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43100000042

第42章 圣贤论为政(5)

汤曰:“何谓臣而不臣?”对曰:“君之所不名臣者四:诸父臣而不名;诸兄臣而不名;先王之臣,臣而不名;盛德之士,臣而不名;是谓大顺也。”

——《说苑》

【译文】

商汤问:“为什么说他们是臣子但不把他们当作臣子看待?”伊尹回答说:“国君不能当作臣子看待的有四种人:伯父、叔父等是大臣,不能称他们为臣;众兄长是大臣,不能称他们为臣;先王的大臣,不能称他们为臣;有高尚品德的人做大臣,不能称他们为臣;这就叫做顺乎伦常大道。”

【原文】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反己自正也。诚达其本,不乱于末;知其要,不惑于疑;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责于下;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故人主之制法也,先以自为检戒,故禁胜于身,即令行于民矣。

——《文子》

【译文】

法令制度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生出来的,而是人们制定出来的,又反过来约束人们端正自己。果真通达了根本,就不会在细枝末节上犯错误;掌握了纲要,就不会被疑难所困惑;人君自己能做到,也不要去非难别人;自己做不到,就不要去要求臣民;禁止百姓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所以人君制定法度,首先自己要做守法的模范,法纪、禁令先能在立法者自己身上得到实施,那么,政令法度就必然能在百姓中得到贯彻。

【原文】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周易·系辞下》

【译文】

孔子说:“凡是招致危险的人,都是因为他先前安逸于他的职位上;灭亡的国家,是因为先前自以为国家可以长存;败乱的国家,是因为先前自以为已经治理稳定。因此君子安居而不忘倾危,生存而不忘灭亡,整治而不忘败乱,自身则可常安而国家可以永保。”《易经》否卦九五爻辞上说:“(心中时时自警)将要灭亡了!将要灭亡了!天下国家的治安,就能像系结于丛生的桑树一样安然无恙。”

【原文】

吾平生所学,得之以忠(尽心竭力)恕(以仁爱之心待人)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宋史·范纯仁传》

【译文】

我一生的学问,都来自于忠、恕两个字,这两个字令我一生用之不尽,以至于我在朝廷上侍奉君主,在朝廷外接待同僚朋友,亲睦宗族,从来没有片刻离开过。

(这是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的话。)

【原文】

利可言乎?曰:人非利不生,曷为不可言?欲可言乎?曰:欲者人之情,曷为不可言?言而不以礼,是贪与淫,罪矣。

——【北宋】李觏《原文》

【译文】

可以谈论利吗?回答说:人离开利不能生存,为什么不可以谈论呢?可以谈论欲望吗?回答说:欲望是人的情感,为什么不可以谈论呢?谈论利和欲望如果不用礼节制它们,就会陷入贪与淫的错误。

【原文】

魏征上疏曰:“……言而不信,言无信也;令而不从,令无诚也。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

——《贞观政要·诚信》

【译文】

魏征上疏说:“……说出话来不被人相信,是因为言语中没有信义;所发布的命令不被人遵从,是因为命令中没有诚意。不讲信用的言语,没有诚意的命令,对于居上者来说就会败坏道德,对于居下者来说,就会危及身家性命。”

【原文】

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礼记·大学》

【译文】

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原文】

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

——《三国志·魏书十二》

【译文】

天乐意帮助那些能顺应天意的人,人乐意帮助那些能取信于民的人。

【原文】

人君(君主)不亲(亲自)小事,百官有司各任其职。

——《三国志·吴书》

【译文】

君主不亲自处理小事,百官和各部门的负责人也能各尽其责。

【原文】

举(推举)从(听从)谏,在上之明规;进贤谒言为臣之令(善)范。

——《陈书·宣帝纪》

【译文】

重用善士,接受劝谏,这是君主应该遵守的规范;推举贤良,直言进谏,这是大臣应尽的职责。

【原文】

穷兵极武,仁者不为。

——《魏书·赫连达传》

【译文】

穷尽所有的武力去发动大规模的战争,真正有仁爱之心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原文】

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乱易乱,与乱同道,莫可则也,后嗣(后来者)何观?则人怨神怒;人怨神怒,则灾害必下,而祸乱必作。

——《旧唐书·魏征传》

【译文】

背着柴草去救火,扬起热水来阻止沸水,用战乱来代替战乱,与战乱没有什么差别,没有什么可以取法的。后来嗣位的人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呢?这样必然会引起他人的怨恨与神灵的愤怒,若引起了他人怨恨与神灵愤怒,那么上天会降下灾难,祸乱必然兴起。

【原文】

为令(命令,法令)者自近而及远,行罚者先亲而后疏。

——《旧唐书·李杰传》

【译文】

下达命令要由近及远,施行刑法要由亲至疏。

【原文】

朝廷行事苟(假如)不自正,何以正天下?

——《金史·世宗本纪》

【译文】

朝廷中的官员自己做事情假如不能公正,怎么能够来端正天下人呢?

【原文】

明君用人,如大匠用材,随其巨细长短,以施规矩绳墨。

——《元史·刘秉忠传》

【译文】

贤明的君主使用人才,就像高明的工匠使用木材一样,根据材料的粗细长短,用绳墨或规矩取材。

【原文】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葘,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译文】

孟子说:“对于那些不施仁爱的人,怎可用语言来劝说他们呢?处境危险,他们却认为安全,国破家亡,他们却认为吉利,分明是在自取灭亡,他们却当作无比的快乐。如果不仁的人可用言词说服的话,那世上还会有什么国破家亡的事发生呢?

从前有个儿童唱着一首这样的歌道:‘碧绿的河水清又清,可以洗我帽上的缨;碧绿的河水忽变浊,可以洗我的脚。’孔子在一旁听了说:‘后生们听呀!水清就可以洗帽绳,水浊就只能洗脚了。这都是由水本身决定的。’人们一定是自己先有引来侮辱的言行,然后别人才会侮辱他;一个家庭必定是自己先出现了弊端,然后别人才会来摧毁它;一个国家必定是自己先给人以讨伐的条件,然后别人才来讨伐它。《尚书·太甲篇》说的天造的孽,人们还可以躲避;至于自己造的孽,那就活也活不了,便正是这个意思。”

【原文】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译文】

孟子说:“治理政治并不难,主要在于修身立德,不得罪那些很有影响的卿大夫的家族。如果那些卿大夫的家族所向往的,全国的人便也都会争着向往;全国的人所向往的,全天下的人便同样会争着向往,所以你的德教便会声势浩大,不可遏抑地充满于天下了。”

【原文】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译文】

孟子说:“天下平安、政治清明的时候,道德一般的人供品行好的人役使,才能一般的人供才能非凡的人役使;天下不太平,政治混乱的时候,小国被大国欺压,弱国被强国欺压。这两种情况,都是天意所决定的。顺从天意的就能生存,背离天意的就要灭亡。”

【原文】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译文】

孟子说:“平定治理天下的方法本来就在跟前,却要向远处去谋求,平定治理天下的事本来是很容易的,却要向难处去寻找,只要人人各自爱护自己的亲人,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平定,就可以治理好了。”

【原文】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译文】

孟子说:“对那些在位的小人不值得去评说,对他们的政治也不值得去议论;只有大德的人才能纠正君主思想上的过失。君主保存仁爱之心,下面便一定存仁爱之心;君主做事适宜,老百姓便一定做事合宜的;君主作风正气,老百姓便没有不正派的。君主端正,整个国家便安定了。”

【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论语·子路》

【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呢?”孔子说:“能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别国不辜负君主的委托,这就可以叫做士。”

【原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俸禄);邦无道,谷,耻也。”

——《论语·宪问》

【译文】

原宪询问什么叫做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可以做官领取俸禄;国家政治黑暗,也去做官领取俸禄,那就叫做耻辱。”

【原文】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真是不知羞耻呀!”

【原文】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机巧变诈)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羞耻心对人关系重大,玩弄机巧变诈手法的人,是没有地方用得着羞耻的。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得上别人呢?”

【原文】

子贡问大臣。子曰:“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子贡曰:“否。齐有管仲,郑有东里子产。”孔子曰:“然。吾闻鲍叔之荐管仲也,子皮之荐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荐也。”子贡曰:“然则荐贤贤于贤。”曰:“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

——《韩氏外传》

【译文】

子贡向孔子请教大臣的事。孔子说:“齐国有鲍叔,郑国有子皮。”子贡说:“不!齐国有管仲,郑国有子产。”孔子说:“是这样。我听说鲍叔推荐了管仲,子皮推荐了子产,未听说管仲、子产推荐别人。”子贡说:“这样推荐贤才的人比贤才还要贤能。”孔子说:“知道贤才,是聪明;推荐贤才,是仁爱;引荐贤才,是义。有了这三条,还有什么可增加的呢?”

【原文】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说苑·尊贤》

【译文】

子路向孔子询问说:“治理国家将怎么做?”孔子说:“在于尊重贤才而鄙视没有才能的人。”子路说:“范国的中行氏尊重贤才而鄙视没有才能的人,他为什么亡国呢?”孔子说:“范国的中行氏尊重贤才但不能任用贤才,鄙视没有才能的人而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因他不任用自己而埋怨他,没有才能的人知道鄙视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能的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块到来,中行氏虽然想不亡国,这能办得到吗?”

【原文】

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

——《孟子·尽心下》

【译文】

孟子说:“不信任仁德贤能的人,国家就会空虚。”

【原文】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孟子说:“尊重有道德的人,任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才都有官职,那么天下的士人都会高兴,希望在他的朝廷里任职。”

【原文】

故尊贤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故尚贤使能,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此先王之道也。

——《荀子·君子》

【译文】

所以,尊重圣人的人能够称王天下,尊重贤人的人能够称霸诸侯;尊敬贤人的人能保存自己的国家;轻视贤人的人就会使国家灭亡,古今都是一个道理。所以,崇尚贤人选用能人,区别贵贱,划分亲疏,排列长幼,这是先王的礼义之道。

【原文】

故明主急得其人,而暗主急得其执。急得其人,则身佚而国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不急得其人,而急得其执,则身劳而国乱,功废而名辱,社稷必危。

——《荀子·君道》

【译文】

所以,英明的君主迫切得到需要的人,而昏庸的君主迫切得到的是权势。急于得到执行法制的人才,那么君主不但自身得到安逸而且国家也得到治理,君主不但建立伟大的功业而且获得美好的名声,好的可以称王于天下,次的可以称霸诸侯;不急于得到执行法执的人才,而急于得到他想要的权势,那么他不但自身劳累而且造成国家混乱,不但不能建立功业而且会落个坏名声,国家也会危亡。

【原文】

故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故是以明君之于政也慎之,于吏也选之。

——【汉】贾谊《新书·大政下》

【译文】

同类推荐
  • 名家散文:少年今日初长成

    名家散文:少年今日初长成

    本书属文学类,散文、随笔作品集。在美国大学任教的80年代著名校园诗人程宝林,被海外媒体誉为讲流利英语的“农民作家”。作家的成长道路,伴随着中国社会开放和进步的脚步,从乡村出发的少年,经历了怎样的乡情,亲情的濡染和熏陶?对自己的儿子——在美国长大的少年,有怎样的父爱关怀?一卷在手,关注中国乡村与农民的海外知识分子的内心情怀,跃然纸上,感人至深。
  • 抱一为天下式

    抱一为天下式

    本书收录有作家晋侯的散文代表作共十三篇。分为三类:一是以福建、山西两地为依托,对具有历史人文意味的古迹名胜予以深入的个性化解读与追溯。二是作者颇富哲理意味的诗意表达。三是作者亲赴晋北浑源县马咀村采风,走访马咀村唯一的一户人家,用诗意的笔墨,勾勒出这片远离尘嚣的土地上日泉一家几口人的生存状态和种种困境。晋侯写诗,所以他的散文读起来会自然生出诗的渺远和惆怅,如一曲曲牧歌沁入骨髓。同时,他的散文又有阅历和理性共同作用的痕迹,在诗意的表层下,涌动的是对时间和生命的敬畏,对人类和世界的反思。
  • 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

    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是才华横溢、独树一帜的诗人。毛泽东诗词艺术地记录了他一生的光辉足迹,生动地展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画卷,是一部中国人民的理想史、奋斗史、创造史和建设史。本书根据十集电视文献纪录片《指点江山一一毛泽东诗词故事》及其解说词编辑而成,精选毛泽东诗词36首,从言志、战争、爱情、友情、乡情、咏物、山水和建设等方面,以诗意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深度解析诗词的丰富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成就,同时从诗、书、画、景等入手,结合毛泽东诗词背后的故事以及对这些诗词的赏析,形象地展示了毛泽东的伟大精神世界和革命领袖风采。
  • 多维视野中的《呼啸山庄》

    多维视野中的《呼啸山庄》

    关于《呼啸山庄》的研究成果早已卷帙浩繁,但是,由于经典文学文本的丰富性,往往不断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反复研读和阐释。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心得。作者在认真、审慎、反复、仔细地研读原小说的基础上,在作品的主题思想解析、人物形象剖析、艺术建构探析、文本对比分析和故事章节评析中提出了自己的不少的独立见解,让文学研究者能更全面、更客观地去把握和解释小说内涵。该著作的五部分互为关联、互为支撑,构成一个完成的逻辑链来阐释该部小说。
  • 远山朦胧

    远山朦胧

    本书收录了《入世》、《葫芦村往事》、《轻点,隔墙有耳》、《小屋》、《烟忆》、《那颗星……》、《走出大山》、《书的往事》、《丧失》、《旧村》、《少年同窗》、《最后的窖》、《风沙又起》等三十多篇抒情散文,语言凝练、含蓄、质朴、畅达。
热门推荐
  • 火影日月传

    火影日月传

    “我想当火影是因为我想获得所有人的认可,那大叔你是因为什么啊?”鸣人向白衣男子问道。“我啊……”看着那熟悉的金发,男子渐渐迷离,他似乎看到一个红发少女挥舞着拳头大声喊到:“我可是要成为火影的女人!”(小学生文笔,脑残对白,白痴剧情√)
  • 文系心声

    文系心声

    唔...怎么说呢,这是个同人文,小短文合集,同人文的话,我会写点凹凸,伍六柒,自己小说,第五的吧,反正感兴趣就来吧,我不介意你们收藏啊!
  • 女神每天都在反套路

    女神每天都在反套路

    [可盐可甜·另类团宠·真大佬女主vs清贵绝伦·神秘莫测·真大佬男主]穿进自己写的狗血小说里,成了恶毒胖女配,该怎么办?继续走剧情成为凄凄惨惨戚戚的炮灰?——疯了吗?借着熟知剧情和男主在一起?——没想法不可能谢谢。那男二、男三、男四、反派甚至是女主呢?——停,都莫挨姐!书穿后只想反套路,别拿原剧情束缚她。因为她才是这个小说世界的创、造、者!#一不小心全世界都跪倒在她的裙下##不走套路的恶毒胖女配她成了女神##为独一无二的神仙爱情酸成柠檬精#【穿书+马甲+大佬+团宠+强强+双洁+爽文+打脸+甜宠+翻车+励志+逆袭+校园+娱乐圈】注:1、因为女主是她所穿的那部小说的原作者,所以金手指粗壮,毕竟整个世界都是她创的。2、女主时拂衣,男主万俟遇,复姓万俟(mòqí)其他自己看。3、男女主双强,反套路打脸爽文甜文,请一定要跟着作者的设定和剧情走,别带入现实。在此推荐《再成神记》和作者其他小说。4、理智看文,快乐看文,喜欢就看,不喜就退,别让负面情绪侵扰了自己。
  • 缘来不只是你

    缘来不只是你

    初恋过后,和另一人踏入婚姻,才发现,缘来,不只是你。青春,逃不过一场爱情。有爱、有情、有喜、有乐,却很少有永恒……
  • 网游之神王法则

    网游之神王法则

    打破进阶极限,培养英雄兵种,开启传说宝藏,传承神话职业……一切从斯巴达勇士肉搏红龙开始!新书《我的混沌城》,恳请支持。群:523131241
  • 吞天魔神

    吞天魔神

    一个被家族抛弃的小孩在无尽之森醒来,神识被封印,忘记了自己是谁。一个意外神识的封印被打破,回忆起了自己的来历,他决定重回家族,要查清为什么自己会被抛弃。在重返家族的途中,他结识了很多朋友,当然还包括自己的爱人。时间流逝,他的境界越来越高,他的朋友却一个个离开人世,自己的爱人都变成了一具冰冷的,没有意识的躯体,自己的家族也被灭。他开始意识到了什么,好像自己被一双手控制着,和自己亲近的人没有一个好下场,而且自己也不断的被追杀。最后他发现这一切原来是天界众神在操控,他满腔怒火舍身成魔,打破了天界,重掌了轮回。可是这并不是结束,真正的幕后黑手才刚刚露出诡异的笑脸。
  • 春日随笔1

    春日随笔1

    行走于春日,一边赏一边思,于自然中感悟生命。
  • 迷人未婚夫:丫头,别乱跑

    迷人未婚夫:丫头,别乱跑

    郑瑾萱,郑家的长女,一级逗逼妹纸。被死老头逼婚,达成约定后以女扮男装的身份进入死老头的学院。学院里,遇到了自己的未婚夫,以郑瑾萱这逗逼的智商能逃过这个大的圈套吗?
  • 可惜我爱你

    可惜我爱你

    咳咳,女主穿越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朝代,最终,她会选择一直默默陪在她身边的,还是她一见钟情的人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