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09600000043

第43章 南宋史学的独特地位及深远影响(3)

又王应麟撰有《汉制考》4卷。应麟鉴于两《汉书》诸志于当时制度多举大端而略于细目的状况,于是如他在《自序》中所言:“自西晋板荡之后,见闻放失,习俗流败,汉世之名物、称谓知者鲜焉,况帝王制作之法象意义乎!此汉制之仅存于传注者,不可忽不之考也”。他缘此广泛采辑汉代郑玄等人经注及《说文》诸书,以补其遗。又因唐时孔颖达、贾公彦诸疏去古已远,方言土俗,时异名殊,于旧文多不悉符,于是他时加辩证。如该书卷1“周礼·外府掌邦布之入出”条,王应麟先征引汉、唐诸儒注、疏以补汉制,然后指出:“愚按:武帝铸五铢,疏谓孝文作五铢,误也”。此后他便用《周语》等加以补充论证。又如同卷“周礼·里宰以岁时合耦于耡”条,王应麟征引汉、唐诸儒注、疏旨在说明此处的“耡”为周时里宰的治处,汉时的街弹之室相当于此。随后他又指出:《金石录》不知“汉都乡正街弹碑”为何碑,以及《水经》、《隶释》皆误以“街”为“衛”,是未考汉儒注文的缘故。再如同卷“周礼·合人耦则牛耦亦可知也”条,对于《疏》云“周时未有牛耦耕,至汉时搜粟都尉赵过始教民牛耕”之言,王应麟据《山海经》及周必大之论等予以辩驳,并指出赵过只是“特教人耦犂,共二牛,费省而功倍尔”!总之,王应麟从汉、唐诸儒对经的注疏中钩稽汉制,辨明史实,为后人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汉制颇为有益。此外,王应麟还在《困学纪闻》卷16“考史”中专门撰有《汉河渠考》和《两汉崇儒考》,在同卷的《历代田制考》和《历代漕运考》中,还论及到了汉代之制。

宋人之所以热衷于研究两汉史,首先与印刷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苏东坡曾言:“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50]这是苏氏的真实见闻。又史载:景德二年五月戊辰朔,真宗幸国子监检阅书库,询问祭酒邢昺书板几何,邢昺回答说:“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史正义皆具。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因为在此之前,馆阁博聚群书,精加雠校,经史未有印板者,朝廷悉令刊刻。[51]那么北宋竟究何时由书难求转变到书易得的呢?对此,罗璧言:“后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始令国子监田敏校《六经》,板行之世,方知镌甚便。宋兴,治平以前犹禁擅镌,必须申请国子监。熙宁后方尽弛此禁,然则士生于后者,何其幸也!”[52]罗璧之言清楚地表明,随着朝廷于神宗熙宁以后刻书禁令的进一步放松,北宋后期书籍刊刻不再由官府完全垄断,书籍的刊刻流传更加普及广泛。与此相关联,北宋前期官府刊刻、校正以及印行《史记》、《汉书》和《后汉书》的工作,已为更多学者研读汉史提供了便利,并且北宋后期学者对两汉史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校勘辨误,而是有了新的拓展。由此可见,印刷术的发展,对宋人汉史学研究的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次,与宋初以来疑古思潮的影响有关。当时刘敞、刘攽和刘奉世父子撰写《汉书标注》,陈振孙言:“《汉书》自颜监之后,举世宗之,未有异其说者,至刘氏兄弟始为此书,多所辨正发明。”[53]也就是说,北宋三刘打破了《汉书》的神圣地位。受三刘世家之学影响,南宋时徐筠和徐天麟兄弟亦独精汉史,并且其研究范围已从《史记》、两《汉书》本身扩及到了汉代的社会典制。如周必大在对徐天麟所作的《汉兵本末序》中指出:“临江自三刘有功汉史,其学盛行。今徐筠孟坚既为《汉官考》四卷,季(当作徐)天麟仲祥又惜司马迁、班固不为兵志,于是穷极本末,类成一书,注以史氏本文,具有条理。”[54]由此不难看出,至南宋时,史家对两汉史的研究,确已超出了前三史的范围,从而在南宋时,有关汉史研究的著述便层出不穷。

再次是与浙东学派注重对汉唐制度研究的学风有关。史载南宋时,浙东“诸儒方为制度新学,抄记《周官》、《左氏》、汉、唐官民兵财所以沿革不同者,筹算手画,旁采众史,转相考摩。其说膏液润美,以为何但捷取科目,实能附之世用,古人之治可复致也。”[55]元人苏天爵在为柳贯《待制集》所作的《序》中更具体指出:“南渡之初,一二大贤既以其学作新其徒,吕成公在婺,学者亦盛。同时有声者有若薛、郑之深淳,陈、蔡之富赡,叶正则之好奇,陈同父之尚气,亦各能自名家,皆有文以表见于世。其为文也,本诸圣贤之经,考求汉、唐之史。凡天文、地理、井田、兵制、郊庙之礼乐、朝廷之官仪,下至族姓、方技,莫不稽其沿袭,究其异同”。正由于此,浙东学者有关两汉史的著述相当多。如陈傅良不仅在《历代兵制》中论及汉代兵制,而且还撰有《两汉博议》和《两汉史抄》。朱熹由此论说到:“君举说汉、唐好处与三代暗合。”[56]吕祖谦不仅在《历代制度详说》中论及两汉制度,而且还撰有《两汉精华》和《西汉财论》。此外,唐仲友撰有《两汉精义》,楼昉撰有《东汉诏令》,以及王应麟撰有《汉书艺文志考证》和《汉官考》等等。

最后,与官方的直接推动与时人的爱好有关。汉、唐二代作为体制完备、国力强盛的历史时期,常常成为南宋科举取士时的史论对象,加之高宗倡言中兴往往以东汉中兴作为借鉴,从而有效地推动了两汉史的研究。而对于官僚士大夫颇好汉史,早在北宋时就已如此。北宋刘恕在《资治通鉴外纪序》中指出:“本朝去古益远,书益烦杂,学者牵于属文,专尚西汉书。博览者乃及《史记》、东汉书”。南宋朱熹则指出:“昔时读史者不过记其事实,摭其词采,以供文字之用而已。近世学者颇知其陋,则变其法,务以考其形势之利害、事情之得失,而尤喜称史迁之书。讲说推尊几以为贤于夫子,宁舍论、孟之属而读其书。”[57]这足以说明,汉史研究在南宋时的兴盛状况。

综上所述,虽然宋人基本依据已有的两汉史料,对两汉史进行了考辨、补注、评议以及改编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但他们在具体做法上,不仅有超越前人之处,而且对后世史学研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3)通鉴学:在南宋史家对前代史的研究中,对《资治通鉴》的深入研究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史家张煦侯在《通鉴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的“通鉴之枝属与后继”中虽分“踵纂、注释、订补和论断四派之书”对有关后继及研究《资治通鉴》的著述做了较详细论述,但他的论述断限并不限于南宋,并且对南宋时的该类著述并未尽力收集详列。鉴于此,今根据宋代官、私书目著录及运用状况,对此类著述加以较详细统计,由此可知,南宋该类著述不下40余部(见下表6-3)。

北宋司马光及其助手集19年精力编撰成《资治通鉴》凡294卷,宋神宗亲为该书赐名及序,神宗还告诉辅臣说:“前代未尝有此书,过荀悦《汉纪》远矣。”[58]因为该书有益于“资治”,所以宋代皇帝时常要求经筵官进读该书,从而使该书自编成之日起,便受到朝廷的极力推崇及保护。史载:“崇、观间,李定之子某有文字乞毁《通鉴》板。建炎间坐此贬窜,后放归复官。”[59]高宗建炎三年,王琮亦因不刊行《资治通鉴》而被罢官。[60]同时,宋代官僚士大夫亦喜好该书。北宋陈瓘撰《约论》17卷,起战国,至后汉安帝。陈振孙认为:“盖读《通鉴》,随事有所发明者也。”[61]南宋胡安国曾说:“余自志学以来,渉猎史篇,文词汗漫,莫知统纪,徒费精神而无所得。及读此书,编年纪事,先后有伦,凡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若登乎乔岳,天宇澄清,周顾四方,悉来献状。虽调元宰物、辅相弥纶之业,未能窥测,亦信其为典刑之总会矣。”[62]胡三省亦在《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开元十二年注内云:“温公作《通鉴》,不特纪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读《通鉴》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马廷鸾更具体指出:“张新叟言洛阳有《资治通鉴》草稿盈两屋。黄鲁直阅数百卷,讫无一字草书(见《李巽岩集》)。此温公所谓平生精力尽于此书也,如人之不能读何!”[63]由此可见,时人极为看重《资治通鉴》的史学价值。至少到南宋末,甚至已形成了“通鉴学”。对此,胡三省在《通鉴释文辨误后序》中指出:“盖温公之薨,公休(司马康)以毁卒,《通鉴》之学,其家几于无传矣。”[64]司马光其家虽对该书几乎无传,但朝廷上下喜好此书者则使其广为传布并形成了《通鉴》之学。

南宋通鉴学主要表现在官僚士大夫对《资治通鉴》的改、节、释、注、补、考、评、续等方面。其一、在对《资治通鉴》的改编方面,最突出者莫如袁枢及朱熹。其中如朱熹鉴于司马光《资治通鉴》、《目录》及《举要历》与胡安国《通鉴举要补遗》四书“记识之弗强,不能有以领其要而及其详”,于是他据四书别为义例,编成《资治通鉴纲目》一书。[65]李方子在《通鉴纲目后序》中高度称赞该书说:“为人君而通此书,足以明德威之柄,烛治乱之原;为人臣而通此书,足以守经事之正,达变事之权,盖穷理致用之总会,而万世史笔之准绳规矩也”。可见李方子极力在宣扬该书的功用。林駉亦评论该书说:“其为《通鉴纲目》也,取温公编年之书,律《春秋》记事之法,一事之疑,若决蓍龟;一字之简,凛乎斧钺。别周末之僭王,明昭烈之正统,天下知其有名分之严。扬子云而系之以莽,狄仁杰而系之以周,天下知其护名节之重。纲举而不紊,目张而不繁,其视司马温公异辞而同旨也。”[66]在此林駉对《资治通鉴纲目》突出纲常名分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又如《通鉴总类》20卷,沈枢撰。枢字持要,德清人,绍兴进士,官至太子詹事、光禄卿。该书以《资治通鉴》作为取材对象,并仿照《册府元龟》体例,自治世至烈妇共分271门,每门各随事标题,依时代先后为序,亦间采司马光议论,附之所分门目。具体而言,首先在分门方面,作者依据《资治通鉴》所提供的现成资料,尽力做到细密周全。如对将领的划分,就有卷八上、下的将帅门、儒将门和材兼文武门。对吏的划分,则有卷十八上的循吏门、能吏门、廉吏门、赃吏门兼附酷吏门。对大臣的划分则有卷十八上、下的谋臣门、直臣门、功臣门、旧臣门、名臣之后门、逆臣门和权臣门。在对史实的归类上,如该书卷六“宦官门”共有65条事目,其间的“汉宦官用权自郑众始”、“宦官之盛自明皇始”,以及“后唐以宦者为腹心”等,基本涵盖了汉唐五代宦官专权的历史梗概。又如卷十九上“四裔门”中,归并有关契丹的条目达32条。当然,该书一则分门仍存在琐碎的问题。如赏罚门外又立贬责、功赏二门,外戚门外又立贵戚门等等。另一则是归类史事仍有所疏露。如养老门、除恶不尽门、祸福门等等均只有一条史事。其次,在诸事标题的设立上,除极少数涉及职官等类门目外,沈枢设立的标题基本都能突现褒贬鉴戒功用。如该书卷一上、下“代宗不尚玩好军士称为明主”以及“曹操自称英雄”,卷九上“隋炀帝性不喜人谏”,卷十一下“太祖皇帝部兵甚精”等等,均如此。最后,作者还特意将司马光的一些重要议论归类立目,使人更能明晰司马光的史著旨意。该类事目有卷一上、下的“司马温公论王猛欲杀慕容垂父子非仁”以及“司马温公论唐庄宗周世宗贤否”,卷二上“司马公辨历代正统相传”,卷十三上“司马温公论汉宣帝滥赵盖韩杨之诛”以及卷十五上“司马温公辨才德之异”。总之,该书是继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之后,又一本对《资治通鉴》史事加以汇聚胪分的较突出史著,它无疑对阅读研究《资治通鉴》有极大帮助。

其二、取《资治通鉴》纪事而发论的有:胡寅“以《通鉴》事备而义少”,因而撰《读史管见》30卷。张栻“取《通鉴》中言论之精确者,表而出之”,成《通鉴论笃》3卷。并且张栻该书“去取甚严,可以见前辈读书眼目(一作力)之高。”[67]李焘撰《六朝通鉴博议》10卷。该书原名《六朝制敌得失通鉴博议》,凡百篇10卷。对其撰述目的,李焘在该书《序论》中言:“臣因思江左之地,自吴至陈,各据形势,为自固之术。然三百年间,或谋虑失当,或机会失时,或事宜失断。又于五者(按:指地、民、兵、将和机)之具皆不能兼,此其所以终不能混一区夏。臣旁采裒类而为之说,非谓专取其长,盖欲详言其失。监彼之失,而求吾之所以得,或庶几焉”。也就是说,李焘详载三国六朝胜负攻守之迹,并系以论断,以便为南宋王朝提供有益借鉴。具体在结构方面,该书先立“总六朝形势论”,然后分“吴论”、“东晋论”、“宋论”、“齐论”、“梁论”和“陈论”。其中在“总六朝形势论”部分,李焘特别强调边防要害。他总结说:力不足者守江,此有吴和陈。进图中原者守淮,此有东晋、宋(武帝除外)、齐和梁。得中原而防北寇者守河,此惟宋武帝。随后他详列了防守时的险要必争之地。并且还进而指出这些偏安政权具有江南地险,其固可恃;华夷有别,天意佑华的独特优势。应该说,他对三国六朝总的边防形势的分析是相当透彻的。而在三国六朝边防形势的各个分论部分,李焘极力称颂吴“善守”而宋武帝“善攻”;东晋君臣则“畏怯过甚,务相循习”;齐则“攻守不当,和战失宜”;梁武帝则“居可为之时,而无必为之志”;陈则因无蜀而“尤弱”。这些评论均可谓切中诸国利弊,使人们对当时的攻守形势会有更加明晰的认识。不过,李焘因具有极强的华夷之辨意识,以至于有些看法失之偏颇。如对于该书卷八所记“魏孝文迁都洛阳”事,李焘评论道:“臣于魏孝文徙都之事,而益知天意之所在矣!裔而谋夏,夷而乱华,岂天意之所与哉!今孝文又以封豕长蛇之性,荐食上国,卜宅中土,遂欲以气吞江南而有之,其无中国甚矣。于是上天震怒,速底其罚”。李焘在此将北魏孝文帝迁都所带来的诸多国难归于“天意”,则有失客观公正。

最后,补注、考释《资治通鉴》的史著相当繁多。如史昭有《通鉴释文》30卷、曾慥有《通鉴补遗》100篇、胡安国有《通鉴举要补遗》120卷、陆唐老有《增节音注资治通鉴》120卷、喻汉卿有《通鉴总考》112卷、王应麟有《通鉴答问》5卷、《通鉴地理考》100卷与《通鉴地理通释》14卷,以及胡三省有《资治通鉴音注》和《资治通鉴释文辩误》12卷等等。

同类推荐
  • 启德本纪

    启德本纪

    文景十六年末,统治大乾十六年的皇帝龙驭宾天,留下一个看似繁荣的帝国。次年文景帝嫡子朱子厚登大宝位,改元启德。这个带着不同寻常想法的年幼皇帝会给大乾带来什么,是兴,还是亡。P.S.1.0:这是一个关于年幼少年当皇帝的故事。P.S.2.0:本书为民间野史,一切与历史相似之处,请勿较真对号入座。
  • 大唐诗仙爱玉环

    大唐诗仙爱玉环

    21世纪文科生苏明魂穿大唐玄宗年间,一见钟情爱上杨玉环,随后便开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赚钱追妻与养妻之路。追妻不易,养妻更难,何况还有一堆丫头仆人。杨玉环:夫君~我要住金屋子。苏明:娘子请安心,夫君富可敌国。杨玉环:夫君~人家喜欢你的写的诗词嘛。苏明:夫君我可是大唐词圣,什么诗词歌赋还不是信手拈来。杨玉环:夫君~我要做武则天。苏明:好的我们一起称帝。
  • 我到万历当王爷

    我到万历当王爷

    明朝万历年间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年代。皇帝不上朝大臣不作为。那我作为王爷岂不是饮酒作乐潇洒人间?快来看我笑看朝中恩怨杀夺,更要看我洒脱快活的王爷生活。建功,立业!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 三国之九鼎天下

    三国之九鼎天下

    三国是一段最精彩的历史,每一个人心中对他都有自己的认识、体会,因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国。每个热血男儿都想想象自己闯荡三国会如何如何,且看主角如何如何笑傲三国、定鼎天下。
  • 战山河

    战山河

    一世孤儿,为国而终,神奇的玉佩带着灵魂穿越到一个未知的世界,一出生便是死罪之身,终有一日登上王位,深爱的妻子被毒死,心已死,放弃王位,征战沙场,被兄弟背叛,身受重伤,被青楼女子所救,女子心生情愫,但我是将军你是红尘女子,你怎能把她替,终有一日女子已死,女子坟前,将明了。
热门推荐
  • 九龙封神记

    九龙封神记

    风流潇洒的慕容俊,身怀多种异宝,穿越到了未知的大陆。。。居然附体到了恶名昭彰的‘九龙门’一个小捕快的身上。纳尼?这就是传说中的‘正义使者’吗?美女!权利!我来了!拳打高富帅。。。脚踢白富美。。。我的地盘听我的!还有那传说中的终极任务,寻找遗失在九州大陆的九颗龙珠。。。据说集齐九颗龙珠后,就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穿越,悬疑,搞笑,言情,玄幻,官斗,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
  • 我家boss有点萌

    我家boss有点萌

    原本一个宅女意外穿越到了另一个自己的身上,一改以往对男主的痴迷于深情,她开始了自己贵为大小姐的潇洒之旅。原以为都会回归风平浪静,一切却因为一次意外被改变。纪家小姐意外身亡引出纪家宋家丑事,一场由男主策划的阴谋因此展开。此时还在逍遥自在的女主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卷入了男主的阴谋之中……
  • 沉默的同学

    沉默的同学

    死寂过后…一个嘶哑女音平静的传来:“全世界都可以说我,唯独她不行。”
  • 万界之屋

    万界之屋

    纳兰今笑的目标自己的修为达到星辰之上让心灵之屋在众多的万界之屋中脱颖而出√使心灵之屋的餐饮闻名于世√在心灵之屋可以买到任何世界的东西√......心灵之屋的规则1.心灵之屋只接待有缘人2.你可以用身上的东西付款(包括你自己)3.心灵之屋会出现在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时间线。......
  • 斗罗之我有一只魂兽

    斗罗之我有一只魂兽

    异界武神被奸人所害神魂崩裂无意附身一个半死之人身上,无意中捡到一只魂兽小豹子……后被拐骗到史莱克学院当厨师,魂兽和厨师……
  • 游历红尘的道士

    游历红尘的道士

    这是一个来自道教的青衣少年拿着上古神器青冥剑游历人间红尘的故事。
  • 青春期过长

    青春期过长

    文笔优美,贴近生活,充满人生感悟,人生哲理,
  • 羊皮卷

    羊皮卷

    本书是举世闻名的励志大师奥格.曼狄诺继《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创作的又一巅峰巨作,书中包含了一系列知识、智慧、技巧和原则,辑录了戴尔.卡耐基、本杰明.富兰克林、阿尔伯特.哈伯德等50位闻名遐迩的“成功学大师”的精华。这部旷世奇作《羊皮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献中摘选并整理出来的,《成功法则》、《实现真正的幸福》、《迅速登上巅峰》、《生活的新艺术》、《把信送给加西亚》等一系列伟大的著作,内容几乎涉及有关成功学的方方面面。作者用独到犀利的视角,极富感召力的理论,引导人们从《羊皮卷》中汲取思想的养料,获得启示,引发思考,使之成为本世纪最值得收藏的一部励志书。这些大师们鲜活的成功启示如同一段段支流,读完此书,你将会把它们汇集成为自己企盼的奔流不止的大江大河。当你领悟完这启迪人心的《羊皮卷》,你会发现生活的变化已天翻地覆,身体里仿佛有一股成功的体悟在缓缓地流动,成功的大门随即为你敞开。
  • 冷面校草的冷漠公主

    冷面校草的冷漠公主

    一个冰冷一个冷酷两个冰山在一起之后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我们拭目以待。
  • 神鬼易道

    神鬼易道

    白靖出生那年,原本美满的家庭却因一系列诡异事件家破父母亡!得舅舅相助,他逃过一劫。长大后接触易道大法,踏上复原易道、解除天灾之路。融合神级灵魂种子,继承恒古不朽大法!一念万骨枯,气凌阴阳苍穹,杀仇家,败贼寇,修得大道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