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85600000006

第6章 蒋氏名门家族之谜(2)

在丁玲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童年印象中,除了上述那些难以磨灭的印象之外,还有在她童年心灵上直接留下的创伤。不足4岁的丁玲就目睹父亲死时躺着的棺木,3朵棉球的孝帽,这些都使她感到死亡的恐怖。丁玲回忆说:

在我最早的记忆中,我最害怕的是我国传统的、前头吊着3朵棉花球的孝帽。我戴这样的孝帽的时候是3岁半,因为我父亲死了。家里人把我抱起来,给我穿上孝衣,戴上孝帽,那白色颤动的棉花球,就像是成团成团白色的眼泪在往下抛。因而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他们给我戴好那帽子后,就把我放到堂屋里。堂屋的墙壁上都挂着写满了字的白布,那就是孝联,也就是挽联。可我不懂,只看到白布上乱七八糟地画了很多东西。我的母亲也穿着一身粗麻布衣服,跪在一个长的黑盒子的后面;家里人把我放在母亲的身边。于是,我就放声大哭。我不是哭我的命运,我那时根本不会理解到这是我一生命运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我的命运就要和过去完全不同了。我觉得,我只是因那气氛而哭。后来,人们就把我抱开了。但那个印象,对我是深刻的,几十年后都不能忘记。

白花、灵堂、死亡、噩梦,给童年的丁玲太多太深的印象,以致她在走上人生道路的时候,在创作的时候,对死亡特别敏感,体验也特别深刻。

丁玲在《死之歌》中写到她一生见过的和未见的死。如未见过面的表哥之死和那个抱着表哥的灵牌结婚的表嫂的死,向警予的死,胡也频的死。她还写到自己身处魍魉世界,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到南京,落在魔掌里,蒙受敌人卑贱下流的谎言的折磨,上吊自杀而又未死的痛苦感觉。此后,在风雪漫天的北大荒,在北京的秦城监狱,都想过这个问题。1985年在两度住院、生命垂危之际,死亡的感觉再次袭来,她因此写下了《死之歌》。

值得注意的是,丁玲在写到自己对生与死的感觉和体验时是十分深刻人微的。譬如写胡也频死时她的感觉体验是:“这给予我的悲痛是不能想象的,没有经验过来的人是不容易想象的,那真像是千万把铁爪在抓你的心,揉搓你的灵魂,撕裂你的血肉。”

“死亡”,本来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之一,童年对死亡就有着最初印象、后来又长期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丁玲对死亡就有着特殊的敏感,并自然而然地会在她的笔端流露出来。这样,死亡的感觉、死亡的体验、生命的意识,便成为她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由此成为她文学创作风格的一个方面。

童年的印象太具有决定意义了。丁玲说:“整个幼年,我就是跟着在死的边缘上挣扎的母亲生活的。在我很小的时候,对死就有这样的敏感。我常常要想着别人,替别人想,我不能忘记一些悲伤的往事。”(丁玲:《死之歌》,《丁玲文集》,第8卷,第383页,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她又说,“我小的时候,是一个好哭的人,常常要想到别人的生死,好像这些都和自己的生命纠结在一起似的。”(丁玲:《死之歌》,《丁玲文集》,第8卷,第385页,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丁玲不幸言中了,以后“死亡”一直和她的生命纠结在一起,并不断地在她那荒冷的记忆中加上血的战栗。

母亲——文化的一片沃土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最初给丁玲影响的,自然是她的父母。虽说丁父是个挥金如土的败家子,且又是一生不曾做过实际工作的公子哥儿,但他人很聪明,也有才气,年轻时中了秀才,而且善良。在丁玲的印象中,他是一个行医散药、造福乡里的仁慈好人。丁玲回忆说:“他生了两场大病以后,中医不能成功地诊治他,于是他读中国的医书,得了不少中国医术的知识。穷亲戚常来把这种问题请教他,甚至深夜唤他醒来。他不以金钱为意,常布施给穷人。因为他的慷慨,后来在一次因水灾而发生盗劫和一般骚扰的时期中,许多人家被抢,我父亲的家里可没给碰过。”(见韦尔斯:《续西行漫记》,上海,上海复社(中文版),1939年版。)可见,父亲在这个4岁孩童的印象中是个乐善好施的好人,洒脱大方的男子。不过他毕竟死得太早。而母亲,在丁玲童年的印象中,更具有决定的意义,而且还可以说,那是哺育丁玲的一片文化的沃土。在丁玲幼小的心灵中,母亲早已播下了文化的种子。

1878年,丁母出生于湖南武陵(今常德)。姓余,闺名曼贞,丈夫死后改名胜眉,改字慕唐,因她羡慕唐朝的武则天时代,女人也可以考官做事,故取此名。

常德位于沅水下游,洞庭湖之滨,古代称为武陵,这就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那个美丽迷人的地方。它东临洞庭湖,西凭武陵山脉,沅水和澧水流贯其问,屈原足迹遍及沅水流域,著名的《九歌》便创作于此。屈原投江后,这里便建立了“招屈亭”,以纪念这位忧国爱民的伟大诗人。据说,汉代大辞赋家司马相如被此地美丽风光所迷醉,在澧水上立马停弦,因而至今澧水上有个老渡口,叫“停弦渡”。武陵不但风景秀丽迷人,而且文化意蕴深厚。同时,武陵又是湘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也是一个军事重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武陵古称四塞之国。梁山、德山、平山称鼎足三城,形势险要。

丁玲的外祖父家住杨家牌坊,在当时是个绅士区。他是一个宿儒,后官至太守,曾任云南大理、普洱、楚雄知府。据丁玲回忆,她的外祖父家大门上有一块“余太守第”的门匾,非常气派,房子大得很,是个大“印子屋”,三四进,后面有花园,有藏书楼,大理石桌椅、茶几,一套又一套……

说起丁玲母亲闺名曼贞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据说丁玲外祖母怀她的母亲时,“因梦游古刹,于佛坐前拾曼陀花,顷刻变幻,似梅非梅而醒,故名之日曼贞,号似梅,以示不忘。”(《丁玲母亲自述》,《丁玲研究》,第3页,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余太守52岁得此幼女,甚为珍爱,由于她体弱多病,因而家庭对她也不太施以严格的封建规范,而让她与兄弟们一起读书,看小说,写诗,作画,吹箫,下棋。她与蒋浴岚结合,完全是其母酒后戏言所致。1879年春,曼贞还不到1岁,其母与同乡蒋家同饮酒,酒后戏言,竞将幼女许给蒋家三公子蒋浴岚,曼贞父亲不以为然,说:“吾家清寒士族,攀此富贵家子,悉他日若何?恐误我爱女。母说既已许诺,不便翻悔。”

这样,一句戏言就定了两人的终身大事。

1897年,曼贞20岁与蒋浴岚结婚后,经常为丈夫的无所作为而感到惆怅,又看不惯他的挥霍浪费。因此,常常回娘家,而对于夫家经济、礼节诸多琐事则不太过问。

1907年,丈夫猝然去世,家庭的累累债务,亲戚本家的落井下石,将这位年轻的寡妇几乎压垮了。但是,她毅然决然冲出这个封建家庭,走上了一条新的自力更生的道路。

本来,按封建伦理规范,“夫死从子”,丁母在丈夫死时,有一遗腹子,那么应该按老规律,守着几亩薄田,一间老屋,安分守己,把儿子养育成人,替蒋家续香火。这是中国封建时代所有的寡妇们必走之道。但是,曼贞毅然冲破了这个封建的樊篱。1909年,她带着两个小女儿回到娘家,住在丁玲三舅家中,过着寄人篱下的凄苦生活。那是辛亥革命前夜,维新思想日趋高涨,恰逢城里在办女学堂,于是丁母拐着一双小脚去上学,进了师范班。而女儿也和她一起,进了幼稚园,母女同校,一时轰动武陵城。

学习对于一个拖儿带女的妇女尚且很不容易,更何况曼贞还裹着一双小脚?家务和孩子拖累了她,她就起早贪黑的学习,有些小姐少奶奶因怕累怕苦,读了几天书便告退了,而曼贞却连迟到也没有过。为了把脚放大,她解开裹脚布,把脚放在水里泡,慢慢的泡大了,一个月甚至一二十天便要换一双鞋。她苦苦地挣扎着,忍受着刺心的疼痛。坚强的意志产生了巨大的力量,曼贞终于闯过了难关。

女师结业后,她走上教育岗位,曾任桃源县立女校职员,创办常德公立育德女校,担任平民工读女校校长、妇女俭德会附属小学校长等职。提到办妇女俭德会附属小学,丁母做出的牺牲是人人敬佩的。因为这个小学的前任校长不负责任,学生不到校,教员退约,学校即将垮台。丁母本有一份待遇较好的工作,她在临澧县立高小当管理员,月薪较高,而俭德女校是没有月薪的,全属尽义务的工作。然而,丁母还是去了,而且干得很好。她经常进行家访,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将生病的学生接到学校,亲自为她们煨汤熬药,在学生和家长中很有威信。幼小的丁玲心目中的母亲是一位乐于助人、勇于为事业无私奉献的人。

丁母热心妇女解放事业,在妇女界中的声望是很高的。1922年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委成立时,她被推举为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长。

丁玲在《我母亲的生平》一文中曾说:

“母亲一生的奋斗,对我也是最好的教育,她是一个坚强、热情、吃苦、勤奋、努力而又豁达的妇女,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留下一部60年的回忆录和几十首诗,是我保存在箱屉中的宝贵财产。”

丁玲有幸,她拥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并且幸运地得到母亲文化养分的滋养,她从母亲身上,看到了坚毅,看到了自立、自强、自信、自尊。毋庸置疑,丁玲那坚忍不拔的意志,是母亲遗传给她的文化基因,母亲把乐观、坚韧、百折不回的因子注入了她的精神气质之中。

同类推荐
  • 罗斯福尼克松

    罗斯福尼克松

    本书生动记述了两位政治家的家庭背景、童年生活、艰辛的求学历程、充实的大学生活、宽广的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重点探究了他们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更多的描述了他们成功之前的历史,是值得一读的励志类读物。
  • 郑成功

    郑成功

    本书是一部描写郑成功辉煌人生的传记小说。它刻画了民族英雄郑成功这位特殊历史人物形象,反映了明清两个朝代的政权更迭和纷繁复杂的时代风云。
  • 毛泽东与蒋介石

    毛泽东与蒋介石

    本书作者运用比较政治学的手法,对毛泽东与蒋介石以平视的角度看待,不断将他们进行比较,比较他们的思想,比较他们的功过。从他们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识,比较到七十年代他们相继去世。
  •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亚里士多德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无人可比。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
  • 索罗斯传

    索罗斯传

    书中描述了索罗斯的思想对2004年美国大选的作用,他在2006年《纽约时报》上对驻伊拉克美军最高指挥官裴卓斯中将的抨击,以及他对慈善和政治活动的宏大计划。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家,同时也是自由政治活动的代表人物,乔治索罗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吸引人、最具极端性的人物。他最初的声誉来自他非凡的投资才能,而最近十几年,索罗斯开始关注国际政治领域。这是一本对投资大师的思想进行深入探讨的作品。
热门推荐
  • 即使在异世界也要活得风生水起

    即使在异世界也要活得风生水起

    一场意外,迫使男主重生到异世界,并展开在异世界的生存冒险。
  • 招魂师

    招魂师

    我无性怀孕,产下鬼胎。一个风水师说我是招鬼体质。正当我惊慌失措时,却发现天生适合当招魂师……
  • 御霸圣体

    御霸圣体

    本是天才,却遭受元神封印,丹田破碎;成为他人眼中的废物。但是,天才永远是天才。我能从娘胎里出来就是练气三层,就算是废物又如何。丹田破碎,我有悍霸功法,用身体代替丹田,储存更多的法力。我是炼丹师,金丹之时,我用洗髓丹,重新凝造丹田。强悍的身体,庞大的丹田,命中铸造我拥有悍霸圣体!
  • 探究式科普丛书-探索宇宙的助跑器:火箭

    探究式科普丛书-探索宇宙的助跑器:火箭

    本书引人入胜地描述了与太空科技有关的历史事件以及重要的科学原理。通过阅读本书,希望广大青少年朋友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航空航天知识。
  • 独宠:首席军医王妃

    独宠:首席军医王妃

    她,国际首席军医,医术、毒术堪称第一,一朝穿越,首席军医的称号还能不能戴?大婚前夕,竟满身吻痕躺在青楼门口,失身?退婚?呵呵,好玩!傻子?连皇城第一才女都自愧不如是傻子?皇城第一废物?瞬间解决十几个武者是废物?武林高手?她有随身系统还怕你?一天,霸气冷漠腹黑七王爷看着手上的东西问道:“娘子,这是什么?”她不语,暗腹:她要不要一枪蹦了他?看首席军医如何华丽变身,只是,这二货王爷怎么还跟着她?
  • 召唤神主

    召唤神主

    大道三千,余有轮回,.既有召唤生命之灵,皆有逆天之麟,拥有苍天宿命,成就主神万世!!!
  • 天谕道

    天谕道

    全新的大陆全新的元素,在这里一切真实存在自然界的物质都能成为灵力元素,同样的强者为尊,不一样的成长之路,亲情、爱情、友情让他一步一步走向强大,这里没有绝对的正义也没有绝对的邪恶,正邪善恶往往就在众生一念之间。
  • 三国之舞群英

    三国之舞群英

    追溯千年,生于乱世,想当个富家翁笑看这乱世潮起潮流……本无意心向权位,奈何尊位逼我来。为了生存,苦逼的八零后无限泪奔奋斗。且看刘轩在这皓月争辉的三国时代当中,智斗群雄,笑舞群英...飘起一幕金戈铁马,恩怨情仇,铁血柔情的故事——
  • 再见他时微笑依旧

    再见他时微笑依旧

    如果说我和莫离的相爱只是一个巧合为何我还迟迟不放如果说肖宇和我注定是冤家为何我还犹豫不决这是一本腹黑毒舌,打得小三,追的流氓的轻松白领喜剧青葱年代,花样年华。再遇他是,微笑依旧
  • 可叹世间一张钱

    可叹世间一张钱

    钱,一个谁都喜欢的东西,但是真的说起来钱只是一个一般等价交换物而已,但是世间已经被钱绑架了。一个平平常常的年轻人突然间拥有了钱,很多钱,多到想不到的钱,他开心,他兴奋,蓦然回首他发现他的人生好像少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