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24900000040

第40章 从刘知远到郭威(1)

安史之后,拥戴新主案例屡见不鲜。所以,纵容士卒将帅,演成骄兵悍将之局面。郭威立威,严格执行军法军令,有刘知远的传统,但比刘知远更公正--刘知远是滥杀,郭威是按法诛杀。这是二人威权正当性的不同处。

深藏不露的刘知远

后梁已矣,后唐已矣,后晋已矣,现在轮到了后汉。后汉的建国者刘知远,是传统中国为数不多野心勃勃又极具战略构想的人物。船山先生对他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图度深密","有志略而几于豪杰者",图谋规划深藏不露,志向远大又有谋略,近似于"豪杰"的人物。"几于豪杰",这四个字有春秋笔法,意思是说他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豪杰",只不过在乱世之中,从朱温以来,矬子里头拔大个,刘知远算是"比较"能耐,捍御契丹,又"比较"坚定的一位近似"豪杰"的人物而已。

史称刘知远"弱不好弄,严重寡言,面紫色,目多白睛,凛如也"。小的时候不好玩耍,庄重沉稳,少言寡语,紫色脸膛,眼白多于眼珠,望上去有威风凛凛的样子。

后唐明宗李嗣源时,他与石敬瑭在一起,算是一员偏将。有一次跟后梁的军队作战,石敬瑭战马的装束出了问题,马甲折断,后梁兵马上就要追及。危急中刘知远将自己的战马换给石敬瑭,自己骑着没有马甲的战马殿后,竟然平安返回大营。从此以后,石敬瑭开始信任刘知远,任命他为帐下押衙,相当于办公室主任。这类故实可以看出,刘知远确有大将风度,关键时刻可将生死置之度外,有春秋以来的士风,不是凡夫俗子。

他的野心应该是逐渐形成的。

随着年岁越长,乱世人物一个个看过来,心里有数了:原来不过尔尔。他也许会有想法:我可能未必天下第一,但天下确无第一之人。正所谓:朱砂没有,红土为贵;在盲人的国度里,独眼龙也是将军。

当石重贵等人对他有所猜忌的时候,他在心理上有了独立坐大的念头。而他的资本,就是河东。这样,契丹,在刘知远那里也不过成为一粒棋子,就像石重贵也不过是一粒棋子一样。他也开始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但杜重威、赵延寿、杨光远之流是以勾结并投靠契丹的方式下棋,刘知远则是以羁縻、抗击契丹的方式下棋。

当初安重荣也是以抗击契丹的方式"下一盘很大的棋",但他与刘知远比,少了"羁縻"契丹的智慧。

"羁"是用军事和政治压力与手段,控制对方;"縻"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与诱惑,抚慰对方。这是秦始皇以来中央政权对边远地区或异族地区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以大管小。但刘知远虽然并不大于契丹,却有这种襟怀和战略,控制契丹、抚慰契丹。

"羁縻"契丹

刘知远不去招惹契丹,有时还会示好契丹,在晋阳大战中,他就奉石敬瑭之命去夹击后唐,斩获千余人。他不去与契丹打仗,但契丹一旦袭击河东,他也不客气,即刻派军出击。而在与契丹大大小小的几次战役中,他都是胜利者,但又不是"辉煌胜利"者--他会将契丹打痛,但不会打得太苦,他只要契丹懂得他不好惹,即随时收手。

后晋开运元年(944),耶律德光南下时,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相当于北方幽州一带前敌总司令)的刘知远,就在忻口大破契丹,之后又在朔州阳武谷再破契丹。一次战役,甚至将契丹来犯者斩首七千级。但他从来不去追歼穷寇,也不按照后晋的安排发起协同破袭。他既不拼命树敌,又有效保留元气。就用这种"羁縻"政策,契丹没有成为他称帝之路的障碍。

他在等待时机。他相信这个时机,他能等到。

当初景延广吹嘘"十万横磨剑"时,刘知远即完成一个判断:此举必然招致敌寇来侵!但景延广当时正在风头上,刘知远知道劝谏无用,更知道后晋出帝石重贵对自己也并不信任,于是,干脆不以后晋社稷为社稷,只管经营河东。当然,他也知道此举风险较大,等于在契丹与后晋两重压力下玩三国杀。过去将坐骑换给石敬瑭那样"忠心救主"的一点士风,他是没有了;他有的是:韬晦、待时、他年敢笑石氏不丈夫的帝王之"远猷"。

当年石敬瑭向后唐末帝李从珂上表,要求扩大编制,经营本部,以备契丹;当年赵德钧向后晋出帝石重贵上表,要求扩大编制,经营本部,以备契丹;当年杜重威也向后晋出帝石重贵上表,要求扩大编制,经营本部,以备契丹;刘知远也曾如法炮制:上表石重贵,要求扩大编制,经营本部,以备契丹。

刘知远与那几位不同的是:他不待朝廷降诏,上表后即开始在河东诸险要地区建城,设立军事要塞,一年间,这样的要塞建设了十几处,各派出大将镇守。与此同时,开始募兵。

刘知远之所以能有此举,除了他自己的智慧、能力、构想之外,还得力于他倚为心腹的大将郭威。

耶律德光赐书刘知远

契丹入侵后晋时,出帝石重贵多次命令刘知远到崤山以东与诸将会师,但是早过了约定时期,刘知远还是没有动。

崤山位于河南西部、陕西东部、山西南部,豫陕晋三省交界。占据此地,即可对晋安大寨构成呼应关系。大军迤逦北上,就相当于围棋中的"接",晋安大寨相当于围棋中一块生死未卜之"地","接"过这块"地",就活了;"接"不住,就死了。这类军事常识,打过仗的都懂。

刘知远不动,啥意思?

石重贵作为与耶律德光"下棋"的"棋手",看到了这盘大棋"不接"的后果,因此极为失望,疑心也更重了。

他对亲近的人说:"太原根本就不帮朕,这人必有反叛图谋。嘁!如果这人有当天子的福分,干吗不早点干!"从此以后,虽然任用刘知远为诸军都统也即总司令,但实际上没有给他施行指挥的权力。朝廷密谋军国大事,也不再让刘知远参加。刘知远也自知被朝廷疏远,隐忍不言,更加谨慎处事,自我守护。

郭威察觉到刘知远的忧虑之色,有一天对他说":河东地方,山川险要而坚固,风俗又多崇尚勇武,况此地还多产战马,咱们无事时可致力于耕作生产,有事时积极操练军旅之事,这是成就霸业和王道的资源依凭,我们没有什么可忧虑的!"郭威这个意见并无出奇之处,但此时此刻,刘知远需要一个"同谋",一个"知音",以此"心心相印",可在日后的战略展开中,默契配合。郭威一番话,成就了他在后汉最重要的"合伙人"地位。

刘知远接受了郭威的说法,反意已决。契丹进入汴梁之后,刘知远先是派藩将王峻带上三道表章去见耶律德光。这三道表章的主旨分别是:一、祝贺契丹入据中原。二、告知耶律德光,河东之地,夷、夏杂居共处,天下有事,士卒屯聚,所以我刘知远不敢离镇前往汴梁朝贺。三、本应献上贡品,但契丹有一支部队屯于太原附近,太原城中人心忧惧,等皇上您召还此军,道路畅通,我就派人来汴梁送贡品。三道奏章说的道理,言不由衷之处,傻子也明白;无懈可击之处,鬼头也无奈。耶律德光知道遭遇的这个对手不是等闲之辈。耶律德光在石敬瑭时就见识过刘知远,据《新五代史·汉高祖纪》记录说,耶律德光送石敬瑭去攻取后唐京师洛阳时,走到潞洲,有个告别仪式,他指着刘知远对石敬瑭说:"这个都军很是"操剌"(音蜡),以后没有大的事故,不要丢弃他,要好好任用!""操剌"是当时流行的一个俗语,意思就是"勇猛"。

刘知远曾在契丹奔袭张敬达时有过战役配合,耶律德光应该能感觉到刘知远的分量。现在,这位"操剌"的翻着眼白的将军据守着天下第一大藩河东。耶律德光知道奈何不了他,于是干脆取怀柔政策,也即"羁縻"政策。

他"赐给"刘知远一道诏书,给予称赞和表彰。诏书由翰林们拟,待到他审批诏书时,又在刘知远姓名之上加了"儿"字,同时赐给木拐。按契丹人传统礼节,称"儿"是表示亲近;赠拐是礼遇优待。一般人得不到这个待遇。契丹主期待这样的控制与抚慰,能换来刘知远的臣服。

怀大志"远猷庙算"

刘知远得到契丹礼遇之后,觉得应该礼尚往来,有所表示,于是又派出使者,向契丹献上珍奇的丝帛、名贵的马匹,但他就是不"归朝",就是不到汴梁来朝见新主。契丹主没有等来刘知远,不免失望。等到河东使者返回时,他让使者告诉刘知远:"你既不奉事南朝晋国,又不奉事北朝契丹,你打算等什么?"这时郭威正做着蕃汉兵马都孔目,这是负责各族兵马日常事务的秘书总长,他听到使者回报后,对刘知远说:"胡虏对我们河东怨恨很深啦!王峻此前说过,契丹贪婪、残暴,已经失掉人心。可以预期,契丹必不能长久占据中原。我们的机会在后面。"刘知远深以为然。刘知远与郭威战略思路一致,配合得相当默契。

天下有识者投奔河东的人很多,每一场大战之后,都有人来投河东。在以后的日子里,刘知远已经有了五万精甲步骑。此时,他的基本战略是:首先称霸河东,以此作为"龙兴之地",而后伺机进取中原。

站在历史的后面来看刘知远,应该说,他的谋略远在赵延寿、杜重威之上,甚至远在石敬瑭之上。他善于等待时机,更善于选择时机(我没有说"窥伺时机"),尤为重要的是,他懂得顺应人心(我没有说"利用人心")。就事论事而言,刘知远这一番思考,在公元947年,是一个可与"隆中对"相媲美的战略规划。一切皆在刘知远预料之中。

当时各藩镇州牧,天下精英,无人有此远猷庙算。在五代乱世"争天下"的大格局中,他在这一年的表现无人能及--连耶律德光也不及。

就在后晋亡国的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事情。远在川陕甘交界处,有一位原属于后晋的藩帅没有为后晋复国而努力,也没有投降契丹求富贵,更没有依靠河东等时机,而是--归附了地当川巴的后蜀国。此人就是前述的雄武(今甘肃榆中)节度使何重建。刘知远听到这个消息,感慨道:"戎狄凭陵,中原无主,今藩镇外附,吾为方伯,良可愧也!"契丹入侵吾土,蹂躏吾民,而中原没有君主,致使藩镇更向外投靠!我身为中原一方长官,实在感到太惭愧了!

这一番话透露的血性是不难窥见的,但这一番话留给将佐们的暗示也是不难窥见的--中原无主!真命天子在哪里?更重要的是,刘知远知道何重建"归附"给后蜀的秦、阶、成三州,地理位置太重要啦!将来入据中原,这三州就相当于中原西北屏障,现在从中原失去,再收复,那是要费气力的!如果没有中原意识,就做一方藩帅,他是不会心疼这三州的。

说这话时,恰好晋出帝石重贵被契丹掳往草原,正在向北行进。消息传来,刘知远即刻命令大军集结,声言要出井陉设伏,截回这位被契丹废掉的皇帝。井陉,地当河北西南部,与河东接壤。此地设伏,等于在家门口打仗。

如能截回出帝,等于"国土重光",刘知远"救驾",应是一件泼天般的事业。

"天福十二年"

当天,刘知远派出藩将史弘肇,在太原球场集合诸君,公布出兵日期。这一天,又一次出现了"阴谋拥戴"的风景。军士集合后,有大胆不逞之徒煽动士卒说:"现在契丹攻陷了我大晋国京城,连天子都被抓了!天下现在已经没有君主啦!能够做天下君主的,除了咱北平王还有谁!应先确定我王皇帝名号,然后再出兵。"士卒闻言有理,争着呼喊"万岁"不止。刘知远闻讯后说:"胡虏兵力现在还很强,我军军威还不算振作,河东应先建功业。--这些事士兵知道个屁!"于是命左右将佐制止了士兵的喧哗与骚动。但是"救驾"的事也自此搁下不提。这是"阴谋拥戴"不成的五代案例。但将佐们还是用其他方式劝谏刘知远早即帝位,以此号令诸侯。刘知远没有答应。将佐们继续上表,多次劝谏。蕃汉孔目郭威和都押杨邠进入刘知远的内室来劝说道:"现在远近人心,不谋而合,这是天意呵!如不趁此际取天下,而谦让不就,人心很可能就要转移!而人心一变,大王您可就要反受其害了。"刘知远想想,他们说的很有道理,如果能早即帝位,镇守川陕甘地区的藩帅恐怕也不会投奔后蜀伪国了。于是,听从了将佐们的劝进,称帝。

刘知远建构的王朝史称"后汉"。他前期所用年号是"天福十二年"。但史上并无"天福十二年"。这个年号指的是公元947年,后晋"开运四年"。

"天福"是石敬瑭称帝时的年号,始于936年;至942年为"天福七年",石敬瑭去世,石重贵继位,初期也沿用天福年号,到944年,"天福九年"改元为"开运元年"。也就是说,"天福"这个年号,最多就是"九年",没有"十二年"。到"开运三年"底"开运四年"初(947年一月),契丹攻灭后晋。刘知远称帝,省略"开运"年号,直接从石敬瑭的"天福"年号开始计算:首尾虚岁已经十二年,于是自称刘氏王国为"天福十二年"。

中原王朝关于"年号"的奇葩不少,"天福十二年"乃是奇葩中的奇葩。此中玄机说来简单:刘知远不承认后晋出帝为正朔。但也唯有如此,才可以昭示天下:我刘知远不助石重贵,但没有否定后晋王朝--我,刘知远,还是后晋王朝的人,而且是当然的继承者。这活儿干得未免自欺欺人。我猜刘知远自己也不好意思。刘知远称帝,耶律德光闻讯大怒,但也奈何不得,只好做出姿态:削夺刘知远的官爵,河东节度使--但刘知远本来也不想要"大辽国"的官爵,更不想做这个节度使。

简短截说,刘知远如愿以偿--他在晋阳称帝,一直等到耶律德光北还,中原出现权力真空,他才开始率军向汴洛挺进。他很轻松地就进入汴梁,改国号为大汉,史称后汉,当年(948)为乾祐元年,下诏蠲免赋税,大赦天下。

到此为止,刘知远都表现了五代时期一等一的政治头脑,如此得到天下,几乎等于"探囊取物"。难道真是"天命所归",中原就此结束战乱了吗?

唉!吾土吾民,还远没有那么幸运。

智者变昏人

阴阳密施之中,刘知远很快从一个智者转为一个昏人。称帝后的刘知远,一点一点变得弱智一般。一个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这个史称"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的后汉高祖身上看得特别清楚。这个"几于豪杰"的人物毕竟算不得"豪杰"。

他有一件德政,来源于他的太太皇后李氏的建议。他在财政紧张的时候,又想到了"括率"。但李皇后说服了他,认为此际应该收拾人心,不要盘剥士庶。他于是一改过去"括民犒军"的恶例,拿出了宫中几乎所有的财物赏赐将士。此举果然得了人心。

但他在后来的日子里--按照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的说法,犯了三个错误。

第一,契丹留下幽州兵一千五百人戍守汴梁,刘知远在进城后,幽州兵作为俘虏,全部被驱赶到京师东南一个叫繁台的地方被杀害。

第二,杜重威被契丹轻视,曾在刘知远招降后,投降后汉,但疑虑重重,最后又出尔反尔,与契丹援兵幽州指挥使张琏固守魏州,反叛后汉。刘知远久攻不下,试图招降张琏,张琏回道:"繁台之卒,何罪而戮?"但最后魏州粮草用尽,张琏要求刘知远发誓不杀自己,就可以投降。刘知远下诏欺骗说允许张琏返归家乡,不杀。于是魏州降。刘知远进城后,违背誓言,杀了张琏等数十名契丹将校,其他人放还。

第三,反复无常的杜重威,却被刘知远任命为后汉检校太尉,未加任何惩处。

司马光评价此事道:

汉高祖(刘知远)杀幽州无辜千五百人,非仁也;诱张琏而诛之,非信也;杜重威罪大而赦之,非刑也。仁以合众,信以行令,刑以惩奸;失此三者,何以守国!其祚运之不延也,宜哉!

繁台杀降卒,不仁;背誓杀张琏,不信;罪大赦杜贼,不刑。不仁、不信、不刑,恩威并"失"!这样的人管理邦国,有何正当性可言?

同类推荐
  • 外八门之小六爷

    外八门之小六爷

    三百六十行之外,外八门:盗门、蛊门、机关门、千门、兰花一门、神调门、红手绢、索命门、从古至今,利字当头,看险恶江湖,品人生百味。
  • 大秦之铁血荣耀

    大秦之铁血荣耀

    公元前579年,晋楚达成弭兵之约,作为穿越后的秦国君主秦桓公,看他如何达成逐鹿中原,称霸天下,征服世界的梦想。在铁与血的世界,铸剑为犁,马踏天下!!!
  • 反正我死不了

    反正我死不了

    任你造,任你闹,反正少爷我死不了。一个纷乱的时代,一个穿越而来的迷茫的人。
  • 光明破世记

    光明破世记

    本来是一个无聊的网游,竟是因为有巨额返现才会有人去玩。李木木和张弓万万没想到这游戏里的世界竟然是真是存在的!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竟然来到这个游戏里的世界。刚到这个世界就招到“卫道者”的刺杀,前路漫漫他们如何去求所。
  • 独宠丞相大人

    独宠丞相大人

    "丞相大人,陛下今日为何不上朝?臣还有许多要事要禀"某官员边走边和丞相聊天......
热门推荐
  • 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本书收录了全国各地研究嘉陵江流域地区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学科的专家、学者的文章30余篇,主要从嘉陵江历史地理及沿革、嘉陵江流域的经济研究、嘉陵江流域的文化研究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就挖掘整理嘉陵江文化的历史资源,探寻嘉陵江文化的内涵、特色,加强区域合作,增进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 无你不承欢

    无你不承欢

    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生,却因为他的到来而更加闪烁。他就是她的命中注定,而她也是他的命中注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美好年华谢有你

    美好年华谢有你

    男主走进大学校园,恋爱,创业等等过程……
  • 网络奇遇记

    网络奇遇记

    一个偶然的机会,主角在网络上习得真正的《易筋经》,一法通而万法皆通,他在作为一个学生的现实和作为一个救世主式的伟人的身份之间游离,众美女的青睐、校长和老师的欣赏、扮猪吃老虎的快感、俯瞰众生俾睨天下的苍凉,全部集于主角一身,要爽就得爽到底!
  • 我的日常总是充满了惊喜

    我的日常总是充满了惊喜

    作为一名普通渡云宗弟子,易云也一直以为自己的生活一直很普通,然而,获得另一个世界易云的记忆后,易云突然发现自己的日常生活完全不普通!比如说重生者大师兄,女装大佬二师兄,“橘”之信仰三师姐,穿越者四师兄,系统携带者五师兄,重生成女人的六师姐(兄?)随身老爷爷的七师兄,魔教圣女九师妹,,,易云很慌,慌滴很,抱着诸天聊天群瑟瑟发抖(新人新书,不喜也请不要喷)PS:书友群694086168(有什么构思可以进来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之最强牧神

    网游之最强牧神

    云肆在游戏中用自己的全部财产学习了“阅读”。因为读书他进入了11C的生活,新手村当值、和强大的巨人交朋友、发现隐藏职业对他来说很简单。他住在巨石城堡,制药、养马、种田、打造、精锻、烹调无所不能。偶尔出外探险寻宝,依靠的就是丰富知识。因为读书,他得到巨量的额外属性点。因为读书,他学会了别人不会的技能。无论是11C还是玩家,受到他帮助的人很多,他有名的朋友八百,无名的朋友那是不计其数。外表文质彬彬但内心狂野的他以游戏影响着现实。不温不火,温水煮青蛙一样把曾经被践踏的尊严用没有攻击力的法杖重新拾起,再现光辉!QQ群铸剑池59462075有时间大家聊。
  • 人生不必太计较

    人生不必太计较

    本书告诉读者一个工作顺利、事业有成的人,不是因为运气多好,而是因为他很少计较。因此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不应斤斤计较。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更潇洒、更舒畅。
  • 夜的启明星

    夜的启明星

    我好傻,原来启明星是不用等的,它就在你的眼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