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2300000011

第11章 财税与预算(1)

进入主题之前,先谈一本相关的著作。梁在1910年曾说过要写一本百余万言的《财政原论》:“两年以来,废百业以著成一编,名曰《财政原论》,百余万言,以卷帙太繁,……杀青问世,尚当期数月以后,将撷其要节先刊布之,冀以为浸灌常识之一助焉。”(21:13)他在论《公债政策之先决问题》(1910)的附言里,也说“但限于篇幅,犹苦言未能尽,别于拙著《财政原论》中更详之也”。(21:54)

据《年谱长编》(页296-297)的记载:“是年(1909)先生以意态萧索,生活困窘,专以读书著述为业。三月成《管子传》一书,四月着《财政原论》。……据该书目次,知全书共分五编十八章,先生在例言中自谓‘所论皆归宿于我国,博征过去之历史,详写现在之情形,以示将来之方策。……所拟组织租税系统私案诸种,租税法私案及公债政策论、地方财政论,皆数年来所怀抱,几经研索,呕心而成。自若见施行,可以起宗邦于久衰,拯民生于涂炭’。可见先生年来对于财政学用功之深,怀抱之大,惜全书迄未完成。”

1910年2月梁写信给徐佛苏时,曾提及此书:“若旧稿则惟《财政博议》稿存有三十余万言,但其体裁不适于登报,且弟稍筹得款,便当付印,恐不足以应公之需。”(《年谱长编》,页311)翌年4月14日,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写信给梁说:“《财政原论》既为公数年心血所寄,若能印行,必于国民大有裨益。数日前接到是书目录一册,展阅一过,实为今日救亡拯急之书,既年内可脱稿,鄙意可不必分次出版,全书字数现恐尚难预计,至少总有五十万,就敝处营业情形而论,最好用租赁版权办法,附去本利预算清单暨章程各一纸,伏祈察核。如尊意以为不便,则全然让与,亦无不可,即祈核示价值,以便商办。至欲取回若干部数馈赠朋好,亦乞拟定见示。总之公所委托,苟力所能及,断不敢稍有推诿也。”(《年谱长编》,页334)

对此书既然有过这些明确的讨论,但何以日后却无下文?在梁的“残稿存目”内,也未见此书之存稿目次,这30余万或50万言的稿件下落何处?现在较可知的是,他在1927年发表的《中国改革财政私案》(8:1-59,以下简称《私案》——编注),大概是取材自此稿。

佐证之一是梁在此文末的后记说:“门人徐良得此稿于冷摊中,……顾不能记为何年作。大抵清廷派五大臣赴欧美考察宪政时,有过横滨而问政者,辄拉杂以告之耶?此稿未经印行,他日当录副存之。”(8:59)前述的引文说他在1909年4月著此书分5编18章,所以大致可推论《私案》是1908-1909年之间写的,原本打算作为《财政原论》的部分,但后因此书未能出版,所以1927年才以《私案》的形式刊出一部分。至于此书稿内的18章,是否曾分别另以单篇的形式刊出,则尚难确认。另一项佐证是李国俊《梁启超著述系年》(1986:109)说,《私案》此文“手稿1909年”。所以《私案》(59页,约4万字),大概就是《财政原论》稿(30余万言或50万言)中的一部分。

3.1晚清状况

在论述梁的财政改革之前,先大略解说晚清财政的状况与运作方式。清朝末期的财政衰败众所皆知,尤其是在光绪(1875-1908)和宣统(1909-1911)两朝。宣统期短,是强弩之末,可论之处不多。其实在光绪朝的前20年(1875-1894,即甲午之前),虽然财政已现窘状,但尚能应付。甲午战败赔款2亿两给日本(此时向外国举债3亿多两),之后国力大损,进而外债不断。1900年义和拳之后的庚子赔款更高达4.5亿两,从此中国财政一蹶不振。罗玉东(1932)对光绪朝的财政结构变迁,以及诸多相关问题和补救方策,做了很深入的研究(83页的长文)。他认为光绪朝的财政趋势,可以分成三期:甲午(1894)之前以节流为对策;甲午至庚子(1895-1900)之间的特征是“出入平衡的长期破坏”,开源与节流并重;庚子之后(1900-1909)情况严重,以重敛为补救之方策。梁所批评的财政状况以及他在这方面的建议与作为,基本上是甲午到民初(1894-1917)之间,属于罗玉东所研究的第二、三期,以及梁在民国6年任财政总长的期间。

甲午之后的国家财政窘状,可以从御史熙麟在1899年的奏折中,看出造成困境的主要因素:“甲午以后,每年陡增息债偿款两千余万,……而每年出入相权,实仍亏短至一千数百余万。……伏查近今之大费有三:曰军饷,曰洋务,曰息债。……统此三项已七千余万矣。此外国用经常,则京饷、旗兵饷需及内务府经费,……又各省地方经费,……边防及黄河、运河、海塘各工经费,……统此常经,亦几三千万。”(转引自罗玉东,1932:230)

这项结构性的问题,要用较长期的统计数字才看得更清楚。晚清的国家财政收支,可参阅《光绪会计录》(1896)和《光绪会计表》(1901)内的详细数字(1885-1894),但这两项史料内的项目复杂,需另有专文或专书作详细的分析。这是罗玉东在《中国厘金史》(1936)内整理出来的总支出结构变动(1874-1903);最后一栏以银两表示,其他诸栏内的数字,则是占此金额的百分比数。此表简明易读,只需指出一点:军需在历年的比例都占一半以上;而甲午(1894)之后军费比例的降低,是因为归还外债(与赔款)的比例大升而下拉;也就是说,受到甲午之后赔款与外债比例的大幅上升。

除了财务上的困境,财政系统也相当紊乱。清代延用明制,各省置总督巡抚(督抚),“综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权力既大且广。而各省内又设布政使(即藩司),掌管民政与财政。在制度未变质以前,各省民政由朝廷的吏部主管,财政则由户部辖管,督抚居于督率地位无得干预。太平天国后,督抚既是一省最高长官,又有军权在握,各省的布政使司在权力上已无法与督抚对抗,或甚至沦落为督抚的幕僚;各省的财政大权已不在布政使司手中,而在督抚掌中。太平天国时期,布政使司大致只能管到传统的税项(地丁钱粮与杂税),许多新设立的税项,如厘金、劝捐、土药,等等,各自有主管机构,督抚总揽于上;太平军被镇压后,这个形态就确定下来了。

此外,各省练兵的军需,也由督抚主持,朝廷因仰靠各省分摊巨额的外债与赔款,所以更纵容各省督抚;结果是各省的财政逐渐独立化,户部的掌控力衰微。度支部(由户部在1906年9月改制)在1908年底的奏折中,沉痛地指出失控情况:“乃近年各省关涉财政之件,……常有巨款出纳,日久竟不报部,莫可究诘,……并不咨商,径行其奏,……迨阅邸抄,而臣部始知有其事。”(转引自彭雨新,1947:88)

晚清中央与各省财政关系错综复杂,需要稍加解说。太平天国期间,因各地练兵筹饷之需,而导致各省财政实权逐渐自主化;中央政府无力承担沉重的财政压力,更需仰靠各省筹款解缴,后来因各省推诿,变成中央责成各省分摊诸项财政负担,形成“摊派”的局面,这是咸丰三年(1853)前后的事。财政收入由各省自行运用的部分,称为“存留”;缴交中央的部分,称为“起运”(也称为“解饷”或“解款”),这是沿用明朝的制度。若中央指示某省拨付某些款项,到某邻省或某地做特定用途,称为“协款”(或协饷);所以各省与中央的财政关系,合起来可以用“解款、协款制度”来描述。

这种制度的主旨,是在调剂各省收支的盈亏,统筹分配各地的税收。各省的财政状况分成三类:仅敷(不解不协)、不足(由邻省协济)、有余(协济邻省,余款解京)。在这种制度下,各省的存留额基本上虽有“定数”,但“起运”额则依中央的指示而异,所以各省无法自行量入为出或量出为入,对各年度的岁入也无从预估,甚是烦扰。各省的布政使司,每年要求下属的机构造“草册”呈送,然后核造该省的总册,内分起运、存留、拨用、剩余,送该省督抚复核,然后呈户部。户部在驳查审议后,才奏给朝廷核定各省的财政收支额。这种方式运作已久,但甲午之后财政的危机[详见周育民(2000)的解说],导致有改革中央与各省财政关系之议。1908年5月御史赵炳麟奏议统一财政权,其中有五项原则性的要点,来规范中央与各省的财权关系。(1)各省财政事宜,由各省藩司随报该管督抚,径行报户部,严行考核。(2)财政事件非先行咨部筹商,概不准行。(3)奏销按时造送,有任意逾限以至预算、决算无从准备者,由部参奏。(4)各省官银号无论旧设新设,将开设年月及资本实数,现发出纸票若干,准备金若干等事项,限六个月内列表送部稽核。(5)外债借还归度支部经理,以前各省所借之外债,应于国地税划分之前由该督抚筹还。这项建议经会政务处讨论后,认为度支部未必明了各省的财政状况,所订的划分标准恐窒碍难行,建议俟各省财政清理告一段落后,方宜厘定国家与地方税的项目。以各省在自然资源与产物状况差异之大,各地的税目必然复杂奇零,若硬要全国统一划分出国家税与地方税的精确项目,必有诸多困难之处。以宣统初年的《河南财政说明书》为例,所列应属地方税的有56项,甘肃省更有66项之多,可见各地的分歧复杂状况(“性杂款繁”),以及全国划一上的困难(“万难卒定”)。

再来看财政组织上的变更。光绪末期各省财政逐渐独立化,筹饷练兵之权也逐一地方化,而这两项权力几乎都集中在督抚手中。清廷在军权方面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化,在财政权方面也作了制度上的变革。最上层的改革,是1906年9月把户部改为度支部。主要原因是甲午之后赔款与外债大幅增加,户部一方面在筹款上的压力大增,另一方面是掌管了许多新事务(新创立的银行、造币厂,等等),更重要的是户部本身权威不足,无权稽核各省财政。

再说,朝廷的各项支用不足时(如建造颐和园的经费),就向户部索取;此外,海军与练兵之饷费,大都直接奏行,不经户部拟议;还有,朝廷又另设财政处与税务处,各由王大臣主事。其实财政与税务都是户部体制内的一支业务,现又另立机构,造成相互冲突牵制的状况。为了统合各路的财政业务,户部在1906年改为度支部,把财政处并入;原先依十四行省分司(即依行政区)管辖的制度,现改为依职掌区分为十司:田赋、漕仓、税课、筦榷、通阜、库藏、廉俸、军饷、制用、会计。这十司各自掌管全国的各项财经业务,目的是要把强大的地方财政权收回中央主管化。

从1906年起,各省的财政机构组织都有不同的调整,但仍无统一的体制可循。例如吉林在1907年改省后,把原先的户司改为度支司,其下设税务处,把原先的饷捐局、山海税局、烟酒木税局、粮饷处等都裁撤,并归于税务处。奉天在1905年就设立财政局,山西在1906年改设财政局综管全省财务,陕西在1908年才把原有的善后、厘税、粮务三局并为财务局。四年后(1910),朝廷下令统一各省的财政机构,但效果不佳。

依《各省财政说明书》所示,各地在改并财政机构之后,体系仍然不一,兹举广东与江西为例。广东省在宣统二年(1910),把原有的厘务局、清佃局、税契局、善后局次第裁撤,设财政公所,分内总务、赋税、会计、编制、饷需等五科,下设十五股。江西省在同年裁并税务、赈捐、田赋、税契诸局,成立布政公所,设总务、诠叙、田赋、税务、制用、会计等六科。单从这两省的例子,就可推知其他省的状况如何歧异;其余情况,可参阅彭雨新(1947:104)所列举的各省裁并财政机构状况表。

最后来看清末如何增加税源。各省的内外负担这么沉重,只好在省内自行筹款,增加税源的方法可谓各显神通,除了各种杂税,较重要且具共通性的有四项。

第一,盐税加价。甲午之前各省已有借盐斤加价来筹款之事,但基本上还是要由户部奏准,一律征收,或由各省督抚奏准,由该省单独征收。盐税是历代重要税项,但1908年度支部通令,各省的盐税一半留省支用,一半解部作练兵经费。因为有一半可留省支用,各省常以筹款为借口,税率轻重不一,民情因而苦乐不均。以江西为例,就有六种盐税:淮盐加价(6次合计每斤共16文)、零盐加价(内容不详)、浙盐加价(4文)、粤盐加价(4文)、浙商认缴津贴(每年1万2千两)、粤盐口捐(内容不详)。单是江西一省的盐税就这么繁杂,可见一斑;其余情况另详见彭雨新(1947:93)对广东等十省状况的表列说明。

同类推荐
  • 大爆炸到社会:哲学与经济

    大爆炸到社会:哲学与经济

    本书从宇宙起源开始讲经济学,范围包括从什么是科学到讨论的规范,从认识人自身到认识人所处在的社会,从复杂性原理到变化的环境,在重新理解经济学基础的同时,尝试解答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本书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经济学之前,从第1章~第20章,里面涉及的许多概念是为后面的经济讨论做铺垫。第二部分是经济学,从第21章到第93章,讨论的是经济学原理、经济制度、经济环境等。第三部分是经济学之后,从第94章到第103章,是原创的哲学内容,是对第1章的第一个问题的解答与延伸。
  • 解读浙商——浙商如何基业常青

    解读浙商——浙商如何基业常青

    资源小省造就经济大省,初步答案可以肯定为,是浙江商人创造了浙江经济的奇迹。然而,浙商的崛起又是凭着什么呢?浙商是浙江籍商人的简称,指的是出生于浙江区域内的商人群体。因此,要探究浙商崛起的原因,必须从浙商与其他区域内的商人群体的比较分析中来展开。为什么“三无”(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起步,“五低”起飞(起点低,知名度低,文化程度低,企业组织形式低,产业层次低)的浙商,会成为全国第一创富集团?资源不怕少、企业不怕小、身段不,咱低是他们的特色和优势。浙江的民营企业和国有经济的共生共荣,小企业和规模经济的统一,本土化和国际化的互动,专业市场和特色产业区等,这些现象不是浙商的首创,就是浙商做得最好。
  • 男人要懂经济学

    男人要懂经济学

    《男人要懂经济学》涵盖的经济学现象比较广泛,绝大部分都是用事例在说明经济学中的现象,包括经商、职场、投资、生活等方面,很多人在掌 握了一定的经济学知识以后,无论是做事还是生活,都会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也就是说,正确且开明的经济学知识 ,会帮助你生活得更好。
  • 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本书包括寿险公司内部控制概述、寿险公司组织结构、寿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公司营运管理、财务管理、个人营销管理、信息管理等9章。
  • 刘邦驰文集

    刘邦驰文集

    我们党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领导我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新时期的具体情况出发,对我国社会主义财政面临的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创见和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使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在我国更加完备、更加系统和更加具体化,为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热门推荐
  • 阳乾

    阳乾

    阴为阳之眼,阳为阴之眼,阴阳交错,即为相容,阴盛阳衰是为坤,阳盛阴衰是为乾,天乾地坤,天地自立。天为乾,地为坤,天地为一鼎,乾坤鼎中生造化,且看主角如何逆天成长,夺取天地造化,成就无上神通,坐拥天下。
  • 冬日里的第一缕阳光

    冬日里的第一缕阳光

    司瀚与权岩水火不容,多年私人的恩怨,当他知道夏缓是权岩的爱人时,设计了一场布局,让夏缓家破人亡,与司瀚签下了不平等条约,渐渐女主爱上了他…当夏缓知道当年的真相时,她独自带着肚子中的孩子逃跑了……当年的恩怨情仇是否可以解决,女主还会不会再爱上男主……
  • 花随人圣盦摭忆

    花随人圣盦摭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桐人的异界游历

    桐人的异界游历

    本文讲述的是桐谷和人因一次意外而穿越到另一个位面执剑走天涯,同时桐人也打起了一千分的精神,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世界提倡“婚姻自由”
  • 胖妞追龙记

    胖妞追龙记

    在现代各种生活所迫之下身材的苗条女主,穿越到一直被圈养的甲清儿身上,前世的自尊心绝不允许那一身的肉肉苟活在她的身上,开始了她的减肥之路,然而这具身体对食物的本能远远超过了女主的意志力,神经大条的女主最后在被各路外人嘲笑下越来越自卑了,而在一次以外之下她救了一个小孩后,却被目睹这一切的男子看到竟然夸她美若天仙,女主乐了决定用尽一切办法将他拐回家,可此男子却绝非常人..
  • 锦木花开华笙落

    锦木花开华笙落

    一朝穿越,她成了丞相府二小姐。初到异世好吧,我认了,可是为什么一醒来就被五花大绑的?联系家人要赎金?大哥,你在搞笑是吗,我才刚过来,都不知道爹娘是谁你让我怎么跟我家人联系啊!被救了,本以为可以吃吃喝喝当大小姐,没想到还得远途跋涉地去上学,这也就算了,天天对着个冰块脸老师是我欠了谁的吗?王爷有什么了不起的,有婚约又怎么了,早晚我都搞黄它!现在我惹不起躲得起可以吧.....三年后……金凌国新皇:璃王,麻烦你看好你王妃行不,别老带着我家皇后妃子打麻将……南宫引流:小锦儿,我的后椅虚位以待哦,快点来……凤庭玉:小锦儿,天下一半商铺都是我家的,可是就缺个女主人,要不要试试……宇文璃:爱妃哪里去?快别关心别人家闲事了,本王带你去吃好吃的……
  • 邪王溺宠:天才少魔女

    邪王溺宠:天才少魔女

    她是仙界至高无上的仙尊,因爱人亲人双双背叛,一朝惨死;她是遗孀国紫家大小姐,本应享尽荣华富贵,却因废柴之体而被庶妹活活打死;仿佛冥冥之中的注定,三世之劫,当她变成她,大陆将会有怎样的变数?他是魔界之子,邪魅残忍,却唯独对她一见钟情。强强对决,当腹黑碰上腹黑,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星城指挥官

    星城指挥官

    卢瑟,是一名星城指挥官,在一场意外事故中穿越到了另外一个宇宙。带着金手指人工智能奥拉,能打能抗能造的作弊器星城,就问你能不能一路win到底
  • 物种狂欢

    物种狂欢

    那深埋于基因中的恐惧,随着震天的怒吼被唤醒。那段本应消失的历史,那被人为抹去的时代,那奴役了人类数万年的‘神’再次出现了。在进化的道路上,人类曾经出现过一个断层,没有壁画、没有遗迹甚至连化石未出土过。有关人类的痕迹被刻意的抹去,因为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作为进化路上最杰出的物种,却在距今十万年前,被突如其来的生物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