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08800000072

第72章 苏轼(6)

程颐又规定,按照古礼,司马光之子不能出来吊唁,苏轼感到这太不近情理,他当面挖苦程颐:“此乃枉死市叔孙通所制礼也。”众皆哄堂大笑。

国忌日那天,群臣在相国寺祷告,程颐传令供上素食,苏轼感到奇怪:“你又不信佛,怎么食素呢?”程颐又引经据典:“礼,居丧不饮酒食肉。忌日,丧之余也。”苏轼不以为然,他令端上肉食,并引汉代典故说:

“为刘氏者左袒。”结果,程颐的党人都食素,而秦观、黄庭坚等追随苏轼的人都食肉,泾渭分明。这两派人后来日趋分化,互相攻讦,史称“洛蜀党争”。

苏轼这一年年底,为试馆职出的试题说:“今朝廷欲思仁祖之忠厚,而患百官有司不举其职,或至于媮;欲法神考之励精,而恐监司守令不识其意,流入于刻。”

这句话概括了仁宗、神宗两朝“忠厚”“励精”的不同统治特征,但他的政敌们偏从相反的意思理解这句话,认为这句话是影射仁宗松懈而神宗苛刻。担任谏官的洛党朱光庭首先弹劾苏轼“谤讪先朝”。第二年,王觌、赵挺之等又先后弹劾苏轼,赵挺之在弹奏中说:“苏轼学术,本出《战国策》纵横揣摩之说,使拭得志,将无所不为。”

由于太皇太后的恩宠,苏轼得以无事。对这接二连三的弹劾十分厌烦。他一再上书请求外调。元佑四年三月十一日终获批准,苏轼以龙图阁学士任杭州太守。

苏轼十多年前来杭州此任通判时,西湖曾给他带来诗兴。离杭后,他曾屡屡想念,并多次梦至西湖。

苏轼这次来杭与上次情形大不一样。苏轼此时已54岁,十多年的宦场沉浮令他心情沉重,他再无兴致流连山水,而宁愿以太守之职为杭州人民做点实事。

苏轼一到杭州即逢连年灾情。这一年冬春遭水灾,早稻种不下去,等到五、六月份水退之后,忽又逢大旱。

苏轼立即上书,要求免去贡米,并予赈济,这才有所缓和。不料第二年五、六月间“浙西数郡,大雨不止,太湖泛滥,所在害稼”,他又上奏,认为今年“灾伤之势,恐甚于去年”,因为“去年之灾。如人初病,今岁之灾,如病再发。病状虽同,气力衰耗,恐难支持”。他指出:

熙宁间的灾伤即因朝廷不早作预防,致饿死50多万人,这次须及早做好准备(《奏浙西灾伤第一状》)。苏轼心急如焚,接着上了《奏浙西灾伤第二状》,其后他又连上了4个《相度准备赈济状》。这一连串的奏表把朝廷弄得不耐烦了。浙江及邻近官吏对灾伤熟视无睹,都在上报丰收有望,独苏轼在那儿叫嚷要预防明年的饥荒。

苏轼一生最不会谄媚于上,是他屡触霉头的根源。

苏轼这一次为民所急,要免税,要拨款,全然不顾朝廷的恼怒。苏轼要求提前买粮,储存起来以备来年饥荒,未被采纳。结果第二年饥荒流行,官家无粮赈灾。灾民饿死道旁,尸首累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苏轼竟遭弹劾,说他夸大灾情。

因旱涝灾害,民间疾病流行。苏轼慷慨解囊,自己捐黄金50两,在城中建了一所病坊,名安乐坊。他让僧人主持,研制各种药剂,专为灾民治病。3年内治愈了上千病人。据记载,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公立医院”。

苏轼除救灾之外,在杭州的主要政绩是疏浚盐桥、茅山西河,治理西湖,这两个巨大工程。

盐桥、茅山是沟通大运河与钱塘江的要道,之因江水涨潮日长月久河道就被堵塞。苏轼组织兵七千余人,从头年十月至来年四月即开河各十余里,使得水深8尺以上,船行无阻。为了不再屡遭堵塞,苏轼又组织建造了堰闸,随潮涨落开关,这样就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西湖给苏轼带来了不竭的诗意,苏轼对西湖大有功劳。元佑五年四月二十九日,苏轼上《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文中说:“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他列举了“西湖不可废”的五大理由:如杭人饮用水将绝,运河水源减少,国家取自杭州的酒税将大减等等,朝廷终于被说服,同意拨款疏浚西湖。

西湖面积很大,打捞出的淤泥杂草堆放到何处?运到外面既费力又费时,是疏浚西湖有一大难题。苏轼想出了一个巧妙的主意,干脆堆其于湖中,成南北一长堤,堤上建六座桥,这样既省力省时,又增添了景观。疏浚工程完成后,苏轼在湖上建了小塔三处,规定禁止在小塔范围内植种菱荷茭白之类,以防止以后的“葑合”。

开垦后的西湖一碧万顷,波光粼粼,新成的长堤上已种上了桃花柳树,美不胜收,这里后来成为“西湖十景”

之一的“苏堤春晓”,而那三处小塔后演变为著名的“三潭印月”。

苏轼在杭州,又巧妙处理了一个外交问题,受到了朝廷的肯定。高丽当时臣属于契丹,与宋朝已多年不交往。元祐四年十一月,高丽国王借派人来杭祭奠净源和尚之机,献给皇上及太皇太后两座金塔祝寿。朝廷当时对此很为难:如果收了,高丽本为试探,它会惜此将势力延入宋朝;如果不收,又显得大无情,会得罪高丽。

苏轼想了一个两全之策,他密奏朝廷说:“高丽并不遣使奉表求朝入贡,而只是送两金塔,这分明只是试探。请朝廷假装不知,而我以‘同不奉朝旨,本国又无来文,难以投进’之由拒收金塔。”皇上和太皇太后认为这个主意很妙,既无正式外交,朝廷当然不知,地方官拒收为理所当然,而朝廷同时又不得罪于人。这个方案后来被实施了,高丽国的小计被苏轼的机智击退了。苏轼为政宽厚而聪颖。

有一年轻人因负债2万不还被逮至公堂,年轻人愁眉苦脸地向苏轼申诉道:“我家以制扇为业,父亲刚死,今年春天以来,连连下雨,天气寒冷,我们的扇子卖不出去,所以无钱偿还。”苏轼看着他,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头,他对这个年轻人说:“你去把扇子拿来,我为你发市。”扇子拿来后,苏轼取白绢扇20把,用手边的判笔在上面画枯木竹石,作行书草书,一会儿就完了,他说:“你拿去还债吧!”苏轼的书画当时是很出名的。

这个年轻人刚出府门,抢购者就蜂拥而至,以1000钱一扇的高价购买题有苏轼书画的扇子。几分钟之内,扇子就一抢而空。20把扇正好卖得2万钱,这个年轻人得以还清了债务。

有一次,一个进京赶考的书生被押到了公堂,原因是他带着两大件行李,行李上写着呈京师苏侍郎(苏辙)收,下面署名苏轼,这分明是冒充。苏轼问这个书生为何如此,书生惶恐答道:“我进京赶考,因生活贫穷没有盘缠,我们乡人送给我300端纱资助我。我知道这些纱一路抽税,到京师恐怕剩不到一半了。我想现在天下最负盛名的文人莫过于您苏氏兄弟,所以冒用二位大人的名字,以逃敲诈,未料撞到大人手里,鄙下罪责难逃。”

苏轼微微一笑,他让吏卒撕掉行李上的旧封,亲自执笔写下“呈京师苏侍郎收”。落款“苏轼”,并果真给苏辙写了一封信,交给这个书生,说:“这回你上天去也无妨了。”这个书生惊喜万分。这个书生考中后,专程来苏府感谢,苏轼请他在家里住了几天才让他离去。

苏轼对杭州人情深意切,杭州百姓对苏轼也感恩戴德,推崇备至。杭州当时家家都挂苏轼的画像,吃饭前都要先祝颂一番,百姓们还专为苏轼造了祠庙,报答他的恩情。

苏轼元祐六年一月,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召还京师。

因苏辙此时已是尚书右丞,出于避嫌,二月苏轼被改命为翰林学士承旨。苏轼深知自己在朝中不为所容,加之兄弟俩同在朝中担任要职,更招人嫉恨,他接连上呈请求避免翰林学士承旨一职,并要求在外任职。未被获准后,他只得离杭返京。返京途中,他再次上《杭州召还乞郡状入第三次请求离朝外任。这篇数千字的长文可作为苏轼的自传来看。他在文中叙述了自己自凤翔签判至今的官场经历,剖析了自己不便于留在朝中的原因,所言情真意切又中肯深刻。他认为朝中多他的敌人,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王安石余党,自新党头领如吕惠卿、蔡确等被贬,其他党臣无不对苏轼怀恨在心;二是司马光的追随者,司马光本人对苏轼还是比较宽容的,但其追随者,尤以程颐及其党人为甚,都将他视为眼中钉,无时不想找机会搞垮他。苏轼清楚自己性格刚直不阿,必被他们所不容,“臣之刚偏,众所周知,党人嫌忌,甚于弟辙。岂敢以衰病之余,复犯其锋。”下面一句说得尤妙:“虽自知无罪可言,而今之言者岂问是非曲直。”

苏轼最后分析自己到朝后的情形:“臣若贪得患失,随世俯仰,改其常度,则陛下亦安所用?臣若守其初心,始终不变,则群小侧目,必无安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离朝而去,“非不怀恋天地父母之恩,而衰老之余,耻复与群小计较短长曲直,为世间高人长者所笑。”

苏轼还朝刚一个月有余,即连续遭到弹劾。群小们为攻击苏轼而百般捏造罪状,可谓不遗余力。洛党贾易等首先弹劾苏轼上报浙西灾情不实,夸大灾情,苏轼对此弹劾感到特别寒心,这帮人为了达到泄己私仇的目的竟可置广大百姓们的生命于不顾。他接连上奏辨白,并严厉谴责这帮群说:“易等但务快其私忿,苟可以倾臣,即不顾一方生灵在沟壑。”如果让他们得势的话,上行下效,“浙中官吏,承望风旨,更不敢以实奏灾伤,则亿万性命,流亡寇贼,意外之患,何所不至”。赵君锡、贾易等又煞费苦心地找出了苏轼元丰八年五月的两句诗“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攻击说:这一年三月神宗去世,苏轼是“欣喜先帝上仙”“闻讳而喜”,这一罪名非同小可,其手法显然来自于“乌台诗案”。苏轼上奏辩驳,并要求严惩诬陷者,“君锡等辄敢挟词,公然诬罔。伏乞外施行,稍正国法。所贵今后臣子,不为仇人无故加以恶逆之罪”。苏轼又第七次请求外任。

朝廷对这场官司的处理结果是:贾易。赵君锡被罢知地方,苏轼也应其所求以龙图阁学士任颖州太守。

元祐六年八月,苏轼离京赴颖州(今安徽阜阳)。

他上任不久,这一年冬无,颖州大雪不止,百姓无以为食,苏轼为此夜不能寐。他召集部下议事,他说:“颖州人饥寒交迫,我昨天一夜未睡,看看各位有什么赈灾之法没有?’有部下建议:“民之所缺,不过食与火,现在义仓有积谷数千万,可散给无以为生者;作院有炭数万秤,酒务有柴数10万秤,可按原价卖给家境略好一点的人家。”苏轼一听有理,立即起草奏上。这些粮、炭等一到民间,真是不折不扣的雪中送炭,大大缓解了饥民之忧。

苏轼之因为灾荒,浙江、江淮的流民为饥寒所迫,纷纷北上颖州。明年流民将更多,他于是又上书,请求拨款,购买粮食储存,以免难民“横尸布路”。苏轼刚刚为上报浙西灾伤事受到弹劾,他并没有因此而忌惮,又为民请愿。在这《乞赐度牒籴斛饾备赈济淮浙流民状》的最后,专门谴责了贾易之辈的无耻:“臣在杭州日,亲见监司州县,例皆讳言灾伤。只如今年苏、湖水灾,可为至甚,而台官贾易等,犹欲根究其事,行遣言者。苏轼积水未退尚土城门,而知州黄履已奏秋种有望。似此蒙蔽,习以成风。”真实上报灾情而受弹劾,结果只能出现“知州黄”这种大水未退已报秋种有望的角色,而最终受害的是百姓。苏轼提醒圣上注意这种蒙蔽。苏轼半年之后,调离颖州,改任扬州太守。

苏轼自颖州到扬州,一路考察,他发现一个奇怪发现。这一带田间一片翠绿,麻麦如云,但乡间百姓甚少,所见者也一个个面带愁容。苏轼摒去了随从兵卒,亲自深入村舍访问父老。乡亲们对他哭诉:“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摧积欠,胥徒在门,枷捧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苏轼听认为这是王安石新政留下的后遗症,新政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尽量榨取百姓手中的钱,如青苗法是春耕时贷款于民(常常是强迫的),收割时以本带利收回;而兔役法是农民以钱代役;灾年之时,官府知道无油可榨,百姓缩衣忍饥尚能挨过;一到丰收年景,官吏全体出动逼债,敲诈勒索,因此农民们多流落在外,不敢回乡。

苏轼在扬州又不顾一切地继续上书。《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说:“臣闻孔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夫民既富而教。然后可以即戎,古之所谓善人者淇不及圣人远甚。今二圣临御,八年于兹,仁孝慈俭,可谓至矣。而努擦日益困农民日益贫,商贾不行,水旱相继,以上圣之资,而无善人之效,臣窍痛之。”“臣顷知杭州,又知颖州,今知扬州,亲见两浙、京西、淮南三路之民,皆为积欠所压,日就穷蹩,死亡过半而欠籍不除,以至亏欠两税,走陷课利,农未皆病,公私并困。以此推之,天下大率皆然矣。”苏轼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力诉前情,试图打动圣上。

一个月过去了,仍无回音,苏轼再上《再论积欠六事四事劄子》“臣闻孟子曰‘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若陛下初无此心,则臣亦何敢必望此政。屡言而屡不听,亦可以止矣。然臣犹孜孜强聒不已者,盖由陛下实有此心,而为臣子所格沮也。”由于苏轼的精诚所动,朝廷在这个月,诏下免除积欠。苏轼在杨州半年之后,又被调离扬州还朝。苏轼还朝不久,迁升为端民殿学土、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这是苏轼一生的最高官职。、似乎是乐极生。

同类推荐
  •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张爱玲的倾城往事(2020纪念版)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张爱玲的倾城往事(2020纪念版)

    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她终其一生,横空出世地来,旁若无人地活,听天由命地走。她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一生,她说过许多的话,有些被时光淡忘,模糊不清,唯独这句,清醒明透,不离不舍。离世的那一天,她穿着一件赭红色旗袍,这是她留给世人唯一的念想。她,就是民国奇女子张爱玲。
  • 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纪录

    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纪录

    《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记录》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军事系列图书”之一,《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记录》图文并茂,结合狙击手的经典事件、装备以及狙击手训练要领等,介绍了近代以来世界上最顶尖的狙击手,还有狙击手手中的致命武器,《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记录》将为您展现一个精彩纷呈的军事世界。
  • 王安石传奇

    王安石传奇

    本书为长篇小说,以史话本的形式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艰难曲折过程,歌颂了他的政治风范和历史贡献。
  • 杨度与梁启超

    杨度与梁启超

    杨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富争议性的人物,才华卓越,抱负不凡。国学名师王阁运授予帝王之学,又东渡日本研究君主立宪政体,立志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杨度与梁启超》把杨度作为引线,串起袁世凯,袁克定,曹锟,汪精卫,梁士诒,孙中山,黄兴,蔡锷等诸多人物,展现出整个波澜起伏的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救国之路,引人深思,大开眼界。
  • 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明日之花别样红

    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明日之花别样红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马皇后:大脚马皇后,资深贤内助。秦良玉:名将秦良玉,巾帼女豪杰。李香君:侠肝义胆李香君。陈圆圆:倾国天香陈圆圆。
热门推荐
  • 黛字贵中

    黛字贵中

    魔族摄政长公主,人见人怕,鬼见哆嗦。神族传说般的存在,修为高深莫测,六界无不敬而远之。当睥睨众生的他坠入爱河。“姑娘,我们是不是在哪见过?”“你看我们一个貌美如花,一个英神俊朗,天上地下,只有我们二人如此般配了。”“不若,你嫁给我吧。”“你谁啊。”“我是你未来夫君。”“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拽妃斗夫记

    拽妃斗夫记

    一次谋害让黎梦和素梅躲过灭门之灾,也让她们进入了无尽的复仇中。半年后弑君殿叱咤风云,她们带仇而来,一场复仇拉开序幕……
  • 承欢膝下

    承欢膝下

    她李承欢如论如何都没想到,她会遇见那个玷污她贞洁,害得她怀孕被赶出家门,过得如此落魄生活的男人,隋锦年。她不吵不闹,却还是被他找到了,并且带回了家。他到底是个怎样的男人,黑道背景,公司总裁,这一切的一切就像是一场梦。可是却从戴安的出现打破了,隋锦年名义上的母亲,却是相处了多年的情人。戴安说她像极了她自己年轻时候的模样,这样一个复杂莫名其妙的关系处境,让她如何是好?她又想起来,过去的场景。所有的男人都是用下半身来思考问题的,任何男人都是一样。她李承欢怎么可以轻易的相信别人?生如夏花,似你薄裳,入目三分,笑我肮脏。
  • 锦兮之落花辞

    锦兮之落花辞

    啧,书名陷阱懂?emmm…本文文笔清新秀丽,咳咳……好吧,是极其,沙雕……害。。。共分为五大篇章(含有各位cp的番外)【杀手魂穿甜宠文锦兮篇】【玄幻神界追妻虐宠文苏染篇】【青梅竹马豪门高糖文蕖摇篇】【cp文番外篇】真的,真的不要问我后面的剧情……我我我我我…怕我脑子一抽,手一抖,就把剧情全告诉你们了……ahh(尴尬的笑笑)
  • 一只人

    一只人

    仅仅只是对过往的回忆而已,仅仅只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个纪念。
  • 好想和你到白头

    好想和你到白头

    梅谨宸在富贵街里待了十多年,只为等到一个会倒在自己门口的人。后来,也真让她等到了。一件事了结,梅谨宸也开始自己的下一个任务。可当初捡回来的少年,黏糊糊的贴了过来。“姐姐去那儿,小景就去那儿。”“姐姐不要丢下小景,小景会害怕的。某处被少年揍得颤抖的一群人:……梅谨宸一直以为自己捡了个乖软黏人的小黏人精,可在看到少年面不改色的“犯罪”时,了然,这是个撩人不偿命的妖精。可再当看到少年来抓自己时……【神秘大佬vs白切黑少年】
  • 他的罪孽深重

    他的罪孽深重

    年随发疯了般喜欢向奈深,如痴如狂。暗恋五年,结婚三年,后来她终于清醒了,知道有些人是她永远都得不到的,于是年随狠心放弃。后来的许多年,向奈深对着空落落的房子,心仿佛也空了,空得无处安放。
  • 他来自2016

    他来自2016

    “看!秋风拂过,阳光如幕一般洒在一个少年身上,他星目剑眉壮志如龙气如虹,他有着强健的体魄坚毅的品格,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做人嘛,最重要的是开心咯!他就是我,我叫正夫!”他似乎只是对着她一个人说的这番话,可是他T恤衫上的金发少年却对着所有人咧着嘴开怀大笑。同学们都抬头注视着他,被他的文采所吸引。
  • 开局被纲手收养

    开局被纲手收养

    穿越火影位面,成为加藤断的弟弟加藤云。二战期间,加藤断战死,加藤一族只剩下加藤云一人,所幸被纲手收留,而后觉醒神级选择系统,一路吊打三忍,血虐尾兽,拳打宇智波,脚踹晓组织!纲手:原来云比他哥哥优秀这么多。红:阿斯玛跟云比起来,简直就是天上地下的差距。照美冥:我想跟加藤云结婚斑:没人敢在他面前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