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9000000030

第30章 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悬案(6)

碑的称谓最早始于汉代,据清代《说文》学家王筠的考证,最早的碑有3种用途,即宫中之碑,竖立于宫前以测日影;祠庙之碑,立于宗庙中以拴牲畜;墓冢之碑,天子、诸侯和大夫下葬时用于牵引棺木入墓穴。由于这些实用的目的,最早的3种碑上都是没有文字图案的,后来才慢慢出现碑文这种文体。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碑文的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选定标题时,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铭,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直书文章题目了。

泰山无字碑何时所立

泰山玉皇顶玉皇庙门前有一座高6米、宽1.2米、厚0.9米的石碑。石色黄白,形制古朴浑厚。但奇怪的是碑上没有一个字,因而被人称为“泰山无字碑”。正因为如此,此碑究竟是何时、何人所立,便成为一个疑问。

不少人认为它是秦始皇所立,立碑之意在于焚书。清乾隆帝就曾说:“本意欲焚书,立碑故无字,虽云以身先,大是不经事。”不过,对照史实,这种看法颇难成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公元前219年第二次出巡时曾登泰山,立碑记事。可见,秦始皇在泰山上所立之碑并不是无字的。再说,焚书之举是在公元前213年,不可能在6年之前就有焚书的计划,并为此立“无字碑”。

于是,又有人提出另一种推测,认为此碑原本是有字的,后经过长期的风雨侵蚀,原有的文字风化剥落,以致成了无字碑。但这一看法也有问题。从现存的无字碑看,风化的情况并不严重。况且它在宋代已被称为无字碑,而当时看秦代所立的有字泰山碑,尚能辨认出146个字,此碑怎能剥蚀得一字无存呢?所以,这个说法不可靠。

又有人推测,此碑很可能是汉武帝所立。据《史记·封禅书》记载,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前往泰山封禅,立碑于泰山之巅,《史记》上没有说他曾“刻石”。因此说“无字碑”为汉武帝所立不无道理。但也有人对此说存在疑问: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怎么会只立一座无字碑,而不利用这一机会在碑上刻写文辞,为自己歌功颂德呢?这毕竟与汉武帝的性格不太符合。

看来,在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以前,无字碑之谜还无法真正解开。

知识链接

无字碑,位于泰山极顶玉皇庙山门前八米处。通石由石柱、顶盖石和顶柱石三部分组成。石柱高499.5厘米,左右二侧面上宽约69.3厘米,下宽约83.2厘米。石柱之下无榫,直接下寝于自然石穴内。顶覆顶盖石,呈覆斗形,类似四阿顶式屋顶。顶盖石无任何纹饰,其石质与石柱同,皆为花岗岩质。顶盖之上为顶柱石,最顶部略呈圆形,亦无纹饰,其石质为石灰岩,疑为后人更换。因此石无一字痕可考,故对立石人及立石时间等众说不一。

《清明上河图》真迹最后留存在哪

北宋着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的繁荣景象。这幅传世奇作也是历代皇室贵族争相收藏的对象,那么,《清明上河图》的真迹经历了怎样的流传,现在又保存在哪里呢?

相传,宋徽宗赵佶看中了张择端的绘画才能,便命人将其召进翰林图画院,亲自命题让张择端绘画北宋东京的繁华盛景。这幅歌颂太平盛世的历史长卷完成后,宋徽宗即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具有中国历史上书画家身份的宋徽宗酷爱此画,并用他着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盖上了双龙小印。后来宋被金灭,连这幅珍贵的画作也被掳走,直到元朝灭金,它才重新回归中原故土。

总的来说,《清明上河图》历经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四次被收进皇宫,又一次次神秘失踪。到了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走下皇帝宝座离宫之前,他带走了宫中一部分珍玩字画,《清明上河图》即在其中。它和末代皇帝开始了一段颠沛流离、辗转忧患的流亡生活。在流亡的路途中,有些珍玩字画被遗弃,有的被瓜分,有的被烧毁,还有的被解放军收缴。溥仪收藏的《清明上河图》共有四个不同的版本,其中包括真迹和一些仿作。那么《清明上河图》的哪个版本由溥仪带在身边,是不是真迹?这些问题的答案起初人们不得而知。

直到1950年冬天,东北局文化部在整理解放战争遗留文物的时候,文物学家杨仁恺先生在众多画卷中发现了这幅气势恢弘的长卷,画中笔法细腻,人物、景物栩栩如生。这幅画上虽然没有作者的签名和画的题目,但历代名人的题跋丰富、翔实、收藏印章也纷繁复杂,仅末代皇帝溥仪的印章就有三枚之多。尤其是画卷之后金代题跋中明确地记载有“翰林张择端”的字样让人们最终确信这幅画就是人们苦苦寻找的《清明上河图》真迹。

这幅承载了无数君王盛世太平梦想的《清明上河图》,却经历了数不清的艰难坎坷。好在这幅图如今重又被人们发现,安详地停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当中,供后人瞻仰。

知识链接

《清明上河图》标题中“清明”二字的真实寓意历来争议众多。通过画面的内容以及张择端的作画历史背景,专家们总结出了“清明”的几种可能的含义。比较普遍认同的主要是清明节之意和清明盛世的意思,后者更符合当时的情形。因为,北宋当时在长期实施“偃武修文”的国策之后,国家经济趋于繁荣,出现了继唐朝之后的又一个太平盛世。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宦,为了仕途腾达,大肆歌颂当朝皇帝的政治清明;宋徽宗时期宰相蔡京为取悦宋徽宗赵佶,曾倡导“丰享豫大”,形容天下富足,太平安乐的景象。《清明上河图》中展现出的磅礴气势和繁盛景象,也最能代表宋徽宗赵佶“偃武修文”的治国思想。

《满江红》是岳飞所作吗

岳飞的一首《满江红》壮怀激烈,曾激起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的英雄豪情,又多少次地让人缅怀它的作者岳飞的赫赫功绩与悲壮归宿。但正是这首传唱已久的词多年来始终引起人们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却是该词的作者问题。

这首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徐阶所编的《岳武穆遗文》,而岳飞写作这首词应该是南宋时候的事了,中间历经宋、元两朝,都没有任何记载,也没有名人的评价,为什么这首词偏偏突然出现在明中叶以后呢?另外,词中提到了“踏破贺兰山阙”的豪言壮语,要知道,贺兰山在内蒙古河套以西,当时是西夏的土地而非金国属地,况且,岳飞奉命征战之地在黄龙府,是今天的吉林地区。如果这首词真的是岳飞写的,那描述的地点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倒是在明朝,北方少数民族鞑靼常取道贺兰山入侵甘、凉一带,“踏破贺兰山阙”据说在明代中叶是一句抗战的口号,而且当时的明将还在此处打了胜仗,与“踏破”二字刚好吻合,这句话在南宋自然是不会有的。难道这首词真的是明人激动于战胜了入侵民族,于是托古人英雄所作吗?

《满江红》中字字铿锵有力,充满了浓厚的爱国情感和战斗的勇气,其实是非常符合南宋时期岳飞的心境的,而他的作者地位当然也不是那么容易就会被撼动。岳飞写作《满江红》之后的岁月中,秦桧及其余党始终把持着朝政,之后经历了元朝异族统治,因而岳飞的声名始终受到压抑,直到明朝情况逐渐改观。岳飞的事迹才又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这一历史事实,造成了《满江红》不见于宋、元人的着录。而到明代中叶才出现和流传的情况。而地理方位的差异,则是因为岳飞只是用“贺兰山”来泛指被侵犯的地区,作为一种文学上常用的代指手法,这种差别的运用本来就无可厚非。

不管对这首词的作者疑问有怎样的争论,如今人们仍然在吟诵着《满江红》中的铮铮豪言,回想那一段保家卫国的征战岁月,感叹于岳飞的英雄气概。

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时期,中原政权的统治从来少不了外族入侵这个难题。秦汉时期,政府主要对付的是匈奴的入侵,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失地;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并派遣霍去病、卫青等大将连续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宣帝时设立西域都护府;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20余年。到了宋朝,则先后受到辽、西夏、金的侵扰。从中央对外族的政策也能看到该朝代的整体面貌,秦汉时期国力雄厚,对外族态度强硬,战多取胜;宋朝时政策内向软弱,妥协条约数见不鲜。

“天圣铜人”今何在

“天圣铜人”是在宋代天圣年间,由名医王唯一主持设计、铸造的两座同常人一样高的精制铜像,它们是用于研究针灸的铜人。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这两座铜像的造型是裸体的男人,制作它们用的是精铜,设计精巧无比,制作出神入化。铜人的表面精准地标明了人体的经络,没有丝毫差错;而且铜人不是中空,内部也是照真人的五脏六腑设计的。

“天圣铜人”集我国古代医学文明和铜雕铸文明于一身,是祖国医学文物中的上乘之作,堪称“国宝”。

然而,它们也和我们中华民族的许多国宝一样,命运坎坷,现在早已去向不明了。

它们于1027年问世,1228年铜人之一被金人掠走。后蒙古灭金,这座铜人又成了蒙古人的战利品,其后另一铜人也被蒙古人获得。1279年,两座铜人被放在元大都三皇庙中的神机堂内供人参观。但随着以后朝代的更替,战乱频繁,两座铜人又几经易手,最终下落不明。

史学界一直不甘心失却了这两座中国最早的精制针灸铜人,所以一直在探究它们的下落。

有人认为,两座天圣铜人之一已经毁于战火,侥幸保存的那一座,几经辗转流入日本,就是今天存放在日本东京博物馆的那座古代中国针灸铜人。日本方面有关史料中,都一致承认,这具古代针灸铜人来自中国,而且年代久远,还具有古代文献中描述的天圣铜人的基本特征。

可是,有为数不少的学者反对这种看法。他们认为,日本的那座铜人是由12个断片缀合而成,而《齐东野语》中却记载铜人为“背面二器相合”。

其次,史料中的天圣铜人的腧穴是“窃而达中”,意思是如果扎准了就能刺进铜人的体内,而且“针入而汞出”则说明铜人内可贮水或其他液体。可是,日本的那具铜人,中间是不能贮水的。而且,日本的铜人有365个穴位,比宋代和元代的医典多出11个穴位,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这些争论实际上已经排除了天圣铜人在日本的说法。

可是,天圣铜人到底在哪儿呢?现在仍然是待解之谜。

知识链接

天圣铜人的身高与真人差不多,它身上的每个穴位名称都是用“错金法”镌刻的。在铜人身上除了标注有几百个穴位外,还在每个穴位的准确位置处钻有仅仅能容下一根银针的小孔。在铜人的胸腔和腹腔内,还悬挂、配置着五脏六腑的模型。更为绝妙的是,铜人的表面涂有一层蜡,体腔内灌注有水或水银,当你用针刺入穴位时,就会流出水或水银来。铜人的出现,使当时几乎失传的古针灸术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对推动我国针灸医术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张三丰因何如此神秘

看过武侠小说的人们对张三丰这个人一定不陌生,在武侠世界里,他是武当派的开山祖师,武功登峰造极,天下无敌。在历史上,张三丰也真实存在,并且是道教中的着名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位在现实世界和武侠世界都大名鼎鼎的英雄人物,人们对他的身份却有不少疑问,比如他的籍贯、他的寿命等等,都曾引起人们的激烈争论。

据说,张三丰其人神秘非凡,神龙见首不见尾,行踪不定,明朝三代皇帝想召见他都没有成功。张三丰名气极大,故事众多;他高似神明,武当山有他的庙,人们对他顶礼膜拜。然而,张三丰却不显其形,没有人见过张三丰的真实面目。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还怀疑有没有张三丰这个人的存在,也正为此他所创建的武当武术长期得不到人们的承认。这种情况更加深了张三丰身上的神秘色彩。

倒是《明史·张三丰传》中对张三丰的籍贯和外貌做了详细的记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看来,张三丰的外貌是很独特的,而不是武侠作品中的英俊潇洒,不过这也同时彰显着他的与众不同。

不光是外表,他的高超武功在史书中也是有确凿记载的,相传在他悟成太极拳以后,曾经“以单拳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如果史书记载的属实,那么张三丰的武功比起武侠小说中的描述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一拳打死上百个贼人也算是一门超越常人的功夫了。

对于张三丰的寿命,历史上更是没有定论,张三丰长寿的事实众人皆知,但是他到底活到多久,谁也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甚至有人相信,张三丰是长生不老的,他始终逗留在人间。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张三丰神秘与否也许并不重要,人们只希望在他的传奇故事中获得力量,而对他的盖世武功始终保有一份可贵的想象空间则已。

知识链接

张三丰武功超群,他在道教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最为重要的便是提倡三教合一说。张三丰认为,儒、佛、道都讲道,它们的社会功用都是“修身利人”,“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儒家“行道济时”,佛家“悟道觉世”,道家“藏道度人”。他提出,儒家修养人道,仙家修炼仙道。张三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修人道为炼仙道的基础,强调无论贵贱贤愚,老衰少壮,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离仙道也就自然不远了。他巧妙地把道家的内炼思想同儒家的道德学说牵合在一起,相比前代的说法更具独创性。

太极拳的创始人是谁

太极拳是我国一种独特而又行之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流传颇广,习此者不计其数,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也不乏太极拳爱好者。然而,关于太极拳的起源,却有着种种说法,有些甚至带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近代太极拳兴起以来,传统的说法都是由武当道士张三丰创太极拳。清人陈鑫所辑《陈氏太极拳图说》“自序”曰,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始祖讳卜。耕读之余,而以阴阳开合,运转周身者,散子孙以消化饮食之法,理根太极。故名曰太极拳”。有人据此认为太极拳是陈卜创始的。

陈卜是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氏家族第一代人,其后代陈王庭造太极拳之说传闻颇广。陈王庭是明末清初人,他曾率领温县军民英勇抗清。入清后,他隐居乡里,晚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见《陈王庭遗词》)。

近人唐豪先生曾于1932年专赴陈家沟调查,发现陈家沟的太极拳动作,有很大一部分取自明朝着名的武将戚继光所撰的《纪效新书·拳经》中的动作。

同类推荐
  • 刘备日记

    刘备日记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旷世巨作!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不朽篇章!当你翻开这本书时,你将会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这里,没有花哨的魔法,也没有繁衍到巅峰的斗气,更没有夸父逐日,九龙拉棺。有的,只是一些好玩的人和好看的事。在这里,你会看到吴彦祖金城武刘德华同台飙戏。你会看到周杰伦汪峰现场飙歌。你还会看到刘关张的英雄历程。所以——你还在等什么?赶快拿起手中的手机阅读吧!PS1:本书作者颜值有保证,已得到无数网站权威认证,欢迎大家追更!PS2:本书已经受到不少业内人士的肯定,像天蚕土豆、烽火戏诸侯、我吃西红柿,还有在历史领域如日中天的月关,他们都——还没看过这本书。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你看了,就足以!
  • 秦时风云

    秦时风云

    少年耸耸肩,无奈的说“不相信我算啦,不过有一样东西你们一定很感兴趣,与你们所说的天月有关,世界上没几人知晓。如果现在杀了我你们会后悔一辈子的!这是实话。”他们谁也不会料到,接下来的一连串事件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改变了他们三个人的命运。
  • 大周文皇帝

    大周文皇帝

    神魂穿越成为大周文皇帝宇文泰;经过努力奋斗,终于击败尔朱荣、高欢、陈庆之、高敖曹完成天下三分鼎足霸业;经历生死间关,终于突破四十九岁的历史寿限;外平大齐如拾芥、横扫南陈似卷席;终于一统天下,改变历史车轮,却发现岁月洪流,正制造新的敌人......屠帝狂魔宇文护、篡国小儿杨坚、左右逢源韦孝宽以及朝廷内部的荆州帮逐渐崛起;本欲用制度与温情一统天下为万代法,却不得不用峻法与铁腕行大诛杀......
  • 天下末年

    天下末年

    板盾蛮霍乱益州繁华;黄巾军荡起八州波澜;西羌复起惊扰凉州;董卓入洛威慑朝堂;诸侯起兵掀开乱世篇章...高诚仗着手中剑,为帝王孤臣,为天下诸侯,为一世帝王。这乱世太多、太久,终须有人去终结它!
  • 帝国的十八世纪

    帝国的十八世纪

    帝国的海洋,海洋的帝国。大陆帝国的海洋之路总是无比艰难。
热门推荐
  • 我是特种兵之狭路相逢

    我是特种兵之狭路相逢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重新被划为026编外成员的小庄,再一次半强迫地参加了战斗,孤狼B组又聚在了一起。庄焱、郑三炮(老炮)、耿继辉、史大凡(卫生员)、邓振华(伞兵)、强晓伟将再一次的并肩作战,捍卫国家主权、光荣完成使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强者生活就是这么惊心动魄且浮夸

    强者生活就是这么惊心动魄且浮夸

    无须修炼,便是强者。成熟的男人,只期待种田的快乐。他以为,今后的生活将会朴实无华。且枯燥。却因每次打架都要氪金这件事,变得惊心动魄。且浮夸。
  • 月下传说

    月下传说

    据传,在九十九个位面之上还有一个神秘的地方被众多修真者列为修炼宝地,它叫天外天,但实际天外天却是统管整个仙界的地方,第一机构就是由玄天无上大德仙帝统领的天罚相传,天外天之下,每一重天都有一个名为天月居的地方,这个地方居然还是青楼!传说,天月居的主人天月,容貌无人能敌,更是天罚的高级人物!
  • 邪王追妻傲世女帝要逆天

    邪王追妻傲世女帝要逆天

    她是北冥家族的掌权者,却遭到亲人的背叛,一朝穿越,她变成顺安国的暴君。废材,草包,风流是暴君的代言词。传闻暴君从不过问政事,每日在后宫寻欢作乐。当她变成她,风云涌起,必当走向巅峰。不过那些追在她身后的美男,还有一位邪魅的神秘男子又是怎么回事,exm?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呢!(请大家见谅,名字没改过来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游荡的诗篇

    游荡的诗篇

    尽管恶魔已经被打败,但是威胁却从未消除,游荡在荒野的诗篇记载着过去,记录着现在,展望着未来的大冒险。(本人第一次写求多给意见谢谢)
  • 大叔,別撩妹

    大叔,別撩妹

    “老婆,你背着我偷汉子。”地王广场上一位看上去器宇轩昂,与众不凡的大叔,不对,应该是CWD集团的霸道总裁南宫司突然跳出来,抱着一个萝莉小妹妹大叫老婆。陆欣欣被歧视的眼神瞪着,小小的心灵备受打击。可爱的腮帮子鼓起来,大喊:“大叔,我不认识你。”“老婆,昨晚我们,你忘了吗?”南宫司灰常受伤,俊逸的脸上充满了痛苦的表情。黑线爬满了陆欣欣的额头,“大叔,那是啥。”“你说要给我生宝宝,男的做明星,女的做模特。”南宫司无视她的沮丧。陆欣欣欲哭无泪,“大叔,咱不闹了,我还要约会。”“他跑了,你还约什么?咱们约炮吧!”还在懵懂中的陆欣欣忽然就被南宫司给扛起来,打包带走。
  • 维持平衡

    维持平衡

    “黎陆,是吗?”“是,是,怎么了?”“陈尚舒,接你的。”“……”“我找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