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2300000022

第22章 外债与内债(6)

以袁当时的政治威望,在直隶尚且如此狼狈,原因其实很明白:

政府和民间早已枯竭,再刮有限。其余诸省募集公债的状况可想而知:湖广总督在宣统元年(1909)奏准借公债240万两,用以偿还已届期的华洋商款300万两;安徽奏准借公债120万两,以偿付因海陆军费及各种政务岁出之亏额(21:96)。这三省的例子都在说明同一件事:借公债的目的是用来偿旧债和补漏洞,而不是用在新建设和开发新资源上。梁说得对:“今者内而中央政府外而各省,何一非穷空极匮,罗雀掘鼠。”(21:105)虽美名曰公债,但实质上是另一种强制性的税收。

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梁认为出现了一些怪异的状况。(1)“此种为定期定额偿还公债,而无据置年限,此一奇也。”(21:98)其实这些公债都有明确的年限规定:直隶公债的偿还项下说“自光绪三十一年起,每年带还本利,六年还讫”(21:94);湖北公债自宣统二年至宣统七年间还讫(21:96-97);安徽公债自宣统三年至宣统八年间还讫(21:97-98)。(2)“内债而指定财源,以为担保,此又一奇也。”(21:99)政府财政能力不足,以诸项财源为担保昭信,虽与欧美状况不同,但何足为怪?(3)“公债票可以为完纳租税之用,此又一大奇也。”(21:99)依据直隶公债规定:“凡本省之田赋、关税、厘金、盐课、捐款,皆得以满期之债票缴纳。”(21:95)这是激励性的措施,梁认为公债票的性质与公司的股票相同(此点可议),而与货币绝异,直隶公债竟可当钞票用来缴税,“要之为万国所无也”。梁苛求矣!(4)“公债之息率每年递增,此则奇中之最奇者也。”(21:100)梁举英、意两国创行公债利息递减之法,赞叹此举能直接减轻国库之负担,间接减轻国民之负担。而袁的公债做法适反:“第一年七厘,以后每年递增,最后三年增至一分二厘。”(21:94)英、意之公债是建设性与扩张性的用途,是用于营利之途,民间信任且勇于认购,在需求殷切之下,公债利息虽递减而募集者不惧。反观中国的公债,在利率上虽六年而倍其旧,但民间信心不足且资金枯竭,利率再高也乏人应募。

梁认为上述四项特点,可名之为“袁世凯式公债”,他认为这种袁式公债还有四项技术性的缺失。(1)面额太小:日本面额最少之公债为25圆,学者多议其非,今小债票每张10两,则更小矣,盖收息不便也。(2)派息太疏也:各国公债每年派息总在两次以上,此仅一次。(3)偿还之定期定额也:公债以永息者为最善,有期者次之,定期定额偿还者无伸缩力,最下。(4)偿额之不用抽签法也:

各国皆同,惟此无之。(21:100)综观这四项缺点,可以说梁是以欧美诸强在最佳状况时的条件,来对比中国各省募集公债时的各种窘况。欧美正值兴盛期,殖民地扩张,工商业发达,金融市场健全流畅,梁何必以富壮者的作为,来对照贫弱窘迫者的惨状?梁毫不保留地讥评袁的公债作为:“殊不知为彼画策之人,殆不过一知半解之新学小子,于生计学、财政学之大原理瞢无所识,以至演此笑柄。笑柄犹可言也,而遂展转效尤,流毒无已。袁世凯所谓利国便民之政,转为误国病民之阶者,彼自当之矣。……袁世凯之在直隶,其时全国练兵费咸集北洋,恣其挥霍。其募债似非出于穷,无复之之计,度不过为功名心所驱,欲举前人所不能举之业以自伐耳。”(21:104)日后梁有机会入袁世凯政府,民国6年也曾任财政总长,当家之后才知缸底无米,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此外,农工商部于1910年10月5日曾上折奏请筹借“劝业富签公债”1000万元。方法是制票1000万张,每张售1元,略仿签捐票办法,以300万元为奖金,年给官息2厘,60年为止,不还本。

此款用来资办实业,鼓舞公债,债息由大清银行作保(25上:27)。

此项公债的办法确实怪异,尤其以年给官息2厘、长达60年而不还本最为奇特。梁写了好几点批评,大都在评论具体办法的规定,尚称公平:(1)既是公债而有300万奖金,实已把公债与彩券合一,以迎合国人赌博彩票之风习。(2)所欲兴办之实业目的未明,恐托名欺人诈款而已。此议后来由侍御黄瑞麒参劾,旨交部复议,同年12月奉谕缓办。梁的批评中肯,此事确实不当。

4.3.4书生报国

1914年3月时正值袁世凯当国(大总统),梁任熊希龄内阁的币制局总裁,“启超自奉职以来,目睹财政艰窘情形,忧心如捣。徒以官守攸分,未敢越俎建议,……”(31:14),但他还是忍不住写了3页的《上总统书》(“论财政问题”,31:14-16),旨在建议新的公债策略。“启超尝详考其导民利用之法,……苟能实行,则一万万圆之内债决非难致,而目前财政之险象,亦可以昭苏矣。”(31:15)

前述清末两次公债失败的经验,以及袁在直隶的公债成绩,总计亦未超过1亿元,梁有何高明之策要献给袁总统?

他所提议的炼金术其实很简单,也很乐观。他要求下列四项金额皆以公债为交付之手段,而此四项所需之公债数额为1.35亿元左右,所以他认为要募集1亿元公债“决非难致”。(1)“请令凡掌司出纳之官吏,皆须缴保证金,而其保证金得以公债代之。”(2)“请令凡贩盐售卖者,纳公债作保,许赊税价若干用。”(3)“请速颁定国民银行条例,令人民欲办此种银行者,得用公债作保,发行兑换券。”(4)“令中国银行所发行兑换券,须以公债为准备。”(31:15-16)前两项的要点,是把公债当作保证金来运用。保证金原应以国币缴纳,而梁建议改用公债,等于是把公债当作钞票使用,而这正是他批评袁办直隶公债时的一大缺点:“公债票可以为完纳租税之用,此又一大奇也。”(21:99)依梁之见,把公债当作保证金抵押品,则日后政府不必偿付这些公债本息(自己发行、自己收受),此项公债既可卖钱又可不必偿付,一举两得。

主要的问题在于后两项:以中国财政之困窘,所发行的公债已少有人敢买,如何据以为银行发行国币之准备金?再说,中国币制混乱,银币价值尚且起伏不定,现在要发行纸币形式的银行兑换券,民间何以有信心?就算勉强有,但一见到发行的准备,竟是财政窘困政府所发行的公债,信心恐又失去大半矣。梁“窃谓今日救国大计,无逾于此,……若蒙嘉许,当更而陈详细办法也”(31:17)。袁以过去在直隶劝募公债的惨痛经验,岂会轻信这种乐观的建议?袁应该还记得梁曾严词批评直隶公债之四大奇事,但恐碍于身份不便反讥尔。梁写此项建议时是1914年,李达嘉(1997)的研究(第4节“财政措施与商人的反应”,页117-125)很能解说此时的状况。袁在民国成立后财政困窘的主因有二:一是清廷所欠的外债仍需由民国政府偿还,二是民国之后各省自顾不暇,不但不将解款缴交中央,反而要求接济。袁在内外交迫的情况下,对外继续举债(善后借款),对内则整顿旧税(盐税、田赋、关税、厘金),另加新税(印花税、烟酒税、所得税、特种营业税等等),这些苛捐杂税使得商民的负担更为沉重,抗税抗捐的风潮层出不穷。

在公债方面,袁于1913年2月颁布《民国元年六厘公债条例》[详细的16条文见千家驹(1984:37-38)],预定发行2亿元,但不久后因为得了善后大借款而未发行[详细内容见宓汝成(1996)]。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无力贷款给中国,所以梁在此时献上发行公债的新政策。梁的建议虽未落实执行,但综观1914-1916年,袁政府一共发行过三次公债: 第一次(1914年8月)定额1600万元,因在3个月内收款超过定额,于是增加债额800万元,前后实收2500余万元。第二次(1915年4月)的公债定额2400万元,同年9月时已收2600余万元。第三次(1916年3月)发行公债定额2000万元,后因护国战争爆发,到6月底只收到30余万元。这三次发行的公债中,有两次超过目标,成果斐然。中央设公债局以梁士诒总其事,各省将军、巡按使、财政厅、中国和交通两银行的各地分行皆负协助劝募之责。此外,各省富商也是主要的劝募对象,各行各业的领袖,皆以顾问或咨议的头衔协力劝办。另一种方式,是中央依各省的贫富状况,订定数额摊派给各省,各省财政厅依类似原则往各县市摊派。

袁政府的公债兼采自由认募、强行派销、省县分摊的手法,这和他在直隶总督任内的手法类似。只是当了总统之后,募集的范围更扩大,纵深更可观,可以说是用政治压力来解决部分财政问题。此外,政府的银行体系(如中国和交通银行),更是袁政府推展公债的支应金融体系;相对于清末直隶时的状况,袁多了一项现代金融的管道。

相对地,梁的四项建议基本上还是属于经济手法,只是辅以行政上的配套性约束,属于半强制性的公债发行法。

4.4回顾省思

沉重的外债压力,是清末经济的一大问题。梁身在日本,以感性的诉求和理性的计算,析述此事的来龙去脉,并提出偿还的计划书。

他的论述清晰条理,佐以日本的成功实例,来鼓舞国人解决此事的信心。然而清末外债的清偿,不只是单纯的债务问题。一方面是中国的偿债能力有限,人民的赋税负担已经过重,而课税的新名目仍一再添增;更复杂的,是列强之间为了贷款给中国清偿外债,而引发了外交上的紧张与冲突。民间虽有筹还国债之心,政府也有以国民捐来偿国债之议,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梁最倡议的方式,是由政府发行内债,用以筹措币制改革的资金,并作为偿还外债的基金。然而清末的几次公债发行经验,最后都沦为民间的报効与捐输,所以袁世凯主政时所发行的公债效果都不理想,还被梁严词批评。整体而言,在1901-1911年(所谓的“新政”期间),直隶、湖北、安徽、湖南、邮传部先后发行五次公债,总额达1690万两。由于政府债信不佳,民间观望不前,结果是这批公债有78%左右(约1324万两),被外国的银行和洋行收购,原先的内债竟转变为外债:日本占了约45%,英国约有50%,德国约5%;也就是说,列强通过各省的公债发行,把经济与政治控制力渗透到深层的命脉里。

到了辛亥革命时(1911),各地都有治安或军事上的危机,中央与各省更积极地扩充军备、整军增兵,也因而举过二十多次外债,但多数未能成功。主要原因是列强对清廷的经济能力与治理状况已失去信心,常以保持中立为借口拒绝贷款。这些未成功的外债交涉过程,并不在梁的议论范围,所以本章不拟触及,请参阅许毅(1996:643-652)的概观性解说。民国3年梁任币制局总裁时,正式提议发行公债,后因1914年欧战爆发而未能落实执行,但同时期袁总统所发行的公债,最后还是以强行摊派、省县分摊的手法进行,和清末的做法并无多大差异。

梁并非专业的财经人士,他在海外纵笔为文析述中国外债的窘境,讥评清廷的内外债政策与措施。本章从他当时所写的诸多议论,综述出他的基本立场、观点、见解,可以感受到他从日文的财政与公债著作内,吸收到不少基本的内外债学理,解说给中国读者理解;同时也能介绍欧美诸国如何运用内外债的优点,来解决国家经济的困境,或甚至因而提升国民经济的水平;他也说明了内外债如何使落后国家(如埃及)陷入悲惨的状态。我们可以说,在内外债的学理与各国经验上,对当时在这方面所知有限的中国知识界与部分官员,梁提供了相当有用的信息。

但这些信息的层次是“现买现卖”型的,谈不上真知灼见的程度,也无所谓的“学理代表性”。基本上梁是针对中国的现实问题,去找相关的书刊,饰以笔锋与讥评。在这种状况下,他对内外债的见解是属于报章杂志型的议论,当时能做这类层次评议的人必定不少,只要翻查同时期的报纸,就可看到许多类似的见解与评论。我们可以说,梁对内外债的见解,并无特殊深入之处,也无远超侪辈之议论,只是他有一支比别人更能“搅动社会”的利笔,因而更引人注目。

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以清末民初政府财政窘迫的状况,再加上政局的动荡,清政府和袁世凯式的公债,依欧美的标准来看当然可笑。

梁身在日本,持欧美诸国富贵人家的眼光,讥评处于屋漏墙倾状态下清末政府的狼狈与低劣手法,说得头头是道;但一朝入阁主政,捆手绑脚,难以施展,所献之策亦未见高明。清末民初的公债问题,是整体性的政治、社会、经济问题,而非个人能力高低的问题。再从政策的影响性来看,梁对内外债的议论虽然慷慨激昂、头头是道,但对当时政府的财经政策有无实质的影响?他的意见有无落实的可能?从前面几节的内容看来,答案都是负面的。

同类推荐
  • 房地产估价

    房地产估价

    田杰芳等编著的《房地产估价》共分为12章,包括房地产估价概述、房地产价格与价值、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房地产估价原则、市场法及其运用、收益法及其运用、成本法及其运用、假设开发法及其运用、长期趋势法、土地价格评估、各种类型的房地产估价及房地产估价报告和程序。《房地产估价》可作为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用书或教学参考书。
  • 富世绘

    富世绘

    叶檀作序推荐说:“这本图书是中国新富阶层生动的镜像,读这些文字更像看一部关于中国新富阶层的纪录片。不同主角的“出生”、成长,甚至八卦娱乐到剪光头发,从个人悲欢到群体浮沉都跃然纸上。”这是一本个性鲜明的中国富人“浮世绘”,它选取的更多是中国快速造富之后,作为个体富人的剧烈适应或者被适应的过程描述和分析。整本书的写作,除有趣的富裕阶层故事外,调侃里亦有严肃的观察,松散的故事里有严密的财富逻辑。”
  •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中国的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中国贫富差距恶化的根源到底在哪?怎样理解中国金融的逻辑?新国有化的危险到底在哪?”陈志武为您解说中国经济。
  • 强国之路20年

    强国之路20年

    本文为著名作者刘战英所著的社会理论专著,刘书林,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国际关系扑朔迷离,错综复杂,要进入世界政治与经济这个学科的大门,把握国际关系的本质,认清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必由之路就是熟悉国际关系的历史经验,掌握有关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历程,是资本主义列强争霸和扩张的历史,也是国际社会的秩序和准则逐步形成、国家行为得以规范的历史。西方国家的学者从西方立场和角度力图探究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主张,推动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热门推荐
  • 舍器再为仙

    舍器再为仙

    辛晓黑原为黎辉天的天主,精通造器之术,天上地下,数界之内,唯其造器始祖之名无人敢违。可月有阴晴圆缺,天有不测风云;因天界与天象一战,炼制大量神兵而耗尽心力,实力不足原本的百分之一。其弟子然执觊觎其宗师之位许久,故趁其毫无防备之机,果断出手毁其法身,又因念及师徒旧情,所以仅创其元神,而未直接湮灭;后封印辛晓黑记忆,废其轮回之缘,欲囚禁永世。一次偶然的内乱,被人救出,投于下界,一世为人,名为什天。本会平淡一生,可谁知遇其前世之作封神塔,又结识塔中封印之人;因缘际会之下,踏上修行之路。经过曲折的经历,看淡世间百态,经天象帮助,记忆逐步恢复,再修辉煌;又因天象野心,险些铸成大错。为了实现对唐秋滢的承诺,不畏踏上重回天界之路,不惜踏上荆棘路而刻苦修行;虽虚无缥缈,但仍不轻言放弃。“只为了当你抬头之时,可以看见属于你自己的信仰。我会在蓝天之上留下我的名字,纪元之久又何妨!在此,我什天发誓:此生必将我名,铭刻于九天苍穹!你要相信,我的名字堪比骄阳!”
  • 职业和尚

    职业和尚

    一个深山寺庙里的俗家小和尚,独身一人闯荡社会,出师不利的他,会自暴自弃吗?当面对家族人的陷害,从高高在上的公子哥变成一无所有的穷要饭的,从面对繁华社会的诱惑,他会怎样面对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他眼里又是怎样的一个理解?ps:各种求!!!
  • 疯狂智能

    疯狂智能

    你是天才,在我这里天才不值钱!你有亿万身家,我随便做个东西卖出去都能过亿!你是艺术家,我随便一个职业出来都是宗师级的!你有传说级别的武学,天下无敌?拜托,你抗得过我的游戏技能再说吧!
  • 校草大人爱上小甜心

    校草大人爱上小甜心

    第一次男女主相遇,男主正被小混混欺负,女主看到了忍无可忍,直接踢向小混混救了男主一命,男主变对女主一见钟情了
  • 复仇三公主的完美爱恋

    复仇三公主的完美爱恋

    三个才六岁且天真可爱的小女孩,被亲情与事实推向地狱之门,接受了长达五年的死亡训练,她们封存了她们那个年纪该有的天真和善良以及一切的一切,剩下的只有那颗冰冷的心。10年后她们重新回到这里,开始她们的复仇计划。她,亿年冰山,但是在姐妹面前却是温柔可人;她,冷酷无情,对姐妹却温柔尔雅;她,可爱调皮。他,亿年冰山,讨厌女生,特别是花痴。但是她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一切;他,十足十的花心大少,但自从遇见了她,心中就只有她;他,一个温柔王子,见到她,眼里都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眼神,变的一心一意。她们(他们)的相遇会发生怎样的火花?而她们是选择爱情,还是报仇呢?
  • 王家有女初长成

    王家有女初长成

    她,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户家的女儿,而他是皇帝钦封的王爷,在一次阴差阳错的碰撞中邂逅,是缘还是劫?
  • 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道德真经注

    道德真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暴风里的雪

    暴风里的雪

    一个善良的女人,从一开始的单纯,因为世俗的眼光,变成一位随性的女人,成为男人的玩弄品,最后成为杀人魔……
  • 你爱我,是件很好的事

    你爱我,是件很好的事

    孟楠:一见钟情?应该也有点。日久生情?好像也是。反正认识程嘉楠就是一场不要脸的旅行......程嘉楠:你妈说的对,又不是第一次睡!暴力女&腹黑男的爆笑奇葩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