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2300000045

第45章 先秦田制(3)

至于在税制方面的含义,可以从《论语·颜渊》内,有若对哀公之问的回答来理解。他说“盍彻乎”,这显示“彻”至少在鲁或在周实行过。孟子认为彻的税率是什一,这可以从哀公的怀疑语“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得到一些支持。但征税的具体方法,在《滕文公上》内并没有交代,这件事可以在另一处找寻答案。孟子在《梁惠王下》内回答齐宣王:“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这个回答涉及孟子所相信的周初制度。如果孟子的“请野九一而助”,仅是在替滕国作规划时的说法,那么他对齐宣王的回答应该是“彻”而非“助”。“耕者九一”如与“仕者世禄”相较,其重点应在“耕者”而非文王。要把这句话讲通,唯一的可能是耕者与文王双方,对耕作的成果作九一分配:耕者取九,文王取一。这可能就是“彻”的方法。

10.4“初税亩”与“用田赋”

梁对初税亩的见解是:“《春秋》宣十五年,‘初税亩’。《左传》云:‘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公羊传》云:‘……讥始屡[履]亩而税也,何讥乎始屡[履]亩而税,古者什一而藉……’后儒多解初税亩为初坏井田,似是而实非也。古代之课于田者,皆以其地力所产比例而课之,无论田之井不井皆如是。除此外别无课也。税亩者,除课地力所产外又增一税目以课地之本身(即英语所谓Land Tax)。不管有无所产,专以亩为计算单位。有一亩税一亩,故曰屡[履]亩而税。鲁国当时何故行此制,以吾度之,盖前此所课地力产品以供国用者。今地既变为私人食邑,此部分之收入,已为‘食’之者所得。食邑愈多,国家收入愈蚀,乃别立屡[履]亩而税之一税源以补之。自‘税亩’以后,农民乃由一重负担而变为两重负担,是以春秋讥之也。”(《先秦》,页55)梁对用田赋的解说是:“《春秋》哀十二年,‘用田赋’。后儒或又以为破坏井田之始。井田有无且勿论,藉如彼辈说,宣十五年已破坏矣,又何物再供数十年后之破坏?今置是说,专言‘税亩’与‘田赋’之区别。赋者,‘出车徒供徭役’,即孟子所谓‘力役之征’也。初时为本属人的课税,其性质略如汉之‘口算’、唐宋以来之‘丁役’。哀公时之用田赋,殆将此项课税加征于田亩中,略如清初‘一条鞭’之制。此制行而田乃有三重负担矣,此民之所以日困也。”(《先秦》,页55)

我们对这两件事的综合见解如下:“贡、助、彻”之法,到孟子时只剩下传说,而这些传说是那个时代所能认同的。尤其是什一的征税率,当时的仁人志士认为是保民的最重要措施,甚至还有人主张要比什一还少。《告子下》记载白圭的话:“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孟子虽然驳斥这一点,但也可以显示当时的见解。这项传说大概不会毫无根据,可是这些根据有多可靠呢?从《左传》所记载的后世议论可以了解到,至少在西周时期,已经没有普遍适用于整个周天下的统一税制。《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分封鲁卫时“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而分封唐叔时,则“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可见一开始就没有统一税制的规划。后儒用天下大一统的观念,去揣摩三代的事,会产生大误解。

其实孟子对这些传说的细节也不太能掌握,一方面他大谈“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惟助为有公田”,似乎看过一些可靠数据。另一方面,他误解了《诗经·小雅·大田》的“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句话,怀疑可能“虽周亦助也”。我们现在了解,“雨我公田”的“公田”,指的是“贵族的田地”,不是孟子心目中“惟助为有公田”内“八家共同贡献劳力”的“公田”[陈瑞庚(1974)有详细的分析]。从此处也可看出,孟子对这些数据的解释有揣测的成分。

若用分析的眼光来看“助”法,这种以耕作劳役来代替税收的办法,如果能受到孟子及其同时代人士的传颂,可能是有些根据。在人口不太密集、耕作工具与技术初始开展、交易性通货稀少、人力还是主要生产力时,有可能出现这种“助”法。不过这和孟子心目中的“虽周亦助”显然有别,所以我们还得要从战国初期的历史背景,来探寻孟子思想的来源。

春秋时期的租税,其实都还相当重,绝不止什一。《左传·昭公三年》晏子批评齐景公:“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这是大国的聚敛,小国则为筹措对大国的贡献而疲于奔命,这可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对晋所发的牢骚见其困境“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此外还有力役,例如《诗经·唐风·鸨羽》就抱怨:“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针对这些情况,《孟子·尽心下》提出他的看法:“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饿殍。用其三,而父子离。”孟子想要提倡什一之税以纾民困,所以需要找例证来说服当时的君主,他把这些例证附会在三代的始创者身上,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附会”很可能也不是源自孟子,他只是接受战国初期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而已。

春秋末期的鲁国,人民的负担绝不比子产时期的郑国来得轻。三桓聚敛于上,此外还得应付“盟主国”(先是晋楚,后来又加上吴越)的诛求。“初税亩”与“用田赋”就是对民力的重重榨取。《春秋》对鲁国的秕政,在可能的范围内总是“为尊者讳”,到了形诸简策就相当严重了。本章“附论:助与藉”中,讨论过《左传》内“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的意义。“过藉”的结果,首先是地力大耗,继而农民收成更歉;随后农民被都市吸引,农村失血导致缺粮。

到战国时各学派纷纷提出解决方案,孟子所提的“仁政”就是其中之一。

几乎到每一朝代的季世,统治者就会习于奢侈,税收会加重。三代创始时期,在天灾或战乱之后,往往地广人稀,亟须人民开垦荒地。传说中的贡、助、彻之法,起初都像是招徕农民垦荒的奖励办法,税率当然不会高。这些办法传到孟子的时代,就被歆羡为典型的“仁政”。实则大乱之后易于为治,日久人口增加,一定会有新问题产生。孟子替滕文公所策划的助法,作为短期的纾困方案,或许会有一时之效,长久之后也一定会有问题。有许多实际上的问题,例如耕牛由谁供应,铁制农具由谁维护,等等,必然都有待解决,也有可能会造成大困扰。滕文公的寿命不长(详见第10.5节末),滕国在不久之后就被征服,所以这些问题没有机会浮现。后来的《周官》不取用公田的办法,可能就已经考虑到这些复杂问题的困扰。

大致说来,梁对“初税亩”的了解还算正确,只是他对实际的税负还低估了一些。春秋末期,鲁国人民所受的榨取,恐非“食邑愈多,国家收入愈蚀”所能完全解释。即使不讲个别的聚敛,单看鲁君对晋楚的贡献,鲁国卿大夫对晋楚卿大夫的贿赂,这些财货从哪里来?还不是对人民“悉索敝赋”吗?他对“用田赋”的了解,也有同样的弊病。“用田赋”以前的“力役之征”,后来似未因“加征于田亩中”而免除,否则孟子也不会那样讲了。梁似乎忽略了孔子所说“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的用意。“赋”从“武”,原为非常时期的“军旅之征”,后来则连平日也“用”了。

10.5孟子的井地方案

梁说:“当时唯一之生产机关,自然是土地,孟子于是提出其生平最得意之土地公有的主张,即井田制度。其说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滕文公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梁惠王上)……在此种保育政策之下,其人民‘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滕文公上)。孟子所言井田之制,大略如是。此制,孟子虽云三代所有,然吾侪未敢具信。或远古习惯有近于此者,而儒家推演以完成之云尔。后儒解释此制之长处,谓‘井田之义,一曰无泄地气,二曰无费一家,三曰同风俗,四曰合巧拙,五曰通财货’(《公羊传》宣十五,何注)。此种农村互助的生活,实为儒家理想中最完善之社会组织。……汉儒衍其意以构成理想的乡治社会曰:‘夫饥寒并至,虽尧舜躬化,不能使野无寇盗,贫富兼并。虽皋陶制法,不能使强不凌弱,是故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五口为一家,公田十亩,……庐舍二亩半,八家……共为一井,故曰井田。……因井田以为市,故曰市井。……别田之高下善恶,分为三品,……肥饶不得独乐,硗埆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是均民力。在田曰庐,在邑曰里,一里八十户,八家共一巷,中里为校室。选其耆老有高德者名曰父老,其有辩护伉健者为里正,皆受倍田得乘马。父老比三老孝弟官属,里正比庶人在官者。’”(《先秦》,页89-90、176)

梁似乎将战国末年纯凭理想所建构的井田制,与孟子为滕国所做的土地规划混淆了。我们对此事另有看法,要点是认为孟子所提议的是“井地方案”,而不是“井田制”。《孟子·滕文公上》中记载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这段对话引发了孟子的井地说,后儒常将井地说与井田说混为一谈。我们先厘清井地的意义,之后论证井地与井田之间毫无关系。

10.5.1井地的意义

滕文公使毕战问井地。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滕文公上》)

从这段话看来,似乎滕文公已经知道有“井地”这回事,只是不知如何实行,所以要毕战去请教。孟子的回答要点是:“……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可见孟子的重点是在“正经界”。如果孟子不是答非所问,那么“井地”的重点,应该就是“正经界”;这和后世所强调的“井田”应该没有直接的关系。事实上,孟子从来没提过“井田”这个名词。“地”与“田”固然关系密切,可是他一再讲“公田”、“粪其田”、“分田制禄”、“圭田”、“乡田同井”,却以“经界不正,井地不均”来回答毕战,可见“井地”不可能是“井田”的同义语。“井地”究竟应作何解?滕文公所关心的到底是什么?当时滕国所急需的是什么?这几个问题应该先弄清楚。

孟子很高兴滕文公了解“正经界”的重要性,这样就有希望实施他所提倡的“仁政”。可是滕国很小,总面积不到2500平方周里。根据考古资料,1周尺约等于19.91厘米,而1周里为1800周尺,算得1周里约等于0.358公里。假设滕国的总面积约2500平方周里,只比新竹市的面积稍大。滕国位于泗水近旁,地势平衍(但也因而易遭洪泛),有较大块平坦的野地(估计不到1000平方周里)可用。因此孟子设计了一个“井地”范型,将每平方周里的耕地,用“井”字形的阡陌分割成9块,每块面积约100亩。以当时的耕作水平(用铁犁,也许还用牛),大约可供一个七八口之家食用。(《孟子·万章下》:“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

孟子给这种1平方周里的田地,取了一个单位名称:“一井”。这种范型的设计符合孟子的两项基本要求:首先,容易计算面积,井地均而谷禄平;其次,经界不怕损坏,经界的标志就算因泗水泛滥流失,或被暴君污吏毁损,因为形状“超整齐”,日后也容易重建。如果孟子的构想仅停留在“正经界”的层次,这样的设计确是恰当。

然而孟子还想把属于赋税制度的“助”法附益上去,企图将两项改革一次解决。所以他把公田放在一井的中间(税率等于九分之一),但这就违反了他先前所主张的什一税率(十分之一)理想。如果孟子将标准1周里见方的“一井”地,分割为10块长方形小单位,而非“井”字形的9块,也许就可以避掉这个缺陷。

同类推荐
  • 轻松看透经济,实现你的财富自由

    轻松看透经济,实现你的财富自由

    《轻松看透经济,实现你的财富自由》从货币、国际贸易、汇率、商业银行、股票、债券、期货、期权、投资银行、税收、保险等经济元素进行阐述,按照经济的自然脉络进行通俗有趣的讲解,揭示经济数字背后的真相,帮助公众看懂眼花缭乱的经济现象,对经济或政治事件有自己的见解,轻松理解经济学家谈论的宏观调控政策。
  • 商贸:繁荣贸易举措

    商贸:繁荣贸易举措

    本书包括儒商之鼻祖的自贡、秦汉时期商业的活动、五代十国的商贸特点、明清时期的五大商帮等内容。
  • 全球竞争、本地网络与企业集群化成长

    全球竞争、本地网络与企业集群化成长

    集群企业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持续成长是学界、业界和政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现有的研究认为本地网络可以为集群企业持续成长提供支持,但什么样的本地网络对集群企业具有支持功能还不得而知。本书以浙江省若干典型产业集区域的500多家集群企业为考察对象,对浙江省集群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本地网络实现持续成长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 中国对外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

    本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系统而详尽地研究并论述了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经贸状况、贸易政策、发展特点以及障碍与问题,指出了中国现阶段面临的多层次、多种类的贸易摩擦的经济根源等。
  • 一个文人的地产江湖

    一个文人的地产江湖

    本书展现了大时代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脉络,以及业界竞争的实例和技法,对万科、珠江、富力、顺驰等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等进行剖析和反思,其中还披露了任志强、潘石屹、冯仑、张宝全、曾伟、孙宏斌等业界名人、友人的轶事。
热门推荐
  • 高堂明镜

    高堂明镜

    该书以学生的角度去描绘现实生活。详细描述了各种人的生活背景差异,每个人之间的矛盾、性格的特点
  • 天书(卫斯理珍藏版)

    天书(卫斯理珍藏版)

    一位女子带着一枚红宝石戒指来到珠宝店变卖,并声称认识卫斯理。极其瑰丽的红宝石教人啧啧称奇,极之出色的美女令人过目不忘。然而,这颗红宝石的来历是个谜,那位女子的身世亦是个谜。一夜间,绽放血红光芒的宝石黯然失色。美丽动人的女子芳踪难觅。经查探下,的确,那位女子正是卫斯理在十二年前在某件事件中认识的小女孩,姬娜。当年她只有十岁,如今已长大成人。可是,卫斯理对于她的一切,全然陌生。卫斯理和白素循着线索追查,骇然发现,她的身世竟如此诡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算子

    绝算子

    大楚历经三百年,终于到了危亡的时刻。天下能人齐出!为救大楚于危难之间。而我,只为救一人!
  • 丑妃哪里跑

    丑妃哪里跑

    相府私生女,一跃成为秦王妃?顿时,男女老少皆对她怒目而视。咋了,说丑妃不配秦王。她才倒霉呢,被迫嫁了个命悬一线随时嗝掉的夫君。既然他对不起她,那她就爬墙,啥,温润如玉的王爷夫君居然怒了!艾玛,原来弱不禁风的夫君竟是个腹黑!
  • 睡醒后我成了亿万富翁

    睡醒后我成了亿万富翁

    每天咸鱼混吃等死的席瑾妍收到了一个来自六年前自己的消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席瑾妍把六年间的彩票以及股市信息发送给了对方。于是......一觉醒来,席瑾妍竟然成了坐拥世界百强公司的董事长。昔日的顶头上司竟然成了自己公司的职员?数不清的桃花暧昧花边新闻?还有身价不可预估的美男子每天像个牛皮糖一样甩都甩不掉!
  • 易想不到

    易想不到

    他们是青梅竹马。他喜欢她,她知道他喜欢她。
  • 我不要忘记你

    我不要忘记你

    因为年少的契约,两人再次重逢。恢复记忆的李与商对应龙城做出放生之举。然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古武

    都市古武

    一个身世迷离的少年一身惊人武学与神奇的医术为了寻找答案,他穿梭在各大都市之间,遇上了形形色色的人为了报仇雪恨,他开始建立属于自已的势力,同时也一步一步的迈向世界的最高峰※※※※※※※※※※※※※※※※【古武群:61860623】※※※※※※※※※※※※※※※※※※※每天更新②到③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