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79900000038

第38章 闻一多(3)

1926年,闻一多将妻女接到北京,在闹市口附近租屋居住。徐志摩回忆闻画室的装修道:“他把墙壁涂成一体墨黑,狭狭的给镶上金边,……有一间屋子朝外壁上挖出一个方形的神龛,供着的……是米罗维纳斯一类的雕像。……尺外高,石色黄澄澄像蒸熟的糯米,衬着一体黑的背景,别饶一种澹远的梦趣……”

闻一多治印1927年,闻一多致信饶孟侃说:“画本是我的原配夫人,海外归来,逡巡两载,发妻背世,诗升正室。最近又置了一个妙龄的姬人——篆刻是也。似玉精神,如花面貌,亮能笼擅专房,遂使诗夫人顿兴弃扇之悲。”

抗战时,闻家生活困难,好友建议闻一多挂牌刻图章,闻欣然接受,戏称自己为“手工业劳动者”。闻最初刻章颇为辛苦,云南流行象牙章,于是他先拿石头练手,觉得差不多,再刻象牙。象牙很硬,闻以为象牙遇酸会变软一些,遂将牙章放在醋里泡了一昼夜,但丝毫没有变软,于是只好硬碰硬地苦干。第一个牙章耗费了一整天,闻的右手食指被磨烂,几次灰心、绝望,还是咬着牙干下去。两年后,他对吴晗谈起初刻章的情形时,眼里还含着泪。

闻家八口的收入,三分之二就靠闻一多刻图章。闻刻石章每字200元,牙章每字400元。到1945年,由于通货膨胀,涨到石章每字1000元,牙章每字2000元。吴晗曾说闻一多:“没有章子来的时候着急,家里人吃饭成问题;有章子来的时候也着急,那么多章子来了一下子刻不出来人家顾客不答应。”

诗人

1916年冬,闻一多生病住进校医院,时值其同学贾观林去世。某夕,闻一多“恍恍惚惚,觐君来前,惊而延之,神定景逝。更寐而求,苦不交睫,起视牖外,疏星出没,月在高树,巡字而呼,仰空而泣,踟蹰搔首,不知所措,乃作赋以招之”。此即《招亡友赋》。

闻一多说,对自己诗风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一是梁实秋:“从前受实秋的影响,专求秀丽。”二是郭沫若:“现在则渐趋雄浑,沉劲,有些像沫若。”他评价自己的诗风“介乎此二人之间”。

闻一多既吸收西方诗歌音节体式的长处,又保留中国古典诗歌格律的传统,提出新诗应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和“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诗人应“戴着脚镣跳舞”。他的新诗曾一度影响了二十年代的诗风。

从结婚时起,闻一多就着手建立“诗化家庭”,即使在物质生活异常困苦的抗战岁月里,诗化家庭的建设也不曾中断过。每到晚上,闻总是靠在床上,背后搁个枕头,让孩子们围坐在一旁,听他一篇一篇地讲解诗歌。讲着讲着,他会停顿下来,让孩子们谈谈看法,然后他再进行解释。讲解完后,他还要求孩子们背诵,如果背不出来就罚捶腿。

闻一多认为:“最使屈原成为人民热爱与崇敬的对象的,是他的行为,不是他的文采。如果对于当时那在暴风雨前窒息得奄奄待毙的楚国人民,屈原的《离骚》唤醒了他们的反抗情绪,那么,屈原的死,更把那反抗情绪提高到爆炸的边沿,……历史决定了暴风雨的时代必然要来到,屈原一再的给这时代执行了’催生‘的任务,……实质的等于领导了一次人民革命,替******了一次仇。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惟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他评价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武汉大学所在地珞珈山原名罗家山(又名落驾山)。1928年,武大将新址选在此地,闻一多建议将地名改为“珞珈山”,被武大采用,沿用至今。

臧克家到青岛大学英文系学习,由于记忆力差,学起来很是吃力,便想转到中文系。当时青岛大学规定学生可以转院或转系,但必须得到系主任的同意,而中文系主任闻一多对学生要求很高,许多人想转到中文系都没能成功。臧克家却很顺利,他自报姓名后,闻从写字台上仰起脸看了他一眼,高兴地说:“你来吧。”于是,臧克家便成为闻一多门下一名“诗的学徒”。从此,臧日夜苦吟,一有自认为值得一看的诗,便跑去向闻请教。闻总是拿起“红锡包”香烟,二人一边吸烟喝茶,一边谈诗,“室内充满了诗的空气”。1932年,闻一多回清华大学任教,写信给臧克家:“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

青年时代,闻一多对政治并不热衷,中年以后却开始论政,变化之大让许多朋友很是惊讶。但何兆武认为:“闻先生的思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贯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受,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

为学

闻一多六岁入私塾,少年老成,整日读书。其兄闻展民回忆:“汝初就外傅,群季争嬉戏,汝独哦哦不休。”每逢新年,门外来了龙灯或花轿,别的孩子都跑出去看热闹,只有他安坐书房,不为所动。晚上,闻常随父读《汉书》。一次,他以白天先生授课所讲的事例与汉书中所述进行类比,父亲听罢极为高兴,从此每晚必给他讲书中的名人名言。

1912年夏,14岁的闻一多(当时其名为闻亦多)报考清华学校,初试的作文题目为《多闻阙疑》,正好应了闻的名字。他读过许多梁启超的文章,学着写了一篇,很得主考官赏识,但因其他学科成绩一般,只被录为备取第一名。去北京复试的路上,他临时背熟了一些应用的英文成语,结果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录取。

闻一多在清华读书十载,每年暑假回家,总是闭门读书,废寝忘食。每每家中有宾客至,他总是趿拉着鞋东躲西藏,嘴里嘟囔:“怎么又来打搅人看书了!”因普通书桌不够宽大,他就用裁缝做衣服的案板做书桌,上面堆满书籍和稿纸。闻一多的书房名为“二月庐”。盛夏时节,酷热难当,书房如同蒸笼,闻汗如雨注,“二月庐”成了“二月炉”,但他仍看书不止。

某日傍晚,一条蜈蚣爬到正在读书的闻一多脚上,家人见了忙惊呼,闻却一脸茫然,家人只好帮他把蜈蚣赶走,闻反而怪家人惊扰他读书。于是,家里人都叫他“书痴”,责备他“不事俗务”,他却说自己“吕端大事不糊涂”。

1928年夏,闻一多到武汉大学任教。自此,他从诗人转变为学者,开始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他从唐诗开始,继而上溯,由汉魏六朝诗到《楚辞》、《诗经》,由《庄子》而《周易》,由古代神话而史前文学,同时对古文字学、音韵学、民俗学也下了惊人的功夫。其涉猎之广、研究之深、成果之丰,连郭沫若都惊叹“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

到清华任教后,闻一多更加专心治学,硕果累累。有时,他“忽有所悟”,便“自喜发千古以来未发之覆”,恨不得马上与人“相与拍案叫绝”。

闻一多曾想编一部《毛诗字典》,他准备让每个学生在《诗经》中选一个字,然后把各篇中有这个字的句子全部集中起来,按照句法结构分成几类,再从声和形两个方面来求义,并注意古代虚词的用法和含义。但卢沟桥事变致使这个计划流产。

世人多认为《诗经·邶风·新台》中“燕婉之求,籧篨不殄。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的“鸿”为“鸿鹄”的“鸿”。闻一多考证后认为,此处的“鸿”应为“蛤蟆”之意,这样全诗的意思才能解释得通。

据闻一多考证,“风牛马不相及”的“风”为交配之意。他认为,《诗经》中的风诗为爱情诗,“风”古义从虫,“虫”即《书经·仲虺之诰》中的“虺”,即蛇。《论衡》和《新序》中记载孙叔敖见到两头蛇,实际是看到两蛇在交尾,即“虺”的原义。故“风牛马不相及”是说马和牛不同类,不能“风”,即不能交配。后世的风流、风韵、风月、风骚等词,均与异性相慕之情有关。

学者都认为《诗经》是“哀而不怨,乐而不淫”,但闻一多逐条考证,认为《诗经》中不但有伤雅之作,有些简直就是淫诗。如《陈风·衡门》中“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句中的“饥”是指男女交合之意;《陈风·株林》中的“朝食于株”的“食”也是指交合。闻一多还举《汉书》、《楚辞》等古籍与之相互参证。一些自命经学家的卫道先生愤然说:“闻一多讲《诗经》是《水浒传》的讲法,江湖派!”

闻一多在《诗与歌》一文中说,原始人最初因情感激荡而发出“啊”、“哦”、“唉”、“呜呼”、“噫嘻”等声音,这些声音是“歌”的起源,作用在于抒情;而“诗”最初是用于训志,“志”有三个含义:记忆、记录和怀念,这也是诗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重要阶段,诗的本质为记事。他认为,《诗经》三百篇有两个源头,歌和诗,当时所谓诗本质上乃是史。

闻一多曾对龙进行考据,认为龙是远古各个部落图腾的合体。根据闻的考证,古代几个主要的华夏和夷狄民族,都崇拜龙图腾,从而证明了中华各民族的同源性。

夫人高真回忆,闻一多有时半夜里睡着觉,忽然一下子坐起来,夫人忙问:“干什么?”他说:“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那个字应该怎么考证了。”

自从到蒙自后,闻一多就一直埋头于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郑天挺回忆说:“我和闻先生是邻屋,闻先生十分用功,除上课外轻易不出门。饭后大家去散步,闻先生总不去,我劝他说何妨一下楼呢,大家笑了起来,于是成了闻先生一个典故,一个雅号——’何妨一下楼主人‘,犹之古人不窥园一样,是形容他的读书专精。”后来,罗常培在一次学术讲演会上讲起这则逸事,“何妨一下楼主人”这个雅号便传遍整个校园。

传道

臧克家报考青岛大学,国文试卷出了两道题:一、你为什么报考青岛大学,二、作一篇杂感。两题任一个。臧全答了。杂感只写了三句:“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无底的苦海。”数学交了白卷。一个月以后,他意外地收到了通知书。注册报到时,一位姓庄的职员告诉他:“你的国文卷子得了九十八分,头一名!闻一多先生看卷子极严格,五分十分的很多,得个六十分就不容易了。”臧克家说:“听了这话,我解决了数学吃’鸭蛋‘还被录取的疑问。同时我想,一定是我那三句’杂感‘打动了闻先生的心!”

在青岛大学任教的两年间,闻一多最得意的事便是有了两位高足,即臧克家和陈梦家。他将二人的照片放在书桌上,不无得意地对客人说:“我左有梦家,右有克家。”

臧克家回忆闻一多讲课:“记得他在讲雪莱的《云雀》歌时,将云雀越飞越高,歌声也越强,诗句所用的音节也越来越长的情况,用充满诗情的腔调吟诵了出来。”“记得有一次在英诗的课堂上,他说:’如果我们大家坐在一片草地上谈诗,而不是在这样一间大房子里,我讲你们听:坐在草地上,无妨吸着烟,喝着茶,也无妨同样吸一口鸦片……‘他诗人的气质很浓厚,讲起书来,时常间顿地拖着’哦哦‘的声音。”

一次,闻一多上课时,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闻问道:“2+5=?”学生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画作让学生欣赏,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了。闻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在西南联大,闻一多开设了“诗经”、“楚辞”、“周易”、“尔雅”等近10门课,其中,“唐诗”是联大最叫座的课之一。他最赞赏五言绝句,认为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精品,二十个字就是二十个仙人,容不得一个滥竽充数。他讲唐诗,不蹈袭前人一语。他将晚唐诗与西方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还讲到印象派里的pointillism(点画法),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汪曾祺回忆说:“能够像闻一多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因为闻先生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而且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闻一多说:“读唐诗,尤其是读初唐诗处,应该在昆明,这里夏无酷暑,冬不严寒,春秋佳日,风和气消,一卷在手,如饮醇醪。我是和大家共享呢。”

闻一多讲唐诗,讲到杜甫时最为神往。他在课堂上朗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闻告诉学生,对这样的诗,不仅要读,而且要用心去体会;并且说,这就是推己及人,是伟大的同情心,是艺术的起源。

西南联大学生李凌回忆,闻一多讲《楚辞》有一个特点,他往往等天黑下来的黄昏,在教室之外,点个香炉,拿个烟斗,然后开始念《楚辞》的名句。《楚辞》很复杂,但句子很优雅。每逢讲一些悲痛的词句时,学过戏剧的闻一多总能朗诵得特别感人。

杨振宁回忆,闻一多讲《楚辞》时,手里拿着四易其稿的《天问疏证》,一句一句地讲,一个字也不含糊,旁征博引,一学期只讲了一篇《天问》。

同类推荐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

    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它既包含客观的现实生活,也包含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因此,文学作品通过相应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承载性,这就是作品的具体内容。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
  • 先生们(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先生们(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著名传记作家李辉撰写的他与之交往的文化老人,回忆往事,谈古论今,“时间如此流过,先生们的风范犹存,温暖于心”。
  • 史玉柱的坎

    史玉柱的坎

    坎坷、困境,可能每个人都会遇到。不过,史玉柱所经历的坎坷之多、困境之险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他以4000元的投资,在短短4个月就赚回100万,又因巨人大厦资金匮乏而在一夜之间从中国首富沦落为负债2亿多的中国“首负”。即便这样,史玉柱并未气馁,而是举债进攻保健品市场,黄金搭档一炮而红,而他马不停蹄地进军网游领域的举动更是将他推向了风口浪尖。史玉柱,他曾被无数创业者誉为创业天才,是许多企业家眼里引以为戒的失败者,更是众人眼里的“逆袭英雄”。他抛开“负翁”的阴影,再次创业,抢占保健业市场、进军网游领域,成为身价百亿的商业奇才。他这一路走来,到底经历了哪些辛酸、坎坷,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
  • 香江鸿儒——饶宗颐传

    香江鸿儒——饶宗颐传

    本书为"大家丛书"之一。饶宗颐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又是杰出的翻译家。饶宗颐和季羡林齐名,学界称"南饶北季"。本书记载了他的人生经历和杰出成就。
  • 世界太大还是遇见你:林徽因传

    世界太大还是遇见你:林徽因传

    她是我国20世纪第一位杰出的女建筑学家。她是著名诗人、作家,现代文学史上独领风骚的巾帼才俊,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的人生不算长,可是经历了繁华与优渥,贫困与疾病;收获了亲情、友情与爱情;也获得了圆满的婚姻。她,就是林徽因。《世界太大还是遇见你:林徽因传》是一本优美动人的文学传记,以时间为脉络,用清澈的文字、全面翔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林徽因的传奇人生,进而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缩影,给人积极的人生启示。
热门推荐
  • 情倾浮生:我本痴狂

    情倾浮生:我本痴狂

    ☆她出生没多久,就被天选成神柱,成了东璃国守护神——红炎的共生,从此终身侍奉神明,直到迎来三十岁的寿命终结。韶华短暂,最终以一纸黑字,草草几笔,便成了此生——她心有不甘。于是她抗拒这样的命运,一心逃离,生已久远,气终尽也,只为此生无憾。落花时节,她邂逅了少年青枫,如海洋般湛蓝的双眸令她痴醉,他承诺倾尽此生,换她韶华自由,却不知背后有人悄然而立,桀骜的红炎双眸氤氲,微风轻拂,却拂不走销魂黯然……☆“红炎大人,我无意做您的笼中鸟。被折断翅膀的鸟儿,只有死路一条。”☆“我只想自掌命数,不愿此生只作那点点黑墨,封存在这阴暗的阁楼中。”☆“你听,这风声——那是自由的声音……”
  • 长生天数

    长生天数

    。踏破天数,的以长生,看方圆的长生路,我就是天数
  • 小人物也疯狂

    小人物也疯狂

    李星:“皇上,今日草民是来向公主求婚的。”皇上:“哎,这个朕说了也不算,还得看公主的意思。”公主:“李星,听说你很能唱歌,那你就把你对本公主的爱慕唱出来,要是我觉得满意我会考虑的!”……李星:“对你爱爱爱不完,我可以天天月月年年到永远……对你爱爱爱不完,相爱原本就是这么难!皇上:“这也能唱出来?”公主:“我好喜欢!”大臣:“无耻,真的太无耻了!”
  • 宗族路遥

    宗族路遥

    降生于修仙世界,生长于修仙家族,得到系统的徐啓良少年得名,为家族老祖宗看中。 太上长老的计划,家族的命运,徐家人以后的路… 危机四伏且又人心险恶… 世界不是围绕着一个人转的,任何事务都处于不断进步的路上。 若是不想被时代所抛弃,就得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 没有外人会好言好语的劝你努力,只有残酷的现实会用响亮的巴掌抽醒你… 太上长老对于家族转上宗门的决定是对是错?战争的阴云笼罩王朝大地。家族还是宗门?生存还是忠奸?苟活还是挣脱枷锁?且看异世界修仙的修仙争霸。
  • 冷面魔帝:废柴庶女要逆天

    冷面魔帝:废柴庶女要逆天

    一代女天帝,被渣夫陷害,挑除仙骨,废去灵气,打入人间。再睁眼时,她是丞相府的草包丑陋胖小姐。被挨打,被下毒,被退婚,不,这些她通通双倍奉还。炼丹、炼级很难?她手到擒来,谁叫人家有小正太神器开外挂。复仇、斗渣不易?她轻松搞定,谁叫人家有个妖孽的冷面魔君爱。看她如何打倒渣夫,携手冷面魔帝,共掌天下。
  • 万道诀

    万道诀

    须弥世界,天元大帝统御人族,设立学府传道天下。妖族妖皇统御妖族与人族分地而治,常年争端不断……阵法,丹道,元气,毒道.....万道争锋,天才辈出。边荒一小城少年,六年炼魂只为一朝崛起,修绝世功法,开启属于他自己的传说......
  • 一生陪你浪费

    一生陪你浪费

    一场同学聚会之后让长安已经归于平静的暗恋蠢蠢欲动,如果余生那个人不是你,那么这一生我只愿陪你浪费。有一天,长安终于对盛飞说出了那句我爱你。此生不悔。
  • 悲惨中的挣扎

    悲惨中的挣扎

    小王子横空出世,横眉冷对世态炎凉奸商欺诈,面试被骗,市民耍赖,贫病交加,各个阶层的人都在悲惨中拼命挣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