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34900000026

第26章 诸葛亮:在智慧跷跷板上搏人生(1)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世称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在世时先为蜀汉丞相,后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被谥为忠武侯。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少年时父母双亡,追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自比管仲、乐毅,好读《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徐庶等名士。其智谋超群,为世人津津乐道。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1.

说诸葛亮是一个超级谋划者,一点都不为过。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有那么一帮给力的朋友给你吆喝与捧场,想不出名都难!那么,在诸葛亮的谋划生涯中,他都结交了哪些给力的朋友呢?

清代的李恕谷曾说过:“交友以自大其身,求士以求此身之不朽。”这句话道出了广交朋友的好处,比如胡适,正是因为在生前“交友以自大其身”,所以他的思想能靠朋友传播四海。诸葛亮在隆中隐居了10年,这10年他都干什么去了,是真的隐居吗?显然不是。诸葛亮13岁的时候,跟他的弟弟诸葛均以及两个姐姐离开老家山东,跟着叔父诸葛玄流转四方。后来,诸葛玄在豫章任太守,大约一年后,叔父在南昌西城的民变中被杀害。其实,在当时纷乱的社会背景下,死于非命是家常便饭。为求安稳,诸葛亮决定隐居。于是,他带着弟弟诸葛均来到襄阳城西的隆中居住了下来,过着“躬耕于南阳”的布衣生活。

隆中距离襄阳城不过20来里,因此出行比较方便。再加上襄阳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南来北往的人特别多,各地瞬息万变的局势,襄阳城的人都能很快捕捉消息。诸葛亮为什么选择隆中,而非其他地方,这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在这里做一下补充说明,襄阳城是一个士族、名士聚集而且经济繁荣的好地方,像荆州牧刘表就是依靠着襄阳的名流才得以在襄阳立脚的,刘表为了巩固和他们的关系,还娶了蔡瑁的姐姐为后妻。至于经济繁荣,这个也是有史料记载的,史书上说:“自中平以来,荆州独全,及刘表为牧,民又丰乐。”从公元197年到公元207年期间,襄阳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地方。当时,有很多人都在这个地方避难,这些避难的人中,既有才学很高的知识分子,也有因战乱弃官而来的下级官吏,还有因战祸无法生活而逃亡的农民。你想想,这样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诸葛亮能看不出来吗?更何况,这些流亡到襄阳的人,带来了北方的各种信息,这对诸葛亮审时度势、规划天下都是大为有益的。

在隆中的10年,诸葛亮可没有闲着,他广交朋友,以此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很多人以为诸葛亮就是一个“安分”的隐居者,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在东汉末年,那些中下层的名士亲自下田耕作是很普遍的。比如,流寓到东吴的徐州人步骘,他就是亲自种瓜给自己吃,还有钟离牧亲自开垦田地,种了20多亩的水稻。这些看似隐居的人,若不是这样“躬耕田”来引起注意,又有谁知道他们呢?所以,诸葛亮隐居隆中并不“安分”。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一般人如果想要出名,怎么能不去依附“青云之士”呢?司马迁的话中虽然带有些许无奈,却也道出了事实。颜回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他那么用心地读书,如果不是孔子为他宣传,他能被那么多人知道吗?

现在回到诸葛亮的身上,如果诸葛亮是一个草包,那他的朋友能知道他吗,那他还会得到力荐吗?诸葛亮与襄阳地区的庞德公、荆州地区蔡氏和蒯氏以及刘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有点名气的人都很看好诸葛亮。也正是因为他们,诸葛亮的名声得以远扬。如果换做现代,诸葛亮绝对是那个地区大哥级别的人物,少人敢惹。

当时,刘备被曹操打得如同丧家之犬,他急着要去见诸葛亮,除了诸葛亮本身的卓越才能,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有朋友向刘备极力推荐。既然诸葛亮如此有影响力和魅力,那刘备岂有不用之的道理。

诸葛亮的成就,要感激向刘备推荐他的最关键的两个人。我们先来看推荐人之一,即他的给力朋友司马徽。

司马徽是谁,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是中国东汉末年有名的隐士,庞德公曾称他为“水镜先生”,后人称他为“好好先生”。据说,水镜先生以知人之明著称于世,他牛叉到什么程度呢?他可以通过一个人的面相、谈吐、体型迅速地判断出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他看人看得如此的准,更神奇的是,凡是经他看过“觉得不错”的人后来都是成了大器的。

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比诸葛亮还牛的庞统,人称凤雏先生。庞统年轻时,为人朴钝,没有人认识他。他的叔父庞德公对他却十分看重,认为他不同寻常。当时,颍川人司马徽清高雅正,素有善于鉴识人品的名声,庞统慕名前往拜见。见面时,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于是庞统就坐在树下,跟他交谈起来。两人越谈越投机,就这样一个树上,一个树下,一直谈到深夜。司马徽觉得庞统真正非同凡响,诚心诚意地褒扬庞统是南州首屈一指的人才,并且赞叹说:“庞统确有与众不同之处。”从此,庞统的名声渐渐显赫。

诸葛亮是不是跟庞统一样呢?答案是不一样,诸葛亮的成名跟襄阳著名的隐士庞德公有很大关系。庞德公被誉为“知人”,即很会看人,而且与司马徽、徐庶有密切交往。刚好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这样一来,诸葛亮跟庞德公就是亲戚。有了这层关系,那庞德公肯定不忘记捶起大鼓推销他儿子的小舅子,这样诸葛亮想没名气都不行了。估计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都源于庞德公的推销。

刘备曾经拜访过司马徽,问他对天下事的看法。当时司马徽回答说:“我不过是区区一隐士,怎能看透天下事?”司马徽真是谦逊得让人没话说,以他的才华怎么可能看不透天下事呢?刘备听后耷拉着脑袋,不料司马徽又说:“虽然我不能看透天下事,但是有两个人可以看出,一个是伏龙,一个是凤雏,你可以去请教他们。”

刘备一听,大喜过望,头立马高昂起来,长期吃败仗的他感觉救星来了,于是赶紧问司马徽到底是谁。司马徽进一步介绍说伏龙是诸葛亮和凤雏是庞统。伏龙就是隐藏起来的龙,龙为什么要隐藏起来呢?有句话说得好,“龙非池中物,一飞可冲天。”伏龙不是真心想隐藏起来,它是在等待一飞冲天的机会啊!司马徽将诸葛亮比作伏龙,可见评价之高,刘备听后恍然大悟。

另一个力荐诸葛亮的人是徐庶。徐庶的名字并不陌生,曾仕官于新野的刘备,帮刘备打了胜仗,要不是因为曹操囚禁其母,他应该是终生追随刘备的。徐庶离开刘备前曾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刘备当时的心态还真奇怪,司马徽跟他说的再也明白不过了,他居然没有立即去找诸葛亮,可能他觉得自己是“汉室正统”,很了不起,诸葛亮应该主动去投奔他才对吧。徐庶又说:“诸葛亮的才华胜过我千倍,你应该诚心诚意地去请他出山。”

刘备点头称是。就这样,经过司马徽、徐庶这两位给力的朋友的推荐。诸葛亮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要出山了,之后便有了刘备的三顾茅庐。

诸葛亮的策划实在是高明,他通过朋友,提高自己的名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在隆中看似隐居,实则是“隐而不隐”。当然,诸葛亮的给力朋友绝对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些人,还有很多。比如,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这些人都是诸葛亮在隐居时认识的。这里不再一一叙述。

于是,诸葛亮谋划人生的策略——靠朋友推荐出山成功实现。

2.

诸葛亮能被称之为卧龙,足见他的不一般,也就是说他绝对不是一个草包。在他的谋划人生的前期,他必须为自己打好“才学谋略”的基础。那么,才学谋略从何而来?

诸葛亮广阅群书,吸取精华,开拓创新,为其所有。《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从小就“好为《梁父吟》”。《梁父吟》讲述的是春秋时齐国“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这个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当时,齐景公的身边有三个勇士,这三个勇士分别叫做田开疆、公孙接、古冶长。在古代能称之为勇士的人,除了胆量过人,还有就是武艺高强。同时,这三个人都曾立下很大的功劳,是齐国响当当的人物。

既然都是勇士,而且也意气相投,田开疆、公孙接、古冶长决定结为异姓兄弟,彼此互壮声势。由于他们自恃武艺高、功劳大,所以非常骄横,常常不把别的官员放在眼里,甚至对晏子也不够尊敬。

晏子是什么人物,晏子的厉害和声望谁人不知,这三个勇夫竟敢不把他放在眼里。更何况,这三个人还没被封王封侯呢?你想想,那晏子能容忍吗?要是日后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大岂不危险?于是,晏子就跟齐景公说这三个人必须除掉。

尽管齐景公觉得除掉这三个勇将未免可惜,但是晏子的话也有道理,而且晏子那时太有权威了,齐景公就同意了晏子的建议。

晏子得到齐景公的同意后,就开始想方设法地除掉田开疆、公孙接、古冶长。晏子想了个什么办法呢?

有一天,通知他们三人说,国君为了表彰你们,要给你们赏赐。这三个勇夫心肠特直,哪会想到这其中有蹊跷,听说国君有赏,当然兴冲冲地去了。到了殿前,他们看见案上有一个华丽的金盘,盘子里放着两个桃子,一阵芬香扑鼻而来,三人都忍不住想品尝一下。

这时,晏子出现了,他不慌不忙地说:“你们三位都是国家栋梁之才,为齐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宫廷后院新引进了一棵优良桃树,不过,现在桃子成熟了的只有两个,国君想让你们品尝,就请将军们根据自己的功劳来分这两个桃子吧!”说完,晏子露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

三个人顿时傻眼,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是礼让还是争夺呢?

公孙接心里想着,如果论功的话,我们三兄弟都有功劳,我如果不吃桃子,就显得我示弱。那我还不如先他们一步。想到这里,他第一个开口说话了,说自己当年曾杀过野猪,打死过老虎,吃个桃子不过分吧!这个公孙接一点都不客气,说完就拿了一个桃子。

田开疆见公孙接第一个拿桃子,心里发毛了,说:“我曾跟随国君出征,一个人就击退了三军,难道我不应该吃桃子吗?”话刚一说完,就准备伸手拿桃子。

古冶长原想客气一下,没想到两个兄弟这么不客气,自己如果再不开口,那桃子就没了。古冶长将手一扬,愤怒地说:“要论功劳我也不比你们差,想当年我随国君出征,当时国君危在旦夕,唯有渡过黄河才安全,岂料河水里突然冒出一只大鳖,一口咬住了马腿,马受了惊吓就把车拖向了深水激流中。我连眼都没眨一下,跃入水中与那只大鳖厮杀。为了彻底消灭那只大鳖,我潜水百余步,又顺水追杀了九里,终于把大鳖给宰杀了,然后我一手握着割下来的鳖头,一手拉着国君的坐骑顺利地渡过了河。如果要比功劳,你们比得过我吗?可你们毫不客气地就把桃子给抢了,真是气死我了!”古冶长越说越激动,竟然拔出了剑。

公孙接和田开疆见状,先是一愣,然后突然醒悟过来,面露愧色。其中一人人说道:“是啊!要说勇猛,古冶长在水中搏杀巨鳖,我们比不上;要说功劳,古冶长用命保护国君的安全,我们也不如他。可我们却先把桃子抢走了,让真正功劳大的人没桃子吃,这是品行操守问题,我们也太贪婪无耻了。”两人说完,羞愧难当,便拔剑自刎了。

古冶长看着躺在地上的两具尸体,后悔不已。他仰天长叹道:“我们本是兄弟啊!可现在你们因为我说的那自大的话死了,我真是不仁啊!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去?”于是他也拔出剑自刎了。

就这样,仅仅两个桃子就轻而易举地将三位猛将除掉,不得不佩服晏子的智慧。智慧谋略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不费一兵一卒就能置人于死地。

诸葛亮为什么喜欢读《梁父吟》?我想有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因,以诸葛亮的智慧他不可能看不出《梁父吟》所蕴含的道理。换句话说,诸葛亮能通过《梁父吟》看出当时的世道正需要像晏子那样智慧的人。因为,智慧的力量比武力的力量更为强大。谁拥有智慧与谋略就可以稳操胜利的主动权。对于晏子,诸葛亮可能不大喜欢。

对此,我们可以试做一下分析,三士田开疆、公孙接、古冶长就算真如晏子所说联合起来,等实力足够大了将对齐国构成威胁,可是,这三个人都对齐景公有恩啊!更何况,晏子的担心也不过是假设啊!齐景公为什么还要同意晏子对他们痛下杀手呢?而且是杀人于无形。如果说权力大了就要威胁到齐国,那你晏子呢?丞相的权力不是更大么?所以,晏子的品行存在问题,齐景公估计是被晏子忽悠一番后糊里糊涂地同意他杀三士。晏子是齐国两大名相之一,另外一个就是管仲。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就是没有晏子。可见,诸葛亮对晏子并不喜欢。否则,以诸葛亮的个性,他不可能不喜欢晏子的。因为,尽管晏子是个智慧谋略之人,但他用错了地方,滥用权力害死良将。再者,司马迁的《史记》里曾记载关于晏子的评价:“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国相,食不重肉,妾不衣帛。”而管仲是个很奢侈的人,常常“富拟于公室”。诸葛亮历来主张节俭,并且以身作则,可他决口不谈晏子,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么?

除了《梁父吟》,诸葛亮还读了什么书?对此,我们从刘备的一篇遗诏可以看出来,这篇遗诏是针对他那不争气的儿子刘禅的。遗诏里提到了希望刘禅能读《汉书》《礼记》《六韬》《商君书》《申子》《韩非子》《管子》等书。其中刘备提到了诸葛亮为刘禅抄写《申子》《韩非子》《管子》等书。如此看来,刘备是读过这些书的,而且还觉得这些书都很不错,否则他也不可能推荐给刘禅了。我们如果从这些书的内容来看,可以洞悉诸葛亮智慧谋略的来源之处。

《六韬》《申子》《韩非子》《管子》这四部书法家色彩比较浓厚,主张“不别亲疏,不疏贵贱,一断于法”。刘备的养子刘封犯了罪,刘备丝毫不讲情面,把他给杀了。这样看来,在诸葛亮抄写的这四部书中,首先对他和刘备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就是说,诸葛亮是读过这些书的。比如,《申子》一书,其作者是申不害,他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各种原因,《申子》这本书到汉朝时就只剩下《申子》两篇了,其他的篇目流失了。诸葛亮能读到的也就这两篇而已,但他居然如此推崇,还亲自为刘禅抄写,并加以批注。由此可见,这部书对诸葛亮而言,是多么的重要。

另外,诸葛亮要刘禅也读此书,是另有寓意的,他也希望刘禅能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样一来,诸葛亮以及他以下的大臣们都忙得团团转,诸葛亮自己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同类推荐
  • 温暖灵魂的味道

    温暖灵魂的味道

    张佳玮用灵犀的文字写出令人垂涎的琳琅美食,让人的整个灵魂都要起舞,整个人生都要亮了。苏美则用跳脱的语言,写出生活的随性,岂能万事如意,但求吃口好的。这么远那么近透过记忆的琥珀,用一块花馍讲述一个与你无关,却处处带你回头的故事,那些让人怀念却回不去的旧时光。小岩井则讲述行走在异国他乡的羁旅人的舌尖乡愁、青春爱情和心灵羁绊。
  • 尘嚣:一个中国半农民的故事

    尘嚣:一个中国半农民的故事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作品把游走于乡村、城市之间的读书人的生活口述出来,是希望这个阶层的人不再只是被动地逃离乡村,而是选择主动适切、守住乡村,在乡村与城市的互动中坚守固穷与担荷,慢慢软化自己的心灵。《腊八走在尘嚣之外》一文是作者在腊八节回忆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回忆脾气暴躁的爸爸、总是护着自己的爷爷,以及和哥哥放冰马,和邻居家姐姐描灯花。随着时间流逝,爷爷走了,爸爸走了,姐姐们出嫁了,妈妈也老了,而作者自己,也有了女儿,只是,腊八节好像更远了。而在《爸爸的回忆犹在梦中》一文中,作者回忆他的父亲,回忆儿时自己犯了错,父亲的骂与泪。在回忆时,作者也逐渐明白,父亲其实是疼爱自己的。自己一天天长大,父亲一天天变老,在长大与变老中,自己结婚了,而父亲也离去了……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是娓娓道来,不慌不忙,在文字的品读中,细细感受生活,体悟生命。
  • 心灵放歌

    心灵放歌

    这些诗,或记忆,或咏物,或歌世,题材随性,用语率直洒脱;有感即放歌,意尽则收声;不示雕琢,不用假声。
  • 故事也那么迷人

    故事也那么迷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 心的呐喊

    心的呐喊

    本书是作者的一个评论作品集,大部分作品发在《株洲日报》《株洲晚报》和《人才信息报》的评论专栏里,并成为这三家报刊的评论主笔。
热门推荐
  • 婚恋心理误区你怎样跨越

    婚恋心理误区你怎样跨越

    全书共分八章,包括走进恋爱季节、收获迟到恋情、共享围城生活、营造夫妻性爱、跨越婚姻障碍、突破婚外迷情、善待非常婚恋以及婚恋心理自测。
  • 一号男保姆

    一号男保姆

    宋挺在第一次飞升时就遇到了一个劲敌,他不得不时常在修炼者与普通人两个世界里转换着角色,为了完成寻找无尘剑的任务,他沦落为一名保安,甚至做了校花的保姆。终于回到仙界之后,又遇到了新的难题,一重天霸主要他将自己心爱的恋人亲手奉上。面对如此的选择,宋挺将何去何从?
  • 神魔寄生

    神魔寄生

    林想,一个原本的书生少年,在右手与神秘的寄生生物融合之后,便是不得不与天斗,与人斗,只为了能够寻找足够多的食物,来养活呆在自己体内的这个怪物。灵药?吃!于是林想成为了炼丹大师!妖丹?吃!于是妖兽皆是丧命林想脚下!人族武者?也吃!于是林想踏上一条自己的杀戮之道!寄生,吞噬,进化,然漫漫武道长路,并非只有右手作伴....有兴趣的读者可加群232061092
  • 深圳的传说

    深圳的传说

    深圳的未来社会深圳,中国南方这个高科技基地,让人惊奇的是,她居然十多年前没有似广州上海被核武器战争毁掉。这个科技前沿的大城市,有着怎样的秘密?背后有着怎样神秘的故事?有着怎样丰富的传说和历史?她的自信与安静,她的甜美与沁心,让那么多人着迷。那个舞台,人们在她身上演绎多少传奇的舞台,能延续多久?人们怎么会惊奇她的包容与壮观?惊奇她的细腻,每一个街角的情感,每一个奇怪的刚诞生的新生事物。
  • 与诗人对话

    与诗人对话

    一名真正的作家、学者在我的心里是神圣的、崇高的,那种敬意用我平实的文章是难以言表的。或许在准诗人的眼里,网络诗歌也许算不上真正的诗歌,但就这样不成熟的诗歌在网络里却有自己的流行的速度和市场。它不讲究诗歌的倾向,只为了心灵和心灵的碰撞,这就是诗人心理情绪的发泄,或许就是真情实感自然流露的那种。虽然大多数的诗歌写得很不正规,但一定是真实心情的表达,正如当年席慕容和汪国真的白话诗,那时候每个青年都喜欢,现代人都喜欢用这种简单的诗文抒发自己的情感。而网络诗歌实质的效应,说到家就是它的实用性和交谊性。
  • 二代骄女之全能小姐

    二代骄女之全能小姐

    叶家大小姐叶忆秋以为迎来属于她的爱情,但一场阴谋却将她伤得生不如死,第二次她誓要报仇,再不碰爱情,可下一世她却穿越了,却经一场意外与爱重逢,死而复生的她会重蹈复折吗?
  • 陌上有兰

    陌上有兰

    她是养尊处优,衣食无忧的名门闺秀。仗一点小聪明,毕竟年轻气盛。觥筹交错间,忍不住锋芒毕露。若干年后,沧海桑田,浮华散尽,再忆往昔,恍然若一梦。当她千方百计回到故事开始的都城,她才恍然发觉,此生最快乐的时光却是在那个海上荒岛的日子。那个布衣男子的展颜一笑。自己想要的,原来不过是与那人携手,缓缓,看陌上花开。
  • 屠伦城之墓

    屠伦城之墓

    复仇,觅图,寻墓........我因何而生,天道法则若更替,一切都将重新洗牌谁才是万物真正的主宰
  • 风起潮涌

    风起潮涌

    起点最值得期待的轻小说,不看后悔一辈子!古风群像,架空历史世界,王朝兴衰,国家战争。在这片大陆上,日诏氏的残暴统治已经进行几千年,但王权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一名年轻的猎户和曙,因为偷窃贵族的珠宝去换取食物而导致全村被杀,他发誓要加入东方的反抗军,将日诏氏的残暴统治推翻。于是,他与另一名幸存的少女小莫,以及路程中结识的另外一名自称耀黎的白衣少年,一起踏上前往东部的旅程,去面对那未知的命运……连天烽火即将在这片大陆上燃起。
  • 神级无敌赘婿

    神级无敌赘婿

    一代神豪弃子,继承系统逆袭归来,看他如何借异能颠覆世界,开启仙门之路,夺灵石,救亲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