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78700000029

第29章 安礼章顺应世理才能做事事成(1)

黄石公在本章所言之“礼”,其意义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礼数,其本质足以上升到“理”的高度。所谓“理”,就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成就伟业的做事手法,更是一个有纲领性质的指导方针。当你感觉世间艰难,处事不顺时,原因可能就在于你没有遵循这个“理”。

1

【原典】

怨在不舍小过。

【王氏点评】

君不念旧恶。人有小怨,不能忘舍,常怀恨心;人生疑惧,岂有报效之心?事不从宽,必招怪怨之过。

不舍小过会让人怨恨

【译释】

抓住下属微小的过失不放就容易招致他们的怨恨。

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当领导的对别人一点小小的过失就百般挑剔,一棒子打死,那么,下属就会觉得理不公,气不顺,怨恨不满的情绪也就会随之而产生。所以,不计较部属的小过,既是一个领导人应有的雅量,也会让人觉得你通情达理,富有人情味,凝聚力也就因此而产生。

患祸的出现,在于没有防患于未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果能在灾祸未成规模的时候就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疏导,化变故于无形,就可以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安”的祥和目的。恕小过,防未患,这是无为而治天下必须掌握的一个要则。

给予下属再来一次的机会

《菜根谭》中有这么一段话:“宽人之恶者,化人之恶者也;激人之过者,甚人之过者也。”意思是说:宽恕别人的错误,就是帮助别人改正错误;用激烈的态度对待别人的错误,就是要让别人再错上加错。

没有人愿意犯错误,但是人非圣贤又孰能无过呢?面对一个犯了错误的下属,你是严加斥责,使他从此以后在工作中畏首畏尾呢,还是通过帮助使他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从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来呢?

其实,下属犯了错误,最痛苦的是其自身,应该给其改正错误的机会。给予下属再来一次的机会,常会收到一石三鸟的用人效果:一能使其感激领导的宽厚仁慈;二能使其痛悔自己的过错;三能使其拼命工作,以便将功补过。而且,实践表明,有过错的人往往比有功劳的人更容易接受困难的工作。重用有过错的人实际上就是对他的一种强大的激励,可以使其一跃而起,创造出令人“刮目”的成绩。

同时,对于有过错的人才而言,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获得重新证明其价值和展示其才华的机会,尤其是当他们因过错而受到别人的歧视冷落时,这种愿望就更为迫切。管理者一旦提供这样的机会,他们就会迸发出超乎平常的热情和干劲儿,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去弥补以前的过失。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有一个名叫罗斯韦尔·麦金太尔的年轻人被征入骑兵营。由于战争进展不顺,兵源奇缺,在几乎没有接受任何训练的情况下,他就被匆忙地派往战场。在战斗中,年轻的麦金太尔被残酷的战争场面吓坏了,那些血肉横飞的场景使他整天都担惊受怕,终于开小差逃跑了。但很快他就被抓了回来,军事法庭以临阵脱逃的罪名判他死刑。

当麦金太尔的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后,她向当时的总统林肯发出请求。她认为,自己的儿子年纪轻轻,少不更事,他需要第二次机会来证明自己。然而部队的将军们力劝林肯总统严肃军纪,声称如果开了这个先例,必将削弱整个部队的战斗力。

在此情况下,林肯陷入两难境地。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最终决定宽恕这名年轻人,并说了一句著名的话:“我认为,把一个年轻人枪毙对他本人绝对没有好处。”为此他亲自写了一封信,要求将军们放麦金太尔一马:“本信将确保罗斯韦尔·麦金太尔重返兵营,在服役完规定年限后,他将不受临阵脱逃的指控。”

如今,这封褪了色的林肯亲笔签名信,被一家著名的图书馆收藏展览。这封信的旁边还附带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罗斯韦尔·麦金太尔牺牲于弗吉尼亚的一次激战中,此信是在他贴身口袋里发现的。”

一旦被给予第二次机会,麦金太尔就由怯懦的逃兵变成了无畏的勇士,并且战斗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由此可见,宽恕的力量是何等巨大。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谁能保证一辈子不做错事。因此,对待有过错的人才要有宽容的胸襟,不要因为对他们的期望高而求全责备。

其实,你放手让优秀的人去做的事情都是比较重要的,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容易出现闪失的,因此,就应当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有可能出现的过错。对于那些过错,应当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去理解和原谅他们。作为管理者,应当认识到,优秀的人都会犯错,别的人,包括自己恐怕也难以避免。因此,就算是因为对方个人的原因,你也要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毕竟不能因为一次过错就否定整个人。

只有第二次机会才有可能弥补先前犯下的过失。如果我们能宽容一点,给他再来一次的机会,鼓励他,而不是打击他,那么也许你真的可以看到奇迹。

2

【原典】

患在不预定谋。

【王氏点评】

人无远见之明,必有近忧之事。凡事必先计较,谋算必胜,然后可行。若不料量,临时无备,仓卒难成。不见利害,事不先谋,反招祸患。

未雨绸缪谋算者必胜

【译释】

不在事前做好谋划,在问题发生之前不做好防范的准备,这都是失败的根源。

在大家的心目中,能够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人都是有大智慧的人。事实上,早在几千年前老子就发表过此言论,他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就是鼓励人们在没有发生危险之前,进行全面的谋划,提高对危险的预测能力,能够达到防患于未然、减少损失的目的。

“未雨绸缪”胜过“亡羊补牢”

“未雨绸缪”的确要比“亡羊补牢”强得多,至少不会丢掉“亡羊补牢”中的那只羊。这虽然是调侃,但却是事实。历朝历代都不乏那些未雨绸缪、预测能力非凡的智者,可以说这些智者中,最重要的一位非诸葛亮莫属了:他的预测能力简直达到了一种神乎其神的地步——如果说赤壁之战借东风是观天象而得的结论;那么在让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较量中,不能不说明他的预测之神了。

《三国演义》中记载:刘备和诸葛亮“借”了荆州后,毫无归还之意。周瑜正苦于讨还荆州无计可施,忽闻刘备丧偶,便计上心来,对孙权说:“你的妹妹很漂亮,刘备刚刚死了老婆,我们不妨来个美人计,以联姻抗曹的名义向刘备招亲,把他骗到我们这里幽禁起来,逼他们拿荆州来换。”孙权一听这个主意不错,就立刻派人到荆州招亲。

刘备听了使者的话,不知是否有诈,很是犹豫不定。诸葛亮思考了一会儿,对刘备说:“您只管去吧,让赵云陪您去。我自有安排,包您得了夫人又不失荆州。”刘备和赵云出发之前,诸葛亮暗地里关照赵云:“我这里有3个锦囊,内有3个妙计,到孙权那里打开第一个;到年底打开第二个;危急无路时打开第三个。”赵云点头,把锦囊收好。

刘备、赵云带了500名士兵到了孙权那里,孙权假装一副很守信用的样子,表示愿意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事实上,他只想暂时把刘备稳住,好把他困在此处,并不真想把妹妹嫁给刘备。现在应该怎么办呢?赵云打开了第一个锦囊,上面写着:将计就计。赵云心中有了主意,便命令士兵去购买结婚用品,并到处宣扬:“刘备要和孙权的妹妹结婚了!”他还劝刘备去拜见乔国老。

乔国老把这件事告诉了孙权的母亲。孙权的母亲一听大怒,召见孙权骂道:“男婚女嫁乃人生大事,怎么我做母亲的竟然不知道女儿要出嫁?那个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总得见见吧?”于是传令在甘露寺相亲。老太太与刘备见了面后大喜,没想到刘备是个仪表堂堂、气度不凡的人,便同意把女儿嫁给刘备。这下子,孙权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只好依了母亲,把妹妹嫁给了刘备。

出主意的周瑜也是苦不堪言。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对孙权说:“刘备是苦出身,极少享乐,现在可以利用声色犬马迷住他,离间他们上下级的关系,到时再出兵夺取荆州。”孙权听了周瑜的话,觉得有理,便给刘备提供各种各样的玩意儿,刘备乐不思蜀。刘备和孙权的妹妹关系也非常好,两个人过得很幸福。

赵云见刘备迷恋新婚生活,不打算回荆州了,心里很苦恼。恰好到了年底,他想起了诸葛亮的锦囊,便打开了第二个,看后心领神会。他向刘备报告:“曹操出兵55万要报赤壁之仇,荆州危急,主公宜速赶回。”刘备大惊,第二天就带着夫人,借口到江边祭祖,一路朝荆州方向飞奔而去。

孙权知道真相后,急派人马追赶,又派周瑜的队伍在前方挡住去路。眼见情况危急,赵云打开了诸葛亮的第三个锦囊,把里面的妙计给刘备看。刘备依计向夫人哭诉,说孙权、周瑜利用美人计想诱杀自己。孙权的妹妹与刘备的感情一直很好,她早已把自己和刘备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听了刘备的话,她非常气愤,便走出座车,对追赶上来的士兵严辞斥骂。将士们见孙权的妹妹发火了,便让开大路让刘备他们通行。

刘备和士兵们走到荆州地界的时候,周瑜又率兵赶到,结果被诸葛亮早已布下的伏兵杀得丢盔弃甲,大败而回。

诸葛亮不愧是一个预测大师,在刘备出发之前,他已经周密地思考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因此,刘备和赵云才能够在紧要关头做到处变不惊,逢凶化吉。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是否具有预测能力对于一个人成就事业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对于那些不屑思考或者不懂得未雨绸缪的人来说,失败与痛楚则成了他们忠实的“随从”。

所以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一定要学会运用发散性思维,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纳入考虑的范畴,采取排除法,最终确定一种或几种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然后针对情况准备,那样便能将危险与损失降到最低。

3

【原典】

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张氏注曰】

善积则致于福,恶积则致于祸;无善无恶,则亦无祸无福矣。

【王氏点评】

人行善政,增长福德;若为恶事,必招祸患。

积善者福积恶者祸

【译释】

时刻记得积善的人一生幸福平安,平日里作恶多端,总有一天会遭到恶报,大难临头。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刘备在临死的时候,吩咐他儿子牢记:“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刘备这样一位枭雄,仍对自己的儿子作这样的教育。我们看历史传记,常常提到某某人的上代,做了如何如何的好事,所以某某人有此好结果。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古老的箴言,仔细品味,的确能咀嚼出于今人生活实践有益的营养。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表达了善良人们的强烈心理期待。拉法格在《思想的起源》一书中向人们描述了原始人对善恶有报的深切渴望。其实,文明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正义的理念无论怎样千变万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始终是正义一成不变的内涵之一,文明人类早已把善恶有报嵌入正义的深层结构之中。也许正是对善恶有报的渴望,才有对善无善报、恶无恶报的一些现象的控诉,及古代社会对清官的祈盼与向往和宗教对来世报应的虚设。因此,顺乎民心,自然包括尽可能地满足老百姓善恶有报的愿望。

“善恶有报”,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中积淀下来的这四个沉甸甸的字,似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总能让善良的人最终与平安幸福相伴。没错,老天的眼睛是雪亮的,助人者天助。

4

【原典】

饥在贱农,寒在惰织。

【王氏点评】

懒惰耕种之家,必受其饥;不勤养织之人,必有其寒。种田、养蚕,皆在于春;春不种养,秋无所收,必有饥寒之患。

鄙视劳动者忍饥懒于织造者受寒

【译释】

忍饥挨饿的人大多是因为鄙视农业劳动,在寒风中哆嗦的人大多是因为懒于养蚕织造。

一直以来,勤劳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令人称道的传统美德。我们的祖先在那个蛮荒年代用勤劳和汗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从而跻身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直到今天,与“中国人”这三个字联系最紧密的仍然是“勤劳”。

具体到一个人,勤劳更是他安身立命的最重要的品德之一。自古以来,没听说过哪个懒汉有过什么作为,反而受到人们讽刺的故事倒是不少。

业精于勤荒于“惰”

从前,某地有一个懒到极点的人。因为这个人实在懒得什么事也不肯干,所以,最后拿到3个饭团,被赶出了家门。

“上哪儿去呢?”

懒汉不知去哪儿才好,没办法,就把装有饭团的包裹吊在脖子上,漫不经心地走着。可是走着走着,肚子突然饿了。

“啊!肚子饿了,真想吃饭团儿啊,可是要取出来吃,可太麻烦了!”

真是一个少见的懒汉,他为此忍着饥饿。

“怎么没人来呀,要是有人来的话,就请他帮忙解开包裹。”

他边走边想着,这时,从对面走来一个头戴斗笠、张着嘴巴的男人。

“嘿嘿,莫非他饿慌了,才把嘴张得这么大?”

他这么想着,等他走过来。

“喂,能不能替我解下吊在脖子上的包裹啊?里面还有3个团子呢,让一个给你怎么样?”

于是,那男人回答说:“你说什么呀,我的老弟,我正愁斗笠的绳子松了,而系起来又是那样的麻烦,所以才张开大嘴,好让下巴去绷紧那绳带啊!”

或许故事过于夸张,生活中并不存在如此懒惰的人,但是懒惰带来的恶果却是切切实实存在的。

同类推荐
  • 原本大学微言

    原本大学微言

    《大学》是儒家的代表作之一,相传为孔子的学生曾子(曾参)所著。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是宋代以后士人学子必读的教科书。文中以“明明德”“亲民”“至善”为纲,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对道德修养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做了系统的论述,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大学》的讲记。书名中说的“原本大学”,指的是《大学》的古本《小戴礼记·大学》。作者以渊博的学识,综罗大量的文史典故,对《大学》中的微言大义做了揭示,给人以知识的乐趣和人生的启悟。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一年四月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 灵魂的最高处:亚瑟·本森哲思随笔集

    灵魂的最高处:亚瑟·本森哲思随笔集

    “我热爱生活,但没有成为它的奴隶;我向往自由,但它并没有成为我的羁绊。”“相比起那些忙于奔走应付各种社交场合的人,我更喜欢独自一人对着皎洁的月光,默默的品味思想,让精神与心魄碰撞出一次次火花,迎接来自过去、现在和未来思想浪潮的冲刷。”……诸如此类精彩的话语,在亚瑟·本森的著述中俯拾皆是。立足精华读本,本书精选了亚瑟·本森优秀作品中的精彩著述编译成集,在书中,亚瑟·本森结合自身经历,以理性的思维和生花妙笔,对于人生各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看法。希望这些穿越古今的经典话语,能激励浮躁世界中的我们静心思考人生并反思内心。
  • 庄子诠言

    庄子诠言

    本书分为“庄子总论”、“道与德”、“天与人”、“物与我”、“群与己”、“神与形”和“结论”等七章,论述了庄子关于个人自力与外在关联的哲学思辨。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子这样曰过

    子这样曰过

    这是一本最通俗易懂的中国思想发展史,历数各朝各代思想的精华:这是一部最生动独特的当代价值观指南,教你如何思考,如何生活。
热门推荐
  • 遇见杨先生的医千零一夜

    遇见杨先生的医千零一夜

    医生文,医患+师徒。三年前,杨先生还是个小主治,上有院长压力,下有病患医闹,谨小慎微的在夹缝中生存。那时候,苏小姐是他最特殊的小病号。三年后,杨先生已经成为病区主管,硕士生导师,凭借一张帅脸和臭得不得了的脾气,在精神一科横行霸道。这时候,苏小姐成了他最神秘的小徒弟。……苏予,一个本科念了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小丫头。你问她为什么会穿上这身白大褂?她会朝你甜甜一笑,然后回答:“因为我家杨医生呀!”
  • 日常系神壕

    日常系神壕

    挂机就给工资,升级就开启一种功能!氪金商城:我每星期刷新一次商品!抽奖功能:我很忙,这本葵花宝典拿走!真视之眼:掌握她的资料,撩动她的心!返利功能:你买的豪宅获得3倍返利!…………这是一部轻松欢乐的小说。
  • 向阳葵的光

    向阳葵的光

    父亲的逃离,母亲的抛弃,让她心一次次地封锁,一次次逃避。这个世界对她而言,是残忍的吧。许季阳是她的光,她眼中的星星,是她目光紧紧追随的太阳。而然,太阳追究是遥不可及的,不是吗?
  • 王的百变倾城妃

    王的百变倾城妃

    他是九五之尊,天下女子在他眼里不过是玩物,然而她的出现却彻底牵扯了他的心,许她妃位,不稀罕,许她后位,不愿做,他忍无可忍,管她愿不愿意,先下手吃了再说!
  • The Message

    The Mess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魂魔者升仙录

    妖魂魔者升仙录

    ”凤凰火种案”后,他是枫妖一族仅存的最后一人。神帝赐他成仙,他却自刎碎魂…之后只能重生魔族……他出生就被送去夜河…两百年后,他重回魔国,一场巨大的阴谋在等着他…他将如何应对影诺云的伎俩,怎样破获“凤凰火种案”,怎样战胜自己维护三界和平…与前世情人是否能再续前缘……
  • 修仙百科全书

    修仙百科全书

    一本度娘谷X式的神秘石书一个荒芜贫瘠的随身空间斗极品、斗阴谋、神仙妖魔一锅端寻老爹、寻娘亲、上穷碧落下黄泉草根修仙,欢迎围观
  • 寡福

    寡福

    身为一个有着丰富阅历的资深寡妇,姜月这一辈子嫁过三个男人:第一个没到两年,便是被自己克死了;第二个还没嫁,便是只剩两年的寿命了;所以到了第三个,姜月不怕他白日高冷晚上~~,只要长命就行。……(晚9日更,新书蹭蹭求包养)总的来说,这就是一个温柔孝顺的丧夫妹纸一步步谋福的故事。
  • 我是天命非酋

    我是天命非酋

    王光一直自认是天命欧皇,直到那一天,他玩了一款名为和平精英的游戏。刷毒他必定在圈外,落地绝对没有武器,游戏全程开车跑毒,全地图都是伏地魔埋伏……非酋配玩真的配完和平精英这个游戏吗?上天给你关了一扇窗,总会给你打开一扇门,非酋真要想玩游戏啊,还得靠天命系统。现在,主播界称王光为拳皇、雷神、枪王。一切都很好,只是,苦了和他一起跳伞的队友们。队友祭天,法力无边。然而,最奇妙的是,王光突然发现,他从系统那获得的能力,现实中居然也能使用,王光的命运一下子就变得不寻常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