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4400000006

第6章 戒骄除傲,泽被后世

刘向在《说苑·敬慎》指出“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此六守者,皆谦德也。”谦的实质即卑已高人,以足为不足,永远不自足,时时,事事,处处都能察觉到自已不足之处,永远保持上进之心。

由古至今,凡是德业皆得大成者,无不注重“戒”骄除傲,曾国藩当然也不例外,他对这方面的诠释可谓“用破一生心”。如曾国藩在给他四弟的信中,很是精彩地说道:

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情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能,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恃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

他又写道:

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故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如粪土,或好作诗古,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然自以为压制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方有进步也。

曾国藩的这两段论述直指世中的那些读书人,恐怕他也早就知道,世间只有儒者和将者的傲气最重,然而他自己偏既是读书的儒者,又是带兵的将者,所以,戒傲之心,恐怕是曾国藩穷毕生之意志而力戒的吧。

曾国藩自己是很注意“戒傲”这一修身之要的。如在他的家书中就多次谈道:“余平生科名极为顺遂,惟小七次考始售。然每次不进,未尝敢出一怨言,但深愧自己试场之诗文太丑而已。至今思之,如芒在背。当时之不敢怨言,诸弟问父亲、叔父及朱尧阶便知。盖场屋之中,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此一定之理也。”

曾国藩六岁入塾读书,八岁随父学五经,十四岁应童子试,二十二岁考取秀才,二十八岁中进士。初授翰林院检讨,1846年充文渊阁直学士,次年升内阁学上兼礼部侍郎衔。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升礼部右侍郎,八月署理兵部左侍郎。咸丰帝即位后,他先后兼任过兵、工、刑、吏等部侍郎等职。

曾国藩在仕途上可谓官运亨通,并在京师赢得了较好的声望。但对此,曾国藩反而以“深愧自己试场之诗文太丑”而自谦,可谓“戒傲”功夫深厚,个人修养之成就。

曾家的“戒傲”之风,可谓悠远。从曾国藩的祖父、父辈起,便时刻以“戒傲”为训。

“傲”可以招致“军事之败”,也可使一个大的家族迅速地衰败,曾国藩的这番论述可谓深刻。至于星冈公的“满招损,谦受益”,早已成为当今之名言格语。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家族里对“傲”的警醒,不亚于对毒蛇的惊悚。

曾国藩“戒傲”,还劝勉其弟“戒傲”,并多次附专门家书严以劝谏。如在给四弟澄侯的信中说:“弟言家中子弟无不谦者,此却未然,余观弟近日心中即甚骄傲。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弟于营中之人,如极高、次看、作梅、树堂诸君子,弟皆有信来讥评其短,且有讥至两次三次者。营中与弟生疏之人,尚且讥评,则乡间之与弟熟识者,更鄙脱嘲斥可知矣。弟尚如此,则诸子侄之藐视一切、信口雌黄可知矣。谚云: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非必锦衣玉食,动手打人而后谓之骄傲也;但使志得意满毫无畏忌,开口议人短长,即是极骄傲耳。余正月初四信中言戒骄字,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望弟常常猛省,并戒子侄也。”此信可谓严厉。

又说:“家中雇长沙园丁已到否?菜蔬茂盛否?诸子侄无傲气否?傲为凶德,惰为丧气,二者皆败家之道。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望弟时时留心戒傲。如闻我有傲惰之处,亦写信来规励。”由此可见曾国藩不仅自己唯恐增长傲气,也时刻关心着他的四位兄弟及子侄们也能否“戒傲”。

的确,“骄兵必败,傲军必衰”。曾国藩作为长房长孙,给予家族的威仪和他作为三军统帅给予诸将的严厉,谈得最多的,也是他所最为担心的,便是家族和三军的傲气。

在那个腐朽没落的年代,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易的。反观曾国藩的对手敌人——太平军,则截然相反。洪秀全定都天京后,上至天王,下至各统军将领,一面“傲”字旗漫卷天朝,方招致天京内乱。诸王相互猜忌,为争权夺利而兵戎相见,许多卓越的将才死于自己昔日并肩战友的屠刀之下。太平军的夭折,究起根源便在—个“傲”字。除政治观念的局限外,这恐怕是中国农民革命的又一悲剧成因,上溯到明末的李自成、秦末的陈胜诸豪杰,皆丧身于一“傲”字。

曾国藩一生恭谦,其家其军也颇少傲气,这恐怕也是曾国藩作为一世圣贤的过人之处。我们今天读曾国藩语录,亦有回肠唱叹此慨,默默叹服其良苦用心。

曾国藩不仅告诫自己的兄弟时刻注意着“戒傲”,而且还激励他们:“如闻我有傲惰之处,亦写信来规励”,此等胸襟,其可谓世所罕闻。曾国藩对于曾国藩下一代的成长,也给予了过多的关心和呵护,特别是对下一代的“戒傲”,更在他的家书中屡屡可见。如:

余家后辈子弟,全未见过艰苦模样,眼孔大,口气大,呼奴喝婢,习惯自然,骄傲之气入于膏肓而不自觉,吾深以为虑。前函以傲字箴规两弟,两弟不深信,犹能自省自惕,若以傲字告诫子侄,则全然不解。盖自出世以来,只做过大,并未做过小,故切茫然,不似两弟做过小,吃过苦也。

由此可窥,曾国藩对于子侄辈的“戒傲”修行,其刻骨关怀之心。溢于言表;对于曾国藩家族的富贵,曾国藩心似明镜;对曾国藩后代的娇生惯养,曾国藩亦心中了然。所以他在家书中一而再地予以提醒告诫,足见其畏“傲”如毒。中国有句俗话说“家兴,不过三世”,曾国藩深知其中的道理,败家在于一“傲”字。他铭记于此的,几次三番地劝子侄以“戒傲”,他也是为曾国藩的后代子孙做一警示。

他的另一封家书中又说道:“尔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世家子弟,门第过盛,万目所瞩。临行时,教以三戒之首,末二条及力去傲惰二弊,当已牢记之矣,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身之始,务知自重。酷热尤须保养身体。此嘱。”这封信是曾国藩给他儿子纪鸿的,当时纪鸿要赴省城参加考试。从这封信里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作为一位严父的拳拳爱心。在此之前,曾国藩已去一信以教导,这封补寄出去的信函,足以表达做父亲的对儿子的挂念和一颗热切的爱子之心。在这里,曾国藩告诫儿子:虽为“世家子弟”,但要牢记“及力去傲惰二弊”,连“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的细节也一再叮嘱。“不可送条子”,也正是这位堂堂的一等侯爵所担心的,曾国藩不愧为一代严父。但后一句“酷热尤须保养身体”,却又怎不催人潸然泪下!可谓威恩并存,严中有慈。

曾国藩说: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吾因军事而推之,凡事皆然,愿与诸弟交勉之。此次徽贼窜浙,若浙中失守,则不能免于吴越之痛骂,然吾但从傲惰二字痛下功夫,不问人之骂与否也。

曾国藩关于“戒傲”的论述还有很多,如见于他的日记的:

余身旁须有一胸襟恬者,时时伺吾之短,以相箴规,庶不使矜心生于不自觉。彼此持论不合……余内有矜气,自是特甚。反疑人不虚心,何明于责人,而暗于责己也?

何丹畦请余为是正文字,严然自任,盖矜心之内伏者,深矣!

傲为凶德,凡当大任者,皆以此字致于颠覆。

前以八德自勉日:勤俭刚明,孝信谦谨。近日于勤字不能实践,于谦谨二字,尤觉相违,惊愧无已!见于家书的,如:

大抵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

吾人为学,最要虚心。……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

为人与为学,初戒骄奢二字。(同治四年乙丑五月初五日致澄、沅二弟)余一切循谦恭之道,欲破除藩篱,而黄(正斋)不免拘谨。

以上都是有关戒傲的话。其在杂署笔记中“气节”与“傲”一篇所论傲之为害,尤属详切。认为“君子之道,莫善于能下,莫不善于矜”,“不自恃者,虽危而得安;自恃者,虽安而易危。自古国家,往往然也。”又书赠李品仙格言有云:“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又复李少荃书嘱其“不可误认简傲为风骨,风骨者,内足自立,外无所求之谓,非傲慢之谓也”,真是至理名言。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由一傲字致败。”曾国藩的这句警语,实乃他穷其一生心智所得的“天籁之语”,我们后世视之岂能熟视无睹,应“顶礼膜拜而真心悔改之”!

成功语录: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傲字致败。……谦以自持,严以驭下,则名位悠悠矣。

同类推荐
  • 我,就是我

    我,就是我

    她,幼时脑瘫,不能正确发音,只能说“咿咿呀呀”的肢体语言;手不听使唤,只能用扭曲的手指敲打电脑键盘;脚掌曲反,无法正常步行。如此高度残疾的女孩,能正常生活就很不容易了。她,缺乏社会交际,无法进入高一级学校读书,靠自学,能写点日常应用性的文字,就属不简单的了。可她广泛阅读电子书籍,写出了百多篇文章,且多在《新民晚报》、上海黄浦区残联主办的《灵芝草》以及《宁波海曙通讯》等刊物上发表,就更值得人们赞赏了。更让人称道的是,她写的散文,语言时尚,富有个性;意蕴隽永,匠心独运;立意新潮,有穿透力度;让读者不敢相信这是一名脑瘫女孩写出来的文章。
  • 大卫王评传

    大卫王评传

    古代以色列国在中东地区有着巨大影响,而大卫王就是以色列国影响力的奠基人,至今在当地许多民族中仍流传着大卫王的故事。本书根据历史记载,总结了这位被称为合神心意的君主坎坷而又辉煌的一生,包括他的成功、他的失败以及他人性的软弱等等,将这位三千年前的以色列王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本书深度剖析大卫王的一生,祝福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拾取属于您的珍珠!
  • 袁世凯(全三册)

    袁世凯(全三册)

    本书以史诗般的艺术笔触全景呈现了中华民族推翻帝制、走向共和这一波澜壮阔的艰难历程,气势恢弘地再现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小站练兵、庚子事变、丁未政潮、辛亥革命、洪宪帝制等重大历史事件,全面展示了清末民初政治风云的波诡云谲和袁世凯的双面人生和命运沉浮,精心刻画了他在大变革时代中的奋斗、迷茫、斗争直至灭亡的心路历程;浓墨重彩地勾勒了国家积弱积贫、社会战乱不断、人民饥寒交迫等血泪杂陈的屈辱历史卷轴以及无数民族精英、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寻找救国救民出路的探索历程。
  • 雍正:最勤政的铁腕君王

    雍正:最勤政的铁腕君王

    本书主要收录了辩书、秘立皇储、朝乾夕惕,夙夜忧勤、猝然离世,说不尽的身后事、摊丁入亩,重农务本、改土归流促统一、平叛乱,巩固边疆、调整人事,稳定人心、权利弊,重用隆科多、衡思量,纵容年羹尧、刻薄寡恩,痛打落水狗等内容。
  •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本书在晚唐时代背景下叙述李商隐的一生,着重写其面对社会压抑和种种困厄所作的抗争,特别是他追求精神自由、实现人生价值、终以杰出成就登上唐诗艺术**的生命历程,也描写了他爱情、家庭和性格的多面。全书富于哲理和诗情画意。——文史专家陶文鹏浓淡相宜的笔墨,勾画出一个真实的李商隐。不讨巧、不曲笔,用平实的描述,托举着传记文学以为标识的真实性,显见了作者在运化资料、筹划结构、通融文字等方面的功力。纪实体的方正严谨,并未局限写作的视野。探究传主如何将文学,特别是诗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超越和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再探究传主何以将汉字之美发挥到难以企及的**。
热门推荐
  • 我的诗与远方是你

    我的诗与远方是你

    明明还只是萍水相逢的关系,你的小舔狗就已上线。“夫人,我的棒棒糖、饼干、巧克力、冰淇淋……所有都是你的。”“夫人,我要你亲亲抱抱举高高。”“夫人,你别走那么快啊!等等我啊!”“夫人,……”萧宁遇不知有多深情,死心塌地做传说中天下第一的舔狗。可大仇未报的林禹琉怎能谈情说爱:“我,只要你的命。”“可我的灵魂都融入你的血液里,无法提取。”他吻住她的唇,使她放下防备,安抚着不该爱还是不该忘的她。“你的大仇我给你报。”后来,以天下为聘礼得此良人。某人的贤妻良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相公,你今日想我了吗?你今日也是一如既往地爱我吗?”“是啊!我愿……为你千千万万遍。”
  • 小甜心的秘密爱恋

    小甜心的秘密爱恋

    她是豪门可爱霸道的小公主——千羽果伊,他是豪门冷漠花心的大少爷——冷泽轩,当一个纯情呆萌的小丫头遇上了表面花心实则冷漠的大少爷,两人的爱情会变成什么样,又会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 红尘辗:双身劫

    红尘辗:双身劫

    天神的一个无聊游戏改变了三个同名同姓的女人。现代,她,被小三毁了婚礼,在和新郎的撕扯之中,从楼梯滚落,自此丧命。古代,她,与世隔绝,与师父相依为命,师父死后,终日抑郁。她和她灵魂互换。她,穿成了拥有现代思想的古代人,看他如何整小三,收拾花心新郎。
  • 米凹

    米凹

    一只神秘的白猫守护一个神秘女生的故事。一座妖兽与鬼魂肆意穿梭的城市和一个千年流传的古老传说。米凹,一只身白如雪的猫,面对分割成正邪两派的十二神兽,他该何去何从?忠诚与背叛,爱与恨,正义与邪恶,究竟孰对孰错?为了自己的信念,一念杀魔,一念诛佛!
  • 动漫开始的系统

    动漫开始的系统

    从《从零》,《寄生兽》,《进击》......开始,历经10个世界,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 体育生的回忆

    体育生的回忆

    那年今日,我还在为一个八百米而发愁,心里对“上道”一词有着莫名的恐惧。而今那些时光再也回不去了,老师说过的那些话,却久留于心中,难以忘怀,影响着我的一生。
  • 半亩清欢

    半亩清欢

    当命运忐忑遇到顺风顺水,到底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迷茫的特洛特敬上
  • 嘘,请哭

    嘘,请哭

    嘘,请哭。无论你想要什么,只要付出一点点小代价,就可以获得所有梦寐以求。你将获得专属于你的超能力。手机中莫名其妙弹出的神秘APP,究竟是飞来横祸还是喜从天降?顾无沐因种种变故,成为了这款名叫《嘘,请哭》的古怪游戏玩家。而获得超能力的她,却在这场游戏之中……
  • 珠链散

    珠链散

    珠链轻缠丝牵偶动埙声起百鬼听令若是有情人定不负此生愿有缘相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