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83500000026

第26章 李渔的园林美学(4)

李渔论园林的审美个性

李渔论造园,不但注意到了园林艺术的创作客体,而且还特别重视园林艺术的创作主体。在《闲情偶寄》论述园林艺术的文字中,始终把造园家的主体创造活动放在主导地位。

李渔对创作主体的论述,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之一是竭力张扬造园家的艺术个性,用李渔的话来说就叫做“自出手眼”或“出自己裁”。这个思想在《居室部》“房舍第一”的下面这段话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充分:

……性又不喜雷同,好为矫异。常谓人之葺居治宅,与读书作文,同一致也。譬如治举业者,高则自出手眼,创为新异之篇。其极卑者,亦将读熟之文,移头换尾,损益字句,而后出之;从未有抄写全篇,而自名善用者也。乃至兴造一事,则必肖人之堂以为堂,窥人之户以立户,稍有不合,不以为得,而反以为耻。常见通侯贵戚,掷盈千累万之资,以治园圃,必先谕大匠曰,亭则法某人之制,榭则遵谁氏之规,勿使稍异。而操运斤之权者,至大厦告成,必骄语居功,谓其立户开窗,安廊置阁,事事皆仿名园,纤毫不谬。噫,陋矣。以构造园亭之胜事,上之不能自出手眼,如标新立异之文人,下之至不能换尾移头,学套腐为新之庸笔,尚嚣嚣以鸣得意,何其自处之卑哉!

所谓“自出手眼”和“出自己裁”,就是要求园林艺术创作必须见出造园家的“我”,必须明显地表现出造园家的艺术个性。

从一定意义上说,艺术即个性表现,无个性也即无艺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园林艺术当然也是如此。俄国学者李哈契夫在论及花园的民族风格和个人风格时,认为个人风格即艺术个性。他说:“有文艺复兴时代的花园,巴洛克花园,罗可可花园,古典主义花园,浪漫主义花园。在每一种伟大风格范围内有着自己的民族特性,而民族风格内部又表现出园艺家的个人风格(唐·埃维林在十七世纪末写道:‘有怎样的园艺家,就有怎样的花园’)。例如,有法兰西古典主义的花园(列诺特尔所建造的凡尔赛花园)。有荷兰巴洛克花园。”一座园林,就是造园者活生生的个性表现,所以说有怎样的园艺家就有怎样的花园。中国古代园林亦是这样,如白居易庐山草堂,表现出他崇尚自然朴实的个性特点,“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这与秦始皇阿房宫侈丽雕饰的镂金错采风格截然不同,亦与晋代富翁石崇所建河阳别业(即金谷涧别庐)柏木万株、江水绕屋的富丽铺排的风格迥异。再如,元代和尚维则所建“狮子林”(即今苏州“狮子林”),盘环曲折,丘壑蜿转,迷似回文,与维则本人“嗜奇”的个性密切相关。据《画禅寺碑记》:“郡城东狮子林古刹,元高僧维则所建。则性嗜奇,蓄湖石多作狻猊状。寺有卧云室、立云堂。前列奇峰怪石,突兀嵌空,俯仰万变。”任何一座成功的园林艺术创作,都必定表现出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计成为吴又予造园,为汪士衡造园,都是因匠心独运而受到人们的称赞。关于吴又予园的情况前已介绍,现在来看看郑元勋谈计成为他建造“影园”的情况:“……予卜筑城南,芦汀柳岸之间,仅广十笏,经无否略为区画,别具灵幽。予自负少解结构,质之无否,愧如拙鸠。”从郑元勋的感受可以看到计成造园构思独特,不同凡响。

崇尚艺术个性,这是中国古代各门艺术共同具有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地说。这条原则在绘画美学、诗词美学、小说美学、书法美学等部门中得到了较好的总结;而在园林美学中,却没有得到充分地阐发。李渔之前的造园专着《园冶》,只谈到“三分匠七分主人”的谚语,略加论说而未深入;其他涉及造园的着作如文震亨的《长物志》等,对此论述得也很不够。只有李渔的《闲情偶寄》,才从美学上对园林艺术的创作个性给予高度重视,予以充分阐发,成为贯穿其园林理论的中心思想之一。这不能不说是李渔对中国古代园林美学的一个贡献。对此我们应给予积极的评价,并珍视这份宝贵的园林美学遗产。

李渔论造园须“自出手眼”和“出自己裁”,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阐发的,即贵独创和去模拟。

先说去模拟。“自出手眼”和“出自己裁”的反面就是因袭和模拟。而因袭与模拟乃艺术创作之大敌,李渔深恶而痛绝之。在《词曲部》谈到戏剧创作问题时,李渔大声疾呼“脱窠臼”。在论述造园时,他又鲜明地贯彻了这一思想。从前面引文可以看到,李渔对造园艺术中那种因袭模拟的陋习,着力加以抨击、嘲笑,指出那种“肖人之堂以为堂,窥人之户以立户”、“亭则法某人之制,榭则遵谁氏之规”的现象“陋矣”!批评那种“立户开窗、安廊置阁,事事皆仿名园,纤毫不谬”的造园者,“何其自处之卑哉”!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样的作者就是完全丧失了自我,丧失了艺术个性。而假如丧失了自我,丧失了艺术个性,也就根本丧失了园林艺术。

反对因袭模拟,倡导张扬艺术个性,这是中国历代有作为的艺术家和有见识的美学家的共同主张。譬如,李白在《古风》中说,“丑女来笑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提出诗贵“清真”、“自然”的主张。这就是要求表现诗人自己率真的个性和自然的本质,反对丑女笑颦、邯郸学步。元好问在他的《论诗三十首》中叹惜“俯仰随人亦可怜”。至明代李贽、三袁等人。更是高举个性的旗帜,向复古、因袭、模拟的现象开刀。李贽所倡导的“童心”就是与因袭、模拟根本对立的。所谓“童心”,即真心、赤子之心。“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心是不可因袭、模拟的,是最富个性的。张扬童心即张扬个性。三袁中的袁宏道,提倡独抒性灵,也与因袭模拟水火不容。他在《与张幼于》一文中说:“见从己出,不曾依傍半个古人,所以他顶天立地,今人虽讥讪得,却是废他不得。不然粪里嚼查,顺口接屁,倚势欺良,如今苏州投靠家人一般,记得几个烂熟故事,便曰博识;用得几个见成字眼,亦曰骚人;计骗杜工部,囤扎李空同,一个八寸三分帽子,人人戴得。”这种讥讽和嘲笑够辛辣了!然而说得句句是理。任何艺术创作,的确不可因袭,不然“一个八寸三分帽子,人人戴得”,那还有什么艺术可言呢?李渔之反对因袭、模拟,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典艺术和古典美学的这种优良传统。

有人说,园林艺术同诗词、绘画、戏曲、书法等不同,其他艺术主要是个人劳作,当然具有更鲜明的个性特点;而园林之建造,虽全局或由主人规划,而实际操作者则为山匠梓人,因此更具有集体创作的特点,个人风格并不那么突出。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总地说来却不正确。园林作为艺术的一种,虽然须有设计者、施工者合作才能完成,但起主要作用的,是设计者,而不是工匠。因此园林必然主要表现出园林设计者的个人风格。计成说“三分匠七分主人”,正是强调主人的作用。他说的“主人”并非园林所有者,而是指园林的规划设计者。譬如,吴又予园,园主虽是吴又予,但主要规划设计者并不是吴又予,而是计成。计成是吴又予园的真正创作者,而吴又予不过是这座园林艺术的欣赏者、消费者。所以计成在说了“三分匠七分主人”这句谚语之后,即对“主人”作了如下解释:“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接着他又说这种“能主之人”的作用占了十分之九,而工匠的作用只占十分之一。李渔所说的“主人”,意思与计成相同,也是指园林规划设计者。如果为自己规划设计园林,像李渔自己建造“伊园”、“芥子园”、“层园”,自然表现出李渔个人的艺术风格;即使为别人造园,如李渔为贾胶侯造“半亩园”,虽然他也会听取园主的意见、要求,但也必然表现出作为“半亩园”规划设计者的李渔个人的艺术风格。

要表现艺术个性,就必然反对因袭、模拟。李渔说他“性不喜雷同,好为矫异”,就鲜明表现出他反对因袭、模拟的态度。所谓“自出手眼”、“出自己裁”,是与因袭、模拟、依傍等势不两立的。因袭,即是以他人之手眼为手眼,以他人之裁断为裁断,艺术创造的主体性丧失殆尽。要获得园林创作的成功,必须反对因袭,自出手眼。

“自出手眼”和“出自己裁”的正面就是独创。独创是艺术家的最可贵的品格。任何有出息的艺术家,都是用自己的双足走出前人所没有走过的路来,都要在艺术的天宇中创造出自己的星辰。一座园林的建造,也就是造园家所创造的一个新的天地,一个打着造园家自己的特殊印记的艺术世界。用李渔自己的话说,就是“一榱一桷,必令出自己裁”。

在一般人看来,园林和建筑似乎应该是最大众化的,总应适宜众人的口味;房屋作为居住的场所,也总应以众人的一般需要为尺度。这种看法至少是不全面的。园林、建筑有其实用的一面,就此而言,固然有众人统一的某种标准和尺度;但是,园林、建筑同时也是艺术品,而作为艺术品,就必然表现出建造者个人的独创性。尤其是中国的古典园林,大多是文人学士自我陶冶情性的场所,更见出个人的特点;同时,他们往往以绘画、诗、词的手法造园,使园林处处充满诗情画意,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意境。譬如明代大画家徐渭亲自建造的青藤书屋,就充分表现着徐渭个人的艺术独创性。青藤书屋坐落在绍兴前观巷大乘弄内,占地虽不多,但紧凑雅致、蕴含丰富。书屋分前后两室,两室各带一个小院。有人对它作了这样的描绘:前室有徐渭题匾“一尘不到”,匾下对联为“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从这匾和对联,人们立刻进入了徐渭所创造的独特的艺术气氛,而徐渭那种洁身自好、狂放不羁的形象也活现出来。该室东西北三面是粉墙,充分表现出一个“洁”字。南面是方格窗扇,与室外小院相通。小院仅深三米,其中水池山石、古木寒藤,又突出了一个“静”字。后室比前室稍大,室外也有一小院,卵石铺地,苔痕上阶,突出了一个“雅”字。书屋东侧为一庭院,小径迂回,竹木郁蓊,清幽宜人。总之,青藤书屋处处表现出徐渭个人的艺术趣味和独创性。

李渔自己的几座园林作品,如前所述也充分表现出李渔的趣味和个性,都是他艺术独创性的标志,是“自出手眼”、“出自己裁”的结果。

中国艺术历来崇尚独创,中国美学也大力倡导独创。如陆机所说“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姜夔所说“一家之语,自有一家之风味”;徐渭所说“出于己之所自得,而不窃于人之所尝言”;袁宏道所说“独抒灵性”,“不依傍半个古人”;金圣叹所说“胸中必有别才,眉下必有别眼”。李渔继承这一优秀传统,视独创为艺术生命之所在。就戏剧美学而言,他提出贵在“尖新”;就园林创造来说,他不但指出园林的总体构思、设计须独出心裁,而且强调即使一榱一桷,也要自出手眼。

譬如,“顶格”(天花板)的设计,李渔就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花样。在“置顶格”(今房子装修中所谓“吊顶”)条中,他谈到自己对天花板的具体设计:“予为新制,以顶格为斗笠之形,可方可圆,四面皆下,而独高其中。且无多费,仍是平格之板料,但令工匠画定尺寸,旋而去之。如作圆形,则中间旋下一段,是弃物矣,即用弃物作顶,升之于上,只增周围一段竖板,长仅尺许,少则一层,多则二层,随人所好。方者亦然。造成之后,若糊以纸,又可于竖板之上裱贴字画,圆者类手卷,方者类册叶,简而文,新而妥。”童雟教授对李渔的这一独创性的设计给予高度评价,他在《江南园林志》中曾谈到李渔“乃以顶格作斗笠之形,四面皆下,独高其中。今此例之最佳者,当推南浔小莲庄中之静香诗堀”。可见李渔这一独创性的顶格设计对后世之影响。

再譬如,窗棂的设计也表现出李渔的独创性。他创造出的“纵横格”、“欹斜格”、“屈曲体”等各种窗棂,并绘图示意。特别是“屈曲体”之“桃花浪”或“浪里梅”,更富新意。在图旁有一段文字说明:“此格最坚,而又省费,名桃花浪,又名浪里梅。曲木另造,花另造。俟曲木入柱投笋后,始以花塞空处。上下着钉,借此联络,虽有大力挠之,不能动矣。花之内外,宜作两种,一作桃,一作梅,所云桃花浪、浪里梅是也。浪色亦忌雷同,或蓝或绿。否则同是一色,而以深浅别之,使人一转足之间,景色判然。”真可谓独出心裁。

此外,墙的设计,也富有独创性。“界墙”之建造。“莫妙于乱石累成”。“女墙”原是城上小墙。园林中之女墙,“上嵌花或露孔,使内外得以相视”,起泄景或联景的作用。对女墙,李渔也有独特设计:“予谓自顶及脚,皆砌花纹,不惟极险,亦且大费人工。其所以洞彻内外者,不过使代琉璃屏,欲人窥见室家之好耳。止于人眼所瞩之处,空二三尺,使作奇巧花纹,其高乎此,及卑乎此者,仍照常实砌,则为费不多,而又永无误触致崩之患。”最有意思的是“厅壁”的设计:“厅壁不宜太素,亦忌太华。名人尺幅,自不可少,但须浓淡得宜,错综有致。予谓裱轴不如实贴。轴虑风起动摇,损伤名迹。实贴则无是患,且觉大小咸宜也。实贴又不如实画。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州,自是高人韵事。予斋头偶仿此制,而又变幻其形,良朋至止,无不耳目一新,低徊留连不能去者。因予性嗜鸟禽,而又最恶樊笼,二事难全。终年搜索枯肠,一悟遂成良法。乃于厅旁四壁,倩四名手,尽写着色花树,而绕以云烟。即以所爱禽鸟,蓄于虬枝老干之上。画止空迹,鸟有实形。如何可蓄?曰,不难。蓄之须自鹦鹉始。从来蓄鹦鹉者,必用铜架。即以铜架去其三面,止存立脚之一条,并饮水啄粟之两管。先于所画松枝之上,穴一小小壁孔,后以架鹦鹉者,插入其中,务使极固,庶往来跳跃,不致动摇。松为着色之松,鸟亦有色之鸟,互相映发,有如一笔写成。良朋至止,仰观壁画,忽见枝头鸟动,叶底翎张,无不色变神飞,诧为仙笔。乃惊疑未定,又复载飞载鸣,似欲翱翔而下矣。谛观熟视,方知个里情形,有不抵掌叫绝,而称巧夺天工者乎!”李渔对厅壁的设计,的确独出心裁。当然,这里也应注意,不是任何独出心裁的东西,都是好的。其实,李渔厅壁蓄鹦鹉的设计,是否完美就值得讨论。至少有雕琢之嫌。然而,讲究独创,毕竟是创造园林美必不可少的。

同类推荐
  • 换种方式看世界

    换种方式看世界

    《换种方式看世界》讲述了知名盲人教授杨佳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故事。其15岁读完高一就考上大学,19岁成为大学讲师,24岁成为中科院研究生院最年轻的讲师,29岁因眼疾失明,丈夫又带着女儿远走他乡,从此杳无音信。面对双重打击,杨佳选择了坚强,在37岁时考入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成为哈佛大学有史以来唯一一位来自国外的盲人学生。随后,她又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改写了全国政协的历史。2009年,杨佳当选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委员会副主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 2013年散文排行榜

    2013年散文排行榜

    梳理总结了2013年我国散文创作的实绩,中国散文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三十几篇散文佳作,编著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拣金,把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性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2013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是一本散文作品合集。
  • 写在岁月一隅

    写在岁月一隅

    本书用一颗平常的心,描绘平凡琐事,叙写主人公王强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在六十年间,王强从牙牙学语的幼儿长至花甲,其中有十年的乡村生活、十四年的读书经历以及近四十年的工厂生涯。每每回想起经岁月沉淀的往事碎片,他既有感慨、懊悔,也有欣慰。过去的已经过去,断不可成为包袱,却也着实不该忘记,唯温故才可知新矣。
  • 杯中窥人

    杯中窥人

    亲近杂文还因为宁夏杂文学会的领导者为杂文作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近年来,宁夏的杂文界颇为活跃,先后出版了杂文学会会员文集《美丽的谎言也是谎言》《杂文:宁夏十人集》《思想的地桩————宁夏杂文新人作品选》“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连续举办了七届宁夏杂文大赛,还通过召开杂文创作研讨会、举办博客博文大赛、组织会员外出采风等一系列活动,壮大了杂文队伍,繁荣了杂文创作。有人说,杂文创作是在针尖上跳舞,但宁夏杂文作者是幸运的,大家能够在一个大舞台上一展技艺,踏踏实实地进行杂文写作。亲近杂文吧,它会让你骨中有钙,血里有盐。
  • 无声的群落:续编(上卷)

    无声的群落:续编(上卷)

    这本书里的一百余篇文章,介绍的是一段至今“一半烟遮、一半云埋”的历史,作者大多是1964年和1965年下乡的知识青年。四十多年前,他们告别父母,离开北京、上海、重庆、沈阳、武汉、成都、长沙、杭州、西安、贵阳、广州等大城市和一些中小城市,到农村和边疆安家落户。在这些饱蘸着心血的文章里,作者如实地讲述了他们上山下乡的经历,记载了他们在那些动荡的年代里的观察和感受,留下了他们对社会和人生的诚实的思考。
热门推荐
  • 万象道

    万象道

    一次突然的意外,让他穿越到了一个崭新的大陆;一本古朴的心经,揭露了一场洪荒时期的惊天阴谋;一场瞒过万千神魔的大骗局,造就了一条可歌可泣的踏天之路。戟动穹窿,血海荡长歌,夺舍天地造化,诛神灭仙屠万魔。剑指天下,青丝舍凡尘,不负君卿韶华,青灯古佛了余生。
  • 为寨而来,为歌而来:天堂不过黔东南

    为寨而来,为歌而来:天堂不过黔东南

    本书是作者旅行黔东南的游记,通过苗乡侗寨、在路上、遇见这三部分内容与读者分享了自己探访黔东南的见闻与感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万雷之祖

    万雷之祖

    雷祖出,双源现,引得八方震!握龙尺,斩五帝,盛洲战三皇!掌雷源,称雷祖,灭魔皇!!!九天盛洲,三千圣境,直指天地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怪兽君主

    怪兽君主

    岚潇旅游时被基多拉一掌拍死,什么鬼?我竟然重生了!这一世我一定报仇!
  • 若如初见之梦魇

    若如初见之梦魇

    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 一一零一

    一一零一

    多少次透过窗外,多少回走出屋子。回忆如潮水滚滚袭来,过往云烟,隐隐约约。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间装满回忆的屋子,每个人眼里都有一轮皎洁明亮的银盘。记忆中的那串号码,那扇房门,那没来得及说出的再见,那没机会呤唱的告别,随着时间流逝,跟我们说着不再见!
  • 陈情令之梅花雨露

    陈情令之梅花雨露

    活在现代的夏琳觉得自己没意思,故意找理由在哥哥的帮助下穿越到《陈情令》世界,刚穿越救下他遗憾的薛洋,不辛失忆。但她还是在没有记忆下完成有意思的一场使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