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26500000070

第70章 董仲舒(3)

董仲舒认为,人性是“如其生之自然之资”,是先天就具有的,但道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人性“可谓有善质,而不可谓善”。要想使人性为善,就必须要接受王教的“教化”。“性待教而为善”是他的人性论的核心,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体现与认可。“三纲五常”的建立,就是让人们以善行来实践人性,人性实践的实践,就是天的意志的实践。“性者,天质之朴也”。在人性问题上,他认为人性是“天”创造人类时就赋予的一种本质,这种本质可能有善,也可能有恶。前面提到,天有阴阳,人性中亦有性有情,人有贪仁两种性质,所以人性兼有善恶二种要素。

“今万民之性,待外教然后能善;善当与教,不当与性”,“善”要通过人为的教育才能进而为“善”。“性如茧如卵。卵待复而为雏,茧待缫而为丝,性待教而为善”。教育就像泥土被甄匠所用,金属被铁匠所打造一样。“为善”是人为的形为,要依赖教育才能起到培养“善”的目的。

他还认为,天给予君主的责任就是教化人民“为善”,他说:“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民之号,取之瞑也,使性而已善,则何故以瞑为号?”人民是愚昧无知,只有通过教化才会有知。从这里可以看出,董仲舒把教育抬高到君主必不可少的权力了。

董仲舒最后还把人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性三品”的观点。他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圣人天生就有“为善”的性质,君主的“为善”之性,强调了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思想;“中民之性”就是万民之性,万民要通过教化才能为“善”,但却不能被教化为圣人;“斗筲之性”就是“恶”的性质,近于禽兽,是无法教化的,对付他们只能采用刑罚。“性三品”的提出其主要目的是“任德教而不任刑罚,以提供人性论的依据。

人之诚有贪有仁

董仲舒说,宇宙的变化和运行有一个总的目的,每个事物的生长变化都有一个目的,并为总目的而服务。他认为,人是天的副本,所以人就是天地的精华的体现。他说:“莫精于气,莫富于地,莫神于天。天地之精所以生万物者,莫贵于人。”人是物中最高贵的,所以其头向上当天,与植物之头向地,其他动物之头横向不同。“所取于天地少者旁折,所取于天地多者正当之,此见人之绝于物而参天地”。因此,他认为宇宙的最后目的是生人和建立封建主义的社会。

他还认为,人有性有情,与天地阴阳相当。“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言人之质而无其情,犹言天之阳而无其阴也。”性表现于外为仁;情表现于外为贪。“人之诚有贪有仁,仁、贪之气,两在于身。身之名取诸天。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两有贪、仁之性。”

情和性都是人先天就有的资质。“如其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者,质也”。“天地之所生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性和情是人本质中的两个对立面,相对应的是天的阴阳的对立相副。人有先天的善质,在阴阳中,阳是主,阴是从。人与天相对应,人的性是主,情是从。因此,他认为,人的本质的主要部分是善的。

董仲舒承认人有善质,同时又指出不能认为人性本来“已善”。人有性有情,有贪有仁,“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他说,“善如米,性如禾。禾虽出米,而禾未可谓米也。性虽出善,而性未可谓善也”。“性有似目,目卧幽而瞑,待觉而后见。当其未觉,可谓有见质,而不可谓见。今万民之性,有其质而未能觉,譬如瞑者,待觉教之然后善。当其未觉,可谓有善质,而不可谓善……一概之比也。”所以,他认为应把“善质”和“善”加以区别,人有善质,但还不能认为“性固已善”。

他所说的“善”,强调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阶级性,突出要接受“王教”的观点,服从“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这些也就是“善”的目的。在他看来,情是恶的,所以人要教受“教化”。

“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中民之性如茧如卵。卵待覆二十日而后能为雏;茧待缲以涫汤而后能为丝;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这就是他的人性论的主要观点。

“性未善”强调了统治者“教化”的作用。他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人的作用不是为了改造自然,而是要建立封建社会,对人实行封建道德教育。

“教化”也与“天”相副。“是以阴之行不得于春夏,而月之魄常厌于日光,乍全乍伤。天之禁阴如此,安得不损其欲而辍其情,以应天?天所禁而身禁之,故曰身犹天也。禁天所禁,非禁天也。”因此,人应当以“性禁情”,人必禁天所禁,就人合乎了封建道德教育。

“王”是“天”设立而教导民众的。“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今案其真质而谓民性已善者,是失天意而去王任也。万民之性苟已善,则王者受命尚何任也?”董仲舒把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认定为“王道”,“王道”和“王”又是“天意”的表现。

闻见博而知益明

董仲舒认为,人心和天心是相连的,人的内心有什么想法,天就会以此相应。董仲舒的教育主体是道德知识。“众物”不是真正的知识。在他看来,与“天命”吻合的关于“本心”的抽象化知道,才是值得学习的。这种知识观就是重抽象知识,轻具体知识的知识观。他的知识观具有严重缺陷,其表现为“内视反听”做为获取知道的方法,否定实践活动和感性认识。但就理性认识的特殊性而言,对自身来说它却有着其合理性。

他继承先秦儒家思想,学习儒家《六经》。“《诗》、《书》序其志,《礼》、《乐》纯其美,《易》、《春秋》明其知”。他尤重《春秋》,将《春秋》奉为“先王之遗道”。所以,在他的影响下,传统儒学教育被分成了经、史两大门类。

“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学习知识要“勉强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学习非专精专一不能成其事,向善好善必须一以贯之,然而这一点是对荀子的“虚壹而静”的发展,只是经验之谈。教学的正确方法是博节统一,“多连博贯”。

他认为只要“连而贯之”,就可以推知天下古今的知识,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方法论。但是连系和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在教学上往往可以用来加强理解,融会贯通。在学习范围上,他认为不能太博也不能太节,太节就会使得知识暗昧,太博又会使人厌倦,这种思想也有一定道理。

教师要尽量达到“圣化”的境地,“圣化”之功,也就是所说的教学艺术,一个好的教师施教,可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圣化”是对教师的综合要求,其中体现了多种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应以身作则,教学应该适时,因材施教,从容引导,不急不缓。“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齐时早晚,任多少,适疾徐;造而勿趋,稽而勿苦;省其所为,而成其所湛,故力不劳而身大成,此之谓圣化,吾取之。”所谓“圣化”,就是以上多种教学综合实施的原则,他对教师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也是非常严格的。

不与民争利

董仲舒的思想特点是“大一统”,即在思想上要求理论基础的统一,推行仁政政策。仁政的主要内容是“不与民争利”,其是经济政策及其理论说明的道德准则。

西汉中期,国家的封建制中央集权慢慢巩固了,地主土地私有制也随国家轻重政策开始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各个经济领域中“与民争利”的现象越来越多。他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不与民争利”的思想主张,并把这一主张作为衡量一切经济活动和制定经济政策的道德标准。

在当时,儒家经济思想是一种伦理经济思想,“不与民争利“的仁政思想就是伦理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实现封建大一统的社会目标服务的。

“与民争利”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国家与民争利

国家与民争利,是指封建国家直接从事工商业活动与民争利。“民”指工商业者。国家与民争利的另一个表现为“赋敛无度以夺民财”。“田赋、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二、“食禄者”与民争利

“食禄者”与民争利,是指官吏诸侯等经营工商业和兼并土地,与工商业者和小农争利。

三、地主与民争利

地主与民争利表现为土地兼并。“民”一般指耕作的农民。土地兼并是与民争利最普遍的社会问题。他说,“用商秧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土地兼并的原因是公有的土地变成私有,成为商品,可以自由买卖。

以上三种情况,受害者都是“民”,这里主要指遭受土地兼并之害的农村贫民。“以与民争利于下,民安能如之哉!”他认为,土地兼并的结果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与民争利”是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

董仲舒从经济和伦理的角度出发,论证了“与民争利”的危害性。针对这一道德认识,他把这一主张作为经济政策的最高道德准则。

“与民争利”的危害有:

一、“与民争利”损害“义”

在义利的关系上,他倾向于重义轻利,“义”是对统治阶级的要求,其源于儒家的等级伦理思想和义理思想。他说,“夫皇皇求财利常恐乏匱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这一观点也继承了儒家的传统思想。君主代表国家,是要行“仁义”的,国家和“食禄者”与民争利,就是在损害“义”。

他认为,统治者应以身作则,行仁讲义,这样有利于国家安定和谐。如果统治阶级“与民争利”不仅损害了“义”,可能还会导致“民”犯法作乱、争利害“义”。“富者愈贪利而不肯为义,贫者日犯禁而不可得止”。“忘义而殉利”就会“夫处位动风化者,徒言利之名尔,犹恶之,况求利乎”。所以“与民争利”必然会使民众“弃理而走邪”。

二、“与民争利”破坏了伦理道德

董仲舒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大一统的和谐安定社会。这样的一个社会,必然是一个有序的,安定的,君主推行仁政的封建等级制社会。

在他看来,“与民争利”是上级争夺下级的利益,这就破坏了伦理道德的等级名分。儒家思想最注重的就是“名分”。他认为,伦理等级制的危害来源于统治阶级。“与民争利”是“大乱人伦而靡斯财用”的形为,这样动乱和纷争就难于避免了。“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则“其祸患必至也”。

“与民争利”对等级秩序的损害,会破坏理想的有序社会,从而导致社会动乱,也就必然会危及到统治阶级的政权地位。

三、“与民争利”违背“天意”

“天”学说是他的思想哲学的一大特点。他把人事附为“天意”。他认为,遵循仁义礼志是合乎“天意”的,否则就违背了“天意”。“与民争利”损害了“义”,破坏了伦理道德,所以说,“与民争利”就违背“天意”。

董仲舒伦证了“与民争利”的种种弊端,从而确立了“不与民争利”的道德准则,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经济政策主张。

“不与民争利”的内容有:

一、“盐铁皆归于民”

他提出国家必须脱离经营工商业活动。国家如果从事这些活动就是违背了“义”和“礼”,侵害了人民的谋生之路。

二、“薄赋敛,省徭役”

他认为,繁重的赋税徭役违背了“义”化民的伦理主张。为维护伦理规范、减轻人民负担,他提出,“劝农事,无夺民时,使民岁不过三日,行十一之税”,“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的仁政主张。

三、“受禄之家”应“食禄而已”

他以道德主义的说教,奉劝“受禄之家”,要通过国家财政的渠道取利于民,从而享受国家的俸禄,不再“与民争利”,谨守等级,“食禄而已”。

四、“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

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土地兼并局面也越来越严重。所以,他主张“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的政策。

董仲舒提出了限田的主张,却没有具体的措施,但这一主张是依社会实际情况而出发,可行的解决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主张缓和了封建国家、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巩固了封建制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同时,他的“不与民争利”的思想政策也起到了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

同类推荐
  • 艾森豪维尔传

    艾森豪维尔传

    本书描述了各领域名人的生平轶事、成功轨迹,包括了罗丹、利玛窦、马可·波罗、罗斯福、毕加索、达·芬奇、安徒生、萨特、叶卡特琳娜二世等共计八十九为各国家各领域的著名人物。
  • 中国历代风云人物(上下)

    中国历代风云人物(上下)

    从上古时代到王朝结束,在你面前展开了一幅绚丽的历史画卷。所有你能够记起来的风云人物,在这里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君王、武将、思想先哲、文学家、忠臣、发明家、变革家,任何一个领域的人物几乎没有疏漏。记载的他们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大历史风貌,让人无限向往。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将我们带进属于他们的那个年代,一起翻阅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感受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膨胀,热血沸腾,在内心深处多一份对祖国、对华夏文明的热爱与崇拜。
  • 孟小冬:繁华锦瑟三折戏(珍藏版)

    孟小冬:繁华锦瑟三折戏(珍藏版)

    她是乱世中的奇女子,她有男子的霸气果决,亦有女子的妩媚坚韧。她生于京剧世家,自幼学艺,少年走红,名遍京津,成为有史以来女须生第一人,有京剧“冬皇”之誉。她叫孟小冬,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一个敢爱敢恨且情深的女子。她遇见的那两个男人,一个是梅兰芳,一个是杜月笙。本书详实描写了孟小冬诞生直至辞世70年间的传奇人生,尤其对孟小冬的两段感情,进行了整理和还原。因为她的一生,不仅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更是一部民国风云史,一幅京剧发展路线图。
  • 雷锋1940-1962

    雷锋1940-1962

    从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走出来的雷锋,恰像是一个“共和国长子”式的角色。他代表了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努力朝着共产主义前进的“无私奉献”的红色一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对于中国当代年轻人来讲,显得神秘而遥远。这个让人如雷贯耳的雷锋,当年并不是一个落伍的人。其实雷锋一直都是共和国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他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而革命,也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生活的重要内容。
  • 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四

    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四

    为青少年写书,对于我们这些长年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人来说,并不轻松。萌动这个念头,主要是我们这些已为人父母者,对于目前青少年读物中“古”、“洋”所占比重过大心存不安。古典的和外国的东西可以读也应该读,但总读这些东西对广大青少年全面了解历史、认识国家、看待社会、明确自己的责任远远不够。我们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因而也乐意看到他们多读健康有益的图书。
热门推荐
  • 西游戏

    西游戏

    内容:跟风!跟疯!体裁:YY(别人说的,偶搞不清什么是YY)时间:2005-地点:起点首发人物:我,猴子,猪,胡子,若干妖魔鬼怪,妇女儿童十八禁: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佛学家,老人家。。。。更新期:我说了算!反正这年代,超人也YW偶义务:有精必加你权利:看得起给个推,将就给个评,忽视给个击,垃圾无视,鄙视请闪!烂书一本,看着办吧
  • 异陆烽火之神龙创世

    异陆烽火之神龙创世

    被龙族,血族和兽人族等黑暗力量统治的古兰塔大陆,只作为食物存在,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族当中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有朝一日,东方神龙必将携无上威势降临古兰塔,龙之家族将率领人族冲破藩篱,建立庞大的人类帝国……汉唐大陆,曾经极尽辉煌,如今却渐趋衰落的衡州杨氏,在老族长的葬礼上遭到了一群神秘黑衣人的屠戮,无奈之下,族长率领剩余族人躲入家族禁地,以期能保全血脉,却未曾想打开了通往异大陆的通道……杨进发誓:“我衡州杨氏一定会重临汉唐……”
  • 魂中当

    魂中当

    浮中一舍有美人魂一只大美人与一群小美人感天动地的救夫故事
  • 极品源师

    极品源师

    在即将成为元师,过上好日子的时候,死了……死后的世界,同样精彩万分,恢弘的冥域大陆,逐一呈现。生不能成元师,死亦要做魂师!为过上好日子努力吧,骚年!!!
  • 寓言中的心理学诡计

    寓言中的心理学诡计

    本书尝试从心理的角度,运用心理学原理,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对为人处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提供了操作简便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帮助人们在了解各种人际关系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的同时,也帮助人们成为职场上、商场上、亲友圈中最有分量、最受欢迎、最能呼风唤雨的人。
  • 岁月温柔你我如初

    岁月温柔你我如初

    曾经的我以为你伤害过我太多,因此我对你避之不及,而你我也错过了整整五年。我原以为五年后的微我将你彻底放下了,直到……我再次遇见你,我才认识到,我们一辈子都会纠缠在一起了……
  • 神人沈度

    神人沈度

    我叫沈度,一个神人,琴棋书画,看相算命,无一不通,无一不精。神人朗诵术:朗诵文章能够让人感觉到文中的意境,熟练度越高,距离越越近,意境效果越强。神人相术:窥天机,知天命,破人劫,能知吉凶祸福,能知过去未来,能知祸福兴废。点石成金手:圣人之手,点石成金,一周可使用一次,点石成功,可赋予该物品特殊功能。许愿纸:把愿望写在纸上,成功率增加百分之五百,一人只能用一次。悟道茶:一口百年,能够让饮用者看到自己有生之年经历的所有事情,宛若是南柯一梦。神人雕刻术:神来之笔,栩栩如生。古琴太古遗音:人造仙境。书友群/23380*5621
  • 科幻中国:当代年度佳作精选

    科幻中国:当代年度佳作精选

    本书选编在国内各类媒体上发表的优秀科幻小说十余篇;对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回顾。收录作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对当年有影响力的长篇小说采用节选或存目的形式收录。每篇作品附作者创作感言、主编点评。
  • 这时夏季

    这时夏季

    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在那年的寒假,她伴随着那白色的蝴蝶走进了我的视线,那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
  • 最强吃土系统

    最强吃土系统

    我的金手指是吃土,不是穷的吃土,而是真的吃土!带着属性面板的段浩,穿越到了武侠世界中州,揭开一段段阴谋,剥开一层层身世。红颜、知己,美人如玉剑如虹。这是一曲荡气回肠的侠义之歌,这是一群肝胆相照的热血男儿,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离奇故事……闲时可捉虎,怒时斩青龙,我们的主角就是这么牛!一个字:爽!(本书剧情偏传统,色彩偏玄幻,如有喜欢的读者,请收藏,保证质量,更新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