人数越多,干扰你的人际关系也就会越多,你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这种关系。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有时就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另一个哲学家曾经说过:“一个人一分钟可以挖一个洞,六十个人一秒钟绝对挖不了一个洞。”人与人的合作不是力气和数量的简单相加,因为人的合作不是静止的,它像方向各异的能量,互相推动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

在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对合作研究的并不多,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目前大多数行业的管理制度都是致力于减少人力的无谓消耗,而非利用组织提高人的效能。换言之,不妨说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让每个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内耗过多。所以,你想依靠和其他人合作来创造成果,难度甚至超过靠自己努力去创造成果。

1964年3月,在纽约市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美的谋杀案。凌晨3点,一位年轻的酒吧女经理受到凶手追杀,在长达半个小时的作案过程中,受害者不停地呼救奔跑,有38户居民听到或看到了,但仅仅是听到了或看到了,没有一个人出来阻止,甚至连一个举手之劳的报警电话也没人打。事后,美国大小媒体同声谴责纽约人的异化与冷漠。

然而,两位年轻的心理学家——巴利与拉塔内认为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对于旁观者们的无动于衷,他们认为还有更好的解释。为了证明自己的假设,他们专门为此进行了一项试验。

他们寻找了72名不知真相的参与者与一名假扮的癫痫病患者参加试验,让他们以一对一或四对一两种方式,保持远距离联系,相互间只使用对讲机通话。事后的统计数据出现了很有意思的一幕:在交谈过程中,当假病人大呼救命时,在一对一通话的那组,有85%的人冲出工作间去报告有人发病;而在四个人同时听到假病人呼救的那组,只有31%的人采取了行动。

通过这个试验,人们对克尤公园现象有了令人信服的社会心理学解释,两位心理学家把它叫做“旁观者介入紧急事态的社会抑制”,更简单地说,就是“旁观者效应”。他们认为: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正是因为有其他的目击者在场,才使得每一位旁观者都无动于衷,旁观者可能更多的是在看其他观察者的反应。这是多么可悲的啊。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只发生在美国,在中国,同样也有。我们来回顾一下媒体报道的“小孩落水事件”。

旁观者甲本想下水救人,又有些犹豫,他在看其他目击者乙、丙等人的反应。转念一想: “这么多人都看到小孩子落水,总会有几位下去救险的,自己就不下去吧。”

犹豫之间,小孩子被水吞没了。居然没人下水,甲不禁心里有些内疚。再一想,要责怪、要内疚、要负责任,也是和乙、丙等数十人分担,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他走开了。

就这样,一桩旁观者众多,却“见死不救”的事件产生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正在于“旁观者效应”,也就是华盛顿合作定律的存在。当然,这其中存在着看客的冷漠等性格缺陷的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依赖心理在作怪。

那么,对于我们个人来讲,每个人都生存于集体当中,有时候需要大家合作才能实现目标,但是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个单独的个体,不要忘记自己的力量。我们需要集体、需要合作,但我们不能事事依赖于集体、依赖于合作。我们既要做善于合作生存的“小绵羊”,也要做善于独自翱翔的“雄鹰”。

团队协作学问大

合作是一个问题,如何合作也是一个问题。团队合作是需要的,但完全依靠团队合作是绝对错误的。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个人的能量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个人办一件事情,总是会全心全力地去做,而两个人办一件事情就会互相推脱,三个人办同一件事情有可能就根本无法办成。

从前,一座山上有一个破庙。这个庙里只有一个和尚,他每天都自己挑水,把观音像前瓶子中也加满水,再把庙里所有的缸里都装满水。不久后,一个胖和尚也来到庙中。他主动提出到水池边挑水,但后来胖和尚就感觉总是自己挑水,另一个和尚喝水,这样不太公平了。之后的几天他也不再挑水,两个和尚都在庙里待着。和尚不知道是谁先发出了妥协的信号,出主意说一人挑一天。刚开始两人还相安无事,到后来却又发现了矛盾。因为这样安排总是有人占便宜有人吃亏——胖和尚要挑三次水水缸才满,第二天另一个和尚只需要挑一次就可以把水缸挑满了。最后两个人决定干脆一起抬水喝,并且在竿子中间画了一条线,总算平息了风波。不久后,又有一个瘦和尚来到了庙中,三个和尚六目相望,谁也不愿意去挑水……最后风干物燥,老鼠横行,一场大火将他们全部送上了西天。

这就是传说中的“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存在于任何一个团队之中,小到幼儿园学生值日,大到政府部门的决策。华盛顿定律告诉我们,这不是机构的问题,而是人的天性使然。上面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一个和尚足以解决的喝水问题,三个和尚却无法解决。为什么?这就是人与人之间合作之后的作用,用心理学家的观点来解释就是每个人都有“依靠”心理。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这种心理会表现得很弱,因为没有可依靠的对象,而一旦多了一个人,“依靠”心理就会增强,人越多,这种心理就会越强,个人的能动性就会越弱。

下面是心理学家为了更清楚地解释这一现象而做的实验:

首先,这个心理学家把10个人分成A、B两组,让A组的每个成员从一叠扑克牌中选取自己认为最喜欢的一张;让B组每人选取一张红桃,并对点数做了明确的要求。最后,两组人员把各自的牌都亮了出来,出现了下面的结果:

A组:黑桃2、方块A、黑桃8、梅花Q、红桃3……

B组:红桃A、红桃K、红桃Q、红桃J、红桃10……

心理学家解释道:“两组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A组是一副杂牌,B组却是一手红桃同花顺。对于A组我没有明确的指令,所以A组的人都按照各自不同的审美观来选牌。但很显然,他们每个人的做法都是一种个人行为。个人行为与个人行为混合在一起叫什么?只能叫‘乌合之众’。再看看B组,清一色的同花顺,这才是有效组织行为。”

从上面的实验我们就能看出,在团队中,想要很好的合作需要一个能时刻下达明确、统一指令的领导,还要有执行力很强的下属,并且还不能有一个人出错,互相之间还要充分的信任……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能做到这样的团队,少之又少,大多数团队会像A组的成员一样,各做各的事情,最终的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我们与其在这样的团队中依靠和队友的合作,还真不如依靠自己抓一张红桃A,最起码保证在单张牌里,自己的那张是最大。

下面是国外很有名的一个寓言故事,讲的道理就是“需要团队合作,但不能寄托于团队合作”!

相传,在古希腊时期的塞浦路斯,曾经有一座城堡里关着七个小矮人,他们住在一间潮湿的地下室里,找不到任何人帮助,没有粮食、没有水。这七个小矮人越来越绝望。

有一个叫阿基米德的小矮人,受到守护神雅典娜的托梦。雅典娜告诉他,在这个城堡里,除了他们待的那间房间外,其他的25个房间里,有一个房间里有蜂蜜和水,另24个房间里有石头,其中有240个玫瑰红的灵石,收集到这240块灵石,并把它们排成一个圈的形状,可怕的咒语就会解除,他们就能逃离厄运,重归自己的家园。

阿基米德把这个梦告诉了其他6个伙伴,但绝望的小矮人中只有爱丽丝和苏格拉底愿意和他一起努力。本以为可以摆脱诅咒的他们,遇到了新的困难,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关于怎么分工的问题,三个人无法统一意见,几天下来都没有成果,反而耗得筋疲力尽。后来爱丽丝和苏格拉底也退出了这次行动。阿基米德为了尽早让自己的伙伴摆脱诅咒,早日回到家里,他一次又一次地请求大家一起来做这个事情,虽然每次都会有不同的人愿意尝试,但是都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而放弃。到最后,阿基米德决定自己来实现这一切,他按照梦中说的,到一个又一个地方去找到所需要的东西。最终他没有依靠团队,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了诅咒。

每个人都需要团队、需要合作,但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团队与合作中,在很多关键时刻,还是得靠自己。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需要什么,也只有自己最乐意去执行自己的命令,只有自己能帮助自己。如果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不成熟的团队,还真不如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

团队合作中总会遇到不公平待遇

在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莫过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头上。而企业管理有时候就是这样的一种行为,企业要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安排自己员工的工作,不管这些工作是否是员工愿意做的;而大多数员工为了生活不得不屈从于企业的安排。人们为了避免因合作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得不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精力来“统筹”安排。不过,企业为此花费的所有一切未必一定有效果。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领导者抱怨管理太难了。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劳动能换来公平的待遇。然而,这简直比登天还要难。很多人在团队中都得不到公平的待遇。这也就造成了华盛顿合作定律进一步在团队中蔓延。

有人试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他们看来,只要解决了“三个和尚吃水”的问题,华盛顿合作定律提出的难题也就解决了。那么怎样才能打破“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困局呢?人们提出了这样三种办法:

第一种解决办法是:有一个和尚提出,我们大家轮流去挑水,结果,吃水的问题迎刃而解。

第二种解决办法是:第一个和尚提出分工负责,你挑水,我砍柴,他做饭,每人明确责任,同时又分工合作。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吃水问题,也建立了新的管理机制。

第三种解决办法是:第一个和尚提出,建立一种激励机制。谁主动承担挑水的任务,就是对寺里作出重大贡献,在物质分配、职务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如果挑水成绩显著,给予重奖。这样,吃水也不再是问题,还促进了这个寺庙的“精神文明”建设,寺庙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看上去这像是以现代人的聪明解读古代人的愚昧。而事实上,把这些理论放到实际的企业管理中,作用并不十分明显。上面的方法核心是通过“公平”的手段,让三个和尚心理得到平衡或者补偿。只可怜在这个世界上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推翻他们的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比之前三个和尚互相推诿的混乱局面好了许多,但是如果遇到客观因素而造成了其他不公平,似乎就无法解决。第一种方法是三个和尚挑水,一人一天,三天一轮,但如果轮到其中任何一个和尚的时候下雨下雪,甚至更恶劣的天气,就会造成不公平。一次两次无所谓,但如果十次、百次,这种不公平就会越来越明显。用一个现实中的例子可以更清楚地来说明这个问题。小张和小李是同一所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在学校的时候,两个人成绩相当,能力也不相上下,毕业后共同到一家大型企业做业务。这个企业采取了和第一种方法一样的应对模式,他们两个主要做北京一家企业的业务,而小张的业务量明显比小李要高得多,并不是小张比小李能干,而是因为轮到小张去联系的时候,总是北京的王总接待,王总这个人比较好说话,办事情也爽快,所以成交量比较大。而轮到小李去做业务的时候,总是郭总在接待,郭总这个人做事情很谨慎,所以小李的业绩就比较差。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们公司安排他们更换业务对象,让小张对郭总、小李对王总,结果是小李的业绩好了起来,小张的业绩滑了下去。这就是现实中存在的不公平,其实在生活中,比这复杂的事情还要多得多。

那么,第二种方法似乎又比第一种高明了许多,但依然也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地方。在管理界有句俗话,越是复杂的管理,漏洞越多。我们可以照其逻辑得出“越是复杂的管理,不公平的地方越多”的结论。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依然用三个和尚的例子来说明,砍柴、挑水、做饭分别由三个人独立完成,但究竟由谁来做饭,由谁来挑水和砍柴呢?挑水和砍柴的人会觉得做饭的人不用风吹日晒、登山下坡,而做饭的人会觉得挑水和砍柴的人吃完饭后不用洗碗……总之,这样那样的不公平就会出现。

第三种方法看起来公平,无懈可击。但实际上,主动承担挑水任务的人,未必在物质上和晋升上得到更多的机会。看起来很好的建议,在现实社会中往往无法落实。我们可以看看自己身边的人,是不是那些事情做得最多的人得到的报酬往往不是最多的,而有些并不怎么做事情的人都在较高的位置上并且拿着丰厚的回报。

这些不公平存在于团队合作的任何一个角落,那些想要克服华盛顿合作定律的人总是会因为管理而出现新的问题,然后再用管理解决新的问题,接着又会带来新的问题……最终陷入越来越多的问题之中。

同类推荐
  • 20几岁要吃得下

    20几岁要吃得下

    人生的20几岁正是黄金阶段,充满了幻想和希望,此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奋斗,怎样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 哈佛幸福课

    哈佛幸福课

    在世界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课程,不是大宗的经济学课程,也不是实用的法律课程,而是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幸福课。泰勒博士被誉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讲师”和“人生导师”,他的幸福课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美国、西欧及中国很多家新闻媒体都曾多次进行了报道。泰勒博士的幸福课程被全世界各大企业领袖们誉为“摸得着幸福”的心理课程。
  •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春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春

    生活也许不能每天都是艳阳高照,人生也许不是每天都能如意顺畅。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每天给生活一缕清风,每天给心灵一次放假,每天给生命一帖处方,每天给人生一个惊喜,每天给自己一片阳光……
  • 向李渔学快乐生活

    向李渔学快乐生活

    此书侧重诠释李渔《闲情偶寄》的“颐养部”,用当代人的观念对其进行重新解读,以古今中外的事例来谈健身养生及风月韵事,重在说实话说趣话,契合当今重生活重时尚重休闲之风气,可谓大俗大雅好玩可读。书的最后附了一篇写李渔跟两位红颜知己的文字《当李渔爱上乔姬和王姬》,算是从另一角度阐述了行乐和止忧的关系,李渔本人就在实践他的理论,或者说他在体验着他的生命历程,只是这种体验,并不全是美好的一面。
  • 懂得选择不要放弃

    懂得选择不要放弃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名叫桑尼耳的法国飞行员,在清洗战机时,突然一只硕大的狗熊出现在他背后,举起两只蒲扇般的前爪向他扑来。在千钧一发之际,桑尼耳闭上双眼,用尽吃奶的力气纵身一跃,跳上了机翼,从而呼救逃生。
热门推荐
  • 天台宗章疏

    天台宗章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才宝宝寻父记

    天才宝宝寻父记

    爸爸在哪里呀~爸爸在哪里~爸爸就在宝宝的睡梦里~~肖宝宝嘴里哼着歌,坐在飘窗台上,看着窗外。。。………………………………………………………………男子看着她,冷淡的问:“呵,他们许了你什么好处?”肖爱疑惑:“你什么意思?”“不要装了,不要以为上了我的床就成功了,说吧,他们给你多少钱?我,可以加倍给你哦。”男子邪恶的说道“你到底在说什么?!”肖爱因为宿醉加上一夜欢爱,此时头痛欲裂,刚一醒来便被这个陌生男子说的脑筋打结,失了身不说,竟还说的好像她有什么目的是的!太过分了!
  • 伍六七之断水流大师兄

    伍六七之断水流大师兄

    吴天:“不愧是我的身体,真是太棒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禅行法想经

    禅行法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

    党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宝塔石化的政策和策略是宝塔石化的生命,宝塔石化形成的方略是我们十年来的基本经验和教训积累的。宝塔石化过去十年,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企业快速发展与人才需求的矛盾。宝塔石化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唯才是举、老少皆宜、男女平等、唯才德是用,把宝塔的事业与职工个人事业在企业战略下融合统一,为职工搭建建功立业和发展的平台。
  • 仙路慢慢可曾有仙

    仙路慢慢可曾有仙

    平民少年王九踏入修仙之路,刚刚练气两层就获得了一大笔传承,一下子成为修真界最富裕的人。法宝灵石功法一应俱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善于变通

    善于变通

    穷则思变,变则思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让问题迎刃而解,让人生游刃有余。四两拨千斤的睿智,败局变胜局的法宝;走出职场迷途的罗盘,告别人生困境的圭臬;战胜职场危机的利刃,走向人生成功的秘诀。山重水复+变通=柳暗花明,穷途末路+变通=康庄大道。
  • 思兮彼方

    思兮彼方

    这也是一段曾经的故事,我们一起发生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