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78700000031

第31章 安礼章顺应世理才能做事事成(3)

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有的领导者把同下级建立亲密无间的感情和迁就照顾错误地等同起来。对下级的一些不合理,甚至无理要求也一味迁就,以感情代替原则,把纯洁的同事之间的感情庸俗化。这样做,从长远和实质上看是把下级引入了一个误区。而且,用放弃原则来维持同下级的感情,虽然一时起点作用,但时间一长,“感情大厦”难免会土崩瓦解。

某一公司主管,对于部属的人事考核,感到很伤脑筋,于是想到,索性给全体一样的分数,而后向上级解释:“不管哪一个,看起来都很不错,所以……”

其实,即使是同一学校的毕业生,也并不意味着会有相同的能力,因而采取这种评分的方法,多是由于主管本身缺乏判断力的缘故。表面看来,好像做到了平等待遇,而事实上,再也没有比这更不平等的了。

要真正做到平等,就必须对每一位部属的个性、能力、特点,做一区别,定出一个基准,在平等的基准上,找出个别的差异,这才叫作平等。

作为一个优秀的主管,在平常的行事中,就应该一碗水端平。确立平等的标准和态度,一脱离标准,就要亲自反省,如此才能获得部属的信赖。

8

【原典】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张氏注曰】

轻上无礼,侮下无恩。淮南王言:去平津侯如发蒙耳。

【王氏点评】

承应君王,当志诚恭敬;若生轻慢,必受其责。安抚士民,可施深恩、厚惠;侵慢于人,必招其怨。轻蔑于上,自得其罪;欺罔于人,必不相亲。君不圣明,礼衰、法乱;臣不匡政,其国危亡。君王不能修德行政,大臣无谨惧之心;公卿失尊敬之礼,边起轻慢之心。近不奉王命,远不尊朝廷;君上者,须要知之。

不轻慢上级不侮辱下级

【译释】

轻慢上级难免会罪及自身,侮辱怠慢下级难免会众叛亲离。看不起身边的亲信大臣,留在身边却不重用,其他的臣子就会轻视叛逆。

上级对下级以礼相待,下级自然回报以忠诚,这是君臣相处之常道。如果为下级的对上级居功轻慢,那么上级即使软弱无能,也会忍无可忍,做下级的轻则削职,重则亡身。从另一个角度看,上级如果喜怒无常,欺凌侮辱下级,下级就不会亲近他,他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政策法令就无法实现上下畅通。历史上许多弑君犯上事件,多数因此而发生。

切忌侮辱下属斥责要讲究方式

有效的御人离不开必要的批评,但不能粗暴,也切忌侮辱,一定要讲究方式。

对于外向型性格者,大可毫不客气地纠正其错误。因为,此种类型者在被斥责之后,通常不会留下后遗症。换言之,他们懂得如何将遭受斥责的不甘心理向外扩散,脑中余留下的只是教导的内容。甚至上司若对他们大发雷霆时,他们反而能提高接受的程度。

然而,对于内向性格的人则不可采取前述的方法。由于内向性格者在受到责骂时,情绪会变得非常紧张,且往往将不甘心理积沉于心底。如此一来,不但无法将痛苦往外扩散反而可能因此萎靡不振。对于这种类型的人,可融批评于表扬之中,即先表扬,后批评,在被批评者自尊心理的天平两边各加上相同的砝码,使他保持心理平衡,理智地接受批评。

身为上司,如果只是指出对方的错误,而不是见了面就加以痛斥,相信下属将不至于产生诸如上面的想法,而觉得上司并不是在指责自己的为人,只是针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过失罢了!于是便会虚心学习,努力谋求改进。愿意更进一步地接受上级的批评和指导,从而使上级的统御力大大地增强。

例如,商店某售货员在柜台内违反工作纪律与人闲聊,经理批评她的方法是,早晨上班见面时,先夸奖她穿戴得体,打扮漂亮,在她受到夸奖而心情愉快时,这才对她严肃地说,你今后在工作时间要多注意柜台纪律。显然,这种批评很容易为人接受。因为人受称赞后再听批评,心里不会不是滋味的。

有些领导喜欢“痛打落水狗”,下属越是认错,他咆哮得越是厉害。他心里是这样想的:“我说的话,你不放在心上,出了事你倒来认错,不行,我不能放过你。”或者:“我说你不对,你还不认错,现在认错也晚了!”

这样的谈话进行到后来会是什么结果呢?一种可能,是被骂之人垂头丧气,假若是女性,还可能号啕大哭而去。另一种可能,则是被骂之人忍无可忍,勃然大怒,重新“翻案”,大闹一场而去。

这时候,挨骂下属的心情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就是认为:“我已经认了错,你还抓住我不放,实在太过分了。在这种领导手下,叫人怎么过得下去?”性格比较怯懦的人会因此而丧失信心,刚强的人则说不定会发起怒来。

显然,领导这样做是不明智的。

有的领导说:“不是我得理不让人,这家伙一贯如此。做事的时候漫不经心,出了问题却嬉皮笑脸地认个错就想了事,我怎么能不管他?”

的确有这样的人。即使这样的人,在他认错之后再大加指责仍是不高明的。不论真认错假认错,认错本身总不是坏事,所以你先得把它肯定下来,然后顺着认错的思路继续下去: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错误造成了什么后果?怎样弥补由于这一错误而造成的损失?如何防止再犯类似错误?等等。只要把这些问题、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解决了,批评指责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管他是真认错还是假认错呢?

要知道,一千个犯错误的下属,就有一千条理由可以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作解释、辩护。下属有能力自我反省,在挨批评之前就认错,实在是很不错了。当下属说:“我错了”,当领导的还不能原谅他,那实在不能说是个高明的领导。

此外,对领导批评之后即能认错道歉的下属也不用太责备,特别是一些极轻微的错,第一次犯错误和不小心犯错误等,只要稍微提醒他一下即可。

犯错误是第一阶段,认错是第二阶段,改错是第三阶段。不管是经过批评后认错,还是未经批评而主动认错,都说明他已到达第二阶段,当领导的只能努力帮助他迈向第三阶段。

9

【原典】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张氏注曰】

暗也,明也。

【王氏点评】

自起疑心,不信忠直良言,是为昏暗;己若诚信,必不疑于贤人,是为聪明。是“信”还是“疑”

【译释】

自己怀疑自己,则不会相信别人;自己相信自己,则不会怀疑别人。

黄石公的意思是说,是信还是疑,不可一概而论,要分具体情况。自疑疑人,是由于对局势不清,情况不明;自信信人,是由于全局在胸,机先在手。

不可轻易相信也不可轻易怀疑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孔子说:“大家都讨厌的人或事,不要轻易相信,必须自己加以考察后做判断;大家都认为好的人和事,也不要随从,还要自己再观察,然后做结论。”

孔子提出的这一主张,既抓住了人们认识并判断事物的错误所在,又恰到好处地点明了正确认识、判断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它是我们为人处世不可忽视的重要策略。历史上大量正反事例,也反复印证了它的必要性。要“不疑人,也不受人欺”,哪一方面有了偏失,都会带来危害。

周公曾辅助周武王灭殷建立周朝,不幸,武王灭殷后,就病重不起。在武王生病期间,周公十分担忧,便写了一篇祷文,请求上天让自己代武王而死。史官把周公的祈祷记在典册上,放进用金绳索捆的匣子里,珍藏起来。武王逝世后,武王的儿子成王继位,因年纪小,不能管理国家大事,就由周公代理。这时,周公的哥哥管叔、弟弟蔡叔等人,对周公代管政事大为不满,一方面到处散布流言,说周公要篡夺王位;另一方面组织力量联络已归降周朝的纣王儿子武庚,策划叛乱。周公为避开锋芒,只好避居东都。周成王对这些传言,将信将疑。他看到周公不但在武王执政时期表现出忠心耿耿,尤其在自己年幼即位时,他代管朝政,处理政事井井有条,对自己、对母后也是毕恭毕敬,当自己能亲政时,毫不犹豫地把政权交给自己,由此看来,流言不可信。可是不相信吧,又觉得周公是先朝元老,自己年轻力量单薄、根基不牢,流言也绝非空穴来风,一时拿不定主意。不过他并未贸然对周公采取非礼的行动。不久成王发现了周公所写的祷文,才深切地了解到周公对周王朝的忠诚,很受感动,于是派人接回周公,帮助治理国家,并派他率领部队平定了武庚、管叔和蔡叔的叛乱。

对于众人的意见、社会的传言,信还是不信,都不能盲目,既不要盲目相信,也不要盲目不信。正确的态度、重要的途径是必须“察”之。察传言所讲事物的原委、内情,察自己对传言所指对象的了解深度、广度和正确度,尤其要察散布传言者的动机、目的,有了这几“察”,才能尽量不做出错误的举动。

10

【原典】

枉士无直友。

【张氏注曰】

李逢吉之友,则“八关”、“十六子”之徒是也。

【王氏点评】

谄曲、奸邪之人,必无志诚之友。

狂妄邪恶的人不会有正直的朋友

【译释】

对待别人狂妄而邪恶,这样的人不会有正直善良的朋友。

有句话说: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这是处世交友的基本原则。只有真心对待别人,自己才会有真正的朋友。

仁义之人自有仁义的朋友

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广招天下宾客,不管宾客有无才能,他都一律以礼相待,奉为上宾。

有人劝孟尝君不要这样,说:“你志在求取贤人,帮助你建功立业,如今很多无才无德的人混了进来,骗吃骗喝,而你却视而不见?”

“我只不过破费些钱财,可赶走他们,他们就会以我为仇了,谁知道会有什么祸事发生呢?”

孟尝君这样仁义,可有人还是不领情,一个宾客竟和他的一位小老婆暗地里私通。孟尝君知道后并未主张惩治那个宾客,反而为他开脱说:“男人喜爱美色,这是人之常情。要怪,也要怪我的小妾淫荡无耻了。如果她遵守妇道,这种事就不会发生了。”

孟尝君的手下又气又怒,坚持要把那个宾客治罪,他们说:“你讲仁义,原谅他人的过错,所以他们才会胆子越来越大。如今这种无耻的事都出来了,再不严办,我们都没脸待下去。你三番两次替坏人说话,你到底为了什么呢?”

孟尝君说:“为了我自己啊!我树大招风,说不上哪一天就会大难临头,到了那时,只有我的仁义才会救我。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今天给人留条活路,他日人家才会卖力帮我。这也是我不咄咄逼人的原因。”

一年之后,孟尝君又推荐那个宾客到卫国为官。那个宾客感动万分,日夜思想报答孟尝君的恩情。

后来,齐国和卫国关系恶化,卫国国君想要联合其他诸侯攻打齐国。这时,那个宾客冒死进谏,他对卫国国君说:“我并没有什么才能,多亏孟尝君的推荐,这才被大王器重。大王和齐国交战违背盟约,也不会占什么便宜,不该草率。大王如果坚持攻打齐国,我就死在大王的面前。”

在那位宾客的努力下,齐国避免了战祸,度过了危机。孟尝君受过多次挫折,都依赖他的宾客之力一一化解。他关心别人,为他人着想,结果受惠最多的还是他自己。这就是他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

许多人求功心切,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损人利己,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快快有成,其实他们大错特错了。成功需要别人相助,灾难更需要他人援手克服,没有朋友便会死路一条。如果一个人极端自私,人们自会处处和他过不去,拆他的台,这样的人绝不会有大成就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不要总想如何去得,而是要学会如何去舍,懂得了付出才会懂得取得,有付出才能有回报,没有无回报的付出,同样也没有无付出的回报,付出越大,回报越大。为人为己也是如此,只有为别人着想,别人反过来才会帮助自己。

11

【原典】

曲上无直下,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张氏注曰】

元帝之臣则弘恭、石显是也。非无贤人、善人,不能用故也。

【王氏点评】

不仁无道之君,下无直谏之士。士无良友,不能立身;君无贤相,必遭危亡。谗人当权,恃奸邪榇害忠良,其国必危。君子在野,无名位,不能行政;若得贤明之士,辅君行政,岂有危亡之患?纵仁善之人,不在其位,难以匡政、直言。君不圣明,其政必乱。

有好领导才有好下属

【译释】

上级不正,下级自然也没什么好德行,这样一来,国家走向穷途末路,政坛必然也跟着混乱不堪,最终也就导致贤能和善良之人不复存在了。

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居高位者品德不规,邪癖放浪,身边总要聚集一帮子投其所好的奸佞小人或臭味相投的怪诞之徒。楚王好细腰,国中尽饿人;汉元帝庸弱无能,才导致弘恭、石显这两个奸宦专权误国;宋徽宗爱踢球,因重用高俅而客死他乡;此类事例,俯拾皆是。

要想吏治清廉用人者应以身作则

励精图治的帝王无不希望臣下厉行节俭,而很多帝王不明白的是,只有帝王躬行节俭,才能倡起节俭的吏治风尚。

康熙不尚空谈,注重实践。他对以皇帝个人享受荣华富贵为中心内容、劳民伤财的大兴土木举动不感兴趣。康熙八年,只有十六岁的康熙就有过出色的表现。当时,因乾清宫交泰殿的栋梁朽坏,孝庄太皇太后提出拆掉重建,以作康熙听政之地。康熙是孝子贤孙,不敢违背祖母的意图,但却批示工部:不求华丽、高贵,只令朴实、坚固、耐用,他学习古人,如陶唐时代茅茨不剪,采椽不斫,夏禹时代宫室是卑,与民同乐,先化后乐,以做天下楷模。

同类推荐
  •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 张申府张岱年研究集刊(第1辑)

    张申府张岱年研究集刊(第1辑)

    张岱年(1909—2004),河北沧县人,是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哲学家。在长达70多年的哲学研究和探索中,张岱年先生给我们留下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他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提出了“兼和”思想,时至今日,影响日益广泛,对“兼和”的研究成为我们洞悉张岱年哲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云上的日子

    云上的日子

    本书分浮生、物语、风情、流光、玄谈五部分,阐述了禅宗智慧。禅在路上,有得而心安,活在当下,云上的日子。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热门推荐
  • 宠兽战斗师

    宠兽战斗师

    新书《记忆剪辑修改师》发布,各位支持支持哦!当一觉醒来世界大变在网文中兴起后,扑街写手魏炎跟风写了本《宠兽战斗师》,刚刚创建好大纲的魏炎便趴在电脑前睡着了,醒来后世界真的变了,和自己想象的一模一样。传奇由此开始,魏炎的崛起之路慢慢展开,宠兽的世界千奇百怪正在打开。
  • 双生的旅程

    双生的旅程

    双生的火焰,纠缠的快乐与痛苦,共振的双生灵魂尽头,是否还会再次遇到你,,,这本书有助于大家的灵魂觉醒,,,谢谢
  • 重生商女之医手风华

    重生商女之医手风华

    夏末,一朝重生,回到那牵手都会脸红的年代。正值花季的年龄,重来一次,怎么可能循规蹈矩!拜师学医,以医问道,以道入医,开启今生的奇遇。异能觉醒,一双灵瞳,看透世间,从此赌石,创业一个不少,崛起商途,那可谓是潇潇洒洒,看她如何一步步建立起属于她的商业帝国!思前想后,不行不行~所谓树大招风,得有地下势力为她保驾护航才行!极品亲戚势利眼怎么办?好办!只要不是越挫越勇,她不介意多挫几次!可是,谁能告诉她这个妖孽男人是什么鬼!怎么总能遇到他!不记得前世和自己有瓜葛呀!若是弄不走、甩不掉,那就收了吧!一生一世一双人,白首不相离可是自己一直所向往的呢!
  • 追逐:巫女的私奔计划

    追逐:巫女的私奔计划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神经大条的女主,赌气闯入皇宫调戏皇帝,而后很悲剧的被皇帝看上,她却想抽身离开,计划着和大将军私奔的故事。
  • 绝色鬼医带球跑

    绝色鬼医带球跑

    时隔五年,我竟出乎意料的寻找你。————————————————欢天喜地的背后竟是惊天的阴谋,扑朔迷离的经历到底谁的身份是最终boss?看天才娘亲领着天才宝宝闯荡江湖朝野,究竟是你伤害了我,还是我爱上了你?
  • 圆舞曲中

    圆舞曲中

    上一代的纠葛终究会影响下一代的人生轨迹,每一步都从复仇开始,最后的胜利是真的胜利,还是将自己出卖给了魔鬼?
  • 哥伦布

    哥伦布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Columbus,1451-1506),中世纪热那亚共和国航海家,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哥伦布1451年8月10日出生在意大利,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向往印度和中国。
  • 创富大师成功之路

    创富大师成功之路

    记住!你认识到你自己的积极心态的那一天,也就是你将遇到最重要的人的那一天;而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你2你的这种思想、这种精神、这种心理就是你的法宝,你的力量。
  • 我最想要的口才书

    我最想要的口才书

    说话人人都会,但不见得人人会说话。一句话说得好,可以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不好,可以说得人跳。一句话可能化敌为友,冰释前嫌,化干戈为玉帛;一句话也可以化友为敌,引发一场争论甚至导致一场战争。所以,你仅仅能说还是不够的,还要会说。那么怎样才是会说话呢?这正是我们出版本书的目的。本书用精练的语言、睿智的话语、全新的理念,深入浅出地向您透露了胜人一筹的说话本领,每一小节都结合相关理论和经典案例为您讲述一个个短小而又生动有趣的口才故事,以便让您在闲暇之余随时翻阅,并在此基础上感受到拥有上佳口才的迷人魅力,希望为您走向辉煌的人生提供最有效的帮助。
  • 江湖我苟着

    江湖我苟着

    “兄弟!别动手,是我啊!”这是余生人间行走的口头禅。“嘴炮”、“草丛达人”、“背后偷袭的小人”、“下三滥的混蛋”这些都是余生行走江湖喜获的爱称。“石灰包”、“蒙汗药”、“痒痒粉”是余生出门背包必备之物。余生的人生信条:不要逼我,再逼我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