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81900000009

第9章 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中国散文发展史(2)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出现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多的文学流派,有前后七子的复古派;有反对复古的唐宋派;又有反对复古,主张“性灵”的公安派等等。但这些流派的对立,不同于战国的百家争鸣。它们不是思想活跃的产物,而是政治压迫的产物。或谈复古,已经不同于韩愈。他们反对“台阁体”,不是没有作用,可是他们的艺术成就却实在很小。在艺术上较有成就的还是归有光的作品。归有光的作品,叙事抒情,真挚动人,颇有特色。

这时比较有特色的还有袁中郎兄弟的散文小品。这类文章虽有少谈时事,多言风月的倾向,其中也有“愤激”和“不平”。这是晚明文章新的特征。尤其在面临国破家亡的时候,还产生了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这样的感情深挚的作品。

清初,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都曾有经世致用之文;乾嘉以后,文网严密,许多学者埋头考据之学,不大敢写文章了。此时也出现了一个以“古文”风行一代的桐城派。这派的代表人物是方苞和姚鼐。他们主张考据、义理、词章三者合一,标榜文章的“义法”,实际上是继承唐宋古文的传统而更强调了“卫道”这一点。不过,这派作者都特别注意行文之“法”,一般都写得明白晓畅,精炼工整。有些文章也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

清末,更有魏源、龚自珍等人,思想上有所突破,文章也随着变化。但历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文章正在面临新的变革。梁启超创造的“新文体”,曾风行一时,但这样的文章终究不能满足时代变革的需要,一场声势浩大的白话文运动悄然来临。“五四”爱国运动,则又极大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为其开拓了新的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最终使得“白话”代替“文言”而成为书面语。从此,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中国教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第二节)中国古代散文的分类

平复帖(陆机)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故世称“陆平原”。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我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陆机的《文赋》,是一部用赋体来论文学的开创之作,是中国文艺理论史上的不朽之作。他二十岁时总结前人写作经验,写成了这部不朽论著。在《文赋》中,陆机指出了思想和艺术的主从关系,强调思想在创作中的作用,反对袭蹈前人,提倡创新。此外,还论述了各种文体的特点,以及遣词、立策、剪裁、音律等问题。《文赋》比较强致地分析了文学创作过程,提出了很多文学理论上的重要命题。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而在中国古代,散文是先于小说和戏剧而产生的,因此,在小说和戏剧诞生以前,诗歌以外的我们往往都可以把它归作散文。随着文学的发展,文学作品越来越丰富,文学作品的种类也越来越繁多。曹丕的《典论·论文》将文学作品分为四类八科,陆机的《文赋》将文学作品分为十类,以后越分越细。最多的是明人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分类多达127类。其中,光属“文”的就有101类之多,实在过于繁琐。宋人真德秀《文章正宗》分辞令、叙事、议论、诗歌四类,其中前三类属于散文,又太过于简单和笼统。清代桐城派领袖姚鼐《古文辞类纂》共列十三类文体: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繁简得中,较为实用,为后学人首肯。稍后方宗诚从内容和功用上将散文分为三大类:“文之事本一,而其用三:曰析理、曰纪事、曰抒情,……是三者,文之大用也。”(《古文简要序》)后世研究中国古代散文,大体都是综合姚、方两家意见。

有不少学者结合中国散文发展历史,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将中国古代散文大致分为:

卦爻钟鼎之辞(以《易经》为代表)。

历史散文(如《左传》《史记》等)。

诸子散文(诸如《论语》《老子》《庄子》等)。

赋体之文(以汉大赋为代表)、论说之文(李斯的《谏逐客疏》、贾宜的《过秦论》、晁错的《论贵粟疏》等便是其优秀之作)。

骈体之文(以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代表)。

其他(包括序跋、奏议、赠序、诏令、碑志、杂记、箴铭、颂赞、哀祭、寓言、书信等)。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不同类别之间存在许多交叉,因此,分类不够科学。

所以,今天我们给中国古代散文分类往往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谭家健教授在他的《中国散文史稿》(重庆出版社)中将中国古代散文分为以下四大类:

记人记事类——也可以叫记叙散文,主要内容是记录人物和事件、社会活动、生活场景,包括一部分历史传记。如《史记》《汉书》中某些纪传。唐宋以后的部分传记、碑志、行状等。

写景状物类——主要指山水游记,内容是描写山川草木、园林屋宇等自然景物。如郦道元《水经注》、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南朝人的某些以写景为主的书信,唐宋人的游记,以及明清的部分小品等等,也可以包括记述器物之文在内。

抒情言志类——即抒情散文,以抒写个人感情为主,包括某些祭文,如韩愈《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岗阡表》;“序”,如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柳宗元《愚溪诗序》,随笔如周敦颐《爱莲说》之类。

说理论道类——即议论散文,以论述、阐发某种理论、思想、观点为主,如政论、史论和一部分杂文、小品等。

(第三节)中国散文的特征及其鉴赏方法

鉴赏散文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结合古代散文的特点,谈三种鉴赏方法,供大家借鉴。

在介绍鉴赏方法前,我们先来了解中国古代散文的特点,明白了特点,才能更好地使用方法。那中国古代散文的特点是什么呢?

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知道中国古代散文在战国就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从那时起就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传统,或者说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

一、发愤著书的传统

司马迁《报任安书》:“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这段话,概括了先秦各家发愤著书的传统。他自己写《史记》,也是继承了这个传统。

由于“身与时舛”而发愤著书,秦汉以下,历代皆然。在司马迁后,扬雄、王充,以及庾信、王通、王绩都继承了这个传统。在唐宋两代,韩愈所谓“不平则鸣”,欧阳修所谓“穷而后工”以及世人所谓“穷愁著书”云者,都是阐述这个传统的。

唐宋两代,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柳宗元。柳宗元早年,志在“辅时及物”,匡济天下,不在著作文章。贬官之后,才开始有意为文。因为政治上不得志于当时,所以要垂文于后世。历代好文章大多是在发愤著书的情况下产生。韩愈撰《柳子厚墓志铭》,一面惋惜他“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一面指出:“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这几句话,说明了柳宗元在文学上取得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同样说明了历代作家发愤著书的重要传统。

二、忧国忧民的传统

范仲淹(989—1052)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谥号“文正”。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儒家从维护统治者长远利益出发,提出关心民间疾苦的政治主张。孟子甚至提出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的民贵君轻之说。这样的思想,到了后代,就形成了忧国忧民的传统。忧国忧民的作家,历代都有。杜甫咏叹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白居易称道的“篇篇无空文,惟歌生民病”,都是这一传统的继承。

诗人屈原之“存君兴国”,也是忧国忧民。《离骚》《哀郢》影响更大。历代的迁客骚人无不受其启迪。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并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显然兼有孟子“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以及屈原“存君兴国”的思想传统。

三、干预现实的传统

屈原的《天问》“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所以如此,乃缘“茫洋在前,顾忌皆去”。不仅屈原为文如此,先秦的文章大抵都有这个特点。伪古文《尚书·汤誓》曾有“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的愤辞。

战国之世,邦无定君,士无定主,王纲解纽,百家争鸣,诸子立说,无所忌讳。秦法虽称“严酷”,但当其尚未一统之时,亦实行文化专制,故诸子立说,仍然敢于放言。自秦汉后,每当王纲解纽,或易代之际,往往也是放言无惮之时。例如汉魏之际,曹操为文之通脱、坦率,孔融为文之“气扬采飞”;魏晋之际,阮籍、嵇康之“师心以遣论,使气以命诗”,还有鲍敬言之著“无君论”,都是“放言无惮”的继续。

唐宋两代,虽然法严令具,但政论开明。唐太宗勇于求言,宋太祖不罪言者,故直言极谏之文,产生了不少。唐末小品之“锋芒”,尤有特色。明清两代,文禁甚严,放言无惮这一传统,不绝如缕;但在个别时期,个别作者,仍有“不拘格套”之文。这样的文章也是继承了先秦以来放言无惮的传统的。

四、深于取象的传统

在先秦诸子中,号称“不文”的,是法家的著作,但《文心雕龙·诸子》仍说“韩非著博喻之富”。韩非尚且如此,则其他诸子不言可知。事实上,《易》《诗》《离骚》《庄子》《列子》和《战国策》都是“深于比兴”、“深于取象”的。所谓“深于比兴”“深于取象”是指善用比喻、多用寓言、构思奇妙、形象生动。

先秦文学这一特征,到了后代,便形成了一个极为独特的传统,成为汉语文章的一大特征。以唐宋八家之文为例,韩愈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苏洵《上欧阳内翰书》)“鱼鼋蛟龙,万怪惶惑”,非取象奇特,何以致此?韩愈这些文章,并非都是吟风弄月之作,而多属经世致辞用之言。只因不是抽象说理,而是“深于取象”,所以令人叹服不已。

再如苏轼,他自述为文云:“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说》)“万斛泉源”、“滔滔汩汩”,亦非专指吟风弄月、抒情写景之文,而是包括了大量的言事论政之作。这与先秦之文,特别是庄子之文的“无端涯之辞”极为相似,显然也是继承了“深于取象”的传统。

基于中国散文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我们应当从掌握以下方法鉴赏中国散文。

其一,知人论世。对古人的作品进行鉴赏,需要了解古人。而人又是不能离开时代而生活的,这就还需要了解他的时代。加上中国古代散文上述的传统,要理解文章深义,必须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例如北宋梅尧臣在《和淮阳燕秀才》中说:“惭予廷荫人,安得结子口,心虽羡名场,才命甘汩没。”他认为自己由恩荫出身,和燕秀才由进士出身不一样,因而感到很惭愧。可是杜甫却完全不同,他在《壮游》中说:“气磨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杜甫考不上进士,便浩然归去;梅尧臣考不上,却半辈子感到委屈。这是因为唐代读书人的晋身之阶,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宋代主要的就是这一条路,即使由他途出身,头衔上总得加一个“右”字,例如“右迪功郎”之类,成为终身的耻辱。因此,不知道唐宋两代的风气,就不能理解为什么对于进士的得失杜甫全不关心,梅尧臣却痛心疾首。只有了解他们的时代,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和他们的作品。所以“知人论世”,应当是“论世”第一,“知人”第二,进行文学批评,也必须“知人论世”,才能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

其二,因声求气。唐朝韩愈提倡古文运动,讲到古文的写作,在《答李翊书》里曾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这里的“气”就是说话时的气势或语气。古人的写作讲气,词句的短长与声调的高下,说话时的婉转或激昂都是由气势决定的。这个气势里就含有作者的感情在内。作者由气盛决定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读者则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中去求“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这就是因声求气。

如何“因声求气”呢?我们可以借鉴古人,姚鼐在其《尺抱轩尺牍·与陈处士》中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衹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为什么要先“疾读”后“默看”呢?姚鼐说:“疾读以求其体势,缓读以求其神味。”从古人的论述中,我们已看出口不绝吟、因声求气在学习文言文中的重要地位。

其三,情景交融。所谓“情”指“感情”、“情绪”、“思想”、“想法”等作者主观的内蕴实质,是作品主旨;而“景”则指由人所遇、所想、所见的“人、事、物、景”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图景,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在作品中就是对生活的再现,是承载主旨的“形象”。人类的思想情思都是些难以名状的无形之物,很难直接表述,而优秀的散文往往通过情景交融,寓理于情的高超手法,使无形的思想情思转入为鲜明的艺术形象,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方法,给人的情感以深深的感染。在中国古代散文中,往往要写景,“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耶?”古人绝唱多景语,但是,诗人写景的目的不是为了写景,而是为写情,客观景物一旦被诗人使用,就蜕掉了原来的中性性质,浸染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于是便化景物为情思,使情和景浑然一体,不分你我,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我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一向强调心物感应关系,作者著文也绝非为了写景,而是为了写情,只是因为情显而易动、稍纵即逝、难以捉摸,因而作者要表现自己的感情时,便将情思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因此,在散文中情是核心,是灵魂。情景虽有主次之分,但在中国古代散文中,往往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段而使情与景达到内在的统一,有机的融合,以使人无法辨清其到底是景语还是情语。

(第四节)古代散文举萃

一、《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首创纪传体,主要通过记述历史人物的活动以反映历史的发展变化,“成一家之言”,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全书由五部分组成,“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130篇,526500余字。

《史记》每篇(卷)之末,一般还附有以“太史公曰”为首句的一段小文字,略记作者对篇内某人某事的看法或附记有关之事。后来修撰的史书也都承用这一形式。

同类推荐
  • 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解析

    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解析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北京春秋

    北京春秋

    地球北部39度至40度间的一片幽燕之地,右抱太行,左邻沧海,南拢河济,北依居昌,上踞关外,下望江山,都城苍老而奇特。自辽国开都之后,京城管辖着东至奴儿干都,西到西藏高原,南至海南琼岛北到岭北行省的一片诺大江山。统揽管治,决断无他。千年以来,历史仅短短数十年间将北京甩于一旁。全球风云变幻中,此间早已是人类的一片政治、商业与文化的中心。当中,一山一水一人一物,皆为故事。
  •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光彩之路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光彩之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编写了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光彩之路。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荷兰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荷兰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现世与想象:民间故事中的日本人

    现世与想象:民间故事中的日本人

    这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望一个五彩斑斓的日本民间世界及其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发育中,民间故事就像花粉或者种子,可以随着风的吹拂或鸟的飞翔而传播。相对于典雅规范、风格迥异的日本作家文学,有着国际化面孔的民间文学的模块,一当嵌人了日本民间日常生活风情礼俗的点点滴滴,就浸润出了一幅幅日本气息浓郁的民间民俗的图卷。沿着从民间的角度探访日本民间的文化之旅,与一个个生趣盎然的民间故事中的儿童、老人、男人与女人相逢,玩味那古老传说中的河童、孤狸、天狗和山姥……一个折射着特定民情风俗与庶民生活断片的现世日本,就会呈现在你的,我的,我们大家的视野内。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复仇三公主的拽校草

    复仇三公主的拽校草

    十年之前,她们遭受了不同的经历,发誓一定要为自己的亲人报仇。十年之后,她们华丽归来,复仇路上,却遇到了邂逅般的挫折··········最后,她们终于为亲人报了仇,同时又收获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爱情。。。。。。。。。[想知道内幕吗,那就尽请期待吧]
  • 古神战争

    古神战争

    作为一只五百年还没有办法投胎的穿越鬼魂,许峰对枯燥的生活感到绝望。然而让他更加绝望爱人被杀!被追杀!落入魔风涧!古战场!数亿怨灵仙灵铸体!鬼祖诞生!新世界的大门向他打开,一个有着神灵的世界!我许峰回来了!报仇的时候到了……
  • 淮北

    淮北

    洛北喜欢南淮喜欢了十年,南淮爱了她十年,一次意外,使两人分开了六年,再次见面没想到是在好朋友的葬礼上(不喜勿喷)【本文全文免费】缘更
  • 无限周游世界

    无限周游世界

    你所阅读的作品简介正在无限加载中……请耐心等待500年。
  • 头号甜心,帝少的心尖宠

    头号甜心,帝少的心尖宠

    被亲妈一阵炮轰的刘小妮再也坐不住了,结婚!马上就结婚!可是这去哪儿找个新郎?刘小妮可是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就阴差阳错的相亲相到一极品。此人长得一脸正气,可动作却邪佞非凡。这不,第一次见面,人家就俯身挑着她的下巴:“跟我结婚,彩礼都归你。”管他是谁,反正总算找到个道上的了,可是这小财迷看着这桃花眼的男人,怎么心跳的那么厉害呢?一来二去,这婚结过了也该算银货两讫了吧,可是当小财迷想离婚走人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这整的这是一军婚!“池宇墨,你这是明摆着坑我!”“嗯哼,从见你第一眼,爷就打算掐了你这朵花!”
  • 滢雪

    滢雪

    《滢雪》又名:《蓝雪恋》、《这个冬天不太冷》,讲述的是因心动而相遇的点点凄美的纯爱故事,心动是一种天缘,就是那份简单,那份真实的情感温暖着这个下雪的冬天,无论环境如何的变化,而我们心底里那份的真情是不会变的!///说明:此版为2015年8月版,主要修改内容:捡漏、逻辑微调、修改及删除部分章节
  • 中兴战功录

    中兴战功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80后的迷思与出路

    80后的迷思与出路

    面对三十而立的人生关口,我们是否还可以说:我很年轻!遥望明天,我们是否有信心成为父母和孩子的真正依靠?每个80后都想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结果却发现自己对未来充满恐惧,“三十而立”仿佛变成了“三十而栗”!怎么办?
  • 闪婚老公,太危险

    闪婚老公,太危险

    订婚前夜被未婚夫和亲妹妹背叛,宋脉脉伤心之余,一个神秘男人出现,“嫁给我,让这对狗男女天天叫你大嫂,如何?”结婚前,他高贵不凡,倨傲冷漠。结婚后,她才知道这个男人很危险。“韩擎,明明说好只是名义上的夫妻,你出尔反尔还是不是男人?”某女委屈的控诉。男人笑容邪肆,再次倾上来,“是不是男人,试试不就知道了。”十年前他就有一个愿望,等她长大就把她娶回家,十年后她居然喜欢上别人,某男怒了,从国外杀回来,“宋脉脉,除了我,谁敢娶你,我就让他从地球上消失。”