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91400000030

第30章 李渔词学思想的审美文化阐释(2)

第二节 雅俗相和耐读歌词

顾敦鍒说:“说起李笠翁,大家会想起他的十种曲,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曲家,还是一位词人,而且与一般词人不同。他不但创作词,更提出很有系统的词论。他的头脑很科学。……他填词,又著《窥词管见》。这不是普通的词话之类,而是他词的理论。——以个人而论,他在这个时代,已能超然远瞻,有这样革新的主张,自是人中之杰,文中之豪,值得吾们注意佩服的了。”【31】李渔在具有革新意义的词学理论的主导下,所创作的词能够区别诗、词、曲的不同艺术本体要求,注重词的字法、句法、章法,采用俗文学的眼光和思维,勾勒人的心曲,发人所未发,道人不肯道,工巧别致,力透三昧,使词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更加贴近广大市民百姓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趣味,因此取得了新异奇绝、别开生面的艺术效果。

一、点铁成金,化腐朽成神奇

李渔多才多艺,向来以小说、戏曲闻名于世,亦擅长诗、词。在词学方面,李渔晚年编辑的词集《耐歌词》保存了他一生创作的绝大部分词,是他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流传下来成为后人研究他的生平与艺术创作的珍贵资料之一。李渔的《窥词管见》置于《耐歌词》之前,凝聚了他的词的创作经验与心得体会,阐述了他的关于词的一系列主张与见解。

综观李渔的词学理论,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继承宋代李清照关于词“别是一家”【32】的传统,仔细区别诗、词、曲的异同,极力强调词的艺术个性和美学品位。李渔在《窥词管见》开篇中说:“作词之难,难于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中。”这一论断是李渔词曲理论的纲领。清代的沈谦亦说过:“承诗启曲者,词也,上不可似诗,下不可似曲”,【33】所见与李渔别无二致。沈谦(1620年—1670年)是明末清初韵学家,籍贯仁和临平(今余杭临平镇),“西泠十子”之一,长益笃学,尤好诗古文,著有《词韵词谱》、《南曲谱》、《古今词选》等等。沈谦是李渔同时代的文人,所见很可能受到了李渔词论的影响。李渔认为造成诗、词、曲界限混淆不清的原因是:“大约空疏者作词,无意肖曲而不觉仿佛乎曲;有学问人作词,尽力避诗而究竟不离于诗。一则苦于习久难变,一则迫于舍此实无也。”为此,李渔从词的创作的角度入手,主张“欲为天下词人去此二弊,当令浅者深之,高者下之”。李渔把“浅者深之,高者下之”具体表述为“雅俗相和”。李渔说:“诗有诗之腔调,曲有曲之腔调,诗之腔调宜古雅,曲之腔调宜近俗,词之腔调则在雅俗相和之间。”【34】难能可贵的是,李渔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自己的艺术主张,而且在创作上努力付诸于实践,因此,李渔的《耐歌词》具有鲜明的雅俗相和的艺术特色。

李渔的词注重通过既非典雅又非庸俗的新奇的遣辞造句,抒写由词调的含义所引发出来的内容。例如,人们常言道:一叶落而知秋。唐人李干卿《听秋虫赋》:“时不与兮岁不留,一叶落兮天下秋”。宋人唐庚在《文录》中说:“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敏感的文学家往往由秋感悟到人生的短暂,不禁触景生情,顿生满怀愁绪。正所谓愁乃心上之秋也。秋天伊始,一叶落通常无声无息,与秋风瑟瑟扫落叶的情景绝然不同。李渔继承了唐词以来缘题所赋的传统,作《一叶落·本意》:“一叶落,声如铎。金风作意催行乐。人无千岁身,医无九转药。九转药,勿使杯中涸。”李渔虽然也写叶落与愁的关系,表达了一种流行的及时行乐的人生观,但是,不同的是,李渔却落笔于一叶落给人们的警醒。一个“铎”字化一叶落悄然无声为有声如雷,震耳欲聋,撼动人心。就这样词以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精妙地传达了词意。如果说这首词用字画龙点睛般的新奇而主题尚一般化的话,那么《花非花·用本题书所见》同样是写本意,却做到了用字和立意两方面都新颖奇特:“花非花,是人血。泪中倾,恨时泄。鹧鸪声里一春寒,杜鹃枝上三更热。”词中“血”字别出心裁,深重有力。李渔既没有赞美花季人生的艳丽,也没有描写花样命途的多舛,而是把花比喻为人悲伤和愤恨到极点时倾泻出来的鲜血,人在温暖的春天听到鹧鸪声想到花会感到寒冷颤抖,在春天寒意依旧的三更之夜想见花会觉得燥热不安。一个“血”字凝聚了人的无限痛苦和无比悲愤!由“血”字引导出来的全词通感手法的应用,加上仄声促节,使词的主题惊世骇俗,刻骨铭心。

李渔善于冲破词为艳科的藩篱,出人意外地运用一些素来不登大雅之堂的俗字入词,使它在与词意的自然融合中提升美学品位,给人一种神奇的艺术感染力。如《女冠子·秋夜怀人》:“深夜独啸,惊得满林鸦噪,为何来?记起歌三叠,难忘酒一杯。五年愁雁绝,十度见花开。知他贫欲绝,愧无财。”此词写李渔秋夜对友人的一如既往的思念。李渔自问自答,对自己囊空如洗无法招待友人,致使与友人断绝往来达十年之久惭愧不已。“愧无财”极其形象地刻画了李渔贫穷无奈的窘状,是李渔真实生活的写照。一个俗不可耐的“财”字业经李渔妙手回春,以俗为雅,与对友人的真切思念之情水乳交融,全部俗气一扫而光,读后不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怜悯之心。故此,李渔的朋友冯青士说:“财字为词家所忌,笠翁用之最雅。有此妙术,何铁不金?”【35】这不可不谓的论。

李渔在历史上是一位被世人褒贬不一、颇有争议的人物。同时代的袁于令说“李渔性龌龊,,善逢迎,游缙绅间,喜作词曲小说,极淫亵”。【36】稍后的刘廷玑说李渔尽管“所至携红牙一部,尽选秦女吴娃,未免放诞风流”,但是“其《一家言》所载诗词及史断等类,亦别具手眼”。【37】余霁岩则说:“笠翁树帜文坛三十余载,人但以风流才子目之,不读此文(《祭福建靖难巡海道陈大来先生文》),乌知其为大贤人,真义士哉!”【38】实际上,对李渔的为人和作品不可一概而论,要实事求是,具体作品具体分析,如《少年游·艳语之二》写道:“温柔何事独称乡?悄语问檀郎。此义难明,回声索解,逗出口脂香。答云乡是安身地,离却便思量。楚馆秦楼,天台洛浦,好杀是他邦。”这首词采用了一对年轻男女问答的艺术形式,表明了李渔对“温柔乡”的见解。李渔没有在男女之间的艳情上穷形尽相,著意设色,写得“极淫亵”、“放诞风流”,而是写出了檀郎对家乡的真挚的眷念之情。人们不能简单地把檀郎面对娇羞少女的回答看作是浪荡公子的虚伪和轻薄,深究之可知,其中隐隐约约地透露出了李渔自己常年颠沛流离远走它乡的身世之慨。在词中,李渔减少了“温柔乡”儿女情长的艳冶色彩,增添了“温柔乡”发自肺腑的乡恋情结,赋予“温柔乡”簇新的含义,发前人之未发,不啻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二、脱落窠臼,推陈旧出尖新

创新是李渔一贯坚持的艺术主张。李渔曾自我表白说:“不佞半世操觚,不攮他人一字。空疏自愧者有之,诞妄贻讥者有之,至于剿窠袭臼,嚼前人唾余,而谓舌花新发者,则不特自信其无,而海内名贤,亦尽知其不屑有也。”【39】事实的确如此。李渔的词往往刻意撇开陈辞老套,于他人不经意的细微之处独辟蹊径,营造一种前所未有、感人至深的情境。例如,《酷相思·春闺》:“人喜人愁天不顾,一样把芳春布。怪酒痕泪点皆成露。人在也花千树,人去也花千树。花愈欢欣人愈苦,盼断归来路。若再得相逢难自误。爱我也留他住,恨我也留他住。”这首词内容上没有落入通常春闺词向外怨天尤人的俗套,而是向内细腻地刻画了闺中少女自怨自艾的心理。它使人想见闺中少女孑身立于窗前,面对春天繁花似锦的景象,涕泪纵横、爱恨交加的寂然凄楚的情形。至于少女悔恨自责的原因则让人深长思之。闺中少女浅俗矛盾的语言蕴含着深挚的纯情雅意集中体现了这首词的艺术特点。余澹心赞扬此词“语浅愈深,语拙愈巧,语平愈奇,总在人思索不到处。”【40】

又如《两同心·鸳鸯》:“怪杀双禽,幽情何恣。到飞时,才觉成双;但宿处,谁知为二。问当时月下星前,几多盟誓?惯会搅人心志,益人愁思。忒修行,羡尔前生;甚福分,能消今世?问谁能嫁个萧郎,和伊成四?”这首词艺术构思非常尖新别致。它将形影不离的双鸟想象为相亲相爱的夫妻本身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与众不同的是它不仅用直笔直接赞美了鸳鸯的幽幽深情,而且用曲笔向着鸳鸯发出了一连串的疑问,间接表达了对鸳鸯的无比羡慕。尤其是下阕,“惯会搅人心志,益人愁思”由鸟及人,明畅地表达了主题;而“忒修行,羡尔前生;甚福分,能消今世”以疑问句式融入了通俗化的佛教义理,“问谁能嫁个萧郎,和伊成四”以疑问句式申明了期盼与之缔结良缘的美好愿望,写法委曲婉转。整首词句式的变化和笔法的交错大大地丰富了词义的内涵,使词更加耐人咀嚼。

李渔作词时常从个人独具的生活经历出发,这就使得他的词与其他人的词在内容上有着鲜明的区别,显示出尖新的特色。例如,《捣练子·惜花》:“花片片,柳丝丝。天为春工费不资。一岁经营三日尽,直呼风作荡家儿。”春天来临,大地复苏,花红柳绿,生机盎然。可是风不作美,连续三日的狂吹将红花绿柳摧残殆尽。面对一派惨景,李渔感慨万千。李渔是一位亦文亦商、靠砚田糊口的文人,全家老少近五十人的吃喝仰仗他的创作收入、率领家班演出和与达官贵人的交际往来,对贫富悬殊、丰俭无常的生活甘苦有切身的体验,深知温饱来之不易。在李渔看来,温饱的日子恰如初生的花片柳丝般脆弱,禁不起荡家儿的挥霍浪费,所以李渔把天作美比喻为春工,认为花变红柳变绿就好象接受了他人的施舍一样得来全不费工夫——“费不资”;又把狂风比喻为荡家儿,认为花与来之不易的生活同样值得珍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岁经营三日尽”非同小可,与其说是李渔使惜花的感情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商业意识,倒不如说是李渔借题发挥,将长期以来被生活压抑在心头的忧患和痛楚尽情地流露。同样,李渔作为一位戏曲家的思想感情在词中也得到了反映。如《风流子·虎丘千人石上赠歌者》:“一曲清讴石上,到处箜篌齐放。思喝采,虑喧哗,默默低头相向。早停莫唱,十万歌魂齐丧。”词首先描写了虎丘千人石上戏曲表演的盛况,接着视角一转,叙写了自己观赏戏曲时的微妙心理。演员悠扬地讴歌、箜篌齐鸣地奏乐与李渔会神静静地观赏、内心默默地祈求,交相映照出演员清雅的歌声和李渔不俗的艺术修养。这首词叙写的场景与明末袁宏道的著名散文《虎丘》和张岱的著名散文《虎丘中秋夜》交相辉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别开生面,变质实为清空

“质实”与“清空”是词学中两个对立的范畴。“质实”与“清空”的区别一般包括语言和内容两个方面。从语言方面来说,“质实”指的是雕琢堆砌,僻傲生硬;“清空”指的是自然清新,疏朗流畅。从内容方面来说,“质实”指的是拘泥形貌,繁琐刻画,缺乏意趣;“清空”指的是富于联想,由形及神,引人深思。宋末元初的张炎曾积极倡导:“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41】“清空”有时候又表述为“清真”,因为“清真”就是不板滞,就是真情灌注而脱略超越死沉,用虚字转折疏快使活,清代李佳如是说:“词要清真,不要质实”。【42】由于要清空不要质实合乎词的艺术本质,所以历来为大多数词作家所遵循,李渔也不例外。例如,《南乡子·寄书》:“幅少情长,一行逗起泪千行。写到情酣笺不够,捱咒;短命薛涛生束就。”这首词是李渔赠送给《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蒲松龄当时在江苏宝应县作知县的幕僚,邀请李渔的家庭戏班前去演戏,为了表达两人之间的友情,李渔挥毫作词相赠。从创作上来看,这首词通过“幅少情长”的对比突出了“情”的可贵和真诚;通过善意地“咀咒”唐代诗人薛涛“短命”反衬出“情”的浓郁和强烈。它从有形的静态的信笺写到有形的动态的流泪,再写到无形的动态的情思飘忽,由实到虚,层层递进,拓展了艺术联想的空间。它从雅兴的叙写入手到粗俗的咒语结束,明示雅兴的中断导致粗俗的咀咒,粗俗的咀咒因为雅兴的中断引起,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兴与粗俗相互消融。所有这些共同为传达“情”的神韵和魅力构筑了一种雅俗相和、浓重动人的氛围。

在创作中运用经、史、子、诗、赋语或典故达意是词人常用的艺术手法。它的好处在于使词意深刻、含蓄、耐人寻味,不足在于如果运用不妥贴则容易造成词的生硬做作、辞不达意、晦涩难懂。宋代杰出词人辛弃疾在词创作方面有许多成功的作品,但是也有一些作品由于用典太多导致玄奥晦涩,存在后人讥为“掉书袋”的毛病,李渔则不然。李渔的词以明白晓畅、通俗易懂见长,很少引经、史、子、诗、赋语或典故入词,即使引之入词,大都也是选择那些家喻户晓的语句或典故。例如,《梦江南·春游》:“同游去,晴竹万竿西。桃李不言春色好,年年壶榼自成蹊。有鸟代花啼。”词意是说,一年一度的春天是桃李开花的季节,美丽的鲜花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前来观赏游览。游人提壶携榼川流不息,在桃李树下踏出了一条条小蹊。其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古谚语,见于《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意为行而不言,潜可感人。李渔在词中别出心裁,一方面在原始意义上用它来描绘桃李开花的艳丽景象,另一方面在比喻意义上用它来抒写自然景物的感召力,将古谚通俗的本色与文雅的比喻有机结合起来,使词自然清新而且富有情趣。

同调的《灯市词和何省斋太史》与《春游》各有异趣。《春游》多描写自然景观,客观性强;《灯市词和何省斋太史》多叙写人文情事,主观性强:“灯时好,骨董贱于泥。王谢家藏千古物,变成燕子向人飞。有眼即相随。”词写游览南京灯市:灯市繁华热闹,商贩将六朝的遗物摆满了街头待价而沽,当年价值连城的古董现在比泥土还低贱,一眼扫去随处可见。其中“王谢家藏千古物,变成燕子向人飞”,则是化用唐代刘禹锡的《乌衣巷》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李渔由眼前的灯市写到昔日的豪门大户销声匿迹,物是人非,在庆幸自己现在能够饱享眼福的同时明显地包含了对过去的显贵缙绅的睥睨和讽刺。这使得词避免了单纯地描绘灯市的繁盛与抒写游览灯市的乐趣,使得词因为添加了历史典故而深化了它的现实意义,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大大地扩充了词的令人品味的余韵。

《昭君怨·赠燕客》是情趣迥异的又一个突出的例子:“饮量宽兮似海,钱挂杖头不解。绕路觅同心,孰知音?一旦有人相值,倾尽淳于一石。燕市共谁歌?和荆轲。”这首词的主题是夸奖燕客酒量如海,虽然不无颂谀,但是在形式和内容上却别具一格。在形式上,语言浅俗;词中运用了代表骚体诗特点的虚字“兮”,说明李渔有意识地效法楚辞;自问自答的章法则有利于深化主题。在内容上,借用客人与战国时期的荆轲都是燕客的共同点,直截了当地把客人称作荆轲并加以赞美;视客人为知音,与之举杯畅饮引吭高歌。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李渔对待客人的真诚与热情。在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中,凡夫俗子的潇洒、豪爽与壮士情趣的雄健、粗旷融为一体,骚雅与浅俗完美结合,形成李渔词风格豪放的一面。无怪乎陆青雪评价:“是词家另开生面手。”【43】

四、寓谐于庄,引意趣入词篇

李渔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倾全力创作喜剧并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的人。李渔把创作喜剧的才华也发挥在词的创作上,使词亦庄亦谐,幽默风趣,娱乐性强。例如,《天仙子·贺友生第六子》:“一子离胎诸事足,况报佳儿生第六。三双白壁映华堂,光可烛,清堪掬,何事宁馨偏尔育?但遇荒年都是谷,但遇丰年都是玉。不须皓首自穷经,书满屋,儿争读,封诰他年无断续。”后人曾经讥讽李渔画赞、祝寿、颂祷一类的词“媚俗”、“溢美”。孰不知李渔这方面的词有相当一部分并非俗气横流,从《贺友生第六子》便可窥见一斑。朋友生子,作词庆贺,是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然而,一般的贺词往往充斥着夸赞小孩“天庭饱满”、“眉清目秀”、“大福大贵”之类的陈词滥调。李渔这首词庆贺友人生第六个儿子却写得风味独特。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一子离胎诸事足,况报佳儿生第六”乃喜上加喜。“何事宁馨偏尔育”是正话反说,表面上是嫉妒、责难,实际上是羡慕、赞美,笔法曲折变化。“但遇荒年都是谷,但遇丰年都是玉”写友人因子得福;“不须皓首自穷经,书满屋,儿争读,封诰他年无断续”写六个儿子学而得贵。词的宗旨虽然不可违拗地遵从习俗,但是字句却自觉务去陈言。统观全词,文绉绉的辞语将俗人俗事装扮得雅趣盎然,貌似十足的书生语气中又不乏淡淡的游戏味道,吐属诙谐。诚如倪服回所评:“记颂语最易尘俗,那得如此浑雅”。【44】

又如《好时光·春寺》:“自是人耽随喜,矫语性好参禅。绣伴无因难出阁,慈悲仗佛怜。瓣香来复往,处处桃李争妍。欲睹春光好,结愿上西天。”这首词写春天游人参观佛寺,构思精巧绝妙。李渔把游人塑造为一位久居闺阁急欲出嫁的少女,沉溺于到佛寺游览。她假托“性好参禅”,实际上旨在出外寻找伴侣。她感激佛祖大慈大悲使她得以借口成行。春天,佛寺内外鸟语花香,姹紫嫣红。她对欣赏眼前的景致并不感到满足,而是期望有朝一日与意中人“结愿上西天”,缔结美满姻缘,认为到那时才算是真正地一睹美好的春光。少女青春觉醒,向往爱情,又颇有心计,言行不一,却俨然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人们在像欣赏汤显祖的《牡丹亭·游园》一样被少女的举止和心愿所感动之余,也不难觉察到李渔把提倡淫戒的佛教与追求爱情的少女栓到一起是对佛教世俗化的些许讥笑和揶揄。《秋夜雨·友人性酷嗜饮,每逢岁首,礼僧伽一月,因断荤酒。代作此词解嘲》内容与真正的佛教徒有关:“问予岁饮几何日?一年三百三十。因何无足数?为断酒除荤期月。如来算帐宜清楚,寿百年,应该加一。只吃自己食,并未扰阿弥陀佛。”词写友人身为佛教徒却不把佛教戒律放在眼里,除正月斋戒外一年三百三十日恣情豪饮。李渔把嘲讽的矛头直指佛祖如来,要他别糊涂,要为友人添寿,理由冠冕堂皇:“只吃自己食,并未扰阿弥陀佛”。清初,佛教日趋衰落,佛祖的尊严亦每况愈下,佛教徒目无戒律我行我素乃是常事。李渔作词为友人解嘲,信手把如来佛祖拈来作笑料,既非文雅又非俚俗,吻合时宜,充满谐趣,调侃戏谑手法之娴熟、奇妙,实在叫人忍俊不禁!

李渔还拿自己作解嘲的对象,写词自娱自乐。如《河满子·戏语白髭》:“不信如今便老,白须无故增添。现在少年场上立,终朝翠箔青帘。应是阳春曲好,致令白雪身沾。”李渔写自己年事已高,脸上长出了许多白胡子。可是人老心不老,依然像年轻人那样粉墨登场,整天在演出场地操劳。面对白胡子增多的现实,李渔戏言是演员歌唱得妙,致使“白雪”沾上了自己的胡须。李渔把成语“阳春白雪”拆开,一分为二,利用“白雪”的本意来比喻自己的白胡子,年迈的世俗之人故意表现出年轻人的激情雅趣,童心未泯的乐观背后暗藏着几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的确天真可爱而又或多或少有些滑稽可笑。当然,词中通常不允许出现“拆白道字”的文字游戏,像柳永的《西江月》“几回扯了又重挼,姦字中心著我”(“姦”指三名歌妓),既是拆白道字的游戏文字,又词意淫狎,曾被后世批评为“卑欲之极”。李渔虽然也仿效拆白道字的写法,但是他却将拆白道字的俗笔融化在所抒发的“阳春白雪”般的高雅情趣之中,化俗为雅,凝合成超脱的雅趣俗意,而绝无柳永那样的低俗意趣。所以说,两者之间的高低优劣泾渭分明,不可同日而语。除了诙谐的一面以外,值得称道的是,李渔的这首词毕竟向世人透露了他虽然年老但是文心仍不衰退的精神。李渔在六十九岁卧床不起的那年冬天,抱病为《芥子园画传(谱)》写下了七百字的序言,落款处章文曰:“白发少年场”,亦是这种精神的庄重表征。

相对词的初、盛期唐、五代、两宋和衰落期元、明两代而言,清代的词号称词的中兴。从清初到清末,作者众多,流派兴盛,词集的编订整理和词学理论的探索与发扬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在这股波澜壮阔的词的中兴的洪流当中,以词的社会现实意义和艺术创造境界为标准来衡量,李渔由于历史的局限,偏重于戏曲和小说创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创作上都不能被称为“词的创作大家”。但是,尽管如此,李渔毕竟以他的词学论著《窥词管见》和词集《耐歌词》所具有的特色为清词的中兴作出了不容忽略的贡献。当朱彝尊等“国初诸老,颇能宏雅”【45】,努力纠正明代词风****卑俗的弊病之际,李渔在词的雅与俗之间选择了一条中间路线,提出了“雅俗相和”的创作主张,把它作为“他的词论中始终一贯的理想”【46】,并且身体力行,这与他像看重戏曲的场上搬演效果和观众接受效果一样注重词的读者阅读效果不无关系。也就是说,身为戏曲家的李渔是用一种创作戏曲的眼光来创作词的,所以他的词往往带有曲意,“词”必须“耐歌”恰恰说明了这一点。正因为此,李渔的词别具风貌,在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清词中不可不谓独树一帜。李渔同时的顾景星说:“唱到李渔新乐府,水仙山鬼尽含愁”【47】,坊人称赞李渔的词雅俗共赏:“曲弊歌儿之口,书饱文人之腹”【48】,如今李渔的词跻身于叶恭绰先生编纂的《全清词钞》,均表明其有着客观的审美价值。

注释:

【1】顾梁汾《耐歌词》眉批,《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79页。

【2】余澹心《耐歌词》眉批,《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94页。

【3】陆丽京《耐歌词》眉批,《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10页。

【4】王安节《耐歌词》眉批,《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92页。

【5】文廷式:《云起轩词钞序》,《续修四库全书》(第172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19页。

【6】转引自叶恭绰撰《全清词钞序》,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页。

【7】参见叶恭绰:《全清词钞序》,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页。

【8】李渔:《耐歌词·自序》,《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77页。

【9】李渔:《耐歌词·自序》,《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77页。

【10】李渔:《耐歌词》,《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82页。

【11】李渔:《耐歌词》,《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80页。

【12】李渔:《窥词管见》,《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11页。

【13】李渔:《窥词管见》,《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11页。

【14】李渔:《耐歌词》,《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88页。

【15】李渔:《耐歌词》,《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13页。

【16】李渔:《耐歌词》,《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84页。

【17】李渔:《耐歌词》,《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84页。

【18】李渔:《耐歌词》,《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85页。

【19】李渔:《耐歌词》,《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85页。

【20】李渔:《耐歌词》,《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78页。

【21】李渔:《窥词管见》,《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06页。

【22】李渔:《名词选胜·序》,《李渔全集》(第一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4页。

【23】尤侗:《名词选胜·序》,《西堂杂俎三集》卷三,《续修四库全书》(第140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19页。

【24】李渔:《窥词管见》,《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18页。

【25】胡彦远眉批,参见李渔:《耐歌词》,《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87页。

【26】梁冶湄《风流子·慰友罹难》眉批。见《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92页。

【27】李渔:《窥词管见》,《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15页。

【28】李渔:《窥词管见》,《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07页。

【29】李渔:《耐歌词》,《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49页。

【30】李渔:《耐歌词》,《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50页。

【31】顾敦鍒:《李笠翁词学》,《燕大月刊》第一卷二至四期,1927年11月至1928年1月。

【32】李清照:《论词》,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94页。

【33】沈谦:《填词杂说》,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一册),1986年版,第629页。

【34】李渔:《窥词管见》,《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07页。

【35】李渔:《耐歌词》,《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02页。

【36】袁于令:《娜如山房说尤》。引自《李渔全集》(第十九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10页。

【37】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一。引自《李渔研究资料选辑》,《李渔全集》(第十九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11页。

【38】余霁岩:《祭福建靖难巡海道陈大来先生文》总评。《李渔全集》(第一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5页。

【39】李渔:《闲情偶寄·凡例》,《李渔全集》(第三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

【40】李渔:《耐歌词》,《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54页。

【41】张炎:《词源》,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9页。

【42】李佳:《左庵词话》卷上,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三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105页。

【43】李渔:《耐歌词》,《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99页。

【44】李渔:《耐歌词》,《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57页。

【45】文廷式:《云起轩词钞自序》,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93页。

【46】[日]青木正儿著,杨铁婴译:《清代文学评论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91页。

【47】顾景星:《白茅堂集》卷十六。

【48】李渔:《耐歌词·自序》,《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78页。

同类推荐
  • 谜语的左边

    谜语的左边

    随着全区文学群体不断壮大,鄞州区文联将把发展的目光更多地投到中青年作家身上,搭建平台出新人,出新作,为鄞州文学事业的长足发展做好人才储备。我们也将把编选《鄞州作家文丛》视为一项制度化、常规化的工作来抓,以期待更多的精品佳作纷至沓来,带给鄞州这块土地以持续的惊讶。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文学新锐执笔走天涯,以个人记忆的方式聆听历史的心跳,触摸人性的温度,为鄞州文学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 地下长河:引大入秦工程胜利竣工

    地下长河:引大入秦工程胜利竣工

    《地下长河:引大入秦工程胜利竣工》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地下长河》讲述引大入秦工程胜利竣工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 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

    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

    看电影是件很私密的事儿,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演员张译说:当我对一部电影不知如何解读的时候,我就会问他的意见,意见相近时,像押中了宝;意见相左时,我会瞬间倒戈。演员袁弘说:读他的影评想看古文注释,多了一种层面的解读。导演路阳说:希望年年读到他的影评集,有如年刊。……《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是《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的年度私藏影评集。精心收录众多大片、佳片和争议作品。阿郎用他一贯独特的视角、犀利的文字语言,重新拆解和架构出一个深邃而简单、博大且细腻的观影空间——好玩,有趣,私密,分享。晚安,人类。
  • 爱那么短,遗忘却那么长:玄机诗评

    爱那么短,遗忘却那么长:玄机诗评

    这是一本唐朝才女鱼玄机的词传。本书通过梳理鱼玄机的诗词,讲述她坎坷而又曲折的一生,旨在解析诗词之美的同时表达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她是十二三岁就写出“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的天才诗童,因真心错付,从此纵身情海,成为美艳风流的女道士。同样面对负心郎,她没有薛涛的豁达,也没有李季兰的逍遥和洒脱。她本该戴冠披帔,身份庄重,却是一副眼波流连,春情荡漾的姿态。因为,爱那么短,遗忘却那么长。要面对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一向任性的她无所适从,终究还是走向了毁灭。
  • 十里春风不如你,柔柔暖暖的元曲

    十里春风不如你,柔柔暖暖的元曲

    对于这个时代,元朝的文人倾诉着一切:有离开故国的悲伤,与往日的浮生盛世告别的不甘;有羁旅在外、离愁别绪的难抑;有对人生和恋爱的情殇;有对生不逢时的愤恨;也有对整个时代灰暗背景的不满;亦有不断挣扎在社会边缘的可怜人。他们之中不乏潇洒之人,但满腹牢骚却总是不在少数。对他们而言,一生苦苦寻觅,苦苦把握,苦苦追求,把义愤难纾的情感捧在掌心,终日凝望,他们直言不讳对统治者的不满,却并没有因此获罪。由于元王朝的专制性并不如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文化政策上,蒙古人无意间摧毁了宋代以前的文化硕果,而其无意识的包容令文人们敢于倾吐不满,这也间接造就了元曲文化的繁盛。
热门推荐
  • 最牛买房客

    最牛买房客

    在房产投资上,温州炒房团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群体。近年来,他们以其高超的投资手法,为自己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之余,也吸引了媒体和众人的眼球。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尤其是在CPI不断攀升,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的现在,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我们,要继续跟着温州人,在投资房产这条“钱”途大好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本书由温州资本最大的知情人,商会会长周德文先生现身说法,以温州购房团为背景,结合经典案例深入浅出的解答了房地产投资中的制胜法宝。【本书出版方只授权部分章节供您免费阅读,请购买正版实体书阅读全部内容】
  • 毫无存在意义的存在

    毫无存在意义的存在

    活在世上的人,几乎所有人都身不由己,有些人活着很简单,而有的人活着很艰难。无论是活着简单还是活着困难的人,他们大多数行为都被外部条件所催促着,成为了一个个牵线木偶……脱离了线条的木偶,最终的结局是被抛弃,被木偶的世界所抛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世系统之女配慢慢来

    末世系统之女配慢慢来

    嘤嘤嘤,芮璃只是看本小说,怎么就穿了呢,,要被他人欺辱么?前世的特工,这一世又怎么会屈服,既来之则安之,芮璃的末世天下,即将到来【封面是墨墨自己做的,不太好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武后纳命来

    武后纳命来

    本书又名《王者荣耀》“好一句‘宁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曹操别以为你已经掌控了全局,殊不知,到头来你只不过是我复仇之路的一把先锋之刃!”“吕不韦,从始至终你都在遵循‘奇货可居’这四个字,然而到头终究一场空!”“听好了东皇太一,武则天陨落之时,便是你命丧之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反派拯救系统

    穿越之反派拯救系统

    相府千金自缢未遂,醒来后性情大变,人言都道,她历经生死,看破红尘,性情大变也是常理。可是,只有她自己知道,这具皮囊下早换了个芯子,一个现代社会穿越而来的女社畜,附赠一个系统,她以为自己从此就要走上天选女主,古代白富美之路了!但是,老话说的好,白给的确实没好货!赠品系统是个“残废”!时灵时不灵,长期处于隐身状态,就算如此她也忍了!但最过分的还是,残废系统因为叛逃主系统,自动切断与主系统的一切联系,功能不全,无法“联网”更新,并且需要许多能量来“治伤”,需要宿主多多努力做任务!真是坑爹的儿子回家,坑爹到家了!然而因为做任务,叶如玉经历了,被人盯上,被迫舍身救人,被迫当圣母,被迫给人灌毒鸡汤,被迫与反派为伍,被迫给人当情感咨询师,被迫参与党争,被迫......总之,被迫做了很多不愿意做的事!小剧场:叶如玉: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被逼的,不是自愿!系统:人类的本质就是真香定律!祁元朔:对,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祁和畅:你不喜欢我,为什么对我那么好?
  • The Persians

    The Persia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玄幻之我能透支未来

    玄幻之我能透支未来

    叶楠穿越到玄幻世界,绑定透支未来系统。自己未来的修为和功法,都能提前透支使用!一百年后的修为?马上透支!五百年后的神功?透支透支!一千年后的奇遇?透支,来者不拒!一万年后逆天成神?劳资现在就要成神!从此,系统在手、天下我有,叶楠无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