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385300000049

第49章 苏轼词风与苏门创作群体(1)

北宋词坛因为苏轼的出现,再度掀起风起云涌的改变。自苏轼以来,词的诸多创作成规纷纷被打破,前人迂徐曲折的突破至此演变为大张旗鼓的革新。苏轼的作为,给词坛带来全新的风貌,深深地影响了周围的一批词人,词坛风气也随之缓慢转移,为南宋词创作重镇之转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一节词风的革新家苏轼

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不仅在诗、文、词之文学创作方面有骄人的成绩,而且还擅长绘画、书法等等。苏轼的出现,是宋代文风郁盛、人才辈出的一个必然积累的结果。

一、屡遭挫折而又幸运的一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名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今属四川)人。他出身于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家庭,7岁知书,10岁能文。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21岁的苏轼随父苏洵进京,次年,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苏氏父子皆能文,在当时皆负盛名,世称“三苏”,其中以苏轼的影响为最大。

苏轼踏入仕途时已经是北宋中叶。北宋社会经过将近一百年的生息、发展,一方面政局稳定,天下比较太平,社会财富有了相当的积累。这给每一位进入仕途的知识分子以充分的信心,促使他们跃跃欲试,尤其是像苏轼这样来自下层、对赵宋皇朝感恩戴德的知识分子。另一方面,社会矛盾也在不断积累,内忧外患日益剧烈。对外方面,宋廷一再败于入侵的辽、夏等少数民族之手,只能用“岁币”换得边疆的暂时安宁,同时又要不断地支出系列战争的费用并承担战败的严重后果,且在守卫边塞方面花费许多钱财。对内方面,宋廷为了维持政治平衡,供养了众多的官吏、兵卒,“冗官”“冗兵”之弊端日益突出。种种财政负担、经济危机都转嫁给普通百姓,繁荣的社会表面掩盖着实质上的日趋贫困。“冗官”带来的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推诿了事的官场通病,更是让每一位有志报国的士大夫不堪忍受。北宋厚待文人士大夫的宽松的政治环境,也使得人们敢于表达政见。苏轼就是这一类有志报国的文人士大夫中的佼佼者。

苏轼登进士第当年,即因母丧返乡。嘉祐四年(1059),苏轼服丧期满,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同再赴京师。经欧阳修等推荐,参加了朝廷特设的制科考试,这种考试是朝廷为了精英人才的脱颖而出所特意设置的,苏轼以“制策”入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北宋建国以来,制策入三等的只有吴育与苏轼两人。长篇大论之《进策》《进论》就是在参加“制科”考试前献给皇帝的。苏轼已经敏锐地看到了当时社会“有治平之名而无治平之实”(《策略第一》)的潜在性危机,提出厉法禁、抑侥幸、专任使、决壅蔽、教战守、厚货财等等变革主张。

英宗治平二年(1065),苏轼回京任职,判登闻鼓院。皇帝召试秘阁,再入三等,直史馆。次年,父苏洵卒,苏轼扶丧再度还乡。神宗熙宁二年(1069),守丧期满还朝,差判官告院。此时,神宗正重用王安石,全面启动变法革新运动。苏轼一回京都就被卷入了这一场政治斗争之中,并且对他今后的人生道路发生了深远重大的影响。

苏轼虽然主张变革朝政,但要求是渐进的。他认为“天下有二患:有立法之弊,有任人之失”,其中“任人之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与王安石大刀阔斧的“变法”举措就有了明显的距离。所以,苏轼曾多次上书陈述新法的弊害,并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要求外放。熙宁四年(1071)六月,出为杭州通判。大约在这一时期开始创作歌词。后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今属江苏)等地。元丰二年(1079),朝中新党罗织罪名,弹劾他以诗讪谤朝廷(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因此被捕入狱,遭受了平生的第一次大磨难。经多方营救,苏轼才得出狱,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苏轼词之创作也进入一个高峰期。

宋哲宗继位,太皇太后高氏听政,全面起用旧党,苏轼被召还京,除起居舍人,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苏轼根据自己任地方官的经验,对旧党领袖司马光全部废弃新法表示了不同意见,要求保留“差役法”。因此,他又遭到来自旧党内部的不断攻击,并被指实陷入洛、蜀党争。苏轼再次主动要求外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六年召回。在苏轼“乞除一郡”的坚决请求下,太皇太后同意苏轼出知颍州(治所在今安徽阜阳),后改知扬州、定州(治所在今河北定县)。在各地任职期间,苏轼做过一些有益社会的好事。如在杭州时之疏浚西湖、兴修水利,在颍州时之赈济灾民等等。哲宗赵顼亲政,起用新党,罢斥旧党,绍圣元年(1094)苏轼被贬英州,再贬惠州(今广东惠州市),四年再贬儋州(今海南岛儋县)。徽宗赵佶即位,遇赦放还,卒于常州旅舍。

苏轼胸襟开阔,为人坦荡。其“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然洒脱,“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积极乐观,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这样的胸襟气度和性格特征,与其早年教育和家庭环境有关,也与后来的仕途经历有关。以往读者关注苏轼生平,总是更多地关心他仕途的挫折坎坷,从熙宁年间的自求外放,到“乌台诗案”锒铛入狱,到元祐年间屡遭攻击、不安于朝,终至哲宗亲政之后之一贬再贬,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苏轼一生与磨难、灾难、不幸联系在一起。以如此的遭遇来阐述苏轼的为人和性格,确实能够充分彰显其个性特征。但是,却未能说明苏轼何以如此乐观豁达。

宋代相当部分的知识分子,都具有乐观豁达的个性,这是由那个时代特殊的政治文化政策和社会氛围所造成的。苏轼于其中是最为显眼的佼佼者。苏轼早年的成长环境,资料较少,难以详细叙说。从嘉祐元年随同父亲及弟弟苏辙进京,到建中靖国元年病逝常州,整个人生经历非常清晰。换个角度观察苏轼的仕途经历或一生遭遇,苏轼一生是何其幸运!甚至可以称之为幸运的苏轼。

嘉祐元年苏轼来到京城,恰逢个性刚强、敢作敢为的欧阳修登上政坛,主持科举考试。欧阳修喜爱且倡导清新朴素、流畅通达的文风,贬黜考场中险怪佶屈的“太学体”,来自四川大山沟、未受京城太学风气影响的苏轼兄弟,脱颖而出,双双高高中第。比之欧阳修、曾巩等文坛大家屡次考试落第的过程,苏轼当然是非常幸运的。而且,苏轼兄弟立即在京城名声鹊起,广受政坛和文坛名流及前辈的注意,好评如潮。随即苏轼兄弟丁忧回乡,守丧三年。嘉祐四年苏轼兄弟再次来到京城,欧阳修等名流在政坛和文坛上的地位如日中天,得其揄扬和荐举,苏轼兄弟参加制科考试,再度脱颖而出。其后苏轼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很快被调回京城,俨然成为政坛和文坛万人瞩目的新星。宋英宗对苏轼青睐有加,屡屡要破格提拔苏轼,期待苏轼在政坛上有更多的作为。宰相韩琦多次劝说英宗,不能过快破格使用苏轼,要按部就班。韩琦的劝说,依然是从爱护年轻人才的角度出发,苏轼对此非常感动。元祐年间,苏轼名满国中,深受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高氏的喜爱,在政坛上和文坛上都被视作领袖式的人物。

即使身处逆境之中,苏轼个人经历还是与众不同。“乌台诗案”之后,苏轼首度被贬黄州,除了新旧党争的政治因素之外,据说神宗另有更深的用意。即:磨炼苏轼,将苏轼作为特别政治人才,留给儿子登基后使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神宗用意如此深远!元祐年间,太皇太后高氏将这一切告知苏轼,苏轼为之热泪盈眶。换言之,宋神宗与仁宗、英宗一样,都是分外赏识苏轼。苏轼被贬黄州、惠州、儋州,都得到当地官员的种种尊重与呵护,得到当地百姓的崇拜和爱戴,且有铁杆“粉丝”追随而至。这对苏轼是多大的心理安慰,这对苏轼维持贬谪期间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的性格同样起到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性格与环境关系密切。研究苏轼,必须注意到历史上那个幸运的苏轼。

苏轼是文学艺术上有多方面成就的大家,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苏轼的诗,涤荡了宋初纷华绮靡的习气,为宋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奠定了宋诗的独特面貌。著有《东坡全集》150卷、《东坡乐府》3卷。存诗2700多首,词350余首。

二、“以诗为词”的变革

“以诗为词”是宋人对苏轼词创新的一个综合评价,由此也成为词史上一种重要的创作现象,成为词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今人对“以诗为词”之理解,众说纷纭,有许多误解。所以,对“以诗为词”的讨论虽然已经很多,却仍有必要回到宋人的语境中,对“以诗为词”重新进行正本清源之辨析。在正本清源辨析前提下,“以诗为词”创作之特征、得失、地位,才能够得到科学之认识。

1.“以诗为词”之涵义

评说古代文学所使用的概念或术语,有的是今人的概括,当然由今人对之下定义。更多的概念或术语则是古人提出来的,那么,就必须回到古人提出此概念或术语时的语境中,把握其比较确切的涵义,由此做出较为科学的判断。“以诗为词”是宋人提出的,今人的研究也在努力还原宋人的词学观念。然而,由于古今所关注的词学重点或热点问题有相当的距离,以致今人在一定程度上误解宋人,造成今天学术界对“以诗为词”涵义讨论的混乱。或曰:“以诗为词”之根本在音乐一项;或曰:“以诗为词”的核心是“诗人句法”,或者干脆否定“以诗为词”的命题意义。如此以来,辨明“以诗为词”之涵义,就成为这项词学研究命题的首要任务。

对“以诗为词”正本清源之辨析,首先关系到宋人的文体学观念。即宋人认为诗与词有何不同文体特点?宋人在使用“以诗为词”概念时,具体涉及到哪些诗的文体特征在填词过程中得到体现?其间,宋人认定的“以诗为词”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明了上述命题,方能纲举目张,把握“以诗为词”之实质。

其一,诗词之辨质疑:合燕乐歌唱。

唐宋词是配合燕乐歌唱的歌辞,词为音乐文学,音乐是词体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样的观点已经得到专业学者的一致认同。所以,许多学者就从是否合燕乐歌唱来辨别词与诗之不同。当代学者对此有非常明确的辨析:“‘诗’‘词’之间的区别从根本说来仅在音律一项。就词与徒诗来说,在于合不合乐,就词与其他合乐诗(如乐府)来说,在于合什么乐。”学者发现仅以是否合乐作为诗与词的区分界线并不科学,因为《诗经》、汉乐府等大量诗歌皆合乐可歌,于是特别提出“合什么乐”的问题。唐宋词是合燕乐歌唱的,燕乐形成于隋唐之际,如此,就将唐宋词与先前合乐诗区分开来了。上述观点在当今学界甚为流行,可称之为“主流观点”。

但是,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

首先,唐代有大量的合乐之诗,称之为“声诗”。唐人“旗亭唱诗”的故事传播遐迩。李清照《词论》云:“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任半塘《唐声诗》夹注云:“揣原意:‘乐府’指长短句词,‘声诗’指唐代诗歌,二者同时并著。”有相当部分唐诗合乐歌唱,所合之乐即为隋唐时期流行的燕乐,这样的学术观点已经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同。如果以合燕乐否作为诗体与词体的分界线,那么,“唐声诗”归入哪一文体呢?“唐声诗”是诗,而不是词,这一点相当明确。

其次,宋室南渡之后,大量歌谱不断流失乃至失传。南宋词人所创作的部分词作当时就已经不能歌唱,只是成为案头欣赏的作品。这一客观事实也已经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同。龙榆生云:“词所依的曲调,发展到了南宋,渐渐僵化了……已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施议对不同意龙榆生的观点,订正说:“词在南宋仍有其合乐歌唱的条件。”施议对的订正,其前提是承认南宋相当部分词作不能歌唱,只是认为龙榆生夸大事实了。再读南宋人的自述。张炎《国香序》云:“沈梅娇,杭妓也,忽于京都见之。把酒相劳苦,犹能歌周清真《意难忘》《台城路》二曲,因嘱余记其事。”此序明言,南宋时周邦彦词之曲谱大量失传,能歌唱二首周词之歌妓,已经是凤毛麟角,值得特别一记。南宋方千里、杨****等和周邦彦词,亦步亦趋,其所作自然不可歌。张炎《西子妆慢序》云:“吴梦窗自制此曲,余喜其声调妍雅,久欲述之而未能。甲午春,寓罗江,与罗景良野游江上。绿荫芳草,景况离离,因填此解。惜旧谱零落,不能倚声而歌也。”可见,张炎所填这首《西子妆慢》是“不能倚声而歌”的。现将张炎《西子妆慢》引述如下:

白浪摇天,青荫涨地,一片野怀幽意。杨花点点是春心,替风前万花吹泪。遥岑寸碧,有谁识朝来清气?自沉吟,甚流光轻掷,繁华如此!斜阳外,隐约孤舟,隔坞闲门闭。渔舟何似莫归来,想桃源、路通人世。危桥静倚,千年事、都消一醉。谩依依,愁落鹃声万里。

如果以是否合乐歌唱作为诗体与词体的分界线,南宋“不能倚声而歌”之词作归入哪一文体呢?南宋诸多“不能倚声而歌”之词,属于词体,而非诗体,此一事实也不会有任何学者会质疑。而且,完全没有学者用“以诗为词”来评价方千里、杨****、张炎“不能倚声而歌”之词作。

同类推荐
  • 名家经典散文选: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自由之旅

    自由之旅

    本书是亚瑟·本森在人生旅途上的一部充满哲思的随笔,也是他深入探讨生活状态的作品,更是一部对欲望、追求、变化、追求成功和金钱过程中的反思治愈类心灵经典之作。本森文笔犀利、思想洞见强烈。冷眼看待和剖析我们平时认为正确而变得大众理念的一些行事习惯。重新以一种更加深入的反思精神来帮世人了解真正的精神渴求和自由是什么。告诉我们生活其实有很多面,一味地纠结于一种状态,很多时候会成为我们的思维局限,莫不如逃脱出来,透透气、换个角度来过生活。本森在论述生活之道中阐述:你对生活和生活的动机观察得越细致,你就越能体会到想象力是改变世界的动力,尤其是那种希望从束缚我们或限制我们的环境当中逃脱出来的想象力。
  • 思想独舞

    思想独舞

    这是作者出版的第二部新闻事件评论性杂文集。作者以普通老百姓关注的视点,对近两年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事件进行分析评述,呈现杂文的文学性与思想性,被读者称赞为“一本可做教材的杂文集”。
  • 外国文学译介研究资料

    外国文学译介研究资料

    《外国文学译介研究资料》是大型学术工具书“中国当代文学史资料丛书”的一种。本书以主选文章与资料索引为编排体例,选取有关外国文学译介研究的发表论文,反映外国文学译介的发展脉络,展现该领域研究的优秀成果;索引部分搜集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学术专著,为一般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丰富的资料。
  • 杨波咏银川

    杨波咏银川

    本书是作者歌颂银川的诗词,包括古诗抒情怀、美好的家园、家乡的故事等内容。
热门推荐
  • 竹马哥哥带回家

    竹马哥哥带回家

    【全文免费】重生前,顾初一口碑极差,名声败坏,爱错渣男,信错闺蜜,把爱她的人全部一个个的推向深渊,重生后,顾初一只想和他相守一生,要打击报复那些伤害过她的人的,却不曾想,一切尽在掌握在,却又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虐+甜】不按套路出牌的小说,要准备哦~
  • The Survivors of the Chancellor

    The Survivors of the Chancell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败犬女王嫁人记

    败犬女王嫁人记

    老妈说她是废柴,她认了。凤凤说她是废柴,她咬咬牙也算了。可是凭什么连刚认识的人也要说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废柴!谁都说她嫁不出去,她就是不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2)蝙蝠传奇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2)蝙蝠传奇

    楚留香与胡铁花无意间看到华山掌门枯梅大师穿着俗服在江湖中走动,便想一探究竟。他们先后结识了金灵芝、华真真、原随云等人,并一步步踏上了寻找蝙蝠岛之路,也经历了一场惊险、刺激的冒险旅程……
  • 我的明星小姨子

    我的明星小姨子

    这是一个男人不得不帮前女友的妹妹成为大明星的悲惨故事。。。。。。
  • 都市传说之书记官

    都市传说之书记官

    听说了吗?我朋友的朋友......当你无意间说出这话时,请注意你的周围是否会出现身着样式不一的黑衣,手持笔记本的可疑人物。不用担心那笔记本不是什么死亡笔记,他们既不是黑衣人,又不是恐怖分子。他们只是一群苦逼的“人口普查员。“他们的名字叫做“书记官”。所谓黑户,仅仅是指人类?那你就想错了。潜伏于都市各个角落的都市传说也需要“有关部门”的关爱。所以他们普查的可不是人类,而是隐匿于都市之间的都市传说。诸葛三平,一个被亲爹的亲爹坑了,卖身灵异组织一辈子的倒霉孙子,此刻正为都市传说的登记东奔西走。日更十万的作家,一日一死的赎罪者,游离于厕所不肯消散的偷窥视线……
  • 蓝星神域

    蓝星神域

    在某一天,地球被一名外来源生神改变了法则,并创造出了无数奇异的物种,就连其中最低等的虫子吗,都不是人类所能够抵抗的,人类的文明也在这一刻彻底的覆灭了,然而就在这种族即将灭绝的最后一刻,另一个神秘的存在出现了,她将这个本改变了的世界,再次重铸,并给与了人类最后一次希望,她将人类之中一些原本平庸而不起眼的人,普生成了英雄,并给与他们几乎无限成长的潜力,而与此同时,她也将那名源生神的力量,彻底的压制住了,并将最后狩猎神的职责,交给了人类,让人类自己,来拯救自己的世界,当然,这世界现在所发生的一切人类是一无所知的,现在,这些英雄们所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先活下来。全书生物英雄,均在作品角色之中。
  • 异界之弑神魔帝

    异界之弑神魔帝

    江鸿是一个小混混,梦中遇一女子呼唤,穿越到地玄大陆。开始了他的异界生涯。“看我不顺眼?杀?你不服我?杀,敢打我女人的注意?神也杀给你看!”神器算个吊?神通是什么破烂?法则之力?不错不错,这种人留你不得,所以,去死吧。看江鸿暴走异界,大杀四方。
  • 末世中的渺小人生

    末世中的渺小人生

    未知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大量生物的变异,让世界变的不一样了。人类不再处于生物链的顶端,各种各样的变异生物,每年变化的气候环境,让人类存活得更加艰难。在这危险残酷的末世中,徐凡该如何保全自身,敬请期待…
  • 远望十年

    远望十年

    本书为庆祝远望资讯公司成立10周年而写,本书采访了40多位远望人,按照时间和主题线索串联起来,记录了远望人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