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96900000027

第27章 《黄帝内经》易学思想简析(2)

首先,以时令言。察于日,“肝病者,平旦慧,下脯甚,夜半静。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脯静。肺病者,下脯慧,日中甚,夜半静。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脯静。”察于月,“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阳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察于四时,“肝主春,心主夏,脾长夏,肺主秋,肾主冬。”这是因为,“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肢;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所以,善言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者,“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故“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逆四时,为不可治。”在《黄帝内经》看来,自然界的时令变化,关系到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中医学的脏气法时理论。

其次,以方位言,《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言:“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再言:“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其变振发,其灾散落。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德彰显,其化蕃茂,其政明曜,其令热,其变销烁,其灾燔炳。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德溽蒸,其化丰备,其政安静,其令湿,其变骤注,其灾霖溃。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洁,其化紧敛,其政劲切,其令燥,其变肃杀,其灾苍陨。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淒沧,其化清谧,其政凝肃,其令寒,其变凛洌,其灾寒霜雹。是以察其动也,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变有灾,而物由之,而人应之也。”而且,“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奉于下,故右热而左湿。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所以,“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湿之,所谓同病异治也。”将东南西北中五方之位与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及金木水火土等气候、物候的变化联系起来,揭示出了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规律。在《黄帝内经》看来,自然界五方六气五运的变化,影响着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从而形成了中医学的五运六气学说。

再次,以象数言,《黄帝内经》不仅将《周易》的“象说”运用于人体生理病理的观察,而且将《周易》的“数说”推广到了医学领域,构架起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从象看,中医学的“望闻问切”就是观察识别人体所表现出的病象,其病象的表现就是“神色形态”。所以,《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深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可见,《黄帝内经》的所谓施治就是辩象。只有辩象施治,才能对症下药。从数看,《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言:“善言始者,必合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而道不惑,所谓明矣。”何谓之至数?《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言:“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因而,“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人皮应天,人肉应地,人脉应人,人筋应时,人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人齿面目应星,人出入气应风,人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故一针皮,二针肉,三针脉,四针筋,五针骨,六针调阴阳,七针益精,八针除风,九针通九窍,除三百六十五节气,此之谓各有所主也。”而且,《黄帝内经》还认为,数与方位亦有联系,《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言:“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是以知病之在头也,……其数八。……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数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是以知病之在内也,……其数五。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数九。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数六。……是谓得道。”

可以看出,《黄帝内经》的数论实质上是以全息论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对自然界的四时五方和人体内在的三部九候的不同变化来揭示人体各部位的病理信息,从而形成了中医学的易数理论。准上,《周易》关于宇宙通变的理念在《黄帝内经》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充分的借鉴。

三、《黄帝内经》的天人一体学说贯穿了易学哲学的基本观点

《周易·系辞》言:“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是就《周易》的卦象爻位而言的。《周易》每卦有六爻,初爻二爻处下代表地,三爻四爻居中代表人,四爻五爻位上代表天。每卦都是以天地人的相互统一为前提。故有“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之说。可见,《周易》把人提到与天地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天地人看作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为因如此,《周易·序卦》言:“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周易·乾彖》再申其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经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人作为自然宇宙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天地有着共同的结构和功能。从其结构看,《周易·谦彖》言:“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故“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在《周易》看来,天地有阴阳,人类有男女,而男女既言人,又言天地。以天地言,《周易·系辞》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故“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以人言,《周易·序卦》言:“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故“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若“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所以,“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可以看出,天地人结构是统一的。从其作用看,《周易》认为,“天以大生”,“地以广生”,“天地之大德曰生,”故“日新之为盛德,生生之谓易。”而人能够“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能够参与辅助天地完成生生之大业,从而使其达到更为完满的成就。从其性质看,《周易·系辞》言:“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而人“能说诸心,能研诸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故,“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就是说,人能够“彰往而察来,”“微显而阐幽”,故能“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正因为如此,《周易·系辞》言:“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因而,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的存在“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天地人的共同作用,宇宙间才呈现出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自然物象和人文景观。“刚柔相推,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从天人合一,天人一体,天人同构的角度审视自然宇宙,把自然宇宙看作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是对宇宙间天地人相互关系的终极肯定。

而以天人一体论为其致思路向的《黄帝内经》则贯穿和运用了易学哲学的根本观点。《黄帝内经》在《周易》的启迪下,明确提出了天一、地二、人三的观点,认为天、地、人三者相互贯通,相互感应,相互制约。《黄帝内经》虽然没有使用“三才”之概念,但却实有沟通天、地、人三才关系之意念,并将其贯穿和运用于对人体生理病理分析的全过程。《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言:“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帝曰:何谓三部?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必指而导之,乃以为真。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故下部之天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帝曰:中部之候奈何?歧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帝曰:上部以何候之?歧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亦言:“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再言:“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极,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明。唯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阴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故“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可以看出,《黄帝内经》关于天人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周易》是完全吻合的。为因如此,《黄帝内经素问·针解篇》进一步论述了天人的对应关系:“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人皮应天,人肉应地,人脉应人,人筋应时,人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人齿面目应星,人出入气应风,人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天地人达到了完满的和谐与统一。在《黄帝内经》看来,人生天地之间,必然按合天地之道。何谓之道?《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言:“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因此,人体生理变异必然顺应天地之道的变化。这是因为,天地之变与人体生理变异息息相关。“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故“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则病。”正由于天人一体,天人合一,因而,“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黄帝内经》从天人一体论,天人合一论出发,不仅深刻揭示了人体生理变异与自然宇宙变化的一致性、相符性、合谐性,而且提出了人为天地之所贵的命题,把人提到了一个比天地更为重要的特殊位置。《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言:“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之所以贵,就在于人能参与天地自然的变化,成就天地自然的生生之大德。《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言:“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因而,“天枢以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正因为如此,《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言:“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从而把人从自然界中区别了出来,给人的存在赋于了一种特殊的价值使命,摆正了天与人的相互关系。综上,《周易》关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观点在《黄帝内经》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系统的贯穿。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的理论宝库,其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针灸等医学理论,运用阴阳学说、通变学说、天人学说,系统论述了因时、因地、因人而宜的辩证施治原理,充分体现了人体生理病理及其变异与外部环境相统一的整体观念,对中国古代中医理论的发展及其临床施治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以上简要分析,不难看出,《黄帝内经》中体现着浓厚的易学思想,它以易理推论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异及其施治原则,推动了易学向医学科学领域的渗透,在中国易学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同类推荐
  •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一部哲学经典,是仅次于《道德经》的一部重要的道家著作。传说是上古时期黄帝所作。最早出现于唐代李荃的记载。全书仅仅有447字,却义理深奥,晦涩难懂。古今研讨此书的代不乏人,莫衷一是。但以之为修身之本、悟道之源,讲述的是天人合一、清静阴阳之道,却是研讨者的共识。本书作者在研究古今《阴符经》集注和述评作品的基础上,从学术研究入手,逐句阐释,每一句分别由原文、注释、白话和要旨探究四个部分构成,阐述了自己的体会和观点,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弗洛依德谈自我意识

    弗洛依德谈自我意识

    人类对其环境所作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作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有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 庄子全书

    庄子全书

    本书除了介绍《庄子》原文中的一些经典寓言故事,还列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富有借鉴意义的小故事或人生实例,几乎涵盖了职场、营销、教育、友情、爱情、婚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让您在轻松中获得智慧,愉悦中体味哲理!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热门推荐
  • 顾总助我登影后

    顾总助我登影后

    【甜宠文,1v1】我叫陆安安,是一只小白兔。某天不小心闯进狼窝,有幸见到那只凶狠狼的恶行。我害怕地想要逃走,却被宠爱一生。我叫顾瑾年,是一只狼。追寻十多年再次看见那只小白兔,我决定再不撒手,她是我的,我一个人的!小剧场:“怕我?”顾瑾年冷声问。“不……不怕!”陆安安颤声道。“嗯?真的。”顾瑾年挑眉。“我……我怕!”陆安安小声嗫嚅。“呵!”顾瑾年冷笑。PS:男主三观不代表作者三观。本书又名《顾总别吓你老婆》小可爱,小仙女们点进来看看嘛~
  • 恶魔校草恋上甜心

    恶魔校草恋上甜心

    6人来到圣樱学院上学,王子对公主一见钟情。
  • 查理九世之心雨

    查理九世之心雨

    “我们来打个赌吧”“赌什么”“赌友谊吧,如果你输了就要失去你所拥有的一切哦”心灵的天平会偏向哪个方向?是黑暗的深渊,抑或光明。一次次交锋,尧婷婷三人能否挽回墨多多的心(这句话怪怪的,想不到好的词了……)一切,即将揭晓……(简介不怎么会写啊,直接步入正文吧)
  • 总裁的傲娇妻之夫人别太猛

    总裁的傲娇妻之夫人别太猛

    看女主如何手撕白莲绿茶婊,什么,说我懦弱?!对你好是我的宽容,敢抢我男人,看我怎么牢牢护崽!啊不,错了,再来,看我如何护夫!一次次的陷害,,林怡歌完美逆袭,与陆俊逸白头偕老.你羡慕从不怀疑的爱情么
  • 龙狼之魇

    龙狼之魇

    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郑天朗正在听他的哥哥讲在一个小村庄捡到他故事。但是他对于被他现在的父母捡到以前的记忆是一片空白。(这是本嗷第一次写书,有不好的地方还望个位读此书的姥爷们指出来嗷~。)
  • 九界行

    九界行

    目标并一定是强大的,但一定是自由的齐昊睡了一觉,穿越异界没有白胡子的老头傍身,没有美女师傅,只有孤身一人在这庞大的世界中该如何前行
  • 论历史最狠女人一女皇武则天

    论历史最狠女人一女皇武则天

    男权社会的中国,一个女人的崛起需要付出何种代价?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些狠女人是如何的不择手段。
  • 远方是星辰大海

    远方是星辰大海

    你是否还记得那个熬夜拼命学习的自己呢?我想,你一定会感谢那个时候的自己,她让你内心更强大,让你的内心胜过星辰大海!
  • 星球战乱

    星球战乱

    相传闻,宇宙帝王有一种可通往其他宇宙大门的能力。不幸遭狡诈之人手........
  • 血浴传奇

    血浴传奇

    人的一生充满了荆棘坎坷,忍受疾病痛苦,生死离别,从未真正享有自己的权利,这是无尽痛苦的轮回。你不过是神的玩物,魔的棋子,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我们为何要摇尾乞怜,要卑躬屈膝。为何要听信神魔的蛊惑,为何不挣脱桎梏,施行自己的意志。你是神圣的,唯一的,去肯定自己的存在,不要放弃对力量追求与渴望,你才是这个天下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