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156800000007

第7章 周文(1)

左丘明——《左传》

■ 郑子家告赵宣子(选自《左传·文公十七年》) ■

晋侯合诸侯于扈,平宋也①。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

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②。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③。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④。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陈事⑤。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⑥。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⑦。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⑧。’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馀几⑨?’又曰:‘鹿死不择音⑩。’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11}。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鯈,唯执事命之{12}。文公二年,朝于齐。四年,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其罪也{13}?国若弗图,无所逃命{14}。”

晋巩朔行成于郑,赵穿、公婿池为质焉{15}。

【注释】

①平宋:鲁文公十六年十一月,宋昭公被杀,其弟鲍革立,称文公。十七年春,晋联合卫、陈、郑攻守,讨伐宋文公,后见宋文公政权已定,仅定其位而还。

②执讯:负责通讯、联络的官。告:致信。

③敝邑:对外国谦称本国。寡君:对他国谦称本国国君。侯宣多:郑大夫,据《左传》僖公三十年和宣公三年记载,侯宣多支持郑穆公即位有功,有一种意见认为其因此恃宠专权,故有“侯宣多之难”一说。

④克减:稍平息。本句主要表明郑对晋忠心不贰,说郑国内乱稍平息,便匆匆去朝见晋君。

⑤以蒇(chǎn)陈事:完成了陈归服于晋一事。蒇:完成,了结。陈侯:指陈灵公。

⑥密迩:靠近、接壤。

⑦孤:指郑穆公。《礼记·玉藻》:“小国之君曰‘孤’。”二三臣:即归生、烛之武等。无过之矣:没有谁能超过了。

⑧未逞吾志:还没能让我称心如意。逞:快。

⑨畏首畏尾,身其馀几:亦见于《淮南子·说林训》,怕头怕尾,身子还能剩下多少呢?比喻郑国处在晋楚中间,难以生存。

⑩鹿死不择音:服虔云:“鹿得美草,呦呦相呼,至于困迫将死,不暇复择善音,急之至也。”此释“音”为“声音”;比喻郑国在危困之际将不择礼义。

{11}德:指对小国体恤。则其人:“人”与下句“鹿”相对,谓以礼对待大国。则其鹿:像鹿死不择音一样,不顾一切保护自己。

{12}罔极:无止尽。亡:指郑灭亡。悉:尽。赋:兵。鯈(tiáo):地名,在晋郑边境。

{13}强令:强国的号令。

{14}弗图:指不考虑郑国的难处和郑对晋的诚心。

{15}巩朔:晋大夫,亦称巩伯。行成:休战媾和。赵穿公婿池:赵穿名池,是晋君女婿。质焉:在郑国当人质。

【鉴赏】

鲁文公十七年,晋灵公大会诸侯而排斥郑国。为此,郑国执政大夫子家给晋国执政大臣赵宣子写了这篇外交辞令。

信中针对晋国谴责郑国有贰心的说法,前半段着重摆事实,并逐年逐月一一列举出来,以说明郑国对晋国的毕恭毕敬、唯命是从,且强调郑有功于晋,郑亲近晋远甚于亲近楚,进而得出郑事晋没有谁能超过的结论。后半段则写郑国处于晋、楚两个大国之间的苦衷,并正告晋国若不能体恤小国、逼迫太甚,郑国也将无法忍受,有可能反目成仇,甚至不惜拼死一战。满腔怒火,呼之欲出,令人凛然难犯。

这篇书信形式的外交辞令,表面上用词谦卑,语气委婉,实则句句数落晋国的不是,饱含激愤之情,态度强硬,令晋无言以对,难有回旋余地,最后让步,与郑签定了和约。而文中出现的“畏首畏尾”“铤而走险”等,皆已成为耳熟能详的成语。

■ 王孙满对楚子(选自《左传·宣公三年》) ■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①。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②。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③。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④。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⑤。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⑥。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⑦。天祚明德,有所厎止⑧。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⑨。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⑩。”

【注释】

①楚子:指楚庄王。观兵:陈兵示威。周疆:《史记·楚世家》作“周郊”,洛水在王城(今洛阳)南郊,故云“周疆”。疆,边境。

②鼎:指九鼎,传国重器,相传为夏禹所铸,历夏、商而迁于周,乃周王权的象征,故“楚子问鼎”杜预注“示欲逼周取天下”。

③方:正。图物:画山川异物。贡金九牧:为“九牧贡金”之倒句。金,指铜。九牧,即九州长,周代州长称“牧”。此说用九州所献之金属铸九鼎,画远方异物图形在其上。

④若:顺。此句意为:不会碰到奸邪不顺之事。

⑤螭(chá)魅(mèi):山林之怪。罔两:水中之怪。都是古代传说中的怪物。协:和。承:受。休:福佑。

⑥昏德:昏乱之性。载、祀:皆指年。《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⑦德之休明:美德昭著。休,美。奸回:犹言“奸邪”。

⑧祚:福。明德:犹显德。厎(zhǐ)止:犹言“极限”。以上两句意为:天赐福给有德者,是有定数的。

⑨郏(jiá)鄏(rǔ):地名,东周王城所在,在今洛阳市西。卜世:预卜能传几代。世:父子相继为一世。卜年:指预卜天下能传多少年。

⑩轻重:《左传句解》:“轻谓可迁,重谓不可迁也。”

【鉴赏】

本文主要记载了周大夫王孙满回绝楚庄王问鼎中原的一番外交辞令,典型地体现了周代“天命”与“德政”相结合的执政理念,“在德不在鼎”可谓全篇纲领。

晋国在灵公统治的十来年间,由于赵盾专权,公室与赵氏之间矛盾日益加深。灵公刚即位,便深畏赵盾威逼,故当时有“赵盾,夏日之日也”之喻,后来还派人暗杀之,但最终还是公室失败,灵公被弑。晋国内哄,“不竞于楚”,楚穆王、楚庄王正好利用这一时机,不断向中原地区深入。郑、陈、蔡、宋皆在楚的控制之下,鲁亦渐与楚亲近,秦人、巴人还协助楚灭庸,群蛮皆服于楚,实则楚已成为当时的霸主。

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8年),灵公被弑,楚更加肆无忌惮,次年(前607年)竟率师前往周王直接统治区,在那里检阅部队,向周王及中原诸侯炫耀武力,并向周问鼎的大小轻重,取代周王的野心昭然若揭。

王孙满对楚庄王这一居心叵测之举十分反感,故借应对“问鼎”之机对其旁敲侧击。本来庄王问的是“鼎之大小轻重”,王孙满却答之曰“在德不在鼎”。这无异于当头棒喝,既是对庄王的正告也是在表示一种轻蔑,暗示着楚德行有限,还没有资格问鼎。因此接下来他便进一步论述“鼎”与“德”的关系:先从禹铸鼎是“协于上下,以承天休”说起,阐明有德方有鼎;再说到桀纣失德而鼎也被迁,说明无德则失鼎;最后才回到“鼎之大小轻重”这个话题上来,但也不是正面作答,仍是紧扣“德”字,把“大小轻重”与“德”挂钩:有德,则鼎虽小而重,不可迁移;反之,无德,则鼎虽大而轻,势必被徙。对这一辩证关系的总结提炼,算是完美阐明了“在德而不在鼎”的主题。

篇末所说天命定数,声言“周德虽衰,天命未改”,无非是想借“天命”二字挫楚庄王的锐气,彻底打破其妄想,竭力维护大厦将倾的周朝统治。这段辞令妙在避开正面交锋,而用旁敲侧击的方法一语破的。

从叙述鼎的传承历史,导出鼎的迁移全在于“德”的结论,再以“天命”压倒楚庄王的嚣张气焰。结语“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回应前文,语言犀利,居高临下,极为冷峻,似是呵斥楚庄王不当有此问,使之知难而退,颇有后世“檄移”风采。

■ 妙评

辞义典严,楚隐窥之而满显折之,固是辞令一道。

——明·魏禧《左传经世钞》卷八

此篇是议论中极有主脑之文字。劈头提出德,又从德推出天,使他问心不过;又夸曰不来,语语峻厉,真足以褫奸雄之魄,而消窥伺之萌矣。

单从本朝说起,苦无衬托,若平叙三代,又不见间架。文从铸鼎说到定鼎,定鼎是主,铸鼎亦宾中主,都用详笔。中间两写迁鼎,而于商只著“载祀六百”四字,独用略笔,转递圆紧,既有衬托,又有间架。尤妙在将“德”字轻重大小字横空独发为一篇之警策,恰与起结三处相配作,章法似此结构,诚哉巧夺天工。

——清·冯李骅、陆浩《左绣》卷一

笔力矫悍勃萃,如快马砍阵,摧锋陷坚,所向披靡。

——清·王源《左传评》卷四

陆浑戎狄小国,未尝开罪于楚,伐之何为?盖借之以为观兵周疆计也。问鼎之言,其志不小。王孙满以“在德不在鼎”答之,一语已如冷水浇背,使之不寒而栗。以下历叙夏、商之事,以示天命有在,虽有盖世之雄,无所用窥伺之计。所谓一言强于十万兵者,庶几近之。积弱之朝,得此稍为生色。

——近代·韩席筹《左传分国集注》卷十一引吴曾棋评

■ 齐国佐不辱命(选自《左传·成公二年》) ■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①。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②。“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萧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③。”对曰:“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④?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⑤。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⑥?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⑦。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诗》曰:‘敷政优优,百禄是遒。’⑧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⑨。畏君之震,师徒挠败,吾子惠徼齐国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⑩。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11}。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12}”

【注释】

①从:追击。丘舆、马陉:皆齐地名。

②赂:贿赂。纪甗(yǎn):甑一类器具,蒸煮两用。此“纪甗”可能是灭纪国所得。

③萧同叔子:齐顷公母亲。尽东其亩:使田间道路全都东西向。按:晋在齐东边,道路东西向有利于晋国车马进入齐境。

④无乃:只怕是。德类:树德于同类,指在诸侯中树立孝的榜样。

⑤疆:划分田界。理:治理田沟。该句意为先王划界治沟是根据地形而定,以便发挥其有利条件。

⑥戎车:兵车。

⑦霸:与“王”对言,王指掌管天下者,霸指拥戴共主者。济同欲:成全、满足共同愿望。勤:忧劳。以役王命:为王命效力。

⑧引自《商颂·长发》,即言施政宽和,将获百福。敷政:施政。优优:宽和。禄:福。遒:聚。

⑨子:即邵克。辱于敝邑:辱没自己光临鄙国。不腆(tiǎn):不丰,不多。赋:兵。该句是当时准备迎战的外交语言。

⑩震:威。挠败:失败,古亦写作“挠北”,见《吕氏春秋·忠廉》及《淮南子·兵略训》。挠,通“桡”。徼(jiāo):求。泯(mǐn):灭。

{11}余烬:灰烬,比喻残兵败将。背城借一:出城决一死战。背城,背对城,即出城。

{12}以上两句是说:齐国幸而战胜也听命于晋,更何况不幸战败呢。唯命是听:唯听命,指听任晋国处置。

【鉴赏】

本文记述的是齐晋鞌之战(齐战败)后,齐国大夫国佐(即文中的宾媚人,又称国武子)出使晋国以求和的外交辞令。一开篇,文章便交代了谈判形势,齐侯指示“不可,则听客之所为”,定下了和谈基调。而此时,晋国以战胜国的姿态,咄咄逼人,所提出的两项媾和条件更是十分苛刻:以萧同叔子为人质,同时要齐国铲平境内的陇埂沟渠,改为东西向(以便于晋国兵车长驱直入),实际等于拒绝与齐和谈。双方严重对立的形势,给宾媚人完成和谈使命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作为战败国的使者,宾媚人深知,要达到既定的不辱使命的和谈目标,其关键就在于推翻晋提出的两个条件。因此,他便借托“王命”逐个进行驳斥,显得大义凛然,最后转述国君的意思,隐含若和谈不成便不顾一切决一死战的决心,更显得不亢不卑,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整篇说词全无乞怜之态,倒多凛然之气。而且,其应对之言充分体现了《左传》外交辞令的基本特点:以礼为先,不管如何唇枪舌剑,也决不会恼怒失礼。本篇无疑又是对《左传》“善于行人辞令之美”这一特色的完美展露。

■ 妙评

先驳晋人质母、东亩二语,屡称王命以折之,如山压卵,已令气沮。后总结之,又再翻起,将寡君之命从使臣口中婉转发挥,既不唐突,复不肯乞哀,即无鲁、卫之请,晋能悍然不应乎?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二

■ 楚归晋知罃(选自《左传·成公三年》) ■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①。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②。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③。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④。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⑤。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穀。”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⑥。若从君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⑦。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⑧。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⑨。

【注释】

①知罃(zhì yīng):晋大夫荀罃,邲之战被楚俘虏,后遣归晋。

②于是:当时。荀首:即知庄子,知罃之父。佐中军:中军副帅。许:答应。

③治戎:治兵,作战。俘馘(guó):俘虏。馘,割左耳,此连类叙及,知罃并没有被割耳。

④执事:管事者,主事者。衅(xìn)鼓:杀人以血涂抹新鼓。即戮:受死。

⑤图其社稷:为本国打算。纾:缓解,此作使动词用。各惩其忿:各自抑制愤怒。宥:凉解。

⑥灵:威望。之以为戮:同“以之为戮”,因此被杀。不朽:指不忘恩。

⑦外臣:对别国国君称外臣。首:荀首,知罃父。以戮于宗:按家法在宗庙处死。

⑧嗣宗职:承袭祖上职位。次及于事:以次序轮到我主事。偏师:非主力军。修封疆:治理边疆的事情。修,治。执事:指楚之将帅。

⑨重:厚。此说以厚礼送知罃归晋。

【鉴赏】

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在晋楚邲之战中,晋军大败,晋大夫知罃被俘。至成公三年,晋楚想重新修好,晋国归还楚公子谷臣及连尹襄老尸首,楚国则释放知罃,这中间已历经十年之久。那为何又推迟到十年后才交换呢?本文开头即已暗示其原因:“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荀首乃知罃之父,韩席筹据此分析道:“盖非当初不求,虽求楚亦不许也。”清林云铭则一语破的:“罃父若不佐中军,楚必不许。通篇着眼在此。”

由此可见,对楚共王来说,公子谷臣并不重要,连尹襄老的尸骨更无足轻重,因而拖了十年没有交换。当荀首升为中军副帅,成了晋国举足轻重的人物,共王出于对楚国利益的考虑,想通过放归知罃来结交荀首。基于此,共王与知罃的对话几乎句句不离图报之意,总是希望知罃回国能有利于楚,所谓“通篇着眼在此”也!

同类推荐
  • 仰望星空

    仰望星空

    本书中的作品视野广阔,内容丰富,热切真诚地关注自然生态及社会生态,时代特色鲜明,人文关怀深厚,思想深刻独到,情操健康高雅,视角新巧独特,与读者平等交流,行文亲切质朴,自然鲜活流畅。
  • 远眺珠穆朗玛

    远眺珠穆朗玛

    一部多姿多态、品位高雅的优秀文学著作,是享受艺术的美味佳肴,掩卷深思,韵味无穷。
  • 塞上潮音

    塞上潮音

    《塞上潮音》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为:读诗札记、东写西读和小说探幽。
  • 樱桃小镇

    樱桃小镇

    《樱桃小镇》从时间入手,依次筛选了敬丹樱2011年至2014年的优秀诗篇,非常具有代表性,而其诗的简短隽永、意境深邃则为诗歌的多元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本书整合了其诗歌的精髓,是一本质量较高的诗歌作品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丰富了诗歌内涵,拓展了视野,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 美女如云

    美女如云

    《美女如云》为中国当代作家韩小蕙的散文作品集,主要收录了《美女如云》、《做个平民有多难》、《把心留在泰宁》、《三清山神话》、《中华民族三章》、《冬雪雪冬读书暖》、《艺术赤子吴冠中》、《别一种悲壮》、《关于幽默》、《七八颗星天外》、《我心中最重的一块金牌》、《青春年代好读书》、《增城儿女绿和蓝》等作品。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显示了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其独到的写作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及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热门推荐
  • 山海御妖图

    山海御妖图

    万物生而有灵,灵聚而化魂。在这个信奉万物有灵的异世大陆,手握《山海奇经》的吕昭,却只想找到回家的路。这是一个少年为了回家,和山海异兽一起成长的故事。“借书。”面对各族族长地诘问,吕昭面无表情的回到。看着不远处坍塌的建筑,各族族长泪流满面。
  •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本书主要包含弘一法师《各地讲法汇集》、《随笔·杂记》、《晚晴集及格言别录》、《说律解经手书题记》和《书、画等的序和跋》五部分。
  • 龙的本人

    龙的本人

    他是龙的本人,有九个儿子。迟早有一天他会站在神坛上之,怒斥苍生,兄弟情义不会是梦,佳人挚爱也不会是梦。
  • 一曲萧歌染烟雨

    一曲萧歌染烟雨

    我自烟雨中来,欲往烟雨中去。烟雨不在,我亦难改。吹萧还须用手指,杀敌还须磨剑锋。缥缈峰中难做客,烟雨楼空我自留。
  • 烨华

    烨华

    烨——虚构的国家,考证派请止步。当盛世的帷幕落下,面对昏庸的君主无能的朝廷,你如何选择。继续身为武将的职责保卫江山效忠于昏君,还是投奔叛军与昔日故有反目成仇。圣朝末世的硝烟,遥远时空中相依的少年,那一年,谁将拜金殿,负了离人的泪眼。
  • 贪狼博之玩世不恭

    贪狼博之玩世不恭

    他年纪轻轻但在几年前便能扰乱一小片风云,重病后的他学会隐忍,他用懦弱洗刷傲气,如今,他如梦初醒,从懦弱的牢笼中挣脱,他要以崭新的姿态重临这个舞台。他为贪狼!与谁博弈?
  • 未来之星河时代

    未来之星河时代

    失落文明的战舰使人类加快了人类的进程使人类进入了星际时代战网,天网,秘宝,机甲让人类强大星际巨兽,域外天魔,失落者……看萧云如何到达不死的永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蝉不鸣的夏天

    蝉不鸣的夏天

    在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学校发生了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在我看来,事情远远不是表面上的那样。这无关鬼怪,只是人心。有一天我想把它们写下来,不管你们信不信或是喜不喜欢,但那都是发生过的事情。如果你愿意听,你会发现所有疑问的答案我其实早已揭晓。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让我真正触动的,除了死去的那些人,还有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