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0100000022

第22章 汉代:封建孝道的理论建构与实践途径(下)。(3)

以节日的形式在全社会营造孝道的气氛,也是强化人们孝亲意识的一种方式。比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超度父母的盂兰盆会,是佛教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普通百姓除了逢年过节以鲜果美肴供奉祖先外,每年的清明节,家家户户都要祭奠祖坟,以寄托孝思追念之情。

第八,运用法律手段强制性地推行孝道如汉律中就规定殴打祖父母、父母者,枭首。自隋唐以后,历代法律均明确地把“不孝”列为“十恶不赦”的大罪。对于不孝的逆子悍妇,族长或家长拥有私自处死的权力。这个问题后文将另章专述。

(第三节孝与忠的契合和悖离

一、伦理政治传统

伦理政治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最大特点,它在古代中国有着深我国台湾地区把每年的端午节定为“教孝节”,每年的四月为“教孝月”,高中以上的学校在这个月都要研读教育部门核定的教孝专书。

厚的根源和悠久的传统。

“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独特的社会结构。西周维新的根本点,就在于将以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宗法制度提升为政治制度,由宗族、家族直接走向国家,家与国通体相连、融贯为一。家是国的缩影和模本,国是家的放大和扩充。帝王天子既是国君也是家长。国与家彼此沟通,相通无碍,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合二为一,君权与父权互为表里,这就是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社会格局。

与这种社会结构相呼应的政治模式和文化机制,便是中国独特的伦理政治传统。所谓伦理政治传统,并不是伦理与政治的机械相加,而是二者在历史和逻辑中的整合和贯通,即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政治具有伦理的原理和形式,伦理具有政治的结构和功能”,政治被点缀上伦理的温情,伦理则渗透着政治的专制。

伦理植根于血缘关系中,政治又以伦理为本位,这样整个伦理政治也就奠基于血缘家族的根基之上。

在传统农业社会里,以家为国或以国为家的家国同构原理的重心在于家庭,家是中国文化的本体本位,国则是家的延伸和扩充。这种扩充突出地表现在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庭家族关系向一般社会伦理关系的引申和拓展上。如五伦中,亲缘关系占了三个,父子、兄弟、夫妻关系分别是君臣、朋友关系的范型,君臣、朋友等各种关系都是父子、兄弟关系的延展和泛化。这样,家庭血缘关系就涵盖一切社会关系,或者说,一切社会关系都是由家族伦理演绎而来,都具有了家族关系的性质,于是家族关系原理就上升为一般的伦理原理,调节家族关系的纲常秩序就泛化为一般的社会伦理原则。反过来,一般伦理原理也可以还原为血缘关系原理,可以在血缘关系中找到依据。

家国相通、家族伦理与社会伦理和国家伦理的相通的结果便是治国如理家。中国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依次递进恰好体现了这一点,修、齐是道德伦理,治、平是社会政治,治平以修齐为本位和基础,修齐以治平为目标和归宿。伦理与政治结合在一起,为人之道、待人之道、治人之道贯通一体,伦理的原理上升为政治的原理,伦理的情感和方法也必然上升为政治的情感和方法。于是,作为维系和调整家庭家族伦理关系基本规范和原则的“孝”便凸显出来。把伦理的原理和形式用于政治领域,以伦理的手段行使政治的职能,这就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标榜的“以孝治天下”。孝治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伦理政治的独特风貌。

如前所述,伦理与政治的结合肇始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撕掉伦理道德的文饰而蜕变为赤裸裸的军事霸权,伦理与政治的分离成为这一时期各诸侯国共同的政治模式。秦始皇的武力一统天下和以法治国更把二者的分离推向极端,并由此导致政治上以君权为中心的表层结构和社会上以宗法家族为纽带的深层结构之间发生了严重的脱节错位。这正是汉王朝建立后所面临的统治危机。消解皇权与族权、国家与社会、政治结构与宗法结构的对立和矛盾,归根结底是一个把伦理与政治以恰当的方式结合起来,重建伦理政治统治模式的问题。董仲舒以独尊儒术为思想基础的大一统理论就是应此需要而构建的。

就伦理与政治的结合而言,伦理政治传统是以移孝作忠、忠孝一体的理论形式、以“以孝治天下”的实践形式具体地体现出来的。

孝为宗法伦理道德,忠为政治伦理道德,忠孝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伦理政治的道德基础。

二、忠观念的理论演进

同孝一样,“忠”也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内容。广义的“忠”

作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伦理,意为尽心、尽己,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品德和品行,其适用对象上自君主,下至庶人。狭义的“忠”是一种特殊的政治伦理,指臣对君应尽的义务。

孝观念的内涵是由狭而广、由特殊而普遍不断扩充的,忠观念的演进轨迹则恰好相反,它是由宽而窄、由普遍而特殊逐渐收缩的。忠之为德,春秋时期,主要表现为处理公私关系;春秋之后,其内涵逐渐向君臣关系发展。

根据考古和文献资料,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中都没有忠字,甚至周代早期的文献如《尚书》、《诗经》、《易经》中也无“忠”字。而在《左传》中,“忠”字则出现达七十次之多。据此似可推断:忠观念的出现在西周中晚期,至春秋初期已是相当普遍和重要的伦理观念了。

西周时期,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既是血缘上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也是政治上君臣上下的隶属关系,家族伦理与政治伦理不二,以“孝”来安顿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绰绰有余,“忠”德已经被涵融在孝德之内,根本没有产生的必要性。有的学者从西周金文中的两则材料推断,西周早期的“孝”是包含后世所谓“忠”的内容的,它要求各级奴隶主贵族都要效忠于自己的主子,即诸侯对天子孝,诸侯的官僚对诸侯孝。正如童书业先生所说:“在‘原始宗法制’时代,一国以至所谓‘天下’可合成一家,所谓‘圣人能以天下为一家,也。故‘忠,可包于‘孝’之内,无需专提‘忠’之道德。”《墨子?兼爱上>中有“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此处臣对君也称“孝”,君对臣也称“慈”,可为佐证。

忠观念流行于春秋时期。其时新思潮冲击着无序和失控的社会,下叛上,臣弑君,人心惶惶,无所适从。用新的道德规范整饬伦理秩序势在必行,于是一个伦理概念群开始创生,忠观念便是这其中极为突出的一个。一方面,人们由外而内、由人而己寻求行为根据,由此产生广义的忠观念,如《论语》中“忠”字共出现18次,《左传》中也72次提到“忠”,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就“忠”的本义而言的。这是春秋时代原始宗法制解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的社会现实在道德领域的反映。另一方面,新兴的地主、商人等纷纷登上政治舞台,出现了独立于宗法关系之外或宗法关系比较薄弱的君臣关系,仅仅依靠孝的道德准则来维系复杂的政治秩序显然已经力不从心,于是“忠”不得不从“孝”中分离出来,并首先在异国、异族间的君臣关系上产生了接近后世“忠君”意义上的“忠”。而屡屡发生的弑君事件更从反面强化了尊君的观念,如鲁国的臧文仲说:“见有礼于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也;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忠心耿耿事奉君主成为对臣的道德要求:“事君不贰是谓臣”,“臣无二心,天之制也。”

“忠”作为君臣之间的新的伦理规范,成为保证君臣间隶属关系、强化君权的工具。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执政立国,争雄统一、集权专制的趋势日益明显,于是处理普通人伦关系的“忠”的道德范畴逐渐向“忠君”的特定伦理规范收缩。“忠”真正从一般的伦理规范变成单纯的对臣的道德要求,即伦理层面上的“忠”进一步落实为单纯的臣的行为属性,是君与父、忠与孝相提并论以后的事。如《周易?序卦》所谓“有父子然后有君臣。”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事实上已把君父并称,孟子也有“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

的说法。只不过在他们这里,君臣关系犹如朋友关系,包含着相互间的道德义务。<郭店楚墓竹简》即有“君臣,朋友之择者也”,“友,君臣之道也”之说。“臣事君以忠”是以君对臣礼义作为对等条件的,即君明臣忠、父慈子孝。“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智,而不能完吴;申生孝,而晋惑乱。是有忠臣孝子,国家灭乱,何也?无明君贤父以听之。”在这样的情况下,良臣可以择君而事,而大可不必对无礼昏君忠贞不二,即孔子所谓“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秦始皇统一天下前后,忠君思想发展到成熟时期。这既是长期频繁的弑诛杀伐激发加强君权和尊君抑臣思想的结果,如顾颉刚先生认为:“自秦始皇一统之后,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忠君的观念大盛”;同时也与思想家特别是荀子和韩非子对忠君观念的理论阐述分不开,如童书业认为,后世绝对意义上的“忠君”观念萌芽于墨家,而大成于韩非子。

荀子君父相并共隆,提出了君主专制的思想,他在坚持“逆命而利君谓之忠”“从道不从君”的同时,也主张臣应对君“顺”:“以礼待君,忠顺而不懈”。韩非子继承并发展了荀子的理论,集春秋以来忠君思想之大成,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忠君理论。韩非子认为,君臣之间只有利害关系,忠是臣慑于君的法术威严而不得不为的一种被迫行为,他把忠孝作为臣下对君主、人子对父母必尽的义务,提出了极端的君主专制主义的政治原则,这就是他所谓的“三顺”:

“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既然是不可变易的常道,那么不论君主是圣是暴,是昏是明,臣都要无条件地尽忠,要具备为君王效死的精神。

《吕氏春秋》也一边讲:“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一边却借文王之口说:“父虽无道,子敢不事父乎?君虽不惠,臣敢不事君乎?”忠、孝开始朝着愚忠愚孝的方向迅速滑落。特别是韩非子混同忠孝的界限,以忠作孝,开创了孝道为集权专制政治服务的先河。韩非子的理论是董仲舒三纲学说的理论雏型。

董仲舒站在“大一统”的高度,发展改铸了韩非子的忠孝学说,不仅主张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君人者,国之元”,“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日: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而且提出三纲理论,并通过神学的论证使忠孝神圣化、绝对化,忠、孝由此成为盲目的、反理性的政治和伦理原则,即“愚忠”、“愚孝”。

至此,对忠、孝单向度伦理涵义的强调,极大地弱化了先前伦理秩序中所包含的民主性和平等性的内容。开始于战国末期的伦理秩序专制化倾向,在董仲舒那里进一步强化,由此而直接延伸出以后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教条。忠与孝从此牢牢地粘固在一起,作为封建社会的道德理论基础,强有力地发挥着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作用。

汉代人的意识中,“忠”的观念已十分普及和发达,“忠”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人名用字之一。体现在“三纲五常”中,“君为臣纲”是第一位的政治教条。这说明以忠君形式出现的“孝”已被赋予更高层次的意义,它远远地超出对父母的血亲之孝而更被统治者所看重,“忠君”的道德准则被抬到最高的地位。

唐宋时期,忠君道德被捧到登峰造极的高度。先是初唐武则天召集文学之士周思茂等撰写《臣轨》二卷,宣扬抬高忠君思想。

接着托名东汉经学家马融撰、郑玄注的《忠经》在宋代问世。《忠经》模仿《孝经》体例,也分十八章,通过对春秋以来忠道观念的较为完整系统的总结,进一步把忠的伦理经典化。它开篇便把忠提高到天地人伦之首位的高度:“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履,莫大乎忠。”忠不仅已经成为要求全民都必须严格恪守的政治道德的信条,而且被说成自然和社会中超越一切其他伦理原则,甚至超越孝道的至大至极之道,所以上自圣君“事于宗庙”、下至兆人“行孝悌于其家”,都是忠的表现。“善莫大于作忠,恶莫大于不忠”。

显然,同孝一样,忠已经成为一切社会品德中的最高品德,一切社会义务中的中心义务。

为迎合宋代统治者极力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理学家将忠君一道德看作是“天理”的体现,程颢认为“弑逆之罪,不以王法正之,天理灭矣”,朱熹也把“君尊于上,臣恭于下,尊卑大小,截然不可犯”,视为万世不变的“天理”。程朱理学家提出忠臣不事二主,为主殉死等主张,使忠君思想更加规范化、愚昧化,出现了“君要臣亡,臣不得不亡”的道德箴言。忠成为专制君主维护其皇权统治的护身符和杀手锏。据统计,清代大臣立谥用字共计60个,其中“忠”居首位,“孝”列第二。把忠摆到如此显赫的位置,显然是与封建社会后期社会危机加深,君主专制统治岌岌可危的现实分不开的。

三、移孝为忠:忠与孝的契合

从理论上率先明确沟通忠孝、移孝人忠的当推《礼记》、《孝经》。《礼记?祭统》云:“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孝经?广扬名章》日:“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忠、孝在理论上、逻辑上是统一的。具体表现为:

第一,统一的社会基础。

家国同构的封建宗法社会中,伦理政治传统把国与家、皇权与族权、君与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伦理等级与政治等级相通,宗法名分与政治名分相合。入则父子有亲,出则君臣有义,君主和父家长分别成为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宰者。而且,中国古代君主制度本身就宗法家族制度的产物,“君之于世子也,亲则父也,尊则君也。……父在斯为子,君在斯谓之臣,居子与臣之节,所以尊君亲亲也。”因而君主都喜欢以“君父”自居,《春秋》、《国语》中,“君父”的称谓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可见,君臣关系来源于父子关系,即所谓“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所谓“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进而,君臣、君民关系就是父子关系:君“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故仁人在上,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天为陛下严父,臣为陛下孝子。”君权与父权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维持着君主专制国家机器的正常运作:父权是君权的伦理基础,由父权所形成的社会秩序是君主政治安全运作的可靠保证;君权是父权在政治领域的集中体现,是父权能够顺利行使的政治保障。

所谓忠德,也就是一种政治孝道。忠孝一体反映了封建社会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家长制与君主制相一致的特点。这是忠孝合一的社会基础。

第二,本质和目的是一致的。

同类推荐
  • 起名高手

    起名高手

    本书重点讲解了作者五维全息起名法,提供了人物起名、改名、签名实例,介绍了姓名吉祥文化研究成果,解析了中国名人起名、改名缘由,论述了姓名对人生的重大影响。
  • 松溉古镇

    松溉古镇

    松溉古镇是重庆市居于长江上游的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底,人选了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松溉古镇历史上因“水码头”的物资转换而得到规模发展。其独特的山水和城镇的构成关系,形成“一品古镇,十里老街,百年风云,千载文脉,万里长江”的人居环境特色。松溉建镇历史悠久,镇史辉煌,律动的建筑遗存、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遗址以及独特的码头文化奠定了古镇的历史价值和今天的旅游发展地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介绍了松溉古镇名字的由来、区域、沿革、经济、人口以及其城镇体系的基本概况,从山水格局、空间布局、街巷肌理及环境景观等方面来解析古镇形态,在建筑特色.
  • 中卫年鉴(2014)

    中卫年鉴(2014)

    这本书内容详细、文字易懂、通过阅读,将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天下为公(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天下为公(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这是一本以少数民族故事为主的书籍,作者将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家乡各种民间传说和故事汇聚成书,在保持原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基础上加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之更为生动有趣,也更加适合小学阶段的儿童阅读理解,希望通过这本书将家乡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热门推荐
  • 柏杨大师开释人生

    柏杨大师开释人生

    柏杨一生是部传奇:他不知自己生日,名字亦多次更改;他一生念过无数所学校,却从未拿到一张文凭;他一生娶过五个妻子,但年近六十才找到幸福婚姻;他曾遭十年牢狱之灾,差点被枪决,却写下“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为一个‘人’的立场和尊严说‘人’话”的风骨之言。他的辞世,带给人深深遗憾。
  • 摄政王爷太冷漠

    摄政王爷太冷漠

    前一世她被自己的心腹打下火海。后一世她重生到了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身上,父亲是当朝皇帝的弟弟,母亲是将门世家小姐,自己一生下来就是摄政王。鬼才?腹黑?高冷?那就是钟离寒夜(韵灵瑶)标准的不能再标准的代言词。再次睁眼,就像高傲的凤凰涅槃重生!无人能挡!!(本作者比较宠爱女主,所以男主以后在文文里才会慢慢的出现,各位亲请见谅~爱你们,么么哒~)
  • 开厂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开厂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创业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才知道,这篇散文讲述作者在赣州开厂的两年,用朴实的文字为读者真实展现创业的不易。
  • 平凡的大学

    平凡的大学

    写部小说,《平凡的大学》,或许算不得小说,只能算得上是一幕幕生活白描。本科期间,越来越倾向于高效、快速,然后短暂享受成果,在开始新的一轮。越来越没有耐心,去做一个长的项目,去坚持一个习惯,去培养一些耐心,尽管心里清楚,这样快餐式的“成功”,带来的终将是失败。但愿若干年后看到,可以想起曾经的日子。文笔很差,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 梁晓声文集·长篇小说19

    梁晓声文集·长篇小说19

    梁晓声先生以直面现实的态度进行深邃的哲学思考和精致的文学创作,在这些作品中,他真诚而又爱憎分明地记述历史,深入剖析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其中渗透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风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灵的内省。他的作品因此被称为“史性与诗性的综合体”,承载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和收藏价值。
  • 十二圣徒

    十二圣徒

    洪荒时代的一次神秘仪式将远古文明彻底埋葬,人类不得不回到世界的原点。2015年,一个神秘女人的来访,让主角等人再一次的陷入诡异莫名的古老仪式当中。那一段被残忍扼杀的恋情,神秘的仪式,无奈的宿命,命运之轮即将转动。主角作为十二圣徒之一,周围的伙伴都一个个死去,面对邪恶而未知的宗教势力,他又应该如何在这个扭曲的世界活下去呢?亲情,友情,爱情,冒险,悬疑,热血,《十二圣徒》将为您揭开一幅前所未见的画卷!
  • 仙剑奇侠——消逝

    仙剑奇侠——消逝

    铮铁作骨,沙石为心。背叛的理想,破碎的正义。为了被阴霾所掩盖的梦,再度现身。超越无法痊愈的痛苦,追寻着名为羁绊的希望。赤裸裸的现实,假惺惺的天道。以凡人微渺心力行圣者之为,其身必将消逝。虽万劫不复,亦再次踏上必被遗忘唾弃摧朽的路。猰貐之怪?其人之奇?故事自此拉开了序幕。在上天入地之旅中,东海之下冰封是为何者?青鸾山巅,青冢碎篌,竟有线索指向西域大漠光射牛斗之处?抚州城外的魅影,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掩埋在岁月之下的往事日渐清晰,重重谜团终将解开,一切尘埃落定之时,却又深陷另一场汹涌暗流。而当漫长的追寻到达终点,却是一场阴谋与灾难……
  • 天芳在上

    天芳在上

    肆意而为,我行我素,一切都是天意的安排,也都是刻意的安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斗罗之完美世界

    斗罗之完美世界

    一天一地一步踱,青海青尘青天阔。一袭青衫敛锋芒,持剑傲世,与天地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