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71100000010

第10章 以退为进篇(1)

拿破仑利用矛盾分化敌人营垒

拿破仑在漫长的战争中,最主要的敌人是控制海上霸权的英国,因而他总把争取东方的农奴制沙俄帝国作为他外交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拿破仑上台不久,就利用俄国同英、奥的矛盾,寻求同俄国接近的途径。他在意大利战场上同奥地利进行军事较量的同时,密切注视着俄、英两国为争夺马耳他而造成的严重对立,决计利用他们之间的利害冲突进行分化瓦解。1800年7月,拿破仑采取了一项重大的外交步骤。他通过外交部长塔列朗给沙俄政府一封信,表示法国可以立即和无条件地将6000名俄国战俘连同他们的所有军旗送回俄国,并宣布为每个战俘配备新武器和发给新军服。接着,拿破仑又给沙皇保罗写第二封信,重申法国抗击英国保卫马耳他的决心。

在拿破仑的不断拉拢下,沙皇保罗一世态度迅速改变。他在登基谕告中曾经声称,要用一切手段推翻“狂暴的法兰西共和国”,并曾是欧洲封建干涉主义的主要鼓吹者与积极参加者。现在,他咒骂的拿破仑如此“友好”地对待俄国战俘并表示要保卫马耳他不受英国侵犯,而自己的盟友英国却“背信弃义”,把原由沙俄控制的马耳他据为己有。于是,保罗一世决定与法国建立友好关系,放弃干涉法国内政的政策,表示法、俄两大强国协调起来,就能对其它地区发生有益影响,建议法国在英国沿岸采取措施。保罗一世宣布对英国所有船舶的封港令,驱逐路易十八,派使者到巴黎签订和约和商讨成立法、俄联盟事宜。沙皇甚至计划与法国联合,把英国人赶出印度。

拿破仑面对强大的反法联盟,仅仅依靠军事手段来解除困境自然是不行的。还要通过政治或外交手段分化瓦解敌人营垒,化敌人营垒中的主要成员为自己的盟友,这就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拿破仑抓住俄英矛盾的要害——马耳他问题作文章,拉拢俄国同法国接近,借以孤立和打击英国,确属上策。

七月王朝联英拒俄

1830年7月,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路易·菲力浦被大工商业和金融资产阶级拥立为国王。这就是法国历史上的七月王朝。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欧洲各封建王朝吃了一惊,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最为震怒。他坚持要以武装干涉来推翻“街垒国王”路易·菲力浦,恢复波旁王位。他密令华沙当局准备派兵,同时要普鲁士也出兵共同干涉法国。

法国急需打破外交孤立的局面。它选中了英国。路易·菲力浦派人去伦敦,要求承认他的政权。当时,英国由于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决定改变对外政策,不愿干涉法国内政;而且路易·菲力浦国王当年曾长期流亡英国,是个亲英派,在制订国内外政策时每每以英国为榜样,因此英国很快就承认他。英国承认法国新政权不到六天,法国著名外交家塔列朗就被路易·菲力浦任命为驻伦敦大使。因为塔列朗不仅是个富有经验、年高而仍干练的欧洲知名人士,而且同英国首相威灵顿又有私交。这一消息传到了彼得堡,俄国感到英、法关系已经巩固,只得放弃干涉政策,承认路易·菲力浦政权。

从面临干涉到得到承认,法国从不利转为有利,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产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妙招在于:寻找盟友,突破孤立,使对方在强大的联合力量下不得不改弦易辙,面对现实。外交是力量的抗衡,而结盟可以改变这种力量对比。

祖鲁人反击侵略者

19世纪上半叶,在英国殖民者加紧对开普、纳塔尔等殖民据点的吞并的同时,白人后裔布尔人也相应地加快了对非洲的侵略。从1834年到1838年,布尔人在厄伊斯、波吉斯特等殖民头子的率领下,侵占了许多祖鲁人的土地,打败了祖鲁人部落——马塔贝兰王国后,他们的侵略欲望更加旺盛了。

面对殖民者的扩张,当时的祖鲁人酋长丁刚作了许多防范措施。他保持和完善了前几代酋长建立的军事制度,不分部落按军龄等级组成“同龄”兵团。儿童从十二岁起接受半军事训练,十八岁起开始接受正式军事训练,三十五岁前不许结婚。丁刚还用各种办法取得先进的火器和马匹,用来装备祖鲁军队。为防止布尔人突然袭击,祖鲁人还把纳塔尔南部划为“无人区”,作为祖鲁王国与殖民者之间的缓冲地带。

为了占领整个纳塔尔,1837年10月,布尔人“总统”雷提夫致信丁刚,要求取得与祖鲁相邻的“无人区”。1838年2月3日,雷提夫亲率71骑士兵和30名南非土著仆人进入祖鲁国首府。雷提夫趾高气扬,拿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件要丁刚画押,迫使祖鲁人割让一部分土地给他们。丁刚内心十分愤怒,但他表面上十分镇静。为了调兵和稳住侵略者,他将计就计,在文件上画了押。之后,他向得意洋洋的雷提夫提议,祖鲁人将为布尔人表演战舞祝贺他们到祖鲁国来。这样,一批批军队调到了祖鲁首府。2月6日,为雷提夫表演的“战舞”集会正到高潮之时,随着丁刚一声令下,祖鲁战士将雷提夫及其随从迅速逮捕,并全部处死。

接着,祖鲁人向布尔殖民者发起了反击。2月16日,祖鲁军几乎全部消灭了占领布须曼河和布劳克兰河之间土地的布尔农场主。在祖鲁军反击下纳塔尔境内的布尔人农场及堡垒被摧毁,侵略头目厄伊斯命丧黄泉,另一头目波吉斯特仓皇逃往德兰士瓦高原。1838年3~4月,祖鲁人又打败了前来增援布尔人的英国入侵者。9月,布尔人又一首领马里兹被毙命。祖鲁人的英勇反击,使布尔殖民者遭到了自1835年大迁徙以来最惨重的失败。

有备则无患。祖鲁人面对布尔人的殖民扩张早就存有戒心,并作了很好的军事准备。当雷提夫率众逼迫祖鲁人酋长画押割地之时,丁刚将计就计,给侵略者以出其不意的打击,取得了反击侵略者的胜利。

俾斯麦纵横捭阖终成一统

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首相。俾斯麦上台伊始,就提出要通过战争实现德意志的统一,奉行所谓“铁血政策”。在此后八年的时间内,俾斯麦施展其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最终实现了统一德意志的目标。

从17、18世纪以来,德意志就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局面。大大小小的邦国各自为政,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到19世纪前半期,普鲁士已发展成为各邦中力量最强的一个王国,俾斯麦上台后,决心担当起统一德意志的任务。

俾斯麦看到,当时,国际形势对普鲁士十分有利: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力量遭到削弱,尚未恢复元气,而普鲁士的对头奥地利由于在这次战争中没有支持俄国,相反和英、法缔结同盟,致使战后奥、俄两国关系不和,在巴尔干的矛盾加剧,因此奥地利这时不可能指望得到俄国的帮助。法国当时较为强大,而英国深怕拿破仑独霸欧洲,于是便支持普鲁士,牵制法国。法国拿破仑则希望普、奥之间互相交战,准备在两败俱伤后坐收渔利。俾斯麦认清了这种形势,决定利用欧洲强国之间矛盾的加剧,施展外交手腕,孤立敌人,逐步各个击破。

上边提到,奥地利是普鲁士的对头,因为奥地利也是德意志各邦中力量很强的一个,明里暗里和普鲁士争夺统一的领导权,为此,要实现统一,第一步就是要清除奥地利这个障碍。俾斯麦为孤立奥地利,使出一个高超的外交手腕,就是首先联合奥地利。1863年末,丹麦部队开进了德意志邦联成员国荷尔斯泰因公国和北部的石勒苏益格公国。俾斯麦以此为借口,拉拢奥地利作为同盟,一方面利用其力量对丹麦作战;另一方面又可以排除普鲁士的后顾之忧。奥地利则想利用这个机会共同宰割荷尔斯泰因公国,防止普鲁士独吞,因而欣然同意出兵。战争胜利后,普鲁士占领了石勒苏益格,把荷尔斯泰因大方地送给奥地利。奥地利人欣然受之,却没有想到这正是俾斯麦抛出的钓饵。

俾斯麦此举有三层含义:首先,联合奥地利是为了进一步孤立奥地利,一旦普鲁士转而对奥地利作战,丹麦就不会出兵援助奥地利,普鲁士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其次,在丹麦战场上,俾斯麦摸清了奥地利军队的底细,从而为对奥作战时战胜对方打下了基础。第三,把荷尔斯泰因分给奥地利,是为了制造对奥战争的借口,因为荷尔斯泰因从来就不属于奥地利,也不和奥地利接界,名义上划给奥地利,其实奥地利很难有效地对该地加以统治。

和丹麦的战争刚刚结束,俾斯麦立即策划对奥地利作战。除了军事上做好周密的准备外,外交上也作了相应的准备,关键一点是要争取法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为此,俾斯麦又使用“借花献佛”的外交手段,反复向法国暗示,在这次战争结束后,普鲁士将同意在欧洲划一定的领土给法国做为“赔偿”。法国本想看普奥两国鹬蚌相争的好戏,戏还未演,战利品就送上门来,当然乐得保持中立。稳住了法国后,俾斯麦又和奥地利的仇家意大利结成了攻守同盟,准备一南一北夹击奥地利。

上述战争准备工作就绪以后,俾斯麦便把荷尔斯泰因的问题提出来当作战争的借口。1866年6月初,普鲁士提出,奥地利管辖的荷尔斯泰因议会单方面讨论这一地区未来的地位问题,破坏了普、奥之间原有的协议。6月8日,俾斯麦下令派兵进入荷尔斯泰因。奥地利当然不能容忍,便于6月17日对普鲁士宣战。俾斯麦等的就是这一天,立即同意大利一起宣布对奥作战。

由于普鲁士作了充分的战斗准备,战场上势如破竹,经萨多瓦一战,奥军全线崩溃。普军将士士气高昂,一致要求乘胜进攻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这时俾斯麦再次表现了作为一个外交家的深谋远虑。他清醒地认识到,彻底击败奥地利并不是目的,最后的目标是实现德意志的统一。由于法国考虑到自身的安全利益,绝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德意志在身边成长起来,因而坚决反对德意志统一。俾斯麦知道,在统一问题上和法国的一仗是非打不可的。现在如果过分削弱奥地利,使战争拖延下去,可能会引起法国的武装干涉;而现在就结束战争,给奥地利留一点面子,奥地利就会慑于普鲁士的威力,“知恩图报”,在下一场和法国的战争中保持中立。然而当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将军们,却听不进俾斯麦的劝告,坚决要求攻占维也纳,消灭奥地利。俾斯麦又一次使出了他的“表演天才”,在普王威廉一世面前,他反复劝说,以至于老泪横流,最后向威廉一世提出辞呈,说国王如不下令停战,他将解甲归田。俾斯麦又取得了这一回合的胜利,普奥战争就此结束。

实现了这一目标后,俾斯麦又把目光转向了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为了争取法国保持中立,他反复暗示法国国王,战后将给予法国一些领土报酬。普奥战争结束后,俾斯麦对这件事只字不提,法国明知受骗,又不便声张。不仅如此,俾斯麦反而把这件事作为在国际上孤立法国的一张王牌。他向英、俄、意等国家泄露这件事的经过,说法国对欧洲领土存有极大的野心,各国必须警惕法国的行动。

在外交上孤立法国的同时,普鲁士也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俾斯麦巧妙地删改了“埃姆斯电文”,激怒了法国,终于在1870年8月19日爆发了普法战争,最后以法国的全面失败,普鲁士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俾斯麦终于扫清了统一道路上的最后一个障碍,于1871年1月18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俾斯麦担任了首任宰相。

俾斯麦作为政治家、外交家,对谋略的运用可以说是挥洒自如。在普丹战争中,他采用“将欲取之,必先欲之”的手段对付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中,他又“借花献佛”稳住法国;为准备普法战争,他又用“穷寇莫追”的战略,适可而止地结束了对奥战争。他对一连串谋略的娴熟运用,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一场针锋相对的“战争警报”

1871年的普法战争以普鲁士大胜、法国大败而告终,普鲁士成功地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虽然取得了战场上的胜利,但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丝毫没有放松对法国的警惕,他知道法国势必要报那一剑之仇。因此,俾斯麦施展一系列外交手腕,孤立并恫吓法国,想迫使它彻底屈服,抛弃任何复仇的打算。然而法国也不是一个甘居人下的国家,它卧薪尝胆,随时准备向德国提出挑战。1875年德法“战争警报”就是两国在外交上的一次交锋。

1875年初,法国拟在德国购买1万匹马。3月,法国议会通过了扩充军队的法案,这一法案引起了俾斯麦的猜疑。他知道必须设法遏止法国的扩军行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时,从军事角度看,德国还占有绝对的优势,完全有能力打一场“预防性”战争。但是在外交上却没有把握,因为德国在普法战争后力量膨胀,当时的英国、俄国、奥匈等欧洲列强虽表面上同德国保持友好关系,但谁都不希望看到德国继续扩张势力,因此德国如果再一次向法国开战,诸列强很可能会站在法国一边进行干预。

经过考虑,最后俾斯麦选择了一条恫吓法国的道路。他一方面在国内下达禁止马匹出口的命令,一方面授意所有被政府收买的各大报纸对法国新的军事法案予以抨击。由于报界口气强硬,一时间给人造成强烈的印像,似乎德、法之间真的又要开战了。4月8日柏林《邮报》登载了一篇题为“战争在望?”的社论,评述了法国扩军对德国造成威胁的消息。一时间国际紧张局势陡起。俾斯麦看到自己导演的戏十分成功,以为真的吓住了法国,然而,这次他失算了,他碰上了一个真正高明的对手。

法国外长德卡兹也是谙熟外交谋略的老将,他看穿了俾斯麦的诡计,于是将计就计,故意装出胆怯的样子,希望能给俄、奥、英三国一个印象。法国又一次受到了德国的欺凌,该是俄、英出面讲话的时候了。不仅如此,在同俾斯麦的斗争中,德卡兹还利用一切机会散布德国要侵略的消息。4月21日,法国大使冈多别朗在英国大使的宴会上遇见了德国大使拉多维茨,后者无意中谈到了德国好些政党领袖对当时局势的看法,说从政治、哲学甚至基督教方面来说,一次预防性的战争是正义的。德卡兹立即把冈多别朗的讲话副本分别寄给了法国驻俄、英等国的大使,要他们提请列强注意德国这种战略思想。因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即将访问德国,法国还专门把文件送交给沙皇过目。

同类推荐
  • 南怀瑾的商业智慧

    南怀瑾的商业智慧

    纵观南怀瑾老师一生的业绩修为,可以用两句意味深长的话概括:“手无分文,富可敌国;身无片职,权倾天下。”他的商业实践和对工商界人士的关注与护持,他毕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众生,推进文明,其实质都是为实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理想的写照,是中国古今文人穷其一生所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和高度智慧的体现。
  • 自强的八大修炼

    自强的八大修炼

    自强是青少年努力向上,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不懈追求;自强是青少年在命运之风暴中奋斗的汲汲动力,是在残酷现实中拼搏的中流砥柱;自强是青少年困难面前压不倒,厄运面前不低头,危险面前无所惧的亮丽操守。
  • 负向思考力:通往胜利的消极路线

    负向思考力:通往胜利的消极路线

    美国篮球界的传奇教练鲍勃·奈特在长达四十年的执教生涯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回顾自己一生的奋斗历程,鲍勃·奈特意识到胜利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信心与乐观,而是需要人们对现实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以及为胜利做好充足的准备。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了解事物不利的一面,并随时准备应对那些可能会变糟的情况。这样的取胜哲学也让他对当下泛滥的盲目乐观主义深恶痛绝。作为向盲目乐观主义宣战的檄文,本书语言犀利幽默,论理一针见血,用四十余年的实战经历和深刻的思想,一一击破盲目乐观主义的虚幻泡沫。
  • 李嘉诚:永远不要找别人要成功

    李嘉诚:永远不要找别人要成功

    李嘉诚,商界泰斗,香港“超人”,也是财富和成功的象征。李嘉诚书写了一个让人惊叹的创业神话——14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30岁即成为千万富翁。他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一种象征,他以自己雄厚的实力和庞大的商业帝国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更赢得了“超人”的美誉。他有无穷的智慧和胆魄,总是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商机,将财富收入囊中。2014年,李嘉诚以个人资产320亿美元,稳居世界华人首富的宝座。他的成功之道,是无数梦想成功的人渴望了解的。
  • 气场力:提升女人身价的50个秘密

    气场力:提升女人身价的50个秘密

    气场是什么,如何打造自己的气场,那些气场十足的女人是天生的吗?种种问题在《气场力:提升女人身价的50个秘密》一书,一一为读者揭示。《气场力:提升女人身价的50个秘密》列举实例,分层讲述,不仅仅要教会女性朋友如何打造气场,同时也教会大家如何运用气场,让自己成为人群中最耀眼的那一个。
热门推荐
  • 垃圾网恋害死人

    垃圾网恋害死人

    “原来认真的可以对素未谋面的人念念不忘”准确来说,顾楠跟王珂是在游戏里认识的。说到底那就是一段孽缘,迄今为止顾楠都没有想明白他是怎么栽倒在这个比自己小三岁的小屁孩儿身上的。“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玩儿射手了!”“不是有姐姐给我当奶妈吗”“你……”“mua~乖”“知道了……”神啊,谁来救救我啊!
  • 穿越之迷糊甜心惹人爱

    穿越之迷糊甜心惹人爱

    她,上官楚韵,21世纪的乖乖学生,众人喜爱的对象,因为一次生日礼物,却穿越时空,来到了这个奇怪的世界。一醒来就碰到了个美男,美男一看到她就吵着嚷着要收她为徒,还遇见了魔王,魔王总是说她是他的宝贝,是他一生的挚爱,居然连天上的神仙也想和她攀上关系。“师父,你干嘛脱衣服啊。”“东华上君你干嘛不回天上啊。”“魔王,不管理好你的魔界跑到这里干嘛。”……还有很多很多。
  • 重生之我是大魔法师

    重生之我是大魔法师

    心中刻下的那颗蔚蓝色的星球,经常在梦中出现,可是在这幽寂的宇宙中,怎么才能找到我回家的路……
  • 最强武体

    最强武体

    少年资质极差,受尽欺辱。在不被所有人看好的情况下,偶然间获得了第二种力量。从此,强者的道路向他敞开。
  • 愿你是我黑暗中的一束光
  • 百战金刚

    百战金刚

    气者修于无形,灵者始于自身。重生异世化身巨猿,离孤岛,筑宝塔,脱苦海……得珍宝,幻人身,百战千回……位面之战,一人角逐三面世界,来自中位面的传说,畅行无极世界……
  • 禁地的传说

    禁地的传说

    我们承圣莲而来,于万千世界中漂泊;我们驻足世界之巅峰,只留下无尽的传说;我们挑起战争,我们掌控和平;我们崇尚美德,我们拥抱罪恶;我们不是天使,我们不是恶魔,我们...额,只是偶尔吊打他们而已......各位天才,鬼才,怪才;圣子,圣女,圣骑士;王子,公主,小少爷;英雄,狗熊,泰迪熊......咳咳,我们真的不是来打击你们自信心的,说实话,我们只是想补全灵魂而已!这是一个关于八只口水怪的故事,新人尝试,全自由写法,求关注!求轻喷!
  • 妖献

    妖献

    贞观年间,百姓安居乐业。而妖这种传说却一直都有,妖的形态千奇百怪。而无一不是以恶示人。这个故事就是从贞观年间开始的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梨花落尽,悲生晚。千里姻缘,一线牵。浮生若梦,一场醉。一朝梦醒,是三生。
  • 古剑弑神2仙剑王朝

    古剑弑神2仙剑王朝

    大唐王朝迎来史上首位女皇帝——武昭天,引起了封建王朝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从此九州大地绵延数千年男尊女卑的观念被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毫无疑问的女尊男卑。曾经男女的地位已经彻底颠倒。男人们不再允许三夫四妾,取而代之的是女人们的三夫四婿;男人们不再允许担任大官要职,取而代之的是满朝的文武女官……男人的价值跌入低谷。这个时代最值得男人骄傲的,莫过于成为龙骑兵。由海西的翼龙和东方的蛟龙培育而成的新种翼龙,性子暴烈,多数情况下,只有男人们才能驯服。苏箫逸,柳州城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少年,由于貌美出众,被迫嫁给女皇,成为深受宠爱的“苏贵仕”,开始了他崭新的人生……
  • 放逐的神祗

    放逐的神祗

    我就是我,如神祗临尘!来自遥远的神界神祗,降临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