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87400000019

第19章 知足者,常乐

我们看到,中国人忍受病痛的能力超凡。通常情况下,我们无法理解这种能力。这种能力称为一种心理矛盾,是适当的,因为尽管面对无望的境地,他们也没有显得失望,或者说,他们看来是在作不抱希望的挣扎,甚至常常还是与希望作斗争。我们没有在中国人身上发现烦躁的情绪,而这却是绝大多数民族的特点,这个特点在19世纪末表现得特别明显。他们也从不拥有任何计划,不管这些计划好像能把他们带到“未来的美好时代”,他们看来也不会相信自己会拥有这样的时代。

但是,“忍耐”和“坚毅”这两个词,肯定无法完全体现中国人这方面的美德。我们必须考虑他们在不幸中心情的平和,这种如永恒般的好心情,我们称之为“知足常乐”。我们主要是要人们关注这些美德;我们或许能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以便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释清楚这些特点。

我们用“知足”一词,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所有个体,都对他所拥有的一切满意到了不想改进的程度。中国人的知足,我们在探讨他们的因循守旧时已经谈过,而在我们思考他们的体制时,就更为明显。他们不想去改变这个体制。无疑,这是众多中国人的特点。这种看待生活的方式,我们统称为“顽固”,在这方面,中国人与其他民族一个模样。很显然,中国社会的这种思想,在全体中国人中根深蒂固,由来已久,强劲地压抑了任何对命运作弄的不满行为。他们当然也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公正,却又认为这些不公正是难免的。那些坚持这个观点的人,不可能去努力推翻现有的秩序,因为他们生命承受了过重的压力。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知识阶层在思想和行动上是真正的领导者。但是,知识阶层却深信:对于中国和中国人而言,当今的制度是所能寻找到的最好制度。中国历史久远,各种遭遇,以其无可辩驳的实例教导中国人:对现行制度进行具体而实际的改良,可不是一场游戏。这种经历渐渐地培育了他们顽固的保守思想。

中国人是一个“信命”的民族,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真相。“四书五经”之中,有不少地方谈到了“天命”。人们也经常谈论“天意”。这种说法同我们谈论上帝非常相似。但是,在基本思想上有本质差别:对我们而言,“上帝”是一种存在,他的关爱和安排同地上的一切生灵都有明确的关系,这些生灵的一切都在他的考虑和安排之中;但对中国人而言,他们关于“天”的实际观念,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并且完全不可捉摸,不管怎样表述,这实际上还只是一种命运。“命好”与“命不好”,这些词语对中国人而言,与童话书中“好精灵”与“坏精灵”意思差不多。凭借这些神力,什么事情都可以办到,可以化解。

中国人的占卜、巫术和算命,其复杂的理论与实践,是各种力量进行的相互作用,用直截了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无数的中国人依靠这种普遍而实用的理论来谋生。尽管这种迷信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因地而异,但它在老百姓的内心世界里却是现实的,起作用的。听到一个不幸的中国男人或女人说“这是我的命”,这是再常见不过的了。这种信条的必然结果就是失望。要是失去希望的人,特别是中国人,在被赐予希望、得到拯救之时,就要劝他们耐心等待时来运转。也许中国人不像土耳其人那样始终相信宿命论,也许中国人的“命”与土耳其人的“定命”不一样;但是很显然,像中华民族这样深深信“命”的民族,肯定不愿去与命运作激烈抗争,他们认为命运在本质上是无法避免的。

历史用事实教人道理,这是希腊人的古训。我们刚才已讲过,中国人自己的历史,就是他们的教授,而他们学习的课程全都显得保守。但是,没有哪一个国家是靠了解本国历史来接受教育的,正如一个人要是只知道亲身经历的事,就不能号称万事通一样。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人的知识有致命的缺陷。我们所说的文艺复兴、16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改革运动、美洲大陆的发现、现代科学的诞生等等,这些世界历史中的重大事件,中国人全都不知道。然而,由于这些重大事件的影响,国与国之间的联系空前紧密,人权的概念也逐渐成形,但中华民族却完全不为所动。

对于生活在封闭社会的人们而言,改善人的整个生存环境,并不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理,能用来帮助一个国家的所有部门,但这些人对此没兴趣,他们对政治经济学的了解,还不如我们十字军时代的祖先。即使知道,他们也不会关心。进步的最初动力,来自于亲眼目睹别人的优良境况。绝大多数中国人,没有见到任何实物,表明另外的地域存在着更优良的境况,因为他们对别的国家一无所知。再者,那些对其他国家知道一点的人,本来能更多地去了解,但保守思想又绑住了他们。在中国,除非大规模行动,否则不可能有什么东西真正有利于民众,而那些能干大事的人,却不愿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这不能让民众感到满意,而任何不满稍有流露,便被有效地控制了。因此,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中国人的知足,是对进步的反动,知足阻碍着进步。

我们已说过,中国人的经历,使他们反对改良人们的现有环境。对外国人而言,由于他们知晓当今其他国家的历史,要减轻中国人的不幸遭遇,移居海外是个简明而必要的方法。我们想象,中国人很容易接受这个方法,有最大的成功希望。但是事实上,对于这套计策,中国人肯定拒绝,原因是那样他们就会背井离乡、远离祖坟,而按儒教的教导,他们是永远不能分割的。通常中国人都不愿意远离家乡,去海外淘金,除非是生活所迫。中国人的生活理想是:

扎根在本地,像一株植物

吸收营养、开花结果

最后,叶落归根

通常没有一个中国人离开故土之后,不打算回去。他总是希望衣锦还乡、寿终正寝,最后葬入祖坟。只要“渴望烂在子孙脚下”仍然是中国人本能的激情,它就会一直阻碍中国人采用显而易见的方法,去有效地减轻痛苦。我们相信,要让中国人去移民,以真正改善生活条件,这差不多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天命”要求他们这样做。尽管他们对境况有不满,但无意识的本性会阻止他们把种种不满表达出来。

对中国人知足常乐这个超凡能力的探讨,说到这里时,由于西方没有对应的东西,因此,这种论述没能深究。中国人天性知足,如同鱼因要游水而拥有双鳍,鸟因要飞翔而拥有双翼,好像这些都成了事实。中国人天性就有忍耐力、和为贵的个性以及遵守社会秩序的本能。他们天性就有无比的韧性以及无比的忍痛力,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对病痛无能为力。中国人一般很乐观,神经系统的坚忍就不用说了,他们还有像鸵鸟一样的消化能力。由于上述原因,也由于我们没提到的其他种种原因,他们不会徒劳地用脑袋去撞石墙,因为石墙是不会退让的。对于大多数无奈之事,他们只是本能地去顺从,毫无怨言。中国人有句老话:不治之症,只能挺着。总之,中国人知晓怎样致富,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最重要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知道怎样知足。

中国人的“常乐”,我们必须视为一种民族特性,与他们的知足紧密相连。能够获得幸福,这本身就算喜出望外了。但与我们不同,他们总是情愿尽可能地自得其乐。一般中国人没有太挑三拣四这种缺点。他们是好招待的客人。在什么地方吃饭都行,吃啥都觉得香。即使是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也都心平气和,在我们看来,这简直难以想象。

中国人喜欢交友,很能体现他们“常乐”的性格,这与盎格鲁-撤克逊人抑郁独处的普遍性格,形成强烈的反差。中国人找乐子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与人聊天,对面是老友还是生人,这不重要。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捧场”,无疑大大地冲淡了中国人的种种苦难。

值得一说的还有,不少中国人嗜好养花种草,使得他们简陋的环境美妙起来。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是这样说的:我们拥有的不多,但我们能让它们够用。

也许我们说了许多抱怨中国仆人的话,但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通常对很多的麻烦很有耐心,花大量功夫为大家做分外的事,从不抱怨,而且也明白没什么可抱怨的。

充当仆人的中国人,常常感叹命苦,因此经常受到同伴的嘲笑,有时还成为笑料。我们已谈过中国人牛马般的勤劳,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夜半还在纺线的人,为省下些微的灯油钱,摸黑劳作,却听不到叫苦声。他们起早贪黑,如此辛劳却视之为常态。他们中有些人干的活计最劳累,比如苦力、纤夫、独轮车夫,我们不仅从没听见他们抱怨不公平,而且只要有机会休息,他们会显得喜出望外,粗茶淡饭就让他们心满意足。那些敏锐的旅客,经常注意到苦力这个很有意味的特点。在《华西三年》一书中,谢立山先生谈到长江上游,说:“纤夫们也值得一提。除了乐师和潜水员之外,差不多所有机灵的小伙子,都愿意跳上江岸去拉纤,吃饭不超过一刻钟,从来都不发火。”在《通过长江三峡》一书中,立德先生也有相近的描述:“我们的五个纤夫,手脚全贴在参差错落的石头上,一寸一寸地拖着船。我不能不赞叹这些苦力的刚强和忍耐,拖两个月的船只赚两美元钱,每天吃三顿糙米饭,再加上一点炒白菜,就靠这点营养,每天从黎明卖命到天黑。”

笔者认识一个受雇于外国人的车夫,他经常推着沉重的车子,来回一趟就是几个月。这些行程,需要每天早起,一直走到摸黑,翻山越岭,运送重物。一年四季,他都是赤脚行走,每到一个驿站,还得给主人管吃管住。所有这些辛劳,只是为了极少的报酬,但他从无怨言,这样干了几年,他的主人证明他从来就没有发过一次脾气!凡是有类似经历的读者,不都可以讲出同样活生生的事例吗?

也许在生病时,中国人的“常乐”表达得最充分。他们通常是最“达观知命”的,或者不管怎样也要向他人显示出乐观的态度。即使是在身体虚弱而又疼痛难忍之时,快乐也没有背弃他们。我们知道不少中国病人,他们身患多种疾病,还经常贫穷不堪、营养不良、身在异乡,有时还遭亲戚白眼甚至抛弃,前景无光,但他们还能保持乐观镇定。我说他们镇定自若,并非对那些神经质的、缺乏耐心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指责,但假如处于相同情况下,盎格鲁-撤克逊人的确会表现出自己不相同的个性。

具有这种欢快性情的中国人,我们相信并不少见。任何在中国有些阅历的人,都遇见过这样的人。我们再次重复:要是关于“适者生存”的历史教条真的可信,那么,中华民族会有一个宏伟的未来。

同类推荐
  • 与农民朋友谈社区文化

    与农民朋友谈社区文化

    整个社会就是由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社区所组成的。任何一个社区都是一个规模不等的具体的小社会,是整个大社会的不同程度的缩影。与整个大社会相比,社区显得具体可感,易于把握。
  • 玉溪三乡论

    玉溪三乡论

    罗崇敏,男,汉族,1952年12月生,云南江川人,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为下乡知青、乡村卫生员、工厂工人、学校教工、党校教员、机关公务员。曾在江川县政府办公室、江川县政府、中共江川县委、中共新平县委、玉溪市委办公室、中共玉溪市直机关工委、玉溪市委、云南民族大学、红河州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履职。历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大学党委书记、州委书记、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系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哲学学会、经济学会
  •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是明恩溥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 思想课堂-战争笔记

    思想课堂-战争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弟子规·千家诗

    弟子规·千家诗

    本书原名为《训蒙文》,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千家诗》是明清两朝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
热门推荐
  • 大佬带飞吗

    大佬带飞吗

    震惊!妙龄少女某天醒来,发现一男子竟与她同床共枕!男子扔下“我住隔壁”后拍拍屁股走人。妙龄少女万元元:私闯民宅就算了,蹭她热度又怎么回事?等等,她身为万家千金是可以用奶茶收买的吗?事实证明,是的。万元元:等等,为什么她邻居不早说他是游戏大佬?说了不就可以省下奶茶钱了吗?事实证明,蒋怀安没(shi)有(ge)商(han)业(pi)头脑。万元元:“建游戏关系吗?”蒋怀安:“除了恋人,其他不建。”万元元:“……”
  • 无穷尽末尾心期

    无穷尽末尾心期

    万生中寻求鬼神存在,契机中步入神魔鬼道之人。现代近现代都市,表里地球,少年少女魂断世界。
  • 大道好可怕

    大道好可怕

    陈然重生成为天,虽然是一个位面天!而那些逆天者,超脱者,都想镇压我。我只能告诉你们四个字“你想多了!”然而此时脑海中传来大道声音道:“你也想多了!”
  • 梦想的最终归宿
  • 噬灵魔剑

    噬灵魔剑

    学生宅男沐风意外穿越到苍莽大陆,在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看他能创造出怎样的神话!
  • 千百种

    千百种

    本文围绕五个普通的少女展开话题,以作者的日记改编,讲述95后对待青春对待爱情对待友情的态度。再忧伤怀旧也回不去的旧时光在作者笔下是那么生动鲜活。
  • 湳沫漓

    湳沫漓

    他叫无笑,无笑神君,一生无笑,却在她的面前绽开了笑;她湳沫漓,非妖非仙,天生无心,却因他胸口剧痛如碎裂。无心的爱,无笑的情,只为了她胸里的玉,她本无心,她的心是玉做的,一碰即碎......
  • 仙界交易平台

    仙界交易平台

    大学生张某,热爱网络游戏,有一天打某款网游时爆出一极品装备,张某就想出售。害怕装备被黑就在网寻找交易平台,正在寻找时,突然误点某链接,进入一个交易平台下载界面,下载后张某为自己的生活打开了新篇章,开启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 萌物来袭:我本喵星人

    萌物来袭:我本喵星人

    此文略萌:废话,书名就是《萌物来袭》,能不萌吗?此文脑洞大:废话,一只喵星人从喵变成低级的铲shi君的故事,脑洞都突破天际了,好咩?此文略浪漫:“亲爱的,我想要浪漫的生活!!”“浪漫不就是,你浪一点,我慢一点吗?”此文略美好:“橙子,你觉得世界上最美好的是什么?”“我,睡觉和你。”“要最美好的,最!!”“哦,简称我睡你”“……”此文略甜:“橙子,你说甜品店新出品的芒果慕斯是什么味道?”“甜的”“……”此文略小白:橙子,柠檬say:“咱们白着呢!”总之,此文作者逗比,作品甜宠,文风搞笑,情节新颖,猪脚奇葩。这么好的文文还不跳坑的人,你咋不上天呢你!!!
  • 点金印

    点金印

    玉芷宫是最负盛名的驱魔门派,依靠一枚可点木成金的点金印兴盛了数百年,随着点金印的毁坏,玉芷宫逐渐走向没落。少主殷茏肩负着四处收集草木精怪的灵力,用来修复点金印的职责。通天城萧氏家族第三子萧崇在外历练途中,认识了殷茏,和她成为一对欢喜冤家,却不想意外卷入玉芷宫因点金印而引发的风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