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24900000041

第41章 从刘知远到郭威(2)

刘知远取天下,有战略构想,但在建国程序中,失此三者,已经失去天道人心。因为这三个原因,我对只有不到四年国运的后汉败亡毫不奇怪,司马光这一段精辟史论,可谓对刘知远做了盖棺论定。

但刘知远的"错误"远不止这三条,他的"擅杀"是五代时期的藩帅传统,这是后汉开国君主刘知远至为邪痞的罪恶,"赵匡胤时代"需要面对的天下沦丧大问题,"擅杀"是其一。

天性邪恶"嗜血"成性

我来翻翻刘知远"擅杀"的记录。当年,刘知远跟着石敬瑭做牙将时,在卫州,就曾杀害过跟从闵帝李从厚流亡的五十多人,一个活口没有留下,李从厚成了名符其实的孤家寡人。

牙将,就是牙军的统领。牙军,也称衙军,是亲兵总队,牙将,相当于警卫司令。刘知远杀害李从厚的皇家随从时,毫不手软。他训练的牙军也有铁血的性格。这是石敬瑭倚重他的原因之一。

当年,石敬瑭要反未反之际,遭遇士卒"阴谋拥戴",但石敬瑭觉得时机不成熟,就让刘知远抓了带头闹事的三十六人,一个个杀掉。这些人等于热脸贴了冷屁股,但其罪未必当杀。就连酷毒邪恶如杨光远这样的人,在滑州,遭遇士卒"阴谋拥戴"时,也不过训斥一顿拉倒,并没有杀那些拥戴他的人。刘知远乃是石敬瑭的心腹,完全可以劝谏不杀,但他不劝谏。杀人,对刘知远而言,似有快感。可杀可不杀时,一律杀;有擅杀习气的将佐,刘知远也喜欢。有一部下名刘铢,与刘知远是老相识,曾任河东藩镇的左都押衙(办公室副主任)。史称刘铢"为人惨酷好杀戮",但刘知远恰恰因为这个特点而欣赏他,史称"高祖以为勇断类己,特信用之"。高祖刘知远认为刘铢勇悍决断很像自己,特别对他给予信用。就是这人,在刘知远即位后,拜为节度使,加检校太师、同平章事,又加侍中。官职做到万人之上。在更后来的日子里,他"特信用之"的刘铢先生,莫名其妙地对刘知远的儿子隐帝刘承祐放出辣手,在城楼上对走投无路的刘承祐放箭,不允许他进城……与张敬达对峙时,刘知远与契丹兵配合,邀击了后唐的大军,俘获千余人。石敬瑭想留下这些人为己所用,但刘知远认为大战在即,吉凶未卜,说服石敬瑭,将这千余人"尽杀之"。一千人的性命,在刘知远一言之下从此消失。

刘知远曾为石敬瑭镇守京城,负责城内治安工作。他制定了种种禁犯的临时管理条令,宿卫京城的诸军无人敢犯。有个军士偷了某处"纸钱一幞",被主人抓住,扭送官府,左右人都主张罚一下,请求放了,毕竟不是什么大的罪过。但刘知远执意要杀。他说:"吾诛其情,不计其直。"我要杀他是因为事情的性质,而不考虑他偷的东西值多少钱!最后竟杀掉了这个倒霉的军士。

"纸钱",就是"冥币"。"一幞",是个什么计量单位呢?"幞"就是唐以来士人戴的纱帽。"一幞"就是"一纱帽"。

这个军士偷了"一纱帽"冥币,被处决,这种嗜杀的"治安",已经不是量刑当否的问题。

吐谷浑部落群龙无首

那吐谷浑,听信刘知远的意见,半道退出了参与安重荣共同起兵的军事计划,打乱了安重荣设计多时的战略部署,成为后晋和契丹的同盟力量,但一直在刘知远河东藩镇的管辖之下。

几年之后,石重贵时代"十万横磨剑"事件发生,后晋与契丹反目,这时候,吐谷浑的地位再一次变得尴尬起来--跟着契丹干,还是跟着后晋干?

吐谷浑举棋不定。一开始还听从晋出帝石重贵的安排,多次与契丹交战。出帝也多次召吐谷浑酋长白承福进京入朝,给予隆重接待,有宴会,有赏赐。当时正赶上气候炎热,吐谷浑人不耐热,就将他的部落遣送回到太原,在岚州、石州(均属山西境内)放牧。这地方都在河东辖境。

白承福部落人经常犯法,刘知远执法甚严,丝毫也不放纵,该杀就杀。白承福知道后晋朝廷正在衰微,又害怕刘知远的严厉,就谋划准备跑回原来居住的地方陕甘一带,或者就干脆投降契丹。后晋大厦将倾,吐谷浑有感觉。

有个叫白可久的首领,地位仅次于白承福,他偷偷地带领自己的部族队伍最先逃跑,归降契丹。契丹很高兴,任命他为云州(今属山西大同)观察使,以此来引诱白承福投降。

刘知远眼里不容沙子,对此事不想放过,就跟郭威谋划道:"现在正是多事之秋。看来我们把吐谷浑部落安置在太原附近,很可能是心腹之患--万一他们听从契丹号令,谋反,可不是小事!不如把它除掉。"郭威知道白承福部族多年积攒的财货不少,白承福家里更富有,据说喂马都用银食槽,于是劝说刘知远杀死他们,没收其所有财产用来养河东军队。

这个意见正中下怀。于是刘知远上密表,称"吐谷浑反复无常,白可久投降契丹,余众难保忠诚不二。可以把他们迁往内地"。出帝石重贵接受这个意见,派使者将吐谷浑部落一千九百人分别安置河北、河南各州。

刘知远又让郭威诱使白承福等部落首领们住到太原城里。一切安排妥当后,找个机会诬陷白承福等五个部族聚谋反叛,一夜之间大兵包围了他们的府邸,杀死了所有的部族首领和家眷四百多人,抄没了他们的家财。从此,吐谷浑部落群龙无首,渐渐衰微消散。刘知远就是这样杀人不眨眼。有些人对他根本不构成威胁,但只要他感到威胁,还是会动杀机。他杀害皇后王淑妃、许王李从益,下手之狠毒,闻之令人咋舌。现在,擅杀的刘知远成为驱逐契丹的英雄,在中原大地上,继"后晋"之后,建构了五代的第四个王朝--"后汉"。而他倚为心腹的大将郭威,在河北招兵买马之际,赵匡胤进入了后汉王朝。老赵与他的父亲赵弘殷同在郭威麾下。几年后,郭威被人"阴谋拥戴","黄袍加身",反手灭掉"后汉",建构了五代最后一个王朝--"后周"。又过了几年时间,五代进入了大帝柴荣时代,而赵匡胤已经战功赫赫,做了后周的高级将领,直做到大周帝国的殿前都点检。尔后,有"陈桥兵变",有了大宋帝国。

后汉帝国的"擎天柱"

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一年后死去。十八岁的刘承祐即位,史称隐帝。一场司空见惯的宫廷内斗开始。隐帝听信来源不一的小报告,在群臣中不自觉地搅动起一场互相间的咬噬。

犹如"后李嗣源王朝"不知不觉间进入李从珂时代、"后李从珂王朝"不知不觉间进入石敬瑭时代、"后石敬瑭王朝"不知不觉间进入刘知远时代一样,"后刘知远时代"也不知不觉间进入了郭威时代。

这类景观反复印证着安重荣的名言:"今世天子,兵强马壮则为之耳!"郭威,继李从珂、石敬瑭、刘知远之后,成为又一个"兵强马壮"的人物。按照安重荣揭示的"规律",他哪里能够不被九五之尊所诱惑,不去做"今世天子"呢!像李从珂、石敬瑭、刘知远一样,他也禁不住诱惑。但不一样的是:郭威与李从珂比,诛伐治乱,手段凌厉;与石敬瑭比,抗击契丹,有格局有胆气;与刘知远比,他器量更恢宏,有了"治理"而不是"统治"的政治管理心态。他深刻地影响了养子柴荣。到了大帝柴荣时代来临时,天下已经初现从"霸道"走向"王道"的曙光,郭威建构的后周帝国,在"赵匡胤时代"这个大的转型期,成为夹杂着"秕政"与"仁政"的重要过渡。

公元848年秋,隐帝初年,李守贞据河中(今山西永济县)、赵思绾据永兴(今西安)、王景崇据凤翔(今属陕西宝鸡),三镇先后举兵反叛。

军情紧急,隐帝调动起全国兵力,分头征讨,命枢密使郭威为西面军前招慰安抚使,各军都受郭威节制。这个临时职务相当于讨伐三镇的前敌总指挥,郭威一举掌握了后汉帝国的军政大权。

到公元949年夏,郭威领兵平定三镇。这一年冬十月,契丹又来进犯河北诸镇,郭威又率兵抵御,相持一个月后,契丹遁归。

郭威于是声名卓著,赫然成为后汉擎天一柱,有了"兵强马壮"的资本。

李守贞的命定克星

平定三镇,特别是平定李守贞,是五代史上的著名事件。由这一事件可以看到五代藩镇试图走向"九五之尊",屡仆屡起、屡起屡仆的抽风式间歇发作有多么滑稽--但在当事人那里,却是一个严肃的征略天下第一等大事。

李守贞,也是我进入五代史研究后,很关心的一位名将。他所经历的若干大战都与契丹有关。应该说他是反契丹不遗余力的威武军人。但杜重威死后,他也有了"异志"。

他自以为后晋时曾为上将,有战功,好施舍,得士卒心,也是一个"兵强马壮"的人物。后汉新造,天子年少,朝廷执政中也是年轻人多,没有几个老人,于是有了轻慢朝廷之心。史称李守贞"招纳亡命,养死士,治城堑,缮甲兵,昼夜不息"。

让我惊讶的是:这位抗击契丹的英雄李守贞,居然也多次派人"间道赍蜡丸结契丹",派人带着蜡丸密信,从小道抄近路,去联络契丹!这意图就是继续走石敬瑭曾经走过的路,走杨光远、赵德钧、赵延寿、杜重威走了多年没有走通的路。他以为他或许能走通。李守贞的逻辑是:后汉是反契丹的;而我李守贞是可以反后汉的;我应该就是"石敬瑭第二"的最佳人选。

但让后汉幸运的是,李守贞的蜡丸密信"屡为边吏所获",多次被边防哨所所缴获,他根本就没有送出去。

按照儒学理念,李守贞这类做法除了犯了政治上的"叛逆"之罪外,还属于伦理意义上坏了"夷夏之防",深入一点分析,更属于哲学上的"不知天命"。

有一个河南浚仪人,名赵修己,史称此人"素善术数",懂《周易》象术星命之道。李守贞守滑州时,赵修己做司户参军,管理户籍民政。他一直跟着李守贞到河中(今山西永济县)。此人读圣贤书,对天道、天命,有不俗的思考。他看出李守贞的勃勃野心,于是很诚恳地劝谏道:"天时、天命都不对,公不要轻举妄动!"这是源于儒学深邃智慧的一种批评--要人臣"当位",不要"越位"去做不可能的流血试验,由此而制止可能的灾殃。

他前后恳切劝谏多次,但李守贞听不进去。于是赵修己"称疾归乡里"。自称有病,还乡,不陪无道者继续沉沦。赵修己的举动符合儒学价值观。儒学认为,对于无道君王,可以有三次劝谏,如三谏不从,则可"卷而怀之",隐退藏身,明哲保身,不再贡献智慧,也不再愚蠢地和无道之君玉石俱焚。赵修己虽然不一定是儒学中人,但他的这种做法是可以被儒学认同、支持、欣赏的。五代时期,具有赵修己这样明智思考的读书人,寥寥无几。

李守贞部下另有一个与赵修己全然不同的人,此人是个和尚,名总伦。史称此人"以术媚守贞",以流行方术媚惑李守贞。他讨好李守贞的拿手好戏就是坚定地告诉李守贞--"你必为天子!""九五之尊",这个巨大的诱惑又来了!

史称"守贞信之"。为了验证"必为天子"是不是真的,李守贞给自己设计了一个难题作测试。

有一次,他与将佐聚会饮酒,然后指着墙上一幅《舐掌虎图》,画面上是一只老虎在舔舐自己的虎爪。

李守贞操起一张弯弓,箭在弦上,说:"我如果有非常之福,当中其舌。"众人看时,但见他挽弓如满月,箭去似流星,一发射中那大虫的舌头!在左右的祝贺声中,李守贞更加得意、自负。另一位叛军首领赵思绾,又从长安给李守贞送来了表章和御衣,表示愿意接受他的调遣,并有劝进之意。李守贞大喜,自谓此乃"天人协契",上天与本人协调默契,要推我为天子啦。于是先自称"秦王"--按照"帝、王、公、侯"之排序,"王",再往前进一格,就是天子啦!于是,李守贞派遣他的骁将王继勋据守潼关,任命赵思绾为晋昌节度使,公开造反。

但是李守贞这一次遇到了他命中注定的克星郭威。

太师冯道老谋深算

郭威受隐帝命出讨叛军之前,向太师冯道问策。冯道这时候做着闲职太师,不参与朝政,正在家里养病。郭威到他府上去拜谒。冯道一开始不愿意贡献智慧,说不敢议论国家大事。郭威很诚恳地请求他给一个意见。他知道这位老人有"事当务实"的议论,做事特别"务实"。而这一次平定三镇,不是个简单活儿,稍不留神,可能就会掉坑里。

冯道看郭威确有心求教,就对他说:"相公也知道一些赌博的道理吧?"郭威年轻时常跟人玩赌博游戏,多次因为赌博闹事,被人抓起来。这事成为郭威"微时"的糗事。冯道这么说,他疑心是这老家伙在讥讽自己,不禁勃然变色,但又不好发作,就忍着不说话,听他下文。冯道很从容地接着说:"侍中这一次西去,也就是一次赌博。赌博这个事,财多、气豪,就容易获胜;财少、心怯,就容易赌输。李守贞在后晋时,多年带领禁军,自以为军中人情都能归附于他,所以才敢于谋反。现在,侍中如果真能不吝惜官钱,广施恩爱,该赏就赏,该罚就罚,让军心许给国家,而不许给叛人,则李守贞那点事,就不值得忧虑了。"冯道确实老谋深算,一番话击中了李守贞的命门。冯道的意思是:李守贞自认是老将,将士们都对他心服口服,实际上不过是轻财养士而已。郭威要在这方面胜过李守贞,让将士们感到跟着郭威比跟着李守贞更有前途,才有"赌博"取胜的希望,因为将士们想要的无非就是钱财银两。将士们受赏,李守贞的人就会归附郭威,他所仗恃的优势也就没有了。

"侍中"是一个散职,不是正式官职,一般用于荣誉性的加官。但无论文武,有了"侍中"称号往往可以直接进入禁中与皇帝对话,当面接受皇帝派遣,事实上比宰相更亲近帝王。秦汉以来,像"太尉""太师"一样,这个职称一直被当作对一等一权势人物的尊称。

郭威听后茅塞顿开,对冯道说:"在下恭敬受教啦!"郭威所带领的将士,很多都是李守贞过去的老部下。但他抚养士卒,与之同甘共苦,将士小有功就赏赐,略有伤就慰问。士夫无论贤良与否,只要有意见来陈述,郭威一律息心下气,温和地接受接待,即使有违忤,他也不怒,有小的过错也不指责,史称"由是将卒咸归心于威",从此以后麾下的将士兵卒都倾心拥戴郭威大将军。

围河中"以逸待劳"

在如何平定三镇的战略规划中,郭威也虚心听从了部下的意见:不去分头征讨,而是集中优势兵力先灭李守贞,所谓擒贼擒王。既然叛军都愿意听从李守贞调度,那么就从李守贞开始。剿灭李守贞,其他诸藩,自然就会分崩离析。于是郭威与诸将弃赵思绾、王景崇于不顾,直接来攻河中李守贞。

开始,李守贞还以为郭威所部很多都是自己训练过的老部下,受过他的恩惠。这些士兵自从转为禁军之后,苦于军法的严格,又一向骄横,等到了河中,想起老首长李守贞,就会前来叩门奉迎他为新君--这些年来,迎立新君的故实太多了!若干年前,李从厚讨伐李从珂,将士们大多都是李从珂的部下,还不是到了凤翔城下,都倒戈投入了李从珂的部队?更加上射虎舌之"吉兆"、僧总伦之"吉言"、赵思绾之"吉裳",都在鼓舞他的"异志",所以他认为九五之尊甚至"可以坐而待之"。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士兵们在郭威那里得到厚恩,都忘了李守贞的旧恩。当郭威的大军集合于城下,挥舞军旗、擂动战鼓,踊跃呼喊,诟骂不绝时,李守贞在城上看到不禁一惊,同时感到了无比沮丧。

郭威麾下诸将都想赶快攻城。但郭威看过河中大城的形势后,做了一个出色的战役决断。

同类推荐
  • 穿越之烽火岁月

    穿越之烽火岁月

    吊丝江山久穿越到Q朝后,被皇上钦命为鉴酒大臣,且看他如何凭一部破手机在大Q朝混得风生水起。请大家围观《史上第一位鉴酒大臣》
  • 中国历史穿越指南

    中国历史穿越指南

    一次别具风味的历史穿越之旅。一部丰富有趣的历史知识通俗读物。作者仿佛一名“穿越时光旅行社”的“特约导游”,以轻松的笔调、有趣的知识带领读者“穿越”到古代中国的一个个朝代,在那些早已逝去的世界里,走访历史事件的发生现场,遇见心仪的历史名人,体验往昔的风土人情,甚至徜徉于古色古香的大城小街上,过一段虚拟的舌尖上的美食时光。全书以新鲜的形式,把历朝历代各别特色的政治制度、人文风俗、服饰时尚、休闲娱乐等等方面的知识,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 锦绣大明

    锦绣大明

    锦者,锦衣卫;绣者,绣春刀;且看穿越五百年来到大明万历初年的杨震如何走上巅峰,重振河山!
  • 汉末理想家

    汉末理想家

    汉末天下,硝烟弥漫,群雄四起;或为保全性命,或为成就功名和霸业,人们彼此争斗不休;也皆因此陷入并展开了一场规模浩大,追求理想化的世界以及自我坚持的理念的苦战之中。这里没有系统,没有超强外挂,只有一个空怀大志,但自身行动能力与志向相差甚远的热血青年,无凌驾天下的武艺,也没有无出其右的诡计;却误入了这汉末群雄四起,纷乱的天下,如何保全性命?闯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在完善自我,披荆斩棘的道路中艰苦奋战,实现理想?……
  • 弈林外史

    弈林外史

    棋坛腹黑少年,翩翩穿越,大明嘉靖。棋盘上,黑白争雄,屠龙打狗,拈花一笑,风起云涌。棋盘外,入锦衣卫,配飞鱼刀,审奇案,拥美女,结勋贵,斗严嵩,险象环生、步步惊心!
热门推荐
  • 王爷快躺好:本妃要吃你

    王爷快躺好:本妃要吃你

    穿越?这样也行?!靠,谁踹老娘屁屁?“不要挡路!”嘿,我的乖乖,又是你?!“怎么又是你?!快说,是不是爱慕本王,不过你爱慕也没什么用,本王是绝不会纳你为妃的!”“爱慕,我呸,滚你奶奶怀里去,老娘岂是你能肖想的?”“哎呦,妞你还挺嘴硬的。”“彼此彼此,不过你这么说了,那我怎能辜负你一番好意?”?!
  • 你是青梅我非竹马

    你是青梅我非竹马

    在大学里相遇,她以为他是真命天子,一头热血飞蛾扑火;他怀着一枕痴梦,靠近她步步为营。偏偏,人生总是不如意,她注定是他的劫,多痛他都忍,唯独不能没有她。“林子皓,你就是我的小绵羊,等我将你攻陷!”“杨瑜伞,我还没出手你就送上门来,让我怎么推开你?”小时候的一见倾心,还未靠近便被拒之千里,从此只能躲在人后痴痴地望。好不容易等到羽翼渐满,倾尽一切向她靠近,步步为营,却曲折挫折层层叠叠。相爱有多难?不难,难的是牵你的手从此天涯沧海。
  • hello,我来自外太空

    hello,我来自外太空

    梦幻一点的也是爱情,外星女郭溪的生活从逃离开始丰富多彩起来。本来只是想单单的和他相恋,想作为一个普通人好好的生活。不过好像事情不是想的那么简单……
  • 乱世之无上圣尊

    乱世之无上圣尊

    我一心修正道,奈何你们步步相逼。推我入万丈深渊。你们说我邪魔外道,哈哈哈!好,那我便弃正道。自立修罗魔道。我要让所有欺负我,和毁我心爱的人和事物者,皆灰飞烟灭。本尊在此以修罗之名立誓。自立一道,延传万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汉末刘倚传奇

    汉末刘倚传奇

    虚拟游戏的王者,王中王,于虚拟游戏中因为一个sss级副本连续在线三天,终因脑死亡去世,当他重生的时候他发现来到一个奇异的世界。
  • 36点4摄氏度的拥抱

    36点4摄氏度的拥抱

    你有否听说过,梦想能成真?原来,那些梦,是真实存在的!当誓言成真,一切已成定局。三次的错过,是否能成就第四次的拥抱?究竟是命盘循环,还是打破命运的安排,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巧合还是天命,且看心之所向。
  • 我的二货系统

    我的二货系统

    我,一个苦逼的穿越者,你看看人家的系统,一个个是要多厉害有多厉害,再看看我,一个挂机系统直接让我从洪荒初期挂到了位面破碎..........本书暂定穿越世界:遮天,斗破,斗罗,武动苍穹,大主宰。作者为小萌,有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谢谢。
  • 火种之9527的求救传奇

    火种之9527的求救传奇

    “苏醒吧,龙傲天!这个时代需要你!你是这个时代的救世主啊!是万恶旧社会的克星!你是要开创一个民族的强人!”以上是某个中二病沙雕患者的ICU级幻想。现实是编号xw9527在线求救,陈敏在线求助,为什么这个玻璃这么硬啊!什么?中国制造,我的老天啊!放我出去。我没病!不!我有病,快救我!(这都是lj话,本作者是新手有点话痨,请见谅!好了,不多说,让你们见见火种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