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96900000026

第26章 《黄帝内经》易学思想简析(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的重要经典,非易学专论。然而,《黄帝内经》的思想体系及其运思特色却表现出了易学哲学的基本精神和致思特点。探讨《黄帝内经》的易学思想,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黄帝内经》在中国易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一、《黄帝内经》的阴阳矛盾学说体现了易学哲学的基本精神

《周易·系辞下》言:“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又言:“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再言:“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可见,阴阳学说是《周易》的基本精神。正因为如此,《庄子·天下》言:“易以道阴阳。”何谓阴阳?《管子·四时》言:“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鉴此,《周易》将宇宙万物的生生流变与生息繁衍统统纳入阴阳矛盾对立统一的思维框架之中,肯定宇宙化生、大化流行的生命衍生就是阴阳矛盾的相克相转和交合交感。

在《周易》看来,宇宙间有天地,有日月,有四时,有男女,它们都是阴阳矛盾的不同表现形态和存在方式。这是因为,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其存在形式不同,表现形态各异。见之天地有刚柔,见之日月有幽明,见之四时有寒暑,见之男女有夫妇。察于物,显于动静与大小;察于事,显于顺逆与盈虚;察于时,显于往来与屈伸;察于空,显于上下与右左。而在这万千世界中,天地则是最大的阴阳。“天地絪缊,万物化醇。”“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若“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天地不交而万物不生。”可以看出,所谓“天地絪缊”、“天地相遇”、“天地感”、“天地交”等等,实质上就是指阴阳的相克相转和交合流感。在《周易》中,天地阴阳,既是区别的,又是联系的;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正是因于它们的对立统一和交合流感,才是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生机盎然。可见,阴阳不息,生生不止,阴阳的对立统一和交合流感是宇宙存在的生命本质和不竭源泉。正因为如此,《周易》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把阴阳之道看作宇宙的根本法则。《周易》以阴阳之道为自然宇宙万物的生命本质是对宇宙自然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内在机制的深刻揭示。

而以阴阳学说立论的《黄帝内经》则继承和发扬了易学哲学的根本精神。在《黄帝内经》看来,阴阳之道不仅具有宇宙论的哲学意义,而且具有人体生理变异的医学价值。从宇宙论看,《黄帝内经》认为,阴阳之道是宇宙万物化生的根本法则。《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言:“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往,寒暑驰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故“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性,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在天成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可见,在《黄帝内经》看来,阴阳之道就是宇宙万物的化生之道,阴阳流转、阴阳交感就是宇宙自然生生不息的内在本质。而阴阳的存在形态则是复杂多样的。“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外者为阳,内者为阴。”“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阴生阳长。”所以,“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故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它存在于宇宙间一切物象的变化发展过程当中。

为因如此,《黄帝内经》概括道:“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阴阳者,万物之终始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很显然,《黄帝内经》以阴阳之道为宇宙生命的存在本质和根本法则的思想与《周易》是一脉相承的。从人体生理变异看,《黄帝内经》认为,阴阳之道是人体生命运动的内在机制。《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言:“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这是因为人为天地所生,同为阴阳所造。“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故“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因而,人体生命运动必然体现宇宙阴阳的基本法则。故“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以应天地之阴阳。”把人体生理结构纳入宇宙阴阳系统。在《黄帝内经》看来,阴阳在人体之内各有其不同的功用。“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所以,“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因于露风,乃生寒热。”“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阳胜则热,阴胜则寒。”所以,“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可见,要保持人体生理健康,就必须调和人体内在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人体生理的阴阳和谐。

然而,人体阴阳失调以致发生疾病,又何以辨别和调理呢?对此,《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作了系统阐发:“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声合五音,色和五行,脉和阴阳。”所以,“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只有这样,才能对症治疗,从而达到使人体“阴平阳密”、“阴阳平衡”的状态。从《黄帝内经》关于人体阴阳关系的论述中我们可以领略如下原则,这就是:阴阳和谐、阴阳平衡是人体生命存在的内在动力;阴阳互转,阴阳互补是人体生命存在的根本条件;人体生命存在与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相互关联。以此言,《周易》关于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学说在《黄帝内经》中得到了广泛的印证和充分的体现。

二、《黄帝内经》的宇宙通变学说反映了易学哲学的基本理念

《周易·系辞下》言:“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可见,通变学说是《周易》的基本理念。故“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为因如此,《周易》提出了“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命题,把自然宇宙看作一个永无休止的通变过程。何谓通变?《周易·系辞上》言:“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故“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然而,宇宙通变何以见之?《周易·系辞上》言:“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变化者,进退之象也。”故“动则观其变。”所以,《周易》认为,通变不仅体现着宇宙自然衍化的客观性,“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

而且体现着宇宙自然衍化的普遍性,“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为因如此,《周易》指出,若能认识和体悟宇宙自然的通变本性,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通变作为宇宙自然衍化的根本品性,在《周易》看来,具有如下明显特点:

其一,宇宙通变与时相连。《周易·系辞下》言:“变通者,趣时者也。”《周易·损彖》言:“损益盈虚,与时偕行。”《周易·丰彖》言:“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故“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慎以始终,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其二,宇宙通变与四时相合,《周易·系辞上》言:“变通配四时,”“变通莫大乎四时。”在《周易》看来,四时交变赖于阴阳,阴阳是四时交变的内在根据,四时交变是最大的宇宙通变。

其三,宇宙通变与方位相应。《周易·说卦》言:“震东方也;巽东南也;离也者,南方之卦也;坤也者,地也;兑,正秋也;乾,西北之卦也;坎者,正北方之卦也;艮,东北之卦也。”在此,唯坤、兑未明方位也。以八方而推,坤卦当为东南,以春夏秋冬与东南西北相合而言,兑当为西方之卦也。为因如此,《周易·系辞上》言:“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吉凶何意?《周易·系辞上》言:“吉凶者,失得之象也。”《周易·系辞下》言:“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故“辩吉凶者存乎辞”,所以,《周易·系辞上》言:“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其四,宇宙通变与象数相宜。《周易·系辞下》言:“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故《周易》有“观象知变”之说。所以,《周易·系辞上》言:“动则观其变”,“居则观其象”,“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很明显,象与通变相表里。“是故,夫象,圣人又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周易》除言象以外,还特言数,如天地数、大衍数、卦爻数等,且以天地乾坤数例之:“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故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在《周易》中,象与数是联系在一起的,象以显变,而数则是特殊的象。所以,《周易·系辞上》言:“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周易》以通变理念概括自然宇宙的根本品性,是对自然宇宙辩证本性的根本观照。

而以辩证施治为基本特征的《黄帝内经》,则吸收和借鉴了易学哲学的根本理念。在《黄帝内经》看来,“动而不已”、“动而不息”是自然宇宙的根本特性。《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言:“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故“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又言:“物生谓之化,物极为之变。”“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故“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为因如此,《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再言:“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可以看出,在《黄帝内经》看来,整个自然宇宙是一个千变万化、无穷无尽、永无休止的通变过程。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黄帝内经》提出了“气化升降”的理论,认为出入升降的气化是宇宙通变的根本体现。《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言:“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若“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运动变化存在于宇宙间一切物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衰亡的过程之中。天地万物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生命有生长壮老、幼盛衰亡。因而,“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以人言:“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噫,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若人体气化通变受到影响,必然产生疾病。所以,“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可见,以气化的出入升降为基本特征的宇宙通变是自然万物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黄帝内经》将《周易》的四时方位、象数变易的宇宙通变理念运用于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分析,提出了诸多颇具创见性的医学理论。在《黄帝内经》看来,宇宙通变是复杂的,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方位、不同象数各不相同,各有差异。因此,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也是复杂的,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方位、不同象数各不相同,各有特点。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失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学术史,在学问中,真正杂而精的人极少。这种人往往出在学艺昌明繁荣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几个大哲学家。
  • 海德格尔的智慧:海德格尔存在哲学解读

    海德格尔的智慧:海德格尔存在哲学解读

    人被称作能思考的存在者,确实如此。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就包含在思中。作为理性的动物,人必须是能思的——假如他真想思的话。可是,情况也许会是这样:他想思,却不能思。更有甚者,当他想思时,由于所欲太多,反而所思甚少。人是在具有去思的可能性的意义上是能思的,但光有这种可能性还不能保证我们能思……
  • 谭嗣同哲学思想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谭嗣同哲学思想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本书利用经典诠释学、哲学、文化人类学、比较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审视、反思谭嗣同的哲学思想;通过对谭嗣同所关注的哲学问题的具体解读以及与其他人的比较分析,对谭嗣同仁学视域下的以太观、三纲观、平等观和孔学观视域下的诸子观、经典观等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力图全方位、多维度地呈现和还原谭嗣同的哲学思想。
  • 大家小书·译馆:西西弗神话

    大家小书·译馆:西西弗神话

    《西西弗神话》是一部哲学随笔集,原书的副题是“论荒谬”。在加缪的哲学思想中,荒谬不是作为结果,而是作为起点来提出的,他从荒谬这个前提出发,对人的存在进行探索。这正如西西弗的命运,他受到诸神的惩罚,要不断将滚下山的巨石一次次推上山顶,西西弗明知自己是徒劳,但依然推巨石上山。他的行动本身就是对荒谬的反抗,他清醒的意识就是对自己幸福的感知。
  • 柏拉图和鸭嘴兽一起去酒吧

    柏拉图和鸭嘴兽一起去酒吧

    柏拉图代表哲学智慧,鸭嘴兽代表风趣幽默,两者同根同源,天生一对!这是一堂人人都希望学校里开设的哲学入门课。本书用一个个笑到喷饭的哲学段子,向我们解释了历史上的伟大哲学家、哲学流派和思想传统——从不可知论聊到禅学,再从解释学、逻辑学讨论到永恒。本书将向你展示:如何通过笑话阐释哲学概念,以及有多少笑话本身就蕴含着精辟的哲理。最后,作者们想要表达:不仅是哲学,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这么简单、轻松、有意义!
热门推荐
  • 念念不忘你的笑颜

    念念不忘你的笑颜

    你可否记得那懵懂的青春及梦幻的纯爱让我念念不忘的是你对我宠溺的微笑——颜沫溪我依然记得那单纯的情愫及清秀的身影让我念念不忘的是你略带青涩的笑颜——季初凯
  • 天下第一青楼

    天下第一青楼

    青楼这个词,原本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有时则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如《晋书·麹允传》:南开朱门,北望青楼。邵谒《塞女行》:青楼富家女,才生便有主。
  • 科技解析之瞳

    科技解析之瞳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能从任何影视作品中提取黑科技……而我现在正在看《EVA》。
  • 爱情路上我和你

    爱情路上我和你

    他爱上她只是一瞬间的事,但她爱他,是永远的。不要忘了你对我的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情人的传说

    情人的传说

    故事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在意犹未尽中慢慢结束,细细品尝,慢慢体会,你会跟着故事中的角色捧腹大笑,为不能重来的生命而黯然心酸,也会为卑鄙无耻的小人而咬牙切齿。凌云霄、胡裕兰、冷清风、白如雪、陈中锋、于红艳、冰彩虹、冯黄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角色,在故事里诠释着多姿多彩的人生,有笑有泪,有爱有恨,有重逢的喜悦,也有离别的悲伤。情节起伏跌宕,文字幽默诙谐。意想不到的故事情节和妙趣横生的对话,看着看着肚子笑痛了,看着看着眼圈红了。
  • 网游决战天下

    网游决战天下

    一本关于《决战》的小说,还记得2002年的那个夏天吗?我们一起来回忆那些关于决战的故事吧!
  • 血魂泣神

    血魂泣神

    白灵骨火传说中一种灵火,充满着诡秘的色彩,是众多强者最渴求的东西。然而却在机缘巧合之下被罗恩得到。平凡,普通甚至因为瘦弱而被人轻视和欺负的罗恩却拥有着一颗强者之心,罗恩也因为白灵骨火而一步步实现着他的强者之梦。罗恩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强者,直到众神降临,面对着冷酷强大的众神的审判,罗恩又要如何处之……
  • 异世的冰火魔法师

    异世的冰火魔法师

    猪脚穿越了。在一个魔法,斗气,与修真同时存在的世界,猪脚的冲天生涯从此展开
  • 迷城

    迷城

    如果我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我应该不插手这件事,也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我不会遇到林杉,不会失去我的好兄弟秦泉,更不会遇到江莎,这个改写我人生的女人尽管这样,而我却始终没有后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