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2500000006

第6章 生活有时需要一点“无为”

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庄子·在宥》)

译文:无所事事无所作为却处于崇高地位的,这就是天道;事必躬亲有所作为而积劳累苦的,这就是人道。

对于道家来说,提倡无为,因为随顺自然是天道,也就是自然本身的规律和道理;而做为一个平常人,往往却是做尽无用功,积劳累苦,在庄子来看这其实是违反了自然规律的。

要想有一个从容快乐的生活,适当地“无为”一下未尝不是件好事。无为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去做,而是在做与不做之间有一个平衡。所谓“张弛有度”,为着生活而拼搏是件好事,但也要有停下脚???静静欣赏生活之美的时间,否则总有一天你会连自己为什么而拼搏都忘记的。

女子对追求者说:“我太忙,没有时间来约会。”老板对员工说:“我太忙,没有时间听你的建议。”父亲对儿子说:“我太忙,没有时间陪你去游泳。”丈夫对妻子说:“我太忙,没有耐心再听你唠叨。”……

忙不是借口,关键是看你值不值得。

说没有时间约会的人,也许只是因为你不是她的那杯茶,她转身会同女伴去逛街;说没有时间听取建议的人,也许只是因为你的意见在他看来不值一提,他回头去打开电脑玩“斗地主”;说没有时间陪儿子玩的人,却会有时间同哥们儿去钓鱼;说没耐心听老婆唠叨的人,拥着情人絮叨着自得其乐……

不是因为忙,再忙也会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只是因为眼前的对象不是值得自己在乎的。

真的不值得在乎吗?其实有很多人都是失去了才知道珍贵。

有一个父亲,工作很辛苦,每天回家的时候都很晚了。他有一个可爱的小儿子,但是说实话,他每天出门工作的时候儿子还在睡梦中,而他晚上回来的时候,儿子却已经被妻子哄睡了,他自己都记不清有多久没和儿子对话过了。

这天,当他筋疲力尽地回到家里时,发现儿子正坐在沙发上等他,明明已经困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可还是在坚持着。他便问:“为什么不去睡觉?”

儿子说:“爸爸,我想问你一件事。你工作一小时能挣多少钱?”

他有些不耐烦,因为今天遇上了很难缠的客户,几乎把他的耐性都磨光了,但他还是回答:“20块。怎么了?”

儿子说:“爸爸,那你能不能借我10块钱?”

他一下就火了,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烦躁,吼道:“你一个小孩子要什么钱?我每天在外面累死累活的还不够吗?快点去睡觉!”

儿子没有声辩,乖乖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去了。

过了一会儿,他的火气平静了,心里开始觉得有点不安,也许儿子真的有什么事情需要用钱呢,毕竟平时儿子就很懂事,不是那种乱花钱的小孩啊。于是他走进儿子的房间,打开灯,温和地问:“睡着了吗?”

儿子立刻回答:“还没呢,爸爸。”

他拿出10块钱给儿子,说:“爸爸刚才火气太大了。喏,这是你要的10块钱。”

儿子高兴地接过来,又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些零钱,他一看,火气又上来了,生气地说:“你这不是有钱吗?怎么还跟我要?你要这么多钱想干什么?”

儿子把那些钱都放到他面前,说:“爸爸,我原来攒了10块钱,现在加上你刚才给我的10块,就有20块了。我用这些钱买你一个小时的时间,请你明天早回家一小时——爸爸,我想和你一起吃顿晚饭。”

他一下无语了,看着儿子平静而带些企盼的小脸,有种酸楚的东西开始涌入眼眶。

类似这样的情景会发生在多少家庭之中?有多少做父母的认为自己只要提供给孩子充足丰富的物质就够了,却完全忽略了孩子需要关注和交流的心呢?

人们常这样认为,自己努力工作是为了给家人一个富足的生活,是为了让他们过得更好,所以自己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值得。因而他们常常会因为工作、应酬而减少了陪伴家人的时间,但他们认为家人应该理解自己,因为他们这么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人。

这种想法真的正确吗?

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需要感情的交流,因为人类本身就是受感情支配的动物。而每个人的童年也都只有一次,不可逆转,如果因为工作忽略了孩子的成长,那么你会发现,忽然有一天他已经长大到不再需要你的陪伴了。那个时候,即使你说:“儿子,我们一起去打球。”儿子可能会说:“对不起,我约了同学,不能陪你了。”到时候你才会感觉到当初你拒绝孩子时,他的失落。

这份遗憾可以弥补吗?很难。

所以我们说,有时候不防将工作放在一旁,抽一点时间来陪陪家人,抽一点时间来看看这个世界的美丽。人生百年,最终所需要的不过是三尺薄棺,一切的财富、地位都不可能带到死后,即使想给儿孙留下点什么,看看世间又有多少家庭能富过三代?真正要给孩子留下的,不是财富,而是心灵上的修养。一个心灵富足的人自己会创造自己的生活,属于他的生活,而不是你的。毕竟你所认为的好日子,在孩子看来未必就是适合的。

无为一点,遵循天道一点,远离劳苦盲目的人道一点,这才是生活幸福的途径。

佛家有一个小故事,很有趣味。

有一个年轻人,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拜访庙里的老和尚,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便想以此去考考那位老和尚。到了禅院,他和老和尚一边品茗,一边聊天,冷不防他问了一句:“师傅,何为团团转?”

老和尚随口答道:“皆因绳未断。”

年轻人大吃一惊,目瞪口呆。老和尚问道:“什么使你如此惊讶?”

“师傅,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呢?”年轻人困惑地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前面的草地上去吃草,可是它转过来转过去的,被绳子所牵制,始终不能脱身。我以为师傅既然没有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傅出口就答对了。”

老和尚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年轻人这才恍然大悟。

劳苦奔波的人道,之所以不被庄子所提倡,就是因为世俗杂务像一根绳子一样困住了人的心灵。因为绳子的牵绊,风筝再怎么飞也飞不上万里高空,烈马再怎么壮硕也得被套上马鞍,大象再怎么庞大也得被眼前小小一根木桩给拴住……

如果能斩断绳子的牵绊,牛不必失去草地,马不必失去奔驰,人不必失去生活。这就是天道无为的境界。

同类推荐
  • 论语:玩诵本

    论语:玩诵本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涉及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历史、人物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子(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全书20篇,约15000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隐含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篇名取每篇开头的两三个字而定。全书经过后世儒者的编订整理,在东汉末年定型。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哲学与生活

    哲学与生活

    《哲学与生活》是艾思奇的一部通俗哲学经典,开哲学大众化之一代风气。该书主要收录了艾思奇在上海《读书生活》杂志担任编辑时,为回答读者提问所发表的文章,旨在用通俗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些文章中他从“生活”入手,力图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抽象的哲学道理,同时,又用这些道理来指导现实的生活,从而让人们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
  • 西洋哲学简史

    西洋哲学简史

    作者结合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背景因素,深入浅出介绍了西方2500年哲学史,分析其起源、发展与意义,并将东西方哲学史上关键节点人物进行比较,使读者既学习了西方哲学,同时对中国传统哲学有所了解。
热门推荐
  • 到南方去

    到南方去

    老雕和男孩第二天一清早就出发了。高尔果想,这一天他一定能够飞到维斯特尔堡登。在飞行过程中,他忽然听见男孩自言自语地说道,“现在他们穿越的这个地方是无人生活的地方。”他们的脚下是南麦德尔帕德。那里除了一片荒芜的森林,简直什么东西也没有。但是,当雕听见男孩这样说的时候,却立刻喊了起来:“在瑞典北部这个地方,森林就是人们的土地。”
  • 吸血鬼大君的治愈

    吸血鬼大君的治愈

    以朝鲜个别历史人物为背景,纯属虚构。晋城大君李怿被哥哥燕山君李隆设计陷害,含冤而死,李怿的夫人慎彩景为救李怿死在李隆刀下。被吸血鬼赋予重生力量的李怿带着仇恨靠吸食人血为生。一百年后李怿遇见了善良纯真的柳时善,时善的温暖感染了李怿,并让李怿放下了百年来的执念。李怿听从了时善的劝告:与其在黑暗中苟活,不如在灿烂中死去,结束这罪恶。李怿在阳光下消散的治愈故事。
  • 摄大乘义章

    摄大乘义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云浮城

    云浮城

    据说云浮城主人能掌握人的生死,能预知未来,能起死回生。据说每隔三千年云浮城便会降下天梯,落下钥匙,登上天梯并且拥有钥匙的人就能成为云浮城的主人,掌握凡世的生死,无尽的财富与权利,更能与这片天地共存。小乡村惊现钥匙。是真?是假?孤儿小欲与钥匙究竟有什么关系?程枫,程雷,小欲三人战胜对手,真的能成功成为云浮的主人吗?一切真的这样简单吗?
  • 玄幻世界的末日

    玄幻世界的末日

    宋铭穿越到了玄幻世界,却发现这个玄幻世界的剧本是末日。世界异变,宋铭在这怪物横行的世界,该如何生存下去?而在这条生存之路,他渐渐发觉了黑雾之谜……究竟带来的是末日,还是复苏?
  • 青春不谈亏欠

    青春不谈亏欠

    七月,青春与枯燥并存。
  • 魔法学院记

    魔法学院记

    叶雅月一位普通的女孩,在开学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而之后进了学院,身边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情似乎都和这个梦有关。她的身世是什么到底呢?这魔法学院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一切的一切都将解开……
  • 西游路上我为妖

    西游路上我为妖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穿越到西游神魔世界,本身就很妖孽。与妖孽周群一起,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西游之路。
  • 我会像天使一样守护你

    我会像天使一样守护你

    十六岁的张澄一个人孤寂的坐在长凳上,脸面瘦削,低头盯着地面,一个精灵般的小女孩跑向他面前“哥哥,不要伤心,我会替叔叔阿姨守护你,像天使一样环绕你。”黑暗中,女孩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张澄一脸疼惜“月牙,这次换我守护你,像天使一样给予你光芒!”
  • 土星照命(译文经典)

    土星照命(译文经典)

    美国公众的良心,永远的知识偶像桑塔格著名批评文集。当代文艺批评的经典之作,文艺青年引经据典的宝藏之书。本书是桑塔格最著名的批评文集之一,收录了作家1972至1980年间发表的最重要的批评文字,凡7篇。作家在书中怀念古德曼,谈论阿尔托的“残酷戏剧”,分析卡内蒂的宗教性,论述巴特的审美意识,品味本雅明的惆怅诗意,纵论里芬斯塔尔和西贝尔贝格的电影。文集标题(书名)取自书中一个同名篇目,源自星相学,照该篇传主本雅明的说法,土星是“一颗充满迂回曲折、耽搁停留的行星”。桑塔格遂用“土星气质”来描述以本雅明为代表的这类思想家的精神风貌。除本雅明外,本文集还深入评论阿尔托、巴特、卡内蒂等她本人引为榜样和同道的思想家、艺术家的作品、鲜明地描画出他们的精神肖像,桑塔格对他人的评论由是亦成为她本人的一种精神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