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44200000023

第23章 杂技艺人再造(1)

上一章论述了今昔杂技学童选择学艺的类型、动因的不同,这两者的不同决定了在学艺过程中日常生活的差异。本章拟从拜师仪式的消失、学艺日常生活、杂技学童主要社会关系变化三个方面,分析杂技学童在学艺过程中的经历这一艺人再造过程。

拜师仪式的消失

历史上进入非主流的杂技业,想要被这个和主流社会不同的边缘社会接受认同,一般需经历身份的再造和认同过程:即拜师仪式。

拜师仪式是获得新身份的标志和开始。旧社会,一个想以卖艺为生的杂技艺人必须磕头拜师才算有了门户,或家传,或二者都有。否则,将会为同行排斥,遭到同行的歧视、排挤。老艺人陈大娘曾讲过,在外演出时,新到一个地方要打场子,如果遇到同行,双方要产生一番较量,较量内容包括出身(即比师门,这是评价技艺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准)、行话(行话比较中,如果一方被难住,听不懂对方的行话,被认为技不如人)等,输的一方必须走人,让出场地。

靠体态语言表演为主的杂技艺人拜师,不仅是证明自己经过科班训练的凭证,更是从事的技艺本身的需要。吴桥杂技门类繁多,各具特长。明朝中叶,吴桥杂技逐渐形成两个流派:一派以北牟乡为中心,称为“东派”,后来该派逐步蔓延到宁津、南皮等县;一派以仓上乡、范屯乡为基地,称为“西派”。后来西派实力强大,流传到吴桥全县。在西派当中,又分成许多门类,而以“刘家门”、“齐家门”、“陶家门”最为著名。

投师或进门,就能掌握一些机关、关键点,行话叫“开范儿”。就是说,很多东西不经师父指点就不明白。很多节目,如吞剑、缠钢丝、三仙归洞等,都有一两处关键的地方,不经师父指点,不容易琢磨出来,反而容易造成危险。

正因为这种危险性的存在,很多师父在收徒弟的时候,要和家长立字据,即“生死契”。

范登峰收徒的契约:①

立字人边永延因家贫,渡(度)日难过,有一亲生小女名教(叫)维头,年长八岁,情愿任(认)范登峰为师学徒作艺。因岁数太小,七年为满。同来人边文成说明安家洋壹佰叁拾元,现交柒拾元,后有六拾元贰年交齐。如有天灾病业,逃(跳)井透(投)河,车前马后,逃走失迷,并无有领徒人的干系,恐后无凭,立合同为证。

领徒:范登峰(手印)任(认)师人母:边王氏(手印)来人:边文成(手印)任(认)师人舅父:王奎元民国二十五年三月二十八日立

有些人的拜师仪式很隆重。虽然岁数很小,他们在拜师时,尚不能真正明白仪式过程的意义,但他们按照成人的安排参加繁复、隆重又严肃的拜师仪式,还是使得许多艺人终身难忘。

吴桥县文物保护所所长杨双印介绍王保合当年拜师时的情形:②

当时我认的师父是在方圆地带较出名的艺人,叫王玉林,认师父得有引荐师引荐,爹想让我学一身好技术,就托人找了个引荐师,师父原本没有收徒的计划,是看在引荐师的面子上同意的,师父是出名的艺人,收徒不能马马虎虎,那会让人小瞧了,就对引荐师说:收徒要按规矩办。引荐师就按规矩找了保证师,请了代笔师(书写字据的人)。这些事情,有些是我记得的,有些是后来听师父说的。

拜师前,师父都得先看看,主要是看看身体、长相,目的是看看是不是出生意的材料。一般的人家不论这些,一些出名的师父就讲究些了,看了,觉得行,才选定日子举行仪式。

拜师仪式是在师父家,爹和保荐师领我去的,到师父家时,人已到了很多,师娘、师兄弟还有好几个同行长辈。有专门的司仪安排各个事项。先请祖师吕洞宾,请祖师是师父领着人们进行,我没拜师就没入门,不能算行里人,在一边等着。师父在堂屋大门外设了一个供桌,上供了五碗菜,五碗馒头,听说门派大的也有上猪头供的,师父领着大伙走到供桌前,这时供桌朝北,师父朝南跪下,在桌前烧香,还烧了几道纸,然后磕头,口中念“有请老祖下界”。念完后,众人起身,师父手里拿着三炷香,众人手里是一炷香,回身进屋,屋里正面也有一供桌,上面立着祖师吕洞宾的牌位,师父将手中的香插入桌上的香炉内,嘴里念“请老祖归位”。随后的人也念“请老祖归位”,然后依次将香插入,就表示老祖已归位了。

拜祖师。拜祖师要磕三个头,先是同行长辈,后师父,再是众徒弟。

拜了祖师就入座,也是按辈份,同行的长辈先入座,坐上手,左边第一、第二是师父,保证师坐右手第一,引荐师坐第二,代笔师坐第三,徒弟分站两排,依次排在后头。

这些仪式举行完后,是收徒拜师,司仪介绍:×××家孩子王保合,男,9岁,认王玉林为师,引荐师×××(引荐师起身冲场内人行江湖礼),保鉴师谁谁谁(保荐师也行礼)。行礼之后要讲话,保证双方如何如何等。然后宣布代笔师行文。写完后,师父、保鉴师、引荐师、家长签名、摁手印,将合同一份交给我,我双手在头上举着合同进屋行礼,司仪在那指点着,先拜祖师,然后依辈份大小一路拜下来,认师、认师母、认同门师兄弟。拜完了,就算正式入门了,师父讲话,对众人说,请多多关照,对我说要求如何、如何。

最后司仪宣布,收徒仪式结束,入席。正规的收徒仪式,一般都摆酒席庆贺,来祝贺的人也都有贺礼。

王保合说,仪式“给我才入门的小孩子一种震慑力,觉得自己就变了,有一种再不是自家的孩子的感觉。”③可见仪式的进行赋予了他一种新的身份,并让他意识到自己身份的转变,“不再是自家的孩子”,而成为杂技学徒,即将进入一个新的群体。拜师仪式是徒弟对新身份建构的开始。通过这样的形式,他们和原先的身份——农民、流浪儿等告别,特别是对原先有完整家庭的农村孩子,从原先的家被抛出、获得一种新“家”的认可。这个程序被称做跨越门槛的行为。④从农民身份到杂技艺人身份的转变,意味着被主流社会抛弃,其儒家道德价值观念将被江湖作风所代替。家庭观念、祖先意识等农民安土重迁的砝码被流动式生活方式取代。

当今伴随师徒传授方式为学校教育方式取代,这些拜师仪式也渐渐消失了。当今入门程序也被大大简化:学童入学,只要交齐学费、办好入学手续就被看做入学。一些民办杂技团校,学童入学也要签协议,笔者从树新杂技团看到的一份协议包括以下内容:毕业发中专毕业证书、毕业分配问题、学校为学童入保险及出险后如何解决、学校负责学童生活、学制、学费,明确注明家长一个月可看学童一次。

岳永逸认为,传统的拜师仪式在改革开放后得到复苏,“尤其是在众多曲艺、杂技团解体后,在表演成为一种时髦的谋生技艺时,拜师仪式中的师徒双方都自然在拜师仪式的形式上恢复到1949年以前讲究礼数、等卑与秩序的仪式,”虽然他承认“时下在形式上与解放前相似的拜师仪式也有了新的意义”⑤,可笔者的调查显示,至少在吴桥杂技界并没有出现这样的现象。而是被普遍的学校传艺方式取代。当今社会没有了这样的拜师形式,证明了师徒约束关系淡化,拟家庭结构的结束。当今的师生关系已经没有了那种人身依附关系。

学艺日常生活

一、历史上学艺的状态

笔者在调查中的主要报告人之一陈大娘,常说看到笔者个人走家串户地做调查就想起自己当年在外演出,觉得笔者很不容易,常留笔者吃饭。有时吃饭的时候,她继续给笔者讲,讲到有些地方看笔者没太听懂,就放下碗筷,做起示范动作,让笔者很不忍心,她就说,这有什么,以前她爹教她练功、她教她女儿练功的时候都是这样的,有时候正吃着饭突然想起什么,就放下碗筷教了起来。笔者亲身经历的情况正是历史上杂技学徒日常生活的写照。

老艺人齐大爷说,他从小跟奶奶学,在地里干活,休息的时候,奶奶就教他练功,干活时的农具、帽子都是练功的道具。在家的时候,练功就用家里的日用品当道具,吃饭时的勺子、碗筷、锅、炒菜的铲子、水杯都是练功的道具。在院子中的两棵树中间栓根钢丝,就成为练软钢丝的道具。

一位杂技老艺人讲他学艺时经历。一天的活动是这样的:早上天不亮就起来将煤球火炉收拾干净、点着,等浓烟冒过,坐上一大壶水,然后就去院子里练功,还要扫院子、倒垃圾,早饭后练功两小时,然后准备午饭。午饭后,和师父、师兄出去卖艺赚钱。师娘嫌他吃得多,就让他喝稀粥,虽然让干瘪的肚子鼓起来,可是不能顶多少时候,一会就饿了。他长期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他穿的衣服是师兄剩下的衣服。因为受不了,很多人都逃跑。

很多老艺人提到在班主家食宿极为简陋。十几个孩子挤在一个炕上,有时在外演出晚上只能睡在破庙里,为了防潮、防寒,只能靠在地上铺上厚厚的草,特别是在冬天,很多人还是往东北演出,难得能暖暖和和地睡上一个好觉。吃得很差,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的,玉米饼子、窝头、咸菜和稀粥是主要饭菜。徒弟几乎是以“卖”的形式跟了师父的,吃住条件注定不会太好。毕竟发大财的是少数,历史上演出的艰难,导致大多数艺人的收入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吃住是比较差的。近代人孙凤山,孙龙庄人,跟随父亲在东北演出的时候,有时几天没东西吃,就吃喂猴的饲料,在冬天的东北晚上只能住破山洞。跟父亲学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还不怎么能为师父挣钱阶段的徒弟。

12岁的赵师傅,每天要给师父全家人做饭、看孩子、洗衣、打扫卫生,从早上五六点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0点睡觉。徒弟挨打不全是因为练功练不好,很多时候是为师父干活干得不满意,很多徒弟做的工作比仆人还辛苦,比如给师父、师娘打洗脚水,捶背,夏天在师父和师娘睡着后自己都不能休息,要给他们扇扇子,“一次,我实在太困了,打了个瞌睡,把扇子掉到地上,惊醒了师父,遭来一顿打。”⑥即使这样,还经常被强调“我供你吃、供你喝”,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张华,1934年生,范屯人,曾是中国杂技团演员、教练。因为家穷,8岁开始跟堂兄张治盛学艺。张治盛带着他和另外一个徒弟,在农闲的时候外出演出,他说,那时候没有独立的练功时间,演出、务农、练功没有明确的时间区分。每天天刚刚亮就要起床练基本功,等师父起床的时候,要为师父打洗脸水、做早饭,等师父吃完后,自己匆忙吃几口师父剩下的饭,就赶忙拿着道具随师父上街卖艺。一天演出结束,回来还要干活,伺候师父吃饭、洗漱、打扫卫生,等活都干完后再练功,所以每天休息的时间很少。

七十多岁的老艺人高某说:小时候家里穷,8岁那年,赶上邻村一个练杂技的回来招“小抄范儿”(即学徒),父亲就让我跟他出去。他把我带到印度,从上海坐了两个多月的船才到。我从来没坐过船,这可把我难受坏了,晕船,可是就这样师父还让我练功,在船上两个多月,我学会了倒立、踩鸭子、翻跟头等动作。⑦

不分时间和地点,是历史上学艺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主要是学艺附属于演出的根本属性决定的,演出是流动的,哪里能挣到钱就到哪里演出,只要有观众,演出就会进行。不过,一般保持天亮演出,晚上人们都回家休息了,大街上没有人了演出也就结束了。然而遇到庙会、集市、有钱人家请到家里演出等机会,演出就难以保证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了。也有可能今天在某条街上演出效果很好,一连演几场,而第二天再去的时候就没人看了。演出一两场,甚至一场都不演就要寻找新的地点,再者因天气变化、当地恶霸流氓捣乱而导致演出无法进行等多种原因,都使得演出不可能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随之,学艺跟随演出的时间、地点变化而加以调整,阴天下雨、下雪不演出的时候,徒弟就要练功。不过,平日,晚上一般不演出,这是练功的主要时间,师父一般赶在天亮准备出门演出的时候起床,徒弟还要利用师父起床前的时间抓紧练功。

二、当今食宿条件的改善

在吴桥,食宿条件最好的是艺校。该校的宿舍楼是2007年新盖的,共6层,6层是活动室,5层是给留学生住的,进入5层的楼道口专门有道铁门,把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分开了。1~4层是给中国学生住的,目前4层空着。整栋楼的中间被隔开了,这样,形成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男女宿舍楼分别由4个生活老师轮班,一天24小时都有人值班。生活老师负责在课余时间照顾学童,包括饮食、起居、洗衣服、玩耍安全等。宿舍大小不同,大间的每间住10人,小间的每间住6人。每学期开学调整一次宿舍,新生基本都住在一楼,而且都是下铺。因为值班室在一楼,刚来的学童自理能力比较差,或者还没有自理能力,生活老师照顾起来方便些,让他们住下铺,同样是为了照顾他们。考虑到生活老师无法随时照顾每个学童,于是在每个新生宿舍安排几个老生。

伙食方面,每天早上是油条、面包、馒头、鸡蛋、豆腐脑、豆浆、小米粥(这些不是每天全部都有供选择的,而是交叉提供的),中午两个菜(一荤一素)、米饭,晚上一个素菜、馒头、包子、小米粥。

职教中心杂技学校,宿舍是一排平房,宿舍大小也不尽相同,大的每间可住16人,小的每间住8人。笔者做调查这一年多,有位女教练22岁,离家远又没有结婚,暂时住在学生宿舍,帮助管理学童。

另外有一位阿姨专门负责给学童洗衣服、打扫卫生。饭菜花样和艺校差不多,只是略差一点。

县团,学费低些,因此吃住条件比前两个单位差些,学生宿舍是几间平房,现在只有三十多个学童(他们叫“学员”),被分在3间宿舍内,1个女生宿舍,2个男生宿舍。宿舍是20世纪50年代盖的房子,有些陈旧,伙食也差些,每天有人值班,有专门的生活老师照顾学童。年龄大点的学童自己洗衣服,小点的学童让洗衣房洗,要交洗衣粉。

民办团校的多样性在食宿上同样得到体现,正规些、学费高些的,食宿也随之好些,反之也是一样。

总体而言,学艺的重要性得到很大提升,固定的学艺场所形成。伙食方面,虽然有的学童说有时比家里的饭菜好(只有2个艺校的学童),但绝大多数都表示一般,一小半表示不太好。虽然这是主观的标准,不容易衡量到底是怎样一个水平,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比他们在外面演出期间的食宿差。因此,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的情况下,很多学童在外演出出现体重迅速增加的情况。LYQ,女,15岁,去广州演出3个月,每顿三四个菜一个汤,练功也少,体重增加十几斤。WR,女,15岁,上海演出9个月,体重增加了三十多斤,经常有学童得意地跟笔者讲,在外演出吃过好多好吃的,五星级饭店的酒菜、肯德基、自助餐都吃过。

三、学艺行为独立

固定的学艺时间。学童入学后先学两年基本功,然后开始上技巧课,外地实习演出,毕业分配。

同类推荐
  • 农民社会保障实用指南

    农民社会保障实用指南

    农民在我国的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做好农民的工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极其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农民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是和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三大社会保障,也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 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

    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分为《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手册》、《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教师快乐工作手册》、《教师工作减压手册》、《教师文化娱乐手册》、《教师饮食保健手册》、《教师身体健康手册》、《教师医疗预防手册》、《教师心理健康手册》10册。本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 树人文库-获益一生的知识故事

    树人文库-获益一生的知识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职工快乐工作

    职工快乐工作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教师公文包-体育纵横

    教师公文包-体育纵横

    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就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了把这种“转型”工作做好,我们配合当前的新课程策划、组织并编写了这套“教师必备知识丛书”。此套丛书的特点,一是“准”,它准确地体现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准确地解读了新课程标准;二是“新”,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三是“实”,它内容充实,资料翔实,语言朴实,有很强的实用性。
热门推荐
  • 现实日杂

    现实日杂

    日常随记,对于自己日常灵感的收集,将其转换为文字以以此来与读者分享。
  • 散神洲

    散神洲

    东方上古神仙与西方神界的历史渊源,鬼道少主爱上石头女。隐藏在各界深处的仙圣们,怎么护佑废柴登上人生巅峰,站上领袖枝头!我是阎雨,阎罗王的儿子
  • 至尊临界

    至尊临界

    开九脉,铸神魂携凌天之势,缔造霸绝巅峰帝国
  • 他是我的青春

    他是我的青春

    【注:本书并还没有完结,还在更新中!】一出生就不常见到父母的童紫嫣,从小居住在父亲的哥哥的家中。父亲的哥哥家境不算好也不算差,生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在家乡欠下了很多债,父母怕自己没有能力养活自己的女儿,于是,父亲便与自己的哥哥签下合约:三年后,他会来带走童紫嫣,并且还会把家乡欠下的债还请,以及童紫嫣在哥哥家中的吃,喝,用,穿,一并还清。只是,那年父亲的哥哥家中越来越贫困,只好把童紫嫣丢弃。被丢弃的童紫嫣该怎么办………
  • 游戏发的什么任务啊

    游戏发的什么任务啊

    这游戏太奇怪了吧!逼我找男朋友,还逼我和男朋友见面!天啊…
  • 黑龙江舆图说

    黑龙江舆图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预定!见习爱神

    预定!见习爱神

    站在强者的巅峰上,他杀光了敌人,不知道还可以去哪里,却在此时,他有了一个新的目标。毒药师玄邪被捉,伊雪熙发出信件向小烟求救,夜烽却凭借这封信件冒认是伊雪熙的未婚夫,跟这个绝色美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却渐渐发现伊雪熙心有别人。夜烽极力阻拦伊雪熙和凉以凡相恋,却在自己产生了对凉以凡的妒嫉之后,发现原来他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亲生弟弟!
  • 仙武天下

    仙武天下

    东土大陆,仙武并存,宗门众多,万族林立,群雄争霸。在大炎王朝的都城东京,有两家著名的仙道学院,天命学院和战神学院,在天命学院中,藏有神秘莫测的天外神石——天命石,被天命石选中的修士,可以觉醒自身血脉中的神秘力量。那一日,当一个叫作唐昊的少年将手放在天命石之上时,一声凤鸣响彻寰宇,随后,又传来一声摄人心魄的低沉龙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