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7800000024

第24章 六祖禅法精髓——无念、无相、无住(2)

神光法师就很生气,那个时候的人很直率,他手里拿着的这个念珠是铁做的,很生气嘛,一下就摔过去,刚好就打在达摩法师的嘴上,然后门牙打掉一颗,达摩法师当然没有生气了,圣人嘛,不会说像我们这样。他没有把牙齿吐在地上,为什么?因为他知道,圣人的牙齿直接吐在地上,这个地方会大旱三年,所以他就把牙齿吞在肚子里面去了。我们中国的成语“打落门牙肚里吞”,就是从达摩法师这里来。

祖师看看机缘不契就继续走,走到嵩山少林寺去了。隔了大概时间不长了,神光法师的寿面到了,晚上的时候,无常来催他了,说:“你的寿命要尽了,跟我们走吧。”

神光法师说:“我学了那么多佛经,我也会讲经,为什么我还不能了生死?还要跟你们走?如果这样的话,这个世间到底有没有能够了生气的人呀?”

无常就跟他说:“有啊,前面被你打落牙齿的,那个胡子很长的和尚,他就有真正地能够了生脱死了。”

神光法师说:“那这样吧,你们宽放我一点时间,我一定要去学习。”后面的公案我们也都知道了,立雪断臂求法,一直到天上下红雪,神光法师也是一个很直爽的人,马上他就拿出随身带的戒刀把手砍断了,血喷出来染红雪,以这个来求法,这些大家都听过,我们就不展开说。

可见,无论我们学多少佛法的知识,这个不能够让我们解脱呀,我们要学的是佛法的智慧。佛法的智慧不是说叫你去记多少名相,或者能够背多少经典,而是向内能够开发多少智慧,能够破多少执著,在当下的生命里面,在当下的每一个刹那,如何让它成为我们开悟的因缘,这个才是最关键的。所以知识的累积并不会导致开悟,反而可能形成所知障,佛法真正要学的话,是要学她的精髓,也就是智慧。禅是在智慧层面,不是在知识层面,我们这样地来体悟。

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了,为什么《六祖坛经》能够被尊称为“经”,我们接下来就讲“无念为宗”。

无念为宗

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说:“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相;念者,念真如自性。”这个就是无念为宗。实际上要修,当然我们知道,简单地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我们在凡夫位来说肯定要像神秀禅师那样“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我们一开始是要能够以正念来转邪念、转妄念;接下来当我们将邪念、妄念连根拔起的时候,正念和妄念是相对而存在的,只要我们将妄念连根拔起,我们不需要刻意保持正念而能够常在正念之中,也就是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邪正俱打却,菩提性宛然。”也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是修无念为宗。

我们也可以举《坛经》里面的一个公案来说明怎样来修无念为宗。我们听很多的知识没有用,关键是要懂得怎么去行,我们这个七天也希望大家真正能够明白怎样来行《六祖坛经》,不是说我们来探讨,来作为一种学问的研究,这个没有什么益处。

怎么来行呢?实践是最重要的。很多人说,我懂得很多理论,但是为什么我仍然不能够从内心深处真正放下呢?其实原因是,我们还没有真正懂得禅的精髓,如果我们真正懂得无念为宗、无相为体的话,一定能够让生命力的能量开发出来,灵性的能量一旦焕发出来的时候,我们就真正能够放下,这不是口头说,而是能够真实地行啊,我们也举卧轮禅师和他的偈子来说好了。

《坛经》里面有讲到说,曾经有一个卧轮禅师是跟六祖惠能大师同时代的人,他就曾经作一个偈子来描述他修行的境界,说:“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惠能大师听了这个偈子以后马上就说,你看明心见性的人,他不是刻意要跟你说什么,而是人家说了以后,他不究竟,他会堵塞我们的心,然后祖师马上就来导正他说,你哪里哪里还不圆满,所以不是说刻意要批评你,不是刻意要批判你,不是为了要争强好胜,而是真实的大悲心,要怜悯众生苦啊,知道你这样修不究竟,你这样修会要很漫长的大劫还不能解脱啊。

所以惠能大师马上就说了:“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这个偈子很重要,你要真正想修行,真正要求解脱,不是去做一个学问家,那么这个偈子就很重要。如果你就是想做做学问,然后茶余饭后能够来吹吹牛,那这个偈子就不重要。

很多人学佛也是这样的,他学的佛法没有深入到内心深处,没有跟生命融为一体,他只是做一个样子,作为一个票友,京剧的票友,有空上去喊两嗓子唱一唱,表达表达,这个没有用。也有些人把学佛看做好像一件衣服一样,喜欢的时候就穿一穿,我是个佛教徒;不喜欢就取下来原形毕露,贪瞋痴就冒出来了,他原来的状态就冒出来了,这样不究竟。如果你把学佛当做穿和脱一件衣服一样,那很糟糕,你学到的只是佛法的知识。

所以要知道,惠能大师这个偈子是指导我们如何实际地修,也能够导正我们很多的误区。很多人参禅打坐,他以为我一个念头都不起了,就是禅的境界了,我在这里打坐我就是在修禅了,不是这样啊。禅,不是一种特定的状态,如果是特定的状态你难以保持,你在家里面,你在世俗生活之中是一种状态,你到禅堂里面,腿子盘起来又是一种状态,这个状态能够叫禅吗?不是了,这个可以作为禅的前行方便,但如果你认为这个就是禅,那你就错得十万八千里了,禅是在一切时、一切处开启内在的智慧,开启见性的智慧,摆脱一切的束缚,一切的桎梏而成就自由,这个才是真正的禅。

所以说,我们看第一句:

惠能没伎俩。很重要啊。我们修行是什么?我们修行是有伎俩,惠能大师是无伎俩。你不要以为无伎俩不好,我们是四依道人,佛是无依道人,惠能大师也是无依道人。能够听得懂吗?我们是四依道人,我们依什么?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我们依靠这个来修,因为我们还在修行道路上,我们一定要依。

打个比方,我们从广州去武汉,买一个高铁票,我们在路上,这个票我要保留,为什么?防止他查票,我到站了要这个票干嘛?我就不需要这个票了对不对?就这个意思。你到站以后留这个票也好,不留这个票也好。同样的,你开悟以后,你说有菩提涅槃也好,你说没菩提涅槃也好,你在修行道路上的时候,你还需要有一张票,但是你不要执著于这张票,关键是要让你前进,不是说你抓住这张票,不是要你死死地执著这张票,关键是我们要能够真正成就解脱,不断地向内开发自己心的智慧。所以“惠能没伎俩”就是惠能大师是无依道人,是像佛一样的境界,无伎俩。

不断百思想。我们一切修法,其作用都是用一个善巧把我们的妄心降伏下来,比方说教你数息、比方说教你观佛像、比方说教你念佛、教你诵经等等,这个都是一个巧妙的转移的方法,像念佛,是以一念而代万念,把妄念转过来。但是惠能大师更高超,他是直截地怎么样?“不断百思想”,我们不用放纵念头,也不要压抑念头,我们只要练习从念头中解脱出来,这样就对了,为什么?因为念头其实也是我们真如自性的显露。

我们在一切的日常生活之中会觉得总是会受到逼迫,我们总有不如意的地方,为什么?我们生活之中一切的逼迫都是因为我执在作怪,我们为了实现一个目标,所以就在时间、在空间上设定一个期限,你设定这个期限就被它框住了,你就被框在里面,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向外去寻找生命的价值。

所以老子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听得明白吧?“圣人不仁”,圣人当然一定是很慈悲,怎么会不仁呢?“以百姓为刍狗”,为什么呢?是说因为圣人教化世间有很多知识体系,所以看起来人类文明繁荣了,但是实际上种种的规则、种种的价值观念、种种的知识体系就都把人的心框住了,让人的心内在的智慧僵化了,所以就将每一个自然人都变成社会人了,每一个人都要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都看重自己的社会地位:我是什么头衔、是什么身份,一辈子忙忙碌碌都是为了这个虚名,为了在人家眼中的价值,所以其实我们的心是更加在追逐那些虚幻的东西了。

所以我们如果从知识的角度来看禅,其实也会被扭曲,你不能够真正地悟到禅的智慧,因为禅的智慧是见性的智慧,不是人的大脑思维真正能够理解的,她是要用一种悟性思维,不能够用感性思维、理性思维真正来领悟禅,要用悟性思维的状态,要摆脱二元对立的状态才能够真正领悟禅,所以“不断百思想”,不是去要断,你只要在当下的念头之中练习看我们这个念头,看我们的心有被什么东西框住没有,有被我们过去的经验、过去学的知识框住没有,有被外在的物质吸附住没有?只要从种种的层层的执著和束缚里面解脱出来,这样就可以了,不是去要压住它,不是要断它。

对境心数起。怎样是“对境心数起”?有些人说,修行就是遇到境界以后不起心,不是这样的,你看惠能大师就说了,“对境心数起”,怎么起?首先是要有自信,我们修习禅法首要的是要真正有大的自信,科学成就一切,佛法肯定一切,肯定人的价值是我们人人皆有佛性。

人人皆有佛性怎么说?佛性是什么?成佛的可能性,从名词上可以这么说,但是其实最究竟地说,这个佛性是什么?是我们生命力的能量,我们生命力的能量把它开发出来,不是生活力而是生命力,但是很多人的修行都在生活力上下功夫,他从来没有开发出生命力,所以就难以真正地解脱,所以要有自信。

什么是有自信?你遇到任何一法的时候都能够完全地跟它融为一体,这个是真正的自信,也就是以全体法界融入全体法界,当然你不是说在经论上面可以去翻到这样的话,这个没有用,而是你真正能够悟到,以全体法界来融入全体法界,这样就对了,也就是说要跳出大脑思维的模式,进入灵性生命思维的模式。怎样进入?我们的大脑怎么思维?我们的大脑是片段式的思维,灵性生命是无穷尽的思维,我们举个例子好了。

我看到这个百合花,但实际上如果你用片段思维,你只是认识这朵花,你没有真正看到这朵花,为什么?因为你那是片段式思维,你只是给它贴一个标签,人和境界是对立的。花本来是活的,它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刹那都在呼吸,而且这个花是怎么成就的?它是全体法界无穷尽的因缘成就的,我们如果分析下去,这个花是在什么土壤之中、在什么气候之下,是怎样的因缘来开,然后又经过怎样的流通到了我们手中,这个有经济学等等无量无量的学科在其中,所以展开来的话它是无穷无尽的,最后就是全体法界。

而我也是全体法界无量因缘所成就的现前我一念心,所以以全体法界融入全体法界中间完全没有对立、没有距离、没有差异,这样是真正的自信,这样我们也称之为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称之为天人合一,这样的时候,我和境界之间是完全融入的,所以我的能量没有流失。

如果我只是用大脑思维去认识这个是什么花,然后给它贴一个标签,然后我和境界是疏离的,我和境界是对立的,我要去向外去认识这么一个境界,我的能量就在向外流失,所以我的能量一直消耗一直消耗,然后到你要走的时候你的能量消耗殆尽,那你能够去哪里?去恶道,能量水平很低的层次。

我的能量如果很饱满的话,我能够去哪里?我一直能量没有流失过,我能够去哪里?如果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我能够超出轮回去到一个光明的世界,去到一个能量充足的世界。如果我明心见性,愿意在这个世间度众生,也能够游戏人间,这样其实是因为我有真正的自信,所以禅首要的我们要有真正的自信,像六祖大师所说的:“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我们要有这样完整的自信,以全体法界融入全体法界,这样地来修持惠能大师的禅,这样地来“对境心数起”,心数起怎么起?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们来分析一下“生其心”是一个什么?“生其心”是一个动作、是一个动词对不对?它一定要有一个主词,“谁”在生其心呢?生其心是干什么呢?但是你看“应无所住”,这个就没有主词了,有没有看明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所以就没有主词,不同于凡夫境界,凡夫一定是有一个主词,然后有一个动词,但是应无所住就把主词否定掉了,为什么?因为是全体法界融入全体法界,你不需要有执著于某一个小点少分的四大,认为这个才是我,这个就否定掉了,应无所住啊,那就是全体法界而生其心。

所以要知道,其他的法门是在缘起的法界里面修,禅的法门是在什么地方修?是在性起的法界里面修,这样子你能够真正地明白,他是在一个性起的法界里面来修,不是缘起的法界里面修,所以能够明心见性,能够当下顿悟。并不是说一定推高这个法门说这个法门能够顿悟,但是怎么顿悟呢?语焉不详,不是这样的,因为是在性起法界里面修,也就是华严的最高境界,事事无碍法界,所以其实你看起来这个祖师禅容易修,好像说日常生活、穿衣吃饭都是禅,但是你不懂得修你会变成事法界,不是事事无碍法界,事法界就是世俗的行为了,穿衣吃饭是世俗的行为而已,所以要知道这个是最高妙的法,看起来很简单,很简易,但是其实她是当下顿悟的法,对境心数起,是这样在全体法界里面而生其心,这个叫对境心数起,所以我们首先要有自信。

第二个是要有警觉,对境心数起,起什么心?我们有没有情绪?你说一个开悟的人有没有喜怒哀乐啊?有啊。一个开悟的人他的喜怒哀乐甚至于比一般人还要强烈,我们也曾经讲过马祖道一是怎么开悟的?他又是怎样来教导弟子们的?教导百丈怀海禅师来开悟的?“马祖创道场,百丈立清规。”百丈禅师他开悟以后尽情地哭、尽情地笑,为什么是这样,你能够明白吗?如果你能够真正明白惠能大师所说的“对境心数起”,你就能够明白为什么那些禅宗的祖师们那样子的自在。他不是没有喜怒哀乐,而是尽情地喜怒哀乐,他没有压抑、没有控制,好像一个赤子一样完整地展现,为什么要这样?他那种尽情的笑和哭跟凡夫的笑和哭又有什么差异呢?

他是有一种高度的警觉,他用一种高度的警觉来清醒地照见他所处的这个环境,然后了了分明,因为他有一种高度的警觉,所以他知道自己起了生气的情绪,起了愤怒的情绪,然后并不会压抑它,让它释放出来,而同时有一种警觉,就是说我只是去觉照我这个生气和愤怒的情绪,我并不会去迁怒于引起我生气的愤怒的这个人,或者也不会执著于让我生气的这一件事,而只是去觉照我这种生气或者愤怒的情绪,让一切的喜怒哀乐都现前,因为我有高度的警觉,所以我能了了分明,能够让一切的情绪,让一切的喜怒哀乐都现前。

同类推荐
  • 做事要有分寸

    做事要有分寸

    本书取材于现实,以“做人要有分寸”为出发点,千诫读者做事应注意的方方面面。如果你仔细从头到尾阅读此书,就能从中得到大量有益的启示,大大改进你做事的能力。本书就是对生活中做事应该讲分寸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最细致的归纳,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说出深刻的大哲理,让读者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 你的身体会说话

    你的身体会说话

    会说话的不只是口舌,会传情的不光是眉眼,会表意的不仅是言语,在人际关系复杂、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今时代,通过嘴巴传达出来的语言,往往不能信以为真。很明显,语言并非是传递信息的唯一途径,我们的眉毛、眼睛、脖子、肩膀、髋部和双脚,还有每一个动作,都在与对方说话和交流。身体语言是人们内心愿望所发出的信号,每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表情、眼神、手势和体态,都透露着人的内心信息,人的身体动作几乎不懂得如何协调一致地去“撒谎”。只有通过身体语言来解读人心,才能在社交场合赢得主动,占尽先机,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在事业上助你一臂之力,最终达成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 魔幻记忆100%

    魔幻记忆100%

    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这是他们成功的基石。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不是你所期望的吗?杰出诗人泰戈尔在幼年时记住了很多歌谣,4岁时便能读书,8岁时就能掌握4种语言;著名科学家卢瑟福,1岁半就能读书认字,5岁就能背出50多行的拉丁文诗歌;著名小说家罗曼·罗兰,对各式的花朵及食品,一嗅就能正确地分辨出它们的香味来。
  • 中国式面子学

    中国式面子学

    鲁迅的杂文里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前来奔丧的人,因为没有得到亲人的待遇(戴白孝)而怀恨在心,认为太没面子,便召集了一些人,大闹了一场。结果本来是办丧事的灵堂,却变成了血肉横飞的战场。这件事被媒体挖出来后,在当地轰动一时。在中国人看来,面子是一个尤为珍贵的东西,伤什么也不能伤了面子。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说,面子是咱中国人的宝贝,几乎主宰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要靠面子来维持与处理,社会生活,要靠面子来决定与操作。
  • 你也可以做个成功达人(珍藏版)

    你也可以做个成功达人(珍藏版)

    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曾说:“好口才是社交的需要,是事业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它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你赢得事业成功常变常新的资本。”只有掌握了说话的技巧和原则,才能够达到“一语惊起千层浪”的效果,才能够掌握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热门推荐
  • 爱上谷主爹爹

    爱上谷主爹爹

    穿越小说看了多篇,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也中了奖,意外穿越,她成了名闻天下的神医的义女,神马?亲生老妈来追义父?不行,谷主爹爹是我的!神马?又有个女人要嫁给义父?这怎么行,你敢娶,我就嫁别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朝公主一朝后

    一朝公主一朝后

    她本是幽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三公主。她本是隐世家族的最讨人喜的嫡系小姐。她赌气出宫,却意外落水而亡。她初次体验歌厅,却不幸穿越。在现代的灵魂,到底该如何延续三公主的风华,走向人生的巅峰。
  • 我是不良皇帝

    我是不良皇帝

    主角李修莫名其妙与唐王朝第不知道多少代继承人互换身份开始他的王图霸业,定个小目标先赚它五千万俩。
  • 侠剑心

    侠剑心

    五州之地,绝世天才,剑道独尊,不死不灭。看出生于神州的陈楚怎么逆天而行,以剑化仙
  • 浩瀚无垠星之轨迹

    浩瀚无垠星之轨迹

    茫茫宇宙,浩瀚星空,群雄纷争,谁主沉浮?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玄阳老祖

    玄阳老祖

    少年一朝穿越,来到洪荒世界,并且化为一名拥有无尽灵力的仙人,鸿钧老祖讲道,其学,天资极高,为紫霄宫座下大徒,即刻证道混元金仙,为圣人……
  • 悲伤和希望都是一缕光

    悲伤和希望都是一缕光

    两个女孩的生活随笔?人生的遗憾不需要可以弥补,青春的遗憾,留下来也许才完美
  • 云缨

    云缨

    洛云缨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无故穿越到一个自己从未听说过的朝代,而此时密室里一黄袍男子正与一个和尚下棋,她醒了?黄袍男子问道。皇上的这颗棋活了,那和尚答到。洛云缨以为自己在这里好吃好喝待遇从优,却不曾想,自己竟卷入如此庞大的漩涡之中。那些爱自己的人!究竟是骗子,还是什么?为何命运要如此捉弄自己,可现如今黄粱一梦也罢,异想天开也罢,终不再是凄凄惨惨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