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26500000069

第69章 董仲舒(2)

“三才”理论中,“人”与“天”和“地”是并列的。“人”不是自然的奴隶,也不是自然的主宰,他只是其中的一个参与者。人和自然相互协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天地万物都是和谐统一的。

人具有独立性,又是“三才“中的一部分,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还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三才”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也不否定人的地位和作用。“天人相参”、“天人和协”在这种自然的关系下,要比“天人合一”更加积极与全面。

“天”自古被认为是神,是宇宙的秩序;“道”是自然的秩序。在这二种秩序中,人被看作是生命的最高形式,人生来就是来协助“天”和“地”的。所以说,人与天、地三位一体,三者符合相互的规律,也保持一致。

天、地、人三者合为一体,缺一不可,构成了万物生化之根本。这一观点即已表明了天地人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就是他们之间的规律。“三者皆亡,则民如麋鹿,各从其欲,家自为俗,父不能使子,君不能使臣,虽有城郭,名曰虚邑,如此,其君枕枕而僵,莫之危而自危,莫之丧而自亡,是谓自然之罚。自然之罚至,裹袭石室,分障险阻,犹不能逃之也。”如果破坏它们之间的规律,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这种惩罚十分严厉,一旦来临就无法逃避。董仲舒强调,君王作为一国之主,对破坏天地人的生态平衡负有最大的责任。”

他提出“自然之罚”的观点后,还提出了“自然之赏”的观点。“三者皆奉,则民如子弟,不敢自专,邦如父母,不待恩而爱,不须严而使,虽野居露宿,厚于宫室,如是者,其君安枕而卧,莫之助而自强,莫之绥而自安,是谓自然之赏。自然之赏至,虽退让委国而去,百姓襁负其子,随而君之,君亦不得离也。故以德为国者,甘于饴蜜,固于胶漆,是以圣贤勉而崇本,而不敢失也。”

君王以德治国就会得到自然的赏赐,“以德治国”正是他对天地伦理观的运用。“德”,“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同而通理,动而相益,顺而相受,谓之德道。”天与人之间互相联系合为一体,天人相同、道理相通,行动而相互补益,顺应而相互承受,这就叫道德。

对“道德”的定义,包含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观点中人与自然伦理道德的思想,即伦理关系不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亦发生在人与自然之间。生态伦理学得以成立的前提是人与自然存在伦理道德关系。董仲舒的生态道德观相对来说是比较粗糙。汉武帝建元“六年春二月乙未,辽东高庙灾,夏四月壬子,高园便殿火”他用天地伦理学来探讨这一天人感应现象,结果受人陷害而被役入监狱,差点丢掉性命。从此,他便再也不谈论天人灾异的问题了。

鸟兽昆虫莫不爱

儒家学说主张,由爱人生发出来的对万物之爱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仁义法》中说:真挚地爱护人民,以至于对鸟兽昆虫都去爱护的,不爱护,怎么能说是仁呢?仁就是爱人的名称。他还强调爱物思想。他说:广泛地爱护一切生物,才能表现出仁爱来。这与天地伦理道德思想是紧密相连的。

他提出了一套“五行顺逆”的方案加以解释如何爱护万物。在《春秋繁露·五行顺逆》中分析到:

“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劝农事,无夺民时……恩及草木,则树木华美而朱草生;恩及鳞虫,则鱼大为,鱣鲸不见群龙下。如人君出入不时……事多发役,以夺民时……则茂木枯槁……

火者夏,成长……恩及于火,则火顺人而甘露降;恩及羽虫,则飞鸟大为,黄鹄出见,凤凰翔。如人君惑于谗邪……咎及羽虫,则蜚鸟不为……

土者夏中,成熟百种……恩及于土,则五谷成而嘉禾兴;恩及倮虫,则百姓亲附,……如人君好淫佚……咎及于土,则五谷不成……咎及倮虫,倮虫不为……

金者秋,杀气之始也……恩及于金石,则凉风出;恩及于毛虫,则走兽大为……咎及于金,则铸化凝滞,冻坚不成,四面张网,焚林而猎;咎及毛虫,则走兽不为,白虎妄搏,麒麟远去。

水者冬,藏至阴也。……恩及于水,则醴泉出;恩及于介虫,则鼋鼍大为,灵龟出……咎及于水,雾气冥冥,必有大水,水为民害;咎及介虫,则龟深藏……”

春天万物复苏,必须在这个时候重视农业耕作,鼓励农民抓紧时间耕作,不要耽误农民播种的时机;把恩惠施及到草木身上,勤于管理施肥,草木才会长得华美;把恩惠施及到鳞甲类动物身上,精心护养,鱼儿才会旺盛地繁殖……其中董仲舒强调作为一国之君要为民作着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搞好农业生产。他所说的“五行顺逆”就是要保护生态,同时也要以德治国,其政治意义是明显的。天人感应说,就是以“正刑与德”推行以德治国的思想。

“变天地之位,正阴阳之序,直行其道而不忘其难,义之至也。”意为:把天地颠倒的位置变换回来,把阴阳混乱了的秩序纠正过来,正直地推行天地自然之道,而不畏惧任何困难,这是道义的最高表现。保护生态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变正直行、不忘其难,这就是最高道义的要求。

此外,他还提倡节俭的生态伦理思想,主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他把自然资源分为“可食”资源和“不可食”资源,主张对“可食”资源“益食之”,以达到“天为之利人”;对“不可食”资源要“益蓄之”。天地自然的运行本身是完美的,既给人类提供了“可食”资源,又给人类提供了“不可食”资源,所以人类应爱护好自然,保持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

人性论

董仲舒的人性论建立在“天人”哲学的基础上,主张人有善质而未能善,把教化的权力转移到统治者手中。他综合前人智慧,从天道到人性,再到伦理道德,就形成了他的人性论哲学。

他主张由“天道”论人事,人事在于“天”,并崇尚元、始。崇尚“天”,君王也应当听从“天意”的安排;主张尊阳卑阴,尊性卑情,弘扬重德轻刑。人性以性未能全善,性情相与为一瞑,待教而后成,斥孟子性善说。主张中民之性,排除圣人、斗筲者于性名之外,重王者化民之教,加强王者是万民的责任;他还在荀子、告子论性的基础上提出气质、才质之性的说法。

“性三品”

董仲舒的“阳尊阴卑”论目的是为其提倡“德治”的政治主张。他继承了孔、孟的先秦儒家思想。他提出的“性三品”理论是对“性善论”和“性恶论”的一种中合,并通过他来巩固封建社会等级制思想,而这种思想就为人性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他看来,人性是仁,而人情是贪。仁性是天的阳的体现,贪情是天的阴的体现。所以,他说:“吾以心之名,得人之诚。人之诚,有贪有仁。仁贪之气,两在于身。身之名取诸天。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两,有贪仁之性。……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即天与人相通。根据这一观点,他指出,“天有阴阳禁,身有情欲栣,与天道一也。是以阴之行不得干春夏,而月之魄常厌于日光,乍全乍伤。天之禁阴如此,安得不损其欲而辍其情以应天?”天禁阴,人应当禁其情欲。

“必知天性不乘于教,终不能栣”禁情欲就要靠道德的教化。人生来就具有的本质,就是生的本质,人性不被教化,又怎么能成为善,善就像米,性就像禾苗,禾苗虽然能长出米,但禾却不是米。人性虽出于善,但人性却不能称为善。“米与善,人之继天而成于外也,非在天所为之内也”。万民之性,其本质未被发现,就像人闭上眼睛睡觉一样,教化之后就是善。当还没发现的时候,就称为有善的体现,但还不能称为善。在他看来,人性“为善”,是要经过君王的教化才能为“善”。“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善,教训之所然也,非质朴之所能至也,故不谓性”。反之,“谓性已善,不几于无教而如其自然!又不顺于为政之道矣”。

情欲极少的“圣人之性”;情欲极多的“斗筲之性”;仁贪居中的是“中民之性”。他说:“今按圣人言中,本无性善名,而有‘善人吾不得见’之矣。使万民之性皆已能善,善之者何为不见也?观孔子言此之意,以为善甚难当。而孟子以为万性皆能当之,过矣。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中民之性如茧如卵。卵待覆二十日而后能为雏,茧待缲以涫汤而后能为丝,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

董仲舒提出的“性三品”中,“圣人之性”和“斗筲之性”都“不可以名性”,只有“中民之性”才可以“名性”。他强调“王”具有“圣人之性”,应当在万民之上,万民就只有“中民之性”,是可以被教化的,而“斗筲之性”就是小人的本质,也是天生所具有的。“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无其质,则王教不能化;无其王教,则质朴不能善”。“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从上所述,董仲舒的政治意图就是宣扬其神学化的人性论,其目的是巩固封建制社会的中央集权。

性非教化不成

人性论是董仲舒为论述教育的作用所提出的理论依据,他综合了性善论和性恶论,提出了人性有善也有恶。他将人性定为是天生就具有的,并依据阴阳五行,将人性分为阳的仁义之性和阴的贪利之情。

人性中存在着二种对立,即可发展为善的善端和可发展为恶的情欲。“性非教化不成”的观点强调了其比性善论和性恶论更具长处和复杂性。

他的“性三品”说,表明了他对教育的作用的重视程度。这种决定论,必然会忽略被教育者个体的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对于教育治国的作用,则是采用旧的儒家思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路,即以德教取代刑罚。但他认为刑罚是“内法外儒”的统治所不可少的,所以并不能完全放弃刑罚的作用。他教育人民要“耻犯其上”,把君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他就把教育的作用也集中到的政治问题上来了。他强调伦理,崇尚政治伦理的政治作用,所以在教育和政治间,他更倾向于后者。

董仲舒用“以仁安人”、以义正我”的观点,重新定义了“仁”和“义”的两个伦理概念。“正我”才能“安人”所以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义”。他认为,人民应该重义轻利,但也承认了“利的地位。“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他的非功利的价值观,提倡重“义”轻“利”的道德准则。他去除了先秦儒家“先富后教”的思想,形成了他以德育为中心,以道德为重心的封建制教育的思想。

“仁德”指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具有的理性的洞察力和判断能力就是“智德”,他说,“其知利害早,物动而知其化,事兴而知其归,见始而知其终”。这个思想要求“智”要做到“其动中伦,其言当物”。他认为,“近乎仁”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急乎智”是达成目标的方法。他还认为,德与智是相济相成的;“仁而不智”和“智而不仁”都具有片面性;智育是要为德育而服务,这也是处理德与智关系的三个要点。

他强调教育的德育内容为“三纲五常”。“三纲指:君臣纲,父子纲,夫妻纲。这是社会道德的准绳;“五常”就是指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在中国一直沿用几千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模式。在这种框架中,没有了“天赋人”的平等观念,也没有了“民贵君轻”的重民思想。

性待教而为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所采纳,所以儒家思想成为汉代的基本国策,也就开始了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教育。人性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所以人性也就成为了人们所谈论的议题。

同类推荐
  •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王大珩传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王大珩传

    一百多年前,西方的一位战略家就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学,也就输掉了未来。王大珩从来就有他独特而深刻的思维,面对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位,他放弃了继续深造,选择了光学玻璃制造与研究。回国后,一句“馆长就馆长,只要能做事就成”,他挑起了仪器馆的大梁,工作很快就有了起色。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常把这句话常挂在嘴边:没东西就找王大珩要去!1958年,长春光机所以研制高精光学仪器和光学玻璃的“八大件一个汤”而闻名全国科技界。“原子弹、导弹中的光学设备一定要让长春光机所来做!”钱学森的这句话一锤定音。晚年的王大珩以一位战略科学家的眼光与智慧,成为倡导中国的“863”计划第一人。
  • 中国古代科学家故事

    中国古代科学家故事

    刘殿学为青少年朋友撰写的古代科技故事,在生动的故事里再现了古代人民开拓创新精神,作者特别从数学、医学、地质学、机械学等各领域里选出代表性人物如祖冲之、孙思邈、郦道元等人物故事。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弗洛伊德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精神分析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产生的一种以研究无意识心理现象为出发点和核心的心理学说。
  •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原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少年的玛丽,虽然家境贫寒,但十分好学,16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华沙女子中学,并获得金质奖章。但那时的波兰,已被俄、普、奥三国瓜分,波兰女子没有上大学的权利。家境贫困,又无力到国外求学,因此只好到乡下当了5年家庭教师。在此期间,她省吃节用,积了一点钱准备到国外求学。1891年的冬天,这个年轻波兰女青年只身踏上了去巴黎的旅途。虽然这时天气很冷,但这位女青年的胸中,蕴含着一股渴望的烈火,因为,她马上要到著名的巴黎大学学习,这是她多年梦寐以求和为之奋斗的理想。现在,她的理想就要变为现实,怎么能不激动呢!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上)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上)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热门推荐
  • 他不是白月光

    他不是白月光

    她以为他是她的光,没想到却是深渊,没有希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嫁给谁都幸福

    嫁给谁都幸福

    放弃找个完美情人,接受“及格先生”无论如何,用力、用力、用全力来爱自己,当婚姻变成“众人之事”,要学会沟通,加点温柔,.如果感情世界变得太拥挤,要记得:保持冷静、运用理智幸福人生,除了努力进攻,还要小心防守,不要随意犯规。
  • 富爸爸财商培养——股票价值评估

    富爸爸财商培养——股票价值评估

    本套丛书共分20册,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从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入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财商各个方面的要素,以及培养财商各方面的知识与技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 我乃大汉护国侯

    我乃大汉护国侯

    封侯非我愿,但愿乱世平,热血挥洒战场,为扬大汉雄威!从声名鹊起到少年封侯,从少年封侯到名扬天下,从名扬天下到一统天下!请看一名穿越者的传说!请看一位大汉护国侯的传说!
  • 火恋

    火恋

    《火恋》是一部关于爱情,事业双奏曲的故事。年轻女孩刘芳到一家私人电视台去实习,其间经历爱情?阴谋?潜规则?包装成明星?打落低估?创业?总之是在一个五味杂陈的老陈醋缸绽放出一个绚丽的人生。
  • 江山烟雨

    江山烟雨

    阿郎的新作品《重生之仕途风云》已经上传,请大家支持。请读者跟随阿郎一起融入到小说之中,跟随主角在仕途上乘风破浪吧。下面已经开通直通车,方便大家点击进入。
  • 蓝翎沐风

    蓝翎沐风

    一直在国外念书的蓝湘翎,因为老爸的一时起意转入了传说中的贵族学院——私立银苑学院……本想着安安稳稳的做个不引人瞩目的普通人,谁知开学第一天就差点儿成了全学校的公敌,屋漏偏逢连夜雨,竟然还跟传说中迷倒万千少男少女的天才少年银沐风有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眼见着离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远……蓝湘翎忍不住哀嚎:上天啊,请把她普通人的身份还给她啊喂……1.1V1;高智商VS高智商2.女主有颜*有才*有主见*有钱*还努力的非人类稀有物种3.男主帅气*多金*IQ爆表*专情的21世纪新新好男银【本书为“银苑学院”系列第一部,第二部《萌少女的酷王子》,喜欢的直接搜书名即可。】
  • 梦里三千1

    梦里三千1

    如果古装戏里的剧情都是这样:一人手持令箭,快马加鞭,远远大喊:“刀下留人!”“咔嚓————”事后,刑部尚书匆匆禀报:“陛下,臣有事起奏。”“不准奏,退下!”“陛下,臣有要事呀!请听老臣一言吧~~”“不听不听就不听……我就不!”刑部尚书急了,撕扯着嗓子大喊:“陛下,亲王被宗人府的人砍了!”皇帝一听,竖起了耳朵,“啊哈!那贱人死的好!哦不……朕不是下免死令箭了吗?”“那……那刽子手是个聋子呀!”……短篇故事,随心行文,好书值得一看。
  • 仙裂神瞳

    仙裂神瞳

    少年右眼遭受仙人剑气所伤,后吞噬古树,化作右眼。至此不断破解神瞳之秘,追寻仙路。以神瞳成仙,以神瞳灭仙……(本书较为慢热,希望大家能够耐心多看几章,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