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22600000002

第2章 楔子:十年因缘话王石(2)

新制度建设者

我第一次专访王石的时候,他还是用万科五大产业的模式来描绘未来发展,但其后,他率领万科行进的方向早就超过了这种综合商社的模式。

三三〇事件中股东代表很难说是善意的发难行为被王石化解了,照常理,他应该把这群人的意见都看作邪门歪道,统统扫除干净才对。难得的是,他能一分为二地去考虑对手质疑的价值:“万科的竞争实力在哪儿呢?它的贸易没有拳头产品,股权投资本身无法形成竞争优势,工业产品中没有全国名牌,文化经营没有形成规模效益,真正有点优势的是它的物业管理,而物业管理本身是不赚钱的,单独形不成经营气候。能够形成行业竞争优势的只有万科的房地产。但目前看来,万科的房地产并不具有竞争优势。”

于是对方倡议:改组公司的产业结构,收缩工业、贸易和股权投资业务,保留已在业内具有较高声誉的文化经营业务,重点发展大众城市住宅开发和写字楼出租等房地产业务。这些未必很准确的判断,印证了王石当时模糊的担忧。这场争战再次提醒王石和万科:转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是,也就有了后来长达八年的调整期。

现在想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八年已经是一个生命周期了。要坚持这么长的调整,可能当时王石也想不到。不过,熟悉他的人也可以理解,对于这个意志坚定的人来说,除非他没有想清楚,没有下决心,他一旦深思熟虑决定要做的事情,即使是十年八年,也不会轻易动摇。

而经此一役,我对万科的印象极为深刻。王石那时候虽然提出了“健康丰盛人生”的概念,不过公司没有现在这么大,时间也比较多。每周两次的网球训练,八卦岭宿舍区的拖拉机牌局,他都常常是主力。而我这个媒体新丁,也乐得多跑企业,多学东西,于是一周总有几次和王石碰面,逐渐和丁长峰等一群万科新生代相熟起来。

《万科周刊》每周出版,需要稿件数量巨大,我这个半桶水也就开始在上面放言无忌。很多时候,我就是白天听王石一番高论,晚上回去自己捣鼓捣鼓文字,或赞同或反对,总能有一些文字写出来,排在万科那本最早还是薄薄的刊物上。而王石以“帆生”为笔名亲自撰稿或者口述的房地产业反思、探讨的文章,也确实和外面大多数的陈词滥调大不一样,言之有物又能让人感同身受。

1993年,当时市值已经有十几亿元的万科把总部搬到水贝工业大楼,这幢六层的工业楼怎么也不是志存高远的王石和万科所能够满足的,当时考虑只是两年的过渡期,不料却一待就是八年。

记得三三〇事件过去不久,有一天加班之后,王石和我一起走在水贝二路,他突然有感触地说,水贝可能真的是有点“背”啊,来了之后,很多事情都不顺了。我似懂非懂地点头,说搬到大楼去办公当然好啦!

其间,万科考虑过把总部搬进自己开发的“海神”项目。这个项目本来想做成深圳第二高的顶级写字楼,因为市场变化,最后改成了住宅楼,而且万科从中没有赚到什么钱。还有一次是考虑搬到荔枝公园旁边万科自己开发的荔景大厦,不过,为了更多的利润,万科最终选择了把总部继续留在工业区低矮的六层建筑物之中。这一点,也让我记住了王石的务实。

因为常去万科,所以用不了多久,我也就意识到王石在万科的江湖地位是怎样。虽然他平时没少给大家来几句幽默,和很多员工也能够玩在一起,但是他天生的那股霸气摆在那里,举手投足,基本上是一锤定音,让万科人颇为敬畏。那时候我还拉着不少万科的员工悄悄问,老王到底有什么东西让大家叹服。答案五花八门,不过有两点很集中:一是王石很聪明,学习能力很强,常常有很多新主意、新想法。二是王石很威严,公事公办,大家基本比较服他,万科里面的关系也比较清晰。

1994年,正好是万科创业十周年,公司专门在仙湖的大草地上搞了一个大派对。公司上下的表演活动很多,特别是把王石、姚牧民、赵晓峰等总字号人物拿来开涮的节目,更让大家笑破肚皮。一问之下,大家都兴高采烈地说,涮老总这可是万科的保留节目啊!

有一次我忍不住问王石,他们给你穿上草裙还丑化得那么厉害,是不是有点过分。王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日本一些公司不是有专门的出气房吗,里面有个橡皮人,就是给下属职员当作上司来拳打脚踢泄愤的。平时我这个人比较硬,同事们一年到头,可能有时候也会受点气。借公司联欢的机会,让大家一起玩玩,消消气,多好。

这一次晚会给我印象很深的,除了老总们的群魔乱舞之外,还有晚会散去之时,王石带头和大家一起捡草坪上的垃圾。职员们也很统一行动,没有谁偷懒的,不到十分钟,草坪上就很干净了。如今这虽然只是一桩小事,但在1994年,一家企业能够自上而下这样约束自己,还是令我很感慨。

在1995年,现在声名不小的《新财富》杂志主编张信东还是活跃在采访第一线的勤奋记者。他在追踪企业文化与众不同的万科很久之后,在当时新锐的《投资导报》上,写出了整整一个版的人物报道《王石:万科教父》。不过编辑怕这个标题容易引起歧义,于是改为了《王石:万科领袖》。凸显王石对于万科的巨大影响力是传媒基本的共识,虽然当时王石还没有全国性知名度,但是他在深圳以及相当多的新兴企业之中的品牌影响力已经初步形成了。

话又说回来,那时候的王石已经开始关注很多国际上的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因此奉行公开和透明度,不仅说到还能做到。记者和万科总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都很顺畅。除了财务数字之外,其他大量的企业第一手资料也很透明。这一种自信,确实很罕见。多年之后,有一个记者写了两万字的王石登山始末故事,发表前要给王石先过目,王石说不用了——这种光明磊落的性格是我对王石印象极深的一点。

对我个人来说,有着万科这样一个成长中的出色企业作为标本来研究,加上能够及时听到王石和他身边的对很多经济现象一针见血的分析,自己多多少少也得到一些积累。我到今天还是很认真地对同事们说,我的所谓财经知识经验,有一半来自王石和万科。这种体验常常让我觉得自己和万科有一种微妙但是真实的联系。

不一样的企业家

和王石接触用不了很长时间,大多数人都能感觉到他的鲜明个性,但是恐怕很少人真的想到,在商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的他,还会坚毅地在生活中实践自己的理想。

即使是在偏安深圳一隅的时候,王石就一直按照国际惯例来运作万科,营业额才十几亿元的时候,就为万科聘请海外的财务顾问和会计师事务所。这种事情开始实施的时候,大家都有“自寻烦恼”的埋怨。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点滴积累,没有逐步进入正轨的决心和努力,恐怕万科就很难拓展成为今天在10几个城市拥有50多个项目的大公司,也不太可能一年结算112万平方米的住宅,获得40多亿元的营业收入。

这么多年来,很多新兴上市企业的结局,好一点的是赚了一大笔钱然后上岸作鸟兽散,公司成了个壳;更多的是陷入投资误区,经营顾此失彼,最后于困境中无法自拔,重组几回的都是常事;极端一点的,连公司都给除牌了。对于现代中国来说,显然更需要甘于拿几十万元年薪但是做出了地产第一品牌的职业经理人王石,而不是那些自己号称有多少亿身家但是连资产来源和权益都说不清楚的能人富豪。

90年代前期,万科在资本市场上融资不断,于是实施北伐,在上海、北京等地方进行跨地域投资。而王石作为新型企业家的代表,在传媒中保持了较高的出现频率,也对万科业务发展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

90年代中期,王石最早在《万科周刊》上提出“高于25%的利润不做”、“追求阳光下的利润”和“建立职业经理人队伍”等等很容易吸引公众注意力的口号,以后逐步扩散到社会和商界之中去。即使现在看起来,能达到这些要求的公司也不是太多。

1995年12月16日,王石去北京大学进行讲演,主题是“中国新兴企业成长之路”。他选取这个角度也是很有意思的,因为他认为,仅仅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来划分企业性质并不足够,国企也有不少有活力的,民企也不见得就在体制上都能够创新,所以他用新兴企业来概括当时的一批活跃企业。同时,大家自然也把万科视作新兴企业的代言人了。那天的会场其实比较朴素,王石在大黑板之前,很认真地对莘莘学子谈起万科成长的点点滴滴,听众反应很好。实际上,此后万科就成为了很多名校学生的就业首选,我觉得,这很大程度上确实有赖于王石的个人魅力。

认识王石这么多年,最令我高兴的是,王石的登山和摄影,我也出了一点小小的力。1997年王石去西藏之前开始有意识地进行登山训练,我就介绍他认识了活跃的山友,从而促成了后来两人的西藏、四川、云南行。

对于王石来说,这次旅行打开了生活的另外一个层面,从此王石就不再仅仅以一个企业家的形象出现,他在极限运动方面的努力和成就都有目共睹。而那时候,王石再次重新捡起摄影的爱好,买F5,首用正片,尝试不同的滤色片。我和他一起去深圳的港湾摄影,都是很愉快和有趣的记忆。只是后来王石更多地喜欢登山和滑翔伞,摄影的时间就减少了。不过,最近我在万科总部看到王石的摄影作品,已经登堂入室了。2003年的《中国摄影》上还有他的一个专题。看来,他对建筑的研究,对结构、线条、色彩的敏感,对他摄影水平的迅速提升作用不小啊。

再往后,万科的经营规模和王石的个人声望在一同增加。我看到万科入选“福布斯最佳小企业”和王石出席《财富》论坛等等事情,也很替万科和王石高兴。登山这种雅好让他得以在芸芸企业家之中显得卓尔不凡。在登山过程中,王石又很快爱上了国内尚未普及的滑翔伞。无心插柳之下,他的飞伞行为连摩托罗拉也深以为然,在2000年请他为一款新手机拍摄电视广告。同年,王石入选全国十大经济人物,其个人品牌得到极大发挥。同时,万科公司也成为全国地产第一品牌。

2001年,万科集团的销售额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为0.88%,在所有房地产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也是唯一以全国数据为基数计算市场占有率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但是,只以不足1%的市场占有率就自称是行业龙头老大,多少有点不自然,于是,一贯喜欢新名词、新概念的万科王石就想到了“行业领跑者”这样一个婉转但是挺抢眼的说法。多年来,这种王石式的机巧,为经常充斥了陈词滥调的商业社会提供了一些耐人寻味的思考余地。

2000年秋天,我离开深圳到外地发展,而王石在全国的知名度则进一步上升,成为了媒体宠儿。我和他见面的机会少了,在北京常常都是匆匆聚散。后来我又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遥远的城市,换了工作。离开时,王石专门找了个时间给我送行。一年后,我回到深圳见到他,他劈头就问我:“为什么换工作?是不是利用那个职位得到便利就跑了?”我连忙解释:“那可绝对是两回事,完全没有关系。离开是早就定好的安排,回来是开始新的职业生涯。”王石的脸色才缓和下来。

直到今天,我在职业上的一些努力,王石看到了,也常常给予鼓励。而对于我的不足和缺陷,他也能包容。很多年前,他就一再提醒我:“生意人很多人都能做,但是优秀的媒体人就很少人能做到。”十年来,我虽然一直坚持在媒体这一行,但是离优秀还很远,只能在这里道一声惭愧,再次感谢他多年来的谬爱和勉励了。

相识接近十年,我和王石见面超过百次,也耳闻目睹了不少王石和万科的关键时刻。我所见到的王石,和媒体上的形象很一致,很能干、很公道、严于律己,真的是一个铁汉。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有时也会觉得他性格急躁,喜欢出名,经常追求出语惊人的效果。但是说句实话,这样的性格对于他这种成就的人来说,已经真的不算什么大问题了。就像他在这次攀登珠峰的直播中说的那句话,这是他的选择。何况,他骨子里也是一个常常考虑别人感受的人。

我相信,虽然王石成功登上珠峰未必和管理企业有什么关系,但和他的坚毅以及不易为人所觉察的包容,都有着莫大的关系。而今天的王石,正在进入他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他无疑是始终对自己有着更高期待的人。他曾经戏言在58岁时候退休,他衷心希望,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段,会是他最辉煌的一段,就像他有一天能顺利完成七大洲高峰大满贯登顶计划以及其他户外活动的心愿。

同类推荐
  • 理念、思路、实践——绵阳师范学院办学思想研究

    理念、思路、实践——绵阳师范学院办学思想研究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一种寻根反思的念头油然而生,是什么原因促使学校取得了这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办学成就呢?事非经过不知道难,除却巫山不是云。学校的快速发展除了我们自身的努力,上级领导的关怀,当地政府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一种超前发展的意识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而超前发展的意识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正是在我们正确的办学思想下形成的,没有正确的办学思想,一个学校等于就没有了灵魂。
  • 德鲁克管理思想大全集

    德鲁克管理思想大全集

    人人都需要德鲁克,无论你是老板、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老板能够从德鲁克深邃的眼睛里读懂什么是规划、目标、决策、人事、利润、创新等关乎企业生命的重大问题;管理者能够从德鲁克浩如瀚海的知识海洋里找到实现卓越管理的方法和工具;普通员工能够跟随德鲁克的教诲轻松应对人际关系、成效、自我成长、沟通、自我控制等关乎职场命运的多个困惑,从而实现职业上的高速成长。
  • 网上开店赚进100万实战教程

    网上开店赚进100万实战教程

    28位网店超级卖家手把手教你一开店就赚钱的秘密。网络创业完整攻略1、2、3,60分钟淘宝、易趣、拍拍网上火速开店,网上开店卖什么最火,如何打造个性化店铺,淘宝、易趣网上交易如何付款,如何寻觅最好的货源,如何拍摄吸引眼球的商品图片,如何快速成为钻石级卖家,怎样用BBS、MSN、QQ打造网店知名度……
  • 慈星密码

    慈星密码

    本书以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10年的发展为研究蓝本,解读慈星股份从新星到明星的倍增奇迹聚焦孙平范董事长从平凡到模范的企业家品牌关注慈溪“创二代”从创业到创造的跨越式发展展示中国装备制造业从相对优势到绝对领先的异军突起。
  • 最成功的企业微博案例分析

    最成功的企业微博案例分析

    要想玩转企业微博,就从这本书开始吧!麦当劳、可口可乐都在用微博赚粉丝、做营销,你还在等什么?小微博里,藏着营销大智慧。在注意力经济时代,谁能吸引消费者更多的关注、洞悉消费者更隐蔽的需求,谁就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随着大众关注度和喜爱度的不断提高,微博及其营销价值前所未有地受到了重视。
热门推荐
  • 心逆

    心逆

    子午树下轮回路,与君携手渡长生。天下横于冷眉处,静水潭中起风云。问心曾有几多愧,挥袖散去烟云中。如果人不知道自己活下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那么他继续活下去到底有什么意义?这是本慢节奏的书,你可以在这里品读不一样的人生,来沉淀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书中每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眼神或许都有不一样的意义。在这个修真世界里,没有对与错,只有不一样的——人心。
  • 诗经通论

    诗经通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Shift

    The Shift

    A vivid depiction and real-world example of the personal and institutional impact of the Arbinger Insititute's transformative ideas (Leadership and Self-Deception; 1.4 million copies sold) within a healthcare organization--The HG nursing homes.
  • 旧世纪的终结

    旧世纪的终结

    从那天开始,人类基因发生转变。身边熟悉的人,或许基因转变成为了行尸走肉,亦或是基因重组发掘了新潜能。这个时代,是新人类的时代,后世的人们将这个纪元称为人类新纪元。
  • 星河是爱也是你

    星河是爱也是你

    原生家庭糟糕的自卑迷茫女孩VS叛逆的富二代高中生。“你不会生气么?他们欺负你,你不知道反抗么?”她看着眼前一脸怒气的男孩,心中酸涩又难堪:“我生气,可是没人在乎我生气不生气。”
  • 属于我的完美爱情

    属于我的完美爱情

    婉婉拥有这一段幸福的婚姻,自己是成功的作家,粉丝千万,老公褚晓是有名的心理学家,两个人结婚多年,生活仍然甜蜜温馨。但是没想到突如其来的一场病,让婉婉魂穿多年,且看看婉婉和褚晓前世今生。
  • 一刀劈开生死路

    一刀劈开生死路

    新书:《极拳暴君》已发布!求收藏和推荐~一刀劈开生死路,两脚踏出是非门!凡人掌握毁天灭地的超凡火器;武者修炼摧城灭国的秘传武道;这是个弱者不是蝼蚁,强者不是上帝的世界。一个瘫痪在床,满怀怨恨不甘的青年,就此跨界重生!
  • 源远流长的远古文明(下)

    源远流长的远古文明(下)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 至尊妖帝

    至尊妖帝

    一个天生经脉不通的少年,在经历过母亲被害父亲失踪的打击后,终于冲破了体内障碍,走上争权之路!
  • 流年(上卷)

    流年(上卷)

    长篇小说《流年》是朱西京历时10年的作品,由作家出版社于2008年正式出版,小说分上中下三部,共120余万字,内容涉及城市、农村及社会各个阶层,多种人物的形象和心态,人物个性鲜明、市景逼真,生动再现了60年代至今4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人们的心灵动荡,呈现了一种史诗般的文学追求。著名作家陈忠实在看了《流年》后表示,该作品有生活的深度、广度、宽度和硬度,是生活的原汁原味,是一部具有非凡史诗气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