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1600000004

第4章 甲午战败:中国精英救国之路的分化(1)

当历史迈入21世纪的时候,回首往事,总结20世纪的利弊得失时,我们不禁看到,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不论国内斗争如何激烈,20世纪的中国实际上都在现代化的轨道上艰难地进步着。只是这一进步的步伐,有时快些,有时慢些而已。

步伐的快慢取决于多种复杂的原因,一些来自外部世界,一些属于国内因素,它们的背景也不可一概而论,需要具体地分析与研究。但是有一条至关重要,那就是20世纪的中国是既往历史的必然延续,它的所有问题与难题虽然均具有复杂的内外原因,但在本质上都与中国的历史遗产有着相当密切的关联。准确地说,20世纪的中国问题与难题都直接导源于19世纪,尤其是1894年甲午战败之后的几年。因此,当我们回顾20世纪的中国发展时,不能不从甲午战争讲起,不能不追论19世纪末年的中国政治遗产,以期既可以明了20世纪中国之所从来,又有助于弄清20世纪中国问题之所在。

战败引发恐慌

在19世纪还剩下最后几年的时候,中国人普遍具有一种莫名其状的恐慌感。他们不是觉得世纪末日将要来临,而是在追怀19世纪的中国发展时,深感屈辱、痛心与后悔。

确实,18世纪的中国,虽不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好年代,但这一个世纪毕竟是有清二百余年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康、雍、乾的个人作为以及种种外在条件,充分保障了清王朝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作用。而且,与18世纪相终始的康、雍、乾三朝确实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诸方面建立了赫赫功绩,中华帝国虽不能说真正达到“万国来朝”的中央帝国标准,但18世纪的中国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的心目中,毕竟是一个强大而不容忽视的力量。

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驾崩养心殿。伴随着他的去世,不仅是中国光辉灿烂的18世纪的结束,而且预示着19世纪的中国不可能继续繁荣昌盛,可能是日趋衰落。最具有象征意味的是他的那首绝笔诗,这首诗题为《望捷》,是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渴望清王朝依然像他的早年那样辉煌强大,然而事实情况却是,全国此时士气低落,防务松弛,经济衰退,破绽百出。[?(美)A.W.恒慕义主编:《清代名人传略》中第140页,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

继乾隆而立的嘉庆皇帝,虽然生性柔弱与顺从,但他也确曾试图改变清王朝的衰败趋势,无奈积习已深,阻力重重。终嘉庆一朝,不仅衰败趋势并未终止,而且内政外交都面临更加棘手的难题,陷入较乾隆末年更为严重的困境,为此后中国的发展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到了19世纪中叶,这些隐患终于相继爆发。中国在经历了鸦片战争以及太平天国革命的双重打击之后,几乎一蹶不振,危在旦夕。痛定思痛,清朝统治者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接受曾国藩等开明官僚的建议,采取相对开放的政策,企图以洋务运动的推广而重振清王朝的雄威,恢复中华帝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了19世纪90年代的时候,应该说清政府的实力确有较大的发展,它的综合国力与军事力量虽不能与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相比,但在亚洲的中心地位与大国气势毕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恢复,就连法国的一些评论家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几个大强国之一,至少在亚洲尚无其它国家可以取代中国的强国地位。[?参见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第1卷第319页,人民出版社1987年。

]

中国综合国力的恢复与强大是客观事实,然而,这种强大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在这个世界上随心所欲地打遍天下无敌手。事实上,在中国国力得到恢复的同时,清政府内部也正在成长着一种目空一切的虚骄,延续着中华帝国所惯有的奢侈与浪费。于是经过1894年的中日战争,“仅仅几个月的工夫,它(指中国)就不得不从傲慢的梦中惊醒,而且发觉它并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家”。[?(法)A.施阿兰:《使华记(1893—1897)》第12页,商务印书馆1989年。

]

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结束,这一结果不仅出乎清王朝统治者的预料,而且与中日双方国力的对比也不相合。正如许多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来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只是由于清朝统治者的决策错误,胜利的成果才被无端地葬送,导致中国由此而蒙上空前的奇耻大辱。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有着许多复杂的原因或偶然因素,并不是中日两国力量对比的必然结果。然而,割地、赔款毕竟是不容抵赖的事实,清政府主政者尤其是李鸿章等人应该承担失败的责任也是情理中的事。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假如中国不是败给日本,而是像鸦片战争那样败给西方诸强中的某一大国,中国人的感情或许容易理解和接受。事实上,在此之前几十年,类似的结果也多次在中国与西方诸强的交涉中时有发生,但都没有发生如同甲午战争之后在中国人民中所引起的震荡。堂堂中华帝国竟然惨败在被中国人素来瞧不起的东邻蕞尔小国之手,它理所当然地激起中国人的抱怨、愤怒与谴责。康有为说:“夫以中国二万里之地,四万万之民,比于日本,过之十倍,而为小夷嫚侮,侵削若刲羊缚豕,坐受剥割,耻既甚矣,理亦难解。”[?康有为:《上清帝第三书》,《康有为政论集》第140页,中华书局1981年。

]这大体上代表了一般中国人的共同心声和困惑。

既然中国的综合国力并不比日本弱,既然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本来可以获得最后胜利,那么,中国人如果能够冷静地反省一下这次战争失败的责任,客观地探讨一下这次战争失败的主客观原因,问题或许并不致于如后来那样复杂化。然而,素有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传统的中国人,虽然早在两千年前就已认识到“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浅显的道理,却无法接受惨败于日本这一“弹丸小国”的事实。于是,他们的思维倾向不是积极地面对既成事实,隐忍一时之耻辱,更图异日之自强,而是舍近求远,试图寻求某种终极原因,试图建立某种根本解决的方案。

循此思维路向,国人在甲午战争后的基本反应,不是探讨战争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与背景,不是以忍辱负重的精神面对现实、面对未来,而是企求一种根本解决方案,甚至觉得战争之所以失败,不仅是清政府主政者策略上的错误,而是他们几十年来基本国策的路线错误。于是乎,国人把战争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清政府几十年来的洋务新政,以为洋务新政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只治其表,不治其本,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有待于中国从根本上放弃固有的旧体制。梁启超写道,前此三十余年洋务新政“之言变者,非真能变也。即吾向者所谓补苴罅漏,弥缝蚁穴,漂摇一至,同归死亡。而于去陈用新,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合也”。[?梁启超:《变法通议》,《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第8页,中华书局1989年。

]在他们看来,中国只有彻底放弃旧有的一切,涤荡旧俗,冲决网罗,重建新的制度与模式,才有可能报仇雪耻,重振雄威。谭嗣同说:“窃揣历劫之下,度尽诸苦厄,或更语以今日此土之愚之弱之贫之一切苦,将笑为诳语而不复信,则何可不千一述之,为流涕哀号,强聒不舍,以速其冲决网罗,留作券剂耶?”[?谭嗣同:《仁学自叙》,《谭嗣同全集》第290页,中华书局1981年。

]

面对割地赔款的屈辱而作如此反省,仅就感情而言,未尝没有充分的理由。然而问题的症结在于,洋务新政确实存在只治其表不治其本的内在缺陷,但由此而让洋务新政承担甲午战争失败的全部责任,由此而全面怪罪中国的既往传统和体制模式,似乎不仅于情理上很难说得通,而且事实上也超过中国社会的承受力。不妨设想,如果没有洋务新政几十年的力量积蓄,中国面对日本的侵略恐怕就不是不堪一击的结果,而是全面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正如某些外国人所评论的那样:“日本素修战备,待时而动。中国则以宽浑为量,平日绝无疑虑日本有窥伺之心,以友邦相待。日本乃遣人四出侦探中国情形,以为今日用兵张本。如中国早知日本素蓄此心,亦修战备,恐日本亦不能得志也。据此而言,则今日胜负情形,并非中东强弱之实证。”[?《照译前美国副领事毕德格在日本东京与外务省人员议论中东军务节略》,《李鸿章全集》第3卷第174~17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也就是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别有原因在,将之归咎于洋务新政并没有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反而陷入了一种精神误区,是中国人的世纪末恐慌症。

世纪末的恐慌是当时国人的真切感受,他们也不是不能理解和接受清政府的议和条件和苦衷,而是有一种无可名状的亡国感、危机感和世纪末的毁灭意识。康有为写道:“窃近者朝鲜之衅,日本内犯,致割地赔偿,此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天下臣民所发愤痛心者也。然辱国之事小,外国皆启基于觊觎,则瓜分之患大,割地之事小,边民皆不自保,则瓦解之患大,社稷之危未有若之日者。”[?康有为:《上清帝第三书》,《康有为政论集》第139页。

]很显然,康有为的恐惧不是已有的现实,而是一种可怕的预感,甚者如严复所自问的那样,难道是“运会”既成,中国的末日真的要来临了吗?[?严复:《论世变之亟》,《严复集》第1册第1页,中华书局1986年。

]

内耗与共识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世纪末的恐慌虽然是19世纪最后几年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具有较为普遍的意义,但它毕竟在最初的几年尚不足以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潮,更不足以影响清政府的决策。因此,中国的未来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说仍以清政府居于主导作用,清政府如果能够正确地吸取在甲午战争中的教训,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中国的进步与发展,那么,不仅19世纪的最后几年将平安度过,而且势必为20世纪的中国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然而,遗憾的是,清政府内部由于派系的冲突,不仅无法对甲午战争的教训与后果达成共识,而且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也缺少一种总体把握,遂陷入无休止的内耗之中,使中国再一次丧失了发展的良机。

清政府的内耗不始于甲午战争之后,而是由来已久。这一点倒应归咎为中国传统的旧体制。在传统体制下,中国政府从来都是皇帝的御用工具,而政府内部也缺乏一致的观念和起码的共识。表面上,他们都对皇权中心负责,从不同方面服务于皇权利益;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利益的组合,是皇权中心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采取的相互牵制策略。在这种状况下,如果皇权中心具有高度的哲学智慧和政治智慧,如果具有应有的权威和足够的胆略,那么,政府内部的相互牵制无疑有助于保障皇权中心决策的正确性,反之,则不仅容易导致决策的失误,而且容易造成互相推诿,谁都不愿负责的局面。

由此反观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表现,我们便很容易地看到,中国的失败完全可以归咎为政府决策的失误,而政府决策的失误则又导源于政府内部的派系之争。所谓帝、后两党的争执,所谓清流派的攻击,他们在本质上并不是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而是以小集团的利益为价值取向。这样做的结果,势必削弱中方统帅部的权力,使中方主帅处处受到掣肘。明晰内情的美国人毕德格说:“李中堂(鸿章)未有尽其力之所能为而已。中国素不以与外国战争为事,其兵皆散布各省,由各督抚主政,兵部堂官并无调度会合之权。兵散则力分,故不能与外国争锋。日本改用西法,陆军、海军皆归部臣节制,故能通力合作,积健为雄。此中东之所以异也。言官见东胜而中负,乃尽情诬罔,归咎于李中堂一人,此等言官以捕风捉影之谈,冀动朝廷之听,而思自坏其长城,其害较中国之敌人而更甚,殊为可哀之至。”[?《照译前美国副领事毕德格在日本东京与外务省人员议论中东军务节略》,《李鸿章全集》第3卷第175~176页。严复在李鸿章去世时所致的挽联中也写道:见刘广京《李鸿章传》。

]

这样说,并不否认李鸿章等人对战争中的惨败应该承担极大的责任,而是说中国的失败有许多复杂的背景和原因,应该超越派系之争进行冷静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避免今后再犯类似的错误。正如当时许多有识之士所指出的那样,中日战争背景极为复杂,李鸿章也只是勉力而为,除李之外,恐怕也没有更为合适的人选。袁昶说:“韩事之可为,不自今日始。中外所倚仗以了事者,西平(李鸿章)而外,无人能任……平日之文衎武嬖,盘乐怠傲,误国者多矣。临变则责之西平一人,西平能禁任其咎哉?”[?《袁忠节公遗墨》,甲午七月二十三致袁敬孙函。

]也就是说,李鸿章虽然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后果承担相当大的责任,但并不应该承担全部责任。

道理虽如此,事实却是另外一回事。《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国内群情激昂,不仅康梁等知识分子上书要求拒和、迁都、练兵,与日本决一死战,而且清朝统治层也“莫不交章谏阻”,将一腔愤怒几乎都倾洒在李鸿章一人身上,李鸿章以一己之身承担了战争失败的全部责任。

如果罢免了李鸿章,清政府内部真能团结一心,刷新政治,发愤有为,那么李鸿章个人的冤屈也算不了什么。问题在于,李鸿章的倒台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使清政府内部的势力均衡受到了破坏,政府的效率更为下降。

接替李鸿章相当部分职权而主持朝政的是恭亲王奕。此公虽然思想开明,被誉为“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的倡导者”,[?参见董守义:《恭亲王奕大传》,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

]无奈赋闲十年,如同老朽,早已丧失当年的锐气和心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已是清政府可有可无的人物。因而,指望奕这样的人来刷新朝政,发愤有为,恐怕只是一种天真的幻想。

除奕外,在当时清政府高层值得一提的是翁同龢。作为“两朝师傅,十载枢臣”,翁同龢在后来的“戊戌变法”过程中落得一个美名,然而如实说来,此公不仅人格不高,好作清誉,善保自身,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外界一无所知,思想保守,拒绝接受外来的新事物。更为重要的是,翁同龢作为光绪皇帝的师傅,不是积极主动协调好帝后之间的关系,保持皇权中心的统一,而是长时期介入帝后之间的斗争,以帝党领袖自居,结党营私,并最终导致帝后的决裂。因此,靠翁同龢这样的人作为李鸿章之后的政府主脑,显然也无助于政府高层共识的确立,反而更容易导致清政府内部的派系冲突。

同类推荐
  • 大明江湖奇女子

    大明江湖奇女子

    大明朝一位奇怪的少女,出身侯门,行走江湖,涉政朝堂,名扬天下,历经奇险,闯关度关!!带你走入这位少女新奇的江湖世界!!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刺客游记

    刺客游记

    来自巴黎的刺客在各国游历(刺杀)的最后得到成长的故事
  • 抽个美女打江山

    抽个美女打江山

    周少瑜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的古代,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美女抽奖系统,专抽前世历史上留名的美女。“啥?苏妲己?虽然很漂亮是没错,可我现在就是个小山贼诶,满打满算也就五个人,这抽出来不是遭人抢么!哪里守的住!”“哎呀,缺领兵打仗的人才呀,系统,历史上到底有花木兰没有,抽一个出来给我呗。”书友群686957753。答案就是书名,有兴趣的书友可以来。
  • 明朝世纪

    明朝世纪

    深灰的布甲与暗红的血迹奠定了这片土地的基调,即便还有绿林,在此时也失去原有光泽,显露出不堪入目的绝望。意外的是,此时此刻没有哀嚎、没有言语、也没有鼓舞,只有心如死灰的寂静和血眼难合的麻木。他的夹杂着泥土和血污的头发就那样随意地批散蓬松着,发髻早已不知脱落到何处去了,他就那样伴着寂静躺在浅浅的壕沟里沉睡,嘴角时不时微动,或许还在梦中厮杀。而他左臂抱着的铁盔已被斩断了顶部的红樱,右手紧紧握住的那把已经寻不到鞘的雁翎刀的锋刃上清晰可见数十处残损的伤口,正如这支残缺的军队。
  • 风起大梁城

    风起大梁城

    商业骄子秦木荣转生到大梁国最败家的纨绔、最卑微的赘婿——秦慕容身上,因卷入火凤节之乱而步入仕途步步攀登,以商而营国,以武而执北,创造一系列辉煌的同时,却发现身边一直存在着种种阴谋,从此关于秦木荣身世之谜,大梁国数十年前明月案,一点点也揭开了面纱,展露出一副九州纷乱图。
热门推荐
  • 听说南方有颗星

    听说南方有颗星

    他走的潇洒,只给她徒留一个背影,却不知再潇洒的离开,也还是会牵挂。她笑的轻松,她说她会等他,谁知这一等就是十年……“知道吗?南兮,如果你肯回头看的话,你会发现我其实还在灯下等你。”
  • 萌帅鬼夫:相公请轻宠

    萌帅鬼夫:相公请轻宠

    我:老公你会穿墙吗?老公你会分身吗?老公你会寄体吗?什么?你什么都不会?分手分手,我要跟隔壁霸道总裁在一起。白倾颜:我不会穿墙分身寄体,但是我可以吓死隔壁霸道总裁。
  • 魅羽妖凰

    魅羽妖凰

    她出生在魅乱繁华的异幻大陆,身为神族本可拥有流年悠长的生命,却在开端就遭遇变故,魔尊血洗神族,父亡母伤,家破人亡,无奈寄人篱下。叹人心蛮荒,无灵力时,她被视为废柴,受尽欺凌和冷待。有了灵力却又被视作异类,欲将她永世禁锢。若神族当真如此无情,她又何须自诩为神?若魔族当真残暴至此,她又何必堕入成魔?既注定不是凡人,便看她如何成为至尊妖凰。——“这样有意思的女子,怎能让她向命运低头,学会随波逐流,懂得顺从?我要她永远记得怎样反抗,傲雪凌霜,或可成尤物。”【升级玄幻文?其实是爱情故事哟】那是黑夜,他出现在她灰色的人生中,带来的似乎不仅是光明,更是无尽的璀璨和斑斓。她言:“终有一日,我可以将魔尊踏在脚下,喝令他来救我娘。”他笑:“或许,有那么一日。”——————————这是本该为她雪中送炭却视人犹芥的亲人家,他似乎与旁人无二,却暗中关怀,使她的生活有了点滴的暖意。她言:“我有今日,全因神皇缩头缩脚,神族大难时不挺身而出,要做缩头乌龟还不如回家种红薯,不,让他种简直侮辱了红薯,我肯定不要吃。”他笑:“我种的,你可要吃?”——————————前世今生,重生蜕变,世事变改,越难越爱,前因羁绊后果。爱情在潜藏仇恨中萌芽,覆水难收,还能否开枝散叶,花开葳蕤?【有人问,既然是玄幻文,女主有啥子特异功能不】作者提示:看书名,开脑洞,自个想。(其实挺明显了是不)也可以再多隐晦的透露一小丢丢看书名想不到的:眼眸中泛起水光,凝结成泪从她的眼眶中缓缓流出,顺着脸颊,最后,滴落。可这滴泪并没有融入大地,一阵无意吹过的微风将它吞噬,消散。原本轻柔飘扬的小风似乎因为这滴泪而变得狂烈急骤,在她面前形成了一道飓风,而后竟化为了一个有着天蓝色长发的女子。长发在空中飘荡,女子的声音悠扬婉约犹如天籁,“风之化身,听候您的差遣。”【萌萌哒说明】
  • 魂巫

    魂巫

    这是存在巫术的世界,武士、剑客、骑士、刺客、僧侣……还有最为强大,最为神秘的巫师。幽冥剑客、血腥武士、断头巫师、大地行者、火焰巨人……职业者们种种强大的能力,行走在黑暗边缘,他们是普通人眼中的恐怖者。而造成这一切的,便是职业者们的战魂。霍恩只是一个卑贱者,从尘埃中一步步走向传奇,这是一位魂巫,一位战魂巫师的传奇。
  • 枪炮王朝

    枪炮王朝

    机缘巧合之下,现代青年穿越到了类古代的异位面,醒来发现自己携带了现代武器系统。任你武功再高,被我一枪撂倒。从此江湖上开始流传他的传说
  • 那年高中那些事

    那年高中那些事

    每个人的青春都不同,但是很多人的青春都有着彼此,和姜帆偶然相识的一群人,又和姜帆发生了偶然的故事。具体什么事呢,各位一看便知!
  • 秩序至尊

    秩序至尊

    灵气复苏,重启宇宙万族争霸;可也因此,整个世界,陷入到了一片混沌。通源仙尊,崛起与灵气复苏之际,却陨落在天道之战中。而今重生归来,是要抓住一切机遇,化为混沌体,重掌造化,再造秩序。
  • 战狱炼魂

    战狱炼魂

    什么叫因祸得福?一根从天而降的“破铁条”,偏偏砸中了我的头……晕!竟然是战魔白起用过的神剑!什么又叫因福惹祸?一不留神吃了班花的豆腐,却成了护花使者……慢!她,她,她居然不是正常人!
  • 临寒

    临寒

    带着一个隐晦的谜,他遇见了那些并肩前行的伙伴。你知道吗,每个人都有机会触摸到那扇从不轻易打开的门。通往真实世界的大门。一个关于人类与妖兽的故事。
  • 科科侠大战啵啵怪

    科科侠大战啵啵怪

    在3020年,人们面对的危机不是预想的高科技机器人,而是一种名为啵啵怪的生物。这种生物擅长幻化为人,蛊惑人心。且看平民科科侠智斗啵啵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