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75000000011

第11章 论情之恒态

有弱态,有狂态,有疏懒态,有周旋态。飞鸟依人,情致婉转,此弱态也。不衫不履,旁若无人,此狂态也。坐止自如,问答随意,此疏懒态也。饰其中机,不苟言笑,察言观色,趋吉避凶,则周旋态也。皆根其情,不由矫枉。弱而不媚,狂而不哗,疏懒而真诚,周旋而健举,皆能成器;反之,败类也。大概亦得二三矣。

【释解】

常见的恒态有四种:委婉柔弱的弱态,狂放不羁的狂态,疏慢懒散的疏懒态,交际圆滑的周旋态。如小鸟依依,情致婉转,娇柔亲切,这是弱态;衣着不整,不修边幅,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旁若无人,这是狂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分场合,不论禁忌,这是疏懒态;把心机深深地掩藏起来,处处察颜观色,事事趋吉避凶,与人相处圆滑周到,这是周旋态。这些情态,都来自于内心的真情实性,不由人任意粉饰造作。委婉柔弱而不曲意谄媚,狂放不羁而不喧哗取闹,疏慢懒散却诚恳纯真,交际圆润却强干豪雄,日后都能成为有用之材;反之,即委婉柔弱又曲意谄媚,狂放不羁而又喧哗取闹,怠慢懒散却不坦诚纯真,交际圆滑却不强干豪雄,日后都会沦为无用的废物。情态变化不定,难于准确把握,不过只要看到其大致情形,日后谁会成为有用之材,谁会沦为无用的废物,也能看出个二三成。

【点评】

“恒态”与“时态”

情态有两种分法,一种分为恒态与时态两类,一种分为弱态、狂态、疏懒态与周旋态四类。

恒态,恒定时的情态,具体指人的形体相貌、精神乞质、言谈举止等在恒定状态时的表现,这是一个人心性品质的必然,因而是观人察性时必须考察的方面。兹举四种恒态:弱态,狂态,疏懒态与周旋态。

时态,瞬间状态下的情态,以前后变化运动为归类标准,与环境有关,是体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微观考察,与恒态的宏观考察互相补充。

恒态的宏观考察与时态的微观考察的结合是鉴别人物妙不可言的二位一体。以此为归依,人的心性品质有什么能逃脱火眼金睛?曾国藩身为晚清重臣,于考察人物上,实在有了不起的过人功夫,仅此一点,也可令他名扬天下、功照后世,且不论他在军事、政治、文化、经学、家教、修养上面的成就。可惜历史有关他在鉴别人才方面的资料太少,不足以说明他在这方面有过人本领的全貌。

“弱态”、“狂态”、“疏懒态”及“周旋态”

曾国藩在本文中指出了四种形态:弱态、狂态、疏懒态、周旋态,并给它们下了定义,作了对比和定性分析。文字不多,但微言大义,言近与远,值得借鉴。

“弱态”,取一个“弱”字,性情以柔为主,温顺和善,慈爱近人,从缺点上讲,流于优柔寡断,信心不足,少果敢独立之气,不能坚持个人意见,缺乏主心骨,言听计从惯了。如果有文人气质,便又增加了一份多愁善感的女子之态,“细数窗前雨滴”,如果不彻底改变其信心不足的弱点,就只能跟在人后打下手,不能独挡一面办事情。

他们的优点在于内心细腻、感受敏锐深刻细微,能注意到常人平时注意不到的细节,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这种人中精明干练,心思周密,做事周全,叫人放心,并会在许多细节问题上会处理得非常巧妙,非常有创意,可惜豪气不足,不适合做独挡一面的开创性工作。适合从事文学艺术和慈善事业。

“狂态”,取一个“狂”字,大多不满现实,以狂放不羁恃才傲物旁若无人为个性特征,愤世嫉俗,为人耿介忠直,有高人之风,但宽容不足,机巧圆润不足,因此为人行事自成一格,既不为他人理解,也不肯屈尊去迁就他人。因孤独,所以能沉心于个人兴趣之中,钻研,聪明,发奋,持之以恒,终于有过人的成绩。历史上诸如郑板桥等一类人物,皆属此类。

由于过分狂傲,不肯屈就,就会给自己添麻烦,甚至引来杀身之祸。三国时的杨修,恃才傲物,不自收敛,又不遵从军纪,随意乱说军秘,结果惹恼曹操,掉了脑袋。湣衡,年纪轻轻的,不仅不服人,还公然擂鼓大骂曹操,曹操也是纵横开合、文武全才的一代雄主,一气之下,摆平了湣衡。杨修与湣衡的死,曹操当然要负责责任,而二人的狂傲个性,则是惨剧的诱因。

狂傲,多半以充足的信心为基础,总认为天下人都不如自己,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有利于将个人才智淋漓尽致地发挥;但失于分寸,忘记自律,不分场合,皆以己意行事,则会坏人坏己,而难得善果。另有用狂傲态来掩饰真心的情况,不可不细察。

狂傲的人往往又是最孤独的,因此是搞艺术的最佳人选。

不宜区别的是真假狂态。狂,一种因为身怀绝技,有傲物之资;另一种狂,则是志大才疏、自命不凡、眼高手低。前面提到的何晏,视《六经》为孔子的糟泊,并以神的“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的仙姿自誉,就有这种成分。我们中国人的修养,力戒骄傲,而且“骄傲”二字本是分开来用的,没有内容而自以为了不起是骄,有内容而看不起人是傲,后来连用为骄傲,骄与傲是狂的两种状态,但在中国人的修养中却是一骄傲就失败。

“疏懒态”者,大多有才可恃,对世俗公认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不以为然,满不在乎,由此引发而为疏慢懒散,倨傲不恭。这种人,倘若心性坦诚而纯真,则不仅可以呼朋引友,广交天下名士,而且在学术研究或诗歌创作上会有所成就。疏懒往往只是他们人格的一个侧面,如果某种事业或某项工作确实吸引了他们,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孜孜不倦勤勉无比。虽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疏懒不堪。但有一点则是无疑的,即断不能做官。上官一般不会选择他们作为下官,而他们既不善与同僚相处,也不善于接人待物,更不会奉承巴结上官。

他们这么做多半是因为不愿在这些人际关系方面去浪费精力和时间,因此他们宁愿挂冠弃印而去。如陶渊明,做了40多天小官,毅然辞职而去,宁去种田,“带月禾锄归”,种种地,写写诗,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神仙日子。尽管生活很艰苦,他也自得其乐,绝不为五斗米折腰。

“周旋态”者,是文人中的姣姣者,不仅智商高,智慧深,而且灵巧机警,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随遇而安的本事很好,待人接物也能应付自如,游刃有余,不仅在书海中有遨游的天才,也能在交际、官场中挥洒灵便,甚至有如神助。黑白,官商、文武都可找到自己的位置。解决问题能力强,适于独挡一面。如果周旋之中另有一股强悍雄健气,则是难得的大人才。蔺相如完璧归赵就是一个典例,属硬派。

人身上明白无误的,以上四种特征都多少具备一些,以某一种为主要特征。比如******,其智慧、勇气、胆略,是不世出的,但他仍然是孤独的。从成才角度看,以上四种,各有所长,弱态之人,不媚俗迎众;狂态之人,不哗众取宠;疏懒态的出于真性情,周旋态的举止圆滑中不失中正刚健,都可以有所作为,而被历史铭记。反之,则是败器之人,不足为论。

介绍完上面四态后,这里面仍须要细细分辨:

“弱态”若带“媚”,则变为奉迎谄媚之流,摇尾乞怜之辈,这是一种贱相。

“狂态”若带“哗”,则为喧嚷跳叫、无理取闹之流,暴戾粗野、庸俗下流之辈,这是一种妄相。

“疏懒态”若无“真诚”,则会一味狂妄自大,此实为招祸致灾之态,殊不足取。这是一种傲相。

“周旋态”若无“健举”,会变得城府极深,迹近狡诈、阴险和歹毒,这是一种险相。对这种人,倒是应该时时警惕,处处提防的,不能因一人之险过而乱了自己的阵脚,甚至败坏了自己的事业。

前面所讲的各态,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作为用人者,应迎其长,避其短;在察看之时,则应从细小处入手,方可明断其是非真假,正大者可成器材,偏狭者会成败类。

曾国藩识人如神

曾国藩的发迹及其身后的影响,在近百年中国史上堪称一大奇迹!

他崛起湘乡,既不如封疆大吏握有实权,也不像钦差大臣那样能生杀予夺,他无职、无权,有的只是“在籍侍郎”这个空衔,用当时大学士祁春圃的话说,“在籍侍郎犹如匹夫”一般。可是,不论是湖广总督、旗籍大吏杨湲,还是清廷倚为干城的官文,一个个都走死逃亡,则倒在穿长衫的曾国藩脚下。

当烽火四起,警报频传的时候,清廷先后令湘、苏、直、皖、豫、鲁、赣等九个省四十二位官员举办团练。但遗憾的是,激荡的年代早已把其他四十一位团练大臣抛到了历史的某个角落,只有在尘封的档案中才能找到他们早已模糊的名字。曾国藩则不同,他不但打败了几倍、十几倍乃至几十倍于己的强大的对手,而且破天荒地在清朝的历史上,让马背上的皇帝不得不倚重汉族官僚。

曾国藩逝于周甲之年后的第一百天。然而,曾国藩的影响远没结束。主宰晚清大政的李鸿章“薪尽火传”,内政外交,一脉相承,清末学者夏震武说:“合肥(李鸿章)南皮(张之洞)一生所为,其规模皆不出湘乡(曾国藩),数十年来朝野上下所施行,无一非湘乡之政术、学术也。”

曾国藩在统治阵营中是个成功的化身,颂扬他的人甚至说,孔圣人所言人生之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他兼而有之,集精神偶象与事业偶像于一身。

曾国藩之所以“成功”,固然有诸多原因,但他能网罗人才,把一大批有各方面才能的人聚集在自己的周围,成为他的幕僚,为他出谋划策,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曾国藩以培植、宏奖人才自诩。他说:“君子有三乐,而‘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为其一乐。”对于曾国藩的知人善用,人们普遍评价甚高,曾氏的故旧门生尤多褒辞赞语,郭嵩焘为曾国藩作墓志铭,说他“以美化教育人材为己任,而尤以知人名天下”。俞樾说曾国藩“尤善相士,其所识拔者,名臣名将,指不胜屈。”就连刚直自负的左宗棠,后期与曾国藩龃龆甚深,但曾国藩死后,仍寄联挽曰:“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

《清史稿》说曾国藩为人威重,长着漂亮的胡须,三角眼睛棱角分明。每次接见幕客,注视很长时间却一言不发,被接见者精神不免紧张,悚然不安。幕客走后,曾国藩记其优劣,从未出现差错。又说“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

《见闻琐录》“曾文正知人”条则记载这样一件事:

曾国藩善识人,预卜终身。任两江总督时,陈兰彬、刘锡鸿颇具文采,下笔千言,善谈天下事,并负重名。有人推荐他们到幕府,接见后,曾国藩对人说:“刘生满脸不平之气,恐不保令终。陈生沉实一些,官可至三四品,但不会有大作为。”

不久,刘锡鸿作为副使,随郭嵩焘出使西洋,因两人意见不合,时常闹出笑话。刘写信给清政府,说郭嵩焘带妾出国,与外国人往来密切,“辱国实甚”。郭嵩焘也写信说刘偷了外国人的手表。当时主政的是李鸿章,自然倾向于同为曾门的郭嵩焘,将刘撤回,以后不再设副使。刘为此十分怨恨,上疏列举李鸿章有十可杀之罪。当时清廷倚重李鸿章办外交,上疏留中不发,刘气愤难平,常常出语不驯,同乡皆敬开远之。设席请客,无一人赴宴,不久忧郁而卒。

陈兰彬于同治八年(1869)经许振脰推荐,进入曾国藩幕府,并出使各国。其为人不肯随俗浮沉,但志端而气不勇,终无大见树。

作者说,观曾国藩预决二人,真如天算一般。然其衡鉴之精,尚不止此。在军命将,说某可为营官;某人可为大帅,某人福薄,当以死难著名;某人福寿,当以功名终,都一一验证。

曾国藩识人,近乎神明的态度,当然少不了附合之言。倒是曾国藩自己,有一个客观的看法。

同治三年(1864),方宗诚应邀到曾国藩幕府,主持忠义局修志工作,曾问曾国藩“何以知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宜)、彭(玉麟)、杨(岳斌)、鲍(超)诸公能成大功?”曾国藩回答说:“此皆幸而遇者。当时与诸人共事,不过识其忠勇勤朴,各任以事,幸仰天威,稍能成就,人遂谓吾能知人,实则知人甚难,予未敢自信也。”

【事典】

弱态——委婉柔弱的李煜

李煜字重光,名李从嘉,是李景的第六个儿子。李煜为人仁孝,善于撰写诗文,擅长书画,宽额,牙齿紧密相接,有一只眼是双眼皮。从太子李冀以上,李景的五个儿子都死了,李煜按次被封为吴王。建隆二年(961),李景迁南都,立李煜为太子,留下监国。李景死,李煜在金陵嗣立。李煜母亲钟氏的父亲名钟泰章。李煜尊奉母亲为圣尊后。立妃子周氏为国后;封弟弟李从善为韩王,李从益为郑王,李从谦为宜春王,李从度为昭平郡公,李从信为文阳郡公,大赦境内。派中书侍郎冯延鲁向朝廷修好纳贡,令各衙门四品以下没有职事的,每天两人在内殿待命。

建隆三年(962),泉州留从效死。李景向周称臣,留从效也向京师奉表纳贡,周世宗因为李景的缘故,不接纳。留从效听说李景迁到洪州,担心李景袭击自己,遂令其子留绍基向金陵纳贡。留从效病死,泉人于是将留从效家族送往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张汉思年老不能任事,州人陈洪进赶走张汉思,自称留后,李煜就以陈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964),开始用铁钱,民间大多隐藏旧钱,旧钱更加减少,商人大多以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出境,官方不能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当十。任韩熙载为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长子李仲遇为清源公,次子李仲仪为宣城公。

乾德五年(967),命两省侍部、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班于夜晚在光政殿值班,李煜召引他们谈论。李煜认为韩熙载尽忠,能够直言,想用他为相,但韩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大多到外面私下侍奉宾客,李煜以此难为他,降韩熙载为右庶子,分到南都任职。韩熙载斥责众妓妾,单车上路,李煜高兴地留下他,并恢复了他的职位。不久众妓逐渐故态复生,李煜说:“我没有办法了!”这一年,韩熙载死,李煜叹息道:“我终究没能让韩熙载为宰相。”想赠送他平章事,询问前世有无此例。群臣答应说:“以前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于是赠韩熙载为平章事。韩熙载是北海将军家的儿子,起初与李谷友善。唐明宗时,韩熙载南奔到吴国,李谷送到正阳,与之畅饮告别,韩熙载对李谷说:“江左若用我为相,应当长驱平定中原。”李谷说:“中原若用我为相,攻取江南如囊中探物罢了。”等到周军征淮,命李谷为将,攻取淮南,而韩熙载不能有所作为。

开宝四年(971),李煜派弟弟韩王李从善朝见京师,却被留下不派回。李煜亲手写疏请求李从善回国,宋太祖不同意。李煜时常忧虑国家紧迫,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忧愁悲歌不已。

开宝五年(972),李煜下令压低制度。下书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改为司会府,御史台改为司宪府,翰林改为文馆,枢密院改为光政院,各王都降为国公,以尊奉朝廷。李煜性情骄奢,喜好声色,又喜欢佛僧,高谈阔论,不担忧政事。

开宝六年(973),内史舍人潘佑上书极言劝谏,被李煜收进监狱,潘佑自缢而死。

开宝七年(974),宋太祖派使召李煜赴京师,李煜称病不去,王师南征,李煜派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请求延缓出师,宋太祖不回答。开宝八年(975)十二月,王师攻克金陵。开宝九年(976),李煜被俘送到京师,宋太祖赦免他,封李煜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李煜以后的事记在国史中。

狂态——狂狷孤僻的徐渭

徐渭,字文长,虽长在官宦人家,幼年横遭夺母之痛。作为庶子,又在父亲家中受尽欺凌,饱尝炎凉世态。他是父亲徐锪与婢女所生。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即去世。徐锪的继室苗氏无子嗣,就将他养为己子,情同己出。但是生母就在一旁,无论亲情,无可违逆,苗氏的心血眼看就要落空。于是在他九岁那年,苗氏找了个借口,将他的生母赶出家门。

徐渭的生母生出卑贱,但毕竟这份亲情之爱无法阻隔。虽然徐渭一生对苗氏感激不尽,但这份难言的隐痛终生不能拂去。苗氏在他14岁那年去世后,他在家中更是无依无靠,受到异母长兄的歧视与刁难。

20岁那年,他以赘婿的身分与门第并不高的潘氏联姻。所谓赘婿,就是今人所说的招女婿,这在古代社会里,过的是种寄人篱下、看人脸色的生活。所幸潘氏善良可爱,给徐渭峭刻孤傲的内心世界带来了少有的温情。但不幸的是,潘氏六年后即弃他而去,这股幽隐真挚的柔情,始终萦于胸中,徐渭为她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悼亡诗,至死念念不忘。

他十岁属文,轰动绍兴府,当地名士赞他“关起城门,只有一个”,他亦一副踌躇满志、顾盼自雄的样子。他渴望出人头地,光耀门楣,但是命运常喜欢和天才开一些残忍的玩笑。

他20岁那年去考秀才,起初名落孙山,屡经哀求,特许复试,才上了榜。以后三年一试,不辞辛劳,到41岁,连考七次,都未中举人。如果不是当时发狂的缘故,他恐怕还要考下去。相形之下,他的许多朋友同学,一些碌碌之辈,却个个志得意满,飞黄腾达,单状元就有两个。作为惟一实现其价值可能的仕途堵塞不通,每次的希望与每次的失败,都在他骄傲的心灵留下了现实叩击与灼伤的斑斑痕迹。顾影自怜中,促使他的个性朝着更加孤僻古怪的方向发展。

在给胡宗宪做幕僚的那段时间,堪称徐渭一生中最为志气昂扬的时期,他落寞的心灵得到了短暂而微妙的平衡。胡宗宪得到当时的权相严嵩的支持,为东南军务总督,主持当时沿海的抗倭军事。徐渭平生颇阅兵法,对军事也极爱好。挟弓伏剑,金鼓悲呜,这大概是每个少年男儿的梦想。他屡出奇计、克敌擒王的同时也部分地实现了其少年的自我期许,以成就一种光彩耀目的生命形相。

胡宗宪对徐渭极为器重,优待有加。

徐渭生性通脱,常常和一群少年在市中饮酒耍乐。有时幕府有急事相商,召渭不得,夜深了,畅开大门,等他归来。手下人报告说:“徐秀才在市里喝得大醉,放声嚎嚣。”胡公听了,却说:“甚善!”一笑置之。当时胡宗宪权倾一时,威严有余,文武官员拜见他,无不惴惴。徐渭却头戴一顶破巾,身着一身旧衣,闯门而入,纵谈天下大事,无所顾忌。胡宗宪甚至亲自过问徐渭的婚姻大事,为他续聘了一位漂亮的女子张氏。

嘉靖四十四年的夏天,徐渭的狂病首次发作。

他从壁柱上拔出一枚三寸长的铁钉塞入耳窍,然后跌倒在地,将铁钉撞没进去,鲜血如注,顿时倒在血泊之中,惨不忍睹。家人将他救起,但是伤口隔了数日却喷血,这情况拖延了两个多月。“人作虱虮形,气断不属”,家人甚至已经为他准备好了棺材。后来,有个工匠用土方,居然止住了血,过了一段时间,渐渐好转。

以后,他又屡次自杀,病情时轻时重。更为不幸的是,徐渭在一次发病时,竟将继室张氏杀死。清代顾公燮在《消夏闲记》中记载了这则逸事,说徐渭一次外出归家,看见一个和尚正与自己的妻子在通奸,遂拔刀向和尚劈去,等定睛一看,却并无他人,只见妻子鲜血迸流。

传闻未必可信,但精神病发作时,拌有幻觉现象倒是常事,在颠狂而难以自控的情形之下产生了这一悲剧,似可作一解。从此,他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囚徒生涯。

在徐文长的暮年,身系牢狱,披枷带锁,满身虱子,常常饥饿难捺。有时朋友送来一只熟猪腿,也被狱卒抢去。死亡的幽灵频频入梦。但感情的潜流在遇到阻梗时反而激起浪涛,其宁折不弯、豪放不羁的个性因压迫而绽放出更为苍劲奇特的光彩,老而弥坚。

他在一幅水墨葡萄画轴上写过一首著名的题画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滕中。”

这一时期,他还创作了几个杂剧。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狂鼓史渔阳三弄》。他将原来祢衡骂曹操的情节重新加以改造。从头至尾,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历数曹操的桩桩罪恶,雄奇奔放,热不可挡,将一介平民书生的孤高狂放、刚烈倔强的品格展现得无以复加。

徐渭晚境寒伧仄陋,常卧病在床,卖字卖画,度日维艰。

据说徐渭喜欢吃蟹,也常常喜欢画蟹,一见蟹便喜不自胜,因而他的朋友和学生常常拿蟹来换他的字画。

晚年,他愈是厌恶富贵中人,连知府一类的官员想要见他都不行。有时别人来访,已经推开了门,他还从门背后顶住,大叫:“徐某不在!”

绝少再与人发生往来,已习惯于在忧愁与痛苦中寻找着零碎的快乐,消隐了年轻时的慷慨血气,渐渐呈现出一片斜阳系缆中的淡泊之境。

徐渭死时连一张草席也没有,只有几根稻草伴着他走完了负气忤俗的一生。

疏懒态——卓尔不群的陶渊明

陶湩字元亮,晋朝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是武昌太守。陶湩自小情怀高尚,博学多才,善于文章;为人洒脱不群,不拘于世情,直率任性,自得其乐,被乡邻所称道。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我描状道:“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不知姓名,因为宅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便自号为五柳先生。五柳先生闲静寡言,不慕荣利。喜爱读书,但又不求甚解,所以每当有所领会,便欣然忘食。生性酷爱饮酒,但家境贫穷不能经常得到。亲旧知道他这样,有时便设置酒席召请他,每到一处,饮酒必尽其酒量,意在必醉,醉后便回家,毫不矫揉做作。家中四壁徒然,不能遮蔽风日,穿的粗布衣经常补缀打结,粗茶淡饭也经常断炊,他坦然如故。经常写文章自娱,文章很能显露情怀,而且在文章中每每忘怀得失,他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他的自序便是如此,时人评价说如同实录。

因为亲人衰老、家道贫穷的缘故,便出仕做州祭酒,由于不能忍受官场的腐败,没几日便辞官归田。州里又征召他为主薄,不就职,亲自耕种,自食其力,也因此酿成疾病。又曾做过镇军将军和建威将军的参军,对亲朋说:“我想过弦歌自误的生活,为隐居积攒一些衣食之资可以吗?”当权的人听说了,便派他去做彭泽县令。县里拨给自己的公田全部种做酒的秫谷,说:“让我常醉于酒就足够了。”妻子执拗地请求种粳稻米,便让一顷五十亩种作秫谷,五十亩种粳稻。素来简傲自贵,不私人侍奉上官。郡里派遣邮督到县里了,县吏告诉他应该整齐衣冠去迎接,陶湩叹息说:“我不能因为五斗米的缘故,向乡里小儿行礼折腰。”义熙二年(407),解下印绶辞官离任了。临行,作有《归去来兮辞》。

不久,晋朝又召他作著作郎,不就职。从此便断绝同州郡的来往,他的乡亲张野和四周近邻羊弘龄、宠遵等人有时有酒就邀请他,或者邀请他共赴酒席,有时虽然不认识主人,也欣然无碍,总是酣醉之后乘兴而归。再也没有造访拜迎的活动,所到的只是田家和庐山各处游玩而已。

刺史王弘在元熙年间(419~420)到达江州,很钦慕他,后来亲自造访。陶湩称病不见,不久又告诉人们说:“我生性不谙世情,因病守屋闲居,幸好不是为了慕声名而洁志操,哪里敢把王公的拜访作为荣耀呢!因为失误而流入不贤,这便是刘公干之所以在君子面前招致诽谤的原因,这种罪过实在不小。”王弘每每派人在路上等候,私下知道陶湩要往庐山,于是便派他的故人宠通之等人带着酒,预先在半路上邀请他。陶湩一遇上酒,在野亭举杯便饮,快乐得忘记了赶路。这时王弘便出面与他相见,于是一起饮酒欢宴终日。陶湩没有鞋,王弘环顾左右命令为他做鞋。左右询问他鞋子的尺寸,他便坐着伸长脚让他们度量。王弘邀请他回州里,问他乘坐什么,回答说:“我平素脚疾,一向乘坐篮舆,也足可自返。”于是王弘便命一个门生的两个儿子抬着他来到了州里,谈笑宴游之间,丝毫也看不出他对高堂华屋的艳羡。以后王弘再想会见他,便在草泽山间等候。至于他所缺乏的酒米之类,王弘也时时派人馈赠。

朋友中有好热闹的,不时带着酒菜前往相见,陶湩也无所推辞。每次一醉,就忘乎所以,其乐无穷。又不营务生计,把家务全都丢给仆人和儿子们。很少流露出喜怒之色,只要有酒便饮;有时碰上无酒,也雅咏不停。曾经说夏天虚闲无事,高卧北窗之下,清风徐徐吹来,自称自己就好像是羲皇时代的人。生性不懂音乐,却藏有素琴一把,上面不装琴柱琴弦,每当朋友聚会饮酒至欢快之时便扶琴相和,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死在宋朝元嘉年间(424~453),当时六十三岁,他的文章风行于世。

周旋态——以柔克刚的蔺相如

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颇率军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晋升为上卿,他以勇敢超群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长缪贤家的门客。

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一封书信,表示愿用十五座城交换这块宝玉。赵王同大将军廉颇和大臣们商量此事。认为把和氏璧给秦王,秦国的城邑恐怕不能得到,白白上当受骗;若是不给,又怕秦军来攻打。给与不给,一时难以决定。再者,想物色一个担任答复秦王的使者,也未找到。宦官长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担当此任。”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可以去呢?”缪贤答道:“为臣曾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相如阻拦我,说:‘你了解燕王吗?’我对他说:‘我曾随从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相见,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很想与你交个朋友。’因此我了解他,所以想投靠他。’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现在您是逃出赵国投奔燕国,燕国惧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请赵王治罪,这样也许侥幸被赵王赦免。’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臣下。为臣私下认为这人是个勇士,又有谋略,派他出使很适合。”于是赵王立即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给他。”赵王又问:“秦国若得了我的宝璧,却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两种对策衡量一下,宁可答应它,让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说:“谁可以派为使臣?”相如说:“大王如果确实无人可派,臣愿捧宝前往出使。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西行入秦。

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相如双手捧着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极为欢喜,把璧传给陪侍在左右的姬妾和臣子观赏,左右都山呼万岁。相如见秦王并没有交出十五座城的意思,就走上前说:“璧上有瑕疵,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他,相如手持璧后退几步,靠在一根柱子上,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骗取和氏璧,给我们十五座城邑是不可能的。’商议的结果是不想把宝璧送给秦国。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能欺骗,何况大国之间的礼仪往来呢?再说仅仅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是绝对不可以的。因此赵王才斋戒了五天,派我带着璧来在大殿之上呈送国书。他为什么这样做?无非是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和敦睦两国间友好的关系啊!可是今天我来到贵国,大王您只是在寻常的馆舍接见我,并且态度倨傲;拿到宝璧后,传给姬妾们观看,如此来戏弄我。我观察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座城的诚心,所以我便收回宝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王怕他真把宝璧撞碎,便向他道歉,请求他不要这样。一面召唤那主事的官吏,摊开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处的十五座城邑交割给赵国。相如看出秦王只是假意骗人而已,那十五座城邑压根儿不会给赵国,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秦国,不敢不奉献出来。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秦王估量此事,毕竟不可强行夺取,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请相如住在广成传舍。相如估计秦王虽答应斋戒,但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宝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大典,去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是信守盟约的。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从小路已到赵国了。况且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就会立即把宝璧送来。以秦国的强盛,如果真的能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敢为了保留一块璧玉的缘故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之罪应被诛杀,我情愿下油祸被烹,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仔细考虑此事。”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并有惊怪之声。侍从有人要把相如拉下去,秦王于是说:“如今杀了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却破坏了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不如照旧款待他,放他回赵国,想那赵王,也不至于为了一块玉而欺骗秦国吧?”最终还是在殿堂上接见相如,完成了大礼让他回国。

相如回国后,赵王认为他是一位称职的大夫,身为使臣不受诸侯的欺辱,于是封相如为上大夫,秦国没有把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不给秦国宝璧。

此后秦国攻打赵国,夺取了石城。第二年,秦国又攻打赵国,杀死了两万人。

秦王派使者通告赵王,想在西河外的渑池与赵王进行一次友好会见。赵王害怕秦国,想要不去。廉颇、蔺相如商议道:“大王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软弱胆小。”赵王于是前往赴会,相如随行。廉颇送赵王到边境,临分别时说:“大王,您这一去,估计路程和会见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您还没有回来,就请您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王的要挟。”赵王答应了,便去渑池与秦王相会。秦王饮到酒兴浓酣时,说:“寡人私下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您弹瑟助兴吧!”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说:“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的音乐,现在我给大王您捧上瓦缶,请大王表演一段,以示同乐。”秦王听了很生气,不肯弹秦。这时相如向前递上瓦缶,并跪下请秦王演奏。秦王不肯击缶,相如就说:“在这五步之内,我蔺相如要叫脖颈的血溅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从们想要杀死相如,相如瞪眼怒喝一声,侍从们都吓得倒退。秦王无奈,只好敲了一下缶。相如回头让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大臣们说:“请用赵国十五座城邑给秦王献寿礼。”蔺相如也说:“请秦国献上咸阳城,表示赵王的敬意。”直到酒宴散席,秦王也没有占上风。加上赵国原来也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因而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渑池之会结束后,由于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官位比廉颇还高。廉颇说:“我身为赵国的将军,有攻城野战、扩保疆土的大功勋,而蔺相如呢,只不过动动口舌,立了点功,竟然位高于我,而且相如本来出身微贱,太使我难堪了,叫我如何忍受坐在他的下首呢!”因此,扬言:“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这话后,就不肯和廉颇会面了。每当上朝时,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远远的望见了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于是相如的门客就一起进言道:“我们之所以离亲别故地追随在您左右,就是仰慕您出众的节义啊。如今您和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您竟吓得这样躲躲藏藏的不敢露面,未免过分的胆小了,平庸的人对此尚且感到羞耻,何况位居将相的人呢!我们没有这等涵养,请让我们辞去吧!”蔺相如再三挽留,说:“依诸位看,廉将军比秦王还厉害吗?”众人异口同声道:“当然没有秦王厉害。”“秦王如此权威,我尚且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责备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再不中用,难道就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强秦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两人在呀。如今如果我们两个人斗意气,就会如两虎相争斗一样,哪有两全之理。我之所以避着他,无非是重视国家的危难,轻视个人恩怨。”廉颇听说后,就袒露着上身,背捆荆条,由宾客引着,来蔺相如门前请罪。他说:“我是个粗鲁浅薄的人,想不到将军为人如此宽厚。”二人终于结为知交,成为生死与共的朋友。

……

司马迁:知道死神降临却不害怕的人,一定是很勇敢的人,死本身并不是难事,而怎样对待死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举宝璧斜视庭柱,又大声呵叱秦王侍从的时候,就当时形势来看,他最多不过是一死,可是这对一般人来说,往往会由于内心怯懦而不敢这么做。相如一旦振作起他的勇气来,其威势展现出来压倒了敌国。后来他又对廉颇谦让,使他的声誉高过泰山。他处事中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气,可以说是二者皆备啊!

同类推荐
  • 中庸大全集

    中庸大全集

    《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朱熹曾如此高度赞誉《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只要按照《中庸》的精义修身立业、为人处世、齐家治国,必定能达到天地万物各得其所的太平和合境界。可见,在古人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中庸》的作用多么巨大。可是,这部治国经典,对于早已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还有什么样的意义呢?现代人一谈起《中庸》,总觉得它要么高深莫测,要么不合时宜。其实,《中庸》所谈的道理是朴素的,也是永恒的。
  • 曾国藩家书(国学大书院)

    曾国藩家书(国学大书院)

    《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曾国藩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 二十四史-宋史

    二十四史-宋史

    宋代的版图固然不如汉唐盛世,但其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诸方面皆有独到之处,这也是宋代历史的魅力之所在。本书的编译,目的在于使读者了解《宋史》大致面貌,也从而对宋代历史有大致了解。由于《宋史》篇幅庞大,只能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内容,进行现代汉语的翻译。读者朋友或能借以引起对宋代历史的兴趣,更加关注这段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历史。
  • 先秦学术概论

    先秦学术概论

    本书为吕思勉先生之代表作,亦为我国论先秦学术之名著。全书既详叙各家学术之要旨,细探其发展之源流,亦深究诸派相互之错综关系,力辨其主要著作之真伪。尤为可贵之处在于,本书诸多探索性论述,均为后来之考古发现所确证。本书论证精当可靠,稳健之中又每有新见,是欲了解先秦学术者之必读且易读之书。
  • 大学·中庸

    大学·中庸

    《大学》将人的修身作为核心基础强调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治国平天下就应该以德为本。《中庸》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典籍,儒学,特别是理学,许多概念、命题出自《中庸》,《中庸》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将《大学》《中庸》整合编撰成了一本书《大学·中庸》,里面包含了很多先圣哲人的价值反思和体验,由此也向当代读者展示了他们卓越的思想表述才能,有着很好的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本书内容有四部分组成:原文、注释、译文、读解。注释简要明了,读解到位,对读者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热门推荐
  • 怨之长歌

    怨之长歌

    如果妖神在墟洞被诛……如果花千骨不曾身负妖神之力……如果花千骨没有被泼绝情池水……如果花千骨没有被逐蛮荒……如果白子画还能将花千骨带回绝情殿……但是,诛仙柱上十六颗消魂钉是真的,长留大殿一百零一剑是真的……剑断念,人断情!如果花千骨真能如白子画所愿,在这锥心刺骨,用心良苦的一百零一剑后断了她的执念……在绝情殿,依旧做他身边上慈下孝的小徒弟,依旧做他身边默默无闻的小石头……一帘幽梦,十里柔情,尽随流水……那么多的如果,结局是否就会让所有人满意?可惜,花若离枝,花自頽谢,枝亦无颜色……本文的开头就以这么多的如果为开始,接白子画执断念刺了花千骨一百零一剑后…
  • 首席蜜宠:少奶奶万福金安

    首席蜜宠:少奶奶万福金安

    初见她喊他叔叔,没想到他就是她指腹为婚的对象。“结婚后你谈你的恋爱,我继续做我的GAY。”那个男人给他一纸契约。可是……宠她,疼她,半路跑出来掐她桃花的男人又是肿么回事,不是说不喜欢女人吗?“宋承渊,你丫的腹黑无赖。”黎同学每天腰酸背痛站不起身子,太可恶了。后来……“离婚,请签字!”她咬牙切齿的把离婚协议扔给他。某腹黑男人看都不看,“离婚可以,把两件东西还给我。”“什么?”男人傲娇的说:“一颗心,一个娃。”【1V1,暖宠甜文,求收藏】
  • 婚后流水账

    婚后流水账

    生活太苦,只想吃糖,想造一颗超甜超甜的糖。于是有了这个没有太多狗血的甜甜的故事:有人问:“嫁入豪门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人称幸运值和可爱值堪比“熊猫”的“网红”袁茗月这样说道:“其实大家应该想问的是嫁给爱情吧,我感觉很幸运也很幸福,就跟世间所有的事情—学习、考试、工作一样,爱情其实也是要努力和运气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只二哈的生活日记

    一只二哈的生活日记

    此文是本哈(本哈士奇)对生活和思想的真实记录。有人说,不犯二的哈士奇不是纯种的哈士奇。本哈在这里要郑重地指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即使是只有1/1024哈士奇血统的狗子,也会犯连续10个相乘的二。
  • 双城记

    双城记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情节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之一,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奈特医生一家和以德法奇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本书的主要思想是为了爱而自我牺牲。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
  • 我在房间独白

    我在房间独白

    “我好像……生下来就是个错误……”有没有人救救我?我好像沉入了水里,黑漆漆的,压的我喘不过气。同学的排挤,家人的不管不顾,社会人士的唾骂……这一切把我推进深渊,绝望……好绝望。
  • 九界无双

    九界无双

    寒冷的气息;染透了乌黑的剑鞘。是神?是魔?阴森的号角;好似在幽幽的哀嚎。战争?还是哀悼?大荒;中原;江南;雷蛰;共同抵抗?愤怒之火!何时消磨?宿命之血!神魔的传说!地狱里沉睡的恶魔。冰与火的交融?绝响与天界之巅!笑傲在原罪中的喧嚣,谁唤醒了他,罪恶深渊里的微笑~
  • 跑不掉的小狐狸

    跑不掉的小狐狸

    男主是真正的名门世家,毕业之后便继承了家里雄厚的企业,在他一次偶然的一次应酬,遇见了女主,展开了一段孽缘……
  • 坠入千国

    坠入千国

    因为偶然得到的玉佩,使束负穿越到了古代。在这里虽然没有从前的烦恼,也没有束缚,但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改名为陆辰开启了蜕变模式!陆辰很快依靠自己天才般的能力与智慧,成为最有钱的人,在此期间爱上了女扮男装前来闯荡江湖的公主千晴,于是故事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