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6700000046

第46章 邓小平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新发展(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革”期间被靠边站的老同志逐渐地回到了工作岗位,但是,大多年龄大了,身体状况差了。接班人问题更显迫切了。1979年7月29日,邓小平再次提出要什么人来接班的问题,他说,现在摆在老同志面前的任务,就是要有意识地选拔年轻人来接班,最重要的还是选拔培养接班人。11月2日,他在对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的报告中,更严肃地提出:

我们老干部的责任就是要认真选好接班人。老同志现在的责任很多,第一位的责任是要认真选好接班人。而且,这一天,邓小平第一次引进了“战略问题”这个概念。他要求高级干部一定要认识到“认真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问题。”同时他还十分明确地提出“准备交班”的问题。

其实,如同后来邓小平在1989年6月与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所说:“这个集体一建立,我就一直在安排接班的问题。”就是说,早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结束之时,邓小平对“交班”是一个“战略问题”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思考。到1979年11月2日在报告中正式提出“交班”是“战略问题”,则是深思熟虑后的瓜熟蒂落。继而,在1980年2月29日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邓小平谈到组织路线方面的工作时,再次指出:“当前最重要的还是选好接班人。”8月18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更进一步强调:“让比较年轻的同志走上第一线,老同志当好他们的参谋,支持他们的工作,这是保持党和政府正确领导的连续性、稳定性的重大战略措施。”不管用“战略问题”,或者“战略措施”,只是表述的语境不同,总之,“交班”已被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所以,笔者认为,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内提出“交班战略”的第一人。

2.交班战略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创举

交班战略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选拔培养一批中青年干部,充实到党的各级领导班子中去。二是选拔任用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特别是这个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

共产主义事业是漫长而艰巨的伟大事业,需要世世代代共产党人的不断奋斗,因而总有一个交班和接班的问题,能否培养与选拔出优秀的称职于各级党的领导岗位的接班人,特别是选拔与任用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尤其是这个集体的核心成员,是保证党的事业永不变色、代代相传的关键。以邓小平、陈云、叶剑英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的老革命们,深切地感到“培养和造就接班人尤其是中央的接班人,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这句话是叶剑英1980年2月24日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时说的。这次全会做出的一项重要决定,就是恢复建立中央书记处,作为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的经常工作机构。2月24日,陈云在全体会议上提出:“成立中央书记处,这是党的一项重要的措施。这个事情非常紧迫,非常必要。”他对书记处的工作任务特别强调“书记处和全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在各级选择合格的年轻干部。”叶剑英在会上特别提出,成立中央书记处,就是准备接中央的班的,同时他们自己也要准备培养精干正派的青年人接自己的班。实际上,中央书记处,是一个培养锻炼党的高级干部的场所,是为接中央的班储备人才的场所。邓小平于2月29日在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讲话时也指出:“这次全会在组织路线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决策。”包括建立中央书记处问题。他又指出,就全党来说,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还不少,“不过当前最重要的还是选好接班人。从中央起,我们各级党委,特别是老同志,一定要时刻不忘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承担起这个庄严的责任,时间紧迫,再不及早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不行。”他把交接班的问题提到第一重要的位置。可见,交班战略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创举。他们不仅提出了交班战略,而且也是这项承前启后工程的伟大实践者。

二、邓小平交班战略的提出与实践是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理论的重大发展

1.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是邓小平交班战略的成功实践

1982年9月,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十二届一中全会上,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全会选举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书记。在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期间,又有一批年富力强的优秀中青年干部进入中央书记处、中央政治局。1987年10月25日,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11月2日中共第十三届一中全会选举的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又有江泽民、李瑞环等年富力强的同志进入中央政治局,温家宝等同志进人中央书记处。赵紫阳同志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员总书记。虽然胡耀邦、赵紫阳这两任接班人都未能站住,但是,这并不影响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实施交班战略。

恰恰因为“这个集体一建立,我就一直在安排接班的问题”,较早、较好地开始大批培养各级领导岗位所需要的接班人,把握了交班的主动权。如同邓小平同志所说,即使选错了,换也来得及,何况并非是选错。正因为交班战略的实施,才能在1989年5月的动乱平息之后,迅速地改换领导层,使新的中央领导机构让人民感到是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班子。江泽民同志就是在这时,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培养帮助下,经过大家同意,进人中央领导班子并成为核心的。到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确立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11月上旬,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召开,讨论通过了关于同意邓小平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决定。这就意味着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交班、接班任务,平稳顺利地完成。1992年10月,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经过充分讨论选举,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等优秀的中青年干部进入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胡锦涛、尉健行、温家宝等同志担任书记处书记,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全会决定江泽民担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组成人员,进一步年轻化。1997年9月19日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又有一批年富力强的同志进入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书记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充分说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实施交班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交班战略的胜利成功。

邓小平提出的交班战略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2.邓小平提出的交班战略的主要特点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共同实施的“交班战略”,有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交班战略的交接班,是交集体的班,接集体的班。交集体的班,接集体的班,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所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这也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陈云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发言时说“党的交班和接班的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间,在我们中国党内,有过痛苦的教训”。这个痛苦的教训,具体含义,也应该包括是否交集体的班,接集体的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斯大林在交班问题上,就没有解决好,他不是交集体的班,而是交“个人”的班,他只看上一个马林科夫,结果不久即被赫鲁晓夫篡了权。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以邓小平为总书记的中央书记处,此后,八大的书记处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中央文革”,把书记处给冲掉了。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50年代也十分关注接班人的问题,对接班人提出了条件、要求,理论上有较多阐述,但在实践中并没有解决好。毛泽东对集体的交班、接班问题考虑得少,而是侧重于个人的交班、接班。甚至把谁当接班人写进了党章。实践证明,个人交班、交个人的班,个人接班、接个人的班,是不成功的,是失败的。叶剑英1980年2月24日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时特别指出,中央书记处就是准备接中央的班的,“我们讲中央书记处接班,是接集体的班,而不是接哪一个人的班。”将来进入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的同志,先在书记处工作一段时间,经过有经验的老同志帮助、指点,会很快成熟起来,形成坚强的党的领导集体。

邓小平在2月29日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也作了重要讲话,他在强调集体领导时指出:“这次讲接班也是集体接班,这很好,很重要。”从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到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中央领导集体的平稳交班接班说明,交集体的班、接集体的班,是十分成功的交班措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二,注重培养,以培养为基础,在培养中选拔,在选拔中培养,众中取优,择优任用。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于培养和选拔接班人工作,有很多精辟的论述,这些精辟论述,是交班战略主要的内容和理性思考。早在1979年3月下旬,陈云同志在国务院财经委的会议上,对培养中青年干部问题就说过:“找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者五个年轻一些的,四十岁到五十岁的干部”,“不是当秘书,而是在我们这里当‘后排议员’。”“这些人参与讨论问题,参与决定大政方针的事。”这就是培养干部的好办法。邓小平同志1980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曾说“好的中青年干部到处都有”,“问题是我们没有发现和提拔他们。”“人才问题,主要是个组织路线问题。很多新的人才需要培养,但是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善于发现、提拔以至大胆破格提拔中青年优秀干部。”邓小平在1979年11月初的讲话中,就有许多精辟论述,他说:“选拔接班人要越快越好,现在我们工作中真正的骨干大都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三十岁左右的骨干还很少,我们应该把这层骨干大胆地提拔起来。”“选拔干部,选拔人才,只要选得好,选得准,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如果选错了,那就换嘛,也来得及。”“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真是有点骄傲,如果放到适当岗位,他自己就会谦虚起来的,要不然他就混不下去。”“好多同志在他们没有到领导岗位以前好像不行,其实把他们一提起来,帮助他们一下,很快就行了嘛。”“我们的人才是有的,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只要我们敢于把他们提起来,让他们在其位,谋其政,经过一两年就能干起来了。”陈云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发言说:“要解决干部队伍交接班的问题,就要提拔中青年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

“必须成千上万地提拔”,“才能使我们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把中青年干部放到负责岗位上去,让他们挑担子,锻炼三年五载,十年八年,他们就一定可以取得经验,逐步成熟。”邓小平同志非常赞成陈云同志“成千上万地提拔”干部的办法,比如先选定五万,“这五万,是准备三五年之后,七八年之后,到领导机构的,就是到省、市、部这一级准备将来接替的,其中突出表现好的要到中央来。现在四十岁左右的,七八年后四十七八岁了,也并不年轻了”。“发现一个好苗子,要让他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来,每个台阶可以快一点,比如搞个年把子再上来。这种培养方法好。是对干部真正的爱护。”类似的论述还有很多,从中可以看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实施交班战略中,对党何等的忠诚,党性何等的纯洁,风格何等的崇高,期盼何等的殷切,心情何等的急迫,感情何等的敦厚。他们热情洋溢地发现、关怀、考察中青年干部,积极地培养选拔,在提拔任用到高一个层次岗位后,继续地培养,使许多中青年干部一步一个台阶,走向新的领导岗位。他们坚持大量地选拔培养,以满足党的各级领导岗位干部的更替,交班接班;在众多人才的基础上,好中选优,优中拔尖,直至将最优秀的人才选进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中。邓小平、陈云、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真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党建实践与理论建树的开创性贡献将记载史册。

第三,选拔培养接班人,拉开年龄档次;提拔任用接班人,保持老中青梯次。邓小平、陈云等同志关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交班接班、选拔培养干部的论述中,经常提到的两项,一个是德才兼备,这是保证素质的基本条件;一个是关于年龄,这是保证年富力强的必要条件。关于年龄,经常提到的有五十岁左右,四十岁左右,四十岁以下,这几个层次。培养与任用领导干部都注重各个年龄层次人才的搭配,这是保证党和政府正确领导的长期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措施。培养与任用是交替的,也是相互重叠的。在一个领导岗位上任职,相对于较高于这个领导岗位任职而言,是在培养阶段;相对于较低于这个领导岗位任职而言,已经是提拔任用了。在一个岗位任职一定时间,经过培养锻炼,会被提拔到较高级别的岗位上去任职;或者在辅助机构中任职,或者担任领导岗位的助理,由于工作的出色,得到进一步锻炼培养,会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任职。培养与任用的转换变化,应该是从低年龄到高年龄的发展。

同类推荐
  • 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从一个微笑开始

    从一个微笑开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逃离鉴定、正眼看它,正面迎它、幸福人的座右铭(节选)、鼻子底下就是路、没有天生的傻瓜、羊蹄甲、从一个微笑开始、我很矮,可是我不蠢(节选)等等。
  • 我们时代的诗人

    我们时代的诗人

    本书是著名诗人陈东东讲述我国多位当代优秀诗人的创作与思考的一部散文集。写作源于《收获》杂志的专栏“明亮的星”,栏名出自约翰·济慈的诗句。作者首先讲述的是病逝于2010年的张枣,然后又继续写了昌耀、郭路生(食指)与骆一禾。作者希望通过讲述他所选择的这些中国当代诗人,提供给对当代诗不甚了解的人们一个入门指引。
  • 铁血英雄

    铁血英雄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中国武警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了一批官兵喜爱看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其中多部图书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确定的纪念建军80周年重点图书。这些出版物在指导部队推动工作、引导官兵鼓舞士气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莲心

    莲心

    本书是作者从公开发表的几十万字里精选而成的散文集。乃体察万物留痕,书写灵魂成长。以文字为药,细烹慢熬,医治时光里温柔的疼痛和生命中隐秘的渴望。笔调清新优美,思想灵动澄明。如同一朵从血液里盛开的莲花,带来抵达人心的温暖和芳醇。
热门推荐
  • 赌徒

    赌徒

    沈沉年,因为你,我成为一个赌徒,我用我最美好的年华来参加这场必输的豪赌,赌注,就是我的心伤。我以为,我爱你,至死方休。可,这世上没有谁离了谁不能成活,就像,没了你,我依旧是我。
  • 无限世界游记

    无限世界游记

    话说,这是一个现代人的无限世界穿越之旅,也是作者我心中的一点幻想,好吧,大家可以把上面当作废话。本书的主角比较现实,后面的画风偏向黑暗型
  • 人在漫威已成假面骑士时王

    人在漫威已成假面骑士时王

    如果命运注定了我会成为魔王,但是我绝对不是至凶至恶的魔王,而是至仁至善的魔王。
  • 妖有妖道

    妖有妖道

    妖皇看上了认真上进的小道姑,认为有必要整顿一下妖部内部懒惰成性不求上进的现状,于是把小道姑设计陷害,带到了妖界。事情的发展便超出了他的控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懵乱

    懵乱

    生活里不乏荆棘和丛林,但也不少诗歌和赞美。你的生活从来不是谁的复制,愿你活成你最好的样子!不卑躬屈膝,不曲意奉承,眼里有光,眸中带笑!
  • 墨府绝世双姝

    墨府绝世双姝

    相传,从未在历史上出现的东临国,皇帝仁厚,重情重义使天下国泰民安,百姓富裕,丞相墨尘羽有双姝,姐姐娇娇倾国色,缓缓步移莲,善于琴,希望一生一世一双人;妹妹秋波湛湛妖娆姿,春笋纤纤娇媚态,善于心计。虽未及笄,世人欲得,娶之为妻,然他却只钟情于她,她也倾慕与他,而她却嫉妒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黑和白天生一对

    黑和白天生一对

    对于简一白这种咸鱼宅女来说,她的世界大概就是黑白色了,最绚丽的时候大概就是一泼墨?
  • 民国悲情

    民国悲情

    “打败了我自杀以谢国人,打胜了算我抗命,您枪毙我以正军法”一句让所有中国人燃起斗志的话。“我要的不是你的过去,我要的是你的未来,我不在乎你的过去,我只在乎我们的未来”一句让所有女人都深思的话。他不惜让天下人耻笑去娶了一个妓女。他精忠报国最后却落下个被逼战死的下场。东北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倭寇岛!志饥餐倭寇肉,笑谈渴饮倭寇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只要是你我就认栽

    只要是你我就认栽

    久别重逢,许翌北面无表情的向陈芮一提出结婚的要求,陈芮一觉得许翌北当真不要脸,然而在诱人的条件下她还是同意,成为他的许太太。两人结婚消息传出后集团股价大跌,有人调侃许翌北一定是不正常,才会娶个背景普通的花瓶。陈芮一也想不通,这个男人为什么要和自己结婚。一再的追问下,许翌北敷衍回答:“因为九岁那年生病的时候你给我送了碗粥,所以决定以身相许来报答。”陈芮一嗤之以鼻,显然不信。只到有一天深夜,他抱着她低声叹了口气,说:“芮一,因为是你,所以才会心动,才会觉得幸福。”那一刻,陈芮一才恍悟……原来他说爱她,并不是在骗她。*在与陈芮一结婚前,许翌北无所畏惧。结婚后,他彻彻底底,义无反顾的栽在了她的手上。他认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