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09600000041

第41章 南宋史学的独特地位及深远影响(1)

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过程中,两宋史学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其间,北宋所形成的完备的修史体制以及治史之风,不仅被南宋广泛得以继承,而且南宋史学本身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同时,南宋史学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南宋史学在两宋史学中的地位

一、两宋在前代史编修方面的比较

南宋史家不仅继承了北宋以来研治《春秋》和两汉史的优良传统,而且在崇尚编年之风的有力推动下,研治《资治通鉴》之风亦相当兴盛。同时,南宋偏安一隅的社会现实,又促使许多史家纷纷研治三国六朝史。其他如通史及上古史、方志等的编修,则是在北宋史学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

1.春秋学、两汉史和通鉴学编修的兴盛

(1)春秋学:受中唐以来春秋学研究的直接影响,两宋春秋学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在《宋史·艺文志》经部著述中,宋人所著春秋类著述最多,这足以表明宋代春秋之学极为发达。据统计:仅今存该类著述就达40余种。

注:该表参据宋鼎宗的《春秋宋学发微》(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版)及《四库全书》等拟制。

从两宋春秋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北宋初孙复著《春秋尊王发微》,倡导尊王之说,由此“世人多师孙明复,不复信史,故尽弃三《传》,全以《左氏》为本。”[1]此时尊经和崇慕春秋笔法者尚多。如欧阳修著史,往往效法《春秋》,突出尊王大一统观念。到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曾言:“至于《春秋》,三《传》既不足信,故于诸经尤为难知。”[2]因此,王安石未专治《春秋》,亦未将其列入科考取士书目之中。而到哲宗元祐时期,一切以熙(宁)、(元)丰为非,此时治《春秋》者形成风气。张端义对此指出:“荆公黜辞赋尊经,独《春秋》非圣经不试,所以元祐诸人多作《春秋传》解。自胡安定先生始,如孙莘老辈皆有《春秋集解》,则知熙宁、元祐诸人议论素不同矣。”[3]如现今就存有苏辙《春秋集解》12卷等等。自绍圣至北宋末,随着新法党人的重新执政,《春秋》又一次被朝廷所罢用。如史载:“绍圣中罢《春秋》取士,(崔)子方三上书乞复之,不报。遂不应进士举。”[4]崔子方尚著有《春秋经解》12卷、《春秋例要》1卷和《春秋本例》20卷,可见以研治《春秋》见长的崔氏,在北宋末因《春秋》未能列入取士之目,而只能放弃应举入仕。洪迈批评指出:“绍圣中,章子厚作相,蔡卞执政,遂明下诏罢此经,诚万世之罪人也。”[5]综上所述,北宋时,春秋学虽时有发展,但因受朝政和学风的极大影响,致使研究著述有限。

南宋时,注重讲求攘夷之义的春秋学大盛。高宗本人就“雅好《左氏春秋》”,并命范冲与朱震为其专讲。[6]高宗平日的“日课”为:“早朝退,即阅章疏。食后学书,未后读《春秋》、《史记》。晚食阅内外奏牍,夜读《尚书》,率以二鼓罢。”[7]其间就包含阅读《春秋》。他还在绍兴十三年亲书《左氏春秋》,于秘书省以宣示馆职。[8]同时,士大夫研治《春秋》者众多。如叶梦得“博极群书,强记绝人,《书》与《春秋》之学,视诸儒最为精详。”[9]他有关《春秋》的著述就有《春秋传》20卷、《春秋谳》30卷和《春秋考》30卷。他的弟子章冲亦“颇究心于《左传》”,[10]并且撰有《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5卷。又如胡安国撰成《春秋传》30卷,因大力倡导尊王攘夷思想,使得“近世学《春秋》者皆宗之。”[11]再如陈傅良“博极群书,而于《春秋》、《左氏》尤究极圣人制作之本意,《左氏》翼经之深旨”,从而著有《春秋后传》12卷和《左氏章指》30卷。[12]总之,由于有高宗皇帝的亲自示范,官僚士大夫的积极响应,南宋注重御悔之义的春秋学研究比北宋大有发展。

又从宋代一些学者对《春秋》经、史属性的认识来看;北宋程颐在其著《春秋传·自序》中言:“后世以史视《春秋》,谓褒善贬恶而已”。南宋叶适则认为:“笺传之学,惟《春秋》为难工。经,理也;史,事也。《春秋》名经而实史也。”[13]正是由于宋代一些学人往往将《春秋》作为编年体史书来看待,故将其加以改编者甚多。

北宋时,如杨彦龄就著有《春秋左氏年表》2卷,王当著有《春秋列国诸臣传》50卷,郑昂著有《春秋臣传》30卷,沈括撰有《春秋左氏纪传》50卷,以及税安礼著有《春秋列国图说》1卷等等。以上诸书基本上是将编年体改为了传记体、纪传体以及年表、图表等编修形式。其中《春秋列国诸臣传》原50卷,今存30卷,王当撰。当字子思,眉山人,“幼好学,不治章句,博览古今,所取惟王佐大略”,并且他“于经学尤邃《易》与《春秋》,皆为之传,得圣人之旨居多。”[14]今本《春秋列国诸臣传》所记人物凡191人,每卷五至八人不等,并且于卷后附之以赞。南宋人陈造言:该书“不惟该备无遗,而复引《史记》、《国语》等书,……多出新见,学者与经、传参读,既足以见当时人才出处语黙之大概,抑于著述体制所得将不赀。”[15]陈振孙亦称赞王当“所传诸臣,皆本《左氏》。有见于他书者,则附其末。系之以赞,诸赞论议纯正,文辞简古,于经、传亦多所发明。”[16]今从该书中不难看出,王当在编修、品评春秋列国诸臣时,仍遵从了《春秋》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指导思想。如作者先在该书卷八传中记述了楚国成得臣兵败后的遭遇,后于卷末赞中就此事感叹道:“楚真蛮夷哉”!又如作者在该书卷十先记述晋国赵盾族弟赵穿攻杀灵公,太史书“赵盾弑其君”事,后在卷末赞中指出赵盾:“身为正卿,反不讨贼,又从而任使之,盾不无憾焉!”并且继而还论说到:“《春秋》别嫌疑,正名分,岂以隐昧而加人以恶者哉,盖原情得之矣!”其他用忠孝仁义等标准加以品评人物的事例更是比比皆是。不过,王当并非一味承袭《春秋》褒贬之意,而是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如作者先在该书卷三传中记载鲁国臧文仲事迹,后则在卷末赞中特意指出:“臧文仲之贤不称于仲尼,而鲁人师其言,以为死而不朽,盖非立德立功者也,立言者也!”在此作者明确表明臧文仲因“立言”而为鲁国人所敬重。又如在该书卷二十九卷末考辨中,作者就不同意司马迁对子贡的评价,而他自己认为:“子贡之辩折诸侯者,礼义而已。迁《史》言其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此殆战国纵横家附益之也。”总之,王当编修《春秋列国诸臣传》时虽依据的是已有史料,但在评价人物方面,他并未完全因袭前人的看法,而是有自己的标准。

南宋时,用多种形式改编《春秋》的史著就更多了。如唐阅著有《左史传》51卷,徐得之著有《春秋左氏国纪》20卷,章冲著有《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5卷,邓名世著有《春秋四谱》6卷,程公说著有《春秋分记》90卷,勾龙传著有《春秋三传分国纪事本末》,环中著有《左氏春秋二十国年表》1卷和《春秋列国臣子表》10卷,李琪著有《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3卷等等,可见南宋时人已将《春秋》改编成了国别体、纪事本末体、纪传体等多种形式。其中如《左史传》51卷,唐阅撰。阅字进道,山阴人。史载其“少为学刻苦,夜未尝卧,手写不胜其富。写《资治通鉴》逾岁而毕,字皆精楷”。又“年少嗜学,至老弥笃。通贯该洽,诸儒称焉!尤长于《春秋左氏》,尝仿迁、固史例,以周为《纪》,列国为《传》。又为《表》、《志》、《赞》,合五十一卷,号《左史传》[行]于世。”[17]可见唐阅撰就的是纪传体的《左史传》。据陈傅良在《左氏国纪序》中称,徐得之的《左氏国纪》与唐阅的《左史传》略同,惟一的差别是《左氏国纪》“有所论断”。[18]只可惜今二书均已亡佚。又如环中继北宋杨彦龄之后,撰《左氏春秋二十国年表》1卷和《春秋列国臣子表》10卷。环中字应之,淮阳人。高宗时任秘书丞,兼史馆检讨,参与过《神宗实录》的重修工作。其所撰《左氏春秋二十国年表》曾于绍兴五年进呈朝廷,但沈与求言其“先鲁而后周,甚非《春秋》尊王之意”,于是高宗令朱震加以校勘。[19]由此可知,环中不仅撰有周、鲁以下二十国年表,而且还撰有春秋列国臣子表。

再如《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3卷,李琪撰。琪字开伯,吴郡人。在该书《自序》中,他认为《春秋》一书,“事变至繁,经文至约。接王政之末流,则可稽世道之升降;备伯事之终始,则具见中夏之盛衰;详列国之离合,则足究人心之聚散。”不过,由于“自学者舍经求传,事始繁而晦矣!盖始读经者,睹本末之宏阔,而考之于训辞简严之中,错陈迭见,未究前后,不知据经以核传,固有按传而疑经,是不能比其事而观之也。”于是他“少窃妄意,叙东周十有四王之统,合齐、晋十有三伯之目,举诸侯数十大国之系,皆世为之纪。不失全经之文,略备各代之实。每纪之后,序其事变之由,得失之异,参诸传之纪载,以明经之所书”。今观其书,其中卷一为王朝及霸国。霸国之中,黜秦穆公、楚庄王而存宋襄公。又于晋文公以下,列自襄公至定公,而特附以鲁。卷二为周同姓之国,而特附以三恪。卷三为周异姓之国,而列秦、楚、吴、越于诸小国之后。并且该书每国纪之后,均有序论。该书无论在如上事目的编排方面,还是在对史事的评述方面,均体现出浓烈的尊王贱霸、内华外夷思想。

此外,宋人还往往剪裁汇聚《春秋》中的某些专门性内容,编修成史以阐发春秋之旨。如北宋末张根著有《春秋指南》10卷。根字知常,自号吴园先生,饶州德兴人,据其孙张垓在《吴园易解后序》中称:张根曾“闲居十年间,杜门著书,自历代至本朝编年凡数百卷,五经诸子皆为之传注。”今见于书目著录者有《吴园易解》10卷、《历代指掌编》90卷以及《春秋指南》10卷等。其中对于《春秋指南》,今虽已佚,但据晁公武言:“以征伐会盟,年经而国纬,汪藻为之序。”[20]门人汪藻在高宗绍兴十年为该书所作的《序》中谈到:“政和间余过山阳,吴园先生张公在焉。先生谓余曰:‘学《春秋》而不编年,无以学为也。吾尝以诸国纵横列而类见之,圣人之意了然矣,当令子见吾书’。余未及受而先生亡。未几,先生之书盛行于士大夫间,因得伏而读之曰:‘嗟乎!圣人之意岂远人哉,曲学蔽之耳!’”[21]陈振孙进而指出:张根“专以编年旁通该括诸国之事,如指诸掌。又为解例,亦用旁通法。其他辨疑、杂论诸篇,略举要义,多所发明。”[22]综上所述,可见张根该书主在以编年体形式旁通概括春秋诸国征伐会盟之事,并且多能阐发圣人之旨。自后汪藻曾撰有《裔夷谋夏录》3卷、《青唐录》3卷和《靖康要录》16卷、徐梦莘撰有《三朝北盟会编》250卷等,他们无疑会受到该书的启发及影响。

总之,由于两宋时人能凭借研究《春秋》阐发尊王攘夷之旨,论说与现实有关的诸如和议、结盟、复仇、自强等问题,加之朝廷有时将《春秋》作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因此,宋代研习《春秋》者人数众多,春秋学由此得以在宋代兴盛一时。

(2)两汉史:随着北宋官府对《史记》、《汉书》和《后汉书》的校订刊行,新的刊误之作的相继面世,两宋学者围绕前三史进而对汉代历史的探究兴盛一时,先后出现的有关研究两汉的专门性史著就不下90余种(见下表6-2)。

其中以颜师古注《汉书》为标志的唐代《汉书》学[23]的兴盛,到了宋代继续得以发展,学者对《汉书》的喜好与研究兴趣有增无减,如刘奉世以“精《汉书》学”著称当世。[24]黄庭坚更是表明:“每相聚,辄读数叶《前汉书》,甚佳人胸中。久不用古人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则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25]因此,明人徐中行认为:“历代之宗《汉书》,至宋尤为盛。”[26]同样,随着《史记》的刊刻传世,宋代始开评论《史记》之风气,如欧阳修、曾巩、三苏、郑樵、洪迈、吕祖谦、叶适、黄震和王应麟等,均对《史记》作过认真的分析评论,而《班马异同》一书的出现,更使得马班异同从此成了一门学问。宋末王应麟在汇总前人研究《史记》的成果时,首次还以“《史记》之学”名之。[27]此外,为中兴王朝提供鉴戒的《后汉书》,亦随其刊布同样受到宋人的重视。

北宋汉史学始自官方组织的校书活动。据《两朝国史·艺文志》记载:“国初承唐旧,以《史记》、两《汉书》为三史,列于科举,而患传写多误。雍熙中,始诏三馆校定摹印,自是刋改非一,然犹未精。”[28]此处所称“诏三馆校订摹印”,只是下令征求书籍,[29]而实际校订三史的工作,则在淳化五年七月,朝廷下“诏选官分校《史记》、前、后《汉书》。崇文院检讨兼祕阁校理杜镐、祕阁校理舒雅、吴淑、直祕阁潘慎修校《史记》,朱昂再校;直昭文馆陈充、史馆检讨阮思道、直昭文馆尹少连、直史馆赵况、直集贤院赵安仁、直史馆孙何校前、后《汉书》。既毕,遣内侍裴愈赍本就杭州镂板。”[30]以上是为三史的淳化本,亦为三史有版本之始。可能与此次校订活动有关,时任史馆修撰的南唐降臣张佖于淳化中撰成《汉书刊误》1卷,疏录义涉诸家字该两体者凡6篇,附于诸卷之后,此为今知宋人所撰首部《汉书》刊误。

此后伴随着官方校书活动,其他刊误之作相继问世。如余靖于仁宗景祐时上进朝廷《汉书刊误》30卷。仁宗后期至英宗治平年间,刘敞、刘攽和刘奉世兄弟父子又有三刘《汉书标注》6卷。又英宗在阅读《后汉书》时,见“垦田”字皆作“恳”字,于是在嘉祐八年任命刘攽与钱藻、杨褒等分校《后汉书》,后来他人皆迁他官,唯刘攽“独卒业”。即撰成了《东汉刊误》。[31]至神宗熙宁二年,赵抃还上进《新校前汉书》100卷。此外,赵瞻撰有《史记抵牾论》等。

除官府校书活动中撰著的刊误之作外,北宋还有两部颇为突出的专门性汉史著作,一是胡旦撰的《汉春秋》100卷。该书修成于太宗淳化五年,当时胡旦曾上言称他“参两汉君臣事迹,得鲁史之例,著为《汉春秋》,凡百篇”,然而未能受到太宗认可。太宗认为:“旦褒贬出胸臆,岂得容易流传”?故而久未能上进朝廷。直到仁宗天圣元年十月,中书门下再次上言,仁宗才诏令本州递进。[32]天圣二年二月,襄州遂以其书进呈,仁宗因而询问胡旦著书本末,王钦若称其“因四百年行事立褒贬以拟《春秋》。”[33]由此可知该书为编年体的汉史。另一是真宗景德年间杨侃撰的《两汉博闻》12卷。该书系选取两《汉书》中的职官、地名、人名、专称,乃至某些字句故事列为标目,一般先引录原句,再节取颜师古、章怀太子等诸儒的解释作为注解。其中《前汉书》凡七卷,《后汉书》五卷,清四库馆臣评价说:“虽于史学无关,然较他类书采摭杂说者,究为雅驯。”[34]该书今存,通览全书,的确对我们理解两《汉书》中所涉及的难解字句等提供了便利。

此外,苏辙鉴于司马迁《史记》“轻信而疏略”,又“不得圣人之意”,于是撰成《古史》65卷,以便“追录圣贤之遗意,以明示来世”[35]。该书仍因袭《史记》旧文,并旁采它书。对于苏辙对司马迁及其《史记》的责难,朱熹曾予以高度评价。与此相反,洪迈则完全不同意其说,黄震亦认为:“苏子之志则大矣,而苏子之说则尚有可疑者”,于是他特将《古史》与太史公所记参照记录,并做了详细评析。[36]

综上所述,北宋时期的汉史学,主要是配合朝廷的校书活动而展开,其著述亦以校订辩误为主,然而大致自北宋后期开始,也出现了少数解释、评论以及改编类的论著。

同类推荐
  • 开文元年

    开文元年

    穿越到一个时空紊乱的朝代,与以前的历史格格不入,凭着后世的知识,出将入相
  • 话说中国-著名战争战役

    话说中国-著名战争战役

    大家好,我们将在这一站中来介绍一下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是上古时期,周举兵灭商的一次决战。武王在姜太公等人的辅佐下励精图治,使得国富民强。之后,他率领军队讨伐无道的昏君商纣,在牧野大败商军。
  • 大汉都护

    大汉都护

    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许家新迁长安,却面临巫蛊祸事起,太子被逼造反,所有长安百姓尽皆牵涉其中的局面。穿越到七八岁的孩童身体的许延寿如何在这场牵连无数人的灾祸中趟出一线生机。
  • 明朝阳武侯

    明朝阳武侯

    没有野心,没有目的,只是想自由自在的生活
  • 元代战争史

    元代战争史

    本书内容包括: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族战役、铁木真灭克烈部王军之战、铁木真灭乃蛮大阳汗之战等。
热门推荐
  • 升级高手在异界

    升级高手在异界

    本书主要讲述一名穿越男怎样踏上巅峰的故事。新书《神不亘》,书号2780112,请支持
  • 殷殷凄草自遍地花开

    殷殷凄草自遍地花开

    一些心情随笔,类似散文一样的笔风,多提建议吖
  • 偷偷的看你的世界的我

    偷偷的看你的世界的我

    一个酷热运动自由搏击的冠军与一个小女生的际遇故事,两个不同世界的截然不同的人生不知道哪一刻开始有了偷偷的交融,彼此远远的,好奇的偷窥着彼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繁华落尽与君伴

    繁华落尽与君伴

    本文讲述了魔族小公主白韵菲上太微玉青山学艺,遇见了天族太子君离,与师兄弟获得的成长友情与爱情的故事。
  • 末日恋曲

    末日恋曲

    “小柔,你在哪里!啊……“伴随着抽泣在千百遍的呼喊中陆宇无力的跪在地上。“别走,好么。”声音越来越小,只留下了抽泣。滴下的眼泪都是一滴滴鲜红的血液。
  • 雷神之海

    雷神之海

    美少女秦诗决心得到一百个男孩子的眼泪,为了寻找最后一个目标,她来到了看冥学园。遇到了这个男孩儿,最后也得到了他的眼泪,但当最终回首时,却发现已经没有一个人在自己身边。可是她却一直不知道,有一个人,还会默默地守护着她本书系玄幻类言情小说,其实当做玄幻小说来看的话应该也是完全可以的。嘿嘿,我这句话感觉挺不要脸的;但是自始至终的话还是寄希望于诸位大人身上嘛。在这里先向诸位大人拜拜了,希望能够多多支持一下在下的这本雷神之海啦,在下不胜感激啦。
  • 打虎哥刘伯温

    打虎哥刘伯温

    洪武元年(1368年)春,丞相李善长与御史中丞刘伯温,以一正一副两位监国辅政大臣的身份留守应天府,辅佐太子朱标理政。适逢大旱,数月不雨,江南百姓罹灾,国中人心难安。而中书省都事、李善长的侄儿李彬却因贪墨受贿巨额白银,被人举报到刘伯温处。围绕着这大明开国第一贪腐大案,刘伯温与李善长、胡惟庸、陈宁等淮西朋党展开了艰辛复杂的角力,誓将李彬明正典刑。在驱破胡虏、消弭天灾、肃清纲纪等三大难题猝然齐袭而至之际,刘伯温施展高超绝伦的谋略之术,巧妙布局,苦心孤诣,上解朱元璋开基拓业、击破王保保之大忧,中解淮西朋党在李彬一案上处心积虑之掣肘,下解江南黎庶缺乏人力抗灾之难处,完美解决大明第一贪腐大案!
  • 花少求抱抱

    花少求抱抱

    一个平胸的妹子是很可怜滴,作为一个平胸又誓要扑倒,哦!不!是迷倒男主滴妹子是令人哭笑不得的。呵呵,本人的语文乃数学老师教的,若有不妥之处,请见谅!!!
  • 我能重生影视剧

    我能重生影视剧

    寒苏获得了一种能力,重生!对,很有技术含量的重生,重生到各种影视剧中!《雪豹》《亮剑》…或是主角,或是小兵…换一部剧就换一个系统!系统丛中过,片叶不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