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2300000044

第44章 先秦田制(2)

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1971:260)认为,这段话是从已逸的《周书·考德》第四十二引来。《太平御览》卷840(页4253)引作:“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破木为耜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以助,果蓏之实。”其中的字眼稍有不同,当以较早期的《齐民要术》所引为正。此处的“助”字,显然有“收成”之意,与“顺地得助”相呼应。

再由字源来看。“助”字从“且”从“力”,甲骨文的“力”字,好像是有踏板的尖木棍,是一种相当简陋的翻土工具;若作动词用,则表示耕种。“助”由“且”(这是古代的“祖”字)得声,由其意符“力”,可推断其初义与耕种有关。“助”字似未出现于甲骨文与金文。《师虎簋铭文》有一个从“又”从“且”的字,以往认为是“助”字,新的隶定为“抯”,借作“祖”字用[见全广镇《两周金文通假字研究》(1989:103)]。然而,另有两个在“且”字边,分别加上属于农具“耒”或“刀”的字,还保留有“耕田而起土”的字义;而“锄”字则演变成描述另一种起土的方式与工具。

另外,“苴”、“蒩”与“”字,则有“取黍稷以茅束之以为藉祭”之义。

我们推测“助”字的本义为:耕种收获并荐于祖庙,以答谢祖先的保佑,类似《周书·尝麦》第五十六所记:“维四年孟夏,王初祈祷于宗庙,乃尝麦于大祖。”然而“助”字很早就有“帮助”的引申义,作为“耕”或“耕获”解的语义,后来大致附在比较新的形声字上;它的“且”声符,给了“助”字一点神圣感。当“助”与田赋联上关系后,与其相关的“莇”与“锄”字,也被赋予井田的“助”义;另一个简化了的“租”字,则被引申为广泛的“租税”之义。

事实上,甲骨文还有几个象征耕作的会意字(见许进雄《中国古代社会》页111-114)。例如从三个“力”的“劦”字,像是众人以上述的工具挖土耕作,后来又演变为“协力”的“协”字。

“襄”字像是双手扶住插入土中之犁,前面有动物拉曳,激起尘土之状,显示较进步的耕作方式。还有“耤”字,像是一个人用手扶犁柄,用脚踏犁板以耕作状;甲骨文此字并不从“昔”,然而因为踏板与另一只脚的形状过于复杂,至金文时此部分演变为“昔”字。

以上这几个字在后来的引申义里,都有“借助”之意。其引申的方向,基本上是表示使用工具而深得帮助;然而也有把工具神圣化的倾向,例如“劦”字(有时下面亦从“口”),代表商代后期的一项重要祭典。又如“耤”字与稍后的“藉”字,在周代就演变成带有神圣性的耕田仪式。“藉”字亦有“祭”的释义(见《说文》),所以前述的“助”字被神圣化,并不是奇怪的事。后人一方面误解了“藉”字的初始意义,进而又把“藉”与“籍”这两个字混同起来,这需要厘清。首先,《诗经·大雅·韩奕》有“实墉实壑,实亩实藉”。“实”字通“寔”,义为“是”;“藉”字通“耤”,为耕作。

“亩”与“藉”皆为动词,都涉及田功,与税收无关,因为在《诗经》里根本不必谈到课税这类层次的事。根据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此诗中出现的“藉”字,是根据宋本的《毛诗注疏》,唐石经小字本也有同说;而闽本系列(包括明监本与毛本)则把“藉”讹为“籍”,所以应该是唐石经本较有依据。

另一项常被引用的段落,是《国语·鲁语下》的:“……季康子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来!女不闻乎?先王制土,藉田以力,而砥其远迩;赋里以入,而量其有无;任力以夫,而议其老幼;于是乎有鳏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其岁收:田一井出,稯禾、秉刍、缶米,不是过也。先王以为足。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矣;若欲犯法,则苟而赋,又何访焉?’”要了解这段话,最好与《左传·哀公十一年》的记载相比:“……季孙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丘不识也!’三发,卒曰:‘子为国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之不言也?’仲尼不对,而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而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访焉?弗听。’……十二年春,王正月,用田赋。”也就是说,《国语》内的“周公之籍”,是相当于《左传》中的“周公之典”,由此也可见“籍”字可当作“典籍”解。

至于“先王制土,藉田以力”中的“藉”字,因为《国语》与《左传》中相对应的文字相差甚远,所以意义不够明确。可是仔细玩味两处的语气,《左传》的“施取其厚”,可能相当于《国语》的“于是乎有鳏寡孤疾”;《左传》的“事举其中”,可能相当于《国语》的“藉田以力,而砥其远迩”。此处的“藉”字还是应该解释为“耕作”,并不带有“赋税”的用意。此句中的“力”是指“民力”,重点在“砥其远迩”。在“其岁收”之后的那几句话,才是谈到“赋税”这项问题;如果不这么解释,那么前后句之间会起冲突。“藉”字很早就有“借助”的引申义,“藉田”应该是对田地的借助,包括地力与工具这两个面向,其实这也是从“耕作”引申得来的。除了训诂的面向外,这里还涉及校勘的问题。“藉田以力”的“藉”字,在明金李刊本、日本秦鼎国语定本、董增龄正义本、宋公序《国语补音》里,皆从“艹”,在天圣明道本里则从“竹”。“周公之籍”的“籍”字,众本皆从“竹”,并无例外。由此可见,“藉田以力”的“藉”字以从“艹”为佳[参阅张以仁《国语斠证》(1969:175)]。

《国语·周语上》还有一大段关键性的文字,从“宣王即位,不藉千亩”起,一直到“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此段文长不具录。此篇中有好几个“藉”字,皆应作“藉礼”或“藉礼所在地”解,这在陈瑞庚《井田问题重探》(1974)内已有充分讨论,不再重复。这里也有校勘上的问题。全篇内的“藉”字,明金李刊本、日本秦鼎国语定本、宋公序《国语补音》,皆从“艹”;天圣明道本、董增龄正义本则从“竹”。同样地,此处也是以从“艹”的“藉”字为佳[参阅张以仁《国语斠证》(1969:30)]。

《左传》里还有一些“藉”字,通常都可用“耕作”来解,例如《昭公十八年》所载“鄅人藉稻”等。唯《宣公十五年》所载:

“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似乎用了引申义。“税亩”是履亩而税,不论收成之丰歉,故曰非礼;因为如果这样滥用下去,对地力就会产生“过藉”(过度借助),如此则非丰财之道。

这样的解释自然而顺畅,似乎比杜注为愈。第10.4节还会回到这个问题上。

统括来看,“耤”本为耕作,后来演变成“耤礼”,凸显了它的神圣性。后来加上“艹”字头成为“藉”,“藉”与“耤”完全互通。然而在战国之前,“藉”或“耤”又发展出“借助”之意。故孟子用“藉”来解释“助”,取意于这两个字都由“耕种”而来,且都有神圣化的倾向。起初“藉”字似乎并不通“籍”,因为“籍”字开始时只是一个简单的形声字,字义也是围着“典籍”来引申。

但不论是“藉”或是“籍”,开始时都没有“赋税”之义。自从战国“藉”与“助”被等同起来之后,“籍”字因其本义为“典籍”,所以就很容易被联想成“税籍”,因此“籍”字就被附上了“赋税”的释义。在《正义》中,亦用“助法”来解释“实亩实藉”,这就更造成了偏差。汉代之后,因为井田说已深入人心,再加上“藉”与“籍”两字也渐通用,因此在后世的引文中,二字往往错出。我们现在只能根据较早的版本,来分析其演变趋势,并逆推这两个字的原意。

10.3彻

梁对彻的见解较无把握:“《诗》‘彻田为粮’(公刘)所咏为公刘时事,似周人当****时已行彻制。彻法如何,孟子无说,但彼又言‘文王治岐耕者九一’,意谓耕者之所入九分而取其一,殆即所谓彻也。孟子此言,当非杜撰,盖征诸《论语》所记:‘哀公问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公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可见彻确为九分或十分而取其一。鲁哀公时已倍取之,故曰‘二吾犹不足’。二对一言也。观哀公有若问答之直捷,可知彻制之内容,在春秋时尚人人能了。今则书阙有间,其与贡助不同之点安在,竟无从知之。《国语》记:‘季康子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先王制土,藉田以力,而砥其远近。……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矣。”’(鲁语)藉田以力则似助,砥其远近则似贡,此所说若即彻法,则似贡助混合之制也。此法周人在邠岐时,盖习行之,其克商有天下之后,是否继续,吾未敢言。”(《先秦》,页52-53)

我们对“彻”的看法如下。孟子用重复字“彻者,彻也”来解释“彻”字,乍看之下似乎是同字互解,其实不然,值得进一步考察。“彻”字的甲骨文无“ㄔ”字边,而从“鬲”从“ㄆ”,这是一个以手治陶器的会意字,可训为“治”。此字后来加上各种偏旁,产生出不同的引申意义,例如加“手”成“撤”,训“取”;加“ㄔ”成“彻”,训“通达”;加“车”成“辙”,训“车迹”;加“水”成“澈”,训“澄”。其他较罕用的字可略过不谈。从这四个例子来看,都指涉“用人力对自然物加工所得到的效应”。春秋战国时期,诸字分化未久,常可互通;尤其是“彻”字,还保留有原来未加“ㄔ”边而从“鬲”从“ㄆ”那个字的意义,最通行作“整治”解。

以《诗经》为例,《大雅·公刘》有“彻田为粮”,《大雅·江汉》有“彻我疆土”,《大雅·崧高》有“彻申伯土田”与“彻申伯土疆”。在此四处,《毛传》皆以“治”来解释“彻”,文意清楚自然。此外,《豳风·鸱鸮》有“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小雅·十月之交》有“彻我场屋”与“天命不彻”,《小雅·楚茨》有“废彻不迟”。在《鸱鸮》中,《毛传》虽以“取”释“彻”,但仍以“治”最为合理,因为《鸱鸮》全诗仿鸟呼冤,鸟在失去雏鸟后,要趁天晴赶紧修补鸟巢。桑枝与泥土,在鸟的眼中都是原料,需要加工才可“绸缪牖户”,可见仍应解释为“治”。至于《十月之交》内的两个“彻”字,一般人常将“彻我场屋”的“彻”解作“毁坏”,其实仍有整治加工之意;“天命不彻”的“彻”,一般解作“道”或“均”,其实应通“澈”(训“澄”)。还有,《楚辞》中“废彻不迟”的“彻”可通“撤”,学者间大致无异言。

现在回过头来看“彻者,彻也”的后一个“彻”字。如果训为“取”或训为“通”,那孟子应该说“彻者,取也”或“彻者,通也”,岂不更明白?因为“取”或“通”在《孟子》中都是常用的字眼,例如《滕文公上》的“取于民有制”与《滕文公下》的“子不通功易事”。然而孟子为什么不直讲“彻者,治也”呢?因为“治”字在《孟子》里也是个常用字。在孟子的时代,“治”可用于治天下、治国、治人、治水、治政、治事,例如《梁惠王下》的“士师不能治士”,《公孙丑下》的“既或治之”,《滕文公上》的“门人治任将归”,《万章上》的“二嫂使治朕栖”,等等。就算是龙子说“治地莫善于助”,也还只是“治地之政”。这些当作动词用的“治”,都有“管理”之意。《告子下》的“土地辟,田野治”中,当作形容词用的“治”字,也有“管理良善”之意。

我们找不到一个例子,是把“治”当作开垦或耕种农田解的。

最显著的两个例子,是《滕文公上》的“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与《尽心上》的“易其田畴”。这两句话都有能用“治”字表达的地方,而在《孟子》却都用“易”字替代,那么是否可用“易”来训“彻”呢?按“易”通“剔”,又借作“狄”,由此间接获得“治”的意义。在孟子的时代,这也许是寻常的用法,但却不宜用来作为对名词的解释,因为太纡曲了。还不如直接用“彻”字为愈,因为在《诗经》中,最古老的《鸱鸮》与稍后的《大雅》三篇中,所用的“彻”字都应该做“对自然物的加工整治”解。

至于“彻者,彻也”的前一个“彻”字,一方面涉及税制,另一方面也包括土地的垦殖与整治。所谓的整治,或许就含有封疆与沟洫的建构。在人少地多时,“经界”不是大问题;当耕作技术进步到一定程度,农田的灌溉、排水、对野生动物以及他族侵犯的防护,都需要相当的土工作业,这些都包含在“彻”的含义内。

同类推荐
  • 日本经济发展之道

    日本经济发展之道

    21世纪金融危机以来,日本家庭资产持续缩水,负债一路攀升,收入两极化趋势和社会发展不平衡性不断加剧,中产阶级面临着不小的生存危机。全球管理大师大前研一,首次提出社会发展架构,站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从日本政府、企业、家庭等不同层面对中产阶层面临的危机、商业存在的机遇和政府应该作为的领域进行了逐一剖析,并提出了实惠于民的建议,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和那些“被中产”的人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 重庆市“一圈两翼”产业布局研究

    重庆市“一圈两翼”产业布局研究

    "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是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为基础,在国内外宏观经济背景下,结合重庆当前实际,高屋建瓴、审时度势提出的新时期发展纲略,是在充分总结、吸取直辖以来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对原区域发展指导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完成胡锦涛总书记“314”重托、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平台。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本书系统地研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清晰地勾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线索;第二部分,全面论述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基本框架的五大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发展;第三部分,系统分析了提高发展对外开放水平和处理好对内经济关系的一系列问题。
  • 中阿经贸论坛

    中阿经贸论坛

    在当今世界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大格局中,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往来,掀开了伟大的一幅文明画卷。而在宁夏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举办的两届中阿经贸论坛,又描绘了辉煌一笔。当我们把目光从现代伸向过去,才发现这其中悠久的历史渊源、经济渊源和文化渊源。
  • 宏观经济思想七学派

    宏观经济思想七学派

    目前,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精髓的学习,对于克服在政策制定和理解上存在的简单化、泛理论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菲尔普斯教授根据对工资与价格的处理方法以及关于预期的等等标准,将现代宏观经济学思想分为七个学派,即凯恩斯学派、货币主义学派、新兴古典学派、新凯恩斯学派、供给学派宏观经济学、新古典与新一代新古典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以及结构主义学派。阐述他对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看法,定义了不同的学派,并介绍、评价了各学派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内容系统、简洁,具有诸多独到见解。
热门推荐
  • 剑舞阁

    剑舞阁

    掌中持剑,行天下义;指尖弹琴,咏天下不义!纵使一间楼阁,以剑划舞,汇聚天下侠士!
  • 非常道徒

    非常道徒

    时年,二月二十九,蜀都有襁褓孩童引圣灵入体,为此,家破,父母遭受劫难,孩童好运被人救走。十二年后,少年入蜀都,为寻道而来,自此走出一条神道之路。。。。。。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契约恶妻:首席的天价妻

    契约恶妻:首席的天价妻

    齐天宇双眼微眯,看着对面的女人,笑的邪魅:“东城那块地我凭什么让你入股。”花云想摇了摇手中的高脚杯,笑的肆意:“我的亲亲老公,因为如果你不给我股权,我就把这个卖给媒体,以我的能力同样能赚个满盘金箔。”齐天宇接过花云想递过来的资料,脸黑的能挤出水来:“我给你百分之二十。”花云想点点头,从包里拿出一瓶绿色染发剂,笑的妖媚:“我的亲亲老公,你最近头发有点黑,这个送你。”“花云想,你想死啊。”某男咆哮。齐天宇很伤心,情人背叛、老婆不听话,这日子没法过了。
  • 校园逍遥仙

    校园逍遥仙

    他是篮球界的神话,他是足球界的传说,他是电影界的国王,他是音乐界的天才,他是黑道的三少,他是白道的太子,他是一个极品的男人,嗯,他爱好和平……
  • 玄门风云

    玄门风云

    本作品主要是说,五浑三恶的人间和鬼界以及精灵界的互相侵犯和伤害。人间的混乱让玉皇大帝的大太子金乌知道了,便主动请缨下凡来平衡这场纠纷。本作品主要是呼吁人们对所有生灵好一点,爱一下我们共同的家庭和异类的同胞。
  • 暮色倾城乐未息

    暮色倾城乐未息

    暮色沧澜,如锦似画美人倾城,独艳其绝(玄幻+架空+微科幻)上域慕家刁蛮骄纵的二小姐,因为违反族规被逐出上域,上域之人无不拍手叫绝——上域终于少了个祸害。可谁知?五年后,慕二小姐摇身一变成了全下联有名的二世祖。一手掌管下域情报,一手握着下域精兵,可成天啥也不干,就知道吃喝玩乐。偏偏,下域的大佬家族就是护着她——谁敢动我们的大小姐?暮倾倚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玩弄这手指,“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不想死就给姑奶奶爬,懂吗?”
  • 快活馋

    快活馋

    吃货写食也如下厨,凭的不仅是舌尖对美味的热捧,更有天赋加匠心。这里的每一篇,都如一道有渊源有来历的家常菜,杯盘随意,厨房里却必有秘不外宣的秘方,终而滋味浓厚,惹人奋箸。这些独门秘方,可能是天外飞来的妙喻,是奇峰突转的反讽,或极闲淡里倾泻的一缕儿女情长,极热闹处滋生的一点世味苍茫。“杯盘草草供笑语,灯火昏昏话平生”,正是《快活馋》里求味道的人生。
  • 不可思议的学校

    不可思议的学校

    陈况是一个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之后却发现不是理想当中轻松自由的大学模样!这是一座创造了鬼的学校,住着的却是在死神镰刀下挣扎的学生们!无边的恐惧和黑暗铸就了绝望,想活着就必须抱着必死的信念……
  • 诸天八部

    诸天八部

    这是一个小道士离开道观,看看外面的故事。神都,天宫,须弥山,地陵,无尽之海,大劫再临,上古门派传承再现人间,天道眷顾之辈层出不穷,劫数降临,这九州之界在劫难逃。大劫之下到底谁…………
  • 斯文本败类

    斯文本败类

    她,本是暗夜里的一匹孤狼,单枪匹马,横冲直撞,却闯进了他的心房.......某人霸气宣誓:‘’你是我的了!"”嗯,你的了。‘’蚩熙嘴角微微一勾。往后余生,你永远是我心上抹不去的月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