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87400000010

第10章 心智混沌

我们称“心智混沌”是中国人的一种特性,但我们并非说这种特性是中国人独有的,也并非说每个中国人都有这个特性。从总体上而言,中国人看来有能力同其他民族相抗衡。他们在智力上当然没有欠缺,连这种倾向都没有。同时,我们要记住:中国的教育只存在于很狭小的圈子里,但那些受过教育不多的人,或者那些从没受过教育的人,都很赞赏中文的结构。这种文字在律师看来,是“事前从犯”,它引诱出最显著的“心智混沌”,中国人也许应该对此有所悔愧。

现在已有不少人知道,中文的名词是没有形态变化的。完全没有“性”和“格”。汉语的形容词没有比较级。汉语的动词不受“语态”、“语气”、“时态”、“数”和“人称”的任何限制。名词、形容词、动词之间没有可辨析的区别,因为任何一个汉字都可以不加选择地用作(或不用作)这些词性,且不会引发任何疑问。我们并非抱怨说中文不能表达人类的思想,也并非说人类的许多思想很难或无法用中文表达清楚(尽管有时情况的确如此),我们只是坚持认为这样一种语言,具有这样的结构,会导致“心智混沌”,正如炎夏会导致瞌睡一样。

同一位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谈话,碰到最多的事情就是,很难弄清楚他究竟在说什么事情。他讲的话常常只有好几个谓语,混杂在一块,像穆罕默德的悬棺那样悬在半空,无所依傍。在说话人心中,省略主语没什么要紧的。他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但他从没想到过省略主语这个重要的内容之后,听他讲话的人是没法用何种本能来听明白的。值得注意的是,长期的训练已使大多数中国人成为猜谜高手,只要随意地补上原先随意略去的主语和谓语就行了。常常会这样:省略了全句最关键的词,也根本不知道省略的是哪个词。句型、说者的举止、语调和情景,都常常没有表明主语已变,但人们会发现说话人不像几分钟前那样在说他自己,而是在说他道光年间的祖父。他是怎么说过去的,又是怎么说回来的,常常是难解的谜,但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这种完美的“杂技”。对一个中国人而言,从一个话题、一个人、一个世纪,突然而又神不知鬼不觉地跳跃到另一个地方,实在平常,不足挂齿,好比看着玻璃窗上的一只小虫,便可以顺着视线望见远方山上的牛群。

中文的动词没有时态变化,没有确切的时间和地点标记,这样就无法消除一个人天生的混沌感。在这种情况下,可怜的外国佬想要保持一种形象,证明自己起码还跟着这种跳跃腾挪的思路,最好的做法就是像问答式教学法那样不断地提问,就像一位荒野中的猎人,在无路的森林中,用斧头“砍出”路来:“你现在说的这个人是谁?”明白了是谁,可能接着问:“在哪里?”“什么时候?”“他干了些什么?”“他们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的?”“后来又怎么样了?”对于每个发问,你的中国“哥们”都会用不解乃至怜悯的眼神看着你,好像在怀疑你的五官是不是有毛病。但是,这样从不同角度不断追问,就可以找到阿里阿德涅的线团,借以从没有希望的迷宫中走出来。

对于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来说,任何独立思考都令他吃惊,因为他一点儿思想准备都没有。他不懂,因为他不想弄懂,在他进入状态之前,他需要用相当的时间转动一下脑子。他的心灵就像陈年炮座上的一门锈蚀的旧滑膛炮,瞄准之前,需要下死力调整方向,但肯定还是哑炮。这样,你问他一个简单的问题,比如“你多大年纪了?”他会茫然地看着你,反问:“我?”你说:“对,是你。”他一惊,回答道:“多大年纪?”“是的,多大年纪?”他的脑子再一次转动,问:“我多大年纪?”“是的,”你说,“你多大年纪?”“五十八。”他总算准确地回答了问题。现在,他的心智开始按常规指令运作了。

心智混沌的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一种用事实本身去解释事实原因的习惯。“你为何不在馒头里放盐?”你问一个中国厨师。“我们不在馒头里放盐的。”他这样回答。“你们这个城市里有如此多的好冰,为何冬天里不用点冰,用来冷藏东西?”“不,我们城里人在冬天是不存冰块的。”一位拉丁诗人声称:“能够弄明白事情原由的人是快乐的。”他要是生活在中国,他会把这句格言改成:“想弄清楚事情原由的人是痛苦的。”

心智混沌的另一个标志是,一般一个中国人,不能不变样地把一个想法告诉别人。叫某甲去告诉某乙,以便让某丙检点自己的行为,这在中国是最傻的作法。要么这个信息根本没传送,因为三方不清楚这是个重要信息;要么传到某丙时,已经有点变样,以至于他弄不懂究竟是怎么回事;要么就是与原话完全不同了。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机器里,指望三个齿轮会吻合默契,丝毫不会因为磨擦而导致机器停止运转,这种想法很不切实际。即使是那些智力优良的人,也会感到在听到与复述一个想法时,不添点什么、不减点什么,是困难的,就像斜插在清水之中的一根直棍,注定会发生折射现象,从水面看上去,木棍就像是折弯了。

一个观察敏锐的外国人,会经常碰到下面的情况:“为何要这样干?”你对一种古怪的行为发问。“就是这样的。”对方简洁地回答。总是用那么几个词,来使这种含混的回答更显混乱。“多少”表示疑问,“几个”表示肯定。“你来这里多少天了?”你问。“是的,我来了好几天了。”对方这样回答。中文中一切有歧义的词语中,歧义最大的便是人称(或非人称)代词“ta”,不分男女地表示“他”或者“她”,乃至“它”。说话人有时只是模糊地朝着他所评论的主语的住所方向指一指,或者朝着最近听说的这个人的方向指一指。然而,这个单音节的“ta”更经常地是指一个关系代词,或者指一个指示代词,或者指一个限定性的形容词。在这些情况下,一位中国人的谈话,就好比英国法庭上这样一位证人的证词,这位证人是这样来描述一场斗殴的:“他有一根棍子,他也有一根棍子,他狠命打他,他也狠命打他,要是他打他打得像他打他那样狠,他就会杀了他,而不是他杀他了。”

“刚才叫你,你为何不来?”你突然地问一个特别糟糕的仆人。“不为什么。”他直接回应道。同样的心智混沌也会导致许多令人口瞪目呆的行为,常常惹恼做事极讲条理的西方人。厨师总是随手把一种作料几乎用完,这已成了一种习惯,到做下一顿饭时,他这种必需的作料省略掉。你问他怎么回事,他会坦承那玩艺没多的了。“那你为何先前不及时添加一点呢?”“我没有要添加一点。”这就是他自感满意的解释。你同某人结一笔账,很麻烦地打开保险箱,细心地算好付给他的零钱,然后,坐下来聊了一通杂事,这时,他才淡定地说:“我还有一笔账没结呢。”“但刚才保险箱开着的时候,你为何不告诉我,那样就可以一次付清了。”“哦,我想这两笔账不是一回事。”同样的情况:一家诊所里的一位病人已经花了医生不少时间,回到候诊室,再推门进来。医生告诉他,他的病已经看完了,他却轻松而简洁地对医生说:“我还有一个病没看!”

我们看来最愚的事,就是延误病情的治疗。这是中国人的普遍习惯,原因是病人太忙,或者是看病得花钱。人们常常认为,忍受高烧反复折磨,要比花上十个铜钱——约合一美分——买一剂特效的奎宁划算。我们无数次地看到,仅仅是为了省时,病情有时被拖到可能无可救药的程度,而花上这点时间去看病,病就一定能治好。

有一个人,住在离一家外国医院大约半英里的地方,外出时染上了某种眼病,回家之后忍痛熬了两周多才去看病,在此期间,他天天希望疼痛会止住,但结果却是一只眼睛角膜烂了,完全失明。

另外一名病人,每天都去医院治疗他脖子上一块严重的溃烂,但直到第十八天才向医生诉说他的腿疼得让他无法睡觉。检查发现,他腿上的溃烂又大又深,就像一只茶杯!原来他是打算治好脖子之后,才说他的腿!

中国人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情,令人想起查尔斯·里德的一部小说,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类不乏聪慧,但有个毛病——他们缺心眼。”

对待受教育者,中国的教育,从不让他们明确地、真实地把握对象。西方人中有这样一个流布甚广的谣传:存在这样一些传教士,即使经文书上布满天花,他们在布道时,也不会染上这种病毒。在中国也存在同样的荒唐之事。中国的狗群不是按常理去追捕狼群,要是你看到一条狗在一条狼后面跑,你不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狗和狼将会跑向同一方向。实际上,它们不是往相反方向在跑,起码就是彼此斜刺穿插。与这种躲闪玩耍的追逐相似,中国人在追逐某个特定话题时也是如此。他常常能闻到这个话题的气味,不时地也快追上了,但他终究还是后退了,弄得双方筋疲力尽,却没有在整个谈话过程中“死咬住”这个话题。

中国这个地方反差太大:巨富与赤贫,教育高深的人与完全蒙昧的人,都生活在一起。有几百万的贫困无知,这样的命运,使他们目光狭隘,心智也就必然混沌。他们的处境只不过是井底之蛙,对他们而言,天空,只是无尽浓黑中一小片稍微亮一点的黑暗。他们中的许多人从来没有离家走远到十英里之外的地方。除了自己周围的人,他们对别人的生活状况没有一点了解。一切民族都普遍具有本能的好奇心,而他们中的许多人看起来,心智沉入泥沼或者枯干无力了。许多中国人知道离家不到一英里的地方,住着一个外国人,但从来没有想过要打听一下:他从哪里来,他是谁,他想干什么?他们只知道尽力活着。除此之外,他们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有三个灵魂,还是一个灵魂,还是没有灵魂。由于这事与粮价无关,他们也就没有看出什么价值。他们坚信坏人来世会变成狗或虫子,他们也坚信自己死后,肉体为尘,而灵魂——要是有的话——也会消散在空中。造就了西方所谓“实惠人”的种种力量,最终造就了他们这种人,他们的生活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胃囊,一个是钱包。这样的人是真正的现实主义者,因为他无法理解自己没见过、没听过的东西,对这样的东西,自然就没有看法了。生活,对他而言,只不过是一系列的事实,绝大多数还是烦恼的事实。对于事实之外的东西,他马上就成了一个无神论者、多神论者和不可知论者。偶然地拜拜他并不相信的神,或者施舍点吃的给那些陌生人,就满足了他的寻求终极依靠的本能。不过,这种本能是否需要这种表现形式,则主要取决于他的周围环境。对他来说,人类生活的物质因素,能完全排除心理和精神因素,可以单独“培养”发展。将这种人从麻木状态中拯救出来的唯一办法,便是输入一种新生活。新生活会向他们传达由基督教早期主教揭示的崇高真理:“人是有一个灵魂的。”正因为如此,“神的启示才会给他们智慧。”

同类推荐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瑞士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瑞士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西北地域文学与文化

    西北地域文学与文化

    西北在我国古代地域文化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朝代——汉唐盛世均建都于西北,当时西北先进的文化辐射到全国各个区域,甚至影响到了周边国家。西北又是中国古代亚洲与欧洲交流的桥梁,是中原文化与中亚各地文化的交接带,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西北成为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西亚伊斯兰教文化交融的大熔炉。可以说,西北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也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直到今天,依然有灿若繁星的历史文化古迹,震惊世界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堪称其中最耀眼的一颗。西北自古就是中国多民族聚居之地,各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互相交融,共同创造了异彩纷呈的西北地域文化。
  • 世界文明奇迹

    世界文明奇迹

    每一粒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都会发芽,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栋梁的种子。本书以努力用一种新鲜快乐的方式,把那些激励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品质深深植入到他们的心田。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概论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概论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执悟

    执悟

    《执悟》记录着初础同志读书学习的勤奋经历,包含着他对管理工作的静心思考,蕴涵着他对人生阅历的经验积累。全书共94篇文章,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为《读书与思考》,下篇为《小故事的启迪》。虽然,书中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但从一个金融管理者的独特角度,反映了作者学习过程中的感悟,无不闪耀着作者的思想火花。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乃至其他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作用。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巫女事务

    巫女事务

    巫女一族,诞生人界,游走各异界。她们自私自利、心肠歹毒、无恶不作,是恶魔的正统代言人,只要是有利可图的委托,她们必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就不必了。事务所兜售的物品定能让你愿望成真,请委托人准备好价值连城的宝物才登门,不然她们铁定让你吃不完兜着走。
  • 玄风传说

    玄风传说

    特种兵胡云飞在一次任务中发生意外,附身于天武帝国元帅的第三子身上,这个神奇的大陆里,没有绚丽夺目的魔法、有的只是衍生不息的武斗气,看我们的主角如何在玄风大陆一步步走向颠峰,创造属于自己的传说......玄风大陆等级划分:武士、武师、武绝、武圣、武皇、武尊、武帝、武神。每个等级分为十阶。
  • 网游之天启剑尘

    网游之天启剑尘

    网游巨作<<天启>>问世,网游背景是由中国神话组成,任务都是自动生成.整部网游都是由超级计算机"SKY"操控.看叶旭从恶少变成拯救世界的大英雄!看叶旭从默默无闻的痞子流氓成就一大剑神.我有霸气职业剑神,我有传说职业美猴王,神器金箍棒,神剑在手.来者不惧,哈哈!
  • 把你拴在户口本上

    把你拴在户口本上

    扑街小说作家顾昂昂看上了Y市首富齐沉白,企图写信表白齐沉白,然而都没有用。只好每天抓住机会跟齐沉白偶遇,使用一切手段引起齐沉白的注意。后来的后来,齐沉白屈服于顾昂昂的石榴裙下。齐沉白屈服于顾昂昂的第一天,顾昂昂壁咚齐沉白:“齐沉白,领证吗。”齐沉白勾了勾唇:“当然,领证去。”————顾昂昂和齐沉白从民政局出来————顾昂昂大笑:“哈哈哈,Y市首富又怎么样,还不是屈服于我的石榴裙下,齐沉白,你被我拴在户口本上了。”齐沉白笑了笑:“嗯,钱是你的,都是你的,而你,是我的。”(1V1,双洁)
  • 神仙也怕穷

    神仙也怕穷

    画中仙。一念入极乐,一念下九渊。身陷囹圄,心不死,终与天斗,向你而生。——故人已辞,此去必是万劫不复,且待如何?——既是万劫不复,那便……万劫不复!原本是个无所事事的落魄富二代,结果一朝被雷劈,霉运连连,走路掉坑也魂穿。本以为是个替身,结果——纳尼我前世居然是个神仙???
  • 祐山杂说

    祐山杂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世之莫忘

    末世之莫忘

    带着系统浪迹宇宙.......第一世:木易霜一心只想报仇,当所有仇人都玩完了,以为自己大仇得报,没想到漏了仇家的私生子,被华丽的撞死了第二世:木易霜一心只想修炼成神,为所欲为,找不到机缘,只能让系统撕裂空间去别的位面找机缘第三世:系统偏离原本的轨道,进到一个丧尸世界,“统儿你粗来,这些丧尸好丑啊啊啊,好影响我的食欲,统儿,我要捏爆你狗头”……“宿主,淡定淡定,你想想能量,等我够能量了,我再带你去浪啊”
  • 出家吗

    出家吗

    小曼想要出家,庙里的师父会同意吗?出家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而小曼在庙里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希望通过本文,可以让有心出家、一时兴起想出家的人,大概了解一下寺院的生活
  • 倾城爱:天命女皇

    倾城爱:天命女皇

    当生命从新来过你去选择做什么?萧月影选择让自己好好地活着!然而上天似乎并不给她这个机会,当她以为可以全身而退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才是那个被推在最前方的人,而那颗曾经以为不再爱的心早已鲜血淋漓。于是,她顺应天命,走到了最高位。那冷漠的少年在那个月夜许下承诺,他说:“这一生,我的命便是你的,以吾命护得你一世周全!”一身戎装,他高坐马上:“若这是你选的路,我便如你所愿!”然后转身为她奔赴沙场。那傲视天下的的男人一脸深情地望着她:“我所做的不过是为了让你能安然地活着!只要你活着,我便是负尽天下又如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