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8200000014

第14章 《贞观政要》:清明政治的理想蓝本(2)

说到这个有趣的情节,再叉开一下,离题了。说是贾平凹的书法也很值钱,他写一幅书法自己开价3万元,且不还价,而西安书院门内一些书画小店内贾平凹书法的伪作,被人仿得惟妙惟肖,开价只要150元,还能还价。为了以正视听,贾平凹开始采用在作品上直接“摁手印”的办法。

贾氏打假和张氏画押,形式很像,目的却是两回事。说笑而已。

张氏画押,足以说明,什么人都可以做官,光凭口才和文笔是不行的。

当然,能做官和做好官完全是两个概念。这就像有资格证书和成为专家是两回事一样。

所以,魏徵是深深理解李世民用意的。他对皇帝这样说:真正了解一个人,自古以来就是很难的。所以,要用考察政绩的办法来决定官职的升降,观察人的善恶。现在访求人才,必须慎重考察他的品行。品行好,才可以任用。即使他办的事并不成功,那也只是因为他的才干和能力达不到,不会造成大的危害。

如果误用了品质恶劣的人,即使他精明强干,危害也就极大。

魏总理还有一个因时而宜的用人观:天下混乱时,往往只要求他的才能,顾不上他的品德,天下太平时,必须是德才兼备才可以任用。

这样的观点,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在天下混乱时,纲纪失常,一般来说,是没有工夫也没有标准去考察人品行的,即使考察了,往往也不准确。因此,只能以才来作为主要参照物。比如刘邦,他的品行好吗?我以为他远不及项羽,差不多就是个无赖!但建立国家后的刘邦,他自律、他约束,因为他知道,如果还像以前那样,根本不可能管理一个国家,不要说长治久安,更不要说流芳百世了。和后半段的人生相比,他前半段就忽略不计了,人们也不会去计较,反而认为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凡人。

贞观十一年,马周提出了一个颇为新颖的用人观点。

他说:要想让百姓安居乐业,关键在于选用好刺史和县令。一个县很重要,好的县令就能管好一个县;退一步,万一这个州有一个县令的水平不怎么样,一个好的刺史就能掌握全局。想想看,全国的县令和刺史都能让您满意的话,就不用担心老百姓的安居乐业了。还有,我认为以后要担任重要岗位的比如大将、宰相之类的,一定让他们先去做地方官,或者从地方官中选拔出优秀的来担任重要职务。

秦始皇的许多做法都让人咬牙,但他的郡县制对中国数千年的管理还是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比如眼下,全国二千多个县,都是强有力的县官,那还要那么多的其他官员干什么?都不要当然是瞎说,只是说这一层级的官员和老百姓关系最大了。事实上,县令除了没有外交权,其他好像什么权都有了,你能说这个岗位不重要?

提纲契领,纲举目张,马周的重视县令和刺史,不能说没有现实意义。

下面要重点说一下魏总理的“六正六邪”说。他将一个官员的德行官行完全细致化,可操作化。践行“六正”,就会光荣;犯了“六邪”,就会可耻。

按处事的能力和对国家的忠心程度排列,“六正”依次是圣臣、良臣、忠臣、智臣、贞臣、直臣。这个不多说。反正都是好官。

好的官员都是差不多的好,坏的官员却有各种各样的坏。

六邪之一,具臣。贪图官禄,不努力办好公事,随波逐流,左右观望。

六邪之二,谀臣。上面说的一律称好,上面做的都表示认可,暗中打听上面的喜好并加以进奉,以此来取悦上面的耳目声色之好,投其所好,引导上面游玩取乐,而不顾对国家的危害。

六邪之三,奸臣。内心阴险邪僻,外表小心谨慎,巧言令色,嫉贤害能,凡是他想推荐的人,只讲优点,凡是他想排挤的人,专讲坏处。

六邪之四,谄臣。用自己的智谋掩盖自己的过失,用自己的能言善辩来推行自己的荒唐观点,离间是他们的常规动作。

六邪之五,贼臣。专权擅势,结党营私,损国肥家。

六邪之六,亡国之臣。以他们的手段,弄得上面是非不分,黑白不辨。

如果细细地分析,“六正”之随便哪一条都能让人敬仰,“六邪”之随便哪一类都足以让国家和人民受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六正六邪”其实也都是镜子,很好地照出了历朝历代各色官员的面孔,使人警示。

肆、米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李世民更担忧的是大唐的未来。大唐的大旗到底能扛多久?虽然殚精竭虑,仍然会百密有疏。但教子应该是一个重要话题。子教不好的直接后果很有可能是人朝两亡。

我最感兴趣的是李世民的情景教育,这一点绝对有别于一般的皇帝。

贞观十八年,册立太子后,李世民常常用身边事教育他。

对着饭菜准备吃饭时,李世民问太子:你知道饭是怎么来的吗?太子说:不知道呢。爹就教育他说:凡是种庄稼的农事都很艰难辛苦,全靠农民出力,不要违背农时,才常有这样的饭吃!

看到太子骑马,李世民问太子:你对马了解吗?太子说:不了解哎。爹就教育他说:

马是能够代替人做许多劳苦工作的,要让它按时休息,不耗尽它的气力,这样就可以经常有马骑。

看到太子乘船,李世民问太子:你对船了解吗?太子说:不了解噢。爹就教育他说:

船好比是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能够浮载船,也能推翻船。你不久将要做君主了,对这个道理怎能不感到畏惧呢?

看到太子靠在弯曲的树下休息,李世民又问太子:你对这棵树了解吗?太子说:

这个还真不了解。爹于是再继续教育:这树虽然长得弯曲,但用墨绳校正就可以加工成平正的木材。做君主的虽然有时德行不高,但只要能够听得进意见,也会成为圣明君主的。

真是一个操心的爹爹!

李世民每说完一次,都要强调一次:我讲的这些道理,你一定要时时对照,加以鉴戒!他的那些道理都是触景生情,自然生发,因为他已有足够的人生经验了。

可是,太子有吗?没有!没有他能真正体味吗?只是表面上听懂而已!只是一个父亲的唠叨而已!

我很感慨李世民的苦心。就米来说,我们已经很少有人知道米是怎么来的,包括那些从农村长大的孩子。幼儿园的孩子甚至会说,米就是从商店里用钱买来的。

我想,明代的农业科学家宋应星应该读过《贞观政要》的,因此,他在《天工开物》里很详细地告诉我们,从稻种长成米粒,一般要经过八个大大小小的灾难。

第一灾,种子入仓。早稻稻种在秋初收藏的时候,中午往往是烈日,种子的内部温度就会很高,如果封仓太急的话,谷种就会带着暑气。来年田里有粪肥发酵,土壤温度也会升高,再加上东南风带来的暖热,这样,就会对禾苗和稻穗大大损害。由此看来,种子很重要,大部分的病根在种子里,这大概就是我们说的遗传吧。我在读大学前,假期都要干些农活,不过,这种选择和收藏种子的事情还轮不到我等毛手毛脚的孩子,都是大人们根据经验仔细操作的。在我的记忆里,我们那个生产队,好像还没有发生过比较严重的种子事件。现在看来,真是非常的不容易。

第二灾,撒播。春耕大忙季节里,田野里会非常的热闹,牛和拖拉机并用,把田深翻打烂整平,一畦一畦的,再放几寸深的水,就可以播种了。但这个时候,如果有水,谷粒还没来得及沉下,突然刮起大风,谷种就会堆积到秧田的一角。

这种现象,我想飞机撒播的时候一定会出现,但那是大面积,没有太大的关系,反正要经常撒播的。今年撒了,明年再撒,几年后一片林就长成了,而且高高低低,完全符合自然。

第三灾,鸟灾。谷子长出秧苗后,要防止成群的雀鸟飞来啄食。所以,我们小时候常见的风景是,一片秧田里,插着数个稻草人,虽然没有诸葛亮借东风那么密集,但也有不少。那些稻草人还很有创意,有的会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穿得最多的是蓑衣,表示有人在干活吧。那些鸟也是久经沙场,战斗经验不少,有时还会趁着稻草人不注意,偷偷俯冲下来叼食。因此,为了保证秧苗的高出苗率,生产队会派专人轰鸟,“噢希,噢希”,扯着嗓子大喊。这样的活,非常的惬意,孩子们往往是首选。

第四灾,成活。刚插下田的秧苗,非常的脆弱,就像让幼儿独立生活一样,跌跌撞撞,一不小心就会夭折。如果碰上江南连续的阴雨,没扎根的苗就会损坏过半。但只要有连续几个晴天,秧苗就可全部成活。江南的雨季有时很烦人,连续一周的情况经常发生,所以,我们小时候补种的情况也时常有。更兼发大水,秧苗全部浮上,只得大水退后另插。伴随着有趣的情节是,小孩们往往会拿着网兜,在一些秧田里抓鱼,常有收获,那些野生的鲫鱼都是从河里跑出来避难或者是趁机来旅游的。

第五灾,虫灾。秧苗返青长出新叶后,土壤里的肥料也不断发热,再加上不断升高的气温,于是稻叶上就会长虫。宋应星那个时代只能盼望起风下雨,而现代可以用药打。印象比较深的是六六六粉,喷药者全副武装,戴着鬼子进村的防尘帽,捂着口罩,胸前背着把喷雾机,右手不断地一圈一圈地摇着,就像《南征北战》里张军长急急地摇磁石电话机求援那样;左手拿着喷枪,对着稻叶一片片地扫。过几年又会换一种药,大概是那些稻飞虱有了免疫力了吧。田间地头,经常会有东一只瓶子,西一只瓶子,那都是农民们施药后丢弃的。不太环保吧,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虫害越来越多呢。

第六灾,“鬼火”烧禾。这个我没有见过,写到这里时,几番咨询,也都说,“磷火”这种现象是有,但不会对稻形成灾。宋应星是这样说的:稻子抽穗后,夜里有“鬼火”四处漂游烧禾。这种火是从腐烂的木头里跑出来的。每逢多雨季节,旷野里的坟墓多被狐狸挖穿而崩塌,里面的棺材板被水浸烂了,等到日落黄昏时,从坟墓的缝隙里冲出来,在几尺的范围内漂游不定。稻叶遇到这种火,立即会被烧焦。

第七灾,水灾。这里的水灾是指缺水。禾苗从返青到抽穗结实,早稻每蔸约需水三斗,晚稻需水约五斗,缺水就会干枯。而且据宋的估计,将要收割时如果缺水一升,粒数虽然不会变,但谷粒会缩小,用碾或臼加工时也多会断碎。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细节决定成败,小小的一个细节,也会使米质大大下降的。

所以,我们生产队里有个工种很特别的,就是放水工,干这个活往往是生产队长自己,整天扛着把锄头,东转转,西走走,东挖一个口,西挖一个缺。我还以为队长嘛,领导,干点轻松的活,哪里知道这里学问很深呢。

第八灾,狂风阴雨。辛辛苦苦,稻子成熟时,如果遇到狂风把谷粒吹落,或者遇上连续十来天的阴雨,谷粒沾湿后就会自行霉烂。但这大概是局部灾害,如果不是很特殊的年份,一般不会大面积的。吹落谷粒我倒是见得不多,但收割时连续阴雨还是很常见。生产队常用的办法是,如果实在不能延期,一定要如期收割。收割时会异常地辛苦,想想看,下雨天,烂污田里翻稻草,越翻越沉。

收来后,发动全体人员,腾地方晾谷子。那个季节,往往只要有空的场地,都会晒着晾着稻谷,脚下一不小心就会踩着金黄,乱是乱,但很有丰收的喜悦。

生产队里有几位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女知识青年,骄阳下,戴着草帽,穿着长袖,全副武装的,拿着把叉,翻翻晒着的谷子,队长还是非常照顾知识青年啊。

谢谢宋应星先生,让我知道并能回忆起这些稻灾。稻种一关一关顽强地闯过来了,米也就生产出来了。只是现如今还有多少人知道这样的细节呢?别人我不敢肯定,我们家陆地同学肯定不知道。

当然,李世民的良苦用心更体现在其他细节上。

贞观七年,他就让魏徵编了一本《自古诸侯王善恶录》,分别赐给诸王,还亲自写序言进行教育。

但是,世事难料,他没有想到,数年后,有个叫李隆基的曾孙,为了他的“妃子笑”,为了让杨妃子能及时吃到新鲜荔枝,成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快速的运输公司,从荔枝的产地到皇宫的一次接力快递,居然要跑死一百多匹马!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伍、关于殡葬改革的决定

李世民问魏徵:听说现代人墓地越来越豪华,一穴卖到几十万甚至数百万?祭品越来越讲究,烧豪宅、跑车、冲锋枪甚至小三?什么意思嘛?

魏徵回答:陛下啊,的确是这样。现代人也死不起呢,墓地越来越紧张,可能供需有矛盾吧!祭品也五花八门,今年更升级,什么苹果手机5,ipad三代,还有LV、GUCCI包包,我们都没听到过的。要说为什么这样,我估摸着,要面子、跟潮流,也有钱,大家比呗!

李世民说:这不行,赶快把《贞观政要》拿出来,把我关于殡葬改革的决定重申一下。

魏徵说:好,温故而知新,资治以通鉴,不知有没有用处呢?

目前厚葬奢侈风盛行,我现在发布一个决定,全体官员民众必须认真执行。

我们知道,人死亡了,就是生命的终结,这个终结其实是让人返璞归真。所以,埋葬就是埋藏尸体,目的是使人再也看不见,没有其他更多的含义。古代的风俗,没有听说要堆坟树标记的,也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立下的规矩,要为死者准备棺椁。

我们回顾一下人类文明的殡葬历史吧。

唐尧,圣明的国君,传说他葬在谷林时,仅要求人们在他墓的四周种树做标记。

种树的好处,我就不多说了,前人栽树,后人可以乘凉。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化作青山,滋养着森林,和大自然又连为一体,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回归。秦穆公,也是圣明的国君,他葬在橐泉宫,都没有要求后人堆土做丘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啊,人死如灯灭,他只要求活在人们的记忆里,那一抔黄土,能存在多少年呢?不过几十年,风雨侵蚀,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再说孔夫子,他也是著名的孝子,他这么有名的人,在防山(今山东曲阜城东)那个地方合葬他的双亲时,也没有起土堆坟,他才不怕人们说他不孝呢!孝是什么?不就是生前的孝顺吗?这些人为什么都这么做呢?他们都是心怀着长远的考虑,有独特果断的明智,是希望死者能够安卧在九泉之下,并不是为了自已在百年以后获得美名。

同类推荐
  • 去日苦多

    去日苦多

    一本译余随笔,手持杯中物,看闲云飘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闲云野鹤般的闲适自得;如世外高人般的的仙风道骨全部跃然纸上。唯有大师才能带给我们这样的阅读享受。
  •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套装上下册)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套装上下册)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将呈现一位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达人。作为百年来所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最为我国读者所知的一位作家,海明威的公众形象、传奇人生早已通过其作品为人所知,但这批世人陌生的私人书信却让一个崭新的海明威浮现出来。海明威研究专家卡洛斯·贝克从海明威留给世人的卷帙浩繁的海量书信中精选了其从18岁至逝世这40多年间写就的近600封信件,书信中的海明威用作品外的“私人”语言坦诚地向各色人群——家人、朋友、敌手、编辑,以及当时几乎所有的知名作家——揭示了自我,记录了他生活与写作生涯的方方面面,称他为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作家也不为过。作品所选的书信不仅记录了作家人生各个转折点,更展现了他的性格与智慧,及其对狩猎、垂钓、饮食等的特殊嗜好。其流露出的幽默与狂野大大超过了他的作品,称得上是一部非常规的作家自传。而其中描画的众多国际性、社会性事件,以及一众名噪一时的艺术家、文学家,更是从侧面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国际风云与艺术影像。这些信不仅成为一般读者的指南和阅读享受,而且为认真研究文学的人提供了考证二十世纪美国文坛巨人之一的生平与成就所需的原始文件。
  • 面具与鳄鱼

    面具与鳄鱼

    《面具与鳄鱼》为著名诗人杨炼的自选诗歌作品集,其中包括《面具与鳄鱼》《水薄荷叙事诗》《彼得大帝的海鸥》《空间七殇》等篇章。杨炼的诗歌清新、浪漫而意味深长,极具艺术想象和冲击力。在NicerOdds的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上,杨炼榜上有名。
  • 方方研究资料

    方方研究资料

    《方方研究资料》是《中国新时期作家研究资料汇编》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图书主编为中国最权威文学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从1976年至今对作家的文学批评与研究成果中,遴选出能够代表各个阶段研究水准的论文近四十篇,从不同角度解读方方及其文学创作活动。
  • 绿色畅想

    绿色畅想

    《绿色畅想》为作家刘战英所著的散文集,本辑收录了刘战英的多部散文作品。
热门推荐
  • 狂拽王妃之摄政王

    狂拽王妃之摄政王

    前世杀人如麻的曼陀罗杀手秦雨墨,在杀光父母的仇人之后自杀,穿越到长相丑陋的秦府嫡女,等等,初次见面初吻被夺是怎么回事?他护她周全,她陪他当皇,这个天下,我与你一起!
  • 病娇伪学渣

    病娇伪学渣

    前世的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渣,被同学欺负,被老师侮辱,为父母责骂……患上了重度抑郁症。在腊月二十九自杀身亡,意外穿越回初二时期——一切都没有发生的时候。且看她,教训恶霸同学,赶走无良老师,教育无知父母,碾压自大同学,成为一代校园传奇。
  • 王妃肚子有宝物

    王妃肚子有宝物

    意想不到的是雪飞鎏不仅没吃胖,还把任笑尘给养成白白胖胖的猪八戒。三个面首痛苦流涕并同时夹击她,“快把风流倜傥的王爷还给奴家。”“好,本王妃全部还给你们,给你们王爷拼命减肥,我保证他不仅风流倜傥而且貌比潘安。”三个面首面面相觑,疑惑不解地问:“潘安是谁?”“他是天下第一美男。”“雪飞鎏,你又给本王带帽子,本王命你多吃饭,比本王还要肥。”“王爷,你又忘了,臣妾有磨镜之好,您哪来的帽帽可戴,现臣妾立马增肥。请看今日菜单,全清一色的青色配菜。”雪飞鎏拿着10米长的纸卷,在他们面前晃了晃,笑得极其狡诈。任笑尘和三个面首吓得僵硬成化石,瞳孔缩大,脸色臭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容斋随笔-容斋随笔(下)

    容斋随笔-容斋随笔(下)

    汉武帝外事四夷,出爵劝赏,凡将士有军功,无问贵贱,未有不封侯者。及昭帝时,大鸿胪田广明平益州夷,斩首捕虏三万,但赐爵关内侯。
  • 却魂

    却魂

    你相信这世间有鬼吗?我相信,但是它们不是鬼它们叫魂而我,就是却魂师。不要试图是动她,否则死。
  • 昊渊

    昊渊

    天渊大陆,万族林立,武道昌盛........郝渊,青木宗外门弟子,原本资质平庸,却在生死边缘觉醒前世记忆,而后偶得天渊神帝传承,从此开启无敌争霸之路,看他如何一步步踏上绝巅,堪破长生..........
  • 亿万富豪的人生思考

    亿万富豪的人生思考

    一天间从穷人变成顶级富豪,却一点也快乐不起来
  • 命运如果我能做主

    命运如果我能做主

    一群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感情,商业,人心复杂的交错交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