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39500000008

第8章 湖湘文化的濡染与丁玲的精魂(1)

前一部分,我们主要从家庭、社会、母亲、师长等人文环境因素剖析湖湘文化对丁玲童年、少年时期的孕育和濡染。下文主要探讨湖湘文化的特征怎样在丁玲身上打上深深的印记,以致影响到丁玲的精神气质、个性特征、文化人格、文化价值取向、文化心理及意志特征的。

在谈到某个区域的文化特征时,许多研究者都十分重视水土、环境、气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而且,许多学者还认为:自然地理环境是区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因为它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生存的依托。但是,如果没有人类的历史活动以及与自然地理环境的交融、契合,自然地理环境就不具有社会的意义、文化的意义。地域的历史积淀、自然环境、生活风俗:习惯等外在因素,会制约着、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心理定势,并形成一定的文化心理结构。

那么,湖湘的自然环境怎样?它与湖南人的特点、与湖湘文化精神特征有何联系呢?现代著名学者钱基博先生在《近百年湖南学风》一文中精辟地指出:

湖南之为省,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四塞之国。其地水少而山多。重山迭岭,滩河峻激,而舟车不易为交通。顽石赭土,地质刚坚,而民性多流于倔强。以故风气锢塞,常不为中原人所沾被。抑也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物以独立。人杰地灵,大儒迭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宏识孤怀,涵今茹苦,罔不有独立自由之思想,有坚强不磨之志节。湛深古学而能自辟蹊径,不为古,学所囿。义以淑群,行必厉己,以开一代之风,盖地理使其然也。(钱基博、李肖聃:《近百年湖南学风·湘学略》第1页,岳麓书社1985年版。)

在这段话中,首先,钱氏对湖南的地理位置作了描绘。湖南毗邻六省,北有洞庭湖,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南枕五岭,与广东、.广西为邻;东临江西;西部以云贵高原东缘连接贵州;西北侧以武陵山脉为界连接川东和鄂西。此所谓“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四寨之国”。

其次,钱氏又对湖南这方水土如何养育出湖南人倔强的个性气质、独立自创的精神与“行必厉己”、“开一代之风气”的风格作了精彩的分析,道出了湖湘区域文化以及湖南人的某些特点。维新志士杨毓麟先生也从湖南的地理环境对湖湘文化精神的影响作过细致的分析。(湖南)前则划以大江,群岭环其左而负其后,湘江与岭外之流同出一源,故风气稍近于云贵,而冒险之性颇同于粤,于湖北与江西则相似者甚少,盖所受于地理者使然。(杨毓麟:《新湖南》,载《湖南历史资料》1959年第3期,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此,杨先生和钱先生不约而同地都是从地理环境这一角度去探讨它与湖南人精神的某些内在的联系;湖南与周边各省人文方面相近与相异之处,从而凸现出湖南人的独特风貌。

的确,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出独特的群体个性。地理环境对于某个民族或某个群体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类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度所创造的文化或文明,都与其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湖南的区域环境造就其文化的独特风貌。许多研究者认为:湖湘文化具有“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力行践履的道德原则;无所依傍,浩然独往而不囿于陈见的创新精神以及敢为天下先的探索勇气;念祖忠君的爱国思想及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的群体参政意识;卓励敢死、强悍炽烈、百折不回的士风民气……。而这些,在丁玲的身上,有最鲜明、深刻的印记。而且,这些文化的遗传基因,已经化为丁玲的人格和意志、性格与思想,化为丁玲的灵魂。

3—1“虽九死其犹未悔”——丁玲的文化心理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中国历代诗歌选》第5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这是屈原的心声,亦是楚人爱国忧民的精神体现。屈原在遭受迫害和长期的流放生活中,仍心怀远大的理想,并希望楚怀王能“举贤授能”、“圣哲茂行”、“循绳墨而不颇”,以修明政治,奋发图强,振兴楚国。这种置生死于度外、百折不挠、“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精神,一直教育着后人子孙。苏东坡的《屈原塔》有“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苏轼诗集》第l册第22页,中华书局出版社,1982年版。)这首诗写出屈原影响之深远。郭沫若在《屈原考》中说到:屈原“不但在中国的文学思想上有极伟大极长远的影响,就是在普通人的精神中,我们也可以找出他的影响的深刻的痕迹”。

近代湖湘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源头正来自屈原的这种精神,因而历史上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湖湘爱国志士,他们正是在这种精神鼓舞下发奋图强,为祖国的独立自由、繁荣昌盛而奋斗牺牲。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死尽”。

(《陈独秀文章选编(上)》第480—481页,三联书店,1984年版。)陈独秀用这句话来盛赞湖南人爱国的精神。湖南人的这种文化心理、自屈原至今日,源远流长,历史已做出了最好的证明。这是湖湘文化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无庸置疑,沈从文和丁玲都是这一宝贵财富的继承者。但两位作家爱国的内涵和表现的形式却不大相同。

沈从文的政治立场,是爱国主义的立场,民主主义的立场。他虽然远离政治的漩涡,远离城市的喧嚣,追求自己天空的宁静,一心一意营造人性美的“希腊小庙”,但其目的在于将读者引进一片美的净土。因而,他的作品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能引导读者对人生作更深沉的理解,以洗尽物欲的熏染,恢复古朴、善良、正直、优美、健康的人性,达到民族精神的重建。由此我们不也可窥见他拳拳的爱国之心吗?20世纪50年代后他虽未动笔写多少文学作品,但又潜心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将中国几千年的服饰文化的珍宝发掘出来,用20万宇的说明,400多张的图片,将从商朝到清初近3000多年的服饰发展史加以描述、对比论证;探索研究,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体现了他那颗赤子之心。沈从文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闪光发亮的词语,向社会学习的热情和对国家的热爱,保住了他一片永不消失的幻念和童心。

1980年l1月24日,沈从文被邀出访美国,在美国圣若望大学讲演时说到:“可不能只看到个人,个人受点委屈有什么要紧,要看到国家在世界上作战!我们中国这么长的文明史,可我们的文物研究还赶不上日本汉学家,心里难过得很。我们的文化,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我们自己,得努力呀!要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就不能用感情代替工作”。沈从文朴素无华的语言,反映了他多么炽热的爱国之情。

丁玲和沈从文都有共同的爱国情怀和忧患意识,但她的言论和行为,比沈从文要激烈得多,革命得多。

丁玲小时虽有文学的天才,但那时,她没想做个文学家,她说:“我小时候的志向不是写文章,而是向往做个革命的活动家”。

(见庄钟庆、孙立川:《丁玲同志答问录》’《新文学史料》1991年第3期。)从童年时候开始,在她的周围便聚集着一群革命人物,对她起着引路人的作用。1936年当丁玲从被国民党软禁的南京逃到延安以后,她就彻底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从此,她“一条道走到底”,革命到底。丁玲一生与革命结下了不解的情缘,生死之恋。她无法与革命分开,无法与共产党分开,无法不过问政治,无法与政治分开。这是时代、社会、个人原因使然。

如前所述,“五四”运动使丁玲这位少女迅速觉醒,从读书为了个人,为了重振家声提高到要以天下为己任,救人民于水火的高度。

在丁玲青少年的时候,母亲经常叮嘱丁玲要向“九姨”学习。这个“九姨”就是著名的妇女运动领袖向警予。她原名叫向俊贤,后改名向警予,湖南湘西溆浦县人。是丁母在常德女师的同班同学,并和丁母结拜为姐妹,比丁母岁数几乎小一半,当时只有17岁。因为向警予在家里排行第九,所以丁玲叫她“九姨”。她在丁母的心目中,是个“先知先觉”者,她在家乡办起了女校,宣传妇女解放的思想,经常给学生讲国家大事,激发女学生奋发图强为国家而学习。后来她参加了共产党,并成为妇女运动的领袖。

当九姨给她的姐妹们宣传《共产党宣言》、讲巴黎公社,谈论常德街头的革命活动时,刚上幼稚园的丁玲,也挤在她们中间,静静地听。她觉得九姨是她崇拜的偶像。她像一盏灯,-团火。大革命失败以后,九姨被屠杀了。丁玲曾经回忆道:

当我还只是一个毛孩子的时候就有了她美丽崇高的形象;当我们母女寂寞地在人生的道路上蹒跚前行时,是她像一缕光,一团火引导着、温暖着我母亲……她一直是我母亲向往和学习的模范。我想到我母亲书桌上的几本讲唯物主义的书和《共产党宣言》,就感到她的存在和力量……。她的坚韧不倦的革命精

神总是在感召着我……。她对我一生的作人,对我的人生观,总是从心底里产生作用。我常常要想到她,愿意以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女性为榜样而坚定自己的意志。我是崇敬她的,永远永远。(丁玲《向警予同志留给我的影响》,《丁玲文集》第5卷第193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的确,九姨对于丁玲选择的人生道路起了关键的作用。

众所周知,丁玲的丈夫胡也频是一个革命先烈,他对丁玲的影响肯定是很大的。虽然一开始,胡也频并不见得比丁玲左倾。诚如丁玲所言:

胡也频投身革命可以说是我把他涌上来的,胡也频什么革命经历也没有。讲客观条件,他一个革命的朋友也没有,一本革命的书也没看过,他只有一个东西:反对旧社会……我们俩在一起时,我讲很多革命故事给他听,他在书中描写的革命故事还是从我口中一了解到的一点材料,听到我母亲和我讲的革命故事。他原来的生活范围比我小,我的生活范围比他大而且是进步的,他的生活范围小而且落后些。他是从我这里了解到很多新鲜的东西。(庄钟庆、孙立川《丁玲同志答问录》,载《新文学史料》1991年第3期。)

在《我与雪峰的交往》一文中,丁玲谈到胡也频时说道:

我过去比他革命些,跑到上海,作了李达和陈独秀的学生,成了瞿秋白、施存统的朋友。他过去却是同革命绝缘的。(丁玲:《我与雪峰的交往》,《丁玲文集》第9卷第161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这话是真实的。1928年到上海后,胡也频才开始读鲁迅的小说以及一些革命理论的书,并“一天天地往左走”。1930年,丁玲夫妇参加了左联,胡也频成为左联的执行委员,工农兵文学委员的主席。丁玲回忆说,自己感到他变了,“胡也频的进步是飞跃的,我却是在爬。”(丁玲:《在丁玲创作讨论会闭幕会上的讲话》第3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的确如此,胡也频很快地加入了共产党,并被选为出席江西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但就在1931年1月27日,他被捕了,1931年2月7日他英勇地牺牲了。丁玲是一个倔强的人,她不会被敌人的枪声吓倒。

鲁迅说过,“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丁玲此时的心情正是这样,她要复仇!也频的牺牲,促使丁玲迅速地倾向革命!丁玲回忆说:“也频同志被国民党杀害以后,好心的老师劝我,不要参加政治活动了,就写一点文章算了。但我自己却认为自己应该成为一个战士:踩着烈士的血迹,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我只顾冲上前去,结果我就冲上前去了。”(丁玲:《丁玲创作独特性面面观》第3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就这样,丁玲行进到革命的行列。

胡也频牺牲一年之后,1932年3月,丁玲加入了共产党,入党仪式是在上海南京路大三元酒家的一间雅座里举行的,和丁玲同时入党的有叶以群、田汉、刘风斯等。主持仪式的是当时文委负责人潘梓年,瞿秋白代表中央宣传部出席了这个仪式,可见其隆重程度。秋白可能还记得丁玲在上海大学读书时常说的一句话:“我是喜欢自由的,要怎样就怎样,党的决议得束缚(我),我是不愿意受的”。(见李克长:《瞿秋白访问记》,载1935年7月8日《国闻周报》第12卷第26期。)现在,她终于走进了革命的队伍,并且成为共产党的一份子。

丁玲不会忘记,1922年她与好友王剑虹离开湖南,结伴来到了上海。她们先在一所平民女校学习。但又觉得在这里学不到多少知识,于是俩人到了南京,在家自学,由于朋友的介绍,1923年8月,结识了后来成为共产党领袖的瞿秋白,这时他刚从苏联访问回国。丁玲和王剑虹一下子被这位瘦长个子,戴一副金边眼镜,机警、讲话滔滔不绝、风度潇洒的男子所吸引。

他和她们讲到红色的苏联,他鼓动她们到上海大学中文系学习。这个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年轻的共产党员,但不勉强学生入党。丁玲和王剑虹又回到上海,在上海大学向瞿秋白学俄文,听他讲普希金的诗;“有幸听沈雁冰先生一本正经地讲课”;听田汉讲西洋的诗;听陈望道讲古文……。这些共产党人,在丁玲的心里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瞿秋白后来与丁玲的好友王剑虹结婚,丁玲感到孤独寂寞,决定回湖南。秋白无论是对丁玲的靠拢革命、靠近共产党,还是对丁玲的文学创作,都起过巨大的影响。据丁玲回忆,她曾经向他讨教将来究竟学什么好,干什么好,秋白毫不思考地回答道:“你么,按你喜欢的去学,去干,飞吧,飞得越高越好,越远越好,你是一个需要展翅高飞的鸟儿,嘿,就是这样……”。(丁玲:《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丁玲文集》第5卷第94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秋白的话,并不单纯属于对丁玲的鼓励,实在还包含有对丁玲的深切了解。丁玲是一个怀着人生狂想,永远不满足,永远有新的追求的女性,秋白太了解她的心思了!他可以称为丁玲的知音!他是丁玲人生道路和文学道路的又一引路人。丁玲称赞他“人很好,有才,聪明,是个了不起的人”。

(包子衍、许豪炯、袁绍发:《丁玲谈早年生活二、三事》,载《新文学史料》1986年第2期。)

瞿秋自在丁玲入党的仪式上说过,“冰之是飞蛾扑火,非死不止”。这句话不知被评论者引用过多少次,它已经成为经典名言。丁玲一生追求真理,倔强执着,尽管命运多舛,仍不向命运屈服,勇敢扑火,死而后已。秋白是除雪峰之外,最了解丁玲,读懂丁玲的朋友。在丁玲周围,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这就是冯雪峰。他与丁玲相识、相知,心心相印,“你的魂儿我的心”。

1927年冬,经王三辛介绍,雪峰作为丁玲的日语教师,出现在丁玲、胡也频家里。丁玲回忆说:“我们相遇,

同类推荐
  • 姑苏食话

    姑苏食话

    苏州饮食,实在是一个丰厚博大的文化形态,细细道来,当是长篇钜制,作为一本普及性读物,本书只是浅近地作点介绍和描述,有时还稍稍延伸开去,让读者从饮食的角度,能够更多地知道一点苏州文化史上的往事。本书是王稼句先生多年来的随笔心得。
  • 称谓与亲属(和谐教育丛书)

    称谓与亲属(和谐教育丛书)

    以构建和谐教育为宗旨,以实现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追求,以促进学生按发展为目标的系列教育丛书。
  • 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句典

    句典

    《句典(经典·珍藏版)》是一本关于中华传统语言的精彩汇编,也是了解古代文化、传习古代经典、掌握古人智慧的优秀普及本。本书可谓妙趣横生的语言储备库:哲人慧语,应对妙语、嘲戏绮语、村言野趣,谐谑调侃活生生的语言文字和故事,都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这些警语妙言经过智者高士的巧妙概括,既显得高度精炼,又极易触动人的心灵。随手翻过,珠玑遍拾,让人不知不觉间激活思维,从政汲取鲜活的智慧营养。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修身自律(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修身自律(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银灯一曲太妖娆

    银灯一曲太妖娆

    她有两张脸,一张在白天扮演着理想中的自己,一张在黑夜里沾满血腥。他也有两张脸,一张在人前受人瞩目笑靥倾城,一张在面具后面做回自己。哪一个才是真实?黑夜里他和她的相遇是同命天涯,还是一个错误?
  • 万象军姬

    万象军姬

    远古帝王,传世名将,谁承想遭受迫害,发配流落。邂逅知己,东山再起,名满边疆,富可敌国。卷土重来,杀尽奸臣、小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醉君之意在于卿

    醉君之意在于卿

    她的一生,受的罪太多。旁人说她绝情,某些人为她甘愿付出性命旁人说她不配,不配当那至高无上的魔族族长可他们不知,表面靠男人的弱族长她受的苦,遭的罪,做的事根本说不清又曾知,“绝情”的自己,见某人为她而死哭了整宿,在死牢里差点轻生……【深情男二与女主番外,将在本作完结发出】
  • 陆余下南山

    陆余下南山

    下南山,南山下是江湖。执剑者,剑者执着人心。这个江湖,是老者的茶坊,是长者的棋局,是少者的沙场。且看少年陆余独下南山闯江湖。一个家人曾喜爱,却又躲之不及的江湖。一个有他的江湖。
  • 在末世召唤星际

    在末世召唤星际

    名为《末世》的全球首款虚拟网游在瞬间成为了人类的第二地球。在这个尸群肆虐,草菅人命的游戏末世中,金凝意外成为了一个NPC,获得了星际争霸召唤系统。从此,金凝带着随时开启传送门的能力,走上了称霸全服的道路。“我即是虫群……”金凝中二地压着嗓子一个人说道。“不对……我即是星灵!”“不对……我即是人族的钢铁洪流!”金凝想了想,都觉得不妥,停下了尝试。一回头,他就看见无数玩家录下了这一幕,上传到了论坛。“听我解释啊!”QQ群号:1125064895
  • 复仇种子然烧

    复仇种子然烧

    他们和她们算得上青梅竹马,却只因位某几位的陷害,让他们误会她们不再信任她们.某几位觉得必须彻底让她们消失,她们得知后正准备和父母离开某几位已赶到杀害了她们的父母,她们在父母的淹护下逃跑了,她们发誓她们一定会复仇的.在她们的心里复仇的种子在然烧,三年以后她们回来了复完了仇却在一再然烧了复仇种子..........
  • 炮灰女配的春天

    炮灰女配的春天

    你想一夜暴富吗?你想拥有美好爱情吗?你想要白马王子骑着白马向你走来吗?醒醒吧!梦里什么都有!
  • 妖仙异闻录

    妖仙异闻录

    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为梦想,为自己拼搏,我们的灵魂似乎都是孤独的行者,然而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并非我们想象和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也会发现我所认识的这个世界,只是当他来临时,不要恐惧,用我们的生命去爱,去演绎一场属于我们自己的传说。
  • 逆道为敌

    逆道为敌

    诸天位面,堪破轮回。抛系统,逆大道,无怨无悔。异世作死无极限,只为红颜。为爱而战,道不由天。挥雄师百万,斩诸神黄昏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