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2300000043

第43章 先秦田制(1)

梁氏对先秦田制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但分散数处:(1)“前论” 第八章“经济状况之部分的推想”(页50-54),(2)随后的“附录四:春秋‘初税亩’(误植为‘作’税亩)、‘用田赋’释义”(页55),(3)“本论” 第六章“儒家思想(其四:孟子)”(页89-90),(4) 第二十一章“乡治问题”(页174-177)。梁并未以田制为主题作系统地探讨,而是在提到相关问题时附言几段或几句。

在这种结构下,我们不容易掌握他对先秦田制的完整看法(他当时并无此意图),因而也不易对他的说法提出系统性的评论。这是个庞杂的大论题,在此只能在较小的幅度与较低的深度上,就梁在《先秦》内的一些片断论点,摘引整理出几个议题,就我们所知道的不同见解,提出对应性的解说与评论。

1918-1919年,《建设杂志》曾经对“井田制度有无”这个议题,刊登过一系列的辩论文章,主要的参与者有胡适、胡汉民、廖仲恺、朱执信、季融五、吕思勉等人。这些文章于1965年在台北汇印成书《井田制度有无之研究》(共147页,本书原由上海华通书局出版),对井田有无的各种看法,以及与先秦田制相关的论题已大致有具体的呈现。梁在1922年编写讲论《先秦》时,不知是否已听闻胡适等人的争辩,然而从《先秦》内相关的论点看来,感觉不出梁对那项辩论有所反应。

民国以来,对先秦田制与井田说争辩的文章很多,有些是单篇专论,有些是在土地制度史内附带论述,有些像梁一样在论先秦史时带上一笔。我们认为其中最有力的辩解,是钱穆(1932)论述《周官》的著作年代时,在第3节“关于田制”的详细深入解说,以及齐思和在《孟子井田说辨》(1948)中,将孟子论三代田制的一段文字,与回答毕战的一段文字作出区分,认为后者是专替滕国设计的方案,这帮助我们澄清不少混淆的观念。

从民国初年胡适与胡汉民等人辩论“井田有无”以来,这场大争辩至今仍未止息,学术期刊上还不时出现各式各样辩解井田的文章。以专书形式探讨井田制的研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陈瑞庚《井田问题重探》(1974)、金景芳《论井田制度》(1982)、徐喜辰《井田制研究》(1982)、吴慧《井田制考索》(1985)。这些专著以及无计其数的单篇论文,各自从独特的角度出发,论证井田问题的各个面向,可说是众说纷纭,至今尚无能相互信服的定论。日本学界对井田制的研究,请参考佐竹靖彦《日本学界井田制研究状况》(1999a),和佐竹靖彦《从农道体系看井田制》(1999b)。佐竹的基本见解是:“笔者明确地认为井田制确实存在。”(1999a:240)

在这些庞杂的文献中,以“孟子井地”为主题的论文并不多见,在此仅举两例。木村正雄《孟子の井地說:その歷史的意義》(1967)是较早的一篇,他认为“井地说”是孟子独创新倡的(页167)。方清河的硕士论文《孟子的井地说》(1978),基本论点和本章的看法相近:孟子的原意是井地“方案”而非井田制,井田制是后儒误会、附会、强加注释而仍无法求自圆其说的“人工产品”。可惜这篇论文没有整理发表在期刊上。虽然本章和方先生的基本路线契合,但在论证方式与佐证数据上仍有相当差异,各自有侧重的面向。若举一例以说明差别,则本章第10.5节“附论:从井字的根源看井田说”,是历年来否证井田说较独特的方式。

本章从一个较特定的观点来探讨这个问题:井田说源自《孟子》,而孟子当初替滕国所规划的是“井地方案”(即“井字田”),目的是在“正经界”,这与后儒所谈论的、理想化的井田制无涉。把“井地”和“井田”混为一谈,是日后争讼井田有无的肇端。整体而言,井田有无的辩论,是自树稻草人的虚拟“空战”,正如胡适在《井田制度有无之研究》(页30)所说的:“‘日读误书’是一可怜。‘日读伪书’是更可怜。‘日日研究伪的假设’是最可怜。”20世纪50年代之后,有许多学者从马列史观的角度,探讨先秦田制与井田说;从较宽广的角度来看,本章的论点也可以视为我们对这两个主题,以及对各种不同诠释的回应。

现在来看梁的切入点。他说:“吾侪所最欲知者,古代田制(或关于应用土地之习惯)变迁之迹何如。”他引用《孟子·滕文公上》的说法:“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并“认孟子之说为比较的可信”,原因有三:“农耕既兴以后,农民对于土地所下之劳力,恒希望其继续报酬,故不能如猎牧时代土地之纯属公用,必须划出某处面积属于某人或某家之使用权”;“当时地广人稀,有能耕之人,则必有可耕之田。故每人或每家有专用之田五七十亩乃至百亩,其事为可能”;“古代部落,各因其俗宜以自然发展,制度断不能划一。夏殷周三国,各千年世长其土,自应有其各异之田制”。(页51)

他所说的三项理由,是印象式的一般论点,不具争辩性;在此要和他互论的是,他在页51-52对三种田制(夏之贡、殷之助、周之彻)内容的解说。其次,他在页55对“初税亩”和“用田赋”各写了一段释义,内容值得作较深入的评述。再次,他在页89说“孟子于是提出其生平最得意之土地公有的主张,即井田制度”,但梁对孟子的井田(其实应该是“井地”)主张认识并不够深刻,值得补述与辩证。

以下将逐一评议上述的子题:贡、助(附论:助与藉)、彻、“初税亩”与“用田赋”、孟子的井地方案(附论:从井字的根源看井田说),此节是全文的核心重点; 第10.6节综述本章的五项主要论点,并用以对比学界对这些论点的认识。

10.1贡

先引述梁对“贡”的解说全文:“贡者,人民使用此土地,而将土地所产之利益,输纳其一部分于公家也。据孟子所说,则其特色在‘校数岁之中以为常’而立一定额焉。据《禹贡》所记,则其所纳农产品之种类,亦因地而殊。所谓‘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是也。《禹贡》又将‘田’与‘赋’各分为九等,而规定其税率高下。孟子所谓‘贡制’,殆兼指此。但此种课税法,似须土地所有权确立以后始能发生,是否为夏禹时代所曾行,吾不敢言。所敢言者,孟子以前,必已有某时代某国家曾用此制耳。”(页52)

梁对“贡”的解说太浓缩,读者不易充分理解。其实“贡”的赋税方法,龙子已经讲得清楚,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滕文公上》)孟子没有解释“贡”,可能因为这对当时的人而言是明显的事。现在一般的了解,以为“贡”是由下呈上,其实由上赐下也可以称为“贡”。

《尔雅·释诂》说:“赉、贡、锡、畀、予、贶,赐也。”在《滕文公上》内,“贡”与“助”、“彻”相比,大约是较单纯的:“上以地赐下,下以农作物呈上。”古时的耕种技术容易耗损地力,贵族以土地赐给民众,目的是利用民力来开垦土地;可想见除了税收之外,“贡”还包含土地开垦的用意。然而与“助”、“彻”相比,“贡”显得较简陋而无精心规划的内涵。《万章上》篇:“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在孟子的心目中,似乎比夏还早的舜时,就已经有“贡”了。

其实“贡”字出现得并不早,应该不会是夏代的制度,可是在战国初期普遍将“贡”归之于夏后氏,例如同时期出现的《禹贡》即是。再说,《禹贡》中的“贡”仅指特产,与普遍征收的“赋”不同。梁说孟子所谓的“贡制”兼指《禹贡》的“赋”,其实《禹贡》已逐州将“田”与“赋”的等级分好了,哪里还有《孟子》内龙子所谓的“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之余地?战国时诸家的传说杂出,如果硬要调停其间,将治丝益棼,不意梁氏亦蹈此弊[详见齐思和《孟子井田说辨》(1948:105)]。

10.2助

10.2.1“助”解

梁对“助”的解说是:“孟子释助字之义云:‘助者藉也。’其述助制云:‘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此或是孟子理想的制度,古代未必能如此整齐画一,且其制度是否确为殷代所曾行,是否确为殷代所专有,皆不可知。要之古代各种复杂纷歧之土地习惯中,必曾有一种焉。在各区耕地面积内,划出一部分为‘公田’,而藉借人民之力以耕之。此种组织,名之为助,有公田则助之特色也。公田对私田而言,《夏小正》云:‘初服于公田。’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大田)据此则公田之制,为商周间人所习见而共晓矣。土地一部分充公家使用,一分充私家使用;私人即以助耕公田之劳力代租税,则助之义也。”(页52)

梁对“助”的解说并不够充分,补充如下:孟子在《滕文公上》所说的“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其基本用意是为了要配合“民事不可缓也”与“取于民有制”这两句话。这大概是当时的传说,未必是古代真正的史实。以下论证孟子在这段话里,两个关键词(“助”与“彻”)的内涵与意义。孟子说:“彻者,彻也;助者,藉也。”此句内的后一个“彻”字,应当“治”解,因为在当时那是训诂上很浅显的字,所以孟子才用重复字“彻者,彻也”来解释。而“助”这个字的意思,似乎是氏族社会所留传下来的共耕制;孟子用“藉”来解释它,“藉”字同“耤”,是周代具有神圣性的耕田仪式。

据孟子时代儒者的共识:“助”的特点是有公田。可惜由目前的考古资料,很难追究这项共识有多少历史根据。如果假设战国这种普遍的信念,不会无风起浪,则唯有猜想这是由初民的氏族社会中,一种惯例演变出来的。当初地广人稀,具优势的氏族会鼓励其他氏族的成员为他们耕作,以增加收获。起先应该是以余地的使用权,来作为耕作者的酬劳;后来因为人口渐增,可耕地渐少之后,才成为一种“劳力赋税”。“助”字原先带有神圣性,这在《周书·小开武》第二十八显示:“……顺明三极、躬是四察、循用五行、戒视七顺、顺道九纪。……七顺:一顺天得时、二顺地得助、三顺民得和、四顺利财足、五顺得(德)助明、六顺仁无失、七顺道有功。”《周书》又称《逸周书》,其中有极古的材料(例如《世俘》)。此段内的“一顺天得时、二顺地得助、三顺民得和”,值得注意:作者把“时”、“助”、“和”这三件事相提并论,可见“助”不应作“辅助”或“帮助”解,而应当理解为“由地力所衍生的成果”。

有另一个附带性的关键词意义应澄清。上引《滕文公上》内,有一句“其实皆什一也”,其中的“实”字,应作算法中的“被乘数”解,与历法中“岁实”的“实”义近,在此引申为“税率”,也符合孟子自己的文意。

10.2.2附论:助与藉

《孟子·滕文公上》说“助者,藉也”,他用“藉”来解释“助”。“助”基本上是殷商时期推行的一种农田耕作制度。“助”似乎是由氏族社会留传下来的共耕制,孟子对“助”有相当了解,不吝于表达他的赞美。除了《滕文公上》之外,他在《公孙丑上》也说:“……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

我们现在无法得知这项说法有哪些史实背景,然而当时人应该听得懂他的话,而且还有些同时代的人(例如龙子)支持他对“助”的赞美,可见这是战国初期的一种共识。

此外,孟子在《滕文公下》引述《礼》曰:“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蚕缫,以为衣服。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这里所引的《礼》,大概是《逸礼》。现存的《礼记·祭统》有类似的说法,可是文字都不同。孟子并不赞成许行的“与民并耕而食”,可是孟子引用《礼》,表示他同意其中的说法。他所引用的“诸侯耕助”云云,大概只是倡导性的仪式,类似藉礼;实际的“粢盛”,则为庶民耕作的结果,类似《国语·周语上》的“庶民终于千亩”。这或许是孟子用“藉”来解释“助”的原因。

然而,“藉”字的本身意义,并不是孟子讨论的主要目标,他只是用“藉”来衬托“助”的内涵。他虽然用“藉”来解释“助”,但并没有说“殷人七十而藉”。后人往往把“助”与“藉”等同起来,其实是项大误解。

“助”字一般都作“帮助”解,这只是引申义,原义反而被晦隐了。《周书·小开武》第二十八说“一顺天得时、二顺地得助”,这里的“助”是在显示“由地力所衍生的成果”。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1内引《周书》曰:“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为耒耜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与助,百果藏实。”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夫人曾经说过:“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找到一大堆答案来回答经济问题,而是要学会不被经济学家欺骗。”尽管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是那么有趣,但以往总是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们在唱主角。现在,让我们回到经济学的原点,共同探讨如何将经济学运用到生活中,使我们过得更幸福、快乐。
  • 外资企业问题与新闻媒体相关报道研究

    外资企业问题与新闻媒体相关报道研究

    继深圳及沿海经济开发区、上海浦东、西部大开发之后,党的十六大决定,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使之成为中国的“第四增长极”。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为优化东北投资环境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 国际金融研究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国际金融研究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就国际金融领域的研究前沿问题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人民币加入SDR背景、条件、意义及影响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问题研究、货币国际化学术前沿动态研究、货币国际化与国际收支结构演进关系等。
  • 另类:斯坦福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另类:斯坦福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本书收录斯坦福经济学精品课程,并将课程中对当下市场经济最具指导性,与可操作的方法与案例予以最简洁的诠释,摒除高深的经济学理论,保留对创业者、店主、商家最具指导性的商业细节与规划,除了教大家如何快速、高效地获取经济利益之外,还对企业如何保持基业长青,提供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很多独到的创业与管理思想,还是刚刚问世,理念非常新,具有很高的前瞻性。
  • 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的金融改革是在计划金融体制的基础上展开的,计划金融体制的形式和运行方式决定和制约我国金融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而计划金融体制的形式和运行方式又与计划金融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所以我们对金融改革理论和实践的认识要从计划金融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开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剑印系统

    剑印系统

    因为救小萝莉而被撞死的刘莲雪,以外重生平行空间,得到系统帮助穿越各个动漫武侠世界!
  • 重生之一梦十年

    重生之一梦十年

    人生若只如初见。叶名扬曾经无数次的念过这句词,却从未想过,有一天时光的伟力会真的将他带到十一年之前,初相见的那一刻。上天知我忆其人,使向梦中人间见。
  • 八纮同轨

    八纮同轨

    一个当代失恋女生穿越到侯府成为一个啼哭的女婴,被定亲给远国太子,之后成为皇后,其后.....
  • 犹太商人羊皮卷

    犹太商人羊皮卷

    “三个犹太人坐在一起,就可以决定世界!”“世界的钱,装载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却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这是对犹太人非凡智慧的盛赞。有着数千年文明的犹太民族,虽然没有给人留下什么特别值得骄傲的宫殿和建筑,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智慧,而这智慧正是一切财富的根源。也正是凭借着这些智慧,到了最近1000年左右,犹太人登上了“世界第一商人”的宝座,他们在其他领域的成就也让世人刮目相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很难再找到一个民族像犹太民族那样,在5000多年的历史中,竟有2000多年流离失所,行走天涯,且屡遭屠戮。他们在世界各地流浪,没有一种力量可以保护他们的安全。
  • 贪婪彼岸

    贪婪彼岸

    官方版本:一个胖子的【贪婪岛】的卡牌冒险之旅,筹集彩虹七色套牌归家,打倒所有强者,收集传奇卡牌,学会【气】和【念】坐拥佳丽三千,这是一场脑洞大开的冒险,不免会遇到生活艰辛的白痴们。第一人称版本:本故事纯粹需要一个胖子的YY,要好多好多妹纸【妹纸控】、Money【伪土豪】、各种美食【吃货】,最好能有一点超能力傍身【超超人】,所有人都在变贪婪,胖子铭只是稍微多一摩尔数量级而已,彼岸,欢迎来到【贪婪岛】。PS.本书具有自动淘汰读者的能力,入坑需谨慎,点击需勇气,读下去得靠非人类的逻辑。PS.【贪婪岛】地理:【布莱德福】、【暴风城】、【白塔】、【黑夜高塔】、【玛莎多拉】、【天空竞技场】
  • 凤歌楚狂人

    凤歌楚狂人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天下即是江湖,江湖在人心中,
  • 王俊凯之娅舍楠分

    王俊凯之娅舍楠分

    王俊凯,TFBOYS队长,当红明星,爱上了一个女孩,她很平凡,如果不遇上王俊凯,也许她的生活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但是王俊凯改变了她,她也改变了王俊凯。谭娅,你到底有什么魅力……
  • 夏羽塔宙

    夏羽塔宙

    本是塔宙最高的存在,就因一次离开,带回两个儿子,被迫逃离,三年,亲生父亲带儿寻母,引出事情真相,最终踏轮回,寻得永恒
  • 他的小奶精

    他的小奶精

    “哎呀,旺仔牛奶放这么高干什么,这不是瞧不起我嘛”时星小声的嘀嘀咕咕,还不忘记轻轻的踢两下货架,仿佛在诉说对旺仔在高处的不满。“噗嗤”时星听到从高处传来的声音不自觉地向上看,一双如宝石般的美丽双眸照映进时星的面容,镜片下的狭长凤眸微微向上跳,仿佛说明了他现在愉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