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6700000017

第17章 初中:让孩子独立思考(6)

我们的哲学是,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遇到问题总要试图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是其学习的动力所在。作为家长,要鼓励她独立探求。可惜,人类毕竟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对各种问题都已经有了许多现成的解决方案,iPad等就是这些解决方案的体系。如果把这些现成的解决方案简单地塞给孩子,孩子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探求呢?更糟糕的是,新奇的技术太多,什么奇迹都能创造,孩子只会对前人的创造惊叹不已,进而产生依赖心理,觉得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总会有新一代更酷的东西来应付,自己就更懒惰了。有时我开玩笑说:“iPod、iPhone、iPad等等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是一种‘看谁最能糊弄傻子’的游戏,‘最能糊弄傻子’的无疑是乔布斯这样的天才,但被糊弄的确实多半是‘傻子’。”

女儿在学校里就经常碰到这样的情景,在同伴们不知道怎么消磨时光时,她总能发明出一些游戏来让大家一起玩儿。如果她不挑头,那些已经换了几代iPod、iPhone的小伙伴往往就无所适从,有时,大家坐在那里,各看各的iPhone,彼此之间的交流反而没有了。最近媒体上也不停地讨论,即使家庭成员之间,也因为玩iPhone而导致交流减少。

有一次,女儿数学考试拿了很低的分,我颇为奇怪。一问才知道,她那天忘了带计算器,结果其他同学都用计算器算,她只能凭心算,最后时间不够用,匆忙中算错了不少。对于计算器是否可以在考试中用,本来有许多争议,但如今计算器如同衣服、鞋袜一样普及,在现实中很少能找到不得不心算或笔算的场合。美国的学生,即使有计算器帮忙数学也很差,最终大家不愿意难为孩子,考试用计算器就成了常规。我知道了女儿的情况后,并没有提醒她留意以后考试带计算器,而是问她:“现在发明了汽车,我们不用跑,甚至不用走,哪里都能去,那么爸爸是否还应该练马拉松呢?”女儿会心地笑了。

文明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会滋养懒惰的习性,这种懒惰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所以,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时,要尽可能保持世界的原初状态,把现成的解决方案或道具移开,这样才能解放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其实,即使是禁止用电脑、计算器等等,那种没有任何解决方案的纯粹的原初状态已经不存在了。比如,即使孩子仅靠一支笔、一张纸来解数学题,像十进位这种数字系统已经是前人为她组织好了。也就是说,她已经丧失了从最原始的状态思索数字组织系统的机会。我相信,这对于人类的原创精神来说是个重大的损失。如果我们再把各种前人制造的现成道具交给孩子,最终有些孩子会发展到连游戏都不会玩,一定要有个什么机器代劳才行的地步。试想,如果20世纪60年代长大的乔布斯执迷于当时的时尚,对汽车、摩托的新款穷追不舍,他还会是今天的乔布斯吗?

要独立思考,就要先丢掉拐杖

记得女儿六七岁时和我一起在超市里买早点,我伸手去挑几个法式羊角面包。女儿马上在背后说:“爸爸,别买这个,这种东西不顶饱,而且价钱很贵,太不值了。”

我对女儿的意见一向非常尊重,马上住手。旁边一个正在挑面包的老太太也停下来,吃惊地对女儿端详了半天,显然,她很少见到这么小的孩子这么能“算计”。

其实,我素来爱吃羊角面包,妻子经常嘲笑我,并指出那东西远不如全麦面包健康,希望我能控制。另外,价钱也是个原因,买法式羊角面包吃顿早点,够买全麦面包吃几顿的。女儿生下来头五六年,家境不太好,省吃俭用的习惯一直保持着。当然,恰恰是因为难得,妻子也时常意外地买羊角面包回来款待我一下。女儿其实也爱吃羊角面包,不过她也很注意营养问题,从不过分,这次我带她出来采购,借口是款待女儿一下,当然潜在的动机也是想款待自己了,没想到被女儿制止。

女儿的这种习惯让我们非常省心,她在学校从来不花钱买零食吃,而且还经常告诉我们,那几个无法控制吃零食的同学,学习几乎是最差的,并且还说从某本书上看到,糖的摄入量过大会影响记忆,她怀疑这是否构成了吃零食的孩子功课不好的原因。等她12岁多时,我买到上品日本绿茶,咖啡因很少,希望她尝尝,并告诉她喝绿茶有益于健康,她这样的年纪品尝一下淡淡的绿茶没有问题,但她还是用舌头舔了一下就停止了。她告诉我,她的一位同学出去没有带够钱,不得不在咖啡和午饭之间选择,结果选择了咖啡,这孩子已经到了不喝咖啡会头痛的地步。女儿说,她可不想这样,还是小心为上。听她这么说,我当然不担心她学抽烟、吸毒了。

不过,法式羊角面包女儿是吃的,这次她制止我,算的还是经济账,这和家庭的经济条件有关,当然也跟节俭的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关。在这方面,我做得可谓有些过分,有时妻子意外给我买了件T恤衫,我也发火,指责说已经有了为什么要买,浪费钱,不环保,上纲上线,扫了大家的兴。想来想去,我大概受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影响特别大,大学时读他的自传,受到人生震撼。他是穷工匠的父亲的第十五个孩子,只上了两年学,后来当学徒,勤勤恳恳奋斗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文豪、外交家、政治家、出版家、企业家……被誉为是“第一个美国人”。他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却成为文化巨人;贫困出身,却成为当时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这一切是如何得来的?他在《自传》里夫子自道,特别讲述了青少年时期当印刷工的艰苦经历。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不仅是他安贫乐道,而且是在贫困中善于经营,总结出一大套省钱又能保持健康的办法。比如,他非常精确地计算出不喝酒而用白水和面包充饥所省下来的费用,以及在健康上的得益。他的名言是:“省一分钱就是赚一分钱。”他在穷得叮当响时居然有长远的投资计划!这本书塑造了我的一生,乃至在穷困的时期能乐以忘忧,并且能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精心计划家庭的投入产出,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专心于自己的事业。

当然,生活改善后就不至于这么斤斤计较,但是,我们都应该警惕:改善后不再过分计算家庭的投入产出,未必是一种进步,而很可能带来退化。富兰克林富了以后,依然克勤克俭,当时瓷器流行,他夫人背着他偷偷买了一套,还怕挨骂。最近在《时代》周刊上看到篇文章,介绍心理学的一些新进展,其中重要的一条是,万事都自己算计的人,往往在数学能力、智商等方面都优人一等。在这个意义上,节俭不仅是一种生活品性,甚至可以成为智商增长的原因。

女儿10岁时还不会乘法口诀,换新学校后居然需要补习,我们基本放任自流,但半年内就是优等生了。现在想想,她确实没有花足够的精力背乘法口诀,但是,六七岁的她面对货架上的法式羊角面包,马上要估算其“价格性能比”,甚至连顶饱不顶饱的因素都考虑进去了。这比一般的算术题其实要复杂得多,脑子总保持这种状态,自然潜移默化中刺激了智力的发育。

这种凭借常识估算出来的结果,当然不如乘法口诀那样精确。女儿也没有告诉我,如果不买羊角面包而把钱用来买全麦面包的话,究竟能省下几顿早饭的钱,但是,这些并无关紧要。她粗略的估算足以帮助我作出决定,这就够了。其实,我们生活中大部分决定,包括购物,主要还是这种粗估的结果,而不是拿着个计算器算来算去。一些生活中重大的决定,更是建立在这种直觉式的粗估的基础上的。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这样的粗估显得“太抠门儿”,技术的进步则提供了种种精确便利的手段代替这种本能的粗估。最近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看到一位作为母亲的幼教人士这样写道:“最令我忧心的是,父母利用各种电子教学,如光碟、电脑等,尤其是近年来很受欢迎的平板电脑,忙碌的父母认为简易方便,动感画面吸引孩子,还对孩子能够迅速掌握沾沾自喜,自己也乐得轻闲,把教导孩子学习的工作交给科技产品代劳。”《时代》周刊也警告父母们要小心,不要遇到什么事情就到谷歌里去搜出答案,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也可以让孩子们的思想变得懒惰。

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孩子,几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衣食无忧的,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没有精打细算的需求了。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第一次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变成了充满现成答案的世界,几乎没有事情不能从网上获得解答的。大多数家长没有考虑到这样的环境对孩子成长的恶劣影响,把网络视为万能,习惯了现成答案的孩子就丧失了独立思考、创造的动机,更难以养成质疑的习惯。

我经常对女儿说:“汽车发明了,我们就需要练跑步;船发明了,我们就要练游泳;起重机发明了,我们就要练肌肉;互联网、谷歌搜索系统发明了,我们就应该练习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所有这些发明都很有意义,但也都是我们生活的拐杖,对之过分依赖,人就会退化。”《时代》周刊那篇文章开始给出一道题:八层的楼房有多高?女儿粗估一下,说24米,这是正确答案。她瞬间进行了粗估:她大约1.5米高,一层楼有两个她的身高,即3米,八层多高一目了然。而她在同学中恰恰是最老派保守的,不玩iPhone等时髦的东西。美国的孩子则每人iPhone、iPad一大堆,碰到任何事情本能地就到网上去搜,如今美国孩子数学越来越差,恐怕也与此有关。

在当今的世界,家长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尽可能给孩子创造赤手空拳地面对生活原初状态的机会,因为这才是最好的成长环境。

同类推荐
  • 孩子,你真棒

    孩子,你真棒

    本书为家长们总结了一套教育方案,帮助造孩子坚韧的性格、关心他人的品质以及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这些优良特质的决心和毅力。一旦开始运用这些真正的养育秘诀,你自己、你的孩子以及你的家庭都将变得更快乐、更幸福!
  • 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孩子

    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孩子

    父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不仅要学会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孩子的品行,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本书为父母提供了一套全方位的教子方案,采用最优秀的教育思维与模式,带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
  • 宝贝,你的世界我知道

    宝贝,你的世界我知道

    本书作者张静女士从宝宝发育的规律出发,即自然界最根本的进化发展规律,以宝宝的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运动、语言、情绪等8个方面入手,并以宝宝发育的不同阶段为线索,用宝宝成长的每个阶段的不同表现,来揭秘其真正的“动作”原因——脑发育,及其深远的影响。本书行文流畅,语言幽默且通俗易懂,并配有可爱温馨的绘画,能让广大父母在获得轻松“悦读”的同时,又能习得育儿的相关心理、生理学知识,以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个孩子都是上天对父母爱的馈赠,很多时候,父母不但要倾注全身心的爱给宝贝,而且还要懂得如何去爱——要知道宝宝成长的过程和真相。帮助宝贝快乐长大。
  • 好孩子成长金禁句

    好孩子成长金禁句

    当孩子犯错时应该说的话,询问孩子时应该说的话,表扬、鼓励孩子时应该说的话、当发现孩子有不良习惯时应该说的话。本书作者借鉴国内外典型事例和理论,对日常生活中父母们经常发生的认识上的误区、方法上的错误以及种种疑难困惑做了探讨与分析。
  • 解读迷失中的家庭教育:女心理咨询师手记

    解读迷失中的家庭教育:女心理咨询师手记

    本书以现实中学生案例及我个人的成长历程为证,我们的现实确实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家庭及家庭教育问题,提醒我们为人父母的人,要在教育子女的路途上,多做正确的事。本书以灵活多变的风格,让我们的情绪不断地有着此起彼伏的荡漾之感,而不至于读来疲惫不堪;本书以风趣幽默的语言为载体,让我们在嬉笑中得到启发,得到思考。书本的幽默、风趣之处的嬉笑却透露着有点“刺骨”的道理,对于每位家长也算是送了一个“糖衣炮弹”,愿最终能达到“苦口良药”的“疗效”吧。
热门推荐
  • 神沐

    神沐

    秦朗原本是一个根骨奇佳的修道天才,由于被同门迫害导致沉睡了十数年,一觉醒来发现身边的人都在修炼路上领先自己很多,而沉睡归来的身躯却因为长年的靠丹药维持,导致修炼更为艰难,而他却因为步入修真路之前的一个小奇遇,让他以后的修炼之路奇遇不止。
  • 深空灯塔

    深空灯塔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长者说,我们从哪里来,便回到哪里去,于是我们探索了幽暗的史前遗迹,跨越了深邃黑暗的征途,找寻着我们曾经的过往,黑暗而残酷的阴影却正袭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踏破虚空

    踏破虚空

    华夏枪神穿越异界附身废材杨晨,灵丹入体资质惊变,杨家诞生惊世天才!凡人之躯战兵魂武者,扼杀诸方天才!血脉神级兵魂觉醒,神殿邀请,家族追杀,古魔战场血流成河!古神墓中血脉传承,巅峰一战,一步步杀出弑神威名,执掌天地乾坤!
  • 辉煌无双

    辉煌无双

    七千年前,神魔鬼妖怪人同存。无双降世,才解人类危局。六千年前,有人化无双为神功,人称武皇,人族崛起。三千年前。帝耀九巡天下,每至师宫而回,举帝国供师宫,帝国崩灭。此后,再无大帝。两千年前,第一代天星子合连纵横,天下化为七城三教。现在,一少年在师傅的谋算下,踏入天下。PS: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谢谢支持!
  • 英雄联盟之决战冥界

    英雄联盟之决战冥界

    这是一本英雄联盟竞技与玄幻高度结合的小说。有兴趣就看看吧!英雄联盟竞技将按照游戏规则正常比赛,并非穿越到英雄联盟的世界。故事简介:人族的发展严重影响到了生态平衡,冥界黑白死神争执着是否灭绝人族。最后决定让人类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他们分别召集了一万名人类来到冥界,欺骗了他们只有赢得了他们的游戏对战才能复活否则死去……
  • 倾国策之西方有佳人

    倾国策之西方有佳人

    漫漫丝绸之路,也是一条流淌着白银与黄金之路,黄沙与绿洲交杂,商旅与匪帮同行,势力纷纭,家族林立之下,到底谁主沉浮……
  • 乃木坂战线

    乃木坂战线

    21XX年,人类面临各种天灾人祸,地震、海啸、飓风、恐怖袭击、无差别杀人、还有各种人外种族的威胁。一个名叫乃木坂的组合在此时诞生了,作为赏金猎人的新团体,这个集合了普通人类、各类人外的组合,以救助弱小为己任,对抗凶恶的罪犯和敌人。总而言之就是这么一本带有西方魔幻风格的模仿日式漫画的小说。新人新书,文笔一般,用爱发电,多多谅解。希望本书,能让喜欢乃木坂的朋友看得开心,能让不知道乃木坂的朋友也能找到乐趣。
  • 找个老攻一起过

    找个老攻一起过

    林琦穿越了,穿越到了一个双亲皆死的少年身上,附带一个空间,找了个伴,从此过上了幸福人森。
  • 重生校园女神腹黑少爷宠上天

    重生校园女神腹黑少爷宠上天

    原本应该是战死在沙场上,成为世人皆知的英雄,谁知道竟然意外重生在一个瘦弱的女孩子身上,从此开启了虐渣渣的道路。谁知道就被某人算计到了户口本上,无奈某人还一副乖宝宝的模样。楚千璃和小哥哥吃饭,突然某人打来电话说:“自己在家还怕黑,需要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